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几何证明思路与方法
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而言,不存在太多的难点,按照南京中考数学试卷的难易比例7:2:1来看,90%都属于基本知识点的考察和运用,剩余的10%则是分配在平面几何的证明和一元二次函数的动点问题上。接下来我就简单分享一下如何应对平面几何证明这个问题!按照以下的思路来走,可以使我们最大程度地拿到平面几何证明题的分数!
平面几何证明一般按以下三个思路来解决:
(1).“顺藤摸瓜”法
该类问题特点:条件很充分且直观,一般属于A级难度的题目,直接求解即可。
(2).“逆向思维”法
该类问题特点:一般已知条件较少。从正常思维难以入手,一般属于B或C级难度题目。该类问题从求证结论开始逆向推导,一步一步追溯到已知条件,从而进行求解。
(3).“滇猴技穷”法
该类问题特点:题目很简明,表面上看不出条件和结论存在什么关系。也就是在自己苦思冥想,死了几百万脑细胞之后依然无解。该类问题属于你痛不欲生的C级难度的题目。
方法:①从已知条件入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就写出什么结果,与结论相关的辅助线能作就作;
②再从结论入手,运用逆向思维,看能推导出什么结果就写什么结果;③合理联想,看看两次推导结果之中有没有关系紧密的,如果发现则以此为突破点解题;若发现不了,马上放弃,绝不浪费时间!
注:该类问题在写出各种推导结果是需注意条理性,忌杂乱无章!这样能保证我们如果“瞎蒙”对了某一正确步骤后者推导出一个重要条件时,能拿到相应的分数!所以考试时遇见不会做的题目,不能留“天窗”!
第二篇:几何证明中的证明思路和方法(一份)
几何证明中得证明思路和方法
知识点1证明中的分析
证明步骤:
(1)仔细审题分清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或“已知”和“求证”;
依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标出字母记号,并把条件用明显记号表示出来,有时因观察、书写需要用<1,<2 等来简化角的表述。
(2)探索证明方法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和图形的性质;
采用从“已知”到“未知”综合地推导,或者采用“未知”到“已知”进行分析推导,也可以采用两头同时进行,达到思路沟通;有时还需要有目的地添加辅助线,能把不易直接证明的命题转化为另一个较易证明的问题。
(3)写出证明过程经过探索,找到证明的途径,用综合方法,层次清楚地有根据地从已知到未知,把证明的全过程写下来。
知识点2几何证明中常用的证明方法
(1)证两线平行——利用平行性质和判定;到目前为止,只能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
其推论来证,这是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最基本的方法。也就是说,证明两条直线平
行问题的关键是证有关的角相等或互补。
(2)证两线相等——利用三角形全等性质和判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证明线段相等的四种常用方法:
一、如果两线段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那么可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当缺
少条件时,可再证一对三角形全等。
二、如果两线段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但是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可
以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证。常作的辅助线有:平行线,垂线
或连结线段等。
如果两线段是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那么可证它们所对的角相等。
证明两线段都等于第三条线段。有时还需要添加第三条线段作媒介。
三、四、(3)
(4)注意:有时需要综合运用上述四种方法才能奏效。证两角相等——利用三角形全等性质和判定、利用平行线性质,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证两直线互相垂直——利用垂直定义、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
证明两条直线垂直的常用方法:
一、直接运用垂直定义,证两条直线的夹角是900;
二、三、使要证的垂直关系归结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去,证这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
(5)
其中方法一可转化为方法二。无论哪种方法,最终大多转化为证两个角相等的问题。证一线段等于另一线段的二倍(或一半)——利用加倍法、折半法,常常要作辅助线。
第三篇:几何证明方法总结
方法总结
1、首先找出两个平面的交线,然后证明这几点都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1〗 证点共线:由公理2可知,这些点都在交线上
2、首先选择其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然后证明另一点在此直线上
1、先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有关点、线在此平面内
〖2〗 证点线共面:
2、过有关的点、线分别作多个平面,再证明这些平面重合
3、反证法
〖3〗 证线线平行:常用公理
4、线面平行的性质、面面平行的性质、两直线与同
一平面垂直
〖4〗 证线面平行:
平面相交的交线经过直线作或找平面与在平面内作或找一
1、根据面面平行的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5〗 证面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两个平面同时平行于第三个平面
5、一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
理
1、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
2、求两直线所成的角为直角〖6〗 证线线垂直:
3、线面垂直的性质
4、面面垂直的性质
1、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
2、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7〗 证线面垂直:
3、两平行线之一垂直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8〗 证面面垂直:面的平面角是直角
1、定义法:证明两个平
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
〖9〗 求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直线和直线所成的角:常先作出要求的角,然后组成三角形,通过解三角形求角(一作、二证、三计算)
1、找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而找射影关键是找垂足和斜足
1、用定义法
2、找二面角的平面角
2、利用垂面法要注意以上各种角的范围
3、利用三垂线定理
3、无棱二面角可考虑用射影面积法
4、直线和直线所成的角用公理4找出所要求的角
〖10〗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直线和平
面平行时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异面直线的距离常先作出垂线段,然后解由垂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或利用体积相等的方法求垂线段的长 〖11〗利用向量判断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利用向量求角、距离、证明
平行垂直等问题:先选定一组基底,其它向量都用这组基底表示,再利用向量的法则进行计算
〖1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判断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求角、距离:先
把点、线段、向量坐标化,然后用向量的坐标进行计算
1、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A1=4,点D是AB的中点,【1】 求证:AC⊥BC
1A1
【2】 求证:AC1∥平面CDB1
【3】 求异面直线AC1与B1C所成角的余弦值
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BC,D、E分别为BB1、AC1的中点。
【1】 ED为异面直线BB1与AC1的公垂线 D 【2】 设AA1=AC=2AB,求二面角A1—AD—C1 的大小.
