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诗歌中的“三美”
现代诗歌中的“三美”
诗歌圣地是人类的精神花园,聚集美景,凝结美情,现代诗歌更具情理义,更富新美力。它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极富音乐节奏,能凝练地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结合诗歌教学,我觉得,“三美”是现代诗歌鉴赏的重点,下面结合《再别康桥》,讲讲现代诗歌中“三美”特点的体现。
三美,就是韵律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韵律美”强调“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艳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其主要目的是在诗的内容和诗的格式上都拥有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很好的实践了这“三美”的主张。首先,在音韵上,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如诗歌的第一节,三次使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切合了诗人与康桥离别的欢愉中又带有忧郁的哀伤之情;在音韵上,二至六节中,又严守着二、四句押韵的规格,琅琅上口,抑扬顿挫,既是诗人寻梦的足音,又契合了诗人感情上的起落。第二,在画面上,夕阳、金柳、波光、新娘、青荇、水草、潭水、清泉、彩虹、星辉,这些字眼,组成了一幅一幅的画面,它们在读者眼前不停的闪现,给人视觉上的美感,也给人色彩上的无穷想象。此外,这些画面在给人美感的同时,更让读者很容易就体会到诗人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理解到了诗人对康桥的如情人般的感情了。读者一路读来,一路在获取感官上的心灵上的美感,自己也不知不觉地融进画面中,与诗人融为一体,与诗人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最后是建筑美,全诗七节,四行一节,每节字数相近,错落排列,回环呼应,给人以美感。开头结尾两节又分别用”轻轻的“和”悄悄的“构成首尾呼应,使全诗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而在内容上,首尾两节又形成了感情上的照应:来得潇洒,走得也潇脱,这正是诗人在离别多年后重访康桥,对过去的时光的永久眷恋的体现。
《再别康桥》就是以“三美”为切入口,借助如诗如画的意象的描绘,把自己惜别心爱康桥,热爱美丽自然,折射苦闷心灵的主题呈现在读者面前。
第二篇:浅谈《再别康桥》中的“三美
浅谈《再别康桥》中的“三美”
四川民族学院 汉语言文学 语文教育 梁豪 时间:2010-9-23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闻一多与“新月诗派”同仁一起致力于新诗形式的建设,这也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次有意识的、有理论的探索,其中最具纲领性的是闻一多的“三美”理论。
闻一多以其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广博的艺术素养,在对新诗作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新格律诗体的理论主张,在他的《诗的格律》中强调了诗歌要“形质兼美”、“精神和形式调和”,并具体阐明了新格律诗体的具体要求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
徐志摩是“新月诗社”的主要组织者和主持人,也是“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他在进一步实践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格律诗体中,又主要强调了诗的音乐美,并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诗体形式,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从形式上来说,《再别康桥》是体现并发展了闻一多所倡导的“三美”格律诗论特点的代表诗作。
一、绘画的美。
所谓绘画的美,是指诉诸视觉形象的“词藻”的选择和使用,能充分体现我国象形文字在状形绘色上的特点,富于色彩感。
《再别康桥》一诗语言运用上注意了词藻的色彩感,多选用色彩明丽的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潭中倒影的“彩虹”,以及“云彩”、“夕阳”、“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等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全诗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画般的感受。
同时,诗人通过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给人以立体的感觉。
这样,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光艳的色泽,美丽的构图,让人赏心悦目,陶醉流连,似乎也想同诗人一起进入这康河夕照、黄昏泛舟的诗意美的境界中去。
二、音乐的美。
所谓音乐的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
作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赞同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三美”主张,而在诗的音乐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独创性。除了节奏整齐,押韵和谐之外,他又强调音节的波动性,注意完整的音乐旋律。
《再别康桥》一诗节奏和谐,流畅而带有轻微的弹跳。音乐美主要来源于节奏,节奏则是由音组有规律的重复所形成的。《再别康桥》每一诗行基本上都由三个音组组成,其中一个音组再由两至三个音节构成,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既严谨而又不拘一格,既有强烈的节奏感,又有着诗行语流的灵活变化,构成了一支完整的乐曲。
该诗韵律自然和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每两行押一韵,每节换新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造成音乐美的艺术境界。
另外,声调的回环复沓,也是该诗具有音乐的美的一个重要方面。该诗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的手法,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也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三、建筑的美。
“建筑的美”也属于视觉形象,它主要指的是诗的形体结构,强调“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造成有规律的匀整或参差。
《再别康桥》在节式、章法、句法上匀整而又有变化。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成有规律的参差错落的序列,保持了诗形的均衡、对称和多样统一,但又避免了诗形过于方整而产生的那种板滞、单调的缺点,而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同时首尾回环呼应,给人以美感。
可以这样说,诗行整齐、一致的建筑美,色彩绚丽的绘画美,和节奏和谐、声调回环往复的音乐美,使得《再别康桥》成为最能显示诗人徐志摩的才情和个性的一首诗,也正是因为如此,《再别康桥》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
梁豪
我感《再别康桥》的“三美”
文 蝶梦儿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于1928年再度赴英时,在康桥河畔流连忘返,在回国途中写下的满含依依惜别之情的诗篇。此诗意境优美,音节和谐,广为流传,是徐志摩最脍炙人口的诗篇。
《再别康桥》一诗典型地体现了徐志摩的艺术风格和新月派主张诗歌具有“音乐美”、“建筑美”和“绘
画美”的“三美”理论。
“音乐美”,要求诗句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再别康桥》一诗,每节两韵,节节转韵,韵脚多是发声绵长的复韵母,产生韵味悠长又潇洒灵动的“音乐美”。
“建筑美”,要求诗歌在整体上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再别康桥》一诗,每节四句,每一小节句式整齐、类似,构成一种反复、循环的吟唱效果,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通过“轻轻的”、“悄悄的”这样的叠词,首尾呼应,使诗歌在形式上浑然一体,具有“建筑美”。
