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明确积极财政“路线图”

时间:2019-05-15 11:5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明确积极财政“路线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明确积极财政“路线图”》。

第一篇:江西明确积极财政“路线图”

江西明确积极财政“路线图”

稳增长 优结构 保民生 增绩效

更新日期: 2013-08-22信息来源:2013年8月21日江西日报

本报讯(记者李冬明)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民生资金9月底前须全部下达、大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记者从8月19日召开的全省财政局长座谈会上了解到,我省财政部门就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进行部署,锁定稳增长、优结构、保民生、增绩效等多重目标,明确了积极财政“路线图”。

保持财政收入合理、稳定增长

今年,我省财政部门围绕发展升级,重点支持一批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财税贡献多的重点产业;重点统筹安排科技、技改等专项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营改增”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财税增长点。

着力支持企业发展。今年,我省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费,并帮助支付社保补贴或岗位补贴;加大担保贷款力度,省信用担保公司力争突破80亿元,省融资担保公司力争突破40亿元;积极推进“财园信贷通”融资模式,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保持财政收入合理、稳定增长。全年全省财政总收入确保增长15%,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0%以上。

整合资金用于民生发展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民生投入,确保省政府民生工程和公共财政政策各项实事落到实处,省级资金在9月底前须全部下达,确保早实施、早见效,切实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今年,我省还将整合支农资金,统筹用于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未来3年内全省将筹措整合50亿元,改造1万个农村学校和教学点。

省财政厅还正会同有关部门,加紧研究出台促进居民增收的意见。财政部门大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对政府采购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将结余资金收回财政,统筹用于相关事业发展。

实施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试点

今年,各级财政部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继续严格财政支出管理;在压减行政事业单位新增人员支出的基础上,重点压减办公楼和业务用房建设及修缮支出;不得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等等。

今年,省级和各设区市本级财政开支中的“三公”经费将全面公开,同时还有20%的县(市、区)“三公”经费也将公开;2014年范围将扩大到50%的县级财政,到2015年全省将全面实行。

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今年,我省财政部门加大县乡两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力度;全省省级40个部门、市县(区)各20个部门实施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试点,明年扩大到70%的部门,2015年实现全覆盖。

第二篇:明确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

明确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

2月8日,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赵克志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陈敏尔,省委副书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谌贻琴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审议通过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7个专项小组名单。

“深改小组”职责明确

赵克志强调,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责任,就是认真学习、坚决贯彻中央的各项改革部署,负责全省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其目的是加强和改善省委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不折不扣地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赵克志指出,专项小组、专题组、省委改革办、省直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专项小组是前线“指挥部”,专题组是“特战队”,负责重点改革任务攻坚,省直有关部门都要承担改革任务的整体推进工作。

一要梳理改革事项,进行合理分类归并,注重突出我省阶段性特征,体现“赶”与“转”的关系,突出重点,做出特色,围绕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确定2014年和阶段性重点推进的改革专题,制定改革方案,抓好推动落实。

二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协调指导制度,加强沟通,上下联动;落实改革措施要突出问题导向,搞好点与面结合、当前与长远结合,处理好重大关系。

三要强化政策落地,注重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政策的整体效应,防止畸轻畸重、单兵突进、顾此失彼,防止政策不配套、操作起来发生梗阻。要加强督促检查,推动指导各地各部门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四要加强调查研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改进调查研究方法,深入到改革发展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困难多的地方、单位去,深入调研,提出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赵克志强调,要着眼全年,抓紧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对于当前工作,重点是抓调研、抓方案、抓落实,提出工作清单,抓紧相关工作的推进。要抓紧研究提出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按照不同类别,对各自领域的具体改革事项进行分类梳理,明确每项改革事项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各领域改革部署快速推进

2月10日,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召开会议,省委副书记、专项小组组长李军主持并讲话,副省长、专项小组副组长何力参加。

会议指出,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成员单位要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克服惰性思维,早谋划、早启动今年贵州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竞争力。要整合资源,优化文化资源配置,着力破解文化体制改革的瓶颈问题。

2月13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会议暨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201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省委副书记、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组长李军主持并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领导小组副组长谌贻琴,副省长、领导小组副组长、专项小组副组长慕德贵出席会议。

