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第二页,经济计量学方法论(八点)简答。
第六章,106页,最小二乘原理,简答;107页普通最小二乘估计
量重要性质(四条),简答;课后题:6.4;6.11
第七章,122页,古典线性回归模型假设(n条),简答;125页,(7-8)公式;127页,ols估计量的性质,简答;课后题,7.27.37.10
第八章,157页,(8-29)公式;162页,表8-1,还有f=公式;
163页,(8-50)公式;165页(8-54)公式;课后题,8.3
8.98.12
第九章,掌握双对数模型、线性—对数模型、对数----线性模型等
几个模型的形式,截距、解释变量系数代表什么意思。课后题,9.10
第十章,重点掌握虚拟变量的设定,加法模型、乘法模型和混合模型课后题,10.510.8
第十二章,多重共线性后果、诊断和补救措施。(简答的几率大)
课后题,12.912.1012.20
第十三章,异方差的后果、诊断和补救措施。(简答的几率大)课
后题,13.213.713.11
第十四章,自相关的后果、诊断和补救措施。(简答的几率大)课
后题,14.814.1314.15
第十五章,重点掌握间接最小二乘,模型识别问题,过度识别方
程的估计。课后题,15.1615.18
注:第一,考试的类型很可能是:判断、简答和综合题(和划出的某些课后题形式差不多)
第二,划出的是重点,但并不代表其他知识不重要。
第二篇: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计量经济学重点
计量经济学研究方面:1.理论:即说明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 计量经济研究的基础2.数据:对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观测所得到的信息——计量经济研究的原料或依据3.方法:模型的方法与估计、检验、分析的方法——计量经济研究的工具与手段三者缺一不可 计量经济模型检验的方式:1.经济意义检验所估计的模型与经济理论是否相符2.统计推断检验检验参数估计值是否抽样的偶然结果3.计量经济学检验是否符合计量经济方法的基本假定4.预测检验将模型预测的结果与经济运行的实际对比
经济学中应用的数据:数据的来源:各种经济统计数据 专门调查取得的数据 人工制造的数据
数据类型:时间数列数据(同一空间、不同时间)截面数据(同一时间、不同空间)混合数据(面板数据 Panel Data)虚拟变量数据
数据的要求:真实性、完整性、可比性
相关关系的类型: 从涉及的变量数量看 简单相关 多重相关(复相关)
从变量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看 线性相关——散布图接近一条直线 非线性相关——散布图接近一条曲线
从变量相关关系变化的方向看 正相关——变量同方向变化,同增同 负相关——变量反方向变化,一增一建 不相关
线性的判断:就变量而言是线性的 就参数而言是线性的 计量经济学中,线性回归模型主要指就参数而言是“线性”的,因为只要对参数而言是线性的,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去估计其参数,都可以归于线性回归。
引入随机扰动项u的原因:是未知影响因素的代表(理论的模糊性)
是无法取得数据的已知影响因素的代表(数据欠缺)
是众多细小影响因素的综合代表(非系统性影响)
模型可能存在设定误差(变量、函数形式的设定)
模型中变量可能存在观测误差(变量数据不符合实际)
变量可能有内在随机性(人类经济行为的内在随机性)
在对u的基本假定下 Y 的分布性质: 零均值假定 同方差假定 无自相关假定 正态性假定OLS估计式的统计性质:无偏性 有效性 一致性
线性特征 无偏特性 最小方差特性
可决系数和相关系数区别: 可决系数 是就模型而言说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程度度量不对称的因果关系取值 0≦≦1 有非负性
相关系数:是就两个变量而言说明两变量线性依存程度 度量对称的相关关系取值-1≦r≦1可正可负
参数显著性检验的步骤:1)提出原假设H0:β2=0,备择假设 H1:β2≠0;
(2)将样本观测值代入回归模型求出剩余值后,求出参数估计量的标准方差;
(3)因为原假设 β2=0,所以求t检验的统计量
给定显著性水平α,查t分布表,对假设进行判别。如果>,拒绝,接受,即认为及所对应的自变量x对y的影响显著。如果<,拒绝,接受,即认为及所对应的自变量x对y的影响不显著,应将它从模型中剔除掉,重新建立回归模型。同理可以进行的显著性检验。
偏回归系数:控制其它解释量不变的条件下,第j个解释变量的单位变动对被解释变量平均值的影响,即对Y平均值“直接”或“净”的影响
多元线性回归的线性: 指对各个回归系数而言是“线性”的,对变量则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多重共线的原因:1.经济变量之间具有共同变化趋势。2.模型中包含滞后变量。3.利用截面数据建立模型也可能出现多重共线性。4.样本数据自身的原因
多重共线的后果:1.参数的估计值不确定 2.参数估计值的方差无限大
不完全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1.参数估计量方差随共线程度的增加而增加。2.对参数区间估计时,置信区间趋于变大3.假设检验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4.可能造成可决系数较高,但对各个参数单独的t 检验却可能不显著,甚至可能使估计的回归系数符号相反,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 方差扩大(膨胀)因子法 直观判断法 逐步回归法
多重共线性的补救措施:1.剔除变量法 2.增大样本容量 3.变换模型形式4.利用非样本先验信息 5.横截面数据与时序数据并用6.变量变换
异方差产生的原因:
(一)模型中省略了某些重要的解释变量
(二)模型的设定误差
(三)数据的测量误差
(四)截面数据中总体各单位的差异
异方差性的后果:对参数估计统计特性的影响无偏性仍然成立估计方差不是最小的对参数显著性检验的影响使t统计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 对预测的影响预测效果无效 异方差检验:
异方差的补救措施:模型变换法 加权最小乘法 模型的对数变换
自相关产生的原因:经济系统的惯性 经济活动的滞后性 数据处理造成的相关 蛛网现象 模型假定误偏
自相关的后果:1.一阶自回归形式的性质当Ut为一阶自回归的相关形式时,随机误差Ut依然是零均值、同方差的误差项2.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将低估估计量β2的方差无偏非有效3.对模型来说t检验显著性不明确F检验不可靠4.模型预测不确定置信区间不可靠降低预测精度
虚拟变量设置规则:1.“0”和“1”选取原则2.虚拟变量数量的设置规则 3.虚拟变量在回归模型中的角色
