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里城道中学课程实施方案
里城道中学
2009—2010学年度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四、三级课程设置表
年级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
物理
化学
音乐
体育
美术
信息技术
心理教育
法制教育
劳动技术
综合实践
校本课程
班会
共计
九
0
312
八
0
七
0
0
几点说明:
1、教学时间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1周,考试、讲评、总结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5课时每课时上课50分钟。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4、班队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周一第1节),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班级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各年级课程具体课时设置见上表:
5、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必须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即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学习中。
6、七至九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7、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王靖华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实施方案制定本校的《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处室工作。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2、经费保障
学校管理,不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还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都需要必需的设备和经费上的支持。学校有新课程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各室的建设、教师培训、课程实施于开发等方面。
3、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
2009年8月
第二篇:西关中学课程实施方案
西关中学课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和要求,根据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新课改实验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充满活力的初中课程体系。把课改作为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博取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尽快走上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目标和任务
1、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恩纳管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研发课程资源,促进教学过程中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生成,不断更新数字化课程资源,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及管理机制。
4、改革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要形成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形成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
5、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
三、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1、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姜涛
副组长:王家振
委员:郭宣娟李振峰李辉崔瑞林
职责:制定课程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新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
2、成立学科课程研究小组
语 文:组 长李丰香组 员:语文组成员
数 学:组 长韩光荣组 员:数学组成员
英 语:组 长徐丽丽组 员:英语组成员
政 史:组 长于慧娟组 员:政史组成员
李新岩
化 学、生物:组 长付文丽张素芹组 员:化学、生物组成员
物 理、地理:组 长仲香芹组 员:物理、地理组成员
体 艺:组 长陈宝玉张言林组 员:艺体组成员
职 责:探索与新课程适应的教学模式,研发课本课程,验证并完善各种评价制度、考试制度和校本教研制度。
四、实施基本原则
1、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原则
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重点,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制度诸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努力形成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学生发展以及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新课程运行机制,做好分类指导和分步实施工作。
2、开拓创新与协调配合的原则
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积极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相互之间的和谐发展。
五、加强师资培训
1、培训原则和要求
初中新课程培训工作要严格贯彻“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努力使所有任课教师都得到有效的和学科培训。要将培训贯穿在整个课改实施过程中,并以校本研修为基础,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每位老师首轮培训不少于60学时。
2、培训主要内容和参考书目
学习新课改的目标与课程结构,转变旧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以及教学行为;重视教学管理制度;新课程的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各科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选读本学科一、二种主要杂志。
3、培训安排
全员培训阶段:第一阶段:读书、思考阶段,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第二阶段:实践研讨阶段,用新课程理念,人人实践、主动探索;第三阶段:汇报交流阶段,通过自评、互评,共同提高;第四阶段:自我总结阶段,记录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收获,订出下一步计划;第五阶段:学科细化阶段,按新课程要求具体落实,尽快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第六阶段:示范研讨阶段,通过示范研讨,加强交流,形成人人研究的氛围;第七阶段:总结表彰阶段,总结经验,表彰优秀。
4、培训评价
培训坚持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对所有培训教师要进行培训效果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考核结果作为本学年和下一学年聘用的重要依据。
六、课程设置
1、初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开设
初中阶段设置了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根据学校实际在初中设置选修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拓展类课程、艺体类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深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从制度、师资、内容、评价等系统管理措施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保证研究性学习等活动类课程的正常开设。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利用我校外语优势进行。
七、学生评价
1、体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要充分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评价要素,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
2、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改变过去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的状况,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多个评价主体的意见和建议,特别要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能力。
3、体现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要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主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作品(如作业、论文、心得体会、手工作品、录像),用以展示学生的努力、成就与进步,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成长。
4、体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要改变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做法。在评价方法中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包括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调查、访谈、作业、成长记录、学习日记、情景测验、激励性的评语等质性评价公式评价学生,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5、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学制度,每学年一次,毕业前总评。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主任评价、任课老师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六个方面(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分别给出A、B、C、D四个等第,总计有18种结果,对18种结果加权分析后,再参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情况最终得出综合型评价等第。该等第将作为学生初中毕业和高中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八、课程管理
1.组织建构
学校建立以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共同参与的课程管理机制。学校设立课程指导委员会。学校委员会要提交课程设置的建议,送校长批准,才能执行。确定课程时,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初中三年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校长是学校课程的第一责任人,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监督和评估课程实施过程。教师要将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认真实施,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学生及其家长应有机会了解、参与评价学校课程,并提出改进建议,配合学校和教师完成课程改革任务。
