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计划

时间:2019-05-15 10:5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赤水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赤水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计划》。

第一篇:赤水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计划

赤水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计划

教研室王红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教师中形成课改的研究氛围,针对我市课改现状及特点,特制定本年度初中语文课改计划。

一、结合赤水市语文课改现状及特点,借鉴部分一线语文教师的课改

模式,给出赤水市语文课改模式草案。(2月份)

二、调研各学校语文学科课改工作安排及实施情况,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选定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小课题(3—4月份)。将课改中的其它共性问题,分类布置,分配到各个学校进行校内探讨研究,为下一步校级间、片区间的课改交流及课改论文比赛做有效准备(3-6月份)。

三、落实集体备课。各学校、各年级语文教师实行集体备课。一周一

次集体备课探讨活动。基本模式:每一位老师都分配有备课内容,先提前独立备课,再集体探讨,达成共识,形成定稿;课堂实践,写出反思;再次交流探讨,达成共识;最终形成书面资料存档。(注:学校教师少可以参与临近学校的一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比如石堡学校可以参与到八中,白云学校可以参与到长期中学或者是九中。)(3—5月份)

四、在课改模式基本成型的情况下,上一堂该模式的课改示范课,并

且开设讲座,对该模式进行阐释,并动员一线教师积极将该模式投身于教学实践,发现问题,积极创新,不断完善。(4—5月份)

1五、继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指导语文学科的校本课题研究,做

好相应的服务工作。(3-6月份)

六、分片区进行语文课改研讨会(6—11月份,预计至少四次,由各

个片区自行组织,语文教研员必须参与每一次研讨活动,促成严肃、认真、活跃的研究氛围,及时了解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七、争取一次和赤水市外课改学校交流的机会:如希望争取到泸州十

二中教师为我市初中语文上课改示范课之作文课。(7—8月份)

八、语文课改优质课比赛,带领语文老师积极为十月份的全市课改现

场会做准备。(9月份)

九、开设讲座。根据初中语文课改实施的实际情况,从思想上、方

法上促进我市语文教师积极探讨课改教学中的问题,促进课改有效进行。(8——10月份)

十、提炼出较为成功的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进行汇报。(11—12月份)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语文在中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考试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考试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考试题目,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较之其它学科,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考试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重理轻文,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自己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的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对于正在学习中的学生尤为重要。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我们应该看到什么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一如春花竟放,香飘满园。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效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仍要注重基本能力之培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弄得支离破碎,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但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琅琅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以上如此种种行为,貌似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在实质却把学生引入了无序、盲目、混乱的学习状态,如此则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自不必说,更不要说高效二字了。所以强调自主,要有的放矢,要有目标性,可操作性,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

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在合作学习中,经常看到如下场面:

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

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

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四、倡导探究性学习,但不能无度开放。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

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远离文本,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的实践。

五、倡导对话,但不能远离“根本”。

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使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而实践中,有的教师对“对话”的内涵理解不透,认识肤浅,甚至歪曲。课堂上貌似平等的对话,但实际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距离:一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沦为对话的奴隶。二是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学生间不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话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难以及时抓住对话中闪现的教学契机。三是不重读书,只重对话。往往学生只读了一两遍书教师就展开议论、组织交流,导致对话的质量不高。四是对话到底,方式简单。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本课程从板书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课堂导入的设计、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性问题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意在加强参训教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切实提高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1.能够深刻理解并把握课程标准的核心观念。2.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本课程探讨的问题进行有益的反思,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专题解析

本课程共讲述 5 部分内容: 1.板书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2.课堂导入的设计; 3.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4.如何设计教学目标; 5.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性问题。

作业:认真回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这门课,列举自己某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板书,谈一谈设计意图。

1.要求:自己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限,简述即可。

2.提示:课后作业提交后辅导教师批阅优秀得5分,良好4分,合格3分,不合格得0分。您至少完成6个课后作业,考核以6个最高成绩作业计分,本项考核满分为30分。

板书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一、板书的一般格局: 开头 课题(作者)

时代背景 作者思路 语文知识 作者简介 文章结构 陌生字词 正音辨字 重点难点 添加补充 新的词语 中心要点 布置作业 写作特点 地头(不写)

二、板书设计的要求: 1.思路清晰 2.重点突出 课堂导入的设计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导入是老师颇费心思的一件事。高尔基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文章开头如定调,教学也是如此,课若开端没上好,学生就会感到兴味索然,下面就难以正常进行。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导入尤其应该如此。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一定要讲究导入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

所谓“导入”,也叫“导课”、“课引子”,指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对学生讲述的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或场景。