第三篇:计量经济学课程总结
经过一个学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通过以计量经济学为核心,以统计学,数学,经济学等学科为指导,辅助以一些软件的应用,从这些之中我都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对这门课程有了新的认识,计量经济学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对我们研究经济问题是很好的方法和理论。学习计量经济学给我印象和帮助最大的主要对EVIES软件的熟练操作与应用,初步投身于计量经济学,通过利用Eviews软件将所学到的计量知识进行实践,让我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直观而充分地体会到老师课堂讲授内容的精华之所在。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提高了手动操作软件、数量化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我在处理实验经济问题的严谨的科学的态度,并且避免了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脱节。虽然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但这些经验却锤炼了我们发现问题的眼光,丰富了我们分析问题的思路。
计量经济学的定义为: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和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绝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 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是充分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克莱因(R.Klein):“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有权威的一部分”
计量经济学关心统计工具在经济问题与实证资料分析上的发展和应用,经济学理论提供对于经济现象逻辑一致的可能解释。因为人类行为和决策是复杂的过程,所以一个经济议题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理论。当研究者无法进行实验室的实验时,一个理论必须透过其预测与事实的比较来检验,计量经济学即为检验不同的理论和经济模型的估计提供统计工具。
在计量经济学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我认识到:变量间的关系及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
其次有一元线形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其统计检验与应用,包括: 这个公式得给出,以及样本回归函数的随机形式。总的说来,这一节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根据样本回归函数SRF,估计总体回归函数PRF,即总体回归线与样本回归线之间的关系。除此以外,我也学会了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法语最小二乘法。对于最小二乘法,当从模型总体随机抽取n组样本观测值后,最合理的参数估计量应该使得模型能最好的拟合样本数据,而对于最大似然估计法,当从模型总体随机抽取n组样本观测值后,最合理的参数估计量应该使得从模型中抽取该n组样本观测值的概率最大。显然,这是从不同原理出发的两种参数估计方法。即:
1.一元回归模型:
关于拟合优度的检验,也就是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被解释变量Y的观测值围绕其均值的总离差平方和可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来自于回归线,另一部分来自于随机势力。所以,我们用来自回归线的回归平方和占Y的总离差的平方和的比例来判断样本回归线与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这个比例,我们也较它可决系数,它的取值范围是0<=R2<=1。
关于变量的显著性检验,是要考察所选择的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的线性影响。所应用的方法是数理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关于置信区间估计。当我们要判断样本参数的估计值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近似”的替代总体参数的真值,往往需要通过构造一个以样本参数的估计值为中心的“区间”,来考察它以多大的概率包含这真是的参数值。这样的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参数检验的置信区间估计。当我们希望缩小置信区间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增大样本容量和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
2.多元回归模型
多元回归分析与一元回归分析的几点不同:
关于修正的可绝系数。我们可于发现,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解释变量必定使得自由度减少,所以调整的思路是:将残差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分别除以各自的自由度,以剔除变量个数对拟合优度的影响。这样就引出了我们这里说的调整的可绝系数。
