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
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鼓励与本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相符的创新性研究,建设本领域科学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面向国内外科研人员特设立本开放课题。
一、开放课题研究方向
1)等离子体科学,包括载能媒介与物质作用机理、等离子体产生方法及基本过程。
2)载能束、等离子体及特种能场技术与工艺,包括载能束及等离子体技术,等离子体表面工程、强磁场加工等。
3)载能束、等离子体及特种能场材料改性,包括表面防护、太阳能源材料、材料设计等。
二、开放课题申请及执行程序1、2、3、4、申请者首先与本实验室合作者联系,确定研究内容和工作方案。索取或在实验室网站http://mmlab.dlut.edu.cn 下载“开放课题申请书”。2014年“开放课题申请书”的报送截止日期为6月10日。获批准的项目,申请者将收到“立项通知书”及“开放课题资助合同书”,7月底之前
完成合同签订。
5、6、课题的研究年限一般不超过2年。两年项目执行期满后1个月内,提交“开放课题结题报告”,对于完成情况优秀的课题
实验室将予以连续资助。
7、联系人:鲁雯
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邮编:116024
电话及传真:0411-84708389
Email:mmlab@dlut.edu.cn
Website: http://mmlab.dlut.edu.cn
第二篇:大连重点实验室认定管理办法
大连市重点实验室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大连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运行与规范化管理,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08〕539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条 重点实验室是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组建,开展高水平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和技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三条 重点实验室是本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省重点实验室的后备力量,是促进项目、基地、人才结合的重要载体。其主要任务是:、面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和行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促进相关领域和行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面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在相关领域起到技术辐射和服务作用;、组织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的科研人员到重点实验室承担应用技术研究或前瞻性、探索性研究课题,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产学研用战略合作与协同创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协助企业开展技术集成创新,加快技术向产业的转移。
四条 市科学技术局负责重点实验室的认定和管理工作。根据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和总体布局,择优遴选建设,并保持适度规模。第二章 认定与管理
五条 重点实验室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研究方向和目标明确,研究方向应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明确的近、中、远期目标,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在本领域中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科研团队结构合理,拥有学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科研团队,有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发投入。依托企业应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近两年在实验室所属领域承担的课题经费总额不低于200万元;、具备一定规模的实验条件和基础设施,场所应适合相关研究的开展并相对集中,具备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并按有关规定统一管理,实现对外开放和资源共享,设备原值应当不低于500万元;、具有良好的科研实力和基础。近三年内拥有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经历或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水平的论文专著等科技成果;、依托单位能够提供保证重点实验室运行与开放经费,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实验室具备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较强的研发组织水平,具有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第六条 实验室认定程序:、市科技局发布重点实验室申报指南;、申报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大连市重点实验室认定申请书》(附件1)、《大连市重点实验室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2),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财务报表、立项文件及合同、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技术标准、管理制度、企业研发费用归集等);、申报单位所在地区市县科技管理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确定推荐名单报送市科技局。申请单位为中央、省驻连单位和市直有关企事业单位的,可直接向市科技局申请;、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按照《大连市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实地考察;、市科技局根据重点实验室工作计划并结合专家评审意见,择优审核确定认定名单。认定结果在“科技指南针”上公示7天,接受社会监督;、经公示无异议的实验室,由市科技局行文批准,统一命名为“大连市XX(技术领域)重点实验室”(英文名称:Dalian Key Laboratory of XX(技术领域))。第三章 运行管理