“绘画美”,强调诗画相通,突出意象,使诗歌具有画面感。《再别康桥》全诗运用一种虚声,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诗歌中有一系列虚实结合的景物意象描写,如,开头、结尾中“挥袖”和“云彩”的结合,把内心情感外射于客观物象,融情于景,含蓄地表达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使诗歌具有了画面感。
总的来说,《再别康桥》通过景物意象突出诗歌的画面感,精心安排诗歌的句、节,重视诗句的音尺、韵脚,都是对“三美”理论——“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的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格律诗派的艺术主张与风格。《再别康桥》不仅是徐志摩个人的代表作,在整个新月派的诗歌中也堪称典范之作。
难别心中的康桥
文 清韵流香
轻轻地你走了
正如你诗篇里的经典
轻轻地来。。
你轻轻挥手作别的康桥
已在康河里定格为永恒
幽悠康桥
已演奏成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金柳如烟
波光艳影
恬静流水
清波微漾
夕阳静谧
晚照薄雾
幽悠水草
万千离愁
泛舟寻梦
你早把心中的她铺成了一幅典雅的西洋风景画
在未列入大英博物馆那神圣庄严的殿堂前
早早被世人珍藏
暮时的康桥
还是你画中那方静怡
那醉人的风景
依是如初之谐美
伴着那份隐隐的愁恋
象是在久远处
等待那曾经镌刻于此的魂灵
那梦中的康桥
已为你立成了一座秀美的墓碑
那水韵缠绵的长诗
已成为你隽永深邃的墓志铭
仍在那轮夕阳晚照间
难别心中永远的康桥
2008.10.18.西安
留言诗 文 风儿
轻轻的,我来了,走进你的香宅,品读你美丽的情怀,你的诗情和画意,欢悦着我的灵海;
悄悄的,我走了,留下一枚诗笺,写上真挚情感,愿这一首小诗,美你诗苑心间。
回复诗 文 蝶梦儿
轻轻地,你来了 带着春天的芬芳
带着夏夜的清凉
带着秋天的静爽
带着冬天的暖阳
让我的小屋诗韵悠扬
轻轻地,你走了
留下了馥郁的芳香
我聆听着风儿长江边上的交响
为你默默呈上一抹风中的畅想
湿润你柔美的心房
留言诗 文 瞬儿
轻轻的我来了,捧着鲜花。
甜甜的你笑了,挥着灿烂。
香香的我醉了,带着企盼。
悄悄的我走了,带着浪漫。
回复诗 文 蝶梦儿
脉脉地您来了,如花嫣然
带着彼此的牵盼
带来优雅的和旋
带来一片蓝的天
悄悄地您走了,留下美妙瞬间
留下我默默的眷恋
第三篇:三美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水墨游戏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2、认识墨的焦、浓、重、淡、清。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
教具学具:毛笔、生宣纸、砚台、画毡、墨、装水的瓶子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教师出示一幅中国画,并结合课本插图《小鸡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中国画并出示课题——“水墨游戏”。
3、新授:新-课-标-第-一-网
教师边实践边介绍中国画的工具材料。(1)毛笔:羊毫(软)、狼毫(硬)、兼毫(中性)。(2)墨汁:一得阁、中华;墨块:收藏、欣赏。
(3)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画写意画用;熟宣纸:吸水性差、画工笔画用。(4)砚台:收藏、欣赏作用更多,实用性较小,取而代之实用性更强的是用盘子。
4、在认识工具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练习,探索、体验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2、画一幅有浓、淡变化的水墨画。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做画,敢于用水、用墨、敢于下笔。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组织学生清理卫生,教育学生热爱环境卫生。
2、重重复复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构成的简单形成重复,了解重复图案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素养。
2、学会设计简单的重复图案,训练抽象构成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实物中的重复排列,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重复排列的设计方法。教具学具:绘画用具、剪纸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师:同学们,现在有一家设计公司要开发一种新的项目,想请同学们帮忙搞设计,你们有信心吗?一会儿,就在我们班级进行评比,选出最佳设计作品送给设计公司,你们说好吗?
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公司要求我们设计什么?我们先看一幅画就知道了。
2、新授: 教师出示课件范图,让学生发现重复排列的特点。师: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幅画有什么特点?(1)引导学生概括出重复的概念。(2)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说一说?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基本形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反复连续的排列的图案叫重复图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和设计公司要设计的内容。(3)板书课题:重重复复。
3、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二方连续纹样,摆出一些重复的基本形式。小结:重复排列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自由想象,进行课堂练习。师:除了动物鱼的图案可以进行重重复复的排列,还有其他的基本形吗?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范图,诱导学生说出还有用植物、静物、几何图形等基本形进行排列。
四、小结:图案艺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有图案,图案来源于生活,而且图案能美化生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学习好基础图案,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
五、收拾整理
3、曲曲直直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a)
能够说说曲、直线及物品带给自己的感受。
b)能够用绘画、剪贴、综合等方法表现曲线、直线的画面。
2、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通过收集不同的直、曲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细节与自主创新意识。教具学具:“曲”或“直”的物品和胶水、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谈论‘曲’与‘直’。”(教师板书“曲曲直直”。)
2、师:“在课前老师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线条家族中的曲曲直直”。播放课件《线的认识与表现》,了解直线与曲线的类型及它们给人们的感觉。
绘画中的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线有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使线的美感具有无穷的魅力。线的种类大体有直线和曲线两类。直线有:垂直线、平行线、斜线、折线和交叉线等。曲线有:弧线、波浪线、螺旋线等。不同的线给人的感觉不一样。欣赏范图:这是幅山涧流泉的照片,流水形成的优美曲线会给我们柔和、流动、轻快的感觉;而另一幅岩石图,挺拔的直线会给我们明快、简洁、力量的感觉。垂直线给人庄严、挺拔、高洁、希望和正直的感觉;霍克纳作品《更大的水花》使用许多水平线,水平线有平和、安定、静止的感觉。螺旋线则有变化、运动、紧张和不安的感觉。规则的曲线、使人感到明朗、整齐圆滑有序;自由曲线则显得活泼、优美、生动、柔和。
3、师:你们也带来不少曲与直的物品,互相观察、细心触摸、再跟同组的同学介绍,一起感受一下,特别要讨论一下这样的直或曲的物品带给你什么感觉。学生小组讨论,师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讨论习惯。学生分组介绍,讨论。
4、直与曲物品展示。
5、图片欣赏,分析:作品中的曲线、直线或材料用得好吗?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师:用你们手中的材料,想一想可以组成什么样的作品?
