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建设汇报
倾情而作尽力而为
市侨联驻谷城熊家岗村工作队
根据襄办发[2009]8号《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9年市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组派工作的通知》精神,襄樊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派出驻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工作队以来,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重点,以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中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高度重视帮助制订熊家岗村三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
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位于谷城县五山镇东南部,东与石花原罗井村,西与何湾村,北与谢湾村社区居委会,南与四棵树接界,全村版图面积528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1875亩,山场面积2950亩。全村5个村民小组,在册本村村民520余户2347人,居住在熊岗各企业非农人口约1000余人221户,村干部四人,共有党员39人。2008年全村社会生产总值4210万元,粮食产量158万公斤,茶叶产量83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
如何在这样一个条件下开展工作,市侨联党组对驻队工作高
度重视,将驻队工作队工作纳入侨联机关的总体部署,列入重要工作议程,侨联主席廖小玲听取工作队的专题汇报,并带领工作队到该村进行调研,全面了解情况,提出指导意见,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市侨联纪检组长担任该村驻村工作队长,为了使驻队工作取得实效,带队领导和工作队员深入山地、林地,田间地头,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摸清该村组织建设、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村风民俗等各方面的情况。明确提出: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培植农户企业,发展民营经济,服务建设经济园区,美化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环境意识,加大公益事业投入,争取惠农资金,完善路网建设,兴修水利,保障农业生产等基本目标的制定,并协助该村制订出熊家岗村三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深入调研真心实意办好事做事实。
根据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为落实好这次市委、市政府对工作队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队员更好地开展工作,市侨联拟定了《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公共建设调研报告》,《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生活环境建设调研报告》,《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经济园区建设可行性调研报告》等三篇可实质性操作的调研课题。
通过对调研课题的准备、实施,本年度打算做好一件实事,促成两个项目。
1是结合环境整治,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各
组居民集中点建垃圾池,100口沼气池。做到垃圾不出村,污水不入河,室内卫生、厕所干净,柴草归院,禽兽归圈;
2是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整村推进”要求,积极努力为该村争取1000亩土地划入谷城县土地平整项目内,力争7月份1300万元国家配套资金的启动;
3是与当地及市民政部门联系,争取接受100人的南水北调丹江口移民搬迁项目。
三、研究问题有的放矢。襄樊市归国华侨联合会驻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工作队通过与该村干部群众的多次接触与调研,深刻感受到该村目前存在以下不足:1是公益性建设缺乏维护。谢湾河、杨叉河两条近4500米河流护堤,几条小河灌溉拦堰自完工投入使用再无专人维护,导致恢复使用期又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形成浪费。2是闲置资产急待合理运用。由于历史原因,该村拥有原军工企业搬迁后遗留大量固定资产;镇村合并后,遗留下的闲置校址一处。如何合理运用好这些资产,将通过我们驻村工作队的《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经济园区建设可行性调研报告》进一步完成。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目标的实现,将作为市侨联驻村工作队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汇报
城关镇2009新农村建设
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城关镇新农村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立足于区位与资源优势,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要求,根据全镇20个村和5个社区的基础现状,突出重点、抓好试点、推出亮点的工作思路,把明目标、强措施,抓进度、促成效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我镇的2009年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镇于6月中旬召开了全镇新农村建设动员会,并将《城关镇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工作方案》下发到各村,同时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长刘四朝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汪兴菊,党委委员、副镇长陈刚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导、督导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镇党委、政府为了把握工作重心,把旅游线、产业带所属的黄土岭、螺丝沟、金盘洞、土门、朱家场、陈家河、百果园7个行政村定为首批试点村,对7个试点村分别派驻了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工作指导组,对试点村的新村建设工作进行协调、指导,根据实际还印发了1000余份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资料分发到各村,为全镇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推进全镇新
