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通过这次语文课程改革的网上学习,受益颇多。我觉得,语文课具有多重概念。有育人的功能,还有培养学生理解和利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概念。用一句话来说,语文课程改革就是要给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做人。
一.语文课程功能的定位。
语文改革从我国的国情和特点出发,提出了适应当今时代的培养目标。其特点是:在课程及其实施的全过程中,渗透德育,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能适应当代社会和未来生活;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发意识。
二.语文课程改革重视资源功能的开发整合,加强综合学习和实践。我们要尽可能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注重利用资源。只要有资源的眼光,才能有敏锐的发现各种利用的那些因素,为自己的语文教学所用。我们生活在这个语言运用的环境中,学生到处都可以学语文,用语文。图书馆,博物馆,这些科学资源;看电视,电影也可以是资源。生活中随时都有,我们要重视抓住这个资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学生在参与动态过程中会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实践性。
所以在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语文,会有更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动态性。
第二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1.语文课程功能的定位
语文课具有多重概念。其一就是育人的功能,二是培养学生理解和利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概念,三是汲取民族文化,了解多样文化的概念。用一句话来概括,语文课程就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做人。在语文课程定位方面,我们还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我们明确地提出了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就是语文素养,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是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调整和整合的结果和需要,体现了语文课程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语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质在语文方面的体现,既包含了在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方面的要求,也包含了对人才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的要求。
2.语文课程的目标结构
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系统建立了“三个维度”的模型: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系统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融为一体,螺旋上升的。在构建目标系统的时候,我们贯彻了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思想。在实现总目标的前提下,分年段地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程目标,我们这样来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我们又从横向设计了语文课程的结构,规划了语文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特别是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第一次进入到我们的视野,进入到我们语文的课程。我们在规划这五方面课程内容的时候,注重加强语文课程的内部联系,就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之间的联系。我们还注意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加强语文课程和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想象世界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3.语文课程的学习方式与评价改革
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是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规划课程的时候,我们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重读书、重体验、重积累,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在教学上,则要努力培养探究学习的氛围和习惯,创设与教育内容、教育规律、学生经验相吻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参与探究的动机和自信,紧扣本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方法,开创师生互动、开放的教学局面,促进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加强教学过程的评价与反馈。
在课程标准里面我们有意识地弱化了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强化了评价的激励和反馈的功能,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评价的改革,来推动我们教学的改革。在教学评价方面,坚持立足于从综合素质的角度考查学生在本学科课程的学业水平,强调评价的发展性和过程性,注意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业考试的命题,强调综合素养和基本能力,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学生经验。
第三篇:说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请说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答:1.语文课程功能的定位:语文课具有多重功能。其一就是育人的功能,二是培养学生理解和利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功能,三是汲取民族文化,了解多样文化的功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语文课程就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做人。
在语文课程定位方面,我们还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我们明确地提出了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就是语文素养,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是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调整和整合的结果和需要,体现了语文课程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
2、语文课程的目标结构
新课程改革要求各学科都要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从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而言,则应该使本学科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系统建立了“三个维度”的模型: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这样的目标系统,语文课程应该关注目标与内容的调整、拓展、丰富。知识和能力是语文课程目标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语文课程需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内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3、语文课程的学习方式与评价改革
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是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规划课程的时候,我们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重读书、重体验、重积累,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教学上,则要努力培养探究学习的氛围和习惯,创设与教育内容、教育规律、学生经验相吻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参与探究的动机和自信,紧扣本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方法,开创师生互动、开放的教学局面,促进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加强教学过程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非常重要,它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一个指挥棒的作用。在课程标准里面我们有意识地弱化了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强化了评价的激励和反馈的功能,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评价的改革,来推动我们教学的改革。在教学评价方面,坚持立足于从综合素质的角度考查学生在本学科课程的学业水平,强调评价的发展性和过程性,注意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业考试的命题,强调综合素养和基本能力,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学生经验。
二、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答:最主要的修改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本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导向,并努力把它有机地渗透到课程的功能和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与学科教学尽可能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2.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对实验稿的充实加强和增删调整
(1)充实与加强。增加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作用,二是更好地体现促进学生养成“全面”的“语文素养”的策略,突出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目标。
(2)增删与调整。在修订中,删除了实验稿“前言”中少量的内容和词句,有的是出于表达重心调整的需要,把相关内容移到别处,有的是为了避免重复、交叉,有的是为了在某个位置上突出表达的重点。在修订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例和几个部分的标题也作了一些调整。
4.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新的措施
课程标准修订后变化比较大的比较突出的,就是我们针对调研当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采取了新的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汉字教育。当然,在强调汉字教育的同时,我们也考虑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问题。关于写字教学,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原则。
三、从您自己情况来说,下一步的语文教学中有些什么新的打算?