四、小结:作品展示,评出有创意的作品。
五、环境收拾整理
4、平平稳稳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理解对称或匀衡的原理,找出我们周围的对称或均衡的物体。
2、运用物体的对称或均衡原理,通过剪纸、拼贴、绘画等手段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教具学具:水彩笔 油画棒 彩色纸 剪刀 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用投影仪放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中的物体造型有什么特点? 师小结:对称、均衡的物体给人以庄重、严肃、整齐、平稳的感觉。
2、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感受均衡:中心线两边的图形、色彩虽不相同,但在视觉上有平衡感。
3、小组讨论: 请同学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对称或均衡的,小组个别同学汇报小结。师小结:这些对称的或给人以平衡感的物体、图片,都给人平稳、庄重、整齐的感觉。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布置:我们可以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完成一幅表现对称或均衡感受的作品。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课外拓展:可用小组合作完成,还可以用立体折纸或泥塑形式完成作业。
5、感受声音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依靠听觉激发美感情绪,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视觉符号的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声音节奏的认识与表达。
3、运用线、形、色等诸因素的重叠来体现听觉感受。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选择节奏轻柔的轻音乐和节奏强烈的迪斯科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轻音乐感觉柔和、优美、甜润、流畅;迪斯科音乐感觉坚硬、热烈、紧张。
2、发展阶段: 启发视觉表现。如果把这种感觉用线来表示,哪些线感觉硬,哪些线感觉柔软? 直线有硬的感觉,曲线使人感到柔和,用线表现节奏如同音乐的节拍,有上下、强弱、长短、起伏变化。由线组成的形有几何形和自由形,通过点、圆、方、三角等基本形,产生规律的运动节奏。
其基本方法是:数量的变化、位置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由此产生各种缓慢、激烈的运动节奏。给人流动、滑行、奔驰、激荡、升腾的感觉。
3、欣赏抽象绘画作品
康定斯基(俄)用圆表现宇宙空间和星系的相互作用。用飘带式和漂浮体造型表现一种活泼、游动不定的、变幻的感觉。
马列维奇(俄)用直线组成的一个个图形,形成了神秘莫测的宇宙空间。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闭上眼睛听音乐,根据乐曲节奏想象出现的图形,也可以根据乐曲中的乐器奏出的乐音创造符号进行表达,符号需有大小、位置、方向的不同变化。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课外拓展:启发学生可选择各种方式和材料来表达声音,如人体动作(舞蹈)、雕塑等。
6、迷彩服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感受图案的装饰性特点。
2、学习几种制作方法,拓展学生思维。
3、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具学具:绘画用具、剪纸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解放军战士穿的迷彩服吗?出示迷彩服的图片,观察迷彩服的色彩及图案。许多动物为了保护自己,经过长期的进化,身上形成了跟周围环境接近的图案和色彩,就象一件件的迷彩服。
2、展示欣赏各种有斑纹的动物图片。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对吗?(1)欣赏课本上有斑纹的动物图片。说说你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2)学习几种制作技法。注意色彩的搭配。A、运用点、线、面画动物身上的斑纹。B、用纸蘸颜料印动物身上的斑纹。
C、用纸对折,一半涂画你喜欢的几种颜色或花斑,另一半镂刻出动物的外形,然后把纸合上,制作完成。
(3)请同学们动动脑筋,还有其它的什么制作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选择一种方法为你喜爱的动物设计一件迷彩服,和它们一同去参加动物联欢会。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课外拓展:还能用什么办法为你喜欢的动物穿上漂亮的外衣
7、彩色玻璃窗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以欣赏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彩色玻璃窗镶嵌画的艺术特点。
2、掌握利用套色剪纸制作窗花的方法,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及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颜色、材料来设计玻璃窗,在设计中,捕捉创作的灵感。教具学具: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1)欣赏彩色玻璃窗镶嵌画图片。
(2)小朋友说说这些图片的特点及给你的感觉。(从纹样、色彩上进行欣赏)
(3)师对彩色玻璃窗做简单的介绍:彩色玻璃窗镶嵌画,早在罗马式时期就开始使用,一般使用于教堂,公元13—14世纪又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堂装饰中采用彩色镶嵌画和窗玻璃画,这种透光的画面在白天的阳光和夜晚的烛光下摇曳,闪耀不定,画上的圣像和五彩装饰图案,在光的照射下令人目眩神迷,非常吸引人。(4)揭示课题:彩色玻璃窗
2、新授
(1)欣赏书本图片,并请小朋友思考:如何用我们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彩色玻璃窗?(2)与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引出镂空这种表现方法,师示范几种镂空的技法。
(3)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老师设计的这些镂空的图案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对称,造型奇特)
(4)欣赏做好的彩色玻璃窗:老师是怎样套色的?为什么颜色会这么鲜艳呢?
结论:在镂空的基础上,老师使用了不同颜色及纹样的手工纸来进行套色,从而做出了颜色鲜艳的彩色玻璃窗。
(5)欣赏一组窗户造型设计的图片,对学生在窗户的造型上做进一步引导。
三、作业创作
1、作业:用彩色的手工纸拼帖玻璃窗。
2、要求:造型奇特、色彩鲜艳。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六、收拾整理
8、我的同学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熟悉人物结构,知道人物的大致比例关系与站立着的人物的主要特点。
2、用学过的写生知识,画站立的同学。
3、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写生人物画产生兴趣,乐于尝试。学会尊重并感谢担任模特的同学。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创设情景)出示范画——美术老师自己的画像
师:同学们说出这是谁,你知道是谁画的吗? 生:是美术老师。
师:像吗?为什么?说出老师的特征。(从年龄、脸型、头型、五官)师:老师用画自己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小朋友想不想把你的同学介绍给老师认识呢?
