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毛词有感
品《毛泽东诗词选》,感一代伟人风采
读诗可以使人明智,陶冶情操;读伟人传记,可以领略伟人风范,取长补短,完善人格。而我,对《毛泽东诗词选集》却爱不释手。因为它集诗文与传记于一身,从中,我既能看出诗词的恢宏大度,又能感受到一代伟人的不凡气度。
大家都晓得,毛泽东同志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尤其是对古典诗词有着强烈的爱好。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而且在戎马倥偬间,他也不辍吟哦或默诵,到建国以后,生活条件变了,欣赏起来就更加酣畅淋漓,于日理万机之余,几乎全部沉浸在诗词的艺术氛围之中。
毛泽东同志不是一般的古典诗词爱好者,它是一个杰出的诗人,杰出的书法家,又是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一个革命统帅和国家元首,基于后者,他不得不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竞折腰”。这是1945年柳亚子读过《沁园春·雪》以后,对毛泽东诗词的高度赞赏。诚然,无论就创作主体的才德胆识力,还是就描写对象的理事情物景,掂量起来,毛泽东的诗词都可称的是千古独步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首词作于1925年,全词基调慷慨激昂,风格豪迈爽朗。大开大合,一气呵成,奔雷掣电,吐月吞星。既具壮采的奇观,又富深广的内涵。短短几句,我们就能感受到政治人生春季的毛泽东同志的那种不服输,不怕苦,不惧权势的品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高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正是红军渡河东征,出师抗日期间。这是一首长
调,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与未来。大气磅礴,兴会淋漓。久矣脍炙人口,允为古今绝唱。尤其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足以振奋人心,号召革命。
“钟山风雨起仓皇,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包围了蒋匪帮盘踞了22年的南京城,当日晚上南京解放,蒋匪帮的一群猢狲们早于前一天逃跑了。他们的22年“金陵美梦”便从此结束。毛泽东同志的这首七律就是在这中国以至全世界革命人民的“薄海欢腾”中挥笔写成的。
短短的三段词,时间跨度长达24年,从其历时角度来衡量,诗人毛泽东不同于从而超越于历史上的一切伟大诗人之处,在于他不止于求索,不限于抱负,不只是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浩歌,更不会兴起“旌旗未卷头先白”的慨叹,他辉煌的诗篇都根植于他更伟大的实践,他在中国革命战场上导演了一处威武雄壮的戏剧,他在“一穷二白”的中国大地上绘出了一幅最美丽最鲜艳的图画,他缔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它开辟的是人类历史的新时代。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毛泽东正是以这种奋斗着学来阅读古典诗词,真是以这种奋斗精神鼓舞自己,振奋人心,领导革命。
伟大出于平凡,但是如果各个方面都很平凡,则永远伟大不了。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因为无论是在军事,政治,还是在文学史上都写下了重重一笔。作为平凡人的我们,可以一生平凡,但是决不能平庸。因为正如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平凡亦是伟大之母。
在没有了烽火硝烟的岁月,尽管日子很平淡,生活很平实,命运很平凡,我们还是经历感悟很多:曾经拥有的点缀记忆,已经得到的倍加珍惜,能够把握的努力争取,遥不可及的学会放弃,我们在苦累中懂得满足,在疼痛中品味生活,我们就是灵魂的舞者,最真实最倾情的观众永远是台下的另一个自己。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都只有前进的理由,却没有后退的借口,因为曾经的伟人说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青年人永远是奋发的,是向上的。我们没有理由选择放弃,更没有理由堕落。如果每个人都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担子,保家卫国的“钢枪”,尽一份奉献爱心的义务,我想我们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已为时不远。
加油吧,青年人!
奋起吧,朋友们!