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新农村建设实施中,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务求实效”的原则,总揽工作全局,在建设规划上对试点村的规划实行重点规划。镇党委、政府于7月份聘请了襄樊市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对试点村的村民居住、企业占地及其土地分布现状进行全面绘测,历时一个月多月,全镇7个重点村的现状图绘测、基本情况普查、新居民点初步规划选址等工作已全部完成,目前这7个村的规划正在县建设局评审中。
二、围绕试点,突出重点,加大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开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问题,并从省道、县道及旅游沿线村入手,按照建设卫生、生态、文明村的要求,采取向上级争取一点、镇财政补一点、村集体出一点、村民筹一点的办法,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开展了以“绿化、亮化、美化”村庄的“农村家园清洁”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镇、村两级先后投入几十万元,完成了陈家河、朱家厂、螺丝沟、土门村环境整治示范点建设,其余各村工作进展顺利,共清理整治污水沟3000多米,完成各新村点宅间主道和进户路面硬化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完成了陈家河、土门、螺丝沟等重点村的人饮工程建设,共投资170余万元建设水塔30个,铺设饮水管道1.5万米;结合沼气池建设,完成“一建三改”600余户;2009年完成道路硬化22.2公里;新修小组公路6公里;养护、维护公路200余公里;完成了全镇20个行政村的村委会的新建、改(扩)建等工程。同时对全镇村级卫生室进行了改(扩)建,使全镇卫生室建设达标率达100%。
在抓试点建设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倾力于陈家河村,2009年该村由卫生局和市财政监督局挂点,我镇紧紧把握这一新村建设挂点扶持机遇,加大帮助和指导力度,侧重于政策帮扶、技术指导,并配合陈家河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环境整治规划、设施建设规划等前提工作。截止目前,该村已经完成了6米的门庭式花坛11个,铺设步道板470平方米,粉刷墙壁600余平方米,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资金帮扶农户完成了“一建三改”,使这个居民点达到了房前屋后彻底“三化”,全面解决了“三乱现象”。
三、培植支柱,培育后劲,加快新村建设步伐 按照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我镇把“巩固发展蔬菜,提升发展养殖,突破性发展核桃”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路线。一是变换发展经营模式。根据各村实际分别组成了蔬菜发展协会、干鲜果种植协会、养殖业发展协会,并积极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形式的产加销联合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企业、农户互利共赢。二是加大招商服务力度。在招商服务中严格实行领导
干部挂包项目责任制,根据不同项目类别,实施不同的跟踪服务措施,在全镇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利商、富商、敬商”的良好氛围,为客商提供一个安逸的发展环境。三是加大人才培训。在发展产业上我们首先是从提高了旅游沿线的服务质量着手,把人才培训、环境美化作为重点,沿途村先后投入近十万元对沿线的环境进行了美化,并加大农民技术培训,截止目前共培训烹调、石雕、根雕、花卉种植技术性人才200余人,为发展旅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积极招商,因地发展,全镇已发展15000亩核桃,50亩玫瑰李和大粒枣,4000亩商品蔬菜,9809亩无公害绿茶;建有150模式养猪场30个,年出笼万只肉兔场1个,并成立了相应的专业合作社,为农户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等服务,为全镇新村发展培育了强有力的后劲。
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在2009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资金困难,我镇的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发展均处于前期发展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因而导致新村建设后劲不足。加之部分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农民思想相对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相差甚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全镇科技、文化、教育和群众生产、生活设施比较落后。
下一阶段我们将正视自身的困难和问题,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力度,加大规划落实力度,促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城关镇人民政府
二0一0年一月七日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汇报
北 港 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一、着眼全局,谋划思路促发展
北港镇现有36个行政村,其中26个村没有集体收入,与我区其他镇相比,我镇经济底子薄,基础设施差、群众思想观念相对落后。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按照“稳定、发展、提高”的六字方针,制定“生态立镇、特色富镇、科教兴镇、工业强镇、依法治镇”的总体发展思路,不断完善“两区”、“两山”、“两万亩”和“五个基地”,即进一步完善姚周寨工业小区和河东工业小区 “两区”,开发包装寺尔山、六罗山“两山”旅游资源,实现万亩花生种植带和万亩核桃种植带“两个万亩”,壮大河东奶牛基地、南王庄核桃基地、大旺庄蔬菜基地、西连峪爱宕梨基地和刘峪酒葡萄基地等五个种、养殖基地,使园区工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支撑,近郊生态旅游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增长点,集约化、规模化的高科技新型农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继续完善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营造稳定、和谐、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环境,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