生: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我的同学
2、发展阶段:
师:请小朋友们互相观察一下同学们的特征。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书上的小朋友们的同学。
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画肖像画要抓住人物主要特征。
师:我们有请今天的小模特,请出被画的同学引导学生认识头像人物写生的方法:(1)画脸型(2)画发型(3)画眉毛(4)画眼睛(5)画鼻子(6)画嘴巴(7)画耳朵(8)画服饰
三、学生写生、教师辅导(写生同学站立的姿势)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收拾整理
9、家乡的桥和塔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2、启发学生欣赏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桥和塔周围的景物。
3、引导学生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说一说: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所见过的桥和塔,观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这方面的图片与资料,大家完成了没有?(1)你们在哪里见过桥和塔?
(2)它们在结构和造型上有哪些特征?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范画,感知范画媒材的运用以及画面的趣味构成。(1)这些作品运用了哪些材料来怎样表现桥和塔?(2)他们怎样巧妙利用材料的特点?
(3)你们觉得哪幅作品画面组合得好,为什么?
2、把你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师:欣赏了这些作品后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想画?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家乡的桥和塔。请同学们看作画要求。
3、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座桥或塔,利用各种材料和创作方式进行创作。大胆的想象、构思,自由地创造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周围景物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课后拓展
1、运用多种表现形式绘画和制作桥和塔。大胆想象,创作出“未来的桥和塔”。
2、运用其他材料创作立体桥和塔(陶土、纸张等)。
10、我设计的一本书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设计制作封面,使学生对设计的方法有所了解并掌握封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欣赏不同形式的封面设计作品,培养学生的美感。
3、在课堂学习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美术的兴趣与爱好。教学重难点:学习如何设计、制作一本书的封面的方法。
教具学具:卡纸、彩纸、铅笔、橡皮、彩笔、胶、收集的小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读书,接触过许多的书,不知你们是否注意过书的封面? 教师拿出学生书包里的一本书(掩住书名),请学生认一认这是同学们哪一科的书?(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也来设计一本书,教师展示课题:我设计的一本书。
2、新授:
(1)学生小组讨论设计一本书要注意什么方面?(2)教师出示自己的设计要素。
设计要点:主题突出;背景画面有趣并与主题内容相关;图文并茂;色彩艳丽
(3)教师提出另一个问题:如何实施设计方案? 步骤:构思;打稿;修改;定稿;上色装饰(拼贴)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以“小小科学家”为题设计一个封面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课后拓展:本课如果学生感兴趣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一起来做一本书,书的内容自己定,文字材料及相关资料在课前小组进行准备,可以拼贴图片和文字,课前把相关的材料带好。
11、绒线绕绕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用毛线粘贴组合成一幅画,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2、通过毛线贴画的练习,培养学生认识不同的画面表现形式。
3、通过粘贴毛线,培养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毛线表现图形,表现有疏密、流畅的线条。教具学具:不同颜色的毛线、剪刀、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说说毛线是从哪里来的?毛线有什么作用?(2)请同学们取出一根毛线,在桌子上随意造型。思考:你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3)师小结:毛线就像一支神奇的笔,可以拼出很多很多的形状。今天我们就用毛线设计图案。
(5)欣赏毛线制作的图片
讨论: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做出来的? A.毛线有的卷,有的绕,有的直,有的弯; B.毛线有的疏,有的密;
C.有的是各种材料和毛线相结合做出来的; D.有的是立体的,有的是平面的。
2、发展阶段
师点明制作要点:
A、用各种方法表现造型 B、粘贴是要耐心细致 C、注意毛线的颜色搭配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表扬优秀作业
五、收拾与整理
六、课后拓展
1、欣赏用毛线钩出来的花
2、思考尝试:毛线还能创作出什么?
12、甜蜜的梦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在蜡纸层上刮出肌理效果,表现梦境。
2、培养学生的记忆、创新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尝试用刮法所产生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用各种工具在蜡层上刮出机理效果以及画面组织。教具学具:有关做梦的科学常识、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问:同学们做过梦吗?都做些什么梦呢?要不要描述给大家听?
师小结:刚才同学门描述的梦境有甜蜜的也有可怕的梦,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表现的是:甜蜜的梦(出示课题)
2、新授:渗透做梦的科学常识:
让学生说说人为什么会做梦。
3、发展阶段:自己绘制一幅甜蜜的梦的画
三、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13、金色的浮雕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锡纸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身边的各种工具将锡纸加工成立体变化的浮雕。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创新和再造能力。教具学具:图片、锡纸、废旧电线、泡沫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很独特的画,睁大你们的眼睛,发现了什么?(出示图片)
师:它与我们画的画有什么不同?
师:你猜猜它是用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
平面作品与浮雕作品不同的特点。
2、新授:
(1)探索浮雕(出示浮雕作品)a、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
b、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2)看一看自己手中的材料,你有什么方法能让它有凹凸感?
(3)面对这些闪闪发亮的锡纸你认为可以打算用它来制作什么形象?(4)作品欣赏
(5)锡纸与我们平时的纸有什么不同?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1、构思完善
2、形象大胆.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课后拓展:今天我们尝试了锡纸制作的浮雕,其实制作浮雕的材料有很多种,观察你的身边,有没有可以用来制作的材料,并可以尝试着做一做。
14、变幻无穷的形象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形象加以联想而创作的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组合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2、将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变化,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不同的艺术作品。
3、根据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和变化,创作艺术作品。
教学重难点:了解掌握各种身边常见的物体,熟练的运用“加”“减”的方法,根据想象和变化,创造出艺术作品。
教具学具:皱纸、彩纸的边角料、废料,剪刀、胶水、小镊子以及绘画材料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与分析
观察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图片和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造型艺术。讨论:(1)说说他们给你什么印象?
