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字词能力评价策略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0

时间:2019-05-15 11:1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字词能力评价策略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字词能力评价策略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0》。

第一篇:小学语文字词能力评价策略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0

《小学语文字词能力评价策略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延安育才学校陈延妹)

2009年1月,我校参与省教科院《小学生语文字词能力评价策略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省级课题实验任务,是陕西省实验学校之一。我校在这过去的两年中按照课题实验方案,较好完成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现正在进行总结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经过将近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下面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研究的一些工作进行回顾。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

学校强化《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论》、《教学策略》、《高效率教学》、《50种教与学的思考》、《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经典解读》等与课题有关的资料的学习。学校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高效率教学》,了解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如网上查找、网上学习、集中学习等方式,了解、学习、认识课题的内涵,要求教师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做到真正理解有效教学的含义和相关理论知识,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真正实施有效字词评价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课题研究资料。

学校还组织课题组核心成员进行了理论学习交流座谈会,老师们在会上,对自己学习资料的学习体会作了深刻的发言,有的对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的带着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去寻求理论的升华。

2、加强理论对实际的指导,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全校教师尤其是课题组核心成员,积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探求有效的课堂字词教学评价,追求高效的40分钟力求在课上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际字词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我们的课题组成员经常互相听课,然会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探寻好的方法。

学校进行了“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字词教学评价讲座”,从理论上武装全体语文教师的头脑。

二、加强教学评价,发挥课题研究实践功能

1、搭建教评提升平台,打造专业化成长新的途径

学校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和挖掘人才。学校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大赛,此次大赛旨在将教学评比作为教师实践、反思、研究、提高的策略和措施。学校共有十几位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课堂教学大赛,每位参赛教师都精心准备,充分运用有效教学的相关

理论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评价艺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学校大赛评委会与参赛青年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点评交流会,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成功之处给予积极的肯定,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也明确地指出,帮助我校青年教师获得更快的进步,促进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对部分课堂教学进行了摄像,制作了光盘,积累了资料,也便于这些教师以后重温,进而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学校认为这种方式也是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新的途径。

2、加强字词教学评价实践经验交流

学校还采取不同形式的课题研究方式。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关于有效字词教学评价,学校举行了沙龙式研讨法,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就字词教学评价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形成自己的经验体会;然后学校就有效课堂研究举行了沙龙式研讨会,会上广大教师竞相发言,就字词教学评价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形式活泼的讨论;不仅交流了经验,而且形成了共识,为字词教学评价研究献计献策,有效推进了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加强骨干示范,推进课题研究纵深发展

我校专门对实验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教师尽快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为课题研究的顺利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抓好一支课题研究骨干队伍,做好课题领头示范工作,首先从青年骨干教师抓起,着力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培养他们运用现代

教学字词理论与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并对全校的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发挥示范作用。

为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校领导与骨干教师一起全心全意,任劳任怨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校领导经常听取课题小组的汇报,及时为课题研究工作出谋化策,指导课题研究工作;课题小组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教导处则重点指导骨干教师的备课和上课,把新的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学校课题研究小组分工明确,同时又密切协作,为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学校还将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紧密联系起来,将“字词能力评价”研究作为学校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还布置老师针对字词能力评价写出自己的点滴体会,收录在积累手册中。

四、取得的成绩

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始由骨干教师向全体教师辐射,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逐步转向全面推进,人人参与,个个实践的良好局面。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解读一篇课文,如何恰到好处教学字词的这个问题,我们的实验教师都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另外,在调动学生课外学习字词上,我们也做了尝试(例如陈延妹老师倡导的“生字袋”等方法);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处理上我们也掌握了一定

识记字词的好方法;在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进行字词复现,加强记忆也在不断地尝试,特别是我们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不断的提高。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有许多困惑,特别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的困惑也越来越多,如何指导学生快速识记字词,从而形成语文能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很感谢学校领导的悉心培养将我们渐渐由一个只会教书的教师引领成为一个个善于思考的专研性的教育工作者,正是因为我们思考了,所以才产生了许多的困惑,可能也是因为懂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才感觉到自己不好驾驭的东西越来越多了。课题研究本身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次考验,我相信在我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够攻克一个个难关,顺利结题。

我觉得:最后这段前应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找出对策;接下来应该是下一步的打算或者计划。最后是结尾句。

前边的试着改了一点,很好的!

