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衡阳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湖南衡阳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杨会全
[摘 要]现在,各地正加紧承接珠三角及东部沿海地区财产转移。衡阳作为湖南承接珠三角的前沿阵地,具有自身的特定情况,在取得成绩的并且也存在部分难题。怎么样处理这些难题以更快发展,本文提出相应办法,也希望以此为中西部地区承接沿海地区财产转移提供部分借鉴。
[关键词] 衡阳 承接 财产转移 对策
财产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财产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整个过程。财产转移,既能促进财产转移地区的财产优化升级,缓解资源紧张;也能促进财产承接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合理开发应用,从而促进各地区经济、财产更加协调、平衡发展。
一、衡阳的基本情况
衡阳市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20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四。衡阳市资源丰富,是全国“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渔米之乡”,并且,劳动力本钱低,水、电、气、土地等充分;全市有10多所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学生已接近10万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衡阳市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国45个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2009年底,武广高速建成通车;2010年11月,南岳机场获批。衡阳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实力比力强,这些年以来培育了钢管材加工、输变电、有色金属冶炼、盐卤化工、汽车及零配件等重点财产。
二、承接财产转移的现状
作为老工业基地,衡阳被国务院答应比照实施(实际的行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是湘南三市中惟一的一个地区。而湖南省为促进湘南地区的开发与开放,也赐与了衡阳较多优惠政策,如承接财产转移“先行先试”34条政策等;这些年以来,衡阳市为推进经济发展,也推出了较多的引资优惠政策和财产政策,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在十分好的政策大背景下,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衡阳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近五年来,衡阳累计实际应用外资15.3亿美元,内联引资613亿元。对外贸易突破(意为打开缺口突破难关)10亿美元大关,年均增长21.1%。2010年,衡阳市先后引进富士康、欧姆龙、中兴、中国五矿、中国建材等7家世界500强和中钢、中核等16家央企和一大批承接财产转移项目,开通了“五定班列”,上马公路通关口岸建设等,极大地增强了衡阳的发展潜力。现在,衡阳市已成为 “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在取得成绩的并且,衡阳市在经济发展与承接财产转移方面也还存在部分难题。现列举如下。
(1)三次财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2010年衡阳的三次财产结构为18.6∶45.5∶35.9,本世纪初为30.9:34.3:34.8,经过10年的发展,一财产比重才下降到20%以下,二财产比重上升到45%以上,三财产仍旧徘徊35%左右。这既阐明衡阳是个农业大市,也阐明衡阳的二三财产发展还面临较大挑战。衡阳在加快引进区域外工业项目的并且,应促进自身工业与相关办事财产的发展,优化自身的财产结构。
(2)城市经济外向度。2010年,衡阳市实际应用外资4.06亿美元,占城市GDP的1.9%,2009年实际应用外资3.62亿美元,占城市GDP 2.1%;2008年实际应用外资3.26亿美元,占城市GDP
2.2%;2007年实际应用外资2.37亿美元,占城市GDP2.1%。(此中,外商直接投资比率是实际应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用于衡量国际投资的开放程度。)可见,从各个年度看,衡阳市应用外资数量相对少,且增长缓慢。
在外贸依存度上(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用于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2010年衡阳进出口总额为7.88亿美元,比2009年下降0.9%,占城市GDP的3.67% ;而2010年长沙进出口总额为60.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9%,占城市GDP的8.87%。可见,无论在进出口绝对数还是相相比重上,衡阳与长沙都相差较大。
(3)加工贸易不停是衡阳市的一条“短腿”,不但远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甚至与省内周边地市的差距也在拉大。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国加工贸易额的比重平均约为40%,江西、湖北约为25%,湖南为12%,而衡阳仅为10%左右。2010年衡阳实现加工贸易出口额0.65亿美元,湖南加工贸易出口额为11.####亿美元,衡阳占湖南的比重仅为5.6%。
(4)财产配套本领尚需提升。衡阳的城市公用事业、教育卫生、现代物流、金融、社会中介等现代办事业发展还明显滞后,专业技术人才供应不足,体制本钱过高。并且,现有财产集群内(现代装备制造、盐卤化工和精细化工等)企业之间的地理性较强,专业化分工并不强,企业之间交互和依赖性还比力差。
(5)观念与体制。既然衡阳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衡阳人民自古就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可是因为受儒家思想中部分悲观原因影响,贪图安逸、顺其自然、不思朝上进步、沿袭老一套在人们头脑中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不肯敢为人先,习惯于现状,甚至还更多的存在形而上学的思想和行为。
三、对策
经过以上研究,我们研究发现了衡阳在承接财产转移方面存在的难题,那么,咱们可采取哪些对策,以促进更可行承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呢?本文认为,可采取以下战略办法。
1.实施(实际的行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衡阳为湘南地区的重要一员,而湘南地区作为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结构互补的较为完整的城市经济区域,应实施(实际的行为)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才气避免内耗,实现开放型经济的协同发展。因而,衡阳应主动与郴州、永州两市携手合作,共同争取将湘南地区申报为国家级承接财产转移合作示范区和出口加工贸易示范区,成为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
