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高职课程综合化的实施
谈高职课程综合化的实施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在对专业的任职岗位群作职业能力分析并进而确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宜将传统三段式课程体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改为两段(公共课、专门课)三块(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式。
对于专门课中的主干课程适当综合化就是把原来两门或
两门以上的课程重新调整内容与框架,构成一门新的课程。如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原大专的《晶闸管交流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三门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删节、补充后,综合为一门课程,即《直流调速技术》。
一、为什么要实行课程综合化
高等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群,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毕业生要具有一定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主要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和运作”,也就是说能将常规的成熟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具有一定的运用高新技术的能力和一定的横向扩展能力,为此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专业实践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比例达1:1左右。实践课的加强,会使专门课的课堂教学时数相应减少。将相关的两门或两课程综合为《轧钢工艺及设备》后,在不降低原有理论深度且引进了部分新内容的前提下,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节约了48课时;钢铁冶金专业将《钢铁冶金原理》和《物理化学》综合为《钢铁冶炼技术》,节约了62课时;有色金属冶炼专业将《重金属冶炼》、《轻金属冶炼》、《稀有金属冶炼》、《有色冶金原理》四门课程内容按工艺流程进行重组,综合为《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电冶金》三门课程,使之更利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综合化应遵循的原则
课程综合化不是学科型教材简单地加加减减,通过课程综合化,将相关知识材料有机地重新组合,并引进一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新知识。课程综合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教学计划为依据,以培养目标为主线,按职业能力结构调整课程内容,突出重点适度地多设接口。
三、如何实施综合课的教学
实施综合课教学,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编制一个能满足课程要求的教学大纲
在编写专门课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综合课大纲上。每门综合课教学大纲应组织三到五人的编写小组,由担任该课程的任课教师负责执笔,其他则为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编写小组在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的基础上,经集体讨论确定该课程的功能与框架,由执笔者写出课程基本要求,并据此写出课程教学大纲初稿。每次审稿,必须由审稿者签署书面意见,作为执笔者修改的依据。我校的综合课教学大纲巳经由湘钢、株冶、601厂、23冶等企业的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委员会审稿,并已修改定稿。
2.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教材或讲义
目前综合课教材还是以“选”为主,逐步向“编”过渡。有些课程难以选到合适的教材,须由任课教师写出讲义,并打印给学生作为教材,如钢铁冶金专业、金属压力加工技术专业、冶金机械专业都编写了部分综合课讲义。大部分选用的教材,难以达到综合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求教研室组织人员写出补充讲义。从试行情况看,写补充讲义以完善现有教材的不足,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3.对任课教师必须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综合课内容面广、量大,突出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更丰富而全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就是说综合课的教学质量要由“双师型”教师队伍来保证。因此,任课教应多下实验室、实训室锻炼自己。我校已采取了有关措施,鼓励教师下实践教学现场,对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则要派到生产现场进行锻炼。此外,还应聘请有关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学校来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4.必须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课程综合化属于课程内容的改革,内容改变了必须有新方法与之适应,包括教的方法与考核的方法。对于专门课要改变一张试卷定优劣的做法,要探索新的考核方法,要加强实践能力的考核,在能力培养上要强调过程控制与目标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可实行厂校联合,工厂、企业除提供现场教学的场地、设备外,还可派出有关技术人员与专家参与教学指导,并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查。
5.应成立学生助教小组
综合课是主干专业理论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直流调速技术》涉及到SCR电路原理、自动控制理论、系统理论以及SCR元件的使用调试和控制系统的接线、测试、波形分析、故障检修等操作技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教师负担,切实保证课程要求的职业能力准确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根据自愿原则,每门综合课均可在班级内挑选几名成绩优秀、热情高的学生组成课外助教
小组。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对助教小组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之成为课内外教学活动的辅导力量,参与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的辅导。学生助教小组成员的表现记入学生成绩单的特长栏内。如实用电工技术课外实践活动小组,经教师强化训练后,既可参与理论教学课外辅导,又可帮助实验室、实训室检修仪表、准备实验等,还可让他们在实验课或实训课中协助老师参与指导。
6.开展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
综合课的竞赛活动,可以是理论知识竞赛,也可以是实践环节的技能竞赛,优胜者的成绩记入学生成绩单的特长栏内。如冶金机械专业的《机械制图与公差应用》可进行机械零件测绘竞赛,《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可进行金工操作竞赛等。竞赛一般在校内进行,也可在校际的相近专业组织对抗赛,还可利用寒暑假,组织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或研讨,并写出总结或报告,另外,还可请教专家对课程发展动向作专题报告。通过这些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能力和进取精神。(好范文整理)
第二篇:“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
一、从资源开发入手进行课程规划
1.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四个学习领域,课程资源开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与实施这门课程的前提是必须对有关课程资源进行优化和重组。特定的学习领域对课程资源有着特别规定。设计综合实践需要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支撑,需要开发校内、校外两方面资源。