会议强调,要以创新精神推进各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明确改革的重点、亮点、步骤,统筹抓好今年5月前需要启动的改革、年内需要启动的改革、需要先行试点的改革、具有先行意义的改革。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抓好空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石漠化治理和植树造林、湿地保护与建设等重点工作,切实守好、守牢生态底线。

2月19日,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省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组长秦如培主持会议,副省长、省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副组长陈鸣明、何力,省检察院检察长、省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成员袁本朴出席会议。

会议强调,各专题组、牵头单位、参加单位在近期内要出台具体的工作制度和细则,明确改革领导机构和联络员,规范文件制度和会议制度,确保工作有序运转,抓紧提出2014年重点改革任务。

2月21日,省政府召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专题会议,谌贻琴主持会议并讲话。谌贻琴强调,各部门要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目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围绕“三个打造”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定全省金融改革实施方案;要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会征信体系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征信体系建设、资源共享,加快政务、商务、社会、司法四大领域和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信用综合示范、试点建设。

2月26日,在全省县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作上,李军围绕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专题辅导报告。李军强调,要紧紧抓住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点,着力深化党的组织制度方面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改进作风的常态化制度、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切实抓好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2月26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题组第四次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小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题组组长禄智明,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专题组副组长刘一民出席会议。禄智明指出,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依法有序、与时俱进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

2月27日,秦如培在全省县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作专题辅导报告。他深刻阐述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阐释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三大主要任务:一是健全公正高效廉洁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二是完善司法人权保障制度;三是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责任编辑/晏 青)

第三篇:落实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路线图和时间表

落实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路线图和时间表

2013-12-03 10:54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作者: 贾 康

提 要

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是匹配于我国建设现代国家、现代社会的伟大民族复兴宏伟蓝图的,我们急需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整体改革设计思路,把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深化改革任务,落实到一套以现代性为取向的路线图与时间表的状态。

按照中央、省、市县三层级框架深化“分税制”改革、重构和优化中央-地方财税关系的基本原则与要领,是必须以合理界定各级政府职能即“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为始发环节,构建“一级政权,有一级合理事权,呼应一级合理财权,配置一级合理税基,进而形成一级规范、完整、透明的现代意义的预算,并配之以一级产权和一级举债权”的三级分税分级、上下贯通的财政体制,加上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的以因素法为主的转移支付和必要的生态补偿式的地区间横向转移支付。

应大力强化和优化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提高一般转移支付比重,整合专项转移支付并取消“地方配套”附带条件。在民生支出方面继续加大力度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伴随机制创新与合理激励形成财政可持续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财政改革明确提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这些要求包含丰富的内容,也关联一系列我国改革中的攻坚克难与协调配套,是服务于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让统一市场对资源配置优化发挥决定性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建设的——一句话,是服务和支撑改革全局的。在此之前,我国财税改革已在历经三十多年推进、深化的基础上作出了新一轮改革的重要铺垫:“营改增”改革由上海试点而扩大范围,今年8月1日之后按上海“1+6”方案框架覆盖全国并将适时扩大行业覆盖面,已形成“倒逼”通盘财税体制安排的深化改革与利益关系格局重构之势。

由“营改增”而来的直接现实问题是:把原归地方掌握的财源中唯一大宗财源——营业税,改为按现体制75%要归中央(每年的增量中则有70%归中央)的增值税,地方政府今后的主力财源是什么——即依靠什么主要的财力过日子?怎样贯彻实施十八大明确提出的“构建地方税体系”和“加快改革财税体制”的任务?处理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势必归结为在三中全会公报和顶层规划指导文件公布后实质性推进新一轮旨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财政改革与全局改革的方案设计与操作问题。

显然,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是匹配于我国建设现代国家、现代社会的伟大民族复兴宏伟蓝图的,我们急需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整体改革设计思路,把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深化改革任务,落实到一套以现代性为取向的路线图与时间表的状态上,相关的要点,至少涉及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1必须充分肯定我国于1994年推出“分税制”配套改革的基本制度成果,并加以巩固和提升