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4, AB=5,BC=3,AC=4,D,E分别CC1、AB上的中点,【1】 求证:平面B1C1E⊥平面ACC1A1 【2】 求二面角D—AB—C的大小 【3】 求点D到平面B1C1E的大小
4、如图,直三棱柱AB1C1---ABC中,BC=CC1=CA= =2,AC⊥BC,D、E分别为棱C1C、AC的中点,【1】 求二面角B—A1D—A的大小
【2】 若F为线段B1C1上的任意一点,试确定F的位置,使EF⊥平面A1BD
C
B1
D B
E 1
B1
B
A1
C1 D
C
A
B1
B
第四篇:几何证明方法(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归类
一、证明两线段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三线合一)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10.垂径定理
二、证明两个角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4.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7.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
三、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2.三角形中一边的中线若等于这边一半,则这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直角三角形
3.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4.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则必垂直于另一条。
7.利用到一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0.在圆中平分弦(或弧)的直径垂直于弦。垂径定理
*11.利用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
四、证明两直线平行
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各直线平行。
2.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4.三角形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底边。
6.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五、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
1.作两条线段的和,证明与第三条线段相等。
2.在第三条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第一条线段,证明余下部分等于第二条线段。
3.延长短线段为其二倍,再证明它与较长的线段相等。
4.取长线段的中点,再证其一半等于短线段。
5.利用一些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三角形的重心、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六、证明比例式或等积式
1.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
2.利用内外角平分线定理。
3.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
4.直角三角形中的比例中项定理即射影定理。
一个图,你看着哪好像差根线,你就用铅笔描一下,分析一下有了这根线哪线角相等,哪相角互补之类的.不可以只盯着原图看.另外,看已知条件里,把它们标注在图里,看人家给这个条件,你可以知道什么,这个条件有什么用,可以由此推出什么.从求证出发你就要想,这道题要求证这个,就要有.....这些条件,再看已知,有了这些条件了,噢,还差这个条件。然后就找条件来证明这个还差的条件,然后全部都搭配齐全了,就证出了题目了记住,做题要倒推走把已知的条件从笔在图上表示出来,方便分析而且你要牢牢记住一些定理,还有一些特殊角,特殊形状等等他们的关系当一些题实在证不出来时,你要注意了,可能要添辅助线,比如刚才我说的还差什么条件,你就可以画一个线段,平行线什么的来补充条件,你下子你就一目了然了,不过有些很难的看出的辅助线就要靠你的做题的作战经验了,你还要认真做题。把这些牢牢记住,在记住老师教你们的公里定理些,你就已经成功大半了。
有心学习就不怕没希望提高!课上要稍微做些笔记,特别是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课后的练习不一定非得全部做完,浪费宝贵的时间资源,但一定要及时。对于自己比较容易犯错的地方或记忆不牢的建议用小小的随身便携纸记录下来,想看的时候随时都可以看。对于比较典型的而自己又没掌握的题型则把它抄录在专用本子上,详细的写出解题步骤,还可以从中挖掘出许多的知识点,然后再找些近似题目自己独自解答,看看差距在哪里,并想办法解决。久而久之当本子厚了以后复习,也就基本可以不用看书仅仅看本子就行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你早日获得快乐学习方法!
第五篇:几何解析思路
数学几何解题思路分析
一、审题
二、掌握几种常见辅助线的做法
三、证明题多用反证法,根据结论来证明过程
四、在理清思绪之后开始答题
五、注意时间的安排
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有两个方面:
1、图形方面:不但要学会看图,而且要学会画图,通过看图和画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语言方面:很多同学能把问题想清楚,但是一落在纸面上,不成话。需要记的一句话:
几何语言最讲究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也就是说没有根据的话不要说,不符合定理的话不要说。
至于怎样证明立体几何问题可从下面两个角度去研究:
1、把几何中所有的定理分类:按定理的已知条件分类是性质定理,按定理的结论分类是判定定理。
如: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既可以把它看成是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也可以把它看
成是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又如如果两个平面平行且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它既是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又是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这样分类之后,就可以做到需要什么就可以找到什么,比如:我们要证明直线
和平面垂直,可以用下面的定理: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两条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
(3)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
2、明确自己要做什么:
一定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证明之前就要设计好路线,明确自己的每一步的目的,学会大胆假设,仔细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