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读后感
《让学生都爱听你讲》
——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读后感
为了提高自己在课堂教学管理纪律的技能,我读了这本关于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让学生都爱听你讲》的书,有了很大的收获,对于课堂纪律方面的管理也有所感触,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读后感。
本书作者Marilyn.page从事教师教育工作20多年,她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总结了简洁而又实用的6步法课堂管理策略:教师要熟知并使用学生的姓名;要避免提出匿名的和悬空的问题;要用语严密而专业,不能拖泥带水,不单调乏味;要清晰明确地表达知道语;要善于应用恰当的提醒和暗示;要增进课堂的互动。以下是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一些个人感受。
“几乎每一个感到沮丧和苦恼的教师都想我抱怨过课堂的混乱和学生的可怕”,其实,解决问题的真正前提是:并非学生真的很糟糕,而是教师必须要促进积极课堂的产生。”这是来自导言里面的一段文字。我曾经和同事聊天的时候,总把课上不好归因于学生自身的不愿配合,做出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然而,真正的状况确是学生在我的课堂中,感到不安全。如果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制止脱离教学主题的交谈、大笑、打断等无序的课堂产生,那么将会造成学生的信任缺失,妨碍自身正常的教学和学习活动,读后感《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读后感》。所以,当课堂出现问题时候,我们不应该把问题单一的指向到学生的个人行为不当,而是应该更多的往自身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的积极程度中找到克服问题的答案,努力促进积极课堂的产生,给予学生安全感和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还是应该而且是必须真正落实记住学生的名字,并能够合理的使用它们。因为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在向学生表明了你很在意他们、很乐意与他们进行个人间的互动交往、很愿意认识他们并且对自己很自信。这是学生在教师获得安全感的第一步,你让他们愿意接近你了。
教师应该在提问前,先告知学生自己的提问策略:如直接叫名字或是先举手然后再叫名字,或者是在叫名字的同时提出问题。但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就是确保学生知道该问题老师至少会请两个学生进行回答或补充回答。因为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专注于老师所提的问题,也会使学生在听别人答案的时候有了自己思考的时间,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要创设一个文明环境,教师应该经常把“合作”、“感激”和“恰当”结合“谢谢”、“请”使用。因为如果你很尊敬地和学生讲话,那么学生才更有可能学会尊重你,才有可能减少他们在课堂上面做出捣乱行为的机会,师生才有可能做到相互尊重。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二篇:“四步法”为有效课堂保驾护航
“四步法”为有效课堂保驾护航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独立或半独立的学习活动,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线。下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有趣的七巧板》的听课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第一步:活用教材
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数学教材,但也不能只拘泥于教材。教师能把教材教下来是一种本事,能创造性地把教材教下来又是一种能耐,能把教材内蕴的理念和素材通过开发转化为教学实践并取得成效,这更是一种功底。
在本节课中,教师就展示出自己创造性地整合教材的“功底”,增加了一些如“七巧板的由来”、“龟兔赛跑”等教材中没有的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气息。而要具备这种“功底”,就需要教师花时间去琢磨教材、挖掘教材,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层次性的提高。
第二步:巧设情境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教师要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致力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同时张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在导入《有趣的七巧板》新课时,教师就创设了一个“哆来A梦变魔术”的情境,一下便牢牢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目光。见已达到自己预想效果的徐老师笑着问道:“你知道哆来A梦是用什么神奇宝贝来变魔术的吗?”话音刚落,就有不少学生自信地抢答道“七巧板”。于是,教师接着说“学会了七巧板:,你也能像哆来A梦一样会变魔术啦!”从而,在学生期盼的目光中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的教学。
反思整个过程,教师只寥寥数语,却何以使得所有学生两眼放光、跃跃欲试,以兴奋不已的心情开始新的学习呢?原因就在于教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非常喜欢卡通人物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一方面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
第三步:精炼语言
在教学到七巧板中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比较,都能找到一对或两对大小相同的三角形,随即教师指着其中的一对三角形问道“:你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大的?”许多学生欲言又止,虽然明白其中道理却又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来表达,后来有一学生举手回答道:“把它们合在一起一比就知道了。”教师若有所悟,微笑着解释道:“对了,只要把两个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如果它们的边能重合,那就证明它们的大小完全相同。你能像老师这样再完整地说一说吗?”……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严密而抽象的科学,其表达形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有目共睹的,从“动手做”到“开口说”,这是一个使学生思维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提升过程,也是我们教学中所追求的最重要的价值所在。而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又要适时地提供学生模仿和练习语言的机会,最终使每位学生都能 “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四步:多元评价