一、导入时间的把握

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分割的一般方案,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导入的 5 分钟是不可省略的。

前 5 分钟这一段时间学生思想处于由松弛到紧张的过渡阶段,处于注意的转移和重新分配阶段,这时,最需要教师以最恰当的方式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时间的差异归因于学生的认知状态、情感准备状态和教学质量等三个变量。其中情感准备状态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激发程度,情感准备状态程度高,学习结果就好,所用学习时间就短。就是说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得好,学习效率就高。

在一节语文课中,教师就应该抓住开始的这 5 分钟,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学生的情感准备状态提高到相当的高度,才能确保后面学习的高效。

二、导入的作用

引起注意:好的导入如同电影、戏剧的序幕,如同弹词、相声的开篇,如同说书人的起讲,一开始就有极强的吸引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篇课文或本堂课的学习中。

激发兴趣:好的导入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统领定向:好的导入就像下棋,第一招的出动直接关系到全盘的动向,导入应对整堂课起着统领定向的作用,一开讲就应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讲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

创设情境:

这里我们要多说几句,刚刚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感悟、熏陶”,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现在许多语文老师开始注重情境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而这恰恰是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所忽视的问题,也是导致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的重要因素。

创设教学情境,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利用导入,而且必须在导入时就进行。语文学科人文性、形象性、情感性的特性决定了情境教学是今后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创设教学情境也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任务、重要特色。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导入语的这一作用、这一任务,我们今天所说的开讲的优化也就主要体现在这里。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育需要的不是很多的时间,而是如何合理地利用很少的时间。”那么,如何利用这短短的 5 分钟?用什么样的方法最为有效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导入的方法

这里我们介绍几种语文课常见的导入方式,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有所创建,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1.由释题导入: 主要有:

释名物——标题牵涉到了人名、地名、物名,这些又是学生不熟悉的,可从解释这些名物开讲。例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藤野先生》、《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释题意——有些文题的含意,或者另有所指,教师可从题意开讲,让学生循题识文。如:《为了忘却的纪念》文题含蓄,从字面上看似乎矛盾,既然要写纪念文章,为什么又要“忘却”呢?这就可以从解释题意开讲。

释结构——从语法关系方面分析文题,透过文题的结构,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深意。2.由作者、时代背景导入:

所有诗文无不反映了作者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又因时因事而发,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

这类两类导入是教师用得最多的,这里我们不再举例。3.由文章的风格、价值导入: 布冯说:“风格即是人”,所谓风格,指作家的思想气质、生活经验、社会理想、审美需求、创作才能等在作品中独特的个性化的稳定的表现。了解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对学生学习其文章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学生认识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借以洞察文章寄托的作家的社会理想、审美要求,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及社会意义。同时,通过评论文章的风格、价值,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4.由故事、趣事导入:

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学生都喜欢听。教师可结合课文实际,从故事、趣事、轶事、寓言、典故、取材原型等方面开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由诗词、格言导入:

诗词、格言、警句,语言精炼,含意丰富,表现力强,青少年一般都喜欢,以此开头,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还可以很好地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效率。

无论使用哪一种导入方式都应注意:

①针对性——针对教材实际,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情感状态等),因课而异,因人不同。

②新颖性——不是千篇一律,雷同陈旧,而是富于独创,富有个性。③艺术性——语言应该清新流畅,同时又生动富有感染力。

④科学性——援引材料应准确无误;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恰到好处,不要过火,否则过犹不及。

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语文情境教学的情知对称特征:

强调认知教学的同时,强调情感的诉求,即强调认知教学与情感教学的对称、统一。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情感和认知的统一体,“完整的人”是情感与认知均衡发展的人。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不以情感为基础的智慧,往往使人沦为非人的状态。为了健全人格的发展,认知学习必须同情感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方法也只有植根于情感基础时,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如何设计教学目标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一、教学目标的内涵

1.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双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应达到的目的,是检查、评定教学效果的参照物。2.它由三个方面因素决定:社会需要、文化传递、学生需求。

二、拟定教育目标的基础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基本内容: 1.认知领域

①知识:对知识的了解回忆

②理解:对知识改述、归纳、外推 ③应用:使用概念、原理和方法 ④分析:抽出要素、关系、结构原理 ⑤综合:概括抽象关系,表达完整思想 ⑥评价:根据内部证据或外部标准作判断 2.情感领域

