第一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十字诀”
1.用“情”字概括和谐课堂
教学设计: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学过程:把教师的笑容、精神、激情带进课堂,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
课堂导语:创设与课堂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
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提出合情合理的问题,师生关系:教师要真情付出。理解、接纳、关心、爱护每一位富有个性差异的学生,赞许的微笑,鼓励的点头,发自内心的称赞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对学生要有宽容之情、理解之情、善待之情。
作业布置:考虑学生的实情,分层布置作业。
2.用“趣”字概括和谐课堂
教学设计:充分挖掘研究,让兴趣隐藏其中。
导语设计:把握良机,渲染气氛,用兴趣做伏笔。
课堂提问:变换语言形式,辅助表情手势,以兴趣为调剂。
师生关系:充实提高自我,让学生亲师信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生生关系:采用激励的小组竞赛和学习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丰富英语课外活动样式,营造语言氛围,在运用中增加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采用直观生动的辅助教学手段,创设趣味英语情景。
作业布置:精挑细选,有层次有重点,不求数量但求质量,强化学习兴趣。
3.用“精”字概括和谐课堂
教学设计: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细品教参,用心构思,精心设计。
课堂导语:结合教材,针对学生,辅以激情,调动兴致,短小精炼。
课堂提问:具体情况,个别学生,针对问题,选择时机,牵动知识。
小组合作:根据教材,考虑学生,结合课堂,有机合作,提高效率。
板书设计:抓住要点,突出内容,合理安排,工整书写,画龙点睛。
4.用“新”字概括和谐课堂
教学设计新思想:不因循守旧,不照搬照抄,以新的教学设计引领整个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新开端:课堂导语努力做“七性”即目的性、计划性、激励性、趣味性、简练性、新奇性、灵活性,使课堂导语启迪学生,引人入胜。
师生关系新境界:坚持用始终如一的热情关怀学生,坚持用公平无私的品格感染学生,坚持用文明庄重的举止引领学生。
板书设计新形式:在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的基础之上,突出强调式板书、设问式板书、序列式板书,通过新颖的板书设计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业布置新技巧:作业布置不搞“一刀切”;根据个人的问题布置作业内容,通过“个性化”的作业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5.用“实”字概括和谐课堂
教学设计:结合教材,落实重点。
课堂导语:讲求实效。
课堂提问:敦本务实。克服浅表,体现深度。
师生关系:和谐实在。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平等。
生生关系:实心实意。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小组合作:名符其实。
作业布置:扎实练习。
6.用“融”字概括和谐课堂
教学设计:积极钻研教参,深挖教材,抓各部分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堂导语:设计融睿、风趣的课堂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课堂提问:合情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思维活跃融融。
师生关系:师生间像朋友一样和睦融洽;
生生关系:学生间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融聚、融和;
小组合作:学生在乐融融的小组合作氛围中学会知识;
板书设计:提炼课堂精华,将课本知识与课堂实际融为一体。
作业布置:课堂知识与课外延伸合理融汇融合,让知识更好的为生活服务。
7.用“真”字概括和谐课堂
课堂活动:真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会做人。”注重与学生平等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发展潜能,不低估、束缚学生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心悦诚服。
课堂教学:真诚。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学生的一种认知活动,还是一种情感活动。用“心”上课,靠“情”交融。
师生关系:真爱。关心学生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唤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强大精神动力。
8.用“序”字概括和谐课堂
课堂提问:有秩序,先易后难,先把机会让给差生。
师生关系:要有序,体现尊师爱生。
生生关系:要有序,积极发言,侧耳聆听,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小组合作:要有序,发言要有序,分工有序。
板书设计:要有序,体现重点,层次分明。
作业布置:要有序,体现层次性,先基础,后拓展。
9.用“平”字概括和谐课堂
教学设计:平中见奇。遵循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自己的特色,发挥课件作用,提高学生兴趣。课堂导语:平中激趣。承上启下。
课堂提问:机会平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和表现的机会。
师生关系:平等适度。不偏心,不袒护。体现民主。
生生关系:平安和睦。
小组合作:平实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时效性,不走过场。
板书设计:平中见精。反应课堂教学的精华内容。
10.用“全”字概括和谐课堂
教育教学:“全” 心“全”意,用自己的全心去教学,使自己心中装满教育。
教学设计:针对全体学生找到最佳的教学点,进行安排。
练习设计:想得周全。分层次,因人而宜,全面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接受水平。
课堂提问:让全体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每个人都全面得到发展。
课堂活动:关注全体学生,与全体学生进行眼睛与眼睛的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
课堂评价:全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及时给学生一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第二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思考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生活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突破“预设”的巢臼,根据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成为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空过程。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本文试结合初中政治课堂的实践与思考,谈自己“预设与生成”的一些想法。一课前精心预设——“预设”为了“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课堂因为有了生成,才拥有了充满生命的气息,才拥有了撼人心魄的感动;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教案的准备,我们的追求必然变成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也有人说,预设也是一种生成,一种“意料生成”。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做出重点预设:
1预设明确的教学目标;