如果说,20世纪的学校教育陷入了“知识课堂”的误区,与生活世界剥离,那么,回归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主体体验则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我们构建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学习型共同体,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意义的整体,是焕发出师生生命活力的系统。
作为广州市黄埔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我们首先要开发好学校自身的资源,同时要重视地域文化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基于地域文化的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就是以地域文化为内容,引导学生感悟自然、感悟生活和感悟社会,黄埔区地理位置独特,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的南海神庙;有中国“将帅摇篮”的黄埔军校„„打开校门,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地域文化空间,给学生提供真实、丰富的学习情境,这就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课程资源。
2.着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努力构建完整的学校课程体系
我们的老师习惯分科教学,习惯依赖教材,而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教材、教案,需要的是“知识的统整”和“智慧的统整”,它超越了传统的课程教学制度――学科、课堂的束缚。综合实践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统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我们总结为:“以事为根,以己为本,统整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从教师和学生主体实际出发,发现儿童成长过程中有教育意义的“事”,努力做到课程统整,达到师生智慧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我校地处横沙社区,近年来,在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中,到处都在拆,到处都是堆放的垃圾。广州市教研室提出生活垃圾分类探究项目,我们就结合地域文化,让孩子们关注生活垃圾分类,关注身边的社会变革,关注家乡文化传承,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生活垃圾,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我们提出了“生活垃圾中的文化宝贝”活动课程。它是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设计和实施。开展活动时,需要孩子观察、摄影、记录、收集、撰写,设计编排手抄报等,这就和学科课程,语文、数学、美术等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学生也能初步了解分类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收获许多宝贵的经验。
二、以己为本,探索课程实施途径
1.活动主题要体现过程性、体验性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从主题设计入手。主题设计的前提就是“以己为本”,是立足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它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活动主题不能太高、太空,要来源于社会和自然界又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要使活动主题满足于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就必须把握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内容和形式、组织与实施、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在实践的基础上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三类相衔接的活动规划。
2.活动内容与形式要体现开放性
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我们分年级组织学生到区青少年宫开展活动,(说句实话,目前孩子们愿意走出课室、走出校园,但每次组织外出活动我们的压力很大,主要是安全压力,一个教师带四五十个孩子谁都不敢,但我们有一群家长志愿者协助),开展活动前,教师让学生围绕活动地点,讨论活动前准备、活动任务、活动注意事项等。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自己讨论出:过马路时如何注意交通安全,外出如何选择携带物品,孩子通过讨论明白了什么是必需的,什么可以放弃,少带纸巾,减少垃圾注意环保等。我们的活动没有非常严格的规范要求,老师也可以根据实际调整活动主题,不像学科教学那样强调逻辑顺序,但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地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与学生一起制订活动计划,安排学习进程,引导学生对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分析、总结和评价,学习内容和时间是开放的。孩子们的一段探究就是一段旅程,在乎的不是最终的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探究期间所产生的思维碰撞、理智冲突、情感交融都是值得珍藏的风景。
三、课程管理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校内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生活的空间有多大,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我们主张让学生在亲历和体悟中去习得。老师不可能始终参与学生全部的课程学习活动,教师的工作更多的是对学生活动的指导、支持或帮助。因此,我们的课程管理必须要从一元走向多元。
首先是管理主体多元化。一是要吸纳课程专家、家长、课外辅导员、社区人士参与课程的管理。具体实施中学校要努力与社会各方面联系,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网络。二是要挑选一批热心参与本课程、乐于学生校外活动辅导,有一定素质的人员参与课程管理,形成一支校内外结合的课程管理队伍。三是要加大对校外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和培训,既让他们“管事”,又让他们懂得怎样“管事”。实践中,以学校家长委员为骨干,以学校街道、社区共建的校外辅导员为依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志愿者的作用,并建立定期联系制度,保证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其次是管理内容多元化。在学校管理中,对教师的管理通常是教学流程基本要素的管理:备、教、改、检测、辅导、分析等。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使教师的工作更多地偏重于课程的具体实施与开发,对学生主题选择、实践活动的方法、过程等方面的指导,所以这要求将教师课程设计、实施与指导等方面的活动纳入管理范畴,同时,对学生的管理要转为更多地关注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学习的态度、参与活动的体验、活动反思等方面。
第三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情况汇报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情况汇报
1.加强培训学习,转变教育理念。
一是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11月份选派了两名骨干教师到淮安参加“儿童发展评价与阅读”专题研讨会,并及时组织二次培训,让全体教师都能接触新的教学理念。
二是积极参加县域各类培训学习。通过参与现场观摩、专家讲座等研训模式,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使教师们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逐步提升业务素质。
三是园内开展园本培训学习。通过组织老师学习《指南》、学习“六个支架”和开展“创设班级特色环境”,再结合我园市级课题举行系列讲座,通过这些方法使教师们在一次次的培训学习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加大投入,增设户外游戏项目。