关于对多个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线性影响关系的联合性F检验。F检验的思想来自于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式:TSS=ESS+RSS。通过比较F值与临界值的大小来判定原方程总体上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成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其中涉及大量的公式,不容易理解且需要大量的运算,其中需要很好的数学基础、统计基础和自己的分析思考能力,以及良好的计量软件应用能力,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异方差的实验,异方差通常发生于横截面数据中,一般是有解释变量的方差与随机误差项的方差成比例。要发现这一问题,我们学习了很多检验,包括park test,Goldfeld-Quant test,White test等。要纠正异方差,常用的方法是WLS,通过对数据的处理能够有效消除异方差的问题。自相关的问题一般见于时间序列数据中,一阶序列相关是指当前的误差项与以前的误差项线性相关。在发生自相关的情况下,我们在进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时更倾向于拒绝虚拟假设。发现一阶自相关问题的最重要检验是Durbin-Watson test,这一检验的特点是存在未决区域。纠正自相关的问题,我们学会了GLS和Cochrane-Orcutt迭代法,并在计算机应用中学习了其操作,受益匪浅。但通过这次的实验,我对课上所学的最小二乘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其与实际的经济问题联系起来。
在目前的学术现状下,要求研究者必须掌握计量的研究方法,这是实证研究最好的工具。用计量的工具,我们才能够把经济现象肢解开来,找到其中的脉络,进而分析得更加清晰。
第四篇:足球重点知识总结
足球重点知识总结
一、足球运动概述:
1、足球运动:是以脚支配球为主,两个队在同一场地内进行攻守的体育运动项目。
2、足球运动的特点:1.整体性;2.对抗性;3.多变性;4.艰辛性;5.易行性
3、足球运动的作用:
1.有利于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思想品德的形成;
2.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3.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
5.有利于人际交往与国家交往;
6.有利于国家税收;
4、足球运动的影响:自己查阅资料
二、国际足球运动:
1、古代足球:起源于中国,又名:蹴鞠
2、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时间:1863年10月26日。这一日被世界公认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
3、由国际足联主办的赛事:
三、足球技术
1、足球技术:是完成战术配合、决定战术效果的前提和保证。它分为有球技术和无球技术。
2、颠球:是指运动员用身体的各个有效部位连续地触击球,并加以控制尽量使球不落地的技术动作。
3、踢球:是指运动员有目的地用脚把球击向预定目标的技术。
4、踢球技术:分为五个环节:助跑、支撑脚的站位、踢球腿的摆动、脚触球和踢球后的随前动作。
5、踢球的方法:脚内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脚背内侧踢球、脚背外侧踢球、脚尖踢球、脚跟踢球。以下是特点,要求见书上:P461、脚内侧踢球:脚与球接触面积大,出球准确平稳,且易于掌握。
2、脚背正面踢球:踢球力量大,准确性较强。
3、脚背内测踢球:球速快,球运行的距离长。
6、接球:是指运动员有目的地用身体的合理部位把运行中的球接下来,控制在所需要的范围内,以便更好地衔接下一个技术动作。
7、头顶球:是指运动员有目的地用前额将球击向预定的目标的动作。
8、掷界外球:
9、足球实战技术:包括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
四、足球战术
1、足
球
战阵形:——4—2—44—3—33—5—25—3—24—5—1等 术 个人:盯人、选位、抢截
局部配合:保护、补位、临近位置配合全队:区域盯人、混合盯人等
定位球:开球、角球、球门球、任意球、掷界外球、罚球点球
2、局部进攻配合:二过一技术有以下五种:
1、斜传直插二过一;
2、直传斜插二过一;
3、踢墙式二过一;
4、回传反切二过一;
5、交叉掩护二过一;
五、足球竞赛规则
1.球场:要求自己会画一个足球场
2越位:条件:
1、该队员在对方半场;
2、该队员较球更接近对方球门线;
3、在该队员与对方球门线之间,对方队员不足两人。
3、判断越位的时间:同队队员踢或触及球的一瞬间。
4、什么情况下判罚越位:当同队队员踢或触及球的一瞬间,队员处于越位位置,并且裁判员认为该队员正在干扰比赛或干扰对方,或利用越位位置获得利益。
5、什么情况下不判罚越位:队员仅仅处在越位位置,没有干扰比赛或干扰对方,或利用越位位置获得利益;队员处在越位位置直接接得球门球、角球、界外球时不判该队员越位。
6、判罚直接任意球:
1.踢或企图踢对方队员;
2.绊摔或企图绊摔对方队员;
3.跳向对方队员;
4.冲撞对方队员;
5.打或企图打对方队员;
6.推对方队员
7.为了得到球的控制而抢截对方队员是,于触球前触及对方队员;
8.拉扯对方队员;
9.向对方队员吐唾沫;
10.故意手球 个人:传球、射门、运球、过人、接球、掷球、摆脱、跑位局部配合:局部地区的二过一配合、三人配合等 全队:阵地、快反、边路、中路、转移 定位球:开球、角球、球门球、任意球、掷界外球、罚球点球
7、判罚间接任意球:
1.危险动作;
2.阻挡对方队员;
3.阻挡对方守门员从其手中发球;
4.违反规则第十二章以前未提及的任何其他犯规。
8、哨音与手势;
1.开始比赛(哨音较响)
2.胜一球(长音响亮)
3.罚球点球(短促洪亮)
4.比赛时间终了(一或二短一长)
9、裁判员的手势
1.直接任意球:单臂前或侧平举,指向罚球方向;
2.间接任意球:单臂上举,掌心向前;
3.角球:单臂斜上举,指向踢角球的角球弧;
4.球门球:单臂向前斜下举,指向球门区;
5.运动有利条款示意继续比赛:两臂斜下举,掌心向前,做连续前摆动作。
6.判罚球点球:单臂向前斜下举,明确指向罚球点。
7.罚出场和警告:使用红、黄牌时,应一手持牌单臂上举,面向被处分的队员,有
短暂时间的停顿。
第五篇:社会医学重点知识总结
社会医学 第一章
概论
社会医学: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她的知识基础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医学科学,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另一方面是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和管理科学。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 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 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 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德国卫生学家弗兰克在《全国医学监督体制》中提出用医学监督计划使政府采取措施来保护个人和公众健康的主张。
