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认识与展望
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认识与展望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水利工作者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逐渐形成了东、中、西3条线路,并设想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相互联结,构成了我国水资源开发、配置、利用“四横三纵”的总体战略格局。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位于青藏高原的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或澜沧江和怒江向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调水。这一调水工程具有规模宏大、技术复杂、效益显著的特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
跨流域调水,是实现水资源在一个国家或一个特定区域内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了这一手段。截止到20世纪,世界上先后有20多个国家实施了跨流域调水工程。
目前,美国已建成跨流域调水工程十多项,如联邦中央河谷工程、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向洛杉矶供水的科罗拉多河水道工程、科罗拉多河—大汤普森工程、向纽约州供水的特拉华调水工程和中央亚利桑那工程等。这些调水工程的年调水总量为200多亿立方米。其中,最大的调水工程为1937年兴建的联邦中央河谷工程,该工程年调水量134亿立方米,引水线路长986公里;澳大利亚为解决墨累河及其支流马兰比吉河的干旱缺水问题,开发利用雪山河水资源,1949年开始兴建雪山调水工程。该工程共建大小水库16座,总库容85亿立方米,输水隧洞145公里,明渠80公里,年调水量23.7亿立方米;被誉为以色列中南部用水命脉和生命线的国家输水工程,或叫北水南调工程,1964年建成投入使用,输水管线长300公里,输配水系统年供水量为12亿立方米;巴基斯坦1960年开始实施的西水东调工程,从印度河的西三河调水到东三河,年调水量160亿立方米,引水线路长622公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水平与规模上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到目前为止,我国兴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均为中小规模。如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碧入连工程、引大入秦工程、东深供水工程、江水北调工程等。其中,调水规模最大的工程为江苏的江水北调工程,多年平均调水量41亿立方米,输水渠长400公里。其次为引滦入津工程,年调水量19.5亿立方米,输水渠长286公里。其余的调水工程,年调水量均在10亿立方米以下。
我国正在规划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江苏扬州江都泵站抽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输水,拟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分步实施。第一步工程主要向苏北、鲁西南和胶东地区补充水源,年均抽长江水60亿立方米,输水干线长660公里。第二步将抽长江水的规模扩大至110亿立方米/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长江中游向邻近的华北平原调水,根据规划,中线工程将按近期引汉江水和远景引长江水分步实施。近期从汉江调水,推荐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年均调水145亿立方米的方案,输水干渠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至终点北京,渠线主长1246公里,其中黄河以南段462公里,黄河以北段774公里,渠线与黄河立交。远景调水量220—230亿立方米。与国内外已经实施和正在规划研究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相比,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可谓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
1、调水量最大
根据对黄河上中游地区缺水量的预测和对调水区水文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综合分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在2050年以前,分别从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及其支流调水160—170亿立方米。此外,从发展战略上考虑,要适应黄河上中游地区乃至于西北地区远景更大范围的经济、生态、环境用水需求,规划还研究了从西南地区的澜沧江、怒江向黄河调水的西线后续水源工程,据初步分析,后续水源可调水量达
160—200亿立方米。这样,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远景可能达到的调水量为320—370亿立方米,在国内外已经建成和目前正在规划研究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中,这一调水量是最大的。即使不考虑远景后续调水量,南水北调西线工程2050年以前的调水量160—170亿立方米也是最大的。
2、水源点最多
一般地,一项大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源点只有一个,如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源点为江都泵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点为丹江口水库。目前世界上已经建成的年调水量最大的调水工程———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的水源点也只有两个,即位于印度河干流上的塔贝拉水库和位于杰卢姆河上的曼格拉水库。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仅一期工程的水源点就多达5个,即达曲上的阿安、泥曲上的仁达、杜柯河上的上杜柯、麻尔曲上的亚尔堂和阿柯河的克柯。若再算及第二、第三期工程,则水源点更多。
3、调水线路最长
跨流域调水线路的长度,应从水源点算至受水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第一期工程从最远处的水源点(达曲阿安水利枢纽)至黄河干流的长度为260公里。规划第一期工程最远的受水区为龙门—三门峡河段的关中地区和汾涑河地区,从贾曲入黄口算起,至三门峡止,黄河干流长度约3412公里。这样,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第一期工程的调水线路长达3672公里。
4、受水域最广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受水区,主要是黄河流域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六省(区)的部分缺水地区,还可向黄河流域以外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如黑河、石羊河流域)供水。其受水区域之广,是当今世界任何已建和规划建设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所无法比拟的。
