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语文教学论
一、名词解释
语文素养:
指汉语语言文化素养,它的主要包括民族人格精神和祖国情操、民族自豪和尊严意识;健康美好的情感素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多元开放的价值观;公民精神与道德情感;健康的个性和全面发展的品质;多元视野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素养等等。
教学设计: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育传播学理论为基础。
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或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为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精心编写的学习材料。他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培养语感、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依凭。
综合性学习:
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学生将教材相关知识和实际问题整合起来,通过主动、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发展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活动过程。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进程,以教师的支持、服务、引导为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方式:
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认知方式和情感倾向。包含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两方面的内容,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受到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通过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的。它的核心是思维方式。
口语交际:
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三个语文教学大纲将“听话”和“说话”综合起来称为口语交际,标志着我国语文教学中听说取向的重大转移。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将传统意义上的“听说教学”全面改称为“口语交际教学。”
二、简答
1.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
2.简要回答《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注重语文运用。审美与研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架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4.简述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1)知识与能力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5.简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
(1)突出了语文的育人功能。(2)语文课程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
计。在总目标之下,按1-
2、3-
4、5-
6、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5)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严重、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6)简述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2)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3)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4)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36学识,2学分。(5)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6)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
(7)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基本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核心理解工具性:表达交流的工具、读书思考的工具、学习创造的工具、审美鉴赏的工具、文化传承大的工具、社会生产的工具。人文性:人性的情怀、人格的尊重、生命的呵护、心灵的建构、情操的美好、意志的磨练、性格的完善。二者的统一:赋予语言文字浓浓的情感;赋予情感思想、生活等实际用途;语言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8.简述语文素养的内容。
(1)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2)是一种以语文知识和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读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三、论述
1.论述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审美性原则。教学设计中要创设富于审美性的教学情景,以激起学生的审美欲望和兴趣;审美视点要集中,以引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和对审美对象的初步感知;通过体验、感悟使学生形成对美的认知和欣赏,最终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和观念,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创造美。要达到语文教学之美,语文教师需要具备4种审美素质:加强审美修炼,乐于用全部智慧去发现美;提高审美能力,乐于用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提升审美态度,乐于用真情实感去体验美;加强审美交往,乐于用诚实信誉去传播美。(2)生成性原则。语文阅读教学承担着文化建构的使命。文化的本质就是意义的生成与创造。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动态和开放的,充满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因而教学设计也要突出生成性。突出生成性的教学设计应能有效地按照课堂教学所具有的现场生成性的基本规律,相机诱导、及时处理,并为此留下最大的弹性空间和应变预测。首先,教师要在教学结构上根据学情和教材专题的特点,对文本内容及解读顺序作一定的取舍和调整,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要在内容上选好生成点,留出大片的解读空间,充分挖掘、丰富、充实、创新教学情境中现有的解读资源,让教学既显得清晰,又能让学生把自主解读的过程真正变成不断获得自由、走向解放、展示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过程,成为自觉建构生命形态,培养自由、自主、自觉的文化主体的过程。(3)个性化原则。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个体生命的体验和感悟过程。教学设计的个性化是达成文本解读个性化的重要桥梁。如果说文本解读的个性化应体现新颖性、独特性、创造性,那么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就应是能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魅力。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让师生一起享受语文。解读文本应成为师生享受思考过程、享受思考成果、享受自我超越的过程。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时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抓住文本特质,寻觅解读生发要点、新异点,并洞悉解读指向,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运
用已有的文本解读经验和教学经验,选准易于展示自己个性色彩又好驾驭之处,点铁成金,让学生豁然开朗。同时,要做到避免“执一己之见,囿于一孔之得”,尊重文本,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4)有效性原则。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还应追求有效性。美国有效教学专家鲍里奇认为,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5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据此,阅读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习者有效学习为目的。要注意语文资源的优选和重构,教学内容要恰当、充实,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明确。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本身应具有建构性、多样性和选择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方法和策略,善于觉察学生认识结构的构建状况,随时给予辅助和疏导,并促成其新的认识结构 的建立。追求有效性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实”“活”“美”的设计,也是体现教学智慧的设计。
2.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3)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的监控的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试自主学习的四个基本特征: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感情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试。
3.阅读教学中“整体把握”包含的主要内容。
(1)对文本进行整体关照。
第一,对文本整体的关照;第二,从整体上来关照文本局部;第三,“整体-局部-整体”地关照。教学过过程中,从解词释义到内容分析、手法鉴赏,都要充分考虑整体性质对部分的制约关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例如:《故乡的榕树》,围绕故乡的榕树在回忆中描述了许多有关的人和事,把这些人和事连缀成为一个整体,不难明白期深厚的意蕴,旨在抒发他长期积蓄在心中浓浓的相思。
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展开教学。
一篇诗文的整体结构的性质常常有几个重要部分,这些重要部分的改变引起整体结构性质的变化,这些重要部分甚至就是几个词语、几个句子,这些词语、句子被表现的状况直接关系着文本整体的表现是否充分。阅读一篇诗文大可不必字字琢磨,句句推敲,枝枝节节,随文爬行,搞繁冗分析。而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寻找关键的词语、句子,即“文眼”、“诗眼”。例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中的“活该”二字,就是文眼,文章从头到尾,所论的就是一个“该”字。雷峰塔该倒,压在塔下的白娘娘该获解放,玉皇大帝该拿办法海,法海禅师该变成蟹和尚,非到螃蟹断种那天为止,该出不来,这当然是“活该”了。“活该”二字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法海的嘲讽与鞭挞,也与普天之下的人民欣喜若狂遥相呼应,这也正是田夫野老、蚕妇村氓发自心底的欢呼。这样来理解,才显出“活该”二字的千钧之力。
不能肢解有机整体,断章取义的说教。
这样做就肢解了感知经验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往往造成理解的片面性,甚至把意思完全弄偏了。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有老师根据“且放白鹿青岩间,需行即骑访名山。”的句子读出结论:“本诗抒发了一种消极避世、及时行乐的思想。”有的老师根据“仙之人兮列如麻”的景象判断诗人有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然而从整体上来看,全诗分为梦前、梦中、梦后三部分。梦前向往天姥山,梦中遨游天姥山梦后感伤愤激。诗人不是有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而是以梦游的方式尽情的宣泄自己内心郁积已久的政治上的无限忧愤。
把分析段落作为把握文本的整体的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不再提“分析段落”。其实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段落分析我们是不能完全回避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把分段落、概括大意作为从整体上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来对待。实际上,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也必须经过一个整体把握课文的思维阶段。格式塔心理学告诉我们,整体式先于部分而存在的。因此,我们在研读一篇课文就应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即从整体到局部。分析段落不能孤立的进行,必须注意到段落的内在联系,尤其要注意每一段落的整体中作用和意义。