新世纪卫生策略: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的:增加期望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改进卫生公平;使全体人民能利用可持续卫生系统和服务。
第二章
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科学的医学观,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是指导医学实践的基本观点。医学模式的特点:1社会性 2普遍性 3广泛性 4渐进性
希波克拉底 在《人与自然》一书中提到“四体液”学说
古代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
培根把医学的任务分为三个方面: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延长寿命,提倡研究解剖学和病理解剖学。笛卡尔和拉美特利《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
机械论医学模式的缺点:认为甚至连思想活动也是机械的,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总体,对人的观察具有片面性 机械性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生物医学模式的缺点:1单因单果的线性医学模式 2强调生物对健康的作用 3重视部分 忽视整体 4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主体意识,重视疾病,忽视病人 5难以理解有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健康问题
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1确立了心理 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的位置 2更加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 3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4建立以人为本的医疗体系
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 1环境因素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 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的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底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第三状态” 或“灰色状态”。亚临床状态
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医学最基本的研究内容:从个体和群体角度分析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社会因素的内涵: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环境、人口、教育以及科学技术等 包括环境、人口和文明程度三个方面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2恒常性与累积性3交互作用
衡量经济水平的主要指标: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反应居民健康状况的指标:出生率、死亡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
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1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2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3提高居民文化素质
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1环境的污染和破坏2不良行为生活方式3社会负性事件增多4现代社会病的产生5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多
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障社会劳动力,延长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病伤缺勤损失,减少资源耗费,减轻卫生事业的负担,使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重点更多的放在预防保健工作上,促进全社会人群整体健康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社会阶层 :是指由财富、权力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社会阶层作为一项综合指标,探讨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人群健康的影响
亚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它是非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的泛称。
反文化: 是亚文化的特殊类型,是指那些对现存社会思想文化持敌对态度的人的某些思想行为,常常是某些对现实不满的人的心理爆发。
跨文化:由于文化背景的变化所形成的文化现象 如:移民文化、殖民地文化等
第五章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社会医学相关的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主要特点 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因素是客观存在的)2试验研究(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是由随机分配而定的)评价研究:1健康危险因素评价2生命质量评价3卫生服务评价
文献研究:是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通过整理、综合、分析等手段,最终达到研究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方案设计:1技术路线2实施计划3资料整理与分析