七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一般应设立由行业知名专家和单位技术骨干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负责实验室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技术决策和研发工作计划审定等。
八条 重点实验室应围绕我市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加强建设和运行管理,建立健全财务、资产、考核、激励等内部管理制度,实现技术、人才、经济的良性循环。九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报告制度,每年对建设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及时报送重大成果和动态信息。
十条 对于变更重点实验室名称及改制、合并、分立、股权转让等重大变更事项的,应提出申请报市科技局备案。
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要注重创新团队建设,稳定一批高水平技术队伍;拓宽全球视野,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重视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加强专利保护。
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定期评估制度,每三年为一个评估周期,评估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评估主要对重点实验室三年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指标包括: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对评估为不合格的实验室,限期进行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予以摘牌。第四章 鼓励政策
十三条 经认定的重点实验室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资金支持,重点资助其开展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等。
十四条 各类科技计划按照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原则,同等条件下优先委托重点实验室承担。
十五条 对管理规范、运行良好并且符合国家、省重点实验室申报条件的,推荐其申报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并按有关规定给予配套支持。第五章 附 则 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
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纺织工程”重中之重学科
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2007)
一、总
则
1.材料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当今世界的领头学科之一,并成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关键领域。纺织科学与技术在国际上已被列入新材料范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使得纺织科学与工程成为集新材料、信息、能源、航天、航空、机械、计算机、电子、机电一体化,以及化学、高分子、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等学科知识,又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型材料学科。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纺织工程”重中之重学科依托浙江理工大学现有的学科基础和优势,并结合国际纺织领域发展的前沿和趋势,应用现代科技理论和方法致力于先进纺织材料、纤维结构材料的研究与制备技术,确立以“天然纤维材料改性与高技术应用和高感性、多功能纤维研究;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与先进复合技术;纤维制品的绿色和数码制备技术”为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本实验室的建设将满足国内纺织业和纤维材料业对先进材料和制造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我国先进纺织材料和制备技术工作的水平,开展该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建立与国际先进国家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和窗口,瞄准国际前沿进行科技攻关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并促进和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2.为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交叉、实现实验室的开放效益、提高我校相关学科师资队伍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纺织工程”重中之重学科将加强与相关学科和相关研究单位的联合,鼓励国内外学者来实验室进行学术交 流和研究工作。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探索新的交流模式,不断拓宽科技合作的渠道。
3.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纺织工程”重中之重学科欢迎国内外科学技术专家在本“指南”范围内提出申请。对具有新思路、短期内有突破前景,同时有其它研究项目支持背景的申请,将优先给予支持。本着培养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学术骨干,为在我国造就一批既有一流理论水平,又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高层次纺织科学人才作贡献,我们特别欢迎国内外优秀的青年科学工作者前来进行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促进优秀科技研究团队形成。
4.本实验室注重于将开放基金与实验室的有关研究项目相结合,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鼓励申请者自带课题和经费进入本实验室工作。
5.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为申请者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提供一流的测试分析手段,提供办公、住房等后勤保障条件,以确保开放基金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二、资助范围