姓名:蒋明乐
系别:商学院会计一班
年级:2011级
联系方式:***
第二篇:读毛著有感
读《毛泽东经典著作选编》有感
通过学习《毛泽东经典著作选编》,对毛泽东同志不同革命时期的经典论述“温故知新”,不断提高同志们的理论素养水平。
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思想值得尊重和广泛传播。此次集中学习了《为人民服务》、《整顿党的作风》、《反对自由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等经典论述。
通过对《毛泽东经典著作选编》的学习,让我们深刻了解到:继承和弘扬“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是形势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在工作生活中要经常自检、自省身上的自由主义现象,时刻用严格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反对本本主义》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阐明了社会调查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求个人要有求真探索的精神和反对权威的勇气,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造学习,要着力在立足本职多做贡献上下功夫,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工作作风,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远离了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思想仍然闪烁着它的智慧与光芒,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毛泽东思想内涵,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在工作上改进工作作风建设并注重改进学习方法学以致用,使思想带动工作,更好地为社会稳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毛主席提倡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切忠诚、坦白、积极、正直的共产党员团结起来,反对一部分人的自由主义的倾向,使他们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
毛主席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
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
纵观中共历史,不乏毛主席言正其词指出党内问题的记录:抗日战争时期指出党的“右倾”错误;“大跃进”时期指出党的左倾错误„
由此可见,毛主席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承担错误,且能够提出新思想、新路线的人,是一个伟大的人民领袖。他是提出马克思中国化的第一人,然而他又是马克思主义最忠诚最有成就的追随者。敢于革命,敢于创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也许,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需要一个像毛主席一样的战略家领着共产党,领着全中国人民,向着更光明,更民主的社会主义前进。党的领导们,党的干部们,党的追随者,都要向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学习。学习他积极进取,敢于承担错误,反对自由主义的精神。让党的建设更加正确顺利,人民主权日益明显,人们的生活迈向富裕!坚持反对自由主义,让人民更了解党,信任党,追随党!
第三篇:毛概 读 愚公移山 有感
毛泽东:愚公移山读后感
在抗日战争即将夺取最终胜利,中华民族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党的路线,通过了新的党章,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毛泽东的《愚公移山》即是其为中共七大所做出的闭幕词。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是中国人民自古相传,人人知晓的一个寓言故事。毛泽东引用典故,鼓励共产党员不要畏怕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要发挥愚公的精神,“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极大的鼓励和激励了全国人民,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群众实力信心,克服困难,一鼓作气,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
愚公每天挖山不止,用一颗执着的心最终感动了天帝,派神下凡搬走了两座大山。这靠的是他坚定地理想信念。我们的先辈也正是凭借着愚公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起了自尊、自强、自信的民族志向,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最终夺取了全国的胜利。而对于我们来说,愚公直面困难、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他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毅力,也是我们在平时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所必需的。这种精神将会指导着我们前进的步伐,帮助我们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没有穷尽。战争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生于群众,扎根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抱着不懈奋斗的信念,最终搬
走了压在人民头顶上的大山。任何一件事,只依靠一个人的单独的力量是完成不了的。我们在平时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也是如此。不能认为什么事情自己都能做得到,自己都能做的好就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不可或缺。众人拾柴火焰高,不过分夸大自己的力量,也不要忽视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大家一起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协作,才会更加高效、高质的完成任务。
困难就像大山,你怕它,就永远只能在山脚下徘徊;你不怕它,即使是再高、再险的大山,也总有一天会在你的脚下。只要敢于挑战,曾经的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愚公的精神传承千年,依然教育着我们。
第四篇:读毛著有感1
读《毛泽东经典著作选编》有感
我们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党的作风建设抓好了,党就会形成坚强堡垒、无坚不摧;反之,对党的作风建设抓得不力,就会使党减弱甚至丧失战斗力。