第二篇: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张辉

近20年来,企业能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的重视,相关经济学和管理学文献层出不穷,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财务能力作为企业能力的组成部分,取决并服务于企业能力;同时,财务能力又是培养和提升企业能力的基础。

一、财务能力的内涵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朱开悉(2001)昀先提出了财务能力的概念,认为财务能力是企业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与社会贡献能力等多方面, 是一个完整的能力体系;罗宏、陈燕(2003)认为,财务能力是指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企业运行效率的体现;张星文(2003、2004)系统阐述了企业财务能力的内涵,认为企业财务能力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及所积累的财务学识的有机组合体,是企业能力的财务综合体现。财务能力系统作为企业能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各种与财务有关的能力所构成的一个企业能力子系统,财务能力取决并服务于企业能力,同时,财务能力又是培养和提升企业能力的基础;谢全胜(2005)认为财务能力是企业施加于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包括财务营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应变能力。

上述观点各有侧重,朱开悉在企业能力理论的背景下昀先界定了财务能力的概念,罗宏、陈燕强调的是财务能力的本质,张星文从系统论的角度较完整的描述了财务能力的内涵及系统特性,谢全胜则重点论述了财务能力的构成体系。

综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企业财务能力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以及所积累的财务学识的有机组合体,主要由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三个要素构成。

二、财务能力的构成体系及各构成要素的关系

企业财务能力作为企业能力系统的子系统,是一种系统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财务管理能力、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三个方面,各要素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子要素,这些子要素共同发挥作用,对企业财务能力产生影响。

财务活动能力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学识,主要包括资金筹措能力和资金运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组织、计划、控制和协调财务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学识,主要包括财务决策能力、财务控制能力、财务协调规范能力和财务创新能力,重点体现为财务控制的有效性;财务表现能力是通过相关的财务指标所表现出来的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由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构成。

财务能力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决定了财务表现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反映了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决定财务活动能力;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又反

映财务管理能力。在企业财务能力的三要素中,财务管理能力是核心,它决定和影响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又反映财务管理能力。

三、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三部分指标构成,文章参考以前学者的研究,并借鉴国内外己有的评价体系,选取了13个指标作为分析的起点

四、结论

企业财务能力系统由三要素构成,财务管理能力是核心,它决定和影响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又反映财务管理能力。财务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以相应的设计原则为前提,确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框图,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由此构建财务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该指标评价体系除定量化财务指标以外,还涉及了非定量财务指标,突破了以往评价指标仅局限于财务指标的模式,可以从系统的角度评价企业财务能力。

第三篇: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田静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摘要】在深入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由3 大系统,8 项子目标,45 个指标构

成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系统表现新型城镇化“经济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城乡统

筹、社会和谐、管理有序”的内涵目标,有助于用量化的方法对新型城镇化的程度、速度、质量、协调性等进行

全面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城市规划;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特征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传统城镇化囊括了人口的城镇化、产业的现代化和城镇规模及数量的扩大化等方面的内容,更关注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内涵和规模扩张。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以及传统城镇化模式产生的资源浪费、环境恶化、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高、城乡联动不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1.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对城镇化本质与内涵的重新界定,是对原有城镇化道路的扬弃与发展。新型城镇化不再以城镇人口或非农业人口比例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城乡的一体化、均等化,更加注重城乡的集约发展、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更加注重提升农村居民和新增城镇居民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转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的品质提升为中心。

因此,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实现经济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管理有序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之路。