2.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财产。衡阳应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战略性新兴财产,集中力量促进富士康、中兴通讯、欧姆龙等重大项目落地,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财产。增强自主创新本领,激发勉励重点优势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打造衡变、衡钢等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骨干企业。
3.发展专业园区、增强园区承载力。加快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带领财产向园区集聚,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处理园区的体制机制难题。大力推进办事业改革发展,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中心建设,为园区企业提供税收、融资、通关、查验便利。
4.提供转移企业的用工和人才保障。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不停延伸就业办事,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市与乡镇一体的劳动力市场。针对转移企业的用工需求,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创建技能(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联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人才校企合作培训体制,如“富士康班”、“欧姆龙奖学金”等,为转移企业提供数量充足、技能(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联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熟练的劳动用工。实施(实际的行为)人才集聚工程,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来衡创新创业。并且,积极借用外脑,与省内外知名高等院校,如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开展紧密合作。
5.实现农业财产化,发展品牌农业。衡阳市农业财产化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粮、油、棉、猪、竹木、黄花、茶叶、席草等十大优势财产。但部分财产集中度不高,没有形成像浏阳“百里花廊”那样的财产带;也缺乏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如没有形成像金健米、金浩油、唐人神、临武鸭、君山银针等湖南省其他地市在全国都有名气的农产品品牌。为实现与珠三角资源互补,衡阳市应针对打造“粤港澳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财产体系。着力建设10大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蔬菜生产、油茶财产和规模养殖,形成大宗农产品成片连带,小宗农产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格局。
6.增强体制机制改革:(1)健全市场体系,面向粤港澳,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双赢互利为前提,创建健全与粤港澳互联交互的商品和要素市场体系。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特别是要素市场改革,全面清理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壁垒,创造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在技术、环保、市场准入、资质认证等方面与粤港澳接轨。(2)加快体制机制对接。大力创新体制机制,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人才劳务、办理办事等方面,加快与粤港澳对接、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变化政府职能,改革行政审批体制,提升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
参考文献:
[1] 郑贱成,李鑫.衡阳在湘南城市群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发展策略[J].国土与自然资源分析,2009,(2):24~25
[2] 杨大庆.湖南株洲加快承接财产转移的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0,(5):135~136
[3] 张自银.衡阳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2011,2,23
[4] 刘红亮.省市领导聚首郴城 共话湘南三市发展之途[N].郴州日报,2007,5,24
第二篇:承接产业转移对策与思考(定稿)
承接产业转移对策与思考
2009年由合肥等皖江9市组成的城市带将与“长三角”率先实现“无缝对接”。安庆所参与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准。这将为安庆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提供重要平台。这一示范区作为深化改革开放、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是在安徽“入长”的进程中逐步明晰的,对安庆而言,意味着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出现。
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皖江城市带的一员,安庆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时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投资工作,要有所选择,按照错位发展、补缺等原则承接转移。
(一)继续坚持走工业兴市发展战略。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升级和提高竞争力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国有企业改造力度,逐步形成了技术先进、基础稳固、主导突出、协调发展的现代工业结构,构成了安庆市的大工业格局。在对接产业转移中,安庆仍要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进程。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依托安庆市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推进多种形式的资产重组,推进生产要素向支柱产业集中、向大中型骨干企业集中,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着
力打造安庆市的工业航母,加速构筑新的竞争优势,把安庆市建成沿江重要的工业基地。