5、配套工程建设任务最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其它调水工程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调水进入了黄河干流河道,而并非直接送到了受水区。受水区要利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来的水资源,必须要修建相应的配套工程,如大柳树灌区要用水,必须要修建大柳树水利枢纽;龙门灌区要用水,必须修建古贤、禹门口水利枢纽,或修建大型的提灌站;黑河流域和石羊河流域要用水,必须要修建从黄河干流进入上述两个流域的提水工程等。如果这些配套工程跟不上,西线工程调过来的水就无法利用,而要全部建成上述西线调水工程的配套工程,其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当今世界上难度最大的调水工程
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成为当今世界上难度最大的调水工程。
1、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条件最为艰苦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水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西起通天河、东至大渡河、南临川西高原、北至黄河干流,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这一区域的海拔高程为3000—4500米,地面气压较低,仅相当于海平面气压的60—70%,空气中的含氧量也相当于海平面的60—70%。这里冬季严寒而漫长,区域内极端最低气温为-30℃—-40℃,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时间长达5—8个月。低压、缺氧和寒冷构成了调水工程区的气候特点。这种气候特点,使得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工作困难重重,参加这项工作的水利科技工作者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由于气压低和供氧不足,必将使施工机械效率低下,运行成本增加,工期可能被拉长。在这样气候条件下,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工作也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2、地质条件最为不利
调水工程区多为陡倾岩层,褶皱构造异常发育,地层褶皱强烈。北西—南东向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其中部分为活动断裂。整个工程区位于可可西里—金沙江强地震带内。工程区多
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普遍存在。这种不利的地质条件,将会给调水工程带来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如调水线路穿越活断层的处理问题;隧洞进出口的高边坡问题;深埋长隧洞的高地应力和高地温问题等。
3、施工技术要求最高
国内外在高海拔、低气压、缺氧、寒冷条件下的水利施工普遍缺乏经验。在调水工程区内要修建200多米高的面板堆石坝,如何解决防渗问题,冻胀破坏问题等,都要求采取特殊的施工措施。这里对深埋长隧洞的施工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长隧洞的自然分段、不同地质条件下采用何种更为有效的掘进技术等。
4、对外交通最为困难
调水工程区人烟稀少,每平方公里仅有2—3人,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几乎没有工业。与这样的经济、社会条件相适应,调水工程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十分落后。调水工程区不仅海拔高,而且地形相对高差很大,盘山公路的修建,施工极其困难。再加之调水水源点多,隧洞施工面多,要求对外交通的基础设施工程量巨大。
5、社会关系最为复杂
调水工程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广泛分布着藏族、羌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普遍信仰喇嘛教。大大小小的寺庙和“圣地”比比皆是,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无法回避对这些寺庙和“圣地”的影响,如何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必须慎重对待,决不可掉以轻心。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效果最大的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供水范围决定了这一工程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水资源保障
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国45种主要矿产中,黄河上中游地区有37种,特别是有色金属矿产,综合开发潜力很大。无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要消耗大量水资源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建设,将会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极大地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受水区,由于长期以来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并呈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这一区域已经成为华北地区沙尘暴频繁发生的策源地,甚至有些地区已经丧失了人类生存条件,不少居住在这里的群众成为“生态难民”。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投入使用后,将为生态脆弱地区提供水资源,可有效地遏制土地沙漠化,恢复并建立新的生态系统,大大提高这一地区的环境容量及承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生态建设工程。
3、有力地推进西部地区的社会进步
实践证明,一项大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必将对受水区的社会进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正像没有美国西部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就没有今天的洛杉矶,也不会有南加州今天的繁荣一样,有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会极大地推进黄河上中游地区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的社会进步。如调水工程及其受水区配套工程的兴建,将会改善对外交通条件,建立各种通信设施,人际交往扩大,信息传递加速,全国各地的先进文化、技术和经济信息及时传播到这里,将会使当地人们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发生深刻变化,这对打破封闭状况、落后传统,建设精神文明具有深远意义。特别是,调水工程实施后,受水区的经济状况大大改善,人们将具备经济条件接受更多的文化教育,从而对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产生积极影响。
