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报课题立结项程序
申报课题立、结项程序
第一部分:申报课题立项程序
一、认真阅读《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指南》。
二、根据实际情况选定研究题目。
三、制订课题研究计划(或研究方案的设计)。
包括:
1.研究题目;
2.目的和意义;
3.研究的基本内容;
4.研究法、进度;
5.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条件。主要包括课题组成员水平、研究工作资料准备情况和研究手段;
6.预期研究成果及使用范围;
7.经费概算。
四、填写课题申报书,一式三份。
五、按县(市)教研室、设区市教育局课题办(教研室)、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的程序申报。主要材料:申报书并附研究计划,要求县(市)教研室、设区市课题办(教研室)签上推荐意见、负责人签名、加盖公章。
六、在申报立项时,应同时将评审费交设区市(县)课题办。
七、上半年省课题基地办申报截止时间为三月三十日,下半年申报省课题基地办截止时间为十月十五日。
八、组织专家评审。
九、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领导小组审批。
十、发立项文件,予以通报,并将立项课题的基本情况上网。
十一、向课题组颁发课题立项证书。
第二部分:申报课题结项程序
一、被立项的课题在实施中,要求课题负责人每学期写出阶段小结,在课题完成时汇编装订成一份(打印稿),作结项评审的依据之一。
二、课题研究到期,负责人写出申请结项的报告,填写课题结项申报书,一式三份。对需延期结项的课题,负责人必须提前半年向省课题办写出申请报告。
三、课题负责人将本课题的结项申报书(一式三份)、批准的立项申报书、阶段小结汇编、结题总报告、课题相关成果材料及目录等,连同课题评审费,交设区市课题办。由各设区市课题办统一报送省课题基地办。
四、组织专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通讯评审或现场评审方式对课题进行结项验收。
五、发结项文件,予以通报,同时将结项课题情况上网发布。
六、通过结项的课题由省课题基地办颁发结项证书。
七、对暂未通过结项的课题,按专家提出的意见予以改进,争取下一批再继续申请结项。
八、报省课题基地办材料要求:课题的结项申报书(一式三份),结题材料(包括
1、结项申请报告
2、批准的立项申报书
3、阶段小结汇编
4、结题总报告
5、课题相关成果材料目录)统一装订成一份。课题相关成果材料目录由各设区市教研室(课题办)审定并加盖教研室公章。
九、结题材料省课题基地办存档将不再返还。
第二篇:申报课题结项程序
申报课题结项程序
一、被立项的课题在实施中,要求课题负责人每学期写出阶段小结,在课题完成时汇编装订成一份(打印稿),作结项评审的依据之一。
二、课题研究到期,负责人写出申请结项的报告,填写课题结项申报书,一式三份。对需延期结项的课题,负责人必须提前半年向省课题办写出申请报告。
三、课题负责人将本课题的结项申报书(一式三份)、批准的立项申报书、阶段小结汇编、结题总报告、课题相关成果材料及目录等,连同课题评审费,交设区市课题办。由各设区市课题办统一报送省课题基地办。
四、组织专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通讯评审或现场评审方式对课题进行结项验收。
五、发结项文件,予以通报,同时将结项课题情况上网发布。
六、通过结项的课题由省课题基地办颁发结项证书。
七、对暂未通过结项的课题,按专家提出的意见予以改进,争取下一批再继续申请结项。
八、报省课题基地办材料要求:课题的结项申报书(一式三份),结题材料(包括
1、结项申请报告
2、批准的立项申报书
3、阶段小结汇编
4、结题总报告
5、课题相关成果材料目录)统一装订成一份。课题相关成果材料目录由各设区市教研室(课题办)审定并加盖教研室公章。
九、结题材料省课题基地办存档将不再返还。
第三篇:课题结项申请书
抚州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结题
申
请
书
课题名称:高中英语课堂中渗透有效教学策略实践与探究 课题负责人:张志华
所属学校: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
课题研究时间:20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 尊敬的抚州市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
本人于2012年2月向您们申请了“高中英语课堂中渗透有效教学策略实践与探究”课题,经过两年的刻苦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2013年12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特申请结题验收。课题的研究过程: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分为四个阶段开展了我们的研究,第一阶段: 2012年2月-2012年4月,准备阶段。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学英语指导书等理论书籍,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收集有关阅读理解的材料,进行题材和题型分类,确定研究的具体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第二阶段:2012年5月--2012年7月,实践阶段。根据材料分类以及制定好的方案进行验证,作好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记录,进行实验的比较。记录学生平时的测试成绩,对阅读理解题型得分率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际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策略。第三阶段:
2012年7月—2013年3月,完善阶段。对前期所作研究及实验进行完善并以论文形式展现。第四阶段: 2013年3月—2013年12月:
总结阶段。对所用的实施方案、记录、成绩分析表等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写一份有设计、有实施、有案例的研究报告。
取得的成果有:
1、形成了构建图式网络进行阅读分析的教学模式。
2、学生掌握了阅读策略,提高了阅读技巧,兴趣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3、促进了学生阅读知识图式的构建和背景知识的提高。
4、教师本人也在实验中得到了同步发展。恳请领导小组的各位专家能予以批准结题!此致 敬礼!