(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及园区经济,促进全市经济协调发展。近年来,安庆市县域和园区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为全市经济加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安庆各县(市)区应将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各县(市)区市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利用安庆沿江,沿交通干线、沿大桥、沿港口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既以现有开发区为主,又要规划一些新的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在吸引长三角企业方面,各地要优化政务环境,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保证转移过来的沿海企业享受不低于原来的政策和服务。学习沿海开发区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可考虑吸引沿海开发区到安庆开发区设立园中园,共同组建管理机构,实行税收和利润分成,也可能将安庆工业园区委托沿海开发区进行经营管理。(三)加大投资力度,增强发展后劲。近年来,安庆市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整体进度良好,呈现出投资速度加快、新开工项目增加、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投资规模扩大、投资结构改善的发展态势。要加快城市化建设,充分发挥城市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在实施“双百”城市建设的同时,要加快市区周边小城镇群的建设,及早布局其功能区的划分,使市区周边具有一批产业不同,承接产业转移。要搞好公用设施、生态林建设、进出安庆的道路建设,完善市场体系,有效地吸引更多外来人口流动。
(四)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市”的发展理念。要牢固树立人才
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强力实施人才带动战略。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三个环节,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在承接长三角经济圈产业转移的同时,安庆应加大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和品牌,吸收大批高素质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城区经济建设,环境建设。
(五)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升安庆产业结构。安庆产业结构不优是制约安庆发展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注重产业优化升级,目前长三角地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安庆就要积极承接其生产环节、加工制造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同时还要发挥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港口物流等产业。按照预期,省内九市所组成的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将争取早日建成服务长三角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旅游休闲基地,以及中部地区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基地,努力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中西部地区体制机制最优、产业集中度最高、投资强度最大、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第三篇:承接产业转移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承接产业转移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加快,一些产业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已是必然趋势,那么,抓住较发达地区“腾笼换鸟”而“引鸟入笼”就是一个“凭风借力”的发展良机。我区地处我国东西结合部,必须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借这股“东风”,推动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所谓产业转移是指某个产业或产业集群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发生变动,即由一国或一地区向另一国或另一地区移动。它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股巨大力量。承接产业转移是一个全新的重大课题,我们目前所做的努力,仍然只是初步的、基础性的工作。在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前,要站在国家利益和区域发展的全局去重新审视和谋划我们的工作,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规律和特点,认真分析研究经济较发达地区可能转移什么产业.我区需要承接什么产业。只有搞好战略定位,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才能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充分认识当前我国产业转移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积极发挥本地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倾斜的机遇,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快速持续发展。但是,近年来这些地区由于土地、资源、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致使企业经营成本一路飚升,产业优势已经处于急剧减弱,甚至濒临丧失的危险境地。该地区原来依靠低素质人力资源、发展低加工度、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比较利益越来越低,其衰退性产业出于保持、提升竞争优势的需要,努力在寻求产业的区际转移。
与此同时,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和日益加剧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知识化、高度化进程。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开始由原材料向加工工业、由初级产品向新兴工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金融保险、服务贸易、电子信息、房地产等领域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领域。目前经济发达国家在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同时,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相应调整和发展金融、资讯等服务业,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经济结构。面对世界范围的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正在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因此,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升产业结构,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已是势在必行。随着这些地区产业结构进入调整与升级阶段,大量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迅速转移。