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里程碑意义和历史性贡献是在于“三位一体”地规范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公权与公民关系,从行政性分权转为经济性分权。分税制内洽于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中央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后,现实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三步走现代化战略的必然选择,坚持深化分税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使之在统一市场中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地全覆盖。

近年来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的“地方隐性负债”、“土地财政”问题以及仍未完全解决的“基层财政困难”等问题,其产生的根源绝不是由于分税制,而恰恰是由于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至今迟迟不能真正进入分税制状态,实际上是五花八门、复杂易变、讨价还价色彩还较浓厚的分成制与包干制——正是这种我们早知道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分成制和包干制等,造成了上述种种为人诟病的问题。所以,在大思路上要合乎实际、对症下药地以分税制在省以下的实际贯彻落实为重点,设计可行的深化改革方案。

2合理明确各级政府“做什么,不做什么”的事权划分是深化分税制改革中制度设计和全程优化的始发基础环节

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分税制应澄清几个重要认识:

(一)分税制的逻辑起点,是市场经济目标模式取向下政府的职能定位和从立法机关(我国为最高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所获得的收支权,所以完善立法是我国经济社会转轨中必须高度重视、正确把握的动态过程;

(二)政府事权范围事关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让市场发挥决定性的资源配置作用这一核心问题,对政府收入规模(广义宏观税负)起着大前提的作用。所以,合理明确各级政府“做什么,不做什么”的事权划分是深化分税制改革中制度设计和全程优化的始发基础环节,要使事权的明晰合理落实到各级财政支出责任的明细单即支出规范化制度化的分工合作方案;

(三)广义税基收入划分主要取决于税种的属性与特点,且要求地区间税基配置框架大致规范一律,但各地实际税收丰度必然高低不一,客观存在我国尤为突出的财政收入的地区间横向不均衡,所以在稳定现阶段宏观税负大致水平的同时,要在税制改革中积极构建和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和复合税制,形成各级政府组织收入的规范化支撑框架;

(四)因收入与支出二者在政府间划分遵循不同原则,各地税收丰度和供给品成本又必然不同,中央本级、地方本级必不可能各自收支平衡,客观上需要以基于中央地方纵向不均衡的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制度,调节地区间横向不均衡 ;

(五)财权与事权相顺应和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都十分重要、不可偏废,但二者属递进关系而非平行关系,较适当的中央地方财力占比是在正确处理经济性分权制度安排各环节后自然生成的。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充分的合理的发挥,需要以理顺体制通盘安排为关键。

逐步推进“乡财县管”和“省直管县”两个层面的扁平化改革,把财政的实体层次减少到三级

需要明确,我国省以下分税制迟迟不能真正贯彻这一问题的病理分析并不复杂,就是因为我国省以下还有市、县、乡镇,地方的概念在中国至少有省、地级市、县(含县级市)、乡镇四个层级,加上中央,整个政府财力分配体系中至少共有五个层级,如何依二十个左右的税种实行五级“分税”,在技术上是无解的,因而1994年以来实际仅在中央和省为代表的地方之间维系了分税制框架的基本规范,而省以下迟迟未能进入分税制状态。往前看的出路,则在于逐步推进“乡财县管”和“省直管县”两个层面的扁平化改革,把财政的实体层次减少到三级,使省以下的分税制由无解变有解。

构建“一级政权,有一级合理事权,呼应一级合理财权,配置一级合理税基”

按照中央、省、市县三层级框架深化“分税制”改革、重构和优化中央——地方财税关系的基本原则与要领,是必须以合理界定各级政府职能即“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为始发环节,构建“一级政权,有一级合理事权,呼应一级合理财权,配置一级合理税基,进而形成一级规范、完整、透明的现代意义的预算,并配之以一级产权和一级举债权”的三级分税分级、上下贯通的财政体制,加上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的以因素法为主的转移支付和必要的生态补偿式的地区间横向转移支付。这一体制安排如能建设到位,将使中国所有地区包括欠发达区域,都形成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需的财力与其事权相匹配的境况,在“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概念上消除基层困难、隐性负债的隐患和矫正土地财政的偏颇,服务于连通中国梦愿景的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

由粗到细设计中央、省、市县三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明细单,列明各自专享事权以及共担事权的共担方案