毛泽东同志写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反对本本主义》、《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为人民服务》,如今读来,仍令人感受到真理的光芒。这五篇文章揭示了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规律,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严肃纠正突出的不良作风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从延安时期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到如今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党的作风建设一以贯之、与时俱进。我们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信仰坚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清正廉洁的政党。上述毛泽东的五篇文章,正是着眼于纠正本本主义等突出的不良作风,以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为主旨。
在这五篇文章中,毛泽东分别剖析了本本主义、自由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良作风的危害。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反对本本主义》)“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根本冲突的。”(《反对自由主义》)“主观主义是一种不正派的学风,它是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它是和共产党不能并存的。我们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一切宗派主义思想都是主观主义的,都和革命的实际需要不相符合,所以反对宗派主义和反对主观主义的斗争,应当同时并进。”(《整顿党的作风》)
毛泽东所剖析的本本主义等不良作风,如今仍是我们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里,现实中仍有其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一些同志身上不同程度存在的此类不良作风,必须防止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党保持健康的肌体,并充满活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年12月,中央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就改进调查研究、改进会风、改进文风、厉行勤俭节约等提出明确要求,并强调首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
中央八项规定所要纠正的弊端,与70多年前我们党所纠正的不良作风,有不少是相似的。在延安时期,我们党通过纠正本本主义等不良作风,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进而带领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如今,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我们应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严肃纠正突出的不良作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第五篇:读《纳兰词》有感
读《纳兰词》有感
《纳兰词》中记述了纳兰性德短暂的人生百态。纳兰性德在他短短的31年当中,尝尽了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不论是丧妻之痛还是追爱之苦,相守之难他都有切身的感受,而他所有的感受都体现在他的诗词里,也就是所谓的“纳兰词”。他的词以“真”来感动世人,在清朝以至整个中国词坛都享有很高的荣誉。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常侍在君王左右,可是,他向往的却是平淡的生活,与自己所爱的女子一起终老,可是,他的“早恋”终止于他的表妹入宫;他的爱恋结束于妻子卢氏难产而亡;他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断送在父亲阻挠、互相追寻的途中,让他遗憾辞世„„他的一生注定是荣华富贵,繁华著锦,但纳兰性德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自那番摧折,无衫不泪;几年恩爱,有梦何妨。最后啼鹃,频催别鸪,赢得更阑哭一场”是纳兰性德思念亡妻卢氏的悼亡之音。也正是因为纳兰性德的“重情重义,情感真切感人”使得纳兰性德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的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而纳兰性德与江南才女沈婉的爱情纠葛更是深深打动我的心。从纳兰性德留给世人的资料上可依稀看见当年那个跟随康熙皇帝南巡的的那个翩翩公子与江南第一才女初识的画面,那样的懵懂,那样的语无伦次着实不应该出现在一位已经成过两次亲的男子身上,可是,他就是出现了。“五月江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闲看燕子教雏飞。一水浓荫如罨画,数峰无恙又晴晖,前裙谁独上鱼矶”真是当时两人相恋的写照。与沈婉相别后回到京城,却遭到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的强烈反对,也许是明珠爱子心切,也许是瞧不起汉家子女我们不得而知。由于明珠的强烈反对纳兰性德怅然若失,在梦中也亦见到沈婉的容颜。“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沉水香”。纳兰性德不顾家人反对依然接沈婉进京,两人摆脱掉贵族身份,着实的当起了一对田园夫妇。后来两人由于种种原因被迫分离,两人在江南到京城的一来一往中断掉了今生的缘分。也许发妻卢氏是纳兰容若一生的难以言喻的痛,那么这一段与沈婉刻骨铭心的爱恋是纳兰容若一生的满足于一生的遗憾。这些,在纳兰容若的合集《纳兰词》中都有所表现,当然,其中与沈婉的爱情纠葛是后人根据《纳兰词》以及清朝野史、正史所推断出来的。
没有读过《纳兰词》之前,我一直以为,纳兰性德也许只是风流倜傥而已,才华横溢也可以说得上。可是自从我读过《纳兰词》后,我才明白为什么王国维给纳兰性德如此盛赞“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绝非是虚度夸张,因为纳兰性德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写词,他的词,在当时社会上享有很高的赞誉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集》,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影响之大。他在词坛上的地位无人能撼动,可是,这并不是他要的,他要的是那么简单,在当时却是那样的奢华,他的词中透漏着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不是杜甫的“国破山河在”的感伤;也不是李白“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的浪漫忧伤,他的忧伤来自人的七情六欲,无谓国家,无谓前途,而为心境、感觉。他的词更加能打动人们的心。从另一方面来讲,因文人墨客的聚集更加促进了康乾盛世的繁荣,而纳兰容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他街角的朋友来自五湖四海,不仅仅局限于满族。虽然他的秉性有违社会主流,可是,人生在世难得活的最真、最感人,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