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总统豁免权问题
浅析总统豁免权问题
浅析总统豁免权问题
——完成于2011年12月12日
1、由来概述:
豁免权的由来,当然是从君主特权继承而来的。没有君主之后,往往规定国家元首有此特权。而对于总统制国家中,兼有行政首长和元首于一身的总统而言,豁免权的一个积极应用就是在三权分立状态之下,保持总统和司法权之间的对等,同时,防止政敌网罗罪案干扰总统的正常行政。总统除犯内乱或外患罪外,非经罢免或解职,不受刑事上之诉究,旨在确保总统职权的行使,并维护政局安定及对外关系正常发展,所谓不受刑事诉究之豁免权或特权,乃为保障总统职位,而非保障总统个人。也就是说,提出豁免权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权力架构和制度架构的平衡性及稳定性,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维护个别人的特权,恰恰相反,是为了确保整个制度的平衡性,进而通过确保国家行政权力的高效性来保障每个公民的正当权益。
2、我的观点: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更合适的制度以及对制度的施行。我支持合理限度内的国家元首的豁免权设置!
首先是,为什么要有?
第一,在1982年的美国最高法院在审理美国空军财政预算员欧内斯特-菲茨杰拉德提出的诉1970年时任总统的尼克松在联邦空军“大改组”中对其不恰当的处置案中,该案件的最高法院联席法官刘易斯-鲍威尔所说的:“只要总统们的活动不超出其职权范围,他们便持有绝对的豁免权,总统在宪法范围内应有特殊的地位,使他有别于其他行政官员。由于总统职责具有独特之重要性,让他考虑私人诉讼将分散他的精力,将会产生妨碍政府有效职能的特殊危险。”此外,更不用说可能还有政敌的恶意的中伤及加害等,这个主要是从制度和国家层面的角度来说;
第二,从人性的角度来说,熟话说“人无完人”,因为只要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是人就会有弱点,就会有不足,虽然我们已经通过我们制定的严格的选拔制度尽可能的筛选出了我们认为最优秀的人来作为一个国家的元首了,但这并不是说,这个人就是完美的,就没有缺点!而且还是要让他在这种超乎寻常的压力与强度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所以,我们要能够容忍他们在法律和社会能够允许的限度内犯错!更多的时候可能正是因为他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位置上,所以他们的很小的问题都会被媒体、被舆论无限的放大,这并不是说他该犯错,而是说我们要严格要求我们选出来的人,但不能严格到用超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否则,可能就会物极必反,国家领导人什么改革也不敢搞!(这里,借用一句邓小平的话,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我想说,好的制度应该还能让好人敢做敢为!)
其次,为什么是要在合理限度内?
第一,因为国家元首本身就有巨大的权力,如不加以限制本为保障其正常工作的豁免权,必将导致权力的滥用!以美国为例,美国总统既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实际上担负所有宪法赋予行政首脑的一切职权。是美国三军总司令,是美国最高行政首长负责美国庞大的联邦系统的运营;美国国会通过的任何立法议案,不经总统签署都不能生效;总统提名和任命内阁官员,虽然需要国会认可,但官员任用的权力集中于美国总统。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
第1页(共2页)
浅析总统豁免权问题的腐败和权力滥用,尤其是一国公权力的集中者----国家元首,本身其权力就居于国家之巅,如果再不当的赋予豁免权这顶过大的保护伞,但后果将不堪设想!比如,水门事件中,尼克松利用其在位的豁免权保护下,在水门事件东窗事发后,继续下令,要求司法部长理查德森罢免正在调查他的特别检察官考克斯的职务。但理查德森拒绝了总统的要求。随即辞职。司法部副部长拉克尔·肖斯接任司法部长后,也因拒绝罢免特别检察官而辞职。尼克松更动员FBI封锁特别检察官及司法长官、次长的办公室,宣布废除特别联邦检察局,把此案的调查权移回司法部。这已经远远超出了豁免权的允许范围,也违背了豁免权设立的初衷,从根本上说,此时已经不存在所谓的豁免权了,如果说还有,那只能是纵容犯罪的特权,这明显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第二,目前各国的豁免权设置也确实如此,非常慎重,一方面对处于权力顶端的极个别人适用,一方面对其内容有严格限制:大体都是不受刑事诉究之特权或豁免权,乃针对某职位而设,并非对其个人的保障,且亦非全无限制。如总统所犯为内乱或外患罪,仍须受刑事上之诉追;而如所犯为内乱或外患罪以外之罪,仅发生暂时不能为刑事上诉追的问题,并非完全不适用刑法或相关法律的刑罚规定。即如果总统所犯为内乱或外患罪者,即使于任内,司法机关仍得“加以诉追” ;若所犯为内乱或外患罪以外之罪(例如,杀人、诽谤、侵占等罪),则只须先为罢免或弹劾总统,令其不具总统身分之后,便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最后:概括来说,我支持建立合理限度内的国家元首的豁免权!从根本上说,它只是我们治理国家或者说是充分保障人民权益的一个手段,化用美国宪法序言的一句话:我们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政府,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制定宪法及与之相关的一切制度!