课堂教学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师生思维共同互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救我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谈一下几点体会:
1.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
理念决定一切。我仍然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坚持新课程改革方向,坚持正确的学科教育观念。我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研修等多种形式,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实验,在学习、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我要认真学习,很好地领会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我们坚持了哪些,保留了哪些,修改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修改。把这些问题搞懂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很好地修订教材,进一步深化我们的课程和教学的改革,提高素养。
2.对改革的进一步探索
我亲历了十年课改的全过程,走到今天有必要作一点反思。我通过课改有哪些进步,有哪些成长,另外我还存在哪些问题。尤其是对照新的课程标准,反思我们在课程理念方面有哪些不符合的想法,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找准今后改进的方向和突破口,这样来使自己今后的教学改革更能够在课标的指引下走得更好。在这个问题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对语文课程的理性的关照,增强课程意识,关注语文课程的价值、意义、目标和实施,我们要从研究这个层面关注这些问题。现在不一定有一个答案,但是可以把它想得更清楚一些,使我们的语文课程更有方向。比如说,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它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开语文课程,为什么要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人文性、综合化,语文学科的本质和教学价值是什么,我们怎么样以合理的策略方式来实现这种目标,我们怎样把语文教育教学效果的近期和长远、外显和内隐的问题结合起来。在实践层面,我们可以作一些关注细节的研究,从教学的设计,到课堂的实施,到最后的评价。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难免有一些无效或低效的现象,我们应该对它有一个理性思考,追本溯源,拿出一些对策。
3、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培养强烈的求知欲。由于小学学生涉世不深,对于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特别强,好多问题都想追根问底。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我常常有意识地在教学的过程中故意设下悬念,引导、鼓励他们去探索。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及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致,培养了思维能力。
4、注重思维的发散,在习题中举一反三。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简单,这是普遍现象。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多花费时间引导学生做习题,带领他们对于一道习题举一反三,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变革学习方式。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此次课改,是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前我们是重形式,不注重实际,而现在我们应该注重实际。比如现在有一道讨论题,我就首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把书本认真看一遍,其次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然后由各组代表做总结性的发言,最后再由老师讲解点评,好的方面予以肯定,不好的方面及时纠正。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的积极性。
第四篇:请说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2013年肇庆市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网络全员培训
初中语文作业题
一、作业题目(任选一题)
1.请说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本国的国情和特点出发,提出了适应当今时代的培养目标,在课程及其实施的全过程中渗透德育,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包括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积极的探索精神、善于动手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与能力。
在语文课程定位方面,我们还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我们明确地提出了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就是语文素养,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是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调整和整合的结果和需要,体现了语文课程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语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质在语文方面的体现,既包含了在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方面的要求,也包含了对人才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的要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各学科都要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从语文课--
2013年肇庆市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网络全员培训
程本身的特点而言,则应该使本学科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系统建立了“三个维度”的模型: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这样的目标系统,语文课程应该关注目标与内容的调整、拓展、丰富。知识和能力是语文课程目标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语文课程需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内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这一轮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点是变革学习方式,与此相应,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也随之进行大力的变革。
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是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规划课程的时候,我们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重读书、重体验、重积累,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教学上,则要努力培养探究学习的氛围和习惯,创设与教育内容、教育规律、学生经验相吻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参与探究的动机和自信,紧扣本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方法,开创师生互动、开放的教学局面,促进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加强教学过程的评价与反馈。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评价的改革,来推动我们教学的改革。在教学评价方面,坚持立足于从综合素质的角度考查学生在本学科课程的学业水平,强调评价的发展性和过程性,注意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第五篇:语文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勐撒中学
杨艳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我校广大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改革,语文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教改初期,仍然走了不少弯路。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一段时间里课堂上活动虽然很多,形式也丰富多彩,热闹是热闹了,可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微乎甚微,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及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反而让学生分散了的注意力。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注入了大量的课外相关信息,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动的内容,并阐述为何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不管这些原因是否成立,似乎都是课堂的“标准答案”,都应该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可。甚至有时,教师还会被学生的某些与课堂毫不相关的观点牵着走,进入了盲目讨论的误区,而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字词标点、句子段落的具体分析,文学创作手法及规律的讲解在语文课堂上渐渐隐退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数不胜数,他们甚至分不清什么叫表达方式,什么叫写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结构与写作顺序有什么区别,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上收效甚微。
在语文课改已经深入的今天,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逐步确立,民主和谐的气氛得以形成,互动探究的形式不断丰富。在这方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实施课改,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
1、学生观。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有求知欲、有创造力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
2、质量观。不把以前的考试分数、平时课堂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只要有进步,就是好学生。
3、教学观。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现,重视多维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每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4、师生观。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依赖于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都有进步愿望,都有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本质。
二、语文教改感悟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2.“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在任何事务上都是绝对平起平坐,更不是说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知识水平。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他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
因此,教师应在坚持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学生。
3.关注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调动的外表下内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 “动”。相反,如果学生在热闹的形式下内部的思考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的“动”也无益。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三、课堂教学注意问题
1.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会更有收获。
2.教法。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
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任务,难免有“做秀之嫌”。
3.师生关系。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四、课堂教学避免误区
1、不能让语文课变成朦胧诗,即阅读文章不求甚解笼而统之,了解大意即可。
2、不能将语文阅读变成警句摘读,即让学生只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最感人的语句,任意阐述缘由即可。
以上是我在语文课改中的点滴感悟,从中不难发现,实行课改并非只是教学方法的转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思想、观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内容,它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而转变的唯一途径就是钻研新课程标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更新,不断突破,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课改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