第二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论教案 第一次课 引论
教学重点:了解中学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学习要求。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论的重要性。
教学主要内容:
一、中学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学习要求。
1.性质:中学语文教学论
(一)(二)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以培养师范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必备的学科理论、教学技能和教育实践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其理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教学技能、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对培养师范生的中学语文教师素质产生直接影响。
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从事中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3.教学模式:本科程有集理论讲授与实际训练于一身的特点,因此采用理论讲授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讲授主要包括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理念与目标、测试与评价,现行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思想、编写体例、结构,语文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师的使命和素养等。实际训练包括各种文体的教学策略、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教师基本素质等。
本课程的理论讲授在普通教室进行,实际训练在微格教室进行。4.考核方式:成绩采集以实际教学能力的测试为主。中学语文教学论
(一)的考核由以下几方面内容构成:(1)各种单项训练的总成绩占期末考试成绩的60%。
单项训练包括:初登讲台、导语设计、板书设计、教材分析等。(2)各种文体教案模拟撰写,占30%。(3)平时出勤及课堂表现10%。
中学语文教学论
(二)的考核由以下几方面内容构成:(1)备课(写教案)占15%。(2)说课占15%。(3)讲课占40%。(4)评课占10%。(5)课件制作10%。
(6)平时出勤及课堂表现占10%。5.学习要求:(1)每个学习小组凑齐一套现行初中语文教材(2)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各单项自我训练(3)认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类各项作业(4)课堂讨论发言踊跃,发言质量要高。
二、语文教学的特点及由此衍生的语文教师的责任
工具性与人文性密切联系,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功能。体现在:知识传递功能、能力培养功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文化教育功能以及启迪心智健全人格等功能。
语文课程的功能决定了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各科教学的独特性。“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似的诗文与X+Y=Z 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和从而引发的联想是截然不同的;任何一篇课文都会给学生以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迪,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特点。
由此决定了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较比其他学科更多更高的责任,显示更突出的教书育 1 人的特点。
实现目标: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有明确认识。作业:1.制订自己的自我训练计划
2.预习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并按学习小组分别研究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特点,下次课进行课堂讨论。
第二次课 语文教材论
(一)教学重点:认识辽宁省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及知识结构 教学难点:各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 教学主要内容:
一、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版本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苏教版)语文出版社(语文社版)
二、辽宁省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体例:
全书四大板块,分别为: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汉语知识。外加一个附录。
各大版块之下设不同单元。
课堂讨论:各小组按照上次课布置的作业,先汇总个人意见,再派代表上台发言。发言题目:1.你组所分担的那册教科书的各板块内容有哪些?(按板块梳理或按每册梳理)2.体会教科书内容所体现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加深上次课对此问题认识的形象性。
实现目标:对中学语文教科书有初步了解。
作业:布置下次讨论内容——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特点(人教版)。第三次课 语文教材论
(二)教学重点:同前次课 教学难点:同前次课 教学主要内容:(接上次课讨论)
三、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
(一)阅读内容结构 1.课文系统
关注多样文化,具有时代气息,体现人文关怀,加强学法指导。2.提示系统
编辑说明,单元提示,课文阅读提示,注释、题解、作者简介,参考资料。3.作业系统
三大类:记忆性;理解性;应用性。
(二)写作内容结构
以人教版为例,写作内容结构特点有三:第一,写作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话可说。如“这就是我”“我爱我家”“成长的烦恼”等。第二,写作与本单元的阅读相关联,体现读写结合的原则。如“让世界充满爱”就是结合以对普通人特别是对弱者的关爱为话题的单元教学内容而设置的。第三,写作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的主题。如配合“走进小说天地”这一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总题目,设置“难忘的小说世界”“缤纷的人物画廊”“小说人物大家猜”等文题。
实现目标:对中学语文教材有进一步认识。
作业:1.梳理各本教科书“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内容,准备课堂发言提纲。2.做好初登讲台考核的准备,向学生公布考核标准。第四次课 语文教材论
(三)教学重点:同前次课 教学难点:同前次课 教学主要内容:(接上次课讨论)
(三)口语交际内容结构
这一内容,人教版的特点是与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放在一起,而苏教版是设专题训练,突出时代特征。
(四)综合性学习内容结构
人教版是与写作和口语交际放在一起,其他版安排专题实践活动。
(五)名著导读
人教版在每册课本最后专门设置了“名著导读”栏目,每册课本集中介绍三部长篇名著。导读内容包括作者介绍、全书概要、阅读建议、精彩片段、点评、探究思考等。其他版都作为附录或插在单元后面。
(六)古典诗词诵读
人教版每本书后面精选十首古诗词,有注释,但无练习题和相关学习指导。
教师对教材论学习要点加以总结,让学生深化理解,为教学论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实现目标:学生全面深刻了解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特点及相关内容。
课后思考题:1.你觉得语文学习的最大障碍是什么?2.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有哪些?3.抽签决定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各一篇的阅读教学准备。(课代表负责)
第五次课 语文教学论
(一)教学重点:阅读教学的有关理念、模式 教学难点:问题意识与提问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
一、阅读教学理念
阅读理念:注重读者的主体地位;允许文本解释的多元化。
阅读教学理念:开展对话互动;开展自主性学习;注重培养阅读能力。问题意识:要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加以引导和进行提问。
二、阅读教学模式
(一)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
1、三段六步教式(黎锦熙)
2、四步教段(朱自清)
3、三步教段(中华国语学会)
4、读、议、练、讲模式(上海育才中学)
5、读、划、批、写模式(北京三十一中学)
6、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模式
(二)外国教学模式
1、单元教学法(美国莫礼生)
2、四级阅读法(美国史密斯)
3、课堂五环节(苏联凯洛夫)
4、三阶段教式(苏联)
5、七段教式(日本芦田惠之助)
6、整体阅读法(日本垣内松三)
7、三读法(日本石山修平)
三、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与创新
教无定法。每个教者一般经过三个过程,即机械模仿——灵活运用——自我创新。讨论:请结合自己语文学习实际,大胆设想一下你将来想采用哪种阅读教学模式,并说明理由。
实现目标:树立良好的阅读教学理念,明白“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道理。作业: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第六次课 语文教学论
(二)教学重点:记叙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
一、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1.给记叙文下定义: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2.文体特点:1)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外表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2)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突出体现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3)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一般通过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融情于景。
二、中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心理特点 1.兴趣特点:容易引发兴趣 2.态度特点:绝大多数态度积极
3.习惯特点:多数能够或已经养成观察事物、关注身边事情、积极思考的习惯,有的学生已经开始关注人生、社会、自然,有坚持写日记等好习惯。
三、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记叙文的教学策略从三个大方面展开。
1.引领学生依据记叙文特点和规律进行学习。具体从三个角度入手:1)抓要素—弄清写了什么。
2)寻线索,明结构,理思路—掌握怎么写的。3)找意图,拎中心—思索为什么这样写。
2.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情感教育。具体从三个角度入手:1)利用形象化手段,创设与作品相关的特定情境,激起情感体验,使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2)挖掘人物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3)品位关键词语,探明深层含义,触动学生的情感。
3.有效拓展阅读与思考空间,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实现目标:从理论上搞清记叙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作业:以你抽到的那篇记叙文为例,设计你的阅读教学策略。写出简单教案。下周交。第七次课 语文教学论
(三)教学重点:记叙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案例教学
让两名学生分别陈述自己的记叙文教学策略,全班同学加以评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总结,并强调重点和关键问题。
实现目标: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深刻理解记叙文的阅读教学策略。课后思考题;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有哪些?
