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广新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考勤制度
文广新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考勤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人员工作纪律,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良好政务形象,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制度。
一、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应严格按作息时间准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串岗,不擅自离岗和旷工。
二、实行指纹签到制度。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纹签到。
三、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上班时间禁止随意串岗、聚在一起聊天、吃零食、织毛衣、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看影片。
四、按照值日表搞好卫生。
五、严格执行请假制度。未经允许不可随意离开工作岗位,窗口人员确有急事必须履行请假手续。窗口人员因公外出或因私请假1天以上(含1天),必须写出请假条,并经分管领导批准同意。请假3天以上应写请假条向主要领导请假。
六、禁止故意刁难客户,应微笑服务,尽职尽责办理客户提出的各项业务。
二0一二年七月十五日
文广新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值班表
星期一:杨本景胡淑芹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杨本景杨本景杨本景胡淑芹胡淑芹 刘海春 刘海春 刘海春
第二篇:昆山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考勤制度
昆山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工作人员考勤制度
为确保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正常对外服务,特制定考勤制度如下:
一、“中心”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作息时间,准时上下班。
二、“中心”实行刷卡考勤。工作人员一人一卡,不得代刷。如有违反,当事人及相关人员当天均作缺勤处理。每天刷卡三次,分别于上午上班时、下午上班时、下午下班时。因故不能按时到岗或早退的,须向“中心”办公室说明。
三、“中心”工作人员不得擅离岗位,因公事外出或其他原因需请假的按以下规定执行:
1、中心工作人员因事请假的,应先填写“中心”统一印制的请假单。
2、请假1天以内的,窗口工作人员经窗口负责人签字后,送“中心”办公室审核后,由“中心”督察科核准。
3、请假1天以上的,窗口工作人员经窗口负责人签字后送“中心”办公室审核,并送“中心”领导核准。
4、各类请假经批准后,应在外出前将请假单送办公室和督查科,因特殊情况事前未能办理手续的,应在上班之日说明情况,补办请假手续,并送办公室和督查科备案。
5、因公回原部门需提供部门通知;病假凭医院证明,按规定执行。
6、休假按规定执行。
四、工作人员请假(休假)期间,为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原岗位的工作由窗口负责人妥善作好安排,部门进驻窗口人员较少的,应事先确定顶岗人员后,方可准假。
五、临时顶岗人员,应熟悉相关业务和服务规范,如出现违纪违规现象,审批收费错误的,将扣除窗口的考核分。
六、一个月内,事假累计超过3天、病假超过7天或旷工半天以上的扣发当月考核奖。
七、全年事、病假累计超过九十天或超累计旷工二天,取消考核奖。
八、经常迟到早退,屡教不改的或超累计旷工三天,作退回部门处理。
第三篇:经贸局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方案专题
局机关各股室、区建材工业公司:
南平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成立,是南平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区经贸局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有利于区经贸局对各类审批和服务项目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服务。为确保区经贸局服务窗口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行,特制订服务窗口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
想和入驻原则。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快捷、高效的办事和服务体制机制。着力增强和提高各类审批和服务的便捷性、高效性,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优化我市投资环境,贯彻落实南平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的实施意见与入驻原则。按“应进必进”原则,区经贸局将所有行政审批许可和服务经济,服务群众办事的相关项目一律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确保行政审批项目进中心到位,行政审批授权到窗口,分管领导到位,以便按程序、一条龙、全方位提供项目服务。为此,区经贸局经研究,决定以“首席代表制”形式入驻,选派政治素质高、服务态度好、业务能力强的原负责本单位审批职能的吕华同志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入驻时间原则上一年不变。入驻分管领导李少华(主任科员)。
二、入驻审批服务项目。按照国家、省、市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我区经贸局负责审批服务项目为:(1)**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与返还;(2)**区散装水泥专项基金征收与管理;(3)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4)工业技改项目技改报备登记;(5)工业技改项目技改审核申报。
三、入驻的组织机构及入驻方式。入驻机构为:**区经贸局,实行首席代表制,在授权范围内全权办理所有委托事项。
四、入驻项目审批流转方式。主要参照省新材办省散装办业已规定的项目审批管理程序和相关规定进行。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审批流程:受理→现场勘验→审批→报财政→返还。区散装水泥专项基金的审批流程:受理→审核→报财政→结算。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流程:受理→审核→登记→发放“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办结。工业技改项目报备登记流程:受理→审核→登记→备案→办结。工业技改项目审核申报流程:受理→审核→上报→办结。