一是改造玩沙地。去年 10月,投入近万元,填运近30吨沙子将原有仅10㎡,扩大至100多㎡。
二是增设了攀爬类大型玩具。投入了1万元,增设一组攀爬长廊、攀爬木制玩具,购买了100多个轮胎等,丰富了孩子的户外游戏设施。
三是增设区域游戏角,自制户外玩具。我们发动家长、教师收集各种乡土资源以及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做成竹梯、竹凳、小推车、跷跷板、平衡木等等并于10月份开展区域游戏和自制教玩具等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墙壁、走廊及闲置活动室,设置了编织坊、盒子王国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初步尝试两点一餐幼儿自主服务。
我园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的,在生活习惯方面家庭教育的就比较少,家庭环境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影响。在试行“两点一餐自主服务”上就更难了,我们慢慢尝试,让幼儿慢慢学会自主用餐,我们会持之以恒的做好这项工作。
4.试行弹性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
去年11月,我们尝试实行弹性的一日活动,根据各自班级的实际情况,安排班级幼儿的一日活动,建立稳定且有规律的一日生活流程。试行后,真正做到了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游戏,让幼儿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的活动。实现了从以前的集体教学模式“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跨越。
第四篇: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感受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感受
玉泉路小学 梁颖
教书、育人是最教育的根本目标,教师工作是研究运用哪些有效的手段提高教学效益,更好的教书育人,更快的达到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国家课程校本化,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研发校本课程,我的理解这是将设置课程权限达到各地各校,旨在调动各地各校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投入到课程建设中来。我们要搞好国家课程校本化,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打破自己守旧的思想,社会的进步最先体现在意识形态,没有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也是搞不好校本课程建设的。国家课程校本化是课程改革解放思想成功的例子,他是最有活力、最有创新的举措。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建设,要努力建设优质课程;开发并完善校本课程,努力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体现学校办学思想的特色课程;鼓励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统编教材,并能自行编制多种形式的教材。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实施的特点,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校本课程的情境化实施创造条件。学校在开发校本教材方面做到努力把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注意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学校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经费保障,为开发校本教材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地貌和风土人情的国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资源及人文环境影响,(即使同一个地区它的人文环境也不一样,如:我校小学学生家长以经商为主,古城第二小学的学生家长以行政单位为主,家长的职业不同,施予学生的影响也有肯定不一样,这些都是课程资源),结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如何就近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是我们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第一步。
例如我校的“阳光阅读课程 ”。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阅读书籍应占重要的位置。因为书籍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缤纷的知识王国、生动的情感世界。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而今,时代的飞速发展使知识经 济已见端倪,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因为,读书是积累、是储藏,是汲 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精华。为了帮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领 略我们祖国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起他们对书籍的渴望,我们特按年级选编了一套“赏读”教材。所选文章以儿童文学故事为主,按年级分为爱国篇、课余生活篇、校园篇、成语篇。这些都作为语文课堂的一阵补充阅读和课外延伸。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第五篇: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总结2010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总结
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小学
杜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课程形态,也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我校在邯郸会议上有幸被确立为省级实验校,学校领导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近几年,我校认真贯彻市区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把我校的课程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课程管理与开课情况。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是负责课程实施的全面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资料管理等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年级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我校3到6年级都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数是以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为主,两部分学习领域基本是各占1课时,另1课时多数为集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共计3课时,完全按照文件规定开设。大多数班级都能够保正开足课时。但也有个别班级课表只是形同虚设,实际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被其他学科所占用。综合实践课主要由教务处主抓,综合实践课程由班主任兼职,其他教师为活动辅导教师。
二、有开展教研,强化课程实施的指导