为向以上体制框架推近,可以做、并应尽快做的事项包括:1.由粗到细设计中央、省、市县三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明细单,列明各自专享事权以及共担事权的共担方案,并在今后渐进地优化与细致化。2.尽快推进已建设多年的“金财”、“金税”、“金关”、“金审”、“金农”、“金盾”等十余个政府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的联网和升级,切实形成服务于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各部门协作调控的信息共享平台和科学决策支撑平台。3.积极形成各级政府资产负债表和公共部门财务报表体系,配合今后的公共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和公共财政建设。

6个人所得税应创造条件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加上按家庭赡养因素调整扣除的改革方案

在优化和改进地方税体系过程中,结合短期可做之事与中长期追求目标,设计和推进税制改革的分步渐进配套方案。这包括:为处理“营改增”进度较快而地方未来主体税种打造较慢之间的矛盾所需安排的过渡方案——不排除在流转税领域区别对待地开掘消费税的潜力空间,把优化生产、消费结构的意图与增加地方政府税源相结合;资源税改革应以更大决心抓住煤炭市场价位自然回调的宝贵时间窗口,把“从价”机制扩大到煤炭并拉动新一轮解决我国基础能源产品理顺比价关系与价格形成机制的税价财联动配套改革;房产税应积极稳妥扩大试点范围,积累经验凝聚共识徐图进展;环境税的改革应在“十二五”期间推出一轮实际动作;个人所得税应创造条件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加上按家庭赡养因素调整扣除的改革方案,等等。地方的合理收费、使用者付费制度,也应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地区情况走向规范化,将收入纳入预算体系管理。

7应大力强化和优化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提高一般转移支付比重,整合专项转移支付并取消“地方配套”附带条件

以信息系统和预测能力为支持,积极编制和发展完善中期滚动预算,在提高透明度的前提下,加强全口径政府财力的统筹调节,消抑以往诸多“法定刚性”项目的“板块化”效应,以及过多过滥的补助项目、税收优惠措施的副作用,加强财政支出全流程的绩效约束,结合配套改革和加强管理,压缩行政成本,追求

预算资金综合绩效水平的提升。应大力强化和优化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提高一般转移支付比重,整合专项转移支付并取消“地方配套”附带条件。在民生支出方面继续加大力度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伴随机制创新与合理激励形成财政可持续性。

以上各项所合成的财税改革,在优化、重构中央-地方政府间关系和财税体制机制的同时,其追求的效应是直接服务于中国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中国梦愿景的,也是密切配合服务全面开放条件下统一、公平竞争的市场的完善,以及政府与企业和纳税人关系的正确处理问题,可使我国经济增长质量随活力释放、结构优化、创新提档而上升,促进民生改善、收入分配优化与社会和谐。三中全会的《决定》给出大思路之后,相信新组建成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进一步加强领导的新阶段上,会促使各有关部门和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各层面,更加注重从全局视野认识理解财税领域势在必行的改革及相关配套改革,积极协同社会多方主体,努力优化可行方案,以更加注重提高财税信息的透明化和积极与社会公众、各有关的利益诉求互动的举措,寻求调整利益格局方面的最大公约数和可行的实质性改革方案,并积极实施某些必要的先行先试开拓创新。

(作者系财政部财政科研所所长、研究员)

第四篇: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路线图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路线图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丛虎 | 时间: 2017-10-23 | 责编: 毅鸥

王丛虎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幸福与健康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五千年文明中,送幸福与送健康始终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一直的向往。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和基础,无健康也就无幸福可言。确保人民健康、打造健康中国是国富民强的保障。

十九大报告顺势而为、站高望远,果断而响亮地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号召。健康中国战略不仅立意高远、目标清晰,而且实施路线明确、政策措施科学有效。“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令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振奋,更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第一,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健康观,勾勒健康中国蓝图。大健康观是一种全局的理念,是围绕着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进行全面呵护的理念,也是2016年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的新理念。