五、区经贸局入驻项目的授权范围。遵照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实施意见的要求,以满足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目的,区经贸局全权授予窗口负责人对服务项目相关的审批权,预审处置权及急需办理事项先审批再报告的特别处置权和答复告知权。窗口审批服务项目授权情况详见附表《南平市行政服务中心区经贸局窗口审批服务项目授权情况表》及《授权书》。
第四篇:文广新局工作总结
文广新局工作总结
2013年以来,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理念,整合资源,夯实文化基础,不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繁荣城乡公共文化活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颍上县文广新各项工作连续取得新进展。现汇报如下:
一、2013年总结
(一)以文化惠民为己任,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继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颍上县文化服务中心。打造代表文化发展实力、展现地域文化魅力的公共文化设施。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对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和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实行划片包干进行业务辅导,促使全县30个文化站、341个农家书屋为广大群众提供经常性的文化服务。推进街道、村(社区)文化服务络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免费开放。2013年全年累计开展活动687场(次);群众文化免费开放接待群众18万元人次;开展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新建公共电子阅览室20家。实施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2、广泛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精心组织春节联欢晚会、元宵灯会。组织花鼓灯节目参加央视《舞蹈世界》栏目演出,参加阜阳市第六届淮颍文化周,获得三个一等奖;参加第八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演出。组织承办阜阳市青年歌手大奖赛、第八届管子文化旅游节民间艺术大舞台、非遗文化展、玉石收藏展、颍淮大讲堂、书画展、象棋赛等7大项系列活动。()举办“颍上县2013年群众卡拉OK大赛”,来自各乡镇的500多名群众参加演出。举办京剧社票友演唱会、曲艺社“鼓王”大赛等活动。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80多场次,受益群众50余万人次。继续实施送文化下乡等民生工程演出活动,截至目前,演出350场。开展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队伍素质提升工作,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公益性培训75期,培训人数3550人次。继续举办电视选秀类节目《俺要上春晚》。先后向9所农村学校和武警颍上县驻军赠送图书17800余册。
3、创新制度激发文艺创作热情。完善文艺创作体制和机制,培养和聘请艺术人才,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围绕管鲍之交、颍上花鼓灯、管仲传说等开展命题创作活动,积极开展精品文艺创作。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元宵灯会、花鼓灯艺术节等节庆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为一体,精心创编新的花鼓灯节目。新创编的曲艺、舞蹈节目参加全市比赛,荣获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和4个优秀奖的好成绩。
(二)以非遗保护为抓手,不断加强保护传承工作力度。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积极申报《管仲传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第五篇:文广新局工作总结
文广新局工作总结
2013年以来,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理念,整合资源,夯实文化基础,不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繁荣城乡公共文化活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颍上县文广新各项工作连续取得新进展。现汇报如下:
一、2013年总结
(一)以文化惠民为己任,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继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颍上县文化服务中心。打造代表文化发展实力、展现地域文化魅力的公共文化设施。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对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和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实行划片包干进行业务辅导,促使全县30个文化站、341个农家书屋为广大群众提供经常性的文化服务。推进街道、村(社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免费开放。2013年全年累计开展活动687场(次);群众文化免费开放接待群众18万元人次;开展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新建公共电子阅览室20家。实施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2、广泛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精心组织春节联欢晚会、元宵灯会。组织花鼓灯节目参加央视《舞蹈世界》栏目演出,参加阜阳市第六届淮颍文化周,获得三个一等奖;参加第八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演出。组织承办阜阳市青年歌手大奖赛、第八届管子文化旅游节民间艺术大舞台、非遗文化展、玉石收藏展、颍淮大讲堂、书画展、象棋赛等7大项系列活动。举办“颍上县2013年群众卡拉OK大赛”,来自各乡镇的500多名群众参加演出。举办京剧社票友演唱会、曲艺社“鼓王”大赛等活动。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80多场次,受益群众50余万人次。继续实施送文化下乡等民生工程演出活动,截至目前,演出350场。开展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队伍素质提升工作,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公益性培训75期,培训人数3550人次。继续举办电视选秀类节目《俺要上春晚》。先后向9所农村学校和武警颍上县驻军赠送图书17800余册。