二、精心部署,细化措施快发展
(一)观念为先,培育开拓创新、思想超前的农村建设新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超前的思想是基础。虽然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我们还有许多不足和困难,但我们也有很多潜在优势。我镇紧邻城市中心区,并有着近60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发展城郊型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城市扩张,我镇基础设施条件在不远的将来会彻底改变,这不仅会给我们带来大笔可用资金,而且会进一步提升我镇的招商水平。今年初,我镇根据“十五”期间的发展成果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结合区委提出的打造“北方滨海名区”的宏伟蓝图,高标准、高起点地制订《北港镇“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纲要及实施方案》,同时,组织村干部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和外出参观考察,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内涵。农村群众的保守、畏难的观念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转变,也使干部群众的思想、热情凝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上,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氛围。
(二)发展为要,构筑特色鲜明、三个产业均衡发展的镇域经济新格局
夯实第一产业,走新型“三农”发展道路,使集约化、规模化的高科技新型农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扎实基础。一是以高效农业规模化为重点,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五个种、养殖基地为龙头,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先进的科技改造农业,用新型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发挥龙头产业的带动作用,提高高效农业的规模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二是继续发展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的种植。发挥万亩花生种植带和万亩核桃种植带的辐射效应,使经济作物和林木的种植规 模化再上新台阶,提高农民收入。三是以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为途径,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以扩大农民的非农收入为富民重点,着力实施“三大致富工程”,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较往年有大幅提高。实施“创业”致富工程,鼓励支持农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的资产性和经营性收入,在全镇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具有雄厚资本实力、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农民企业家;实施“转业”致富工程,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与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通过组织农民开展技能培训,培育具有现代知识、现代本领、现代风貌的新型农民,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得出、安得住、能致富,今年上半年,已举办培训班14期,累计培训农民超过1000人次;实施“产业”致富工程,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的格局,打造一大批绿色农产品品牌,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农民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提高收入,目前,姚周寨村的“老油翁”牌食用油已通过国家质量认证,木砟峪村的绒山羊产业、东西连峪村的爱宕梨种植业都在我市以至华北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
大力推进第二产业,继续坚持走工业化之路,把工业兴镇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方略和调整结构的第一突破口。大力培植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要素,降低投资成本,促进工业企业集中布局,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努力把我镇建成全区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重点抓好三个支撑:一是项目支撑。抢抓东北亚资本向 环渤海经济圈转移的机遇,加大对韩国、日本、俄罗斯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企业招商、推介招商。加快引进开发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牵动力强、回报率高的大项目,拉动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在建项目4 个,总投资53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500万元;储备项目2个,预计投资3.5亿元。二是园区支撑。按照提升规划水平、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提升综合功能、提升整体竞争力的要求,加速完善“两区”的硬件、软件水平。以“两区”为依托,全力做大做优以机械、玻璃加工、建筑材料等骨干项目,至7月份,姚周寨工业小区已落户工业项目52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8个,外资项目3个。三是骨干企业支撑。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加强生产要素协调,加大政策扶持,促进其做大做强,力争5年内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超过20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0家。