第八次课 语文教学论
(四)教学重点:说明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
一、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3.给说明文下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旨在介绍、说明事物或事理,给读者以相应知识的一种文体。
4.文体特点:1)说明性2)知识性3)客观性4)平易性。5.说明文的有关知识:1)说明对象2)说明顺序3)说明方法
二、中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心理特点
1.兴趣特点:有兴趣,但感到枯燥、乏味。2.态度特点:绝大多数态度比较冷漠。
3.习惯特点:多数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说明文习惯。
三、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说明文的教学策略从三个大方面展开。
1.依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教学。具体从三个角度入手:1)找说明对象2)理清说明顺序3)明了说明方法4)学习说明文的语言
2.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1)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增强形象化。2)通过实验、观察,激发好奇心和新鲜感。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3.有效拓展阅读与思考空间,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实现目标:从理论上搞清说明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作业:以你抽到的那篇说明文为例,设计你的阅读教学策略。写出简单教案。下周交。第九次课 语文教学论
(五)教学重点:说明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案例教学
让两名学生分别陈述自己的说明文教学策略,全班同学加以评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总结,并强调重点和关键问题。
实现目标: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深刻理解说明文的阅读教学策略。课后思考题;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有哪些? 第十次课 语文教学论
(六)教学重点:议论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议论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
一、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1.给议论文下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剖析实物、明晰事理、发表见解、提出主张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
2.文体特点:1)内容的说理性2)观点的鲜明性3)论证的逻辑性4)语言的严密性、生动性。
3.说明文的有关知识:1)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论据类型3)论证方法
二、中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心理特点
1.兴趣特点:有一定兴趣,但有阅读障碍。2.态度特点:绝大多数能认识到学习议论文的重要性,但对问题的思考带有自发性特点。
3.习惯特点:多数缺乏问题意识及观察、思考习惯。
三、议论文的教学策略
议论文的教学策略从三个大方面展开。
1.依据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教学。具体从三个角度入手:1)找论点,明中心2)谈思路、明结构3)析论据,明类型4)抓论证,明逻辑5)品语言,明特点。
2.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立足议论文教学实际,拓展阅读和思考空间。实现目标:从理论上搞清议论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作业:以你抽到的那篇议论文为例,设计你的阅读教学策略。写出简单教案,下周交。第十一次课 语文教学论
(七)教学重点:议论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议论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案例教学
让两名学生分别陈述自己的议论文教学策略,全班同学加以评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总结,并强调重点和关键问题。
实现目标: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深刻理解议论文的阅读教学策略。课后思考题;选一首你喜欢的古诗词,背下来,并要讲清诗意。第十二次课 语文教学论
(八)教学重点:古诗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古诗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
一、提问学生朗诵古诗词并解释(2-3个学生)
二、古诗文的阅读教学任务
1、语言层面的教学 1)认读文字
2)积累词汇(古今词义的变化、辨别词的本意和引申义、词类活用)3)把握古汉语句法(语序的变化、句子成分的省略)2.文化层面的教学
1)感悟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认识和传承民族传统美德 3.审美层面的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景物之美 2)带领学生探寻生活之美
3)提示学生剖析形象之美(心灵之美)4)指导学生品位语言表达之美
三、古诗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养成自主学习意识
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简单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二)指导学生掌握古诗文学习方法 1.熟读背诵 2.翻译讲解 3.总体把握
(三)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古诗文习惯 1.背诵、积累 2.写作中运用
实现目标:从理论上搞清古诗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作业:指定一篇古诗文,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阅读教学策略。第十三次课 语文教学论
(九)教学重点:古诗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古诗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案例教学
让各小组派一名学生分别陈述自己的古诗文教学策略,全班同学加以评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总结,并强调重点和关键问题。
实现目标: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深刻理解古诗文的阅读教学策略。课后思考题;作文如何实现愉快教学? 第十四次课 语文教学论
(十)教学重点: 作文教学理念
教学难点:把握中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习惯 教学主要内容:
一、作文教学的理念 1.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我们不希望看到全班学生写雷同的文章,而要避免雷同,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作文思路。作文思路从哪来呢?从思维中来,有了思维才可能产生思路,而要产生好的思路,就要有发散的思维,所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最重要。
初中生的年龄决定了其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的特点,发散思维的启发还相当有效,一定要大胆运用。
2.鼓励个性化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构思
个性化表达指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这一点很重要。作文如做人,做人要真诚,不做作,不虚假,不哗众取宠,同样,作文也要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真真切切的体验、感受。朱绍禹先生说:“写作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文章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健康发展”。不夸张地说,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他们人生的历史记录。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自己的轨迹,因此,只要恰当指导,学生一定会在作文中有创意地表达。
二、中学生的作文兴趣与习惯
(一)兴趣
1.初一和初二上学期的学生,天真、热情、大胆,喜欢说真话。他们写作努力的着眼点往往在字数上,喜欢模仿和摘录。如果得到老师的一次表扬,兴趣会大增。
2.初二下学期和初三的学生,思想由活跃到封闭,自我感觉已经成熟,有摆脱束缚、独立生活的强烈愿望,他们努力的着眼点向内容的深刻性上转移。常常会从身边的小事中提炼出一些不太成熟的人生感悟。
3.高中生相对成熟了许多,作文时力图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和表达也相对初中生深刻和准确了许多。
(二)习惯
1.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
热爱生活,心里阳光,在老师每次布置作文后,都能认真琢磨立意,想在作文中有创意地表达。
2.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
不得不写,得过且过,自己对自己不抱希望,对身边的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培养中学生良好作文习惯的意义和方法
做生活的有心人,增强感悟力;养成思考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经常练 7 笔,具备写作天赋,为工作增添一份才能。
实现目标:学生了解目前中学的作文教学现状,养成责任意识。课后思考题;同上次。
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出各册教科书中作文的类型和具体题目。第十五次课 语文教学论
(十一)教学重点: 认识中学作文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话题作文
教学主要内容:梳理和归纳各册教科书的作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讨论汇报,即兴作文。
一、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分担的某册教科书上的作文教学内容。
二.随机(可根据当时的环境或天气特点)命题,让学生即兴写作百字文,限时10分钟左右。
实现目标:1.学生脑袋里装满中学作文教学内容 2.体验写下水文的感觉,增强课前指导意识。第十六次课 语文教学论
(十二)教学重点: 作文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写作前的指导 教学主要内容:
一、一般过程
1.写前指导2.写中指导3.写后指导
二、各阶段指导的意义和具体内容
(一)写前指导
1.意义:决定本次写作质量的最有效指导。2.具体内容:1)为什么写2)写什么3)怎么写 这是作文指导中最麻烦最关键的一步。传统做法一般都是笼统地讲清题目写作范围,注意哪些问题,字数要求等。而要使写前指导真正有效,除了审题指导之外,更重要的是启发心智,拓宽思路,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
3.指导方式: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写作材料2)指导课上展示教师准备的精彩作文案例或写作故事,渲染情感氛围,激发兴趣3)帮助学生将准备的写作材料剪裁、提炼,找到与本次作文的连接点。
实现目标:让学生克服畏难思想,重视写前指导,打破传统做法,培养创新意识。作业:用一周的时间,设计一次作文写前指导。第十七次课 语文教学论
(十三)教学重点: 作文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写作前的指导 教学主要内容:
一、随机抽查学生的写前指导作业,并指定学生到台前陈述。师生评议。成绩记载。
二、教师总结作文写前指导容易出现的问题
三、让学生模拟中学生,按照同学的写前指导,完成作文写作提纲。
第十八次课 语文教学论
(十四)教学重点: 作文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写作中的指导
教学主要内容:
一、作文写作中的指导
1.意义:写作质量出现问题时的最有效矫正。
2.具体内容:包括题目、内容、写法方法、情感态度、文字、标点符号等所有写作内容。3.做法:1)自读自改2)同学互改3)师生共改
二、写作后的指导
1.意义:总结本次写作质量,对下次写作产生影响,是连接两次作文之间的桥梁。2.具体内容:1)批改2)讲评 作文批改是最能沟通师生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环节,要求教师认真阅读每篇文章,针对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情感表达,做个体批改和指导。这将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
作文讲评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讲评得好,可以起到鼓励先进,激励后继,带动中游的作用。但如果讲评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
讲评时要遵循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行—写得好的感觉下次还要继续努力,中游的感觉与好的只差一步了,下次要赶上,写得不好的感觉自己也有长处,不断努力一定会写好。
3.做法:1)选出上等佳作,大张旗鼓地宣读,并加以评价2)选出中等文章,找出其中与上等文章的差距,并指出超越的可行性写法3)寻找差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大加赞扬。在以上做法前提下,再将严重的因不认真而导致的问题提出,加以批评。
实现目标:提高作文中、作文后指导认识,掌握指导原则,思考具体办法。课后作业:预习导语设计知识。第十九次课 语文教学论