1.2 新型城镇化特征

新型城镇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强化产业联动。新型城镇化更加重视城镇发展动力,要实现城镇经济的高效发展,必须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加快现代服务业,以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共进,城镇和产业联动发展来推进城镇化,实现集约高效的城镇化,促进经济的不断集聚,并向高级阶段转变。二是提升城镇质量。新型城镇化更加重视城镇质量,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努力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三是注重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从城乡分割的现实出发,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构建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机制,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联动发展。四是强调社会和谐。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新型城镇化要求人口在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空间“转移”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户籍“转化”,使生活在城市的每一个人,其基本生存条件能够得到满足,基本发展条件能够得到保证,能够共同创造和平等分享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成果,最终在城市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具体讲,应大力推进户籍、保障、就业等综合配套体制改革。指标体系构建基础 2.1 制定依据

由于目前全国尚无统一的新型城镇化指标评价体系,本指标的设置主要选取三个方面的依据。一是外国内权威研究成果。主要参照了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和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中心提出的三套衡量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及《中国城市年鉴》、《中国城市化报告》等相关研究成果。二是其他省、市设置的指标体系。主要参考了北京市、江苏省、广东省、湖南省、深圳市等省市出台的评价指标。三是国内外权威性的相关宜居城市指标体系、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现代化指标体系等内容。

2.2 主要特点

2.2.1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

评价指标应以定量指标为主,并全部采用统计部门或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法定统计报表的数据;少量定性指标由有关部门按照定性指标定量化的要求,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可比性强的评价标准。

2.2.2 质量与速度相结合,以质量为主

考虑了当代城镇的发展特性和发展需求,把衡量城镇化发展的标准从单纯的经济与人口增长,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凸现。把提高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质量品位,促进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作为评价的重要导向,在保证质量品位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速度。

2.2.3 增量与总量相结合,以增量为主

以为评价单元,选择增长率指标,同时,将总量作为衡量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为体现公平性和可比性,部分指标采用人均水平。

2.2.4 城区与市域相结合,以城区为主

提高城区的承载力是集聚产业和人口的重要条件,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将市中心城区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重点评价中心城区的发展变化情况。对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增幅等综合性指标,以市域为评价范围。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3.1 指标体系设计

依据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参照国内外指标体系研究,在深刻剖析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指标的代表性、数据的可获取性及计算上的可操作性,将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分为: 总体层、系统层、目标层、指标层四个

等级。(1)总体层: 全面表达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

(2)系统层: 依据城市系统理论以及城镇化逻辑关系,分为城镇化发展动力系统、城镇化发展质量系统和城镇化发展公平系统。

(3)目标层: 从目标导向着手,形成经济高效、水平提高、功能完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管理有序等8 个子目标层。

(4)指标层: 充分考虑指标的代表性、数据的可获取性及计算上的可操作性,选取45 个指标,全面系统地对新型城镇化进行了定量的描述,构成指标体系最基层的要素。

力求建立了一套客观、科学、综合反映新型城镇化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

3.2 指标体系框架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共由3 大系统,8 项子目标,45 个指标构成,其结构框架如图1 所示。

3.2.1 城镇化发展动力系统 3.2.1.1 经济高效

这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基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将对经济的发展提供日趋优良的宏观环境条件,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反映与城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实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内容。由7 个指标构成:(1)人均GDP;(2)人均地方财政收入;(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4)城镇工矿建设用地产出率;(5)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6)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率;(7)恩格尔系数。

图1 新型城镇化指体系结构框架

3.2.1.2 水平提高

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能够直接体现城镇化发展水平和速度,反映城镇集聚发展水平。由5 个指标构成:(1)城镇化水平;(2)城镇化增长速度;(3)城区城镇人口增长率;(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GDP 比重;(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3.2.2 城镇化发展质量系统 3.2.2.1 功能完善

这是提升城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反映城镇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由7 个指标构成:(1)城镇居民人均道路面积;(2)万人拥有公交车辆;(3)城镇用水普及率;(4)城镇燃气普及率;(5)互联网普及率;(6)人均市政基础设施投入;(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2.2 环境友好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城镇健康发展的标志,是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6 个指标构成:(1)城市人均绿地面积;(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4)城市污水处理率;(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环保投入占GDP 的比重。3.2.2.3 资源节约

资源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均需要我们在发展进程中注意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由5 个指标构成:(1)万元GDP 用水量;(2)万元GDP 能耗;(3)资源环境效率;(4)城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率;(5)人均CO2 排放量年均值。