4、从根本上解决黄河干流的断流问题
黄河干流的断流问题,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量快速增加的缘故。目前,我们解决断流的问题,主要是通过采取行政、经济、工程、科技等手段,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在节水潜力充分挖掘后,用水量仍然会有所增加,怎么办?只有依靠外流域调水来解决。在东、中、西三条南水北调线路中,仅有西线调水过来后直接进入黄河,因此,在解决黄河断流的问题上,西线工程具有不可替代性。
5、可为黄河的河床不抬高作出重大贡献
自古以来,黄河下游就是一条强烈的堆积性河道。随着河床的逐渐抬高,为减少或避免洪水泛滥造成的危害,人们不得不采取不断加高黄河堤防的被动防御措施,真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久而久之,黄河下游便高悬于黄淮海大平原上,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目前,黄河下游河道平均河底高程普遍高出背河地面 3—5米,最多达 10米。
分析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入下游河道的“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天然水沙过程不尽如人意,对造成下游河道的淤积十分有利。我们通过大量的科学试验,可以找出有利于下游河道输沙入海的理想水沙过程,而塑造这种理想的人工水沙过程的任务可由小浪底水库乃至于后续建设的中游大型水库所构成的水沙调控工程体系通过“调水调沙”来完成。预估今后 30—50年,通过大力开展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稳定地减少入黄泥沙 8亿吨是可能的,尽管如此,黄河仍将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水平进入黄河下游的年径流量不可避免地仍会进一步减少。这种情况,将使黄河中游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塑造理想人工水沙过程面临巨大困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水,若有一部分提供给黄河中游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必将为水库塑造理想人工水沙过程产生积极作用,从而为黄河下游河道的减淤冲刷,遏制下游河道的不断淤高作出重大贡献。
应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前期工作
到目前为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前期工作已经开展了近50年,通过水利科技人员的勘测、规划和研究,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然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毕竟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挑战性最强、效益最显著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还存在着大量的未知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1、搞清地质问题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水区位于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的青藏高原地区。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力布局的不平衡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这一地区并没有提出迫切的开发要求,因此,国家不可能像对待中东部地区那样对其安排大范围的地质问题研究工作,有些方面几乎成为空白。鉴于上述原因,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地质研究任务相当繁重。
地质问题的清楚与否,直接关系到调水工程的总体布置及能否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最终关系到调水工程的运行安全。
应特别注意,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位于巴颜喀拉褶皱带内,北西向断裂发育,且具有活动性。调水工程线路无法回避活动断裂问题,其任何震动破坏和错动破坏都将会造成调水工程运行的瘫痪。因此,详细查明调水工程区不同地质单元的活断层分布及其物理力学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冻土发育。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位于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的交汇区,由于不同冻土类型对工程造成的危害后果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查明不同类型冻土的分布情况,并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方案设计和工程运行,必须慎重对待岸坡失稳变形问题。这一问题对调水线路的进出口和库区的影响最大。特别对于峡谷型库区,若发生岸坡大范围失稳破坏,极有可能在坝址上游库腰段造成阻塞,随着水位的壅高,若不采取相应措施或采取措施不及时,一旦阻塞出现“垮坝”,将会对其下游水工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破坏。
2、积极采用高科技手段,提高方案生成能力,在多方案基础上选择最佳方案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水方案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跨流域调水方案,它的调水工程由多个水源点及其相互联接的输水线路所组成。任何一个水源点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调水线路的改变,而调水线路的改变与否,还要受到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种多水源点、多条输水线路的排列组合,将会比一般意义上的跨流域调水方案带来更多的前期工作量。从理论上讲,对任何一种可能存在的组合方案都应该进行研究,这就要求,在搞清调水工程区地形、地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并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迅速提高方案的生成能力和多维视角的评价能力,以使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水方案建立在厚实的方案支持基础上,做到优中选优,确保万无一失。