第2页(共2页)
第二篇:人大代表刑事豁免权
人大代表刑事豁免权
人大代表具有刑事豁免权,即非经特别许可不受限制人身自由、逮捕或审判的权利。
《代表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机关应当立即向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非经全国人大主席团许可,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代表因为现行犯罪被刑事拘留,执行拘留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向全国人大主席团报告。
对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如果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应当经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如果被逮捕、受刑事审判、或者被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执行机关应当立即报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
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采取强制措施的特别规定
公安机关依法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或者提请逮捕的,应当书面报请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公安机关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先行拘留的时候,发现其是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应当立即向其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报告。公安机关在依法执行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或者逮捕中,发现被执行人是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应当暂缓执行,并报告原决定或者批准机关。如果在执行后发现被执行人是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应当立即解除,并报告原决定或者批准机关。
公安机关依法对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或者执行逮捕的,应当在执行后立即报告其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
公安机关依法对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报给该委员所属的政协组织。公安机关依法对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执行拘留、逮捕前,应当向该委员所属的政协组织通报情况;情况紧急的,可在执行的同时或者执行以后及时通报。
第三篇:总统演讲
总统演讲,每次都精彩!
奥巴马就拉登之死讲话
不与伊斯兰为敌(全文)
2011年05月02日14:27
今晚,我可以向美国民众和全世界宣布,美国已经完成了消灭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的行动,此人是屠杀数以千计无辜男女老少的恐怖分子。
将近十年前,9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美国民众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袭击。9-11袭击的一幕幕在我国民众记忆中挥之不去。遭劫持的飞机划破了9月云淡风轻的天空;世贸中心双子塔瞬间倒塌;黑烟从五角大楼滚滚上升;坠毁在宾夕法尼亚州尚克斯维尔的93号航班残骸,乘客们的英勇行为避免了更多惨剧和摧毁的发生。
然而我们知道,最惨痛的是那些未向全世界播出的画面:餐桌旁空空如也的椅子;失去父母的儿童们;再也无法体会孩子拥抱的父母们。将近3000名市民离开了我们,同时在我们心中留下巨大空洞。
2001年9月11日,在我们这个悲痛的时刻,全体美国人走到了一起。我们向邻居们伸出援手,为受伤者献血。我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牢固,我们对社区和国家的爱更加浓烈。在那一天,不管我们来自何处、不管我们向哪一位神灵祈祷,也无论我们的种族如何,我们都团结在一起,整个美国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有着共同的决心,即矢志保卫我们的国家,并把那些发动了这场邪恶袭击的人绳之以法。
我们很快查明,发动9-11袭击的是基地组织,该组织以奥萨马-本-拉登为首,他们早已公开对美国宣战,并在我们国家和全球其他地方杀害无辜人民。为了保护我们的公民、我们的朋友以及我们的盟友,我们展开了针对基地组织的战争。