3.3 城镇化发展公平系统 3.3.3.1 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协调是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环节,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是综合反映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由5 个指标构成:(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城乡居民收入比;(4)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3.3.3.2 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是城镇发展的理性选择,是城镇化建设的社会保障。主要反映社会服务和保障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由6 指标构成:(1)城镇养老保险参保率;(2)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3)高中教育毛入学率;(4)万人高等学历数;(5)千人拥有医护人员数;(6)城镇登记失业率。3.3.3.3 管理有序

城镇管理水平和制度创新程度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由5 个指标构成:(1)规划编制完成情况;(2)规划管理执法情况;(3)城乡综合环境整治情况;(4)市政公用设施投资情况;(5)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4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4.1 树立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推动城镇化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引导相关部门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坚持两化互动、绿色发展的思路,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道路。

4.2 综合全面的测量新型城镇化发展状况和水平城镇化的评价由原来仅仅根据城镇化水平及城镇化发展速度两项指标的单一评价,转为对新镇城镇化的程度、速度、质量、协调性等全面的评价,从而全面了解并深层次认识城镇化发展所处的阶段与发展态势。

4.3 及时发展城镇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采用指标体系评价城镇化水平,通过对每一项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可以更直观地发现城镇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城镇化战略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4.4 科学制定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在全面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及时研究提出下一步城镇化发展目标,为下一步找准工作重点,以及制定加快两化互动的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徐秋艳.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研究综述[J].统计科学与实践,2007(6)[2]邓玲,王彬彬.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南民族

大学学报,2008(4)[3]孟素洁,黄序.北京农村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J].城市问题,2004(4)[4]欧名豪,李武艳.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以江苏

省为例.长江流域[J].资源与环境,2 004(5)[5]姚士谋,顾文选.中国城市化量化指标的综合思考[J].规划

师,2 001(3)[6]牛文元.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M].科学出版社,2 011 [7]方建德.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比较[J].环境科学

与管理,2010(8)49__

第四篇:项目经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项目经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姜蕊

摘 要: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管理者,从项目的开始到结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人们十分重视对项目经理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而在整个业绩评价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构成要素则是评价指标,只有建立合理的业绩评价指标才能对项目经理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才能使项目的实施更加符合管理者的要求。

关键词:项目经理;业绩评价指标 项目经理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标准

(1)业绩评价指标要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当今,残酷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及时的反映,企业应当制定长期的发展目标,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更应当具有发展的眼光,制定企业的远期发展计划。所以,项目经理作为企业项目的管理者,其业绩评价也应当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应将企业的发展作为项目经理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杜绝短期效应和行为的发生,使项目经理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2)业绩评价指标要能真实地反映项目经理业绩。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业绩评价指标可以通过准确计算得出,因为指标只有可计量,才能保证评价标准、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二是业绩评价指标不易被项目经理操纵。由于领导者与项目经理之间信息不对称,评价指标完成值的高低易受项目经理主观操纵,不能如实反映项目经理的努力程度,因而在业绩评价指标选择时要综合考虑项目经理对企业的控制程度、项目经理的风险偏好、企业内外环境约束的力度,尽可能地优化指标系统。

(3)业绩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一方面要求具有可理解性,即只有当指标能被执行者恰当地解释时才是有用的,否则,项目经理将无所适从,对自己的努力方向感到茫然。另一方面,要求指标项目有关数据的收集以及指标体系本身具有可行性。

(4)业绩评价指标要具有充分性。由于每个具体的指标都具有特定的含义,增加相关指标,就可能提升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质量。同时,计算机技术、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快速发展为处理较多指标数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过多的业绩评价指标会使项目经理的努力目标变得不明确,同时还会增加对项目经理业绩考核的成本。因此,在增加更多指标以提高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充分性时,还要考虑到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

(5)业绩评价指标要具有相关性。对业绩评价指标而言,其相关性就是要求其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对项目经理的业绩做出准确判断。通常,可以用项目经理实际努力程度与业绩评价指标反映出来的业绩数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来甄别指标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该指标的相关性就越强。 我国企业项目经理单一业绩评价指标的利弊分析