3、受水区范围广,用水规划要与调水工程规划同步展开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及其支流调水,穿越巴颜喀拉山江黄分水岭后,通过黄河上游地区的右岸支流———贾曲进入黄河干流。受水区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六个省(区)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生产力布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如何考虑水资源的支撑条件?当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南水北调工程供水的关系怎样?各有关省(区)对调入黄河的水资源拥有怎样的水权?都需要进行研究。值得提出的是,黄河上中游河段,除宁蒙部分河段外,大部分为峡谷河段(如龙羊峡—青铜峡河段、头道拐—禹门口河段),若不采取工程措施,受水区对调来的水资源是无法利用的。那么,这些与调水工程相配套的水利工程该如何布投?如何运用?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把它搞清楚。从某种意义上说,配套工程和受水区的用水规划,其重要意义和工作量丝毫不亚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本身。
4、要认真研究调水对调出区的影响及调水区的社会约束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及其支流各断面的调水量占当地径流量的比例,目前的规划是比较大的。这些水量调走之后,对当地乃至于调水断面的下游地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应该进行详尽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更应该投入较多的工作量。比如,调水工程的实施,必将会使调水点下游河道的流量减少,下泄水温也较天然情况下升高,而这两个因素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同时,还应认识到,丰沛的水量将会冲刷掉河流不理想的底栖物质,流量的降低则会伴随着流速的降低和河底冲刷效应的减弱,因而调水可能会降低对河底沉积物的冲刷作用和对推移质的输送能力。
特别强调指出,调水区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水库淹没区将涉及到一些宗教场所,当地河流水量的减少和人们观念上的“圣地”不可扰是否相悖?都将有可能构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社会约束。因此,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研究仅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调水工程层面是远远不够的。
(本版照片由侯全亮摄)
第二篇:南水北调工程
媒体叹南水北调工程:北京一杯水 移民几滴泪
来源:京华时报 2011-08-22 08:03:
41本月底,南水北调中线集中移民工作基本结束,届时河南境内的16.2万人将搬离家园。2014年,丹江口水库的水将淹没自己的过去,改变轨迹流向陌生的北方。南阳市移民局称,河南南阳丹江口库区移民,被评价为继长江三峡移民之后最大的一次国家行动。
三峡工程实际搬迁45万人,历时16年,平均每年2.8万人。而丹江口水库移民和搬迁的人数为16万,这个时间只有两年。一年搬迁8万人。
库区发展停滞
停建令要求停止基础设施投入,库区人出现了吃水难、用电难、出山难等一系列问题,全国各地的农村都在改革开放,在这里完全看不到,这里成了“最落后的部落”。水库与移民似乎永远相伴而生,建水库必先移民。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接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因地域内的丹江口水库成为2014年北京市的水源地,这个拥有67万人口的县城,四分之一都要搬离故土。
樊桂英是淅川县香花镇赵王营村的村民。8月18日,他们全家人还在收拾剩余的家具和零碎物品,其他家具都运到邓州市穰东镇涅阳的新居了。按照搬迁规定,运物和人的车是分开的,所以村民们要第二天早上坐客车去新家。这天晚上是他们在故土的最后一夜。
这个40多岁的女人,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很多。看到记者来,她躲开,趁人不注意打开水龙头,洗了几下黑乎乎的脸,“俺啥也不会说,说不好,你问领导吧。”她指着村支书说。
村支书说,“让你说你就说”。樊桂英有点不情愿地面对着记者。
“舍得离开这里的家吗?不舍得,但也没办法。舍小家为大家。”
这句“舍小家为大家”,是目前库区人最常说的一句话。
在外人看来,让樊桂英舍不得的这个家实在不是一个“像样”的家。
走进惟一没有被拆掉的厨房,这是土制的,房子从外边看上去,随时要倒的样子。走进厨房内,可以看到房顶上都是窟窿,漏雨是不用说的了。自搭的灶台上还放着几个大馒头,上面落着苍蝇,厨房里有一张床。樊桂英说,因为这几天在收拾东西,房子都拆了,所以临时住在厨房里,这个脏兮兮、黑乎乎的小屋子弥漫着难闻的味道。2003年国家颁布丹江口库区停建令,国家、集体和个人都不允许在库区投入建设,准备随时启动搬迁和移民工程。为此,很多移民的生活条件和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停建令”还同时停止基础设施投入,库区人出现了吃水难、用电难、出山难等一系列问题,全国各地的农村都在改革开放,在这里完全看不到,这里成了“最落后的部落”。
南阳市移民局领导说,“有报道采访团来这里看完后回去写新闻说,北京一杯水,移民几滴泪。这话一点没错,库区人民为南水北调牺牲太大了。”
一生都在搬迁
“人家都说落叶归根,我这把岁数还要再离故土,我想不开,但是咱不能让儿女受连累。”
这次搬迁是樊桂英记忆中的第二次搬迁,她十几岁的时候父母曾经带着她从库区下边搬迁到上边,为了库区的加高。
实际上,这个记忆是丹江口水库多次移民中的一回。
1958年丹江口大坝开工,1959年淅川县2.2万人移民青海,1961年大坝围堰壅水,丹江岸边淅川县又有2.6万人搬出库区。1962年大坝工程因质量问题暂停,迁出的大部分移民又返回库区。1964年,中央同意丹江口水库工程恢复施工,移民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那一次搬迁从1966年持续到1968年,分3批近7万人被分别搬迁到湖北的三个地区。从1971年开始到1978年因水库加高,淅川县8万多人搬迁到县内其他地区。樊桂英一家就是那次的搬迁者。
库区的特殊,造就了新名词移民标本。何照胜就是“移民标本”之一。这位75岁的老人一生都在搬迁。23岁远赴青海,后返流淅川,30岁再迁湖北荆门,然后再返老家,如今因为水库加高,他还要再次搬迁到黄河以北太行山下的新乡。老人一生辗转三省四地,如今已是拄着拐棍走路,还要搬迁。老人说,“大家都知道,这是国家需要”。
香花镇移民干部说,搬迁最难的是老人,年轻人好说。但是老人们多数不愿离开故土,这样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为了搬迁一个老人,可能要动用十多个亲属来劝说,子孙不行,就找亲戚朋友。
“人家都说落叶归根,我这把岁数还要再离故土,我想不开,但是咱不能让儿女受连累。”一位八旬老奶奶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不走,全家都动不了,还是走吧。移民时间减半
“快一个月才搬迁1000人,还累倒了好几个干部。我们想这样不行呀,完不成任务,到2014年工程肯定无法保证通水。就定下新政策,盖好房子再迁人。”
2008年,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开始实施,原本中央要求4年完成搬迁,但是河南省提出“四年任务,两年完成”。
对此,南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庹军解释,搬迁是第一步,第二步还要稳定、要发展、要致富,所以必须给后边的工作留出足够的时间。如果拖到2013年,肯定影响到工程建设和移民村的发展稳定。此外,2008年正逢全球金融危机,搬迁尽快启动,尽快投资,也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河南经济发展。
然而计划虽好,实行却难。搬迁初期,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从2008年开始,淅川县开始搬迁10个村的1.1万人,这次试点搬迁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最后很多干部都接近精神崩溃。