学习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给学生学习动力,也可以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要使之发挥正面的作用,最关键的是建立多元、动态、科学的评价体系。学习过程中,学生希望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渴望教师准确、得体、真诚的赞美,也期待同伴们不断的鼓舞。学生在激励、鼓舞下,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才会毫无遮掩地沟通,才会饱含激情地探索与创新,自然而然体验学习的快乐,形成强烈的学习内驱动力。
在这位教师的课上,我们就可以听到一些既真诚又恰如其分的评价,诸如“期待你下次的精彩表现”、“你的作品真有创意”、“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等等;我们还可以听到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当自己的组员表现精彩时,自己为之祝贺;当听到其他同学的精彩发言时,全体为之欢呼……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
纵观这整节课,笔者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其中只起引导、点播作用,让学生多感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才能爱学乐学,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杜华)
第三篇:《有效课堂》读后感
读《有效课堂》有感
武汉市汉铁寄宿初级中学李柏生
《有效课堂》一书探讨了课堂教学的九种策略,行文中有理论有例证,条理分明且饶有趣味。特别是其中的合作学习对指导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数学课程》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将合作学习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一、合理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办法通常有固定分组与动态分组两种。
1、固定分组。可依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状况,个性特点,组织操作能力以及课型情况等进行合理分组。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同质编组或异质编组。同质编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有利于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异质编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有利于开展“帮教”活动。
2、动态分组。课堂教学中分组教学应用较多,若一成不变,学生渐渐地缺乏参与活动的兴趣。所以必须要有动态分组来调节和补充。动态分组主要有自愿分组与按见解的不同分成正反两组。自愿分组有利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按见解的不同分成正、反两组进行争论与辩论,在争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弄清问题本质。
固定分组和动态分组是课堂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中常用的分组方式,笔者认为两者无优劣之分,应针对教学内容与课型,灵活选择,交替运用,以达到理想效果。
二、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做好示范工作。主要是给学生的小组合作提供一个活动模型,这种形式主要用在对于练习性、游戏性、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而开展的小组活动。虽然是练习性的内容,由于学生不知如何合作,怎样进行操作,需要示范指导。如一年段上册的“数学乐园”,其中的一个活动“对口令”就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组成的理解。教师先选一个水平较高的小组(2人)做示范。(其余学生观察、倾听、学习、评价)两个学生手里都有1-10的卡片。一个学生举3,并说3与几组成8。另外学生接着举手5,并说3与5组成8。这样依次进行、2和6组成8,4与4组成8„„ 没等8组成全对完,下面的学生就开始小声对起口令,这说明学生已经知道如何活动了。
2.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提供充裕的时空环境和热情的帮助环境,并选择恰当时机适时适当的激励。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
3.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合作交流,应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
(1)选好合作学习的知识点。教师应根据以往学生学习的情况,对发现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才能实现最佳学习效果的知识点进行解剖。设计出可供学生揭示规律聚集性的问题,设计出可供学生判断正误思辨性的问题,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出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问题,设计出探究性问题等。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新知,培养他们合作能力。
(2)找准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段,即一是部分人已经弄懂,部分人尚未完全弄懂,部分人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比较适宜进行合作学习;二是当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出现时也可开展合作学习。三是一个探究性问题,需要学生分工合作,进行操作、探究才能解决时,就应开展合作学习,四是大部分学生尚未弄懂的疑难问题出现时,应当开展合作学习。五是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可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让思维相互碰撞,实现集体智慧的飞跃。同时要控制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富有成就的探究。
4、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小学生不懂如何交流,在开展合作学习前应加强训练,教给他们合作的技能。