(2)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2、观察与尝试(1)观察:学生观察课本上范图,讨论作品是通过哪些方法加以变化而来的(2)尝试:大胆想象、创造,试着用各种形象变化出其他简单的造型。
3、实践与操作
(1)通过尝试及再次观察作品,小组讨论:在制作是还要注意哪些要点?(2)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变幻出来的造型最多,最美。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评价与反思
1、自己评,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2、互相评,谁的作品最有趣。
3、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说出他作品的优点和你给他的建议。
五、延伸与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的常见的物品,进行组合排列,会产生以外的效果。
15、我们的节日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收集描写节目场景的图片,课前去商店观察各种有特色的布置。
2、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设计出富有新意的节日景象。
3、为学生自己的节日,设计制作新颖的头饰。教具学具:绘画工具及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提起节日,小朋友最开心了,春节里穿新衣戴新帽,大街小巷放鞭炮,其实每年除了春节还有很多节日,你知道还有哪能些节日吗?这些节日,你还记得是怎样度过的吗?
(二)新授:
1、国际儿童节的由来: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理事会,意大利妇女联合会执委海伦在会上提出要保障世界所有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她代表国际妇联书记处提出建议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这个提议为大会一致通过。各国儿童节:
2、看课本(1)欢乐节日,欢迎的办,瞧瞧,他们的节日是怎样的?(2)这是什么节日?你从哪里看出的?
(3)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的打扮有什么特征?场面是怎样布置的?(4)他们在节日里开心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3、这样的节日,如果你是节日总策划,你会怎样来布置节日场景,设置节日里节目?
4、你能用画笔把节日中最精彩的场景表现出来吗?(1)场景中环境怎样(2)场景中应有的人物形象(3)场景中应有的气氛
三、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16、二十二世纪的建筑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启发学生对二十二世纪的建筑展开想象,对科幻片的欣赏,开拓学生思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手工等方法,创作出富个性特点和形式新颖的建筑。
教具学具:彩笔、彩纸、卡纸、废旧盒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1)欣赏科幻片段(让学生观察片中人们生活、交通、建筑发生怎样的变化。(2)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3)师:二十二世纪人们在各星球之间,自由地来往,人们设计了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与外星人进行交流、工作,那么,二十二世纪建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们设计了什样的房屋。
2、揭示课题,《二十二世纪的建筑》
(1)欣赏科幻画作品,让学生观察,了解房屋的外形,结构,功能,色彩,有什么变化。(2)师小结
A、外形千变万化,还有会长上飞翔翅膀的房屋
B、功能无所不能,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变成各种厅特的房屋。C、人们穿着各种各样的宇航服,在太空中自由工作学习,做各种运动。
3、欣赏课文图例
三、创作方法
1、绘画步骤:(1)构思(2)用各种形状来综合画二十二世纪的建筑(3)人类在太空中的表现(4)其他星球和星云的描绘(5)着色
2、手工步骤:(1)根据所带材料、进行重叠插接。
(2)用剪、镂、折、画等制作,表现二十二世纪的建筑物。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六、收拾与整理
17、电脑美术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Windows画图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漂亮的图案。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创作一幅漂亮的图案(花草树木)。
2、创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画图程序界面上各种工具的使用)。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1、复习学过的图画程序操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知识、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2、作品欣赏,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三、讲授新课: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示范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等创作方法。
2、师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方法的操作。
3、学生进一步熟悉软件中的各种工具。
4、学生创作: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老师要求或自己想创作的形象。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的操作,制作出具有一定内容的图案。作业要求: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
5、学生作业品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并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四、收拾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面、地面。
五、课后拓展
鼓励家里有电脑的同学多做练习,进行有趣的造型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可能的话把自己的作品打印出来,送给父母、老师或同学。
18、会飞的玩具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飞的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制作会飞的玩具的方法。
2、如何使玩具会飞。
教具学具:纸盒、卡纸、塑料袋、线等材料,铅笔、蜡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制作玩具的方法,那些会响的玩具,会滚的玩具,会爬的玩具着实让小朋友们觉得特别有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不同的玩具,大家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啊。(2)展示会飞的玩具。
(3)这些玩具怎么会飞呢?这些玩具的设计思想来源是什么 ? 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会飞,它们为什么会飞呢? 师小结:真好,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要玩具飞动,必须借助空气,它们是怎么样借助空气的?而我们今天制作会飞的玩具的小秘密是什么呢?
(4)师:知道了玩具的部件要有借助空气的功能,我们就能设计制作出会飞的玩具了。
师小结:会飞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今天我们要把它和我们的玩具结合起来,变成一个会飞的玩具。
2、发展阶段
(1)讲解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示范制作步骤:
设计制作:找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飞的玩具。装饰美化: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装饰美化。(2)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玩具,你从他们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