过去十年以来,得益于我们军队和专业反恐人员不知疲倦的英勇工作,我们在打击基地组织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我们挫败了多起恐怖袭击,强化了本土安全。
在阿富汗,我们推翻了向本-拉登和基地组织提供庇护伞和支持的塔利班政府。在世界范围内,我们与友邦盟国共同合作逮捕或者击毙大量的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包括那些参与9-11袭击的。
但是奥萨马-本-拉登逃脱了追捕,从阿富汗边境潜逃进入巴基斯坦。与此同时,基地组织继续在阿巴边境地区以及通过其分支机构在全球地区活动。
我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就曾命令中央情报局局长莱昂-帕内塔把击毙或者抓捕本-拉丹作为打击基地组织战争的首要任务。我们也加强努力破坏、分解和打击拉丹的恐怖网络。
去年八月,在我们的情报部门历经数年的艰苦工作之后,我获悉已经有了本-拉丹的线索,尽管那时还远远无法确定。我们花费了数月才得以顺藤摸瓜。
我多次同国家安全人员会谈,也有更多信息锁定本-拉登就藏在巴基斯坦的一座建筑内。终于在上周,在我们有了充分的情报之后,我下令对奥萨马-本-拉登采取行动,将他绳之以法。
今天,在我的指示下,美军对巴基斯坦阿巴德的一处目标实施了有针对性的行动。本次行动的执行者是一小队有着非凡勇气和能力的美国士兵,并没有造成任何美国人伤亡。双方交火后,美国士兵打死了奥萨马-本-拉登,并且掌握了本-拉登的尸体。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本-拉登一直是基地组织的头目和象征,并且不断地策划针对我们国家、朋友和盟友的袭击。
本-拉登之死是我们在打击基地组织的努力中,迄今为止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成就。
本-拉登的死并不意味着我们工作的结束。毫无疑问,基地组织将会继续对我们实施攻击。因此,我们必须并且继续对国内外的情况保持警惕。
如我们做的那样,我们还必须重申美国没有也绝对不会对伊斯兰发动战争。正如小布什总统
在9-11事件之后我曾经明确表示,我们的战争并非针对伊斯兰。本-拉登并非一个穆斯林领袖,相反,他屠杀了大量的穆斯林人民。事实上,基地组织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屠杀了许多穆斯林。
所有爱好和平并相信人之尊严者都会为他的死而欢欣鼓舞。在过去的数年里,我一再重申,如果我们确认本拉丹在巴基斯坦境内栖身,我们将采取行动。我们这次就是这么做的。这里我们必须指出同巴基斯坦在反恐上的合作在这次行动中帮助我们找到并确认了本-拉登的藏身之所。事实上,本-拉登早已对巴基斯坦宣战并且命令采取行动袭击巴基斯坦人民。今晚我已经同扎尔达里总统通了电话,同时我的同事也与巴基斯坦方面的相应官员进行了交流。我们一致认为今天对美巴两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双方都同意未来巴基斯坦还将同美国一起展开针对基地组织及其分支机构的行动。美国人民并不想要这场战争,这一切都源于一场对美国本土无辜平民的无端残杀。10年的斗争和牺牲,使我们深切体会到这场战争的代价。
作为美国三军统帅,每次在给阵亡士兵家人的信上签名,每次看到被重伤军人的眼睛,我都感到沉重的压力。
美国人民清楚战争必然会有伤亡,知道战争必然要我们付出代价。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更是绝对不能容忍有人威胁我们的安全,也不能看着我们的人民被杀害还坐视不管。我们将坚持不懈地保护美国公民、朋友和盟友。我们将永远坚持那些我们所认可的价值。这个晚上,让我们对那些因基地恐怖分子而失去亲人至爱的家庭说,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
我们要感谢那些情报和反恐界的专业人士,正是他们孜孜不倦的工作才促成了今天的胜利。美国人民看不到他们的工作,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在这个晚上,这些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付出得到回报、正义得以伸张的满足。我们还要感谢那些参与了这次行动的军人,他们是所有为国尽忠的士兵们的代表,展现出了专业、爱国和无可比拟的勇气。他们在9-11之后承担了最重的责任。
最后,我还要对那些在9-11恐怖袭击中失去至亲至爱的家庭说,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过你们的损失,我们也从来没有动摇所做出的承诺,那就是竭尽全力让国家免遭新的袭击。
这个夜晚,让我们重新回顾在9-11袭击发生后美国上下紧密团结的情景,我知道那种团结在有些时候已经淡化。但是今天的成就证明了美国的伟大和美国人的决心。
请记住,保卫我们国家的事业并没有终结。但是今天我们再次印证只要美国下定决心,这个国家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实现。这是我们国家的历史:不管是为了人民的繁荣还是国民的平等,我们对全球传递美国价值观的承诺不变,我们为世界安全宁愿自我牺牲的承诺不变。我们要牢记,做这些并仅是为了财富或者权势,而是因为我们生来如此,我们生来要为所有人争取自由和公正。