试点期间,淅川县全体村干部投入到搬迁,其他工作都暂时放下,全市围绕搬迁工作开展。早上5点多出门,晚上最早10点半到家,每个人精疲力竭。“效果太差了,快一个月才搬迁1000人。”而移民也不满意,反对情绪很大。
“这样不行呀,完不成任务,到2014年工程肯定无法保证通水。就定下新政策,以前是发钱补贴农民自己盖房子,后来是盖好房子再迁人,过渡初期为移民发放一周的粮食。”
经过调整后,搬迁速度上来了。按照当地信息显示,本月底,淅川县16.2万人将全部搬离,目前完成90%多。
南阳市移民局称,现在回过头来看,提前到两年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如果时间太长,恐怕很多人的精神意志要崩溃,而且像三峡一样,搬得越久可能越搬不动。补贴发放公开
南阳市移民局负责人说,南水北调的补贴资金全部实行公开制,该发多少怎么发相关文件都公开公示,“这个款项各级机构都不敢截留”。
移民后的生活问题,是移民领域的普遍难题。
邓州市穰东镇,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樊桂英的新房就在穰东镇。
一进村子就能看到新建起来的一排排白色整齐的小房子,有一层的,还有两层、三层的。根据人口数量和安置标准,樊桂英家是一个三层的楼房,每一层都有三间房子,这是一个气派的新家。
村里配套有医务室、学校、超市等,路面是水泥马路,如同一个新的小镇一样。樊桂英很满意,她的计划是自己和老伴继续种地,两个儿子一直在城里打工。不同于尚未开始新生活的樊桂英,已经在新居生活一年的陈大姐并不满意。她所在的厚坡镇陈庄村去年从库区搬迁到新房,已经搬迁一年多。陈大姐指着她家卧室的墙角,“漏水一个月了也没人给我修,你看看”,墙角的雨水印记清晰可见。这个家因为只有3口人,所以只有一层房子,3个小房间,屋内放着破旧衣柜和床,与新房显得并不协调,唯一一件像样的家电就是一个小电视。
按照国家标准,移民每人每年国家给予600元的补贴,一直发放20年,同时搬迁初期一年内每人每月还要额外发100元。陈大姐说,她家的补贴一直没有发下来。“我不知道以后干什么,我靠什么生活。”
村干部否认了她的说法,补贴都按国家标准发到位了。村干部认为,移民后的新生活要靠自己努力,比如有的人家已经开始谋第三产业,搬下山后养殖蝎子想致富的门路。
南阳市移民局负责人说,南水北调的补贴资金全部实行公开制,该发多少怎么发相关文件都公开公示,“这个款项各级机构都不敢截留”。
该领导也承认,当地政府财政压力极大,整个丹江口库区移民复建项目200个,包括房子等项目因物价上涨等原因,超出国家的预算拨付,全部由地方财政承担,同时地方政府因库区水质的安全,大量关停污染企业或危险项目,地方财政损失数十亿。该负责人希望移民区的发展能够按规划实现。(记者 文静)回复引用
第三篇:论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之我见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虽然能够缓解北方用水紧缺、南方水过剩的问题,但是它所带来的生态
环境的负面效益也不容忽视。再者,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未来的经济效益并不乐观。
关键字:南水北调负面影响经济效益前言
我国水利部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并进行了研究规划,最后确定了三条引水方案。在这过程中,我国水利部门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北方缺水地区得到南方水资源的补给后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问题,而忽略了南水北调后所带来的危害。如今,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南水北调所带来的危害问题重新得到了关注。
2南水北调工程的负面影响
就国外而言,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建设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如此浩大,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
2.1 淹没与移民
南水北调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会产生较大面积的淹没,大面积农田受淹被毁,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将被破坏,淹没地区居民的房子、土地、生产设施及其财产遭受损失,居民被迫搬迁他乡,并更变职业。就中线而言,总干渠占地宽200米,除湖北省少数地区外,直接占用约40万亩农田,如果加上使用工地,总占地可能达到50亩。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耕地资源非常宝贵。而我国肥沃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与中部,但南水北调的中线方案与东线方案均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大平原通过,延绵几千公里,占用耕地面积相当巨大,对我国的经济损失巨大。
并且大量的移民的安置问题以及移民以后的乐业问题,又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移民安置一是要安居——盖房,二是要乐业——种地,这两项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开发与原有植被破坏,同时人类活动的污染物处理不当也会在库区造成新的面源污染。因此,工程带来的淹没与移民问题将会对社会、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2.2水量区域间重新分配产生的负效应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和运行,其实质导致区域间水量的重新分配。这样一方面调水会减少被调流域的径流量,当超过一定数量后会影响该流域的工农业用水、人民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等,最终会制约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受水区而言,受水后也会出现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土壤盐碱化等;再者,由于供水量增加,原先不
曾发展的行业也可能在受水地区出现,尤其是供水边际产出高的行业可能使受水区增加新的污染物,对受水区的环境问题带来严重的影响。
2.2.1西线工程的生态环境负效应
西线计划在长江上游建筑高坝,从通天河、金沙江饮水,而长江和黄河的源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在这种脆弱带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生态环境必将遭受破坏不可能再恢复。按计划,西线工程将于2050年从黄河调水170亿立方米,约占所在河流河川径流量的5%—14%,占引水枢纽处河川径流量的48%—71%。上游河道的水量减少,会引起调水枢纽下游河道水位下降,进而会改变地下水向河水补给的格局。再者,引水枢纽下游河道径流减少,水深变浅,导致水面宽度变小,河流水面宽度变小,蒸发量减少,因此对枢纽下游的地区的气温、湿度、水气都有一定的影响;蒸发量的减少,影响到局部地区降水量的减少,对陆生动植物也有一定的影响,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就较为严重。另外,引水枢纽下游河段水量的减少,将使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下降,从而对下游水质造成影响。