(3)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玩具和制作方法。不同的玩具可是不同的方法制作的呢,还有不同的装饰方法。(画、撕剪啊、拼贴等造型手段进行美化。)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19、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收集的材料和野生动物的分布,制作出小画册或分布图。
2、让学生懂得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制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学生想象力的创新。
教具学具:彩笔、彩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课题
以动物世界的录像片和动物的图片导入课题:
(1)让学生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和照片说说自己的想法。(2)小组讨论,说出野生动物的习性和分布。比一比哪一组说得最好。(3)出示课题——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2、说明野生动物受到人类的破坏在地球上渐渐的减少,师生讨论该什么去保护。让学生了解一些珍稀动物并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分布等。
师小结: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就别忽略了它的每一件东西,哪怕是小小的动物,这小小的动物能为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想象力和快乐。
3、引导学生于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学生要什么设计小报的想法说出来,然后经小组讨论。师提示学生展开思路,从封面、到内容的图片和文字的穿插排版等等。以及小组的分工。
三、制作
1、以收集各种珍稀野生动物的资料和照片,制作环保的小报或画册。
2、以小组为单位来制作。
3、完成作业的手法可以多样,但以绘画和剪贴为主。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展示作业,总结评价。
1、是否有集体合作的精神。
2、是否能把自己想造型与色彩,大胆的表现出来。
3、是否能在完成作业的方法上有所创新。
告诉学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是我们的责任。
20、民间玩具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玩具。
通过欣赏、探索使学生对民间玩具有个大致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学重难点:
1、制作一个玩具。
2、玩具的设计。
教具学具:橡皮泥、彩纸、剪刀、胶水、易拉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阶段:
1、请同学谈谈自己对民间玩具的认识,及自己所见所知的民间玩具。
2、请同学分组讨论一下课本中的民间玩具。自己喜欢哪一件或分析某件作品的特色(造型、色彩、象征寓意等)
(二)发展阶段: 教师分析课本中玩具(1)《大阿福》:江苏无锡是我国历来民间艺人,特别是泥塑艺人集中的地方,历代人才辈出,《大阿福》是我国传统的泥娃娃的代表作,胖的脸庞,讨人喜欢,含有吉祥、幸福的寓意,(讨论现代大阿福与古代大阿福有什么不同?)(2)《套娃》:俄罗斯流行的木制娃娃,造型生动,色彩富有民族特色,五个木娃娃环环相套,可以合成一个大的木娃娃,设计非常巧妙。(3)《扳不倒》河北玉田,是一种重力玩具,上部用纸,下部用纸包泥,扳倒后能自动竖立起来,故又称“扳不倒儿”。这是同学常见的玩具,在我们这里很常见,叫“不倒翁”,很多同学自己都会制作,只是制作的材料各种各样,请同学来谈谈(不倒翁的原理或制作过程)。(4)欣赏《白釉彩绘陶猫》、《布公鸡》、《泥狗》、《兔儿爷》、《竹龙》、《猴翻跟头》、《竹制机关枪》、《沙燕风筝》、《泥公鸡》、《虎》系列等作品,并谈谈各地民间玩具的创造者们,为什么要借助老虎的形象,制作各种不同的玩具。
小结:通过以上所欣赏的古今中外民间玩具作品得知,它们在造型色彩上都有独到之处,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实际上却包含着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所以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小狗、小猫、小鸡,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动物,也是民间玩具中经常表现的对象,请同学们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玩具。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设计制作玩具,可单独完成也可多人合作。
1、选材构思:合作者可讨论如何选材定题。
2、设计方案。
3、完成制作。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课后拓展:可利用各种方法收集古今中外有关民间玩具的资料,利用木块、泥土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
第四篇:论《相信未来》三美
论《相信未来》三美
关键词:相信未来 食指 诗歌格律的三美论
摘要:闻一多先生很早就提出关于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的格律主张,她要求诗歌的实力要包括音节,词藻,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他的这一关于新诗三美的主张成为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它在一定程度上客服克服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贡献。朦胧诗做为一种新诗潮在艺术表现上的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都符合了闻一多先生对于诗歌三美的主张。
诗歌作为心灵的一种呈现,在很大程度上透露了诗人意识的流变 历程。诗歌作为不同于散文,小说,戏剧的文化形态,以其特有的形式与内涵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而80年代的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它以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为其思想核心,朦胧诗的出现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而闻一多先生很早就提出关于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的格律主张,她要求诗歌的实力要包括音节,词藻,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他的这一关于新诗三美的主张成为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它在一定程度上客服克服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贡献。朦胧诗做为一种新诗潮在艺术表现上的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都符合了闻一多先生对于诗歌三美的主张。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有人说,食指是中国当代新诗第一人;有人说,食指是中国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更有人不乏景仰地把诗人食指称为一代诗魂,因为他的诗歌曾经那么深地影响、鼓励、陶冶过整整一代人。
食指作为朦胧诗派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歌高扬主体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摒弃客观再现。他的觉醒与叛逆,迷茫与清醒,痛苦与庄严,失落与寻找,追悔建构了一个新的诗学主题。他的诗以意象的瞬间创击与组合,语言的变形与隐喻构成整体象征,他的诗内涵具有多义性。《相信未来》是食指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首诗体现了诗歌的绘画美,建筑美与音乐美。
一绘画美
(一)诗歌的绘画美
诗歌的绘画美,主要指诗歌的词藻的运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先贤们那里,诗与画常常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话;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即所谓诗人必须善于运用有色彩的词藻利用通感,把视听艺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诗中有画的效果。《相信未来》中的绘画美 1色泽对比。[1]诗人以画家的目光观察这个斑驳陆离的世界,又以画家的技法铺彩成文。《相信未来》整首诗富有色彩感,并将感情溶于色彩之中。“当蜘蛛网无情的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的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痛苦失意时看在眼中的景色都蒙上了灰色的色彩,被蜘蛛网查封了的炉台,灰烬的余烟,黯淡的色彩,灰暗的光线都细微刻画了失意者的心理活动,踌躇,无奈,冷落,荒凉。一切都似乎没有了希望,一切都似乎到了尽头。然而作者笔锋一转,作者运用色泽的对比,用晶莹剔透的雪花照亮了这昏暗的一切。“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他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人们的眼睛不再灰蒙蒙,历史的风沙被雪花吹开,失意者的心智受到点拨心灵得到感染,不再迷茫。