①接受:仅仅意识到,积极地接受,有选择地接受。②反应:按指令反应,积极地反应,满意地反应。③价值判断:领会价值,选择价值,确信价值。

④价值的体系化:价值的概念化,价值体系的组织。⑤价值的个性化:赋予价值观,赋予世界观 3.技能行动领域

①基础动作:确认动作,模仿动作,定型动作。②规定动作:合乎一定标准的动作,洗练的动作

③创造动作:钻研独特的动作,复合独特的动作,钻研独特的类型动作

(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启示

1.确立教学目标要着眼于知、情、行三方面。2.教学的重心在于培养能力。

3.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一定的台阶。

三、语文教学目标的拟定

1.宏观来讲

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

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2.语文学科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字、词、句、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浅易文言文知识等;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过程与方法:

语文学习、语文实践的策略与方法。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性问题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一、提问的作用:

1.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最好的刺激信息,具有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2.能促使学生定向思考,具有促进学生注意学习重点、难点的作用; 3.能引发携手共进思考,具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习惯的作用;

4.能让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完善学生知能结构的作用;

5.能交流师生的思想感情,及时交流反馈信息,具有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教学的作用;

6.能活跃气氛,具有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学进程的作用。

二、提问的含义:

1.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 2.学生在学习中有不懂的问题或不同意见向老师质疑,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完善学生智能结构的重要方式。

三、提问的策略:思考性、序列性、预测性、时机性。

【例】钱梦龙:《愚公移山》一课他对文中 “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这句话的经典提问广为人知:“京城氏家里那个小孩子也跟了愚公去参加移山劳动,他的爸爸肯让他去吗?”,这种从思维侧翼寻找思维切入口的 “ 曲问 ” 不仅使学生迂回地找到了答案,而且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提升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品质。

四、课堂提问的类型: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分析水平、综合水平、评价水平。

五、提问要防止的通病

1.过于简单;

2.不分轻重主次,过于繁琐;

3.过于空泛,不着边际,或过深过难,学生不知从何答起; 4.过于雷同,毫无新意; 5.过于含混,模糊不清。

学习完前边的课程内容后,请您想一想如下的问题,并尝试做一做: 1.语文课程教学中多媒体可以取代板书吗?为什么?

2.有人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使用,不必过于强调情感教育,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3.语文教学有无必要设计陈述性知识目标?为什么?

4.课堂教学中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后,会生成很多非预设性的问题,当这些问题与你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一致时,你如何处理?

问:易先生您怎么看待“教学相长”?

易中天:我的理解,就是老师和学生互相启发。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学生启发老师,往往就是他提问的时候。如果一堂课下来,学生提一个问题,我觉得是不该问的,首先我就会自我反省,是不是我的表述有问题,是不是我的观点有问题,是不是我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如果是表述有问题,当场就可以解决。如果观点有问题,那就要回去反思,我很可能就进步了。

谢谢你的问题!

问:易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乡村老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去进行素质教育?

易中天:我觉得我们每个个人的力量其实是微不足道的,而且我也不想批评中国教育,免得你们回去不好弄。但是我相信一点,今天来的人都是热爱教师这份工作的,我相信这个。

曾经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在课堂上那么起劲?教书不就是个混饭吃的事儿吗?你那么投入干什么?我说:我投入才快乐。是的,我就是个教书匠,就是个手艺人。手艺人是要尊重自己手艺的,这是第一点。第二,我们当老师的已经够苦的了。我刚毕业的时候,住在筒子楼,没有卫生间,做饭在走廊里面搭个炉子烧蜂窝煤。日子都过到这个份上了,如果工作还苦哈哈的,我怎么活?我必须把教书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而且只有我快乐了,学生才会快乐;学生快乐了,我才会快乐。我一定要把上课变成快乐的事情。(掌声)

我送给诸位的一句话:体制我们是改变不了的,但可以把自己的课变得快乐。

谢谢各位!

问:您刚才说的“问题教学”,我非常赞成。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乡村教师我该怎样激发学生问问题的意识呢?谢谢!

易中天:谢谢!我觉得这应该不是问题,因为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不问问题的孩子。孩子天性就是要问问题的,只不过这种天性往往被压抑了。家长和老师常常会对他们说:你不该问,你不准问,你问不得,你问的问题是可笑的。这样他就不敢问了,以后他就对提问失去了信心,你再想让他问问题是不可能的。

所以你可以告诉孩子,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没关系。你也可以告诉孩子,不懂不是可耻的事情。不懂就问,说明你有求知欲。要表扬他。然后你还要告诉家长,不要压抑孩子提问。回答不了没关系,回答不了就说:“老师真的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等老师知道答案再告诉你好吗?”孩子一定会说“好”,孩子不会说:这个问题都回答不了,你当什么老师。孩子都是好孩子。