根据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纺织工程”重中之重学科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2007实验室的开放基金申请资助范围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纤维材料和功能性纤维材料
1、天然纤维的结构和改性研究
1)天然纤维的基础理论研究;
2)运用表面改性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改性天然纤维; 3)功能性天然纤维的研究。
2、纤维高分子的合成和新纤维材料研究
1)共聚型纤维高分子的合成和成型加工研究;
2)运用纳米技术,解决纳米分散和可纺性等关键技术难题,研制导电、隐身、防电磁辐射、阻燃等功能性纤维; 3)共混、复合、超细等新纤维材料研究;
3、蚕丝蛋白的高科技应用和蚕丝型功能蛋白的合成
1)蚕丝蛋白质作为膜、生物材料、医药材料,以及功能性材料的开拓研究; 2)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和发酵技术,合成具有天然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特性的新型高分子材料。
(二)纤维制品的先进制造技术
1、清洁加工技术
1)传统染整技术的生态化、环保化革新,如:棉的无甲醛抗皱整理,羊毛的
无AOX表面改性和防缩整理,蚕丝的高色牢度、低盐活性染料染色等;
2)与环境友好的染料、助剂的研究和应用;
3)高新技术(纳米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超临界CO2技术和生物酶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
4)生态纺织品的检测技术研究。
2、数码制造技术
1)数码仿真丝织技术基础理论研究; 2)电子提花关键技术研究;
3)基于INTERNET的纺织工业快速响应系统研究;
(三)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1、三维立体成型及复合技术研究 1)三维立体结构及其制织技术; 2)抗冲击侵彻复合材料; 3)仿生结构复合材料。
2、高分子及材料界面及处理技术研究 1)高性能增强体的表面处理和粘合机理; 2)材料表面和复合界面处理技术;
3)表面重构对复合材料界面、整体性能的影响; 4)功能复合材料界面及其对材料相关性能的影响。
3、柔性功能复合材料和智能纺织结构材料研究
1)柔性功能复合材料(电磁波屏蔽、消声抗振柔性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
2)基于应变/温度传感的纺织结构材料的特性研究; 3)形状记忆、高吸水、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
(四)其他具有创新性的申请项目。
三、项目申请
1.凡从事材料科学与技术、纺织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等均可申请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纺织工程”重中之重学科的2007开放研究基金,但申请人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获得博士学位,在专业领域已取得较大成就,不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未获得博士学位的(须由2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本着培养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学术骨干,为在我国造就一批既有一流理论水平,又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作贡献,我们特别欢迎国内外优秀的青年科学工作者前来进行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促进优秀科技研究团队形成。
2.凡申请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必须符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对具有重大意义、处于学科前沿的研究课题、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本实验室将优先予以资助。
3.申请者必须向本实验室提交项目申请书一式三份,经申请者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寄交本室。
4.申请研究课题的期限不超过一年半。从即日起接受申请,截止日期为2007年4月30日。
5.本实验室资助的研究基金主要用于实验材料费、测试费和协作加工费。可资助部分差旅费。对确有经济困难者,经核准可资助会议交流费用。项目申请金额2~3万。
6.申请书可向本实验室函索,或从浙江理工大学网页(http://www.xiexiebang.com)下载。
四、项目审批
本实验室和重中之重学科对全部申请课题提出初审意见后提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评审结果由本实验室正式通知申请者及其所在单位。参加评审的有关人员对评审人员的个人意见及申请者的研究技术方案等材料不外传。
五、工作方式
1.凡获得开放研究基金资助的申请者都是本实验室的客座研究人员或专 4 职人员,在课题实施期间,要有一段时间来本实验室从事实验工作。实验室将指定专人联系、咨询和指导。
2.本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除某些仪器由专人使用外均可供获得开放基金资助的申请者直接参与使用,研究者应接受管理人员的指导,遵守仪器操作规程。
3.研究课题的各项实验及分析测试原则上应在本实验室完成。如本实验室不具备某些条件,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可联系到其它单位完成,所需费用从资助经费中开支。
4.研究者可自带经费和必要的仪器设备来实验室工作。用课题经费购置的小型仪器、设备及剩余的实验材料都归本室所有,留待后用。
六、项目管理
1.课题申请者在接到批准资助通知后,应按批准金额、研究年限和评审意见,在一个月内编写研究工作计划,并签订项目合同,报本室核准后开展工作。
2.研究者应在课题进行中期向实验室提交工作进展情况及经费开支情况报告,课题结束时向实验室提交研究论文,并向学术委员会报告研究成果。
3.资助课题的研究成果,由本实验室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享,研究成果或论文发表时,作者所在单位应注明本实验室的名称为第一单位,中文名称为“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理工大学)”,英文名称为“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Textile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获得资助的研究人员均可作为本实验室的成员参加国内外有关学术活动。本实验室鼓励获得资助的研究人员及时将研究成果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并争取被SCI、EI或ISTP收录。