十九大报告不仅再次明确了大健康观的核心要义,即“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更是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大健康观就是要加强预防,让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有病能医、医病便捷乃至免费,以确保身体的健康长寿;同时还要吃得放心、吃得有营养,以确保吃得健康;还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以确保老年幸福健康;还要有计划地生育、安全放心地生育,以确保生育健康。当然,还包括生活环境的安全健康。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健康。十九大报告还进一步提升了大健康观的地位与意义,即“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第二,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体制改革,确保健康中国发展。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开启了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改革建议,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改革举措,取得了巨大而可喜成就。2017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其具体改革任务共有70项。十九大报告则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即构建并完善医药卫生的四大体系: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具体说来,十九大报告要求:要重点建立和健全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以确保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系统能够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也确保全国人民的健康长寿。

第三,十九大报告要求发展健康产业,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产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同时具有“吸纳就业前景广阔、拉动消费需求大,促进公民健康长寿”的特点。为此,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发展健康产业。首先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我国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十九大再次提出,并把它置放在“健康中国战略”的高度,也就再一次强调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其实质就是要求我国中医药要“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对接产业化的需求、迎接国际化的挑战"。其次提出“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养老问题,为了确保老年健康,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应对措施,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第四,十九大报告强调完善健康政策,促进健康中国继续前行。健康政策是健康中国的指引,更是关乎着健康中国前行的速度和进程。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政策。在此基础上,十九大报告又重点强调了要进一步完善的具体健康政策。一是“疾控预防为主”的政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对于每一个人的健康而言,同样应该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为此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二是生育政策。生育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影响着我国的人口战略和健康中国的战略实施。为此,十九大报告专门强调,要“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第五,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大食品安全执法力度,为健康中国保健护航。“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这足以说明了食品安全关乎健康中国的发展。

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在2015年就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十九大报告则更是强调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虽然用词精炼,但内涵丰富,尤其是“吃得放心”不仅需要加强执行新《食品安全法》的力度,更是包含了加大惩处力度、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内容。

同时,十九大报告还特别提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建设、环境执法力度”等重要内容,并要求 “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正是这些具体措施和法治的要求,才能为健康中国的大船保驾护航,并保证它乘风破浪、快速前行。

第五篇:积极推进财政普法宣传四五

积极推进财政普法宣传

努力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秦安县财政“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四五”期间,秦安县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四五”普法、依法治县规划确定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目标要求,根据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客观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不断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进一步提高了全县财政干部和财务工作者的法律素质,增强了财政干部依法办事、依法理财的能力,使全县财政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为振兴秦安财政,促进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2001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523万元,2004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5301万元,环比增长5.03%;2001年财政支出14303万元,2004年财政支出21805万元,环比增长15.09%;2001年实现非税收入2207万元,2004年实现非税收入4766万元,环比增长29.26%。现将近年来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全制度,依法行政

(一)明确思想认识,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机构。财政“四五”普法活动是财政部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县财政系统以提高财政干部法律素质,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目标为工作思路,确定普法宣传内容,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注重从方式方法和各项中心工作及业务工作中选准切入点,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局党支部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制定了《秦安县财政“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动员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结合有关股室具体业务,认真抓好法制宣传教育的部署、实施和检查工作,保证了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稳步推进。为适应普法和依法理财的内在需要,县财政局成立了由局长担任组长的“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和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和兼职的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人员,形成以法制机构为主导,以业务职能股室为依托,以宣传、教育、培训为手段,以“两个转变,两个提高”为目标的普法格局,为普法宣传教育提供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保障。同时,根据全县普法宣传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领导干部学法制、普法学习宣传制、集中培训考试制、工作目标责任制、目标考核制和《“四五”财政法制普法宣传教育规划实施方案》。对普法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学习内容、实施步骤和考核验收等作了明确要求,“五制一案”体系的建立,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在思想和制度上起到了保障作用。为了贯彻落实《甘肃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加强对全县预算外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规定工作的领导,县上成立了由政府一把手挂帅,县委分管书记、纪委书记任副组长,财政、银行、审计、物价、监察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财政、财监办抽调专人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为强化非税收入管理,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2、继续深入开展宣传依法治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学习宣传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努力提高全县广大财政干部的法律素质。一是组织全县财政干部每年进行一次法制宣传教育培训,五年来共培训815人次。2004年,县局组织全县财政干部职工、各单位财会人员430多人积极参加全国财政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参赛率占应参加人数的96%以上。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县财政干部和财会人员重温了财政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了依法办事依法理财的自觉性。二