培育第三产业,发展城郊旅游,提高第三产业在镇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按照海港区旅游开发“北部向山上发展、南部向海上延伸”的战略方向,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开发寺尔山、六罗山旅游风景区,谋划发展面向京津沈等大城市中高端消费者并服务本地城市居民的度假旅游项目,带动农业、林业、服务业等各个方面产业的进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与社会基础。去年冬季建成的紫云山滑雪场已经成为全市人民冬季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其带动效应已然显现,陈庄村围绕滑雪场开发的“农家饭”、“乡间游”等附带项目已经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和谐为基,打造村容整洁、稳定祥和、文明向上的农村人居新环境
始终坚持“稳定、发展、提高”三不误,一方面,确保一方平安稳定。不断强化稳定工作责任制,建立镇级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三级稳定工作保障体系,专门成立稳定工作办公室,建立健全三级排调网络,做好矛盾纠纷排查,保障“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同时,注重重大节日、暑期和两会期间的安全稳定,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上半年我镇无一例到市以上机关上访的现象。另一方面,以创建文明生态村和“基层基础工作年”活动年为契机,在区领导和区直各局的关心支持下,包括镇村在内共累计投资500余万元用于党的阵地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其中投资113万元,新建两室4个;投资65.4万元新建10个村的文化广场;投资332.8万元修路18300延长米,修桥10座。目前,有6个村达到市级示范村标准,14个村达到市级普及村标准。目前,还有5个村没有两室,15个生态文明村没达标,计划用两年时间,使其达到市级文明生态村普及标准。
(四)以人为本,完善高效运作、民主公开的农村组织建设新机制
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及时组织新当选两委干部培训,帮助做好新老班子交替工作,理顺各方面关系。针对换届后有2/3以上的村干部是新当选,大部分文化素质低、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等情况,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北港镇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办法》,明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强化三项措施推进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一是规范 农村干部档案。把村书记、村主任作为一级干部,纳入镇干部管理序列,由镇党委为其建立一套组织人事、工资、考核档案,作为其任免、使用依据。二是严格考核奖惩。年初,由镇党委统一制订、下达农村班子的考核目标和记分标准,年终进行考核。对当年完成任务考核为优秀的村干部,兑现奖励工资,对完不成任务考核为不合格的村干部,除不享受奖励工资外,对其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对问题严重的,给予免职。三是加强任期督导。对现任干部实行定期培训,定期考察、定期考核制度,及时掌握农村干部的思想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农村干部健康成长。对离任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凡发现问题经查实的,一律按章处理。
三、狠抓落实,四项措施保发展
(一)解放思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一是在党员干部中解放思想,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认清当前宏观形势给我们发展提供的难得历史机遇,认清经过多年的积累,我镇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到了由量变而质变的关键时期,错失了这个机遇,不仅是对工作的失职,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漠视,更是对党的事业的不负责任。二是加强在农民群众中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使农民群众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为他们致富、小康提供了机遇,引导农民群众敢于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保守思想、既得利益。通过坚持不断地宣传教育,目前,我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谋发展、快发展、突破发展的要求十分迫切,这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形成了一呼百应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狠抓《北港镇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办法》的落实,切实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维护村两委班子的团结,统一工作思路,促进农村基层党建规范化、制度化。二是继续实施“素质工程”,加强两委班子培训,行学历教育,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村干部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三是实施“高职低挂”工程,让年轻有为的副科级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为村级班子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激发了村级班子的内在动力。四是以“基层基础工作年”活动和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为平台,推动“两室”建设,继续狠抓党员队伍建设,按照“三培养一提高”的原则,严把党员入口,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为新农村建设事业提供组织保障。