4.凡获得本实验室资助的课题在成果正式发表时,必须注明本项目得到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理工大学)开放研究基金的资助。在科研成果和发表文章中对本实验室为研究人员提供咨询、指导等的劳动,应有所反映。
5.本实验室有权检查研究者的工作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对经费使用不当或难以继续完成任务者,将给予纠正或停止资助。
6.在规定的课题年限内,研究者若要中断或延长研究时间,需提出申请,经实验室主任约请3~5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同意后,方可延长研究期限。
七、经费管理
1.资助经费由本实验室统一管理。研究者差旅费一般自理,确有困难者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可凭单据向本室从资助经费中报销。
2.研究者在财政制度规定的范围内,按照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支配研究经费。对使用不合理或不按进度完成计划者,实验室主任有权调整或停发经费。
3.研究者的研究开销及报销费用由实验室负责人签字生效。
4.本实验室可以从资助课题研究经费中提取10%管理费,用以支付行政活动费及学术委员会会议费等,提取10%学术活动费,用以支持重要的学术活动、学术交流及出版年报等。课题结束后,节余经费用于改善重点实验室工作条件。
二○○七年三月
第四篇: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制度
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制度汇编
仪器设备与药品管理
2005年5月26日
目 录
1、仪器的管理与使用.............................................2
2、设备的管理...................................................3
3、化学药品与危险品管理.........................................5
4、计算机管理...................................................7
仪器的管理与使用
第一条 计量器具的检定制度和仪器设备的校验制度
1、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所有精密量具均需定期检定,或根据规定自行校准后使用,损坏者、不合格者不能使用。
2、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容量器具均需采购标准合格产品,经认可、校准后方可使用。
3、每台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校准,校准后才能使用,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使用并报告实验室仪器管理人员,经过修复并检定校准后才能用于使用。
第二条 标准仪器和标准物质的保管制度
1、研究过程中,凡需要使用的标准物质,必须用国家或部门颁布的一级或二级标准物质。
2、实验室使用的各类化学试剂与物质,必须是符合国家或部门、省级颁布的统一标准,须存放在避光、防潮的地方,妥善保管、定期更换。
3、各种标准溶液应有专人配制,专人标定,要有明确的标示。标准溶液取出使用后不得再倒回原标准液瓶内,超过保存期的标准液不得使用。
4、本实验室标准仪器必须按“计量法”的规定,合格后才能使用。
5、建立完善的标准品购入、管理、使用登记制度,并有专人负责管理。第三条 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维修、报废制度
1、所添置的仪器设备,按规定手续验收、登记,并建立仪器帐目。
2、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的实验室人员必须熟悉使用仪器的使用、保养方法,并进行定期检查。
3、使用仪器时先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正常,按操作规程使用后再次进行检查,同时进行使用登记和数据登记,每次务必完成所使用仪器的清洁、清洗工作。
4、仪器不得“带病”工作,发现故障应及时报告以便组织维修。
5、大型精密仪器建立专人保管使用制度,其他人员未经批准和考核,不得单独操作使用。
6、仪器确已损坏,无法修复时,邀请有关专家报废鉴定,填写仪器报废单,经主任批准后,按资产管理权限上报。第四条 安全制度
1、做好防火、防盗、防毒、防失密等各项工作,各实验室都要安装消防设备,配备有必要的防毒设施,保护实验人员和仪器的安全。
2、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建立妥善的保管、领用、登记制度。
3、按规定使用水、电、火,每日实验工作结束仔细检查,关闭不需要运行的仪器设备电源,以防万一。停水、停电时必须关好水龙头和切断电源,避免意外发生。
4、实验室内不得抽烟、洗衣、烧煮食物,冰箱内不得存放私人物品,室内外不得高声喧哗和嬉闹,维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5、工作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第五条 仪器设备的计划与总结制度
1、上级有关部门的下达任务以及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委托检测任务,由有关负责人安排相应的工作计划。
2、根据计划制订短期工作计划安排,同时对上一阶段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4、年末进行总结,对各种仪器的使用情况和工作量等进行总结,归总后上报。第八条 仪器管理人员培训制度
1、运行仪器设备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必须根据自己工作性质,努力精通本专业的有关业务技术,以自学为主,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2、根据统一安排,有计划地安排有关人员短期脱产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活动。
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乳品科学重点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均为实验室的财产,归东北农业大学所有。实验室在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的原则下,由一位实验室副主任分管仪器设备工作,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体制,明确机构和职责。对各种渠道购置、经营或非经营的仪器设备按照统一规定进行管理,特别做好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 实验室配备仪器设备要遵循优化配置的原则,根据本校的实际,制定仪器设备申请、审批、购置、验收、使用、维护、维修等管理制度,实行仪器操作、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个人管理,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第四条 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要力争做到优质低价,防止伪劣产品进入实验室。进口仪器设备,到货后要在索赔期内完成验收工作,不合格的及时提出索赔。购置的仪器设备,经校级主管设备的部门入账后,财务部门方可予以报销,做到仪器设备帐物相符。仪器设备管理范围的价格起点与财政部规定的固定资产价格起点一致。