2.成绩管理
初中生水平评价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学业水平评估包括学业考试和学业考查。
(1)学业考试: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史(政治和历史合卷)。各科分值为语文130分、数学130分、外语120分(其中含听力测试20分)、物理100分、化学100分、政治100分、历史100分、生物100分。学生成绩按比例划分A、B、C、D四个等级。各考试科目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命题
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能力立意,增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的合理创造留有一定空间。
(2)学业考查:考查科目为:英语口语、理化生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地理、生物、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等。其中英语口语、理化生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地理、生物设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他考查项目设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
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应当使用统一的学籍管理号,便于学生学习记录和查询。教务处应当每学期保存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学业考查等级以及其他评价结果(如学校或班主任推荐性评语、特长、成长记录袋等),将学生形成评价与终结性考试结合起来。
3.设立年级主任负责制。年级主任担负组织、协调、联络和沟通本年级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对全年级的教育、教学实行全管理;设立学科组长会员制,对本组课程教学的组织、备课、教师的教学安排等负责,同时还要负责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积极开展校本活动。
4.优化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切实注意教学方式的改变,要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各方面发展的精神。提倡合作式合作、探究式学习、自主性学习。应当探索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使知识与培养能力齐全,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意识与方法;促进学生富有广泛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5.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九、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保证初中课程的实施,要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合理有效使用机动教室、专用教室、阅览室、实验室、信息中心等资源,网络资源和外教资源;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十、保障机制
1.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积极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新课程顺利推广的必要基础和保障。教务处和教科室担负研究的具体组织、实施、服务、评价、管理等职责。要鼓励教师关注教育实际,积极研究教学实际问题;要逐步形成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改变以往课堂教学
评价偏重教师讲课技巧的做法,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强调教学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要重视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为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专业化成长提供支持等。
2.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
3.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利用各种方式组织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把握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改善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4.加强舆论宣传工作
通过橱窗、宣传板、家长会、新闻媒体等,广泛深入地宣传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目标,获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良好环境。
第三篇: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方案一: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校长)
副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副组长:学科组长
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
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
组长:***(校长)组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
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四、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
1、认知类: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
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
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
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
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6、地方人文(本县历史名人故事、县名及村名的由来及变迁等。)
7、信息技术(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
五、实施办法
1、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2、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3、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4、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定期组织他们学习“课程理论”,掌握校本课程的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
5、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6、在开展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请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及时指导、帮助,以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六、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档案袋,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照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评价。最后在一学期结束时,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二是教学督察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方案二: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XXX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XXX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XXXXXX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师资培训。选派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学校提供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3、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五、校本课程建设的范围
初中校本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以下6个领域:
1.民族文化领域。通过诵读和研习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诗词、散文、政论,以及校史、地方史等,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汲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自然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然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地理生态、动物植物、宇宙空间、资源环境、工艺技术、科学创造等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通过环境调查、科学普及、小发明、小制作等,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
3.社会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经济、政治、法律、家庭、社区、民族、国家、国际等社会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4.艺术探究领域。通过开展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欣赏、创作及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艺术爱好及特长,拓宽艺术文化视野,丰富精神生活,使学生感受艺术对人类发展的积极影响,激发对美好事物的爱好与追求,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艺术品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5.体育与健康领域。通过开展体育团队、快乐体育、围棋、心理及青春期教育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认识,掌握运动与健康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运动欣赏能力,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6.农业技能领域。结合本地特点,依据本地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及农业生产劳动,增进学生对农业劳动的体验,增强科技兴农的意识,提高农业生产的各种技能,使课程内容适应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七、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计划的执行。