2预设恰当的教学情景;
3预设精要的课堂提问;
4预设弹性的教学板快。
二课只强化生成——“生成”也是“预设”
预设好的教学预案,是为了在课堂只得到完美展现,这必然要求教学活动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教案的限制,而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特别是“意外生成”资源,我们一种是采取巧妙回避,因为这些信息往往是顺利执行教案的障碍;另一种是有效利用,但这需要高超的驾御课堂的能力,对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对预设教案的超越。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提倡后者,因此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随时捕捉新信息,选择有效的信息及时转化教学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生成性教学。
三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处——“我思故我在”
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挖掘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已成为大家的不懈追求。一节好课表现为两点:(1)课前准备是不是充分,有没有为学生的“学”竭尽全力;(2)对生成性问题(确切地说是资源)的处理方式,是利用还是回避,是有效利用还是形式主义。这无疑告诉我们:精心预设,强化生成,是我们想在课堂教学上有所作为的教育追寻者必须反思的一个重要话题。
综上,在预设与生成的理念下,以教师的精心预设引发课堂的动态生成,以教师不断反思实现专业化成长,定会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的理想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一切皆有可能”,这是课堂的理想,也是理想的课堂,是课堂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超越,更是新的追求。
第三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智慧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要观念转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教师业务、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不要用自己任教时间长短,对原来教材的理解去按经验教学,认为传授完知识,就完成了任务。而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认真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会不会学”,用这样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组织教学要有严谨性
所谓组织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的目光、注意力、情绪、思维集中到课堂上来。组织教学而应贯彻教学的始终。其严谨性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对所授课程要有严谨的态度。即每次课前认真备课,保证授课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正确性。第二,对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做到周密思考、张弛有致、紧凑有序。第三,教师对教育对象要严格管理。从上课起立的站姿,课堂上的坐姿和眼神、回答问题、操作练习等,都要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把问题推给班主任,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三、提倡新的学习方式
我国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因此,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调查、信息搜集及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政治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首先,要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型伦理关系。其次,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学会赞赏他们的付出所表现出来的微小的变化及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此外,除了以上几点,笔者还认为,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应该做到这样几点: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教学过程要有情感性、教育手段要有策略性。
以上几点,既是“传道、授业、解惑”有效性教学必不可少的内涵,又是一名教师综合实力的反映。具备这样几点,非一日之功,需要千锤百炼。
第四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激趣四步曲”
监利县新沟镇新建中学邓爱明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以积极主动地姿态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还应当创设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一)用朗读来导入新课,诱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既是一种教学要求,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手段。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感知文意。第一步可以由教师范读引路,扫除字词障碍,然后让学生模仿朗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得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朗读要求,即: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韵味。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处理好重音、节奏、语速,帮助学生确立文章的感情基调。朗读的方法可以由学生试读、自由朗读、分组朗读、朗读竞赛等,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教学,在画面背景下配乐朗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深厚,效果可能更佳。
(二)用提问创设学习障碍,提升学习兴趣。
中学生活泼好动,学习兴趣难以持久,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节奏,适时抛出一些疑点难点,让学生动动脑筋讨论交流,对发言积极的同学可以掌声鼓励或发放一些小奖品以示表扬,在这种有张有弛的学习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竞争与合作的快乐。提问的角度是多方面的。(1)品味语言,找出课文中写得精美的词句,体会其作用。如《花钟》一文,教师可以提问:作者的语言多么丰富,把花儿开放写得那么逼真可爱,请找出文中描
写各种花开放的词句填空:蔷薇绽开了笑脸,万寿菊欣然怒放,睡莲从梦中醒来,月季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2)研读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比如《乡下人家》最后一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教师让学生再次想象课文中描述的美好画面,从中感到作者对优美恬静的乡村生活的由衷喜爱之情。(3)揣摩人物形象。在学习写人叙事类文章时,教师都可以让学生说说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怎样评价他?