(十五)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难点:口语交际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
一、正确认识口语交际
1.无声语言也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使用奥妙的人体语言。2.善于倾听。培养话语评判能力。3.要自信、负责地表达。4.要清晰地表达。
二、口语交际的教学
1.进行必要的交际礼仪讲授。现代交际礼仪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常识,也是一个人是否具备文明素质的标志。中学生的思想还相对单纯,行为习惯受外界干扰较强,因此,及时向他们灌输现代交际礼仪是非常必要的,也只有懂得了交际礼仪,口语交际才有了依据。
2.创设情境训练。分组自设情境,模拟现实生活,扮演角色,在课堂上表演,互评。在评议过程中,及时补充交际礼仪常识,纠正平时不大注意的无礼或礼节错误,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掌握得体的交际策略。
实现目标:学生对口语交际教学有清楚的认识,并掌握一定的现代交际礼仪。
课后作业:准备导语设计考核(相同课文不能超过两篇,且必须有不同的导语设计)。第二十次课 语文教学论(十六)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导语设计的能力 教学难点:导语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主要内容:
一、导语设计的作用
1.集中注意力2.激发学习兴趣3.引到正文4.渐入佳境
二、导语设计的原则
1.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原则 2.与教学重点紧密联系的原则 3.引发兴趣的原则
4.启迪智慧、引发思考原则
三、导语设计类型 导语类型多种多样,不胜枚举。常被采用的大致有:悬念式、由此及彼式、引入式等等。我们主要根据课文结构设计几种实用的导语。
1.从课文标题切入的导语
2.从课文中涉及人或事或景切入的导语 3.从课文写作特点切入的导语
备课时抓住课文结构中的某部分要点,进行探幽览胜,纵横捭阖,精心设计一个寓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于一体的导语,将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事半功倍的影响。
实现目标:学生了解和掌握导语设计的相关知识,特别要懂得导语和课文内容脱节的后果。
课后作业: 将自己设计的导语与本次可所讲内容加以对照审查并进行修改,下次课开始考核。
第二十一次课 语文教学论(十七)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导语设计的能力 教学难点:导语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主要内容:导语设计的考核
考核方式:1.每人限时3分钟以内,从走上讲台开始(复习了初登讲台),到把课文题目写到黑板上为止(引出板书设计)。2.教师按评价标准打分。
附:导语设计评分标准
第二十二次课 语文教学论(十八)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板书设计的能力 教学难点:板书设计与教学重点的联系 教学主要内容:
一、板书设计的作用 1.揭示课文要点 2.理清课文脉络
3.化繁为简,便于记忆和理解 4.示范审美
二、板书设计的原则 1.规范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条理性原则 4.目的性原则
三、板书设计技法
1.书写姿势:板书的书写姿势一般采用侧身书写的姿势。
2.字体的大小:板书字体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效果问题。字体太大,写不了几个字,影响板面的利用率;太小,学生看不清,失去板书的作用,一般认为,字体的大小,以后排学生能看清为标准。同时字体的使用要注意适应学生的特点,分别主要采取楷、行楷、行草等字。
3.教师板书的字迹要求正确、清晰、认真。4.板位安排。板位安排应精心设计,严谨布局,决不可满板乱画,使板书杂乱无章。板位安排的基本要求:1)充分利用 充分利用黑板的有效面积,主要应做到三点:一是四周空间适当;二是分片书写;三是字距适当。2)合理布局,注意整体效果3)主次分明。
5.板书行列。板书的书写大都站立面壁而书,最常见的毛病是字行写不直,不是偏上,就是偏下,或者是曲曲弯弯,很不整齐,很不美观,既影响学生观察,也不便于板面的充分利用。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加以研究。
行列不直的原因大体上有三个方面:一是意识的错位,主要表现是意识范围狭窄和意识分散;二是习惯动作的偏差;三是视区的狭小。
如何才能使行列写直:一是让自主意识参与调节;二是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三是不断调整和正确使用最佳书写区。
需要说明的是,最佳书写区的宽度只能在视平线上最大,距视平线越远,其宽度愈窄,书写时,在视平线上每行最多只能写8个字,超过8个字就应当移动 脚步,移动时两脚距离仍然保持不变。在视平线之外两行,每写6个字就要换一次;以此类推,视平线之外三行,则每写4个字就要换步一次„..。有经验的教师 在板书时,很注意时时换步,使自己始终在最佳书写区内书写,动作准确合理,有条不紊,带明显的程式化的特点,这正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四、板书设计类型
1.综合型板书。这种类型将教学意图诸多要点熔为一炉,它的优点是:精简扼要,一目了然。
2.专题型板书。这种类型是将所授课文的重点分门别类,系统地板书,让学生对重点知识有较完整的认识。
3.提纲式板书。这类板书是从内容结构的内在联系上来设计的。引导学生从逻辑联系上打开思路,深入课文内容。
4.应变型板书。这种板书是为临场解答学生质疑而设计的,它只需将黑板留一角当堂处理学生提出的字、词、句之类的小问题,但必须有规划,不能草率乱写。
实现目标:学生了解和掌握板书设计的相关知识,特别要懂得板书设计要有意图,要对课文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课后作业:抽签决定一篇课文,进行板书设计。要求采用结构式设计方式,将课文主要讲授内容融入板书设计,达到提纲挈领、一目了然的效果。
第二十三次课 语文教学论(十九)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板书设计的能力 教学难点:板书设计与教学重点的联系 教学主要内容:板书设计考核
考核方式:1.每人限时5分钟以内,从把课文题目写到黑板上开始,到板书结束为止。2.教师按评价标准打分。
附:板书设计评分标准
实现目标:掌握板书设计技能。第二十四次课 语文教学论(二十)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板书设计的能力 教学难点:板书设计与教学重点的联系 教学主要内容:继续板书设计考核 考核方式:同前次课
实现目标:掌握板书技能。本学期小结:略
第二十五次课 语文教师论
(一)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使命与素养 教学难点:语文教师素养的提高
教学主要内容:
一、明确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随着21世纪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师的社会价值越来越显得非同寻常。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亦可成为隐形杀手。而语文教师由于语文 11 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使命更加神圣。
(一)语文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
(二)语文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探索者
(三)语文教师是课程文化的建设者
(四)语文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五)语文教师是母语学习的促进者
二、语文教师的素养
(一)情意素养
1.专业理想。指教师对所从事的事业的向往和追求。2.专业情操。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型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具有专业情操的语文教师工作投入真情,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专业道德。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4.专业人格。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有的人格特征。5.专业自我。指教师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二)知识素养
1.本体性知识。指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外文学史、文学理论、语言学概论、阅读学、写作学等方面的知识。要求本体性知识要深。2.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3.实践性知识。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实践性知识要活。4.背景性知识。指教学中涉及到的各种知识,如哲学、美学、传播学、管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背景性知识要宽。
(三)能力素养
1.专业表达能力2.教学实践能力3.教学研究能力4交往合作能力。
三、语文教师素养的提高
(一)亲近阅读
(二)专业对话
(三)教学反思
(四)校本培训
实现目标:从理性上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崇高。作业:结合上学期的学习,进一步探究如何备课? 第二十六次课 语文教师论
(二)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备课” 教学难点:备课的方法
教学主要内容:
一、备课的内容
(一)备学生
朱绍禹先生指出,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备课的座右铭。备学生包括哪些方面呢?第一,备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知什么,想知什么,教师要心中有数,而且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认知情况都有了解,讲课要让每个学生都全班学生受益,不能只照顾一部分,而忽略了另一部分。第二,备学生的身心特点。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第三,备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让语文教学更亲切地走近学生。
(二)备课标
课标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和指导思想,备课时必须研究其内涵,把握其主旨,进行有效落实。
(三)备教材
教材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凭借。研究教材是备课的首要任务,语文教师拿到教材以后,12 要通览全书,理清所有内容的内在结构,再对照课标,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使知识的发现过程问题化”(朱绍禹)也就是要设置具有启发性的恰当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增长能力。
同时,要学会驾驭教材,不要被教材所束缚,亦步亦趋,要学会取舍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备课的方法
(一)抓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备课和上课要完成的任务,一堂课时间有限,要学的知识很多,目标不明确的话,就会导致讲课无目的性,很难实现教学效果。
那么,教学目标设几个合适呢?一般来说,教学目标不宜太多,太多等于没有,一篇课文2-3个教学目标就够了。
(二)创设教学情境
这是为教学营造一个氛围,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很多,如生活展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等。但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个班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等。
(三)设计探究问题 1.设计问题的重要性
“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朱绍禹)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创造、发现、体验。问题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切入点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2.设计问题的原则
1)价值性2)层次性3)情境性4)启发性 3.解决问题的原则
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提出的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解决。
4.切忌
1)提出过于简单或过于难的问题(要掌握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2)提完了问题教师自己回答3)遇到教师一时解答不了的意外问题,教师为了“面子”,就瞎编乱造。
实现目标:掌握备课内容有哪些。掌握备课方法的前三项抓准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探究问题。
作业:抽签决定每人一篇课文,设计出教学目标和探究的问题。第二十七次课 语文教师论
(三)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备课” 教学难点:备课的方法
教学主要内容:教学目标的设置和探究问题的设计 教学方式:课堂讨论 具体实施:每小组派一名学生汇报上次课所留作业完成情况,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课文所设目标和探究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达成共识。
实现目标:学生真正掌握教学目标的设置原则,掌握探究问题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思考题:你认为你所准备的这篇课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为好? 第二十八次课 语文教师论
(四)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备课” 教学难点:备课的方法 教学主要内容:(接上次课)