目前我国产业转移呈现以下明显的特点:
(一)产业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据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天津、浙江、福建五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从产值上估计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近日,我区积极敞开大门,成功引进台湾富士康集团,该集团将投资30亿元在南宁参加广西经济大开发。
(二)产业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根据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公布的2007年《上半年轻工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今年上半年,中西部轻工业发展明显加快。1~6月,东、中、西部轻工业发展速度分别为25.7%、34.7%和32.7%,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分别快于东部地区9个和7个百分点。与发达地区相邻且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中西部省区,在吸引产业转移方面明显占优,其中,中部8个省份中的5省增速超30%,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转移的势头强劲。如制糖业,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主产机制糖产区是广东和福建省,约占全国机制糖总产量的60-70%,至上世纪末这两个省种植原料蔗面
积和产糖量迅速下降,约占20%左右,而我区跃居成为全国产糖第一大省,约占全国产糖总量的45-55%,这是东部产业转移最大效益的项目,对我区轻工业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有利于促进我区新农村建设。
(三)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产业向西转移趋势更为明显。较发达地区对资源和能源依赖较强的产业,如有色金属加工、建材、轻纺.钢铁.制糖等行业,为了降低运输成本,直接转移至离原材料产地较近和能源较丰富的欠发达地区是最明智的选择。尤其是能源产业,因为它是资本与技术高度密集型产业,东部地区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可以实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日前东部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中游产业向西转移趋势越来越明显。
(四)产业转移的来源地相对比较集中。较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来源地相对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区和环渤海湾等地,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两个被称之为“双三角”的地区,作为全国最具活力的两大经济区,其产业转移的力度不断增大。以珠三角为例,2005年以来,广东省先后组织企业4次赴广西、2次赴湖南进行经贸考察、协作活动,推进与广西、湖南的经贸合作,成为启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广东分别与广西、湖南签订的经贸合作合同金额达844亿元人民币。其中广东与广西签订的合作项目共100个,合同总金额486.31亿元;广东与湖南签订的合作项目98个,合同总金额为358.34亿元。自从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广东与我区结对帮扶的战略举措以来,两省遵循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市场规则,不断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项目为中心、扶贫为契机、政府引导服务的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的经贸合作,使两广经济技术协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广东的资金、技术、产品和市场与广西的资源、劳动力优势得到了很好的优化组合。在2004年4月份的粤桂经济合作协议中,就有近七成的投资都属于产业转移项目。
较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这些趋势和特点,对广西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是我区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区加快发展的最佳途径。我区是后发展地区,目前还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规模偏小,经济总量不大。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尽快壮大广西工业,扩大经济总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2003年以来,我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资金达1914亿元。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我区与较发达地区企业签订合作项目4189个,占全区签订项目总数的62%,项目资金1914亿元,这些企业实际到位资金554亿元,占我区到位资金总额的71%。特别是通过“百企入桂”引进的国内一些知名龙头企业,对推动广西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前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我国较发达地区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然而,这些地区目前仍集中了全国80%左右的加工工业,由于前述的原因,其加工工业向欠发达地区的区域性产业转移趋势越来越明显。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仍存在不少影响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不良因素。
(一)区域行政壁垒的限制。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各个地区均存在有自己的局部利益。地方政府为了保证其辖区的GDP增长、工业产值、就业率等指标,使其财政有稳定的税收来源,往往会使用一些不规范的行政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的合理转移。