申请人:崇仁县第二中学
张志华
2015年10月
第四篇:课题结项范文
课题批准号:16-HJYY-021
“农村贫困生心理亚健康现状及疏导策略”研究报告
汤阴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
孙东升;宁银海;张宏刚;郑金涛;李向科;韩艳芳
摘 要: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欲救其人先救其心”,比农村贫困更令人担忧的是农村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治穷先治愚,治愚先治心”,对心理亚健康的贫困生进行疏导不仅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途径,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关键词:农村贫困生;心理亚健康;成因;疏导策略
一、农村贫困生心理亚健康现状
(一)心理亚健康的定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四位一体(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健康、道德健康四位一体)的全新定义,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喜好、情感、智力、承受力等等)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1}
(二)心理亚健康的外在表现
1.心神不定,焦虑万分,对任何以前很容易处理的问题现在都没有把握,眉 头紧皱,若有所思,担心马上会大难临头;
2.烦躁不安,坐卧不宁,站着累,坐着也累,听见任何响动都会烦躁,总有吵架的冲动;
3.强烈的妒忌心理,对谁都不服,即使当面迫于环境勉强欢笑,背后会用最恶毒的语言发泄不满;
4.恐惧心理,害怕和同事、朋友、亲人交流,有的人自己在家里都感到害怕,更不用说陌生人,见到上司心跳加速,满脸通红,有些人用猛吃东西安慰自己,也有人用逃避的方式麻痹自己;
5.记忆力下降非常明显,在关键场合脑子会一瞬间空白,词不达意还抱怨别人不理解,对自己以前非常熟悉的朋友的名字也会忘记,经常下达前后矛盾的指示;
6.反应迟钝,对新鲜的事物不接受或拒绝接受,身体的灵活性下降,判断能力也受到影响,任何事情会比以前慢一拍;
7、强迫症状,比如有洁癖倾向,常常反复洗手;做一件事情之后会反复地确认好几遍,经常会返回只是为了确认门是否锁上;做事情必须要按一定的程序来做,否则心理就会很不舒服等等。
8.抑郁,比较常见,如不加以调节或治疗,发展到严重程度会对自己的存在价值产生怀疑,大多数人会选择自杀作为摆脱困境的唯一办法。
9、缺乏安全感,现在社会的常见现象,走到哪里都感觉没有安全感。心理学的发展往往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心理学、包括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早而且也比较成熟,国外围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有一门学科叫学校心理学,近年来发展很快。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形成了较完整和成熟的体系,有心理卫生、心理咨询机构,配有专职人员,并建立了一系列的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标准、权力范围等。{2}
(三)农村贫困生心理亚健康的表现
农村贫困生心理亚健康是表现: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暴自 弃、自卑、自闭、孤独、神经质、冷漠、行为极端、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四)研究背景
(一)心理学的发展往往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心理学、包括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早,而且也比较成熟,国外围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有一门学科叫学校心理学,近年来发展很快。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形成了较完整和成熟的体系,有心理卫生、心理咨询机构,配有专职人员,并建立了一系列的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标准、权力范围等。[3]
(二)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80年代起步。如今,已有不少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4]据不完全统计,有关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著作,己经出版40余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国家级课题十余项和省部级课题几十项。这些课题的研究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中国当代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5]
(三)我国教育心理学存在的问题 1.人为性过大
人的心理特质难以量化且可变性大,即使心理学的各种学习理论有科 学性,但和其他应用学科的定律相比,不难发现在教育实践中仍缺乏科学理论的普遍性和可重复性。
2.教学历程不等于学习历程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虽然可以预先制订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进度,甚至细化到具 体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但却无法做到让学生完全按我们的要求同步的对教学内容做出反馈,对知识的 学习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而且个体间存在很大 的差异。事实上,教与学是两个相 对独立的过程,不可能与教育者的思想完全一致。[6] 3.实验及理论研究不等于学生真实学习的情境 在心理学逐步科学化的过程中,量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无数次悉心的试验在得出实验结果后却遇到了一个麻烦:实验结论难以应用于具体实践。[7] 4.构建主义运用的尴尬
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最为流行的学习理论。[8]其核心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获取知识的教学过程。[9]然而现行建构主义的推广尝试着找一种能够在任何条件下均能应用的建构主义,却恰恰忽视了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施加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10] 5.学校与家庭教育脱节