(四)理清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不好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要想使课堂教学有序、有效,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理清教学思路。在理清教学思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现代教学理念,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引导在后”为原则。
2.遵循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这就跟备课时对教材和学生的了解有直接关系了,离开了这些依据,再清析的教学思路也是无的放矢。
总之,教学过程一定要考虑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问题的生成,有利于学生的资助、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选择教学方式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学方式很多,到底选择哪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以前是“教师将学生听”式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早已被否定,现在又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被绝大多数教师采用,但有时效果也未必好。那么到底如何选择教学方式呢?
我认为,教学方式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原则2.对学生负责,教师不偷懒的原则3.不固定的原则4.学生感兴趣的原则。
遵循了以上原则,教师在课前做周密安排,备课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预案,教学目标就会得以实现。特别是让学生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必须已经完全掌握,但抛给学生时却不露端倪,这样会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六)策划教学活动
教学通过师生互动达到效果。教学是多维的立体的对话。学习活动分为内含的和外显的。内含的包括思维想象、自我对话、师生的情态对话等,外显的包括独白式、谈话式、问答式、品读式、讨论式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恰当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可以事先跟学生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活动时就可以考虑拓展连接,实现课内和课外、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连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强进的生长性。
总之,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备好课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巧。语文教师要不断研究教学理念,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掌握可行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
实现目标:完整认识备课的有关方法。作业:接着上次课的讨论内容,继续完成你那篇课文的备课任务。主要是理清教学思路,即安排教学过程,在将你所设计的探究问题融入过程之中。
第二十九次课 语文教师论
(五)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备课” 教学难点:备课的方法
教学主要内容:理清教学思路 教学方式:课堂讨论
具体实施:每小组派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思路,师生进行讨论,培养能力。实现目标:学生基本掌握了备课的实际操作程序和方法,对自己将来的教学设计有信心。作业:根据学过的理论和课堂讨论所得,精心准备一课书的教案。要求交电子版和纸质版各一份。(一周后交作业)
第三十次课 语文教师论
(六)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说课” 教学难点:说课的实施
教学主要内容:
一、说课的特点
说课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依据教材、课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运用口头语言的表述方式,面对领导、评委或同行述说授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其理论依据的教学活动。说课的特点如下:
(一)说理性。备课和讲课展示给人的是“怎样教”的问题,而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而且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合理阐释教学活动,以理服人。
(二)科学性 与说理性相联系,科学性也是说课的一大特点。说课面对的都是内行,如果缺乏科学性,必然被听出破绽。
(三)预见性
说课的预见性指对课堂实际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接受情况等做出较为准确的预计。这就要求教师:1.事先分析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心理特点、非智力因素等。2.估计各层次学生对教师的教法会有何反应。3.学生对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做怎样的回答,教师将如何引导。4.估计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偶发事件及解决办法。
二、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说“教什么”的问题
1.说本课题所在章节、单元结构的性质、与其他相关知识的纵横联系,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说课标对此课题的要求及如何体现课标要求。3.说教学目标。注意体现知识、能力、审美等方面的具体目标。4.说重点、难点的设立。
(二)说教法和学法—说“怎样教”“如何学”的问题
1.选择怎样的教法和学法。2.选择根据。3.运用此教法此学法应注意的问题。注意,教法和学法是密切相连的,可以放在一起说,亦可以分开说。
(三)说教学过程—如何实施“怎么教”“如何学”的问题
1.教学条件的准备和教学情境的设置,特别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和办法。2.温故知新,由此及彼的教学安排,可以包括导语设计。3.教学资源的利用。4.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5.重难点的设置。6.板书的设计。7.作业的布置。
教学过程的陈述要体现明析的教学思路,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实现目标:对说可有完整而明确的认识。
作业:准备说课稿,下次课随机抽查到台前说课,作为说课考核的预演。第三十一次课 语文教师论
(七)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说课” 教学难点:说课的实施
教学主要内容:说课考核预演
教学方式:随机抽查两名学生到台前说课,师生评议、指点、明确考核要求。实现目标:学生学会说课,并明确考核要求。
作业:用POWEROINT做说课的课件,下次课开始考核。考核完毕,交电子版课件。第三十二——三十五次课 语文教师论(八——十一)
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说课” 教学难点:说课的实施 教学主要内容:说课考核
考核方式:给每个学生10分钟说课时间,按要求说课。教师按评分标准评分。实现目标:学生说课能力得到培养。
第三十六次课 语文教师论
(十二)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上课” 教学难点:上课的实施
教学主要内容:
一、上课的含义
上课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在教师充分备课、学生积极准备,有一定的教学条件保障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
二、好课的标准
1.要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也就是说,学生产生了求知欲望。2.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愉快紧张的学习气氛中学到知识,增长能力。3.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一个都不能少”应该使课堂教学所遵循的情感准则,有的课堂好像气氛挺活跃,但只是几个学生发言,有的学生几次举手都不能得到提问,严重打击了学习积极性。
三、好课的要求
1.尊重学生。2.讲练结合。3.自然本色。4.情趣盎然。
实现目标:在各单项训练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好课的要求。作业:每人按要求准备一节课,下次课开始考核上课。第三十七次课 语文教师论
(十三)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评课” 教学难点:如何评课
教学主要内容:
一、评课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要实事求是,公正评价。
(二)针对性原则
搞清所评价课的性质、层次等,避免“一刀切”。
(三)激励性原则
记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切忌“一棒子打死”,善于发现闪光点,注重交流、启发,以求共同进步。
二、评课内容
(一)评教学内容
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等。
(二)评学生状况
1.注意状态2.参与状态3.交往状态4.思维状态5.情绪状态6.生成状态(学有所得并能生成新的学习动机)
(三)评教师素质
1.理念如何2.基础知识是否扎实3.教学语言是否准确、生动4.板书是否规范、美观5.教态如何6.现代媒体使用情况。
实现目标: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和掌握评课的标准。
课后思考:在试讲考核中,教师会随机让学生参与评课,请用评课标准衡量自己和同学的上课。
第三十八—四十七次课
语文教师论(十四—二十三)
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上课” 教学难点:上课的实施 教学主要内容:上课考核
考核方式:给每个学生20分钟上课时间,按要求上课。教师按评分标准评分。
附:试讲评分标准
实现目标:学生上课能力得到培养。第四十八次课
教学内容:课程总结
教师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总结,点出每个学生还需努力的方面,并将下学期的毕业实习作简要介绍(系里还要统一部署)。
征求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求进步。
注:“语文教师的科研”、“语文综合学习指导”、“现代语文教学媒体”、“语文试卷的编制”
四部分内容自学,可以布置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初步体会。《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实训 初登讲台训练
教学重点:组织教学、仪态仪表 教学难点:用眼睛与学生说话
教学主要内容:站姿、衣着、眼神、表情、组织教学
教学目标:站姿挺拔、衣着得体、表情生动、眼神自然,能驾御课堂。
教学方式与手段:录象回放,每人演练一次,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互评。
教学预案:
1、有的学生会因为胆小而紧张,如眼睛不敢看学生,声音细小,说话结巴等,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给他们提供比普通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
2、很多学生会下意识的两手拄着讲台讲课,教师应及时加以纠正,要求学生身体与讲桌保持一拳的距离。
3、有的学生讲课时会有许多小动作,如摸鼻子、推眼镜、挠头、说话带口头禅等,教师应对这些细节提出严格要求,使学生从初登讲台始就养成良好习惯。
再登讲台训练: 教学重点:导语设计
教学难点:导语与课文的内在联系 教学主要内容:各种文体的导语设计 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导语设计的作用,使每篇课文的导语都能较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与手段:录象回放,每人演练一次,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互评。
教学预案:
1、有些学生会设计出与课文内容相脱节的导语,而这些导语往往表面看上去似有文采或离奇风趣,但不能真正起到导语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全面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巧妙设计导语,使之真正为课文教学服务。
2、有的学生导语设计的过长,九曲十八弯才绕道课文上,显得冗长拖沓,不仅不能起到引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反而画蛇添足,教师应指导学生提高语言能力。
3、有些学生好用古诗文设计导语,而所引诗文又为中学生所不熟悉,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掌握中学课文内容。
三登讲台训练: 教学重点:板书设计
教学难点:用板书设计带动全文讲解
教学主要内容:
1、为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一个板书。
2、为全篇课文设计板书
教学目标:板书思路清晰,概括性强,有逻辑性,字迹工整,设计美观。教学方式与手段:录象回放,每人演练一次,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互评。
教学预案:
1、有的学生字写的太差,缺乏美感,教师必须提出严格要求限时检查。
2、有的学生板书设计不能概括课文内容,难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熟悉课文,训练概括能力。
课件演示
教学要求:熟悉多媒体教学操作规程,熟练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
试讲考核
教学要求:用普通教室上课,将前面的单项训练运用到讲课当中。
第三篇:论中学语文教学任务
论中学语文教学任务