(二)产业转移成本过高。我区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存在劳动力价格优势和土地价格优势,这两个优势可以使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从而使产品具有比较价格优势。但是,当上述两者价格的降低不足以弥补由于物流成本较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上升、规模经济下降所带来的成本上升时,仍然会引起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从而降低产品的竞争优势,阻碍产业的转移。
(三)产业配套能力不足。在我国较发达地区,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较大、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而在产业集聚效应使得在产业链上的有限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快速方便,对企业生产环节的配套支持、成本的降低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导致任何产业都不能脱离其他产业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只有那些能为发达地区转出产业提供良好协作配套能力的地区,才最有可能成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基地。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广西,工业化进程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很多产业部门还未得到有效发展,产业配套能力严重不足,从而限制了产业的转移。即便某些企业转移过来,但由于中间产品外购成本过高也难于集群扎根,产业配套能力亟待加强和完善。
(四)投资环境有待改善。十五期间,我区投资软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近年来,在少数地区,软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抬头。如重招商轻安商、失信违约、后任不理前任事、办事效率低、吃拿卡要、均富心理严重。这种现象如任其发展,我区承接产业转移将面临巨大困难。
三、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思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抓住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合作战略,充分发挥广西比较优势,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创新承接平台,优化承接环境,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壮大经济总量,实现广西跨越式发展。
(一)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方向。瞄准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要充分发挥广西的比较优势,利用综合成本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主要是成本驱动型的制造业,我区劳动力、土地、工业用水等基本生产要素供应充足、价格低廉,具有综合成本比较优势。应当充分利用综合成本较低这一优势,大规模承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构筑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优势。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提升制造业水平,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利于实现我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充分利用好区位优势承接市场在外产业转移。我区在多区域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东面与产业转移地的粤港澳相连;西面毗邻西南地区,直接连接广阔的大西南市场;南面与越南接壤,直接连接东盟市场,同时我区还有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多区域合作平台。要创造和发挥区位优势,使我区不仅成为承接转移产业的重要基地,而且成为我国较发达地区转移产业立足广西、走向大西南和东南亚的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利用资源优势承接精深加工产业转移,如我区的北钦防港口、承接原材料工业,做好沿海石化、林浆纸、钢铁、能源等产业链延伸和服务。我区是有色金属之乡,以铝锡锰铅锌为龙头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要承接东部相关加工产业的转移,大力承接资源精深加工企业,发展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广西资源加工型产业,不断扩大市场在外产业的拓展能力。
(三)利用产业优势承接配套产业转移。我区已培育发展了制糖、有色金属、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等一批优势产业和围绕这些产业发展的配套产业。要坚持以广西优势产业为依
托,吸引更多发达地区的相关要素的进入,进一步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利用较发达地区的技术、资金、人才和现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发展特色产业。紧紧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产业配套,发展产业集群,促进我区工业向高水平、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
(四)注重引进和发挥龙头企业和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引进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全面参与全球国际分工。鼓励和吸引在较发达地区落户的跨国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前来我区设立生产制造基地、配套基地、服务业外包基地,以及物流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管理营运中心和地区总部,引导和鼓励我区企业与已经进入东部的跨国公司、大企业集团配套合作,逐步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营销网络,为全面参与全球分工创造条件。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注重引进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的龙头企业和大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转移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齐头并进、产业多元发展的格局。