2.2.3中线工程的生态环境负效应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命线是丹江口水库引水。丹江口引水对整个长江最为重要的支流——汉江会产生巨大的生态影响。
(1)对库区水源地的影响。由于大坝高于23米,库区水位上升,淹没地区扩大,产生
破坏森林植被和土特产声生长地,危及部分陆地濒危动物的生存,产生新的污染源。
(2)汉江水量的减少对汉江流域甚至对长江下游的生态影响。丹江口水库一年调水146
亿立方米,汉江年平均流量为381亿立方米,调水使汉江年平均水量要减少38%。这意味着汉江的纳污与自净能力也要减少相同的比例;汉江下游各段水位会降低,会影响到通航能力、沿江城镇取水能力、流域的灌溉能力;沿江湿地沙化,降低水地保持能力;减少长江中游的水量,影响长江航运,特别是枯水期的航运,同时增加汉江排入长江的污物总量。
2.2.4东线工程的生态环境负效应
东线计划近期的取水量为每秒钟抽水1000立方米。东线取水口位于长江中下游经济繁华地区,距离长江口不太远,上游不远是南京,下游是上海。实行南水北调之后,长江径流量减少,特别是枯水季流量的减少,会改变下游河道与河口的水情。枯水季节,长江的径流量约为每秒6000立方米,仅东线取水量就占长江流量的16%,如果此时中上游西中两线再抽水,到达下游的水量尚不足每秒5000立方米,再加上东线抽水,还要减去长江下游两岸抽引江水,入海水量必然大量减少,将引起海水严重倒灌,盐水入侵。长江河口现在已然海水倒灌,但是江水的含氯度不太高,历时又较短,供水问题尚不严重;若南水北调后,海水倒灌的时间将加长许多,海水倒灌的范围上沿,江水的氯化物和盐量增加,则必须较长关闭沿江的所有水厂和抽水站,问题将很严重。
东线方案实施后,输水渠道和原河道平面相交,所有相交口都必须建设闸门加以控制。这样的水网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去甚远,河流湖泊的生态系统全部依赖于人工控制。东线
输水线路所经过的地区,也是经常遭受洪水危害的地区,而建设东线输水线路,必然增加这一地区的洪水危害。洪泽等湖泊已有蓄洪任务,再让它们担当存储北调水量的任务,就失去了自然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又由于人为地抬高了湖泊的蓄水水位,增加了对周围地区的洪水威胁。
南水北调由南向北的输水渠道中常年充满了水,将中止原来华北平原上的自西向东的冲盐排水渠道,加重加快土地盐碱化。
2.3 水体污染、水质下降
南水北调工程使得区域河道渠网密度加大,从而引起单位水体所承受的污染密度加大,这必然会加重水体的污染过程。再者,由于上游被调水,下游的水量减少,将使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下降,从而使调水过程中水质下降。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供水,而且需供应质量符合要求的水。虽然水源区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可达Ⅰ类,然而经过一千多公里后水质下降,到达目的地水质质量下降至Ⅱ、Ⅲ类,甚至下降至更低。另外,按规划,南水北调中线湖北,河南及河北部分区段的总干渠宽100米,外加保护隔离带100米,宽大的水面完全露天,水质很容易下降。
受水地区得到供水后,用水量增长,污水量也会大幅大增长。按规划,处理后的污水一部分自然排放,另一部分为地下水回灌用。然而回灌形成的地下水由于水源问题水质显然大大低于自然水源,而且,由于污染物积累作用,使地下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4 传染病的传播、物种的迁移
南水北调工程可能会给受水地区引发多种传染病,这是因为在调水过程中某些有害的物质、化学元素、病毒及微生物,其总量因冲刷而减少、其危害因拮抗作用得以缓解;或者因水环境条件的改变,其总量因淤积而增加、其危害因协同作用而强化,长期作用会导致受水地区的水质、土壤、生物(食物)和人群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以病毒、病菌和微生物流行传播的伤寒、疟疾、脑膜炎、血吸虫病、痢疾、霍乱等得以蔓延,危害人群的身体健康。
历史上,北方人少患如脑膜炎、血吸虫病之类的传染病,但近几年这类的传染病已经在北方出现,这是由于南方的物种(例如:南方的蚊虫)迁移至北方,使得这类传染病在北方出现。以血吸虫病为例,该病主要的宿主是钉螺,随着钉螺的北迁,该病传播至北方。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端取水口江都市及输水干渠途经的高邮、宝应等县(市)均有钉螺孳生,且近年来钉螺面积逐渐扩大。钉螺可随漂浮物和水流远距离扩散:由于钉螺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通过吸附在船底、水上的漂浮物、植物茎叶等载体上扩散;幼螺还具有明显的浮游习性,它们借助于水流,以浮游、漂浮和吸附于漂浮物的形式扩散到远处。因此,钉螺能随江水北调到达山东。又由于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北方冬季温度的升高,使得钉螺在北方能够生存繁殖。
并且有学者研究表明,北移的钉螺在北方基因发生了变化,将会适应北方的环境,并在北方由于缺少天敌等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呈现高速生长繁殖的特点。血吸虫寄居于钉螺内,随着钉螺的生长繁殖,该病虫将对通过饮食等渠道对北方人的生命产生极大的威胁。3经济效益分析
南水北调的中线方案与东线方案均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大平原通过,延绵几千公里,占用耕地面积相当巨大,并且所通过地区基本的农田基本是常年耕作农田,农田表层有30公分厚的土壤都含有大量的腐质层,土壤相当的肥沃,粮食产量较高。然而,从长期来看,引水到北方灌溉增产的粮食还不抵三条引水工程沿途所占用的耕地减产的粮食,从这一点来看,南水北调的经济意义有待商榷。
另外,南水北调工程产生大量的移民,就中线工程而言,移民数就达22万人。从以上的数据可知,要安置三条工程的移民这将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再者,倘若移民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地解决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引发国家安全问题。
如前所述,南水北调工程在水的输送过程中水质将下降,到达目的地时,处理水质将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倘若要达到Ⅱ类水质的要求,工程费用、运行后的维护费用和污水处置费要增加好几倍。
南水北调工程的总干渠要穿越数百条河流,跨越许多铁路、公路和一般道路,还要经过两大地震区,经过膨胀土区、矿区和矿井沉陷区,因此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
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资金投入还不止以上这些因素,但仅从直接成本而言,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效益令人担忧。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说:根据投资规模,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主体工程总投资1240亿元,而初步估算用水用户需支付的实际水价为3.2—4.8元/立方米。这仅仅是直接成本和直接收益,还未包括移民等的问题。如果把所有的成本和费用都详细计算,可以肯定,南水北调的总成本或总费用必将大于总效益,也就是说,南水北调没有经济效益可言。小结