摘要:在过去的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学任务发生了许多分歧。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按照中学语文的特定目的,用物质形势或思维形势对原型客体本质关系的再现,再上升到创新思维,由于语文是百科全母,故方方面面的要求比较高,如语言表达和运用文字的能力。故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任务明确了任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适合新时代的人才。
关键词: 美的形象鼓舞学生
美的画面感染学生
美的语文训练学生
美的意境陶冶学生
语文是百科之母,在培养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发现不少的学生缺乏形象思维能力,缺少对美的感受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学任务要加强美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时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培养和创造新世纪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未来的人才要求,不仅需要高度的科学技术,而且需要较强的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遵循马克思的教导,“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将语文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重要课堂,使学生追求美,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朱光潜先生曾经指出:“美感教育的功能就在于怡情养性”,美感教育的实质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是塑造人才的教育。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美感因素是多方面的。很多的作家(作者)从美感出发创造典型形象,反映生动的现实生活。作为语文教师,大可以课文为凭借,通过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式的美感教育,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一.以美的形象鼓舞学生
美的形象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美,充分发挥美的本质力量,在推动历史前进的斗争中具有巨大的力量。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为我们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形象,这些优秀人物是社会美的典型。深刻的揭示了这些形象的内心世界,能引来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
例如:《背影》一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记叙了1971年冬,因祖母去世。作者朱自清随父亲一起回家奔丧,丧事办毕后,父母在中途送别作者会北京求学。作者选择了新颖而别致的角度,独具匠心,描写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穿过贴到”,“爬上月台”,“用两手攀着”,“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体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就流下来了”,父亲步履艰难。父亲爱子深切,情真,情深。透过背影,“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的背影,是永恒的生命之旅,真诚如火,火焰般的霞光可以点燃每位读者的记忆。父爱如山。我们每一位小读者无法忘情父爱的无私和博大,我们的血液里渗透着父亲的情,父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永远挥之不去。无论是出门在外的游子,抑或在读的初中生,当你需要一缕春光时,父亲会带给你心灵的春天;当你失意的时候,父亲的肩膀是最坚实的依靠。父亲的“背影”丰盈着我们日益强壮的体魄,父爱如雨后彩虹,如雪中送炭。
朱光潜说:“美感的经验就是形象的直接”.。美感是读者对美的人,美的思想的一种反映,是学生对美的人与事的反映所得到的精神上的愉悦,精神上的鼓舞。
课文中有不少美的典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行的高标”“钻之弥坚”的闻一多,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这些美的形象都能给学生美的感受,在当前强化素质教育中都是有好处的。
二,以美的画面感染学生
大自然绚丽多彩,千姿百态。作家,作者们往往把自然美景再现在作品中,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面。这些画面,融入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情思。教者如能抓住景物描写中的片段和学生共同赏析,学生定能受到美的画面的感染。
鲁彦《听潮》,通过海潮声响,情态的描绘,展现了大海神奇变幻的景象,歌颂了伟大力量。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任意选其一幅图,师生共同欣赏大海的神奇变幻,有时的温柔静谧,有时雄壮有力,大海的雄壮美,“是伟大的乐章”,催人迎战困难,迎战挫折,搏击风浪,通往直前。
又如《记一辆纺车》,作者把纺车比作旅伴和战友,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延安的军民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关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开展大生产,艰苦奋斗,其乐无穷,文章为我们描写了“纺线竞赛”的画面,三五十辆或者百几十辆车摆在一起,“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哪样的规模呢?---------一声号令,百车齐鸣,别的不说,那嗡嗡的响声就有飞机场上机群起飞的气势”,何等壮观,美丽,读了这些,如身临其境,既获得了艺术的享受,又受到思想的熏陶。
三,以美的意境陶冶学生
文学作品创造的美的意境对学生的 感染尤为强烈。古诗词是美的意境的仓库。诗言志。我们伟大的祖先,在神州这块广阔的土地上,相继歌唱几千年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具有永恒魅力的不朽诗篇,供我们学习。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几处早工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美的诗词是思想的光辉。我国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诗词语言精练,“道向虚中得,文从实处工,经世致用。”蔡元培先生和鲁迅先生都曾强调用诗词作为教育的手段。初中生,正值人生之花,引导他们从古典诗词中赏析美,领悟生活哲理,感受生活真谛,终生受用。
四,以美的语文训练学生
语文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教学中,语文老师务必抓住语言这一环节,对学生加强语言训练,完成美感教育。
为了加强语言的美感训练,必须加强朗读训练,可范读,齐读,小组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节奏,把握好语速的快慢,注重语调的变化,把无声的语言化成有情的语言,唤起学生联想,想象,受到感染,接受美的洗礼,接受美的激励。
为了加强语言的美感训练,必须引导学生立足全篇,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在 2 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写人的文章,引导学生挖掘人物思想品格;记事的文章,引导学生探究事件的意义;说理的文章,引导学生着力剖析事物间的矛盾,提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为了加强语言的美感训练,必须引导学生字戡句酌。如学习《死海不死》,要让学生知道:“死海”,主要指什么说的?说它“不死”,又是指 什么说的?又如学习《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必须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雄伟”的特点,了解人民大会堂,进而使学生懂得作者的立意;介绍“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的建筑,由衷地赞美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感教育,是近几年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很多问题亟待进一步探讨。
第四篇:论中学语文教学
论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亟宜打开教室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人做人。“不关心广大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与生活脱节的弊端,使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一、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蛮为先导。
教育方式的改革是教育系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多维度的,是教育系统内各要素都要更新与发展的变化。简单他说,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人们形成的关于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世界观,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内容和方法的主体。教育观念主要有四大功能:(1)对特定集团的教育主张、教育秩序、教育行为加 以正当化、普遍化、社会化;(2)使与自己集团对立 的教育观念解体;(3)使教育诸要素在统一的整体中各尽其能;(4)赋予教育者以使命感,教师观念具有一般导向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占据指导 者地位素质教育观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根本对立的。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形 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考分不见人,考什么就教 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捧,引 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相反,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重视素质,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就教什么,怎样教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就怎么教,一切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 发展、个性发展。"
二、深入思考生活。
联系生活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对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关于社会人生问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琐事,也可以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例如我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课时,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设想自己是一位残疾人,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生活,学生们各抒己见。作家史铁生在双腿残疾后,时常去地坛,社会的感觉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也许一般人都考虑过生与死的问题,但是没有史铁生这样贴近死亡,所以他对死亡的思考比常人更深入、更真切,对人生也有一种彻底的理解和认识。教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要求学生拿自己的光明生活与海伦的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的生活相对照,学生深有感触,从而激发学生珍惜生命,在光明的世界里努力拼搏,学习海伦执著的精神、顽强地毅力,最后有所作为。这样联系生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变难为易,而且便于抓住机会进行思想教育,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三、构建师生互动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素质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 下,教与学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 程结构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为中 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 为中心,排斥一切课外活动,忽视劳动职业训练;以 传授课本知识为惟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 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生体地位,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 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 驰,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要 为社会所淘汰。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 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 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即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显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是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从教师处联系社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