项目经理的业绩评价原则上可以采用单一指标,如利润、经济增加值等。无论采用哪一种业绩评价指标,都有其自己的优缺点。

首先,采用利润指标有其合理的方面:利润指标直接体现了企业所取得的利润,容易量化,看得见摸得着。利润最大化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理财和经营的动机,也符合资本运动的本质——增值。同时,一个项目要追求利润,项目经理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促进整个企业的利润增加。

然而,用利润指标来进行业绩评价的最大弊端是,容易导致项目经理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了长远利益。所以利润最大化这一评价指标必须建立在企业外部市场完善和内部约束有力的基础上,同时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内部控制。因而采用利润这一单一指标不能完整地反应项目经理的业绩。

其次,近些年来得到普遍重视的经济增加值(EVA)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优点。EVA是一定时期企业税后净利润与企业投资成本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表明企业为股东创造了真正的财富;反之,如果EVA小于零,则意味着股东财富被蚕食。其计算公式为:EVA=NOPAT-WACC×NA,NOPAT表示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WACC是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NA表示公司资产期初的经济价值。EVA指标可以促使项目经理更加有效地使用企业的资本金和留存收益,EVA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项目经理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另外,EVA业绩评价体系既可以考核管理者,又可以考核各层员工,将企业各种经营活动归结为一个目的,即如何增加EVA。

尽管EVA指标综合了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的一些优点,但它的计算依赖于对公司所有者权益市场价值及其权益成本的计算,而在我国难以计算真正的权益资本成本及其市场价值,这就使得所计算出来的EVA指标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况且,EVA指标还需要企业内部建立一套严密的核算体系,来保证某一项目效益的核算准确性。另外,EVA存在着短期行为问题,即被评价期间的EVA只是当期已经实现的EVA,而未实现的未来预期的EVA也是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的构成部分。我国企业项目经理业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

单一的项目经理业绩评价指标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自己的缺点,因而采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多元化指标体系,能够突破单一财务指标的缺陷,近年来引进的平衡计分卡这一综合性的业绩评价系统,大大提高了项目经理业绩评价的科学性。

首先,要进行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在采用多个财务指标对项目经理进行业绩评价时,企业往往会选择某个指标作为核心指标,与其它财务指标相配合。对某一项目而言,最常用的核心财务指标有净收益类指标。不同的企业,其战略目标、对风险的规避程度、成长发展的阶段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在对项目经理进行业绩评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做出自己的决策。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适合采用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因其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开发,如果采用净收益类会计指标,就会抹煞项目经理的业绩,因而不适合采用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应采用能体现企业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核心财务指标。对于处于启动、计划阶段的项目,更应当关注其长远的发展,所以对项目经理进行评价时应选择长期性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对于处于实施阶段的项目而言,因其发展前景已经比较稳定,项目的风险相对减小,在行业中的地位也日益明确,领导者对项目经理业绩评价适合将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

其次,配合使用非财务指标。采用财务指标容易导致对项目经理的业绩评价只重视现有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的价值创造能力,因此,我国企业中项目经理业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非财务指标的配合。企业在选择非财务指标时,应从平衡计分卡系统的客户、内部经营过程以及学习和增长三个非财务层面中寻找真正对实现企业战略与实现最终财务成果起到关键作用的,能为项目经理所控制的非财务指标。不同类型的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项目对项目经理进行业绩评价时同样应对非财务指标的采用做出自己的选择。例如,传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而采取适合自己的非财务指标,高新技术企业应将非财务指标放在创新能力上,处于启动、计划阶段的项目应将非财务指标重点放在能给未来带来增值的与智力资本相关的因素上。

参考文献

[1]梁红霞.对企业管理者业绩评价体系的评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3).[2]陈震.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标准和权重确定[J].财会月刊,2006,(43).