感谢你们,上帝保佑大家,上帝保佑美利坚合众国。
第四篇:总统介绍
Thomas Jefferson(1743-1826), as a memember of drafting committee with John Adams and Benjamin Franklin, drew up the first draft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f U.S.Abraham Lincoln(February 12, 1809-April 15, 1865)was the 16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He served as President from March 4, 1861, until April 15, 1865(he was re-elected in 1864).Lincoln's Vice-President was Andrew Johnson(1808-1875).Assuming the Presidency at the depth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Franklin D.Roosevelt helped the American people regain faith in themselves.He brought hope as he promised prompt, vigorous action, and asserted in his Inaugural Address,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 born on August 19, 1946, was the 42nd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serving from 1993 to 2001.Before his presidency, Clinton served nearly twelve years as the 50th and 52nd Governor of Arkansas.
第五篇:司法的中立超脱与司法官员的“豁免权”
一、故事是这样发生的1999年8月20日《南方都市报》报道:3月15日,南京一家媒体在头版刊登了《“红脸”法官李春海》的专访,南京秦淮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庭庭长李春海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说:“我认为王海是一个假冒消费者,王海现象的实质是‘知假购假,购假索赔’……”王海认为李春海的言论侵犯了他的名誉权,遂向法院状告李,该案于8月19日上午在建邺区法院开庭审理,上午10时50分,法官当庭宣判,法庭认为被告没有捏造事实,没有使用侮辱性语言驳回王海的诉讼请求。又据10月15日《民主与法制画报》(第9版)载:王海不服一审判决又上诉,此案引发全国50多家媒体的关注;南京市中中院刘法官和另一家区院的郝法官二人对此案明确提出“法官享有豁免权”。该报刊载朱荣康的文章《王海状告法官引出新话题——本案被诉法官是否享有“豁免权”》,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刘法官和郝法官关于“法官享有豁免权”观点的具体内容。中心意思是说:法制的核心在于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必须给予法官相应的职业保障和人身保障,以树立法官的权威,法官随意成为被告,说明了我国法制的不完善;要确保法官能在一种合理限度内拥有某种内在和外在的自由,才能使法官不受任何意志的干涉而公正独立地行使审判权;通过维护法官的权威进而维护法制的权威,如果法官动不动就因一些琐事而被当事者告上法庭,并被舆论热炒,法官的权威将无从谈起;李春海法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了他对审判过程中的一些法学问题的看法,以此宣传法制在我国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应当属于法庭之外与审判活动有关的合理言行,故李春海法官应当对其言论拥有豁免权。
二、关于司法独立司法权威的制度和理论背景先不讨论法官豁免权的有无,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司法与社会的关系、法官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所以,有必要看看制度与法理是如何对待司法独立与司法权威的。宪法和司法组织法规定: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1982年宪法第126、131条,1983年修正的两院组织法有完全相同的规定);法官法与检察官法规定:法官检察官依法审判案件、履行检察职责,享有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权利(1995年法官法第8条、检察官法第9条规定)。