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近几来我们开展了:综合实践观摩研讨、活动反思交流、活动沙龙研讨、综合实践评优活动,家长反馈交流会等。研讨活动的开展逐步改变了许多教师在实施可过程中的迷茫,现在我校的教师在开展活动中不仅对自己所组织的活动有较准确的定位,而且能找到较充分的理论支持,大大提高了活动效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太尉老师执教的《自行车小医生》一课被评为劳动与技术教育省级优质课并获二等奖;马小静老师指导的活动《探究蔬菜的种植》获宣化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展评”一等奖;李建忠老师撰写的《认识身边的蔬菜——活动反思》获宣化区“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教学反思论文评选二等奖;2007年9月宣化区综合实践现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杜敏执教了《家乡古墓探密》成果展示课,受到与会领导及老师的好评,此次活动的实施方案被评为张家口市综合实践创新案例一等奖。杜敏撰写的活动案例《探究蔬菜的种植》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二等奖,杜敏老师和赵永老师参与市级课题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并获得结题证书。青年教师黄玮楠说课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和水》获区级优秀奖,并参加了市级说课比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对整个活动的开展进行全程指导,指导主要体现在:学生选题、研究小组的组成、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活动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等环节。
1.选题指导。
选题是开展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一个富有创意的研究主题凝聚着学生的体验和教师的智慧,体现出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社会调查、创设情境等形式,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有研究意义的问题。
2.分组指导。
小组合作组织的建立是在学生确立课题之后互相选择研究实践合作伙伴,或者在确立研究主题的过程中因兴趣一致,志同道合而形成小组。教师在指导建立研究小组过程中,必须秉承学生自愿、倡导合作和限制规模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合理安排,避免因分组使学生产生不愉快而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为首先我们所处是农村,学生相对比较分散,分组是否恰当对活动的正常开展影响很大;其次我们认为一个成果远不如多个成果,即使是同一专题,在最后的汇报交流时多个成果间也能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分组基本上是以自然村为单位,自愿组织,推选组长,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男女搭配等因素。
3.指导研究方案制定。
研究课题确立后,学生各研究小组在指导老师帮助下,根据研究实施的需要,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自主地设计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方案。研究性学习方案可以包括课题名称、研究的过程计划、组内分工安排、研究实践的条件准备、安全措施、预期研究成果等内容。
4.研究活动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研究活动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都需要指导老师跟踪指导,特别是研究成果如何展示交流,更需要指导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精心设计,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展现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自主性非常强的课程,它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它在地域空间上为其实施者提供了积极创新,展现特色的平台。因此,我们紧紧围绕“立足地方,展现特色”这八个字开展工作,确立了:“统筹安排,师生互动,弹性发展”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线。其活动内容由校本内容和自选内容两部分组成,以阶梯式、序列化的原则呈现。校本内容以劳动与技术教育蔬菜花卉的种植为核心,拓展活动主要有设计叶子粘贴画,种子画,泥塑等。各个年级纵深开展,以河北省综合实践资源包与我们校本课程为选择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合开展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主题研究。
自选内容由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本班实际,教师特点,学生需要等因素自行选择。
如各年级活动内容:()
三年级:
1、校本内容(A认识蔬菜;B 我是合格的小学生)。
2、自选内容。
四年级:
1、校本内容(A探究蔬菜的营养;B校园不良行为习惯追踪)
2、自选内容。
五年级:
1、校本内容(A蔬菜的种植;B 小学生零用钱使用情况的调查)。
2、自选内容。六年级:
1、校本内容(A蔬菜的销售及经济效益;B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2、自选内容。
我们下八里中心小学地处宣化的西北郊,古为辽代契丹人统治管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与我校毗邻的山脚下现已发现了大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辽代古墓。我们07——08的工作我们深入挖掘本地的辽代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系列活动,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热情,努力在特色教育有所突破。08——09年我们主要以农科所实践基地为主,开展调查活动。09—10年主要以身边的环境为主,拓展一些宣传实践活动。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培训工作与听评课制度。
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2008年5月,我校杜敏老师,参加了区组织的综合实践课堂观摩二级培训,并对下八里小学的全体教师做了《综合实践的现状与出路》理论上的培训,传达了邯郸会议的精神。2008年10月,主抓综合实践的杜敏老师参加了省里的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培训,把课程实施纲要和前沿的理论带给全校教师,并对全体教师做了《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为主题的二级培训,使教师认识到综合实践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是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是考验教师良知的行为,使体教师的课程意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我们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级综合实践评优课,教学研讨活动,使兼职教师逐步达到专业教师的水平。我们的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具体做法是: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组织一次全面的听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学期中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还对三次听评课中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充实与提高,将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
五、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1、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从村校合并上来一些教师,因为长期在村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还不够,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广大教师给予帮助。
2、在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由于需要外出的时间比较多,因此在外出活动时有时不能得到时间上保证。外出活动时学生的安全也是一大困扰。
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
4、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总结
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小学
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