第五条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应充分挖掘现有仪器设备潜力,重视维护维修、功能开发、改造升级、延长寿命的工作。仪器设备在使用中应保持完好,做到资源全校共享,杜绝闲置浪费、公物私化。仪器设备的调拨、报废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经技术鉴定和主管部门审批(草案)。有关收入按实验室财务管理规定执行。
第六条 实验室要对仪器设备的资料建立档案,实施计算机管理。对仪器设备的类别、数量、金额、分布及使用状况,经常进行分析、研究和汇总,并按规定上报统计数据。实验室应加强校内、外网络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仪器设备纳入科学化管理。
第七条 实验室重视仪器设备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的培训、考核和技术等级晋升办法。对于在实验教学、实验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应予以承认和奖励。
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一)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购置
1、凡单价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和国家科委统管二十三种大型精密仪器均属本办法管理范畴。
2、购置大型设备,应先填写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购置申请书,进行充分论证,内容包括:购置理由、选型论证、安装及使用条件、效益预测等,然后根据要求逐级上报。
3、在设备到货前必须落实设备的安装地点、外部环境条件、配套设施,明确设备的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并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验收人员制定好安装运行验收方案,做好各项验收准备工作。
4、大型设备的验收工作要有实验室与设备处人员参加,在开箱验收前,项目单位应及时通知设备管理科,以便派人共同验收,并在验收报告上签名。
5、由外商安装的进口设备,须待外商到达之后,才能与外商共同开箱验收。自行安装验收的进口设备到货后应及时组织开箱安装验收。做到从外包装到每个部件的外观、数量、质量、编号的验收和记录,对其问题部分要拍照留据。
6、进口设备从到港之日算起90天内为索赔有效期,凡验收不合格者,在索赔期终止之前20天提出报验单报商检局,做到证据确凿、文字精炼,中英文对照,等待商检局核查;进口设备的质量保证期为验收后的12个月,凡遇质量问题须在期满20天以前提出报告,由商检局复查向外商提出修理要求,在此期间要充分开机使用。
7、设备安装验收后,验收负责人必须写出验收报告,写明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价格、主 要性能指标、附件名称及数量、到货时间、安装过程、运行状态、参加人员等,并由验收负责人签字。
8、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后,项目单位要及时到设备管理科填写验收单,并向设备管理科提供“大型设备购置申请报告”、“领导批文”复印件、“购货合同”复印件、“验收报告”及“购货发票”复印件,以上资料缺一不可,否则设备管理科将不予验收,财务处将不予办理财务报账手续。
9、设备验收安装后要及时出台相应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定岗、定员、专职管理操作,同时出台相应的保养维护规程及开放运行等其它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
(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
10、做好新置大型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对仪器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做好上机操作人员培训工作,严格上机操作规程,未经上机培训者不许上机操作。
11、大型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复印件)及全套随机文件材料存放在实验室办公室,由专人负责保管并配备专门的档案装具存放,并在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对其进行整理编目、上架排列。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及全套随机文件材料与设备共存。
12、在大型设备投入运行后,设备管理人员必须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设备的使用、开发及管理工作,并按要求认真填写《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于每年12月30日前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机时、维修费统计表”送报设备管理科。
13、仪器和设备管理人员应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维护保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洁、润滑、紧固、通电、局部检查、更换磨损的部件等,并对所维修的设备认真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14、仪器和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主要内容包括:仪器设备运转情况;检查与测定仪器的精度;检查仪器的防漏、防尘、防爆状况与措施等。
15、使用者必须遵照操作规程使用大型设备,不许任意拆卸和改装,如因功能改进等技术需要进行拆卸,需通过仪器管理人员、上报实验室与设备处批准后方可进行。
16、大型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报有关部门,征得同意后方可组织维修。
17、大型设备管理人员相对稳定,如确需更换时,必须履行设备现行技术状况、功能开发利用情况、各种附配件、材料和全部资料的交接手续,待交接双方签字认可,实验室主任签字后方可放行。
18、大型设备对全校、全国开放运行,要制定有利于发挥设备效益的收费办法,报学校批准后执行,具体标准将另行制订。
(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责任事故处理
19、任何人员不得私自运行仪器和设备,以及私自拷贝工作站中存储的相关资料,违反者将按责任大小予以处理。