(4)归纳主题,谈谈从中获得的人生感悟。如学习《生命 生命》时,教师先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三个事例,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批注在旁边。在全班交流后,最后教师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开展活动营造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如在教学《用心灵去倾听》时,教师让学生课堂表演《打电话》,随着“苏珊”与“汤米”的一问一答,学生仿佛被带入到了课文的情境之中,他们都被电话里的交谈深深地吸引住了。电话打完了,教师让大家谈谈对主人公的印象,同学们踊跃发言,都明白了“苏珊”作为一名问讯处的工作人员对求助者那样细心和耐心,正好印证了文中的一句话“不是母子,胜似母子”。
除了情景剧表演,教师还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内容,组织课堂辩论或实话实话。低年级识字教学可以更加灵活,比如有教师在教学《口 耳 目》一课时,让学生做拍字游戏、找生字宝宝和到超市购物识字,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自信。
(四)读写结合,“我是小作家”,调动学生创作的兴趣。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表现在阅读技巧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语言的丰富积累和能否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适时地指导学生练笔就显得尤为必要了。一篇课文学到最后,教师留出一点空白让学生写一写读后感,或者仿照课文句式写几句话,或者顺着作者思路续写下文,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要留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文采的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创作激情一定会日益高涨,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会大大增强。
二0一一年十月
第五篇:课堂教学反思
政治课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政史地生教研组朱 翔
本学期,我们证大中学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智慧教学,依据“分层分组、专业引领、突出主题”的原则,开展了系列的高效课堂研究活动。按照活动安排,本人在4月14日和21日分别观摩了骨干教师公开课和青年教师汇报课,并于4月28日开设了一堂高效课堂模式研讨课。
研讨课的课题是必修2《政治生活》第七课的第三框题《我国的宗教政策》。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了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给学生时间、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悬念、给学生最新的生活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生成知识、形成能力、陶冶情感,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
结合近期参与的一系列高效课堂的教研活动,深刻反思本人的教学切身感悟,在不断进步提高的同时,我也深感在许多方面有待提高。我的体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需要讲解太详细
以往我总是习惯于把知识点讲得很清楚,很详细,但是,教学效果却又不怎么尽如人意。其实,现在想想,老师说得详尽了,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用“嘴”在“生吃”知识,而不是用脑把它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相反,如果我们在政治教学中,给学生制造一些内容的悬念或有意的忽略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反而会使学生去多问几个为什么,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这就要求我必须更多地设置情境、提出疑问,诱发学生思考。
二、不要占有课堂的全部时间
45分钟,既要在这个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又不能置学生于不顾,完全占有了这几十分钟,使课堂成为老师的天下。我认为,政治课教学尤其要注意教学时间的控制,我在讲述某一知识点以后,有意识的停顿,布下空白,给学生一段回味、消化、吸收的时间,这样做,避免了政治课的说教、枯燥,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有了效率,有了生气。例如,在学习对我国宗教政策的理解时,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有了不集中的现象,于是,我马上调整上课的思路,停下新课的讲述,联系前面图片、视频中的几处画面细节简要介绍一些藏传佛教的生活礼仪。因为书本上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同时这些内容又比较有趣,学生的情绪立即被调动了起来,大家听听议议,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非常热闹,课堂也跟着活跃了起来。
三、不能让电脑、投影屏幕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部代替了板书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可少,它在信息量、视觉效果等方面确实比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更具有优势,但是,黑板在教师的教学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总是忽视了板书设计,这次教研活动中领导专家也善意地提出了这方面的批评。现在我深刻认识到,富有艺术的板书,它其实就是教师教学的“浓缩精华”,教学内容的“屏幕”,更像是指引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牌”,是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和想象的“钥匙”。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对老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素质教育也让老师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所以,作为政治老师,我必须不断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去突破、创新。讲解“吝啬”一点,课堂时间“大方”一点,板书“艺术”一点,这就是我最近的几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