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密切联系全县财政改革与财政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展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宣传与财政中心工作特别是财政改革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整顿规范财经秩序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每年十月份抓住全县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有利时机,对全县财政干部及财务工作者宣传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会计法》、《甘肃省财政监督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管理办法》、《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个人所得税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耕地占用税条例》、《企业所得税条例》以及《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使全县财政干部及财务工作者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水平、依法决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依法管理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全县财政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近年来县财政局和司法局组织全县干部职工每年进行一次“四五”普法培训,共举办法制宣传讲座和培训班46期,参加人数达3.93万人(次),财政系统领导和干部职工160多人每年参加培训学习,通过考试,优良率达95%以上,参培人员占全县财政职工总人数的100%。

3、针对当前职务犯罪及经济犯罪案件频频发生的情况,在财政系统开展了以资金审批监督为核心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加强预算内外资金、专项资金的管理,结合法制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在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有效遏制减少财政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通过学习宣传《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甘肃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和《天水市非税收入管理办法》以及国务院281号令等法律法规,全局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使各项政策和法规深入人心,规范了财务行为,把违法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4、公开办事程序,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按照全县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方案和要求,结合财政工作实际,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扩大 社会监督面,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局党支部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局长任组长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和措施,并从公开办事程序抓起,全县财政系统制作了“四栏、三牌”,即:公务员行为规范栏、财政职责栏、政务公开栏、单位股室分布栏和门牌、桌牌、胸牌,实行岗位责任制,虚心接受社会监督,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5、努力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素质。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个人的要求,局党支部在倡导个人自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抓住每周确定两个半天的学习时机,采取“五统一”学习法,即:统一安排,统一内容,统一组织,统一考勤,统一考试的方法,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政治业务和法律学习。妥善处理学法与用法的关系,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财政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整章建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以及与之配套的行政执法公示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理力度和积极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为了明确干部职工的岗位职责,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县财政局修订完成了《秦安县财政局岗位责任体系汇编》,其中含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工作流程、机关管理制度、机关法律法规等五个部分,从制度上夯实了管理基础,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目前全系统正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执行。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秦安县财政局内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为今后有效开展内部监督检查提供了制度保障。

6、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为全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广播电视、书写宣传标语、散发宣传资料、悬挂过街横幅等多种宣传形式,先后在城乡范围内广播电视宣传21次,悬挂过街横幅52条,张贴标语、公告650份,设立宣传栏8个,散发宣传资料2万多份,认真组织“12.4”全国法制宣传 日活动。同时每年三月份组织一次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人员在县城及各大乡镇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宣传,动员广大群众积

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此来促使全县广大财政干部及财务工作者努力学法,用法律法规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全县财政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2001年县上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监察、财政、人行、审计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以秦政办发[2001]29号文件,转发了县监察局、县财政局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机关事业单位银行帐户的意见》的通知,对全县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银行帐户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理。通过清理整顿,取消不合规银行帐户53个,为从根本上杜绝单位账外设账和私设“小金库”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依法行政,加强财政监督

近年来,按照我县“四五”普法规划的总体要求,我局紧紧围绕财政改革和发展这个中心,积极探索地方财政部门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财政普法宣教工作,努力提高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水平,普法成效显著。