(五)发挥工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载体作用。目前,我区共有37个重点建设工业园区,其中包括6个国家开发区。要以这些园区为基地,结合产业转移的实际需要,做好园区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明确各类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园区。在着力建设好现有园区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专门园区,努力使工业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本地工业快速发展的龙头。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以道路、水、电、气、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基础设施的先导效应,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确保园区管理机构权责分明,服务到位;创新园区招商模式,围绕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拓宽招商引资范围,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形成政府推动和园区自主相结合共同招商的局面;依托中介组织、专业机构开展招商活动,推行专业化招商;积极采用网上招商等方式,推行信息化招商,要选择客商比较集中、产业转移和扩张倾向比较强烈的城市开展驻点招商,重点跟踪一些有转移倾向的项目,增强招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六)积极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一项重要工作,努力打造精品投资环境,降低产业转移成本,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让外来企业“无障碍进入、无障碍发展”。加快交通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努力推动政策创新,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加强政务环境建设,转变干部作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审批,改进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树立诚信形象,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最优的政务环境;要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优化招商引资环境;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抓好人才教育培养,加大职业技术培训力度,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教育培训,为企业提供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加快发展与产业转移互动发展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引进企业提供完善的专业配套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承接产业转移重大意义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七)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走节约、环保、高效之路。青山绿水、生态环境优良是我区参与区域竞争的优势和财富,产业转移不是污染转移,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把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整个过程中,不能饥不择食,以降低环保门槛来承接产业转移,对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低附加值的产业承接要严加控制,超出环保指数的,坚决予以拒接。
第四篇:县政府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方案
一、总体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为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按照“突破大项目主攻开发区,立足高品位建设旅游城”的要求,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领先全市平均水平,力争挤进沿江第一方阵,进入全省一类县,努力把青阳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有色金属材料基地、全国
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基地、省内重要的机械加工基地、国内知名的旅游接待基地。
二、主要工作重点
(一)加快推进空间布局。
我县位于《规划》“一轴双核两翼”的一轴上,属于三大组团“铜池枞产业组团”(建设世界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承接集中区建设有很大布局空间。在加强现有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扩容升级的基础上,确定从县城沿103省道和318国道呈y型空间布局,在丁桥沿103省道至新河老山一线规划建设12.18平方公里的有色金属产业承接集中区,在木镇沿318国道至乔木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非金属材料产业承接集中区,整体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总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3个2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园中园”。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开辟一条青阳童埠至铜陵的通道,以更加便利的交通优势吸引承接产业转移。
(二)加快推进产业规划。
我县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就是工业主攻三大产业,重点打造四大板块。
国内知名的有色金属材料基地:规划近期发展目标产值为30-50亿元,中远期目标达到50-100亿元。现有规上企业7户,产值9.89亿元,已形成10-20亿元产能。主要产品有铜杆、数据线、铅合金等。目前重点发展企业有鼎胜矿业、大九华铜业、九华金润、九华铜材、金邦铜业、金阳电器、金田通讯等。
全国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基地:规划近期发展目标产值为30-50亿元,中远期目标为50-100亿元。现有规上企业43户,总产值11.66亿元,已形成10-20亿元产能,其中采选业36户,产值8.86亿元,非金属矿制品业7户,产值2.8亿元。主要产品:方解石120万吨、方解石粉145万吨、白云石406万吨、轻烧白云石9.5万吨、氧化钙67万吨、石灰石122万吨。目前重点发展企业有:皖南矿业(方解石)、英格瓷颜料(方解石粉)、宝宏矿业(白云石)、兴国矿业(轻烧白云石)、恒基钙业(氧化钙)、元进来龙矿业(石灰石)等。