(1)学会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是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每个学生都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吃“大锅饭”,而是大家一起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最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从扶到放,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学会分工合作。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集体意识。在小组学习时要有明确的分工。即组长(负责组织)、记录员(负责整理记录)、资料员(负责学习材料收集)、报告员(负责反馈本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如二年级教学“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测量黑板教室等物体的长度时,需要有人拿米尺测量,需要有人在旁边帮助扶平米尺,做好记号。也需要有人记录测量结果。这时就需要大家先分工、决定谁来量、谁来记,然后才能合作。
(3)学会与同学交流。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发表见解。交流的过程也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①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交流时要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从中汲取对自己有帮助的思想或知识,对别人的发言做好评价。通过交流最终形成共识,促进共同提高。②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内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既能培养学生的胆量,又能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思维更严密,更有逻辑性。而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他们在合作交流时经常处于听众的位置,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在交流时要敢说、多说,并且要为他们提供说的机会,让这些学生先说。③学会文明交流。在小组讨论时,要尊重别人的发言。有不同看法,要等人家把话讲完再各抒己见。同时,不要大声说话,控制适当的说话音量,不妨碍其他小组,防止互相干扰,还课堂一个安静的环境。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1.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合作学习”的方式,需要教师精心地组织,积极地引导,深入地指导,细心地发现,要使合作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培养学生合作精
神与形成合作能力的过程,而不只是为了获得预期的结果。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尤其是要关注“两极”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对于学优生,要指导他们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学会鼓励、帮助别人,使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既组织好,又协调好,当好主持人;对于学困生,则要帮助其建立信心,鼓励他们参与到合作活动中去,指定一些适合他们完成的任务,使他们也能有所为,不至于被小组同伴冷落、搁置在一边。
2.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合作的过程,也是交流的过程,合作与交流往往密不可分。但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合”,合作的效率、合作的效果都要大打折扣;没有独立思考的交流,只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就不能产生碰撞,不会产生共鸣,不能受到启发。
3.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合作学习主张“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合作是以优良人品作前提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谦让、相互欣赏,是其主要的精神品质。合作学习的价值之一,就是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价值之二,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是,如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过分地强调竞争,尤其是强调速度方面的竞争,那么,非但不能实现这两个价值,无助于学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还会完全地“事”与“愿”违。
第四篇:有效课堂读后感
《有效课堂》读后感
我们平时的听课和评课时常提到一个词儿——有效课堂!什么才算是“有效课堂”?这是我们所有教师在教学中力求达到的教学目标。那么有的专家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课改专家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常常感觉不够用,一晃而过,不一会儿就该下课了。所以,“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每分钟的时间,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常常萦绕我们教师脑海的问题。通过观看王杰教授的讲座后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我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对“课堂的有效性”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明确概念。
我认为,首先提法要准确,考察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不应说“这节课有效还是无效”,而应说“这节课是高效还是低效”。任何一节课,哪怕是教学设计很糟糕,学生完全不在状态,但每个学生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收获,不可能上了四十五分钟的课,学生会在原有水平上倒退。所以,谈不上无效,每一节课都应该是有效的,只是效率高还是效率低的区别罢了。在同样的四十五分钟内,学生收获大,就是效率高,学生收获小,就是效率低。
二、追求高效课堂,必须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应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教学永恒的主题。任何不钻研教材、不把握教材的教学都是盲目的。没有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准确把握,任何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都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导致教学的失败。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我们教师不得不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来钻研教材。平时多与同行的老师交流教学进度;批改作业本时,抓紧时间与其他教师探讨探讨上节课的成功与不足;利用学校、市的教研活动机会多与其他教师探讨教学方法„„就这样,咱们的专业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也一点点地深入起来。形成了很好的教研风气。使每个教师在教材的专研上都有不程度的提高。