家庭是孩子重要的学校,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人格形成、性格完善、价值观取向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1]而目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几乎没有涉及家庭教育中的心理研究,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12]
二、研究价值、意义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看扶贫、讲扶贫,亲自抓扶贫。总书记在提出“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新要求的同时,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是全社会的共识,为“精准扶贫”贡献教育智慧,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
“欲救其人先救其心”,比农村贫困更令人担忧的是农村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及方方面面的限制,农村贫困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远远高于普通人,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导,可能会影响其一生。“治穷先治愚,治愚先治心”,“体魄强健,智能高超,心理素质过硬,有职业道德和团体协作精神,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由此可见,对心理亚健康的学生进行疏导不仅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途径,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二)素质教育呼唤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影响着学校办学的质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健康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因此,心理健康不仅对个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国家也具有深远影响。
(三)贫困学生——极易引发心理问题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影响着社会的安定,遴选此课题其意义在于完美贫困学生的心理,进而高尚他们的情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有素质的合格公民。
(四)探索心理健康疏导有效策略,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五)开展心理健康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现在的在校学生,未来的社会公民,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促进社会个体发展,开发社会人力资源,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终实现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设计
(一)准备阶段(2016.10—2016.12)
成立课题组,调查研究学习有关理论,搜集文献资料,拟订研究方案,申 报课题,制定计划,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7.1—2017.8)
聘请专家指导,研究工作全面展开,课题组致力于调查、分析、综合,初步形成研究框架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收集与本课题实验有关的各种资料,撰写研究论文。
此阶段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研究我县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成因,记录个案,撰写论文,形成阶段研究报告。课题负责人制定调查研究方案,组织实施调查研究;年段研究人员在本年段实施调查研究,记录个案,撰写年段调查研究报告。
第二步是对学生亚健康心理进行辅导和疏导,记录典型案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撰写论文。课题组负责人在不同年段选择实验班,制定在实验班实施辅导和疏导心理的实验方案,并指导排除和矫正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年段研究人员制定本年段具体实验计划并组织实施,撰写本年段实验报告。
第三步是探索总结心理亚健康成因及对策,探寻培养健康心理的途径,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课题组负责人撰写总研究报告;年段研究人员撰写年段报告,申请结题。
3.结题验收阶段(2017.9—2017.10)
整理实验资料,对阶段性成果及实验效果进行汇总,撰写研究结题报告和论文。全面总结、宣传,并为下一轮推广实验做好准备。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2.问卷调查法。为了详实地了解目前农村贫困学生的心理现状,对不同年级不同村别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主要从家庭情况、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展开调查。
3.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明确一般规律与特殊个案的关系,采用典型引路、专家诊断、逐步推广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改进疏导方法,归纳出教育规律。
4.经验总结法:研究者结合研究实践,根据课题特点和课题进展情况,认真积累素材,及时总结得失,并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总结提炼,逐渐形成研究结果。
(四)研究内容
1.调查农村贫困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及类型;
2.通过问卷调查、个案探讨、专题讲座、日常观察和群体活动等方式,探索疏导途径和方法;
3.对学生亚健康心理进行辅导和矫正,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总结有效的疏导策略;
4.探寻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四、研究措施、办法
通过调查问卷、跟踪走访、个案研究、查阅资料、局部实验、相互研讨等多种方式,从农村贫困生心理亚健康现状、成因、解决办法等方面深入剖析此问题的根源及有效对策,为解决该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一)农村贫困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