3、创新制度激发文艺创作热情。完善文艺创作体制和机制,培养和聘请艺术人才,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围绕管鲍之交、颍上花鼓灯、管仲传说等开展命题创作活动,积极开展精品文艺创作。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元宵灯会、花鼓灯艺术节等节庆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为一体,精心创编新的花鼓灯节目。新创编的曲艺、舞蹈节目参加全市比赛,荣获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和4个优秀奖的好成绩。
(二)以非遗保护为抓手,不断加强保护传承工作力度。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积极申报《管仲传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颍上大鼓书》为省级保护项目。协助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皖北卷的编撰出版工作。开展文化遗产日的宣传。举办全县非物质文化节比赛,来自各乡镇(街道)花鼓灯队、小车灯队等参加了比赛。关爱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老艺人),并发放活动补助。
2、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根据省文物局普查工作要求,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严格按标准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整理、制作。继续加强文物保护力度。规划实施县级文物保护遗址黄老墩遗址勘探发掘工作;加强对重点文物和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对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
3、花鼓灯艺术传承取得新突破。举办颍上花鼓灯研讨会,邀请了省、市花鼓灯研究专家与我县50多位60岁以上的老艺人举行了为期三天的艺术研讨活动。在安徽省艺术职业学院设立颍上花鼓灯表演艺术定向班,今年7月,首批我县招收的30名年轻演员入学。
(三)以依法行政为前提,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1、分门别类管理文化市场。一是在网吧的管理上,实行教育警示、重点打击相结合,继续在全县网吧行业开展创建平安绿色网吧活动,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接纳未成年人行为。二是在娱乐场所的管理上,加强与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协作,从严整治,防患于未然。对演出场所和演出团体进行审定,从严把关,重视娱乐场所消防安全。三是在出版物市场管理上,重视宣传教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整顿市场秩序,力促规范经营。四是突出事前预防,加强安全监管。
2、扎实开展专项行动。一是开展文化市场各类经营单位核查工作。摸清了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家底”.二是开展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大排查,进一步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监管。三是开展暑期网吧、游艺娱乐场所专项整治,重点打击网吧、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黑网吧”、和无证电子游戏室,集中净化暑期文化市场秩序。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3239人次,检查次数197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1483家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9份;受理各类举报21件;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7次;取缔无证经营场所87家,其中取缔黑网吧83家。立案4件,罚没款13000元。
3、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年初与局属单位签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维稳工作目标责任书。成立局产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局属单位安全生产等考核工作。
4、履行广电管理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保证电视播出安全,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正确地传播到千家万户。激励全县干部群众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 “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营造舆论氛围。
2014年,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省、市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努力推动基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2014年工作展望
面向基层,突出文化服务,多出精品,形成亮点。继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文化产业培育,为实现文化惠民切实履行职能,作出贡献。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文化惠民。新建颍上县文化服务中心。着力利用好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加大对村(社区)文化设施的配备力度,努力提高使用效率。组织开展重大节庆文化活动。设立文化舞台、文化展览、文化讲坛。借助地域文化,打造我县特色文化。
2、以新建博物馆的开放工作为重点,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3、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探索文化市场科学管理机制,规范文化市场经营行为。
4、培育文化产业。规划建设颍上县鼓韵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安徽省内一流的文化产业示范区。利用我县地理、交通优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推进文化与旅游业融合,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品牌。
5、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完善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三级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完备。完善基层文化单位的管养政策和服务功能。
6、做好全省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评估达标工作。
7、完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对乡镇服务点的建设。新建11个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