1、积极推进依法理财,强化收入征管,严格支出管理,财政收支规模逐年扩大。近年来针对全县经济运行偏紧,企业效益普遍不佳,尤其受各种政策性减收因素多,一次性收入减少,增收潜力小的实际,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上下齐心协力、迎难而上,认真分析,选准突破口,与国土资源局、房管局密切配合,狠抓城区开发建设土地出让金、契税的清缴入库工作;与税务部门积极开展税收专项整治和城区房产税清理整顿工作。特别是国税部门通过调整税基,强化征管,堵塞漏洞,收入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的良好势头。同时,在财政支出方面始终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严格执行零基预算制度、“一支笔”审批制度、县政府统筹安排使用专项资金制度、会议审批制度、车辆管理维修等一系列支出管理制度,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了县级单位职工工资的按月发放和支农资金、教育专项资金等其它重点资金的及时到位,保证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2、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力度逐年加大。我局作为全县非税收入的主管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每年对乡镇非税收入进行多次专项检查,督促乡镇财政严格执行“财政统一预算,收入统一管理,支出统一审批,账目分户设立”的“三统一分”财务管理制度。2002年元至2月,以中央提出的“六条标准”和“五条措施”为核心,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财政局、财监办、审计、物价、人民银行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抽调专人,组成检查组,对全县所有执收执罚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先后查出违纪单位7个,学校9所,违纪资金18.21万元,上缴违纪罚款0.98万元,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6个。对一些违纪问题根据《甘肃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通报。通过宣讲政策,清理检查和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将全县17个乡镇计划外生育费以“社会抚养费”的形式纳入了预算管理。“四五”期间抽调专人多次对全县136个执收执罚部门和单位的非税收入收支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入库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328万元;纳入预算外管理的非税收入上缴财政专户1015万元;全县纳入预算管理的“社会抚养费”累计380多万元,为全县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按照市上的统一要求,每年对全县执收执罚单位的票据领购、使用、管理、缴销及收入缴库专存情况进行定期年检,共检查各类财政票据11843册。按照票据管理的要求,严格实行“缴旧领新”制度,及时核对收入足额专存,并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理问题进行了纠正,规范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领购、使用、管理、缴销及收入管理工作,增加了非税收入。

3、加强契税征收管理,确保契税的应收尽收。多年来,契税征收一直是我县农税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代征代扣环节断档,契税偷漏现象较为严重的实际,我局主动与房管局、国土资源局加强沟通联系,密切配合,完善协征协管程序,为加强契税直接征管,严防契税的“跑、冒、滴、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了适合我县实际的契税

征管、征收程序。对商品房契税征收工作由财政、地税、房管部门合署办公,实行“一门式服务,一条龙办理,一站式收费”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并着力规范房屋预售、抵押、评估、税费核收、审查发证等各项业务程序,通过制定“手续从简,把关从严,时效从快”的工作原则,初步摸索出了一条符合全县实际 的契税征管路子,有效减少了契税税源流失,基本做到了应收尽收。2001年征收完成契税6万元,2004年征收完成253.1万元,环比增长248.1%,契税征收呈现出逐年大幅度上升的喜人局面。

4、在全县17个乡镇实行行政事业单位“零户统管”办法。根据财政改革和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了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强化了乡镇财政监督力度,提高了全县乡镇财政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结合全县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修订完善了《秦安县乡镇“零户统管”管理试行办法》,取消了乡镇所属单位银行账户,集中了乡镇财政性资金,强化了对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督,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规范了乡镇会计秩序,从根本上治理了“三乱”,促进了勤政廉政建设。

二、贯彻落实,依法理财,效果显著

“四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围绕各项财政业务工作实际,强化对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制学习培训,要求对自己执行的法律规范要做到“精”,对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规范要做到“通”,对其他财政法规和有关的其他部门法规要做到“熟”,使全县财政系统形成了学法、用法、会用法、用好法的良好风气。

为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发展,我县始终坚持 “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协助市局在秦安组织召开多次现场会,采取带头试点,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围绕农业税税收政策的调整,以深化配套改革,巩固改革成果为出发点,以解决“三定”遗留问题,规范运行新税制为突破口,以全面实现“三个确保”为目标,逐步实现了取消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的目标。进一步完善了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登记、调查、处理、信息反馈、通报等六项制度,对群众反映的定亩不准、定税不公、违规操作、“一事一议”、村级财务不公开等问题,组织有关部门,配合乡镇进行了认真查处。2001年来共调查处理群众信访案件14起,查处率达到100%,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有效地防止了越级上访现象。

(二)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根据中央把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精神,通过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粮食直补资金全部兑现到农户手中,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三)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为加强专项资金管理,防止和杜绝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或截留等问题的发生,我局试行财政扶贫资金、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制并获得成功,许多经验和办法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为加强专项资金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财政扶贫资金试点工作做到了有条不紊,有章可循,规范高效运行。按照《甘肃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实施细则》的要求,县财政局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秦安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试点工作试行办法》,在工作中坚持“六项原则”,建立健全“两个体系”,认真落实“三项制度”,切实做到了“三统一”,“三对口”,全面实现了财政扶贫资金当年全额到位,当年建成投产,当年发挥效益的总体目标任务。