1.随着改革开放、新农村建设、新经济模式迅速流行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等在剧烈碰撞,面对纷繁复杂、盘根错节的社会现状,农村贫困生由于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很难对此实现有效整合,从而产生迷茫、不知所措,进而自暴自弃、消极堕落,逐渐导致心理上或多或少出现种种问题。[13]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不公、贫富差距、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公款挥霍等问题或多或少存在,在有些地方某个时期可能还比较严重,尤其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所导致的城乡贫富差距,收入悬殊拉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不良之风对贫困生心理产生高强度的压力和激烈的思想冲突,极易造成 个别贫困生由羡慕、妒忌、憎恨、报复、仇视等心理问题的出现,进而出现报复社会,报复富人等扭曲甚或是畸形变态心理出现。
3.社会行为不规范,诚信度低,升学就业压力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复杂化、功利化,拜金主义盛行,盲目攀比之风愈演愈烈等都对思想比较脆弱,心理素质差的农村贫困生产生难以应付的困惑。
4.贫困家庭的父母大多常年在外打工,父母与子女缺乏有效沟通,不能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为生机温饱整日奔波发愁的父母除了重视子女的生理健康外,很少顾及子女的心理健康。贫困生的抚养和教育大多有文化程度偏低的爷爷奶奶负责,有的贫困生是单亲家庭甚或是孤儿,由于隔代教育导致的人际关系隔膜,导致农村贫困生在最需要良好家庭教育的时机,却缺失了有效的家庭教育,极易导致农村贫困生心智发展不够成熟,由于辩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容易受形形色色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极易沾染恶习,容易误入歧途甚或走向违法犯罪。5.贫困农村封建家庭制观念根深蒂固,家长不能平等地对待子女,不尊重子女的个性和人格,强迫子女按家长的意志行事,容易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封闭的家庭教育模式,必然造成思想僵化保守,心理封锁和性格拘谨。
6.贫困农村教育体制滞后。(1)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迎合应试教育,抓学生的智力提升,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甚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漠不关心,所谓的“素质教育”有名无实,名存实亡。(2)极个别农村教师由于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整日牢骚满腹,甚或消怠工,缺乏良好的师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甚或情绪激动、脾气暴躁、新生怨气就迁怒于学生;个别教师无法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情绪,养成怯懦无能,胆小怕事的性格,严重挫伤学生的进取心,使他们无法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7.个别贫困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盲目攀比之风盛行,由于物质上的贫困,导致农村贫困生在和同龄人对比时,在衣着、饮食、购物、视野、见闻等多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外在环境的巨大落差如得不到合理的疏导,极易导 致农村贫困生心理上的自卑、自闭、自暴自弃、自我否定、消极堕落,产生不良情绪,进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8.极个别贫困生自身定位不明确,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和残酷的现实落差导致心理问题频出。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个别贫困生无法对自身进行准确的社会定位,自我期望值太高,不切实际和别人盲目攀比,甚至虚荣心太强,“打肿脸充胖子”,自我设计往往严重脱离社会和自我的实际。这样必然导致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矛盾加剧后必然导致自我否定,一旦残酷的现实或囊中羞涩无法满足自身膨胀的私欲时,就会陷入痛苦和失望中,有的甚至丧失理性,离家出走或自寻短见。[14] 9.个别贫困生养成了好吃懒做,怕吃苦、怕学习,总喜欢为自己的不努力寻找各种千奇百怪的借口,抱怨自己不是“官二代”“富二代”,整日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甚至整日作“白日梦”,想入非非,丧失奋斗的勇气和自信,甚或产生“妄想症”,神魂颠倒,说话颠三倒四,毫无逻辑性,严重者陷入抑郁症的痛苦之中。
(二)针对成因,采取的对策
1.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相关活动。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可根据学生中的共性问题,确定团体辅导的主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针对个别问题,可通过指导性谈话、书信交流、悄悄话热线、微信、微博、书信等形式进行个别辅导。可利用晚自习时间,由专职教师轮流值班,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扰。尽量做到面对全体学生,让心理教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常见的心理问题,举办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2)课题研究引领,促进班主任心理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因班主任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所以要着力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艺术,帮助班主任调整心态,每天以积极、健康、乐观、向 上的正能量感染每一名学生。(3)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求各科教师主动地去挖掘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尽可能地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行为渗透到每天的具体教育教学中。
2.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力促贫困生打开心扉,与人多沟通,多交流。创建“沟通从心开始,育人从心升华”模式,设立 “悄悄话信箱”,通过“悄悄话,悄悄说;悄悄话,悄悄听”,走进贫困生心灵,巧解心灵,巧解心结,寓德于心,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悄悄话信箱”不是一个简单收信的箱子,它是学生诉说心里话的“知心朋友”,它是来自学生、家长、社会有关思想教育的信息库。所有来信要做到两天内给予回复,三天内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做好记录,存档。对所有来信每信必复,并遵从绝对保密的原则。