概率抽样的方法:1单纯随机抽样2分层抽样3系统抽样4整群抽样 非概率抽样的方法:1方便抽样2定额抽样3立意抽样4雪球抽样
定性研究的特点:1定性研究注重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结果2定性研究是对少数特殊人群的研究,其结果不能外推。3定性研究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4定性研究的结果很少用概率统计分析
问卷的一般结构:1标本2封面信3指导语4问题及答案5编码6结束语7备查项目 问卷设计的原则:1目的性2明确性3逻辑性4便于整理分析5简短精炼
开放式问题:优点:可用于事先不知道问题答案有几种的情况,开放式问题可让回答者自由发挥,能收集到生动的资料,回答者之间的一些较细微的差异也可能反映出来,甚至得到意外发现。答案太多使人感到厌倦此时用开放式问题为好 缺点:要求回答者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提议,思考答案,并表达出来,因而适用范围有限,自填式问卷通常不用开放式问题;需要花费回答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统计和处理常常比较困难。
问题设计的注意问题:1避免使用不确切的词2避免提断定性的问题3避免引导性提问4避免令被访者难堪和禁忌的敏感问题5避免提笼统、抽象或不确切的问题6注意问题的排列顺序7封面信简单明了8避免一题多问
第七章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的特点:1标准化(基础)2定量化(关键)3个体化4系统化5整体化
健康管理的定义:是以不同健康状态下的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导向,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向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并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行动,针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过程。
健康管理产生的背景:1满足多元化健康需求的需要2人口老化和疾病谱的改变3危险因素流行率的变化4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5医疗服务系统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挑战
健康危险因素: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1潜伏期长2特异性弱3联合作用4广泛存在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RA: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健康危险因素测定从第一阶段开始
慢性病自然史的六个阶段:1无危险阶段2出现危险阶段3致病因素阶段4症状出现5体征出现6劳动力丧失(这个阶段主要措施是康复治疗)
危险分数:平均危险分数为1.0时,个体死于某病的概率相当于当地的平均死亡率;危险分数大于1.0时,个体的疾病死亡概率大于当地的平均死亡率,危险分数越高,死亡概率越大;反之,危险分数小于1.0时,个体发生死亡的概率小于当地的平均死亡率。表格计算,自己看书P119 残疾管理将从雇主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同伤残程度人口的积极管理,使残疾造成的劳动和生活能力下降的损失降到最小。
健康管理的应用:1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和医疗保险行业中的应用2健康管理在企业、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公司中的应用3健康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它以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整个社区人口为服务对象。
第八章
卫生服务研究
社会因素:1环境2人口3文明程度
卫生服务的分类:1卫生系统研究2卫生工作研究3防治效果评价4行为医学研究
卫生服务效果评价:人群健康状况是评价卫生服务效果的最终指标。通过对单项的卫生服务项目评价,如预防接种的效果评价,一般考核接种率、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等即可作出评价;但对综合性的卫生服务项目,如初级卫生保健、生殖健康服务、门诊工作等进行评价,情况要复杂的多,需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做出科学的评价。
综合评价法: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通过人群健康状况、医疗需要量、卫生资源、卫生服务利用等指标及其相互关系,评价卫生服务的效益和效果,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和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投入产出分析法:主要用来研究卫生服务投入量(卫生资源)与产出量(卫生服务利用量)之间的关系,以评价卫生资源配置或使用的效益和效果 会识别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要求P145 反映居民医疗服务需要量和疾病负担的指标主要由疾病发生的频率(度)指标和严重程度两类指标组成,通过需要通过调查方能得到,如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
“患病”的概念:1自觉身体不适曾去医疗卫生单位就诊、治疗2自觉身体不适未去医疗卫生单位就诊,但采取了自服药物或一些辅助疗法3自觉身体不适未去医疗卫生单位就诊也未采取任何自服药物或辅助疗法,但因身体不适休工、休学或卧床1天及以上者。
疾病严重程度指标:1两周卧床率2两周活动受限率3两周休工(学)率4两周患病天数5失能率6残障率7两周卧床天数、休工天数、休学天数。
预防保健服务包括:1计划免疫2健康教育3传染病控制4妇幼保健