(三)提升经济实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镇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关键,发挥优势,以三个产业的均衡发展提升镇域经济实力。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镇把今年定为新农村建设开局年,年初镇党委政府就确定了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好事、实事。半年来,镇、村两级财政累计筹集、投入近百万元,解决了农民群众关心关注、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问题,不但使我镇整体面貌有了明显改观,而且使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开局年中看到希望,得到了实惠,从而更加坚定了农民群众建设家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四)优化发展软环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环境保障 一是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打造“团结、务实、高效、廉洁”机关。我镇以区优化办明察暗访全区各单位机关效能为 契机,对机关环境、工作人员作风、考勤制度、工作规程等等提出严格细致的要求,并结合乡镇工作实际,提出机关工作人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在中午休息时间饮酒,不得在村内用餐,不能以任何理由向村干部提出工作之外的要求,切实做到“帮忙不添乱”。这些做法,得到了来镇办事人员、村干部和农村群众的广泛赞誉。二是大力弘扬“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树立诚信、务实、服务、廉洁的政府工作人员的形象,在农村群众中倡导“工作能力为先、人品道德为重”的理念,引导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三是加大驻村企业和村两委的互动,一方面发挥驻村企业人才、资金、信息优势,为所在村提供发展经济的空间,吸收富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村两委在谋划全村工作时,时刻考虑驻村企业的利益,为驻村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从而形成双方的优势互补,促进新农村建设。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村属村委会,位于乡北边,省道以马线旁,村小组共有80户304人,有耕地面积289亩,林地3000亩,村主要支撑产业是林、果、生姜。自1990年以来该村就大力利用荒山荒坡栽果树140多亩,生姜40亩,该村有商品林1400多亩,人均达到17.5亩,经济总收入57.76万元,人均收入达1100元。
村
作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级重点建设村之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发展新产业、改造新村庄、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使全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全乡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一、抓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为了加强村民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了解,使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入,村狠抓了宣传教育,在全村营造全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氛围。一方面通过开展村干部培训班,召开村民代表会、群众骨干动员会,深入全村80余户农民家中、地头,向他们讲解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讲解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标和重大意义,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一项“德政工程”,最终受益的是广大农民,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村民为新农村建设献言献策的热情;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阵地宣传,共召开动员会1次,发放宣传单100多份;认真组织开展宣讲活动,采用形式多样的宣讲方法,扩大学习宣传的广度、深度,将胡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贯穿落实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工作上,使村民进一步领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目标。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广大农民群众认清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激发了抢抓机遇、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勇气。
二、抓调研,明确努力发展方向
为扎实有序推进新农村各项工作进程,村按照依靠群众,尊重民意,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在规划中充分吸纳村民的合理建议,进行精心规划,让新农村建设规划走群众参与之路,体现了村民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热情。认真制定了《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级重点建设村规划》,明确村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为全面推进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全面、具体的指导。
三、抓特色,经济发展创新高
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稳粮调结构,调整促增收”的原则,结合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推广良种良法为保障,以发展“特、优”农产品为重点,大力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林业,积极发展核桃、板粟、干果等特色农产品,认真研究开拓农产品市场,把气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柑橘种植发展到120亩;核桃种植发展到100亩;板栗种植发展到120亩;引进高产、高抗粮油品种,种植油菜200亩;新种植辣椒60亩;加强劳工技能培训,发展打工经济,全村年外出务工150人次。
四、抓投入,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