3.设立心理咨询室,扎实开展好“润物细无声”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农村贫困生及时解决心理困惑和疑虑,努力将心理咨询室建成贫困生值得信赖的“心灵之家”。同时,要明确各层领导的职责。校长为总负责,教师协助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室是学生心理咨询的专门场所,必须要有专业的心理老师给予辅导,以促进和改进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农村贫困生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设立契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并细化分解目标,稳扎稳打,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让他们“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都活的充实,有意义”“每天都有获得感、充实感”“每天都快快乐乐”,让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占领农村贫困生的心田,让贫困生从成功做好每一件小事中找回自信,让贫困生从社会实践中找回自尊。
5.加强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多关心贫困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贫困学生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加强贫困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社团的活动中,获得自身的发展。有意创设活动平台,让贫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爱,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从心 灵深处给予贫困生更多关爱、关心、扶持。
6.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社会、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合力,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疏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发挥家教的作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座谈,增强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长心理素质,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网络,形成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7.开设心理宣泄课,建立心理宣泄室,让贫困生的不良情绪甚或是负面情绪得到合理宣泄。通过建立心理宣泄室,为贫困生提供一种合理宣泄压力和不良情绪的途径,让贫困生在安全、受保护的空间中进行有效的情绪疏导,把心里的苦闷、焦虑、愤怒等一些消极情绪释放出来,达到心理放松和减压作用,有利于培养贫困生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8.开展好有益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贫困生树立自信,展示自我风采。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时间的过程。只有当贫困生乐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或创设平台让贫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的体验与快感时,才能消除自卑、自闭、自暴自弃,才能扩展知识与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体验,正确认识自我,促进正确思想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9.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首先塑造教师优良的品质,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师资是关键,学校应培养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安排相应课程,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课程的老师,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且要提高教师的素养及质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心理现状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让中学生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①要丰富教师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知识。教师要丰富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来全面了解学生。教师的心理学知识水平的提高是学生心理特征发展的要求。要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改革教育课程设置,不要一味地进行讲授式教学,要尝试采用活动教学,让学生参加实践,在实践中成长。②因此,在培训教师时,要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如交往恐怖、攻击行为、厌学等,要求教师采取不同的策略,然后帮助教师认真分析总结。这样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③要增强教师的调控能力,现在人们生活繁忙,生活压力大,心理变化随之而来。由于“升学率”、“评职称”等工作压力,使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力,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从而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有极强的调节情绪能力,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10.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校园的育人环境。引导师生以平等的心态看待贫困生,不歧视、多理解、多帮助贫困生,减轻贫困生的贫困感和自卑意识,改善班级、寝室等小群体的人际关系,小群体密切的人际互动关系对贫困生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在小群体中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人际环境,并通过组织各种团体活动来优化这种人际关系。