[3]余兵.基于EVA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

第五篇: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目前成为国内外环保领域的新热点。本文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包括经济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网络指标和管理指标。

目前,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经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有几十个生态产业园的项目正在规划或建设。在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已正式批准建设全国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区--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随后,广东南海市、内蒙古包头市、新疆石河子市等地也陆续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此外,辽宁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成为解决结构性污染和区域性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如何科学地评价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水平、指导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目前国内外尚未报道。所以,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指导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并用作生态工业园区验收的依据。生态工业园区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

生态工业园区自身必须具备相对集中的一定规模的场地、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机构,并与园区外环境相协调;必须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建立生态产业孵化中心;必须在金融、税收、人才、知识产权、土地使用等要素管理方面取得政策支持,保证园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园区内企业(组织)间已经形成了副产物和废物交换网络,实现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水资源集成和信息共享;园区内所有企业(组织)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2.1 3R原则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构建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再利用和循环)。3R原则实施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再利用→循环。

2.2 系统性原则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全面地反映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具有层次高、涵盖广、系统性强的特点。所以,生态工业园区必须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设计。

2.3 动态性原则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所以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动态变化,能综合地反映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便于进行预测与管理。

2.4 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够反映事物的主要特征,本身有合理的层次结构。数据来源要准确、处理方法要科学,具体指标能够反映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主要目标的实现程度。

2.5 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它要既能全面反映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各种内涵,又能尽可能地利用统计资料和有关规范标准。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设定的最终目标是指导、监督和推动生态园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每项指标应该是可观、可测、简洁及具有可比性。生态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根据上述原则,将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四类指标:经济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网络指标和管理指标。

3.1 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既要反映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反映经济发展潜力。经济发展水平可用GDP年平均增长率、人均GDP、经济产投比、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GDP新鲜水耗、万元工业产值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指标表示。经济发展潜力可用高新技术产业在第二产业中所占比重、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和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等指标来描述。

3.2 生态环境指标

生态环境指标包括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潜力等方面。环境保护方面包括大气、水、噪声环境质量,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达标率,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率,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减排率,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等。生态建设方面包括清洁能源所占比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园区绿地覆盖率和地下水超采率等。生态环境改善潜力用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来表示。

3.3 生态网络指标

生态网络指标是生态工业园区的特征指标,反映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水资源集成、信息共享和基础设施共享的效果。它包括重复利用、柔性特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重复利用方面包括水资源、原材料、能源的重复利用。重复利用率越高,说明园区功能发育得越完善。柔性结构体现园区的抗风险能力,包括产品种类、原材料的可替代性等。产品种类越多,原材料来源越广泛,园区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越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人均道路面积来衡量。

3.4 管理指标

管理指标包括政策法规制度、管理与意识等。政策法规制度包括促进园区建设的地方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园区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管理与意识包括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所占比例、规模以上企业ISO14001认证率,生态工业培训和信息系统建设等。指标取值说明

4.1 经济指标

在生态工业园区内,GDP年平均增长率和人均 GDP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大于9%和1.8万元/人。经济产投比是衡量经济生产效率、资金使用效果的指标,计算以为时限,应大于1.5。

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组织)间已经形成了副产物和废物交换网络,实现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水资源集成和信息共享,因此资源、能源利用率应大幅度提高,万元GDP主要原材料消耗、万元GDP新鲜水消耗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每个园区主要原材料各不相同,所以具体指标值目前难以确定,但万元 GDP主要原材料消耗必须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9年验收的3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平均为1.36t标煤/万元,而生态工业园区要求实施能量集成,故指标值确定为小于1.2t标煤/万元。目前各地区万元 GDP新鲜水消耗量差距很大,一般在100-300之间,生态工业园区要求小于160t/万元。

2000年全国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为49.4t,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为3.51万m3,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为0.08t。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应降低万元工业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故上述三项指标建议取值分别为45t,3.8万m3和0.03t。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还应提高园区内企业(组织)的技术水平。园区内的技术不得采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国经贸委令第 6号,1999年)上列举的技术,而应尽可能采用《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国经贸资源[2000]137

号)上的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表明了园区整体技术水平。生态工业园区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第二产业产值中的比重应大于40%。

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反映了该园区对科技开发的支持力度。目前全国平均为1.5%-2.0%。为了增强园区经济发展潜力,园区应加大科技投入比例,故建议取值为3.0%。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是衡量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指标。2000年全国平均为 10%。生态工业园区应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GDP,故建议取值为60%。