当然,回答问题确实需要智慧,这个只能在我们的实践中去积累经验。但是有一条我觉得很重要,就是“坦诚以对”。有人说不可能吧,你易中天能够做到不说假话吗?我说做得到。因为我有一个办法,就是我会把不合适说出来的真话烂在肚子里。康德说过,一个人所说的必须真实,但他没有义务把所有的真实都说出来。说一部分,藏一部分,说出来的仍然全是真话。

没错,这里面有些时候是需要技巧的。有一次讲座,领导干部坐在前排,普通民众座位都在后面。当时就有人不干了,说凭什么他们坐在前面。我就说:我个人理解主办方这样安排,是他们认为领导干部更需要学习。

经常有人跟我说:易中天你出硬伤了。遇到这种情况,我首先是核实。如果确实我错了,第一件事就是“认帐”;第二是“道歉”,向读者道歉;第三是“道谢”,向批评者说“谢谢”。谁没犯过错误啊?我的人生就充满了错别字。认错不丢人。你只要用这种态度去对待学生,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就会上来了。所有的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只要我们不抹杀就好。

谢谢!

问:易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乡村教师。我今天能不能问一个和教育不相关的问题呢?

易中天:可以。

问:很多人都说中国人缺少信仰,我一直也在思考。我想问一下易老师,您有信仰吗?可以和我们分享吗?

易中天:好,谢谢。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这位同行:本人无党、无派、无信仰,属于“三无人员”。而且我个人认为,不需要信仰。

什么叫“信仰”?信仰就是“对超自然和超世俗之神秘存在的坚决相信”。就是你相信一个对象他是存在的,但他又不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比如上帝、神。因为他不是自然界的,所以不能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因为他也不是人类社会的,所以不能通过生活经验来证明。科学实验也不能证明,生活经验也不能证明,怎么办呢?只能信仰。所以,只有这种相信才叫信仰,其他的都不能叫信仰。这是第一,信仰的定义。

第二点,中华民族从来就没有信仰。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无信仰的民族,中华民族是没有宗教意识、彼岸观念和信仰的。因为中华文化的精神,是人本精神、现实精神、艺术精神。这就决定了我们没有宗教意识,没有信仰。当然,我说的只是汉族哦!抱歉!抱歉!少数民族的老师请你们理解,我说的是汉族。汉民族有一个说法,叫“信则灵”。意思也很清楚,不灵我就不信,我信是为了灵。这就不是信仰了,这是“实用主义”。

但是,我们这个汉民族几千年没有信仰也没出事儿啊,是不是?原因就在我们汉民族从周代开始,就是“以伦理代宗教”。虽然没有信仰,但是有核心价值观,有道德底线。所以三千年来文明不中断,而且社会基本稳定。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没有底线”。你说往奶粉里面放三聚氰氨是没有信仰吗?太抬举他了。古人也有做假的。我们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就知道酒里面要掺水。但也只能放一点开水,不能放毒啊!我们现在要守住底线,要告诉大家最基本的东西不能丢,有些最基本的底线是不能不守的,有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不要唱高调,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就可以了。

这是我对信仰问题的回答。谢谢!

问:易老师您好!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不完全赞同。

易中天:我完全不赞同。

问:还有人说教师是“蜡烛”。我认为,教师有责任育人,但是我们不能承担全部的责任。不应该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或者是社会眼睁睁看着老师牺牲,以消耗为代价,老师也是社会人。我的理解,如果非要比喻成照明工具的话,老师应该是有一套自身自带蓄电或者不用电却有照明功能的。

易中天:我同意。

问:对于“园丁”的比喻我个人很认同。因为园丁以养花种草养活自己,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美。

谢谢!

易中天:您请坐。如果一定要把老师做一个形象比喻的话,工程师、蜡烛、园丁,我都不赞同。因为他们共同的一点,是不把学生当人。灵魂工程师的说法,意思就是学生是一架机器,螺丝可以下下来,然后在里面修,否则你怎么可以塑造他的灵魂?他的灵魂是你可以用螺丝刀什么的改装吗?园丁还是不把学生当人,当花、当草。学生是人啊!所以我认为,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好朋友。(掌声)最好的老师是一片爱心对待自己的学生,然后跟他交流,伴随他成长。但是要记住,任何人的成长都是自个儿的事,谁都不能代替,更不能强迫。

谢谢!

问:我跟易老师是同龄人,有着相同的经历、相同的理想。我本来是想当一名教师,后来歪打正着做了一名医生。在我的心目当中,对于老师我是比较崇拜的,所以连续三年我都接待乡村教师回家。

易中天:非常感谢。

问:我的问题是老师怎么样和学生之间有一个好的沟通?现在学生的负担确实很重,家长也很头痛,这个问题就是在我们做家长的时候,怎么样来辅导学生的家庭作业的同时呢?是不是要把一块一块的大的、整个的压力都压在学生身上?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也是比较纠结的问题。

谢谢您!