省内重要的机械加工基地:规划近期发展目标产值为30-50亿元,中远期目标为50-100亿元。现有规上企业16户,产值10.34亿元。主要产品有阀门、水泵、矿山机械、农机具、叉车和汽车配件等。目前重点发展企业有:方兴实业公司、天平机械公司、马东机械公司、铮递阀门、昌利锻造、富莱茵汽配、华瑞汽配等。
国内知名的旅游接待基地:旅游服务业是青阳富民重要产业之一,旅游服务业收入为22.8亿元。近期发展目标为实现营业收入30-50亿元,中远期目标为50-100亿元。目前重点建设项目为:九华国际养生园、九华旅游工艺品展示中心、龙泉胜境旅游景区、星级宾馆、新型物流业等。
下步承接产业的重点就是一方面继续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进行产品上下游配套和延伸,形成产业链;一方面发挥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扩规改造,进一步提高现有企业的经济实力,重点打造有色金属加工、非金属深加工、装备制造业三大百亿产业集群。
(三)加快推进园区建设。
根据我县产业现有基础和规划布局,重点建设以下产业承接平台,包括青阳经济开发区、产业承接集中区、园中园、乡镇工业集中区等共计55平方公里。
1、安徽省青阳经济开发区扩区建设。在现有“一主两辅”园区基础上规划扩建,总建设规划面积达到26.84平方公里,其中主园区15.24平方公里,木镇、新河园区11.6平方公里,主要承接非金属材料、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
2、规划建设青阳有色金属加工产业承接集中区。在邻近铜陵市的丁桥和新河老山新选择规划建设青阳有色金属加工产业承接集中区,规划建设面积12.18平方公里,主要承接铜材加工产业链企业、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
3、规划建设三个特色园中园。在青阳经济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规划建设特色园中园。
一是在青阳经济开发区东河园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宁波园,重点承接汽车配件项目,现已有富莱茵汽配、日隆机械等企业入园。
二是在青阳经济开发区木镇园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铸造产业园,利用产业园平台,重点引进制造业企业。
三是在青阳经济开发区新河园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紧固件产业园,主要承接紧固件(标准件)等加工制造企业。
4、其他乡镇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集中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四)加快
推进招商引资。
一是突出产业和“园中园”招商。围绕规划的支柱产业和重点板块,把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向,广泛开展招商宣传推介活动,充分利用青阳资源、产业、区位等优势,着力引进产业关联的大项目、大企业,培育壮大产业龙头,形成特色产业链。专门制定承接产业转移和“园中园”招商优惠政策,“园中园”建设
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政企共建、政商共建、政建企用、企业自建等多种方式。
二是突出以商招商。围绕县内企业扩规转型,有针对性地对接国内大企业大集团,主动加强股份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弱强联合,促进现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充分发挥企业招商主体的作用,以商招商,以商带商。
三是突出领导一线招商。充分发挥县级领导专职招商工作队优势,进一步加强招商工作站建设,以更大的力度在江浙沪有重点的招商,创新招商方式,围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以资源换产业,项目配资源。积极开展网上招商,发展代理招商,实行重奖招商,广泛开辟招商渠道。
四是突出央企招商。继续加强央企对接,在已完成20亿签约任务的基础上,跟踪做好金田通信与中国联通集团合作的数据线缆、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北京有色设计研究总院和鼎胜钨钼矿的合作、中国铸造协会合作的年产20万吨生铁铸造和镁产业链建设等项目,力争在央企招商合作上取得新突破。同时,全力抓好项目争取工作,紧盯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变化,围绕重点投资方向,尽快在城镇建设、社会事业、交通、水利、节能减排等领域,谋划编报一批带动性强的适合对路的项目,提高项目的获批成功率。
三、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1、品牌环境。充分发挥青阳作为“安徽省首届文明县城、科学发展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安徽省平安县、安徽省双拥模范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和最佳投资环境县及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的品牌效益,打造一流的产业承接环境。
2、政策环境。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支撑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建立健全财政支持、税收支持、金融促进、要素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3、人文环境。加强政务和法制建设,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4、交通环境。不断加强我县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道路建设,完善对接长三角的交通体系,以更加完善的交通优势吸引产业转移。
第五篇:承接产业转移祝酒辞
尊敬的方区长、杨常委,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在美丽的山城重庆,成功举办了渠县承接重庆产业转移座谈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渠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和148万渠县人民,向出席晚宴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和各位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这次座谈会,为我们搭建了交流沟通、开放合作的平台,必将加快渠县融入重庆、依托重庆、借力重庆的发展步伐。必将有效地推动重庆产业转移进驻渠县。为此,县委、县政府在这里举行晚宴,欢迎大家!感谢大家!
真诚地邀请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多到渠县参观考察、携手合作、投资兴业,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最后,我提议,让我们共同举杯:为座谈会的圆满成功,为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的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鸿发,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