20、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事故,管理人员必须及时上报实验室主管主任,并同时上报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处设备处。
21、由于使用不当、违章操作造成仪器设备损坏应酌情赔偿,对故意破坏者按实际损失追究责任人责任,由于任意维修造成的损坏也由责任人承担损失赔偿。
三、附则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国有资产管理处产权科电话55191420,设备科电话55191402 4
化学药品与危险品的管理
一、管理体制
重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实行学校、实验室二级管理,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制定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制度,保卫处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实验室负责科研用危险化学品日常管理及采购供应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危险化学品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二、计划与供应
1、危险化学品的计划、采购、供应、储存,统一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
2、各研究部根据科研需要,提出危险化学品申请计划,报实验室采购。在进口各种化学试剂,应提前通知实验室管理人员。
3、危险化学品的采购、供应工作应严格按照黑龙江省有关许可制度规定办理,采购人员要严格按规章办事,不准超量购买危险化学品,不得违反供应管理规定。
4、各研究部均不得自行采购危险化学品。确因科研工作需要,采购较大数量的危险化学品,须经单位主管领导同意,报学校保卫处、实验室设备处审核、批准,由实验室统一办理采购、储存手续,并且对剧毒药品存放于学校的危险品库。
5、危险化学品含化学药品、试剂和高压气体,化学药品和试剂包括:毒害物品、遇湿燃烧物品、氧化剂、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爆炸物品、易燃液体、腐蚀性物品等八类;高压气体包括:氢气、氧气、乙炔气、高纯氧气、高纯氮气、普通氮气、高纯氖气、氦气、液氮、压缩空气、二氧化碳等。
三、管理与使用
1、储存、供应和使用化学品时要切实加强有关管理工作,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责任,做到分类储存、分类领取、安全使用。
2、对危险化学品实行集中管理,由学校危险品库负责储存、供应工作,各研究部不得超量储存危险化学品或私设危险化学品库。
3、危险化学品要定量供应,领用量不得超过一周实验用量。
4、领取氢、氧气体,必须装置气瓶安全帽。
5、定期对危险化学品进行检查和清理,暂时不用且未开封的危险化学品,要及时交到危险品库统一保管,随用随取。节假日期间,可将原装整瓶带标签化学试剂和高压气体,按性质、类别标明品名及数量,送交危险品库代为保管,并按规定妥善处理。
6、安全使用危险化学品。落实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安全教育,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要求进行实验,现场必须有教师或管理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安全。
7、严禁将实验中产生的危险化学品残渣、废液倒入垃圾箱和地下管道,严禁在室外存放,必须由专人回收处理。
四、剧毒化学品的购进和调拔
1、采购剧毒化学品必须由实验室上报学校,并经校保卫部门审查同意的专门采购人员担任,凭许可证件按公安部门有关规定统一办理。剧毒化学品采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严格控制品种和用量,不准计划外超量储备。
2、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私自接收、转让和赠送剧毒化学品,同样,不得向外转让和赠送剧毒化学品。确因科研协作需使用剧毒化学品必须经设备处、保卫处同意报公安部门批准方可接收和转让。
五、剧毒化学品的领取和发放
1、领取剧毒化学品,应由领用人填写“东北农业大学剧毒化学试剂、危险品申领单”,经实验室主管安全的负责人签字后,指定双人领取。剧毒化学品领取和发放必须各有两人同时进行。
2、新增项目临时购买用量较大的剧毒化学品,由项目负责人申请报告,经实验室主任签字批准后,再经校保卫处、设备处负责人批准由学校统一办理申购领取手续。
3、剧毒化学品只准领取一次实验用量,如当天不用又没有存放剧毒化学品条件的,必须交回危险品库代保管。
六、剧毒化学品的使用管理
1、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实验人员必须有具备应有的知识和技能,严格按规程操作。使用剧毒化学品必须有两人以上操作。
2、领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必须配备专用存放柜,严格执行双人、双锁保管制度。
3、剧毒化学品的使用必须有实验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人、用量和用途)。剧毒化学品如有丢失应立即报告单位领导和校保卫部门。
七、剧毒化学品使用后的处理
1、剧毒化学品的原包装容器必须退回设备处危险品库,不得丢失和擅自处理。
2、剧毒化学品使用后废渣、废液、废气等,由使用单位负责处理,要严格执行环保规定,不得私自乱倒污染环境。自行处理不了的应及时报告,通过校保卫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所需经费由使用部门负责。八、三废处理制度
1、各研究室必须按照国家公布的环境保护法规,处理好“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不得随意乱倒、乱放、乱排;
2、检验分析中产生的废液,只含一般酸、碱、盐类,要稀释到符合标准后排放,含有剧毒药品的集中倒入废液缸内,经化学处理后深埋或派放;可以回收的药品,经过回收后净化,重复使用;
3、消化试样时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所产生的废气通过风道抽送到高空派放;
4、制备样品浓缩后多余的废渣、要集中管理,无毒的倒入垃圾箱,可能污染环境的埋于地下。
5、不遵守制度造成污染,除批评教育外,必要时对责任人追究事故责任直至刑事责任。
九、责任追究
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安全隐患的,要立即上报学校,学校有关部门依照《东北农业大学关于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安全隐患责任追究处罚规定》给予处罚。
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生产、使用、销售、贮存、运输危险化学品,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附则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东北农业大学保卫处值班室电话55190212。