三、追求高效课堂,必须研究学情。
课堂教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他们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不尽相同,一个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尽量符合每个学生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当然,要完全做到针对每个学生都因材施教,那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老师在备教材的同时,也要备学生,对并掌握较差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尽己所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是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收获,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无止境,教更无止境。作为坚守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真是任重而道远啊!让我们扎扎实实地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切切实实
地使每个学生更快地进步吧!事实证明,成功有效的教学在于教师和谐、开明、优质的工作,在于学生能从中获取他人生的未来。我想:作为一名十几年教龄的教师,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去探索和研究,那就让我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来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吧。这是我看了讲座之后所收获到的,相信会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第五篇:《课堂行为的有效管理策略》读后感
我与罗杰斯的思维巧合
——读《课堂行为有效管理策略》有感
《课堂行为的有效管理策略》这本书分为8章114个小片段,跟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个建议》非常相似,都配有案例。虽然整本书比较厚,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句子有些冗长,表达方式也跟国内的书籍不太一样,但是我还是坚持把它通读了一遍。从中收获颇多,现一一道来。
启发一:准确记住学生的姓名
姓名是一个人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姓名是教师在管理课堂行为时的有力工具。书中介绍了几种快速记住学生的名字:运用座位表、运用记忆系统、在花名册上做注释、为自己设立目标、开展一些与姓名有关的活动等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觉得直呼其名相对于不指名道姓课堂效果会更好,我把所授班级的学生座次表写出来,上课时放在讲桌上,这样做,有助于记住学生的名字,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教师上课时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很好。尤其对于初中的学生更管用,由于初中生的自尊心强,记住他们姓名更会让他们感觉受到尊重。
启发二:与学生讨论立规矩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由人制定,更要由人遵守。在课堂行为的“建立阶段”,包括师生之间召开的一些会议,这些会议有助于确定和决定我们的领导、权威、纪律及同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开始形成的班级凝聚力。设定规矩一定要让全班学生民主讨论,形成决议。大家都有一个共同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样才不会忽左或忽右,让学生无可适从。由于学生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是规矩,就要和学生约法三章——上课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积极、向上、有序的课堂规则,会使师生之间目标一致,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进取心。
启发三:注重管理的细节语言
管理的语言和纪律的语言运行于一种动态的关系之中,管理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和我们所选择的短语、句子有关,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怀着尊重和自信的态度。我们要重视班级中的哪些日常事件,因为正式这些日常的小事件构成了课堂行为管理的大问题。
在课堂管理中注重一些技巧,如使用非语言性的暗示,附带性的语言、规则暗示,分散获奖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果断的命令、课后的跟进等等,在细微处关注学生,在交流中注重技巧,这样的课堂必将是有效的课堂。
启发四:老师的榜样作用
榜样是最好的老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大部分生活都和教师一起度过。教师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很喜欢把老师的行为当做榜样去模仿,因此,教师的言行,学生极易照样接受,很少去鉴别。所以 “言传身教”是品格教育一个很好的途径。同时 “身教”胜于“言传”,身教是教师天职。教师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必须坚决不做。如果言行脱节,说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学生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只能引起学生反感,造成恶劣影响。比如我们要求孩子们讲卫生、东西摆放整齐,但有时我们的办公桌上杂乱无章、讲台上东西随便乱放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显身教的重要性。教师只有真正做到言行统一、表里一致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取得长远的影响。
“成功的教学以来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用爱心、耐心、用心去精雕细酌品味每个过程,充分挖掘学生的无限可能性。
粗读全书,我发现比尔.罗杰斯将课堂行为的有效管理分成了四个阶段:课堂开始之前、课堂进行之中、课堂结束之后、特殊学生及教师自我的管理。