把“村容整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扎实稳步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引导村民修路、改水、改厕、改圈等,使村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灶、住整洁房”,使各重点建设村逐步达到村庄建设规范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经过一年的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政府已投入资金15万元,全村群众投工投劳达600余个,折合人民币3万余元,投入的沙子、石料折合人民币近5万元。其中:水利上,管道架设1000米,总投资21万元。其中政府补助1.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及自筹19.5万元;修建及维修水池4个,总投资9.6万元,其中政府补助1.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及自筹8.1万元。道路上,村内主干道硬化800米,总投资7.5万元,其中政府补助3.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及自筹4万元;入户道路硬化460米,总投资3.5万元,其中政府补助1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及自筹2.5万元。投入7.5万元对15户危旧房进行维修加固。按照乡综治办布置的关于创建“平安村居”的要求,密切配合职能部门开展平安创建,无发生重、特大事故及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社会安定稳定。全村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建设自查汇报
XX街办XX村
新农村建设建设自查汇报
西安市长安区XX街办新农村重点村XX村
建设检查验收自查汇报
一、基本情况
大邵村位于XX街办管辖的南部,现有XX户,XX人,耕地XX亩,X个村民小组,共产党员XX人。在本村两委会班子的努力及村民的支持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三农政策,多次受到区、街办的表彰,被评为XX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XX市新农村建设重点村。
二、自查结果
根据XX新农村建设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标准和办法,及按照市上制定的“六新”标准。现就XX村重点检查验收的19项内容及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1、主导产业:XX村经济以XX营运为主导产业,主 导产业收入占村民经济总收入的60%以上,从事主导产业从业人员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的55%,人民经济富裕,生活幸福。
2、农民人均纯收入:根据2009年本地区群众平均纯收 入标准,人均收入2010年底将达到XXXX元,高于本地平均水平,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3、村内道路硬化:XX村筹资XX万元,完成了村内外XX 条主干道及小道的水泥硬化工程,共计XX平方米。使全村的道路全部水泥化,完成额为100%。
4、饮水安全:2009年筹资XX万元,打了XX米深的水 井一眼,修XX米高的水塔一座,铺设供水管道XX多米,完成了人畜集中饮水工程,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并有质监部门出具的水质鉴定单。
5、文化活动广场:XX村在本村办公室两侧修建了XX平方米的篮球场和群众健身广场,铺设了地砖,安装了XX盏路灯,购置了各种健身器材,为群众提供了一个环境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6、两委会阵地建设:2009年筹资XX万元,修建了XX间 XX的两委会办公室,完成了阵地建设工程,符合验收标准。
7、村容村貌:我村村容整洁,安装路灯XX盏,完成了 亮化、美化及净化工作,绿化工作准备就绪,即将完成,卫生工作有制度,有专职保洁员,垃圾日产日清。
8、“四改”:我村“四改”率达到85%,有垃圾处理处,已完成水厕改造,使村内无禽畜乱放,杂草乱堆,污水乱倒,垃圾日产日清无乱扔的现象,卫生整洁的现象已成为持久化。
9、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新农村建设 规划,并有详细的图纸,现基本完成了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各项目标。
10、义务教育:本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11、医疗卫生:村内筹资XX万元,完成了符合标准的新 农村甲级卫生室,现已通过验收,同时配备了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生执业证书》的资格医生。
12、社会保障:我村两委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将符合低保 条件的群众做到应保尽保,低保率达到100%。
13、农民教育:我村现有的劳动力,特别是青年劳动力,技术培训率达到80%以上,并有劳动力教育培训制度、记录,经过培训劳动力都有一技之长,他们已在省内外的有关企业中成为骨干,有的已担任领导,对我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4、文化活动:我村在精神文明建设完成方面,成立关协 会,每逢节假日,群众自发开展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特别是在春节期间,组织茶话会、座谈会、交流会。组织扭秧歌、锣鼓赛等活动,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好孝子。利用板报、标语、广播、横幅等多种宣传方式开展“知荣辱,树新风,除陋习”活动,并建有特色文化强,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乡风文明、社会稳定、家庭和睦。
15、计划生育:我村多年来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100%,落 实上级的计生优惠政策兑现率达到95%以上,并有固定的计生办公室。
16、党员活动:党建及党员活动室达到“五有一正常”标准。(有阵地、有制度、有电教设备、有学习资料、有支部记录,组织活动正常化)
17、村务公开:我村多年来在完善政务和村务公开方面已 成为制度化,每年进行2次政务、村务公开。村民对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满意率达到89%以上。
1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村综合治理组织健全,有治安 联防队及村警务室,多年来刑事案件及影响较大的治安案件基本没有发生。
19、我村已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能够随时监督两委会的 工作,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XX街道XX村村委会 2011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