2冷暖色的对比。“当我的葡萄化我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的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有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 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诗歌第二三节采用冷暖色的对比渲染诗中呈现的画面。深秋的露水,凝露的枯藤,凄凉的大地,大海,浪花都是偏于冷淡之色,而曙光,鲜花均是暖色。用笔墨较少的暖的色调陪衬笔墨相对较多的冷的色调,更突出冷色调更人带来的肃杀,落寞。冷色调本身就给人一种凄清,萧条,寂寥之感,冷暖色的对比让整首诗所呈现的绘画色彩足以让读者的脑海中的画面绚丽,多姿。3意象上的美。《相信未来》的绘画美还体现在意象上,以及意象所构成的意境上。意象的瞬间创击与组合,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所呈现的画面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当蜘蛛网无情的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的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蜘蛛网,灰烬,炉台,雪花的意象相互创击,组合使人的脑中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被贫困,失败重重打击的人,田园荒芜,精神萎靡,无心做事且懒于做事,一个破败的炉台蒙着厚重的灰尘,蜘蛛网缠结着,灰尘上零星的烟火也无精打采的燃着,似乎在叹息最后的生命,叹息着人的沮丧与无奈。但有位哲人曾说过,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于是我们经历钟钟苦痛,挣扎,甩开痛苦,恼人的失望抖落身上的灰尘,摊平脚下的烟尘,毅然决然相信未来还有希望。“当我的葡萄化我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的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诗歌第三节更是意象的组合,葡萄,深秋,露水,鲜花,枯藤,凄凉的大地等等,构成了一幅秋景图。春去冬来,正值收获季节忙碌了一个冬天却没有收获到果实,两手空空,绚丽的鲜花正被别人采摘。又一个失意人的形象,又一番寒霜雪,又一番苦痛磨难,然而他依然扯下凝结着露水的枯藤,向大地宣告明年的耕耘。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有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 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太阳,大海,蓝天,曙光,天真的孩子,这一系列意象构成一幅朝气蓬勃的画面:一个乐观,大气的青年,志在蓝天,志在大海,志在高山,用满腔澎湃的热情呼喊着“相信未来” 4正反形象对比。《相信未来》的绘画美还在于他意象上正反两面人物形象的冲突。一个衣衫褴褛,不屈不挠,奋斗者的形象,经历痛苦失败,迷茫,惆怅依然挺直脊梁,无怨无悔。而反面形象,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奋斗者的不懈追求抱以轻蔑的微笑,刻薄的嘲讽,辛辣的讽刺。这一正一反的对比更突出了嘲讽者的浅薄,奋斗者的艰辛及信心的坚定。
二建筑美
(一)诗歌的建筑美
[2] 诗歌的建筑美也称诗歌的形体美,是指诗歌在外形结构方面所具有的美,给人以视觉的美感,通常是用诗歌的分行断句来表现的,他是诗歌创作艺术特征之一,也是诗歌区别于小说,散文,剧本等文学样式的艺术特征之一。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在《诗论》中就曾说过:“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一首诗必须具有一种造型美,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新诗建筑美理论是先生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来的。“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间,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原来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既然占了空间,却又不能在视觉上引起一种具体的印象——这是欧洲文字的一个遗憾。我们的文字有了引起这种印象的可能,如果我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如果有人要问新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回答他:增加了一种建筑美的可能性是新诗的特点之一。”并把它与律诗具有的建筑美相比,得出“(律诗)可差得多了”的结论。因而,无论对诗歌创作、诗歌评论和鉴赏来说,认识和把握诗歌结构上的形体美都是至关重要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自己的意匠来随时构造”。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
诗歌(特指新诗)的写作,适应抒情的需要,适应感情的起伏,语言是分行分节的。如果我们能把形式结构与内容相结合,更会增加其审美观。《相信未来》的建筑美
1和谐美。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配合的适当匀称”,在诗歌结构上应理解为诗节与诗节、诗行与诗行间对称的组合、变化中的统一。《相信未来》共7节,其前三节行式相同,都以相信未来作结。诗歌第一,二节前两句都以“当”开头,形式整齐。诗歌第三节前两句都以“我要”开头,而且诗歌前三节都以“相信未来”作结,第四节最后两句都以“她有······”开头,第五节后两句都以“是······还是······”开头,第七节以三个坚定的“相信······”作结。诗歌前三节构成形式的排比,后四节形式匀称,相得益彰。这首诗正是运用和谐美的结构抒写了相信未来以及对未来执着追求,使全诗基本上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参差美。这一种表现形式是由诗行不固定的字数而组成的,诗行与字数随感情的起伏而时短时长,外形也如许多高低不等的建筑并肩排立一样。该表现形式在目前的新诗创作中最为多见,它其主要的一大特性为自由性,但在自由性的同时又给读者视觉上一种特定的诗歌建筑美感。
《相信未来》整首诗的外形是有规律波动的音符,有高有低,诗歌的感情的高昂,低落与音符的起伏变化想一致。比如说诗歌的五六节是整首诗的感情高峰,第五六节的外形也恰是整个“音符”最跳跃的部分。感请的抒发与内容,形式搭配和谐。
一首诗有着一个美丽的外在建筑,的确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建筑美首先就能吸引读者的眼光。但是,也有不少形式主义的诗歌创作者。他们创作时在利用、发挥建筑美方面的思维非常活跃,这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他们要么忽视了诗歌的内容,要么就忽视了读者的感受,走的是形式主义道路。如:
我 吃了 你 放在
冰箱的桃子 它 是 那么甜 那么清凉
在外形上它的确是一首诗,但在内容上我们却只能说它的浅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艺批评家,哲学家别林斯基在《别林斯基论文学》中谈论普希金的诗时说到,[3]“他(普希金)的诗中的力量,弹性柔韧,魅力,优美,丰满,嘹亮,和谐绘画性与造型性不是来自外在的修饰,而是从他内在的生命发出的,这生命即在诗人的创造力的主宰下灌注到全篇诗作里”。从别林斯基这段短短的评论中,我想只要是诗人都会有所启发的。关于诗歌的建筑美的表现形式很多,这需要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慢慢总结与发现。
三.音乐美
(一)诗歌的音乐美
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最首要的。他大肆宣扬格律,声称“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格律的缚束。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因为世上只有节奏比较简单的散文,决不能有没有节奏的诗。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认为“格律可从两方面讲……属于视觉方面的格律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还认为“整齐的字句是调和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绝对的调和音节,字句必定整齐”,对于字数整齐了但音节却不一定调和了这个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是因为只有字数的整齐,没有顾到音尺的整齐”。也就是说,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诗歌前三节中的台,哀,来,海都压ai的韵,而且这些节的韵脚都是分行错落的,一咏三叹,抑扬顿挫,火山爆发式的激情,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歌后四节睛,孔,情,讽,功,定,轻,命都压ng的韵脚,节奏感很强具有音乐般的美感。