计算机管理
一、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方针,以“安全保障教学和科研”为原则,实验室的全体人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二、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增强计算机实验室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觉性。
三、经常进行安全检查,消除病毒感染等不安全隐患,采取积极防范措施,保障安全。
四、严格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机房各类机器的操作,不得对机器任意拆卸以及随意安装软件。
五、每日检查机房各线路,防止超负荷用电和电线短路,下班时关闭电源和机房总闸。
六、每日清点机房机器总数和机器使用情况,防止微机和各类零配件的丢失。
七、机房内定点配置各类消防器材,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的使用情况。
八、机房走廊严禁堆放各类物件,保证走廊和过道畅通。
九、节假日做好安全检查和值班工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十、一旦发生安全问题,立即采取有关措施并及时汇报。
十一、对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严肃处理和批评教育。
十二、校内防火科电话55190119,报警台电话55190110 7
第五篇:201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始申报
201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始申报
教育部科技司 2011-6-23 17:55:00 关于组织申报201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通知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
根据国家创新体系(大学)建设目标和有关高等学校科技发展规划要求,为加快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继续推进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方向,我司决定开展201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新建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1.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指导,紧密围绕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突出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紧密结合,突出与“985工程”、“211工程”和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的有机衔接。
2.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科布局和区域分布,加快高校优势领域的基地建设。对同一高校同一重点学科内已建有国家和教育部基地(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中心)的不再列入建设范围。
3.突出特色建设,加强在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的布局。
4.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和环境建设,创造实验室优秀的文化和氛围。
二、申报方向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在高校择优推荐并充分听取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认真研究,我司拟定了今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方向指南(见附件)。申报实验室必须符合指南方向的总体研究目标和涵盖所有研究方向,突出优势和特色。
三、申报基本条件
1.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所申报实验室的主体学科须为国家重点学科。
2.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研究基础。所申报的实验室应处于本领域国内领先水平,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或工程研究项目,有较充足的国家纵向科研经费;具备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条件,能开展高层次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3.具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团结协作、管理能力强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有良好的科研传统和学术氛围。
4.具有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实验室科研用房集中,实验室面积应在3000平方米左右;具有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原值原则上不低于2000万元;有稳定的管理、技术人员队伍,管理制度比较健全。
5.具有良好的建设与运行条件支撑。依托高校要保证建设期间匹配投入仪器设备购置经费不低于1000万元;保证实验室建设期间和建成后,每年提供不低于50万元的运行经费,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和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条件。
四、注意事项
1.拟申报高校需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方向指南和申报基本条件,充分考虑本校相关学科科技资源的整合,使实验室成为集中依托高校相关学科优势力量、代表依托高校相关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科研基地。
2.实行严格限额申报,每所学校只能申报一个符合申报方向指南的实验室。
3.认真组织填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书》,格式参见http://www.xiexiebang.com/下载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书》一式5份和电子版光盘须于2011年8月26日前送达我司基础研究处,逾期不予受理。