易中天:这事从根本上讲,我是解决不了的,这是体制问题。压力之所以重,是因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釜底抽薪,不过独木桥。

为什么大家都去挤这个独木桥呢?因为你只有上了好的小学,才能上好的中学;上了好的中学,才能上好的大学;上了好的大学,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才能考公务员,叫“国考”。为什么大家都考公务员呢?因为只有考上了公务员,才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有一个农村孩子的父母亲跟他说:儿啊,你一定得考上公务员。你只有做了官,你爹你娘在村里才不受欺负呀!

这就是社会问题。我们的社会应该怎么样?应该让所有从事各种行业、职业的人都得到足够的尊重。不管他是清洁工、公务员还是性工作者,都要得到足够的尊重。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每个人的人身安全、公民权益都是不能受到损害的。甚至在发达国家,越是脏活、累活、没有人干的活,薪水越高。这样就不会有压力了。没有了压力,大家放松下来,老师也不累,学生也不累,就可以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作为家长,你的办法就是不给孩子施加任何压力,他考成啥样是啥样。但是一定要让他做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快乐的人。

课堂教学如果开端没上好,学生就会感到兴味索然,下面就难以正常进行。导入教学方面体现的更明显,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一定要讲究导入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

课堂教学开始的前 5 分钟这一段时间,学生思想处于由松弛到紧张的过渡阶段,处于注意的转移和重新分配阶段,这段时间,最需要教师以最恰当的方式,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能把这段时间利用好,把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得好,那学习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导入的作用主要包括:引起注意、激发兴趣、统领定向、创设情境等方面。

1.能够深刻理解并把握课程标准的核心观念。2.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本课程探讨的问题进行有益的反思,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在导入的作用中,首先是引起注意。好的导入就如同弹词、相声的开篇,如同说书人的起讲,一开始就要有极强的吸引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篇课文或本堂课的学习中来。

其次是激发兴趣,好的导入要小巧玲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再次是统领定向,好的导入就像下棋,第一招的出动直接关系到全盘的动向,导入应对整堂课起着统领定向的作用,一开讲就应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讲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 阅读教学课

一、课前预习

1.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明确各种文体的预习要求,也可以采用学案的形式,组织学生自主预习。学案重在引导学生正确活动,要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2.学生课前根据预习要求或学案中的内容,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材料,落实学案内容。

3.根据学情,教师安排学生分层次进行主题学习的阅读,其内容分为必读和选读两部分,搜集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

二、课内探究 1.自主探索

①根据学情,允许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自读课文,积累、巩固生字、词、注意读音、字形、含义。

②感知课文内容,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 四个大方面初步认识文章,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验。③梳理预习中的认识和疑问,将遇到的疑问形成简要的问题。2.互助合作

①组内同学一对一结对,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包括基础知识和问题疑问。结对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

②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确定小组问题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留待提交班级进行讨论、探究。3.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①有层次、有梯度地深入揣摩、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归纳、整理文章写作方法。对于语言的揣摩和品味,可以重点从方法的分析、关键词语的把握、准确的诵读指导、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等方面探究语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

②引导学生将课外材料引入课内,用课外语言材料丰富、补充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情感的体验以及对文章语言的感悟。

③在局部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结合对关键问题或关涉文章重点的问题深入探究,探究文章主题、情感、思想等,感悟文章的深刻主题。4.把握重点,有效训练

①在梳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在文章主题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及自身感悟解读课文,使语文生活化;

②在写作方法上适当归纳,总结规律,设置适量练习进行有效训练; ③进行课堂教学重点检测,及时反馈检测,查漏补缺。

三、课后拓展延伸

1.完成与文章有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2.根据文章主题及重点,阅读主题学习相应的文章。写作教学课

一、课前准备

1.教师提前出示写作任务和要求,组织学生自主预习。

2.学生课前根据教师预置文题的基本要求,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材料,明确任务要求。

二、作文指导与写作 1.指导

①审题:先让学生自己审题,之后小组讨论探究话题的内涵及其含义、揣摩作文题目所允许取材的性质和范围。

②指导:师生列出习作目标并对重点目标进行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每个目标的具体批阅评分分值和记分方法,激励学生完成训练目标。③交流:取材性质和目标确定后,让学生自主选择素材,构思行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评选出优秀的、新颖的素材,在全班交流、评价。目的是让学生矫正自己达标误差,扩大取材范围,开拓写作视野,并修正自己本次写作的素材、构思。2.写作