四,展开多种课外活动。
学以致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语文课外活动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语文课外活动,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进行有计划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写字活动、朗读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智力比赛、即席发言、参观访问、旅游采风、故事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作品欣赏会、改编排练课本剧等等。
五,讲述课本之外的故事。
讲述课本之外的故事在于使学生更加了解课文的年代背景,注重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不会产生时间上的代沟。香港教材中“范文介绍”与“预习”两项是最具特色的。范文介绍部分说:本篇《背影》是我国白话文学上一篇十分著名的作品。许多人都认为是朱自清的代表作。它所叙的只是一位老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的情形。可是,那永难磨灭的父亲的背影,却使中国人的父子亲情,感动了全世界的读者。本文先述祖母逝世后的家庭状况,次述他随父亲到南京的原因。再又述说他父亲如何嘱托茶房照料他,如何越过铁道,到另一边月台去买桔子;如何买了桔子回来,再三叮咛的情景,写得细腻极了。最后,描写作者接到他父亲的来信,再而联忆起父亲的背影时的哀伤。读者们读了本文,多会产生共鸣,并想到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亲情和作者的父亲并没有两样。“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列强势力明争暗斗,混战不休,百姓生活日益艰难。作者的家庭,因社会的黑暗也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在这一背景下,课文通过临别前父亲背影的描写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题,从家庭的境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景气;父亲的关切使作者感激,父亲的艰难挣扎令作者感动,这一切都显示出父子亲情的纯挚与可贵。”
经过此番介绍后可让学生更加容够融入课文,为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产生实际感,让学生不至于有不着边际的感觉,对于让学生联系实际有着良性的辅助效果。
总之,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使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教育质量得到行之有效的提高.
第五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
《中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学语文教学论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数:70学时 课程学分:4学分
修读对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生
课程说明:《中学语文教学论》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及方法的专门学科,是学科教学论这一学科群中的的一门分支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教学论相结合产生的边缘性应用理论学科。
这门课既有理论性的特点,又有实用性综合性的特点。所谓理论性,就是从理论上阐明中学语文教学的性质、目标、内容、原则、过程、方法,以及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所谓实用性,是说这些理论来源于古今中外的教学实践,而又指导当今的甚至未来的教学实践。所以我们可以说这门学科是语文教育实践的应用理论学科。所谓综合性,是由于研究的对象——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系统复杂性和交叉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任务的多重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决非仅就对语文教学本身的研究就能解决问题,还必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哲学、语言学、文艺理论等相关的学科理论来研究语文现象,从多角度来研究并以求解决语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作为教育学二学位的专业必修课,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程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所以本教材在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前提下,重点考虑学习内容的局部完整性和相对的延展性。
考核方式:以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为主。建议阅读的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10月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3月
3.《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9月
4.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11月
5.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11月
6.《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19月
7.《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
8.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
9.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
10.王世堪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
11.黄汉清、黄麟生主编《中学语文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
12.李瑛主编:《中学语文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6月
13.谢象贤主编:《中学语文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
13饶杰腾著:《语文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14.魏本亚著:《语文教育学》,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15.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6月
16.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
17.张楚廷著《教学论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
18.顾树森:《中国历代教育制度》,江苏教育出版社,1981年
19.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4月
20.黎锦熙:《新著国语教学法》,商务印书馆。1924年 21.《吕叔湘语文论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 22.《王力文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 23.《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1年
24.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
25.张鸿苓:《语文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26.余应源:《语文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27.程达:《语文学科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28.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
29.朱作仁:《语文教学心理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30.黄光硕:《语文教材论》,任鸣教育出版社,1996年 31.顾黄初:《语文教育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32.陈金明:《语文教学与创造力发展》,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33.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
34.张鸿苓:《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四川教育
出版社,2000年10月
35.章熊:《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
36.邰启扬、金盛华:《语文教育新思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
37.李杏保、陈钟梁:《纵论语文教育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
38.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
39.王松泉、王柏勋、王静义:《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
40.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41.田运:《思维科学简论》,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5年
42.蓝维:《德育学科教学心理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43.杜卫:《美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44.王光龙:《语文学习方法学》,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年6月
45.倪文锦:《语文考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46.李颖:《中学语文微格教学教程》,科学出版社,1999年3月
47.苏立康、李颖:《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9月
48.《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4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50.《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建议登陆的网站:
1.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9.新华网教育频道:http:///edu
10.中国教育先锋网:http:///index.asp
11.中国教育黄叶:http://.cn/gb/2006/05/01/zy/home.htm 14.中国教育在线:
15.中青在线:http://.cn/ 17.中国教育技术网:http://.cn/ 18.语文教育网:http://.cn/ 19.语文网: 20.现代语文网:http://.cn/ 21.作文网:http:///main.php 24.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25.凤凰语文网http:///
建议阅读的有关期刊:
1.《语文建设》 2.《语文世界》 3.《语文知识》 4.课程、教材、教法 5.《普教研究》 6.《学科教育》 7.《上海教育。8.《北京教育》 9.《天津教育》 10《中小学管理》 11.《班主任》 12.《中学语文教学》 13.《语文教学通讯》 14.《中国电化教育》 15.《教育研究》 16.《教育评论》 17.《教育理论与实践》 18.《教育研究与实验》 19.《外国教育研究》 20.《比较教育研究》 21.《外国教育资料。22.《国教育学刊》 23.《人民教育。24.《教育科学》
25.《现代教育论丛》 26.《教育探索》
27.《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28.《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9.《语文学习》 30.《中学语文教与学》
31.《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基教版)》
绪论
教学重点:
1.《中学语文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 2.《中学语文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3.《中学语文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1. 与《中学语文教学论》相关的其他学科 2. 《中学语文教学论》的特征
一、本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二、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教学任务
三、本学科的基本特征
四、与本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
五、学习本学科的方法
思考题:
1.你认为中学语文教学论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2.为什么要了解中学语文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及其相关学科?