淡水资源是维持地球上生命最基本的要素,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自然界其他生命的生存都离不开对淡水的需求。然而由于人口的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准公共物品性质,全球普遍出现水的需求和浪费同步增加的趋势。我国水资源向来分布不均,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因此就造就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缺乏、南方水资源过剩的格局。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并不能解决我国水资源紧张的格局,反而会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更有甚者,还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要解决我国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更应该注重于采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水源的涵
养林的保护、保护地下水资源、合理地调度水资源、增强公众的节水意识等多方面措施。
第四篇:南水北调工程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转自发表吧 论文范文发表论文
南水北调工程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作者:张辰亚
【摘 要】 水资源不均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关注的焦点。当前提倡构建节水型社会,我国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就是为了有效缓解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本文主要通过了解我国当前水资源现状,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性,提出几点水资源面临迫切问题并分析出几点建设性措施,为今后更好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南水北调 工程 节水型 建设当前我国的水资源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形势
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发展增多,对于水资源需求也越来越大,面对着我国水资源紧缺不均的现状,不得不认真对待这个严峻的问题。日常节水意识过于薄弱,整体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受到污染程度严重。综合各个方面来看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是相当严重。引起我们关注的同时也要采取补救措施,目前最大解决方案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通过南水北调工程缓解我国水源分布南北不均的现状;另一方面通过全面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节水型社会来降低当前用水紧张形势。南水北调工程发展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除了总量在不断急剧减少外,主要还存在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严峻形势,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相应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比西部地区来得大。特别是针对我国的黄淮区域,农业与工业的发展基地都分布在这些区域,它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命脉。然而整个黄淮地域的水资源却极度缺乏,其总量在总资源中所占的比例只在百分之七左右,要满足整个区域的工业与农业用水是相差甚远,因此对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后很大程度缓解了水量分布不均的问题,有效避免了缺水地区因缺水而过度开发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可能。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符合当今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我国地区与地区间的沟通。除此之外,南水北调工程与节水型社会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相辅相成有效减缓我国的用水紧张局面。近年来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显现出来的具体问题
3.1 水资源出现供需不均的现象
就如前文提到的水源分布不均的情况下,我国大部分的城市中,缺水的城市就达到一半以上。严重缺水的城市就有六分之一左右。每年因缺水的问题而造成相应的经济损失也很严重,在经济粮食产区因水资源缺乏而导致减产或者不产的情况发生。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也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只有全面控制水量运用,把科学用水系统建设起来才能促进我国的事业发展。
3.2 人们生活中的节水意识相当薄弱
在这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形势下,实际的用水过程中经常不断出现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很多地区的农民一味地采用漫灌溉的方式来运作,导致总体的供水量过大,水的利用率低。还有一些工业企业在用水方面也没有节水意识,没有养成水资源重复利用的习惯。相比于发达的国家而言,我国的用水、节水意识都没有发达国家的强。特别是在水重复利用层面的意识很薄弱等。
3.3 水资源受到污染的程度也不断的加大
不管是我国的地表水还是地下水,整体到污染的程度很大,水质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虽然随着经济发展也发明了一些相应的机器设备来净化水资源,但还是不能全面解决根本性问题,整体恶化程度远远高于水质恶化的程度。如何提高我国资源的综合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
转自发表吧 论文范文发表论文
4.1 全面提倡建设持续性节水用水新举措
要建设节水型社会应该全面提倡建设持续性节约用水的新举措,在平时的生活用水中只要时刻保持节约用水的观念就可以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很多的水资源。第一方面,要在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的前提下可通过养成高效利用水资源,学会利用一水多用、循环用水等多种举措。第二方面,对于用水量较大的工程可以通过有效配置,整体优化调整水资源运用结构,把水的综合利用率提高到高效益的层面上,实现节水与高效用水的双赢。最后,合理调整生产用水,可持续利用水,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统筹规划,把水资源进行合理布局,杜绝浪费水的现象发生,科学有效地把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4.2 政府加强对节水型社会的宣传与行动