我司将按照《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要求,在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的基础上,视具体情况,聘请专家对高校申报的实验室材料进行评审,遵循宁缺勿滥的原则,确定今年立项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地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 教育部科技司基础研究处(南楼413)
联系人:明媚、明炬
电话:010-66096519,66096301
附件:201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方向指南
教育部科技司
2011年6月21日
附件:
201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方向指南
一、前沿基础领域 1.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
围绕逆境条件下细胞生命活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点开展逆境下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逆境适应、逆境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细胞与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2.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
围绕新型电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前沿性问题,重点开展与二次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相关的物理基础问题、能源材料的理论和结构设计、能源存贮与转换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机制、高性能电池材料的制备与技术研究。
3.科学工程计算
围绕科学工程中的前沿数学核心问题,重点开展生命科学中的网络动力学问题、科学工程中多尺度输运问题、复杂流畅的数学问题等方面的研究。
4.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
围绕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基于生物评价的活性天然产物发现、天然产物生物学意义的发生本质、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与调控规律、活性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和基于靶蛋白结构的结构修饰等方面的研究。
5.中医证候学与方剂学
围绕中医现代化中中医证候学与方剂学研究的难点与核心问题,重点开展证候诊断与疗效评价的方法学研究、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方剂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研究、方证相关性以及新药创制等方面的研究。
二、重大需求 6.生物化工
围绕生物化工与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生物催化剂技术与理论、生物催化过程工程、生物质功能化、生物质的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7.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
围绕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研究中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开展食品胶体的结构与功能、食品胶体的生物制造、食品胶体的结构改造与功能强化、食品胶体的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8.地下水文与水环境
围绕地下水循环的水文过程及地下水环境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地下水系统、循环规律及其生态效应,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文耦合机制,污染质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迁移转化、监测其及治理修复等方面的研究。
9.交通隧道工程
围绕大型与复杂交通隧道建设与运营的安全、环保、节能 等核心理论与关键科学问题,开展隧道的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力学、安全控制与结构耐久性理论、高烈度地震区交通隧道抗减震理论与技术、高速公路及高速铁路隧道的灾害防救与运营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10.深部矿产资源开采
围绕我国深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深部资源赋存特征、深部高效开采理论和技术及优化方法,安全开采及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11.能源工程安全与灾害力学
围绕灾害形成及重大能源工程防护中的科学理论和工程问题,重点开展固体强度与灾害力学、地下废物处置与能源储备工程安全、边坡稳定性与高坝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12.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
围绕中低温热能的高效利用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中低温热能的高效获取与传递、中低温热能热力转换系统工质与关键部件、中低温热能的高效利用技术与总能系统优化等方面的研究。
13.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
围绕能源清洁高效热转换过程中的科学问题,重点开展煤、生物质和太阳能热转换新模式的理论和技术,能源热转换过程污染物生成机理和排放控制技术,新型能源热转换过程测量原理、控制理论和优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三、交叉学科领域 14.数理经济学
围绕数理经济学研究的理论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科学问题,重点开展博弈论与机制设计、数理统计模型与方法、数理金融方法与金融建模、金融产品创新与风险管理、海量实时数据统计建模、宏观经济模型与预测等方面的研究。
15.现代教学技术
围绕现代科学技术支撑教育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认知神经科学与教学、教学心理与创造性、信息技术与教学、现代科技技术在教学中的集成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16.环境食品学
围绕环境与食品协同作用于健康的基础科学问题,重点开展环境地理与膳食模式选择、气候因子与食品应季机理、食品协同环境影响健康的微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