根据写作要求中的重点和常规目标,学生开始作文。3.批改

①师批: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决定了其行文速度不同,对于早完成的几名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当堂批阅,教师当面指出习作的成功与不足,根据“批改要求”填好每一项目标的得分及共计分数,然后让学生回去修改。同时把典型问题和优点记在作文批改记录上,以备后面讲评。

②组长批阅:组长批阅和教师批阅形式相同:当面指点、打分,然后学生用红笔修改作文。因为牵扯到小组组员竞争,每个竞争小组的三个成员,可以在组长批阅对手文章时,进行监督。批阅过程中如遇纠纷或其他批阅问题不能自行解决的,可由教师进行定夺,教师把这些问题写在批改记录中,典型的作预备讲评。③修改:学生明确自己习作中的问题后,不管修改还是重写都必须在作文本上进行,组长可以对比第一次的批阅进行复查。如果是小错误,直接在作文中进行修改,如果错误比较大甚至需要全文重写,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4.讲评

①教师根据本次习作规定的重点和常规目标的得分情况进行过关人数统计,如果某个训练目标过关人数不足四分之三,那么这个目标将继续成为下一次习作的重点训练目标。如果重点目标只有少数不过关,那么这个目标就成为下一次的常规目标。②逐项统计每一项目标的达标情况,分析典型问题并及时评价,同时欣赏优秀文章,学习优秀文章的写作经验。

三、课后拓展延伸

1.形成《优秀习作集锦》:每次习作每班都要选出优秀的作文5—10篇编成《优秀习作集锦》,放在教室图书角内作为图书传阅。传阅者要在《集锦》中部分文章后面的“传阅留言”中留下对某篇作文或褒或贬的意见。

2.实施评价激励:以一周为一个时间段汇总一次,评价作文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3.每天写作900秒:课后的写作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每个学生都要养成每天写作900秒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多读、多观察的基础上多感悟、多动笔,同时做到规范书写。文言教学课

一、课前预习

1.教师提前明确预习要求或出示学案,组织学生自主预习,熟读课文。2.学生课前根据学案中的内容,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工具书,落实学案内容。3.学生进行主题学习的阅读,搜集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

二、课内探究

1.读通:借助工具书初读课文,教师要指导好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避免出现读破句子的现象,使学生在读中形成语感。

2.读懂: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中词句的含义,理解文本的大意。这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指导学生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知识储备和辅助资料,解决通假字、倒装句等特殊句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①首先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学生一般能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大体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如果遇到查阅不到的词句,在文中做出标记。

②小组互助,解决自学过程中查阅不到的词句。经小组合作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由小组长提到课堂上集体讨论解决。

③班级集体讨论各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的知识,可以由教师精讲点拨解决。

3.读精与读新:在读中感悟人物思想活动、性格特点与文章主题,并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

这一步是学生汲取思想精华的过程,是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是学生个性阅读的重要方式。学生要在读懂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结合时代背景、写作背景,在读中感悟人物思想活动、性格特点与文章主题,并用合适的方式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

4.读深: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与争论。

作者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有的观点带有明显的阶级烙印,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古人的观点,用历史的眼光正确评价古人的思想,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当代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理解古人的观点,获得有益的启示。

三、课后拓展延伸

1.背诵或默写课文,在积累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完成与文章有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3.根据文章主题及重点,阅读主题学习相应的文章。专题复习课

一、课前预习

1.教师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确定专题复习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课前检测,要求学生单独完成,以此了解学生对专题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确定复习重点。

2.教师提前出示复习提纲,明确复习的基本内容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设计务求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3.学生课前根据复习提纲提示内容,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材料,搜集有关专题的相应知识性材料。

二、课内探究 1.自主复习,梳理知识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复习提纲,结合课本材料,自主、有序地进行自主复习,初步感知所要复习的内容,主动构建本专题的知识网络。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深化、补充和完善。

在学生自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习小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现场指导和适时的点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概括和总结所复习的内容,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树立主干,形成网络。2.合作探究,判断归纳

教师在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后,教师要注意选择与复习重点相关联、锻炼学生分析能力、拓展延伸知识的探究性题目,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生需要先自己独立思考,解决有关问题,对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要做好记录;之后,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讨论本组成员出现的疑难点、易混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和点拨,并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分析和利用情况。3.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在展示环节,学生可以结合语言材料展示各组对知识的理解,全班在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思维的碰撞。教师的点拨,一是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好的,纠正错误的;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问题,作出准确答复;三是对各组普遍感觉理解困难的内容,重点讲解,归纳方法、规律。教师的点拨要有意义,不能仅局限于对学生回答的简单重复,更要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4.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学生运用复习过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进行巩固训练,拓展迁移。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批、互改,当堂反馈矫正。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巩固中掌握知识,在运用中转化能力,在能力展示中有所创造。