这对于调适贫困生的自卑情绪、开启他们封闭的心灵、增强其交往能力是十分有益的。11.发动师生扶助贫困生,形成全员助困的良好氛围。在全校师生中积极倡导爱心助困活动,从经济、学习、心理等各个方面帮助贫困生,唤起全校、全社会对贫困生的关注和支持。在帮助贫困生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经济上比较困难的学生,一般都比较敏感,由于物质匮乏,往往格外看重自尊。如果大张旗鼓地帮助他们,经济困难是缓解了,却可能造成学生情感上的伤害,产生反感,甚至自卑的情绪。同时,也要引导贫困生积极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贫困。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到:贫穷不是我们的错,既然我们目前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倒不如勇敢地面对现实、坦然地接受现实。贫穷也不是罪过,没有必要为此而难为情。其次,在思想上要引导其积极进取。大家帮助我,是对我的关心,是同学间友情的体现,老师和同学们把温暖奉献给我的同时也把希望寄予我了。我所能做的就只有“化感激为动力”,学会做人,勤奋学习,等将来有服务社会的能力了,再把这份爱回报给需要帮助的人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助贫困生,才能使他们和别的同学一块进步,一块成长。
12.要对贫困生单独进行辅导,让贫困生的心情开朗,从而减少他们的自卑 感,在以后与同学相处时提高自信心。要真正关心和爱护这些贫困生,获得他们的信赖,与他们真心做朋友,“想贫困生之所想,急贫困生之所急”,情真意切地为贫困生做好事,办实事,让贫困生从内心深处把老师当知己和朋友,愿意敞开心扉和老师倾心交谈,愿意把内心的悄悄话告诉老师寻求解决办法,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研究成效
通过对农村贫困生心理亚健康成因的研究,我们对症下药,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通过在县职教中心和人民路中学进行个案尝试,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农村贫困生心理健康发展初见成效
1.增强了农村贫困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学生的分析与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他们也更加理解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对自己的巨大付出,并且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与人和睦相处,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习的自觉性也提高了。
2.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3.贫困生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正在努力转变自己。
4.贫困生的性格开朗了,能主动和老师、同学讨论学习、谈心。5.贫困生能根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据此制定细化分解的分阶段学习目标,以及为达到此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实现了积极、乐观、充实、健康过好每一天的目标。
(二)教师的科研能力大幅提高,撰写的论文多篇获奖。
其中孙东升的论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亚健康成因及对策》已被《中学课程辅导》(国内同一刊号:CN14-1307/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992-7711)录用;撰写的论文《农村贫困生心理亚健康现状及疏导策略研究》获2016年县一等奖;张宏刚撰写的论文《农村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对策》获2016年县二等奖。
(三)个案尝试、实验效果显著。
开展的个案尝试初见成效,成功转化存在心理亚健康的农村贫困生39名,受到学校、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正逐步扩大试验范围,争取让更多农村贫困生受益,并在实践中完善措施与方法;探索的在农村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受到县教育体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正在全县农村学校中推广。
(四)主要创新点:
1.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宣泄教育进入课堂。
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既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及时予以指导。从学校领导到每个教师要克服心理健康教育的神秘感,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营造课内外、校内外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2.大力加强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
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辅导水平,而广大农村学校条件艰苦,经费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簿弱。必须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学习和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术和方法,敢于实践、探索和总结,真正做到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3.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意识。
教师应与学生多谈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生活上多给一丝微笑,多给一份关注,多给一句赞扬,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继续发挥家长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按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针对性的向家长开设心理知识讲座,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4.根据农村学生的认知、意志,情感和个性特点,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 引导。