(四)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按照 “主动参与,全力支持积极稳妥,搞好服务”的主导思想和“三改一加强”的工作方针,从理顺国家与个人的产权关系入手,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妥善安置职工,实施企业重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寻找差距,勇于探索,不断提高

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财政“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全面提升财政干部和财务工作

者的法制理论水平,依法决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依法理财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程序建制度,密切配合抓落实,各项工作正在沿着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深入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

1、宣传力度还不够大,还有许多法律、法规没有很好地宣传,全县财政干部及财务工作者对常用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规定知之不详,不能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致使违法行政,不依法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

2、个别财务工作者思想认识不够,认为财务工作者只要把账做好就行了,学不学法、懂不懂法与自已关系不大。其实,会计工作不单是做账,会计工作是一项法律性和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财务工作者不仅要学法、用法,而且要依法办事,时刻用法律政策约束自已的行为,为决策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发挥好会计监督、核算、反映的职能。

3、由于县乡两级财政十分困难,无力安排正常的宣传经费,致使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因受经费影响而力度不大,需进一步加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把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与促进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财政法制工作的目标就是要促进依法理财。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寻求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与促进我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结合点,将依法理财工作融入到服务和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之中。

二是进一步加强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注重点与面的结合,即抓好城区及人口比较集中乡镇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这些地方进行重点宣传,在比较偏僻的乡镇利用宣传车及高音喇叭进行宣传,做到抓点带面,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尽可能好地发挥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的作用,创造一个人人知法懂法、人人守法,行政执法人员人人依法行政的良好社会环境。通过财政法制宣传教育,促进提高全体财政干部素质,全面提高全县财政干部法制化管理水平, 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当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三是加强财政干部及财务工作者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定期举办财政法制宣传培训班以及有奖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广大财政干部和财务工作者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认真落实财政法规制度,加强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振兴地方财政,规范经济分配秩序,减轻企业、农民负担。

五是强化监督,教罚并重,解决屡查屡犯的问题。广泛宣传财政法律法规和政策,使各项政策深入人心。积极帮助违纪单位建章立制,认真整改,严格执法。对于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对于屡查屡犯,屡教不改的单位,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该经济处罚的处罚,该党纪、政纪处理的报请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理,对违法犯罪的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处罚力度上,以处理事件为主,向处理事件与处理人相结合转变,以提高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震慑力。与各职能部门加强社会监督,形成较为完整的监督体系,共同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财政“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已近尾声,“五五”普法即将开始,面对新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更多、更新的法律知识,以适应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要求,把我县的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OO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下载江西明确积极财政“路线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明确积极财政“路线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明确“六个重点”保障民生支出

    财政明确保障民生支出“六个重点” 今年以来,*****财政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相关政策,出台相关措施,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

    老旧船舶更新财政补助标准明确

    老旧船舶更新财政补助标准明确 (2014-03-07) 【摘要】客船、液化气船、化学品船等补助系数最高 2月28日,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制定的《老旧运......

    江西2017财政业务知识[5篇模版]

    目 录 第一部分 财政管理 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第七部分第八部分 第一章 预算业务 第二章 国库业务 第三章 综合业务 第四章 非税收入业务 第五章......

    2014年中央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公车改革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完美解析

    1、一些学者认为,在信息时代强化互联风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实际上就是要求他们对互联网使用者发布的信息进行______,这不利于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人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实......

    2013年中央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公车改革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完美解析

    1、经营型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的计算期是。 A.自项目开始建设之日起至房地产产品全部售完之日止 B.自项目开始建设之日起至房地产产品转售或经济寿命结束之日止 C.自项目竣工......

    坚定信心,明确目标,积极稳妥完成机构改革任务

    坚定信心,明确目标,积极稳妥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同志们:地局党组召开这次全区地税系统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主要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局党组关于机构改革的工作部署,对即将开展的全区地税......

    积极推行财政审计一体化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财政部门积极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收支两条线等各项改革,提高了财政的......

    明确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职能

    )、明确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职能。(3)、开展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1、 统一思想,强化组织领导。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市统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