三、课后拓展延伸

1.复习当天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掌握复习的相关知识并辅以巩固练习。作业内容可以体现层次性,分为必做与选做,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内容的作业。也要体现探究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2.在阅读中,关照复习重点,进一步巩固复习内容。专题探究课

一、课前准备

1.教师提前出示专题探究的内容,由学生设计和组织活动。2.学生根据活动提纲,查阅相关材料,落实探究的内容。

3.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对需要讨论探究的内容,搜集与之相关的材料。

二、课内探究 1.自主思考

①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专题探究活动提纲,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自主整理材料,形成初步的认识。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深化、补充和完善。

②教师深入学习小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现场指导和适时的点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确定重点探究的内容,对材料进一步进行取舍,并查找相应资料,形成文字材料。2.互助合作

①组内同学一对一结对,交流探究的重点内容。

②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并阐述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小组同学互相补充完善,形成统一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合作制定活动计划,合作搜集研究相关资料。3.交流展示

①教师精心创设交流展示的情境,鼓励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②学生可以结合材料展示各组对专题探究内容的理解,在全班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思维的碰撞。

③教师作为学生综合性学习全程的指导者和参与者,一方面要进行活动指导、方法指导、评价指导;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教学需要协调听者与说者双方的互动,组织各组同学对展示小组的研究进行点评,提升学生的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4.总结提升

在梳理专题探究活动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语文学习生活化;

三、课后拓展延伸

1.进一步梳理课堂探究的材料,继续搜集相关材料,完善自己的认识,形成《专题探究活动研究报告》。

2.围绕相关主题,确定进一步探究的重点,形成新的课题研究思路。第三部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初中语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

姓名 年级 学科 得分

课题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教学设计

(分)

教学目标(4)

(每项2分)①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切合学生实际,明确具体可行,贯彻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 ②有指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并搞好课堂落实的措施

教学内容(4)

(每项2分)①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适时拓展,分量深度适当,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②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言语实践相结合,内容安排具有逻辑性层次性和条理性

教学过程(4)

(每项2分)①教学过程总体体现: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 ②突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环节要求

教学手段(4)

(每项2分)①根据教学内容和语文学科特点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②注重发挥语文学科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2)使用自学式、探究式、问题式、讨论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学活动(2)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小组互助合作 教学过程

(分)

学生表现

(30)

(每项5分)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将学知识内化、重组且效果明显

②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助与交流,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③学生能够大胆质疑,勇敢提出问题,并能够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通过积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④课堂教学的达成度较高,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的90%以上 ⑤学生能够主动地关注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⑥能够科学合理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

教师表现

(30)

(每项5分)①理念先进、方法科学,基本功扎实,专业素养高,师生关系平等

②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差异,能够尽量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③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预习(学案)情况,并对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恰当的方法解决

④课堂内容(学案)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为主解决;能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恰当点拨;课堂教学环节紧凑;学生的反思总结过程方法灵活、扎实、有效

⑤及时进行跟踪训练;注重课堂反馈训练(检测)的作用 ⑥课后延伸训练题量适中,题目质量好,并能搞好落实

教学效果

(15)目标达成 ①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②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所有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好地发展,每人学生都能愉悦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在欢乐中成长 教学评价

(5)多元评价 能够多层面、多角度去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善于运用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机制 合计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设计(共20分)

1.教学目标的确立(4分,每项2分)

①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切合学生实际,明确具体可行,贯彻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

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要和课程标准以及素质教育要求一致,要更多地运用行为动词,引导学生用行动去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要求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与初中生的实际相结合,体现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②有指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并搞好课堂落实的措施

教学目标的展示要避免大而空,要结合具体问题展示。教师所展示的教学目标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去理解、把握的具体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使得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2.教学内容的选择(4分,每项2分)

①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适时拓展,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基础差异等学生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适当向外拓展材料,增加语文课堂的容量和深度;在问题设计、预习要求、小组划分、课堂练习、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多个环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②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言语实践相结合,内容安排具有逻辑性、层次性和条理性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更多地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材料;充分体现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言语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在语文学习内容上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提升的认知规律,安排富有逻辑性、层次性和条理性的学习内容;在语言习得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主题学习材料,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识、体验和情感。

3.教学过程的设计(4分,每项2分)