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1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2社会经济因素3文化教育4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5医疗保健制度6气候地理条件7行为心理8婚姻与家庭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中最宝贵且具活力的一种资源,是制定与实现国家卫生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医生与护士的比例为1:0.42 发达国家的医护比为1:2 我国高、中、初三级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约为1:1.7:1 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为1:3:1 卫生费用评价指标:1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2人均卫生费用3政府财政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4卫生事业费用占财政支出百分比5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6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7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卫生费用的比例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内容的主要特征:1适宜程度2足够程度3进度4效率5效果6影响
第九章 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
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衡量健康生命损失的单位,用年表示,它是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指标,是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性指标。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是一种个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全面考虑健康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把生命质量和生命数量相结合以时间为测量单位反应。初级卫生保健的对象:个人、家庭、群众与国家卫生系统
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1合理布局2社区参与3预防为主4适宜技术5综合途径 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任务:1促进健康2预防3治疗4康复 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要素:增进必要的营养和供应充足的安全饮用水2基本的环境卫生3妇幼保健,包括计划生育4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5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6目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控制方法的宣传教育7常见病和创伤的恰当处理8保证基本药物的供应
第十一章 社区卫生服务
P204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
选择题
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1健康人群2亚健康人群3高危人群4重点保护人群5病人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1以健康为中心2以人群为对象3以家庭为单位4提供综合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1协同性2发展性3经济性4公平性
第十三章
社会病防治
社会病防治的特点:1广泛性2危害性3时代性4社会性5复杂性 自杀的分类:1自杀死亡2自杀未遂3自杀准备4自杀计划5自杀意念
自杀预防的一般措施
应该吧提高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为预防自杀的第一个层次 6月26 国际禁毒日
吸毒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针对普通人群的预防;二级预防是针对易感人群的预防;三级预防是针对针对已经吸毒的人群
按伤害意图将伤害分为三类:1意外伤害 无目的无意识的伤害如道路交通事故、跌倒、烧伤烫伤、中毒等2自杀与自伤 对自己有意识的伤害如自杀、自虐和自残3暴力与他杀 他人有意识的加害而造成的伤害如家庭暴力、虐童、强奸、他杀、斗殴等
性传播疾病 STDs :是主要由性行为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组疾病,过去称为性病
健康性观念和安全性行为是预防STDs最有效的措施
慢性病的特点:1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2症状复杂,变化多端,容易产生并发症3永久性的改变,会造成残障或功能障碍4需要长时间用药及其他治疗、护理及照顾5不能完全治愈,需要特殊的康复治疗、训练及护理6要病人改变生活方式或人生目标以适应疾病的变化。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1环境危险因素2行为生活方式危险因素3生物遗传危险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
慢性病的预防:不仅仅是指阻止疾病的发生,还包括疾病发生后阻止或延缓其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造成的危害。
慢性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 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目的: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 主要手段: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二级预防 :又称发病前期的预防 目的:阻止疾病向临床阶段发展,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防止并发症 核心:早期诊断 早期发现(疾病的筛查);三级预防:是疾病的临床期阶段 手段:1住院治疗2社区家庭康复
筛查:目的是早期发现和早起诊断病人
筛查试验不是诊断性的,仅是一个初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