3.怎样才能学好中学语文教学论?
第一章中学语文教育的历史
教学重点: 1.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特点 2.
中国当代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1.
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在语文教育史中的地位和特点
2. 研究中学语文教育的历史能给今天的语文教育哪些启示
第一节古代语文教育 第二节近代语文教育 第三节现代语文教育
第四节
当代语文教育
思考题: 1. 你对语文教育的历史分期有新的认识吗? 2.
阅读国外的母语教育的有关文献,比较和中国语文教育的异同。
第二章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教学重点 1.
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阐述
2.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 1. 中学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 2. 语文学科性质观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语文学科性质观的发展轨迹 第三节中学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
第四节
语文学科的性质
思考题: 1.
怎样理解语文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2. 中学语文学科具有哪些特点?
3. 为什么说语文是能力型兼知识型的人文学科?
第三章
中学语文课程
教学重点:
1.课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2.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体系研究 教学难点: 1. 中学语文课程设置的历史发展
2.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材比较研究 3.
第一节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第二节
20世纪以来我国中学语文课程设置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现行全国通用中学语文教
材比较研究
思考题:
1.什么是中学语文课程?
2.说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作用。3.目前我国内地的中学语文教科书的中体特征是什么? 4.你对目前不同版本的语文教科书怎样评价?
第四章
语文素质教育
教学重点:
1.素质、素质教育、语文素质教育 2.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3.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 教学难点: 1. 语文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出过程 2. 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
第一节 素质与素质教育 第二节
语文素质教育
思考题:
1.说说语文素质教育观念产生的背景,并说说素质教育的特征。
2.语文素质包括哪几个方面? 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4. 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由和作用?
第五章语文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1. 教学过程与语文教学过程 2. 语文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3.
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学难点: 1. 对语文教学过程的不同认识
2. 对语文教学过程中主体要素的不同认识 3. 对语文教学过程构成要素的不同认识 4.
第一节 语文教学过程概说 第二节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的历史考查
第三节
语文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第四节
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思考题:
1.什么是教学过程?为什么要研究语文教学过程? 2.构成语文教学过程的要素有哪些?举例说明这些要素的特征。
3.什么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4.级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第五章
语文教学原则
教学重点:
1.教学原则与语文教学原则 2.语文教学原则的内涵和实施途径 教学难点: 1. 中学语文教学原则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2. 对中学语文教学原则的不同认识
第一节教学原则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原则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语文教学原则分述思考题: 1. 为什么要制定语文教学原则?
2. 说说语文教学原则与一般教学原则的关系。3. 中学语文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4. 结合实际探探你对中学语文教学原则的理解。
第七章
语文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学方法与语文教学方法 2.当代不同国家先进教学方法介绍 3.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分类介绍 教学难点:
1.对教学方法的不同认识 2.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教学方法概述 第二节
当代教学方法概要 第三节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思考题:
1.语文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2.中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种类? 3.
根据你所了解的情况探探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八章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教学重点:
1.汉字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词汇教学的方法 3.语法教学的途径 4.修辞教学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汉字教学的历史发展轨迹 2.语法教学的当代评价 3.修辞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节 汉字教学 第二节 词汇教学 第三节 语法教学 第四节 修辞教学 第五节
标点符号教学思考题:
1.中学语文课为什么要进行基础知识教学? 2.结合实际谈谈目前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情况。3.你认为语文基础知识中哪些内容较难掌握,你设想应该如何教学? 4.
有哪些语文基础知识你自己未能完全掌握,定出学习计划并加进落实。
第九章
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重点:
1.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2.阅读理解的三级指向 3.语文阅读理解的本质 4.常见文体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 1. 从信息论、认识论、心理学角度看阅读的本质 2. 阅读理解的三级指向 3. 中学常见问题的阅读教学研究
第一节 阅读的本质
第二节
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与目标
第三节 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 第四节
中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教学
思考题:
1.什么是阅读?可以从几个角度阐释阅读的本质? 2.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
3.你认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引进哪些新的理论成果?思考题:
第三节
概说
中学口语交际教学一般方法
思考题:
1.什么是教学评价,它有什么功能?
2.什么是语文命题技术?语文测试的主要题型有哪些? 3.目前社会对语文教学评价的态度如何,你有何见解? 4. 为什么要按照文体对课文进行分类? 5. 讲述文言文教学的功能与主要方法。
第十章写作教学
教学重点: 1. 作文能力的构成和发展 2. 写作教学的原则和体系 3.
当前写作教学新方法的介绍
教学难点 1. 写作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2. 作文教学的体系 3. 作文训练的常用方式
第一节写作教学的性质与任务 第二节写作能力的过程要素 第三节写作教学的原则与体系 第四节中学写作教学的一般过程思考题: 1. 作文教学的性质是什么?
2. 作文能力有哪些?它们的结构是怎样的? 3. 请谈谈对某一作文教学原则的体会。
4.请选择一个作文题目写出作文单元计划,并谈谈如何进行审题指导。
5. 作文讲评有哪些类型?
第十一章口语交际教学
教学重点: 1. 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的目标 2.
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1. 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 2. 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的不同认识 3. 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与目标
第二节
口语交际能力构成要素
1.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训练? 2.进行口语教学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3.谈谈学习普通话的意义和方法。
第十二章语文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点: 1.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和发展 2.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难点: 1.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质 2.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
第一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质与作用
第二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思考题:
1.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3.
谈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4. 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第十三章语文教学评价
教学重点: 1. 教学评价的内涵和特点 2. 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 3.
未来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1. 中学语文试卷的编制原则 2. 教学评价的种类 3. 考试质量分析的方法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
第二节
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附录:一、二、三、说课与评课 语文教案的一般写法 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