①教学过程总体体现: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

课前延伸即预习,教师解决好预习时间、预习内容、预习方法等,要掌握好学生的预习情况,要设计好预习学案;课内探究教师要体现“三讲三不讲”,应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等。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和训练环节的设计等;课后延伸: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多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

②突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环节要求 能有效组织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活动,弄清什么是自主,为什么要自主,什么情况下合作更有效,精讲点拨的分寸应如何把握,训练的质量和落实应如何体现等。

4.教学手段的运用(4分,每项2分)

①根据教学内容和语文学科特点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应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能充分、恰当地使用教学材料和教学辅助设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注重发挥语文学科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资源。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扩大学生实践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注重挖掘校本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口语交际、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全面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5.教学方法的运用(2分)

教学方法科学灵活,新颖实用,大胆使用自学式、探究式、问题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要杜绝一种方法一堂课的陈旧做法,用不同的方法不断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6.教学活动的设计(2分)

应更多地体现学生的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活动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要体现小组互助合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过程(共60分)

1.学生表现(30分)

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将所学知识内化、重组且效果明显

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当遇到问题时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真正做到将相关学习内容理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并能在深度思考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重组、迁移、应用。

②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助与交流,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从问题的设计到问题的处理过程都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并通过各种途径动员所有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小组划分、小组合作等各个方面作正确引导,促使学生通过有效的互助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遇的所有问题,体现分层次教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③学生能够大胆质疑,勇敢提出问题,并能够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通过积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疑点、混淆点进行大胆质疑,并且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对于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学生能够通过积极的互助合作合理矛盾,解决困难。

④课堂教学的达成度较高,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的90%以上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并且学生能够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助合作合理解决达标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⑤学生能够主动地关注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学生不仅关注语文文体知识的学习,还能够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积极主动地去探寻语文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避免学生过程中的盲目性。

⑥能够科学合理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

学生能够对每一具体学习内容从宏观到微观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分析所学知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能够科学合理地对所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并能对所学内容内涵、规律和方法进行合理总结。2.教师表现(30分,每项5分)

①理念先进、方法科学,基本功扎实,专业素养高,师生关系平等 教师应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过程能够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展示教师较高的教学素质和素养;能够建立平等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②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差异,能够尽量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从教学过程设计到教学过程实施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关注学生差异。从备课、上课和课后作业的布置等各个方面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③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预习(学案)情况,并对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恰当的方法解决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能够对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予以重点体现。

④课堂内容(学案)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为主解决;能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恰当点拨;课堂教学环节紧凑;学生的反思总结过程方法灵活、扎实、有效

课堂学习过程要着重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个重要环节。要科学理解和掌握每一个环节的内涵,从提高效益和提升能力的角度去落实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⑤及时进行跟踪训练,注重课堂反馈训练(检测)的作用

每节课都要针对每一个问题的解决设计训练题,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目的;每一堂课应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定量的课堂教学反馈训练,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

⑥课后延伸训练题量适中,题目质量好,并能搞好落实

应针对课堂学习内容设计适量的课后延伸训练,作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拓展和延伸。教师应对课后延伸的情况运用恰当的方法搞好落实,真正发挥作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促作用。

(三)教学效果(共15,每项5分)

①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通过课堂中的问题解决过程和课堂检测过程,学生能够对教学目标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牢固掌握,并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程度。②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还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出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中使自身的各种能力得到提升。

③所有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好地发展,每人学生都能愉悦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在欢乐中成长

能够结合学科特点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合作共赢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愉悦中渡过自己的学习时光。

(四)教学评价(5分)

要用赏识的眼光、积极的态度从多层面、多角度去评价自己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机制。要发挥小组评价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下载赤水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赤水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 这周的例会,王老师就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做了公开的发言。听了王老师的发言,我收获颇多。首先要摆正课堂教学中教......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 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写完作文就交给教师,然后教师用上好长时间对每篇作文精批细改。费很大劲批阅出来,但到讲评时,由于时间隔得长,学生早已淡忘,甚至不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作者: 张先汉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随笔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随笔 随笔 时间:2017-12-2 导语:初中是关键性的一个阶段,上好语文课尤为重要。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随笔,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校本研修反思(一) 朝阳中学张丽 语文教学应该直面于“人”,根植于“爱”,发轫于“美”,着力于“导”,作用于“心”。 ——于漪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很喜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肃宁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评价标准 2011.3 教学目标(10分) 1、教学目标设计明确,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准确,体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反思 自实行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从总体上看,已取得了实质性的改变,学生爱学,乐学,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教师转变了观念,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之方法与途径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之“情境创设”,对本节课的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境创设”得当、贴题,就会把学生直接引入本课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