[4]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第一节前两句有一个“一字尺”和三个三字尺,两个二字尺构成,后三行由两个“三字尺”,两个“二字尺”构成,后四行是由一个“三字尺”,一个“一字尺”和三个“两字尺”构成。这首诗大致都是有这些字尺类型构成。每一节前两节的字尺都基本保持一致,后两行基本一致。[5]可以说在变化中保持整齐,节奏感很强,诗人犹如带着镣铐跳舞,但跳的如此轻松自在,节奏和谐,真令人赞叹。
诗人食指捕捉直觉与印象,用情感逻辑代替物理逻辑,在闻一多三美诗律的影响下创造出了一篇篇美的诗歌。可以说以是人食指为代表的朦胧诗派探索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道路,联结着世界现代诗的诗坛。
注释
[1]王蒙 《欲读书结》
第58页
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2年 [2]张采田 :《玉谿生年谱会笺》
第2页
中华书局
1993年
[3]别林斯基 《别林斯基论文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4]食指 《食指诗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艾青 《诗论》人民出版社1998年。
参考文献:
别林斯基 《别林斯基论文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食指 《食指诗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艾青 《诗论》人民出版社1998年。
闻一多 《诗的艺术》商务出版社1995年。
第五篇:教师要有艺术“三美”
教师要有艺术“三美”
——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有感
孝感市孝南区祝站学区 李丹 王小军 727140864@qq.com
闲暇之余,再次认真阅读了窦桂梅老师的《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一书,让我收获颇多,感悟匪浅。其实这本书,我曾经阅读过,再次重读,温故而知新,有种历久弥新之感;细品味,似尝一杯清茶,沁入心脾,回味无穷;再次领悟,其教育理念和创新教法,如闻缕缕芳香,感同身受之后悠远流长。
窦桂梅老师的艺术“三美”,如一泓清泉,注入语文课堂的溪流,激起了语文课堂富有诗意的浪花。我觉得这三美,不仅是语文课堂的需要,是我们每一节课的需要,更是我们的课堂艺术的永恒追求。
窦老师是这样说的:
“语言美 ——我努力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美丽而生动。”
是的,要让学生感觉,听自己的课,仿佛置身于一个音乐的舞台上,控制自如的语速,抑扬顿挫的语调,亲和温婉的语句,这一个个语言的音符,恍如一件件乐器,我随意弹拨,自如运作,彰显艺术魅力。
窦老师上课时注意语调的把握。或抑扬顿挫,悲愤激昂,或娓娓而谈,润物无声。讲到高兴之处,慷慨陈词,学生也会随着她的情绪而跃跃欲试;讲到感人之处,窦老师气定语咽,学生也会随之真情萌动。不仅如此,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语句的选择也注意匠心。她的语句一般较短,使整个
课堂的节奏控制都做到有效。窦老师也善于在教学中引用一些美文佳句,或古典诗词,或流行歌曲,只要是美的,只要对学生理解课文有所帮助,她都会来上几句......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曾说:“语文本身有它独特的魅力,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的确,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中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语文学科深刻的思想内容、丰富的人文气息,唯有通过教师生动而有表现力的语言形式才能完美的表现。苍白、贫乏、枯燥的语言表达对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美文佳作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而言其实是一种玷污和损害。翻开窦老师学生的作文薄,学生的语言或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或幽默诙皆、妙趣横生;或叠床架屋、喋喋不休;或油腔滑调、庸俗无聊……无不打上他的语文教师语言风格的鲜明印记。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正是像窦老师一样用自己那独特而鲜明的具有个性化风格的美的语言,对学生潜移默化,陶冶学生的心灵情操。“视觉美——有人说我像演员。”
很多老师都发现:窦老师再怎么累,只要站在讲台上就“来神儿”。我们老师都知道,恰当地把体态语言运用在课堂中,会使师生的双边交流更为轻松直接。无论是哪个同学回答问题,窦老师都要求学生必须看老师的眼睛,她希望在这种对视中,能给学生更多的自信;窦老师常常会在学生自读时,摸摸他们的小脑袋,让他们享受这种教师的关爱;窦老师有时也会把身子俯下,来回答希望提出的问题......举手投足间。我们不难发现,带给享受的,是一种享受能够感受到得蕴涵着的真情和真爱。
窦老师写字注意一笔一画,横平竖直。她喜爱那种板书的工整和运笔行文间的昭示。我们知道,美的板书,不仅能体现出一个老师的基本功力,而且能使学生更直观来欣赏美。一次,窦老师在河北邢台讲《庄稼的朋友》一课,借助几根彩色粉笔,她用娴熟的笔法一下画出了8种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小动物。在短短的40分钟内,把学生带入了恬静而多彩的境界中。“空灵美—— 我深知,实实在在的、能看得到的那种美,只是美的一种浅层的表现,更高层次的美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这种美,能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壮丽之美;“翠叶松枝遮去路,未见花色先有香”,这才是一种空灵之美。我喜欢这种空灵的美,我也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这种美。
窦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就教师而言,一节课能讲的毕竟有限,语文课堂就是要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教给学生正确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就学生而言,老师课堂能教给他们的毕竟是他们一生所需知识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还需要他们自己去学习。有人说,听窦老师的课,许多老师深感无法记听课笔记;而在听完窦老师的课后,许多老师又说久久不能平静。这是对窦老师的肯定,也是我们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窦老师曾经打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课堂的美是不可分割的,我们老师一定不要在课堂教学中把一节课分成几个部分去讲,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哪里该细讲,哪里该略讲,这种做法其实会适得其反。如果我们老师在讲林黛玉的美时,把她也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就告诉同学们:这是林黛玉的眼睛,你看她多么有神!这是林黛玉的
双手,白洁无暇!这是林黛玉的脚,你看她多美......最后,老师总结,现在,我们知道林黛玉是多美了吧?如果这样讲,那么再美的东西也不会给人产生美感了。还课堂给学生,还主体给学生,还差异给学生。这就是我要精心营造这种空灵美的真正目的。给学生以感受的空间,想像的空间,创造的空间。
读完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我深切地感受到窦老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关注。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她的成功缘于她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超越自我。人们常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教师先得有“一桶水”。因此,我想,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多阅读教育教学著作,多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