罗杰斯认为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对班级的管理有所建制。从班级公约到责任分工,从奖惩条例到座位安排,都必须清晰明了。这也对应了我校目前的德育理念,从学生的常规行为习惯抓起,先告诉学生你应该怎么做,该做到什么样的状态,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示范给学生看。只有有序的课堂、良好的习惯,才能造就学生优异的成绩和优秀的品质。甚至罗杰斯还认为在课堂开始前的三分钟是最关键的,一节课能不能抓住学生,往往就靠这三分钟。他认为在这三分钟里必须要求学生安静有序的做好,告诉学生眼睛开始看什么,耳朵听什么„„其实这恰好印证了我校对于课前准备的管理——桌面清、伏案静。而在我自己的课堂中,我也运用了这一理念。在新学期的第一课,我给每一个班级都提出了六个“必须”的要求。其中有两个“必须”就是“课前准备必须做好,课堂问好必须大声”,旨在通过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和大声的师生问好,迅速将学生从课外拉到课内。
罗杰斯认为课堂之内的有效管理策略重点是在有效教学上。他认为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应当对课堂中的每一个提问进行认真的准备,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使用鼓励性的话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才能真正的跟学生达成互动。我个人也认为一节课如果不能吸引大部分的学生参与其间,那么一定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这节课的设计的问题,是老师提问水平的问题。因此,在我的备课过程之中,我尽量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样的知识或者方法该怎样才能让学生愉悦地接受。在上初三习题课的时候,我就思考怎样才能把枯燥无味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和掌握。于是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变式训练。从一道单项选择题开始变化它的选支、变化它的组合,逐渐变化成材料题,再变材料题的设问、变题目中的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变化让学生知道在做题时需要注意什么,需要怎么解题,从而一步步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在课堂之上,我也尽量采取鼓励性、幽默性的语言来肯定学生的发言。因此在我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当然也有我的。我也尽量的将自己融入他们之中,跟同学们打成一片。
罗杰斯认为课后同样需要管理。罗杰斯更多的认为课后的管理是对学生课堂行为表现不佳的一种延续处理。他认为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有适当的“惩罚”或给予学生一定的“后果”,但这种“惩罚”一定要是有目的的,这种后果一定是要有预期的。也就是说惩罚学生不能一惩了事,而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所在并且有改正错误的意识。所谓后果不是说当学生犯了错误之后才知道才承担这个后果,而是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自己的课前或者是规则里明确告知如果某事则某后果。对于这一点,我也很认同。惩罚也好,后果也罢,这些都不是教师最终所要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不去犯错,是让学生犯错了之后能加以改正。去年任教初一4班的思品课时,考虑到4班学生的基础弱,纪律差的现状,在第一课里我便告诉他们我的课堂规则,并且明确告知如果本周做得好,那么下周就全班看电影;如果本周做不好,取消看电影,并且严肃处理犯错的同学。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表现很好,并且在学期结束时得到了我的奖励——每人两颗糖。当然也有学生课堂捣乱不守纪律的,如蒋伟。在蒋伟犯错了之后,我会找一个机会走到他身边,悄悄的告诉他如果你下课后不想被我处理得更严重,那么你现在就不能再犯错了。课后,我会找他单独聊天,当聊天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我会严厉的处罚他,甚至会拿棒子抽他,但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布置一个作业给他,让他思考我为什么处罚他。由于经过课上的提醒,所以他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甘愿受到惩罚,并表示会改正,虽然这种改正可能只能维持两节课,但最起码这两节课上他的表现是好的。
罗杰斯认为对于特殊的学生要特殊的处理,对于愤怒的自己也要学会调整。罗杰斯认为对于那些挑衅老师的学生,老师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一定要避免和学生吵起来、僵起来。相反教师要在平缓的情绪之下,尊重的前提之下去解决矛盾、化解危机。我赞同罗杰斯的这一观点。因为我知道老师跟学生吵起来、僵起来一定不是一件好事。首先班级其余的学生都在观望,看看老师到底会怎么处理,如果你施以暴力,学生会鄙视你,如果你随即服软,学生会轻视你;其次学生都知道老师的底线,你能把我怎样,最多是喊家长。再次如果出现你叫他做他偏不做的情况时,那就真的僵住了,就真的没有对策了。所以在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我们自己首先调整情绪,然后智慧、艺术的处理问题。曾经在我的课上,因为我批评了一个学生,因此在写作业时,那个学生就当着全班表示不写作业。于是,我稍稍平缓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对全班同学说:“据我所知,这个同学最喜欢开玩笑了,你们看,今天又在跟大家开玩笑了”。转而似真非真、似假非假拿着认真严肃的眼神对着那个学生说:“你今天真准备不写作业了吗?你不会是真的不写作业吧?不写作业这一定不是真的吧”。这一连串看似幽默的提问,其实是在给他找台阶下,也是在缓和当时的气氛,而眼神里更是一种威严,让他知道我已经在找他台阶给他下了,他再这样下去后果就严重了。所以,最终这个学生自己嘿嘿一笑,承认自己是开玩笑的,继而认真写起了作业。
实践出真知,真知指导实践。纵观自己的教学经历,发现很多东西其实在实际操作之中已经慢慢地开始形成一些成功经验。而罗杰斯的这本书又一次在理论上验证了我的经验的可行性,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加促进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堂行为的有效管理策略》读后感 雨花区 西善桥中学 佴海兵
“作为一名教师,从你踏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刻起,你就要一直忙个不停。要深刻的明白一日又一日的教学工作是什么。”我想,“深刻的明白一日又一日的教学工作是什么”也许就是广大教师努力的方向。《课堂行为的有效管理策略》这本书就是一本帮助教师解决课堂行为诸多问题,实现有效教学的使用指南。
作者对师生之间的课堂行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洞见,在书中深入探讨了当今教师在课堂上所面临的诸种问题,详细阐述了有效教学与课堂行为管理、惩罚及同事支持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讨论了强词夺理及爱挑衅的学生、具有情感或行为问题的学生、如何应对难以管理的班级、愤怒情绪的控制等内容,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有很多的收获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