政府应该加强水资源管理与控制,全面提高广大人民养成节水意识,创建节水型社会的目标。全面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普及节水知识,通过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推广会与开展相关节水行动,把节水具体行动落实到实处,全面带动人们群众投入到整个节水行列中来。此外,政府还可以全面召开关于构建节水型社会的座谈会,让人们在座谈会中交流彼此的节水经验与研讨,为构建更加完善的节水体系作出贡献。
4.3 建立健全创新的节水机制体系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全面的节水制度机制,把整个水权管理丰富发展,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牢记相关的节水机制原则,为整体资源能够符合当期实际发展需要。加强对节水机构的管理,全面培养出相关水利管理骨干来调整提高综合节水意识与管理能力。
4.4 全面治理污水进行节水用水
当前的南水北调工程除了缓解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外,还具有治理污水的功能,通过加强对污水的净化治理与保护不仅可以根据不同水质的资源进行不同作业也高效体现了节水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南水北调把一些水资源污染相对严重的回收处理后再用于工业用水或者农业灌溉等,对于水质较好的资源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等。结语
要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离不开南水北调工程贯彻落实,只有做好南水北调工程的项目才能最大程度地缓解目前地区缺水的局面。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前提走资源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只有合理适当地对资源进行运用与保护才能稳步提高我们的经济水平与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1]李晓西,范丽娜.节水型社会体制建设研究[J].中国水利,2005年13期.[2]张勃,张凯.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干旱区产业结构态势分析——以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3]吴晓军.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述评[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5期.[4]陈星,赵鸣,张洁.南水北调对北方干旱化趋势可能影响的初步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8期.[5]刘学红.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3年03期.
第五篇:对学生会的认识和展望
对学生会的认识和展望
学生会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坚持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的宗旨,不断地总结经验;努力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为管理系学 生日常管理工作及广大学生服务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生会是进行自己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学生组织。他既代表了广大同学的利益,也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同时,学生会还积极配合系党总支部、系办、各辅导员做好配合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身为学生会一员,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学生干部是学生中学习和思想素质高水平的代表。学生干部要当好榜样,为全系学生作出新标准;学生会是一个群众性组织,由学生老师选举产生。所以,我们在维护学校利益的前提下要坚决维护学生利益,为全体同学服务。
学生会应进一步加强与系办领导和各班之间的联系与系办和各班之间的联系是学生会这一组织运转的命脉所在,加强和系办的联系可以使我们及时地了解和掌握系里的工作需求,只有在系里老师的指导下,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准确、有效地开展。加强各班之间的联 系,可以使我们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知同学情、解同学难、暖同学心”。
回顾过去,我系学生会所取得的成绩让人欣喜,展望未来,新一届学生会任重而道远,机遇与挑战并存,祝愿新一届学生会在系办及各级领导、老师的领导下继往开来,团结创新,勇敢挑战,不负 使命。在以下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1)学生会干部要在同学中真正起到“三个代表”的作用。在新的环境下,学生干部做好“三个代表”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同学的心声。只有真正做好了学生“三个代表”,我们才能更好的树立起学生干部的威信,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深入人心,才能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大型活动来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在系内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 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不断加强与完善干部队伍
与组织建设。作为学生干部,我们学习的范围要更大,知识面要更广,不管在什么情况与环境下,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正确的理想 和信念,即使困难再大,仍不改初衷。能做到了这些,我们的这学生会工作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3)进一步加强与班集体联系,推动学风建设。当今的社会需
要的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应用性人才,学生会更应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开展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举办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文艺活动,开展多种知识竞赛,组织并引导广大同学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各种技能。在丰富同学业余生活同时,发展一技之长,紧密联系班干部,加强“班风、学风”建设,真正做到服务同学、关心
同学、帮助同学。
(4)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组织内部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制度是
每一个组织生存的一大命脉,制度的建设是对各干部进行自我鞭策的一个重要法宝,必须搞整章建制工作,完成学生会制度化建设。
我相信在各位院系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管理系会有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