4.2 生态环境指标

生态工业园区内,大气、水、噪声环境质量应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的标准。工业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应全部经过处理,并全部达标排放。

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减排率体现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前后废物减量化程度。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应大幅度削减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故建议取值为:废水减排率应大于40%,废气减排率应大于20%,固体废弃物减排率应大于30%。

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是指工业垃圾综合利用占工业垃圾总量的比例,目前全国平均为52%,“十五”期末要达到60%,故建议生态工业园区取值为70%;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处理率是指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量占危险废弃物总量的比例,应达到100%。

清洁能源是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低污染的化石能源和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生活用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越高,造成的环境污染越小。生态工业园区内,生活用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应达到85%以上。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的通知》(讨论稿)指出,到2005年,全国城市规划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m2以上。生态工业园区内,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也应达到10m2以上,园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0%以上。

环保投资占GDP比重指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环境科学研究及环境教育、宣传等活动的一切开支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要使环境逐渐改善,环境保护投资须占当年GDP的1.5%-2.5%。生态工业园区内,要求环保投资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

4.3 生态网络指

生态工业园区内,要通过构建工业生态链(网),实现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水资源集成,提高原材料、能源、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建议水资源、原材料、能源重复利用率取值分别为:80%、80%和70%。

生态工业园区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抗击市场风险。要求产品结构合理,产品种类不能过于单调,建议产品种类达到8种以上。例如,正在建设的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正在并将计划生产的主要产品有白砂糖、文化用纸、生活用纸、酒精、复合肥、有机糖、低聚果糖、酵母精、CMC和能量等。此外,主要原材料必须在附近容易找到替代品,以缓解原材料短缺对园区造成的冲击。生态工业园区内,人均道路面积应达到6m2/人以上。

4.4 管理指标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必须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应制定并实施促进园区建设的地方政策法规,在财政、金融、税收、投资、人才、知识产权、排污收费、土地使用等要素管理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保证园区健康持续发展。此外,还必须制定并实施园区内部管理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

在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是十分必要的。工业生态链的构建,是在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的前提下进行的。为此,本指标要求50%以上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组织)环境管理水平,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的绿色通行证。所以,要求生态工业园区内,年产值 500万元以上企业,50%以上通过ISO14001认证。

在生态工业园区内,要定期举办生态工业政策和生态工业园区理论知识培训班。生态工业园建设所需信息量巨大,而这些信息不可能由单一企业或组织完成,同时为了节省费用,必须建立灵敏的园区信息网络。所以,必须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信息系统,将生态工业园区各组成单元连成一个整体,通过相互间及时的信息交流,实现各单元间资源相互利用的最优化。建立并完善信息交换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包括园区内信息的共享和园区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是保持园区活力和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

下载小学语文字词能力评价策略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0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字词能力评价策略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战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文档资源★★★内容摘要: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检验,是对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执行过程的监控。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公司审计,都需要对企业......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提要:本文力图剔除不同课程及专业的差别,对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景式观照,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科学梳理,把其中的关键点量化为评价......

    数字化校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数字化校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服务型数字化校园是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流趋势并取得了丰富的建设成果。设计科学合理、便于实施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服务型高......

    中国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3-9-14)

    中国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目前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潮流。但如何科学地评价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以便正确地指导电子政务建设呢?这就迫切要求建立电子政务评价指标......

    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

    论文摘 要: 课堂教学评价是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客观地用量化的标准进行定量分析,必须建立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指标体系的设立和权重分......

    (实施方案)小学生学习态度与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合集)

    小学生学习态度与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实验实施方案 一、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全面、深入地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开辟功能完备的途径,运用......

    如何构建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如何构建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2018-04-21 韩飞等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为民服务、严守纪律不仅是做一名政治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现在构建基层党员干部政治......

    湖南省林业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5篇模版]

    湖南省林业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摘要:根据湖南省林业的区域特点,结合湖南林业的发展现状,建立了适合湖南林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的32个指标。采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