通过创设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积极、乐观、进取、向上、向善的校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消除部分学生的心理困惑,发展学生健康心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5.充分发挥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和平台,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的发展,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很大影响。我们要与时俱进,占领新媒体的话语权和主导权,用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宣传形式去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六、讨论和分析
(一)经验和成绩
对农村贫困生心理问题采取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做法,收集到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分析、综合、研讨、查阅资料、向专家请教等多种方式,汇总出问题的症结,针对问题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先进行个案尝试,然后修改完善方案,再回到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通过“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度具体做法确保课题研究的实用型和实效性,在局部尝试中取得了较好地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二)问题与不足
由于知识和认知水平的局限,实践经验和一线材料较充实,理论高度不够,提炼升华的艺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大范围篇普遍推广中,可能某些具体做法对某些人不够有效。
参考文献:
[1]心理亚健康十大早期信号 你中招了么? 微微健康网.2012-12-02[引用日期2012-12-09] [2] 四种心理亚健康的表现!问渠心理网[引用日期2012-10-18] [3] 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6]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7]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5.[8] Robert Slavin.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9] 桑切克.教育心理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7.[10] 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1] 李红,教育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2] 付建中,教育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3] 王大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280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4]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50 :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第五篇:申报课题立项程序
申报课题立项程序
一、认真阅读《山东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指南》。
二、根据实际情况选定研究题目。
三、制订课题研究计划(或研究方案的设计)。包括: 1.研究题目; 2.目的和意义; 3.研究的基本内容; 4.研究法、进度;
5.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条件。主要包括课题组成员水平、研究工作资料准备情况和研究手段;
6.预期研究成果及使用范围; 7.经费概算。
四、填写课题申报书,一式三份。
五、主要材料:申报书并附研究计划,要求县(市)教研室、设区市课题办(教研室)签上推荐意见、负责人签名、加盖公章。
六、按县(市)教研室、设区市教委课题办(教研室)、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的程序申报。
七、在申报立项时,应同时将评审费交设区市(县)课题办。
八、上半年省课题基地办申报截止时间为三月十五日,下半年申报省课题基地办截止时间为十月十五日。
九、组织专家评审。
十、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领导小组审批。
十一、发立项文件,予以通报,并将立项课题的基本情况上网。
十二、向课题组颁发课题立项证书。
申报课题结项程序
一、被立项的课题在实施中,要求课题负责人每学期写出阶段小结,寄省课题基地办一份(打印稿),作结项评审的依据之一切
二、课题研究到期,负责人写出申请结项的报告,填写课题结项申报书,一式三份。对需延期结项的课题,负责人必须提前半年向省课题办写出申请报告。
三、课题负责人将本课题的申报书、阶段小结、终期成果等材料按先后时间编上目录装订成册,连同课题评审费,先交给设区市课题办。
四、设区市课题办应将课题负责人的结项申请报告、结题申报书、材料册、课题相关成果材料(音像、软件等)统一送或寄省课题基地办。上半年截止时间为三月十五日,下半年截止时间为十月十五日。
五、组织专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通讯评审或现场评审方式对课题进行结项验收。
六、发结项文件,予以通报,同时将结项课题情况上网。
七、通过结项的课题由省课题基地办委托设区市课题办颁发结项证书。
八、对暂未通过结项的课题,按专家提出的意见予以改进,争取下一批再继续申请结项。
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评审标准
一、选题价值和意义
1.研究的内容,对解决当前基础教育的难点或关键总是有突破,对基础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2.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新概念、新方向、新方法。
二、选题科学性
1.课题的选定必须是以事实为依据。
2.课题的选定以已有的科学理论、科学规律或定律为指导。
三、研究内容和计划 1.研究内容具体、清晰。2.目标设计恰当。3.研究的方法科学。
4.研究的步骤、任务的分派合理可行。
四、研究工作的保障
1.课题负责人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良好的科研信誉(如以前承担的课题是否按时结题等)
2.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物资供应、情报资料、经费支持、研究时间等确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