宪法和法律的前述规定筑就了共和国法制中一个重要制度:司法权力依法独立行使,司法官员依法独立办案,不受法外干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司法独立原则。司法独立是司法权威的制度保证,没有独立的司法,法律的权威将无法落实。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对这一原则的侵蚀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司法的权威,明显的表现就是司法决定(如判决)不能得到及时充分的执行(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就有数十万件判决未能依法执行)。再看看法学专家们的论断。有法学者认为,要做到司法权威,除了实行司法独立原则外,司法系统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道德和物质资源(以便司法能够自治),司法权力还需要分工行使并严格依照程序进行(以便实现司法民主),另外,还需要司法官员与社会保持必要的距离(以便实现司法的尊荣和公众对公正司法的信任)。制度与理论的融合,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司法的独立、权威,与司法判断的内向思维独立进行、司法官员的克已自持超脱中立,是须臾不可分离的。
三、法官是否真的具有豁免权?持“法官拥有豁免权”观点的人士认识到,法官不应当象普通公民那样,随意被牵进一些琐事之中而混同普通公众人物,这与社会对法官尊严的期待存有距离。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法官的尊严与超脱?换言之,法官与社会保持必要的距离,到底是法官的责任,还是公众的义务?如果法官在审判权力行使之外,基于个人意愿主动或者随意介入社会生活,因而形成了实际的社会关系,那么,作为这一关系的另外一方当事人(普通的公民法人)能否向身为法官的对方主张权利?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官能否主张拥有豁免权利而免于履行义务?在中外法制史上,不少国家法制对法官有这样的要求:法官审判案件时,不得与社会接触,不能接受媒体采访,甚至不能看报、不能回家,暂时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所在,有些国家还将这一义务加在参加庭审的陪审团成员身上。这些在我们看来近乎苛刻的规定表明,为了司法的中立、超脱进而为了实现司法公正,法律强制要求司法者必须与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使法官免于陷入社会生活的纠缠,使其能够公正地自由心证、独立司法。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在我国,实现司法尊荣还有一定的制约因素。“在一个法治国家,法官本来是最受尊重的职业。人们尊敬法官是因为法官主持正义,代表社会的良心和公正。如果法官违背自己的职业准则,滥用职权,玩弄法律,那么,就会影响人们对法律和法官的尊重。近几年来在一些地方,由于司法腐败,公民对司法的信任急剧下降,也导致了人们抗拒法律的情绪增长。如一些地方的法院,按法律明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为了收取受案费也强行立案。有的法官到处揽案,几乎把自己变成了商人。有的法院不顾事实和法律,作出颠倒黑白或显失公平的判决。”(蔡定剑:《对法官挨打的思考》,《中国青年报》1999年10月13日)。由此看来,为保证司法尊严,法官克已自持、不事张扬并免于琐碎生活的干扰,这应当是法官本人的责任,而非普通公民的义务。如果法官基于一个一般人的身份介入生活(如进行讲学、研究、宣传等不为国家法律和职业纪律所禁止的兼职活动,进行监护、继承等普通公民的民事行为,或者实施与职业道德和法律纪律不符的行为),进而与其他公民形成权利义务关系,则法官本人此时不再是法官,而是与对方平等的主体。既然是平等的主体,那么就不存在义务的豁免,也就是说无论职业
身份如何,双方都不拥有豁免权利。李法官就审判过程中的一些法学问题接受媒体采访发表看法,是否为审判所必需因而属于司法工作范畴?或者属于法官法规定的“开展法制宣传”范畴?换言之,李法官的行为是否属于与履行职责无关的个人行为?论者未详细披露,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应当明确的:可以放弃的行为即不属职责。而司法中对个案的处理,是法官依法进行的职务活动,既是法官的权利,也是法官的责任,法官不能放弃职守;法官对法制的宣传活动,并非法官法规定法官必须履行的义务,而是法官法规定应当对法官进行奖励的一个因素,因而法官是否进行法制宣传,除非所在法院指令而为,否则法官个人可自行选择。如果进行这项活动,则应注意尊重法律原意和法定事实。如果法官曲解法律精神或者撇开法定事实(如生效判决认定的事实或者公开媒体正式报道的事实等),而公开发表针对特定公民的言论,则法官个人应当自负文责(自负文责并不是说法官一定要负法律责任,一些言论也许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或者进行某种澄清,即可消除误会或挽回某种始料不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