2、学校将邀请区校本课程建设领带小组、教研员到校指导工作。
3、每个教研组至少开发1—2种校本课程,九月份全面实施。
4、学校尽可能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5、完善管理网络和运作流程,确保我校校本课程从少到多,从有到精,尽快形成特色。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⑴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⑵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⑶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⑷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⑸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
⑹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方案三: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更好地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基本理念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做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四、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要打破课堂教学固有的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拟采用以下形式:
1、个体式。如书法、计算机、学生阅读、棋类等。
2、集体活动式。如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体育竞赛、艺体节、科技创新大赛等。
3、团队式。如合唱、舞蹈、球类选项、学科竞赛等。
五、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安排在下午。
六、教学内容及目标
我校实施校本课程,要遵从我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构建学校丰富的课程体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构建学校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的评选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小组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载入学生成长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八、师资培训
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承担校本课程的主体,依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目前师资培训应采用以下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回校后积极辐射。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专家,对我校教师进行培训。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一帮一”结对互助,培养青年教师。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让教师自主学习,以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九、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校本课程的基础。任课教师要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务实钻研学习,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通过实践,反馈调节,最后形成有特色的褡裢学校校本课程教材。教师开发教材,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调查收集学生现阶段的发展基础和差异。掌握学生现有知识、技能素质的水平,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材料,为课程选材的提供依据。
2、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习中的差错并分析原因的反馈材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课程学习中的难点。
3、组织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4、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师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鉴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
5、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北大附中等名校资源,促进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十、配套措施
1、教务处、政教处、电教处、教研组(备课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校本课程的教学,邀请市教育局领导,教研室(教科所)领导和专家以及高等院校的知名学者到校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
3、将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工作实绩载入教师专业技术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方案四: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第四篇: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两类课程:
1、用坐标表示突泉县有标志性的建筑的地理位置。
2、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第五篇: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共华中学校本课程资料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 长:李建军(校长)
副组长:曾腊春(业务副校长)尹新宇(教务主任)
组 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 长:尹心雨(教导主任)欧仕良 副组长:学科组长
组 员:班主任、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艺体等学科等相关教师
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
组 长:李建军(校长)
共华中学校本课程资料
副组长:曾腊春 尹新宇 组 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四、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六大类课程:
1、学科知识类(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开设课程,如语文(英语)口语交际,演讲与表达,理化生实验探究。)
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
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
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
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
6、地方人文(本县历史名人故事、县名及村名的由来及变迁等。)
五、实施办法
1、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2、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3、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4、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定期组织他们学习“课程理论”,掌握校本课程的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
5、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6、在开展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请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及时指导、帮助,以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六、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档案袋,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照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评价。最后在一学期结束时,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二是教学督察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沅江市共华镇中学 2014年9月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中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实验背景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创新精神的倡导、实践......
太平里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方案
五岭乡太平里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顺利通过创建工作的考核评估,根据《中共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
布里中学法制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布里中学法制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不断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加强法制教育......
果里中学共青团建设实施方案
果里中学共青团建设实施方案为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当前新时 期共青团的重要任务。团支部是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团......
新里中学一补实施方案
新里中学2014年春贫困寄宿生“一补”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补助部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以下简称“一补”)政策,根据省、市、县有关工作精神,阳光......
宅城小学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宅城小学 “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校以“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为突破口,利用其无所不在的文化资源,丰富学生的“教育场所”。以......
中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中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构建“管理育......
中学班主任课程培训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和《海南省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琼教师【XX】23号)的文件精神,为促进我校班主任整体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