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诗宋词单元教学集体备课
唐诗宋词单元教学集体备课管见
一、教学内容
第3册第二单元、第4册第二单元,15首诗词,课文有:
李白:《蜀道难》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李商隐:《锦瑟》、《马嵬(其二)》
柳永:《望海潮》、《雨霖铃》
苏轼:《念奴桥·赤壁怀古》、《定**》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清照:《醉花阴》、声声慢
二、教材地位
1.唐诗单元在必修3中,该诗歌单元注重感受与共鸣,重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解读不同的创作风格,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
宋词单元在必修4中,该诗歌单元注重情境,在反复吟咏中体会宋词的声律之美,领悟情景交融的意境。
2.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潮。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诗人辈出。初唐——初唐四杰;盛唐——李白、杜甫,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中唐——白居易;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唐诗单元选取了唐诗发展三个重要阶段4位代表性诗人的代表作品。
宋代是词发展的鼎盛时期。婉约词派、豪放词派群星璀灿。宋词单元选取了宋词发展两大词派4位代表性词人的代表作品。
总而言之,两个单元所选篇目思想内涵、艺术成就等方面(体裁、题材、风格、表现手法)堪称典范,对今后的古典诗歌学习的指引意义重大。
三、教学目标
1.强化诵读古典诗歌,背诵要求背诵的诗歌,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良好习惯,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诗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3.按照唐诗和宋词的发展史梳理出阶段、流派、代表风格,结合单元教学,以点带面,帮助学生建构一个清晰的诗词脉络。
4.继续引导学生掌握根据诗歌题材特点迅速把握诗歌主旨的方法。
5.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比较阅读”“专题阅读”等鉴赏方法,探究诗歌的旨意和情趣,感知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情怀。
6.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联系自身主观感受和生活体验,有自己的阅读心得并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四、教学重点
1.背诵要求背诵的诗歌。
2.感知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情怀。
3.初步了解和运用“知人论世”“比较阅读”“专题阅读”等理解和鉴赏诗作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重点
感受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方法
1.诵读吟咏
2.缘景明情(情景关系)
3.知人论世
“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从而能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论世”就是通过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风貌,把握同时代作家的共性。
4.比较阅读
例(1)李白(浪漫主义,潇洒飘逸诗风)
杜甫(现实主义,沉郁顿挫诗风)
例(2)婉约词派(柳永、李清照)
豪放词派(苏轼、辛弃疾)
5.专题阅读
例(1)咏史怀古诗:《咏怀古迹(其三)》、《马嵬(其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例(2)杜甫晚年即景抒情诗:《秋兴八首(其一)》、《登高》
七、课时安排
(一)第3册第二单元唐诗,10课时
第1课时:整体诵读,知人论世。
(1)初步了解唐代及唐朝诗人
(2)整体诵读本单元所有诗作。
第2-3课时:《蜀道难》(潇洒飘逸的李白)
第4-5课时:《杜甫诗三首》(沉郁顿挫的杜甫)
第6-7课时:《琵琶行(并序)》(“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白居易)
第8课时:《李商隐诗两首》
第9-10课时:比较阅读、专题阅读
(二)第4册第二单元宋词,10课时
第1课时:整体诵读,知人论世。
(1)初步了解宋代及宋代词派词人
(2)整体诵读本单元所有词作,体会宋词的声律之美。
第2-3课时:《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
第4-5课时:《苏轼词两首》(念奴桥·赤壁怀古、定**)
第6-7课时:《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第8-9课时:《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
第10课时:比较阅读、专题阅读
(潘文生)
第二篇:单元集体备课
苏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一专题一集体备课
时间:2011.8.25下午 地点:学校集体教研活动室
参加人员:杜建海、秦荣平、王永杰、赵鹏连、曹海瑞、闫永霞、韩平、郭继全
组织主备:秦荣平记录人:韩平
活动内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专题一集体备课
模块一初备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 本文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3、了解词的有关常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有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二、背景介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诵读欣赏
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 长沙》,听朗读录音。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遍”“漫”“争”“击”“翔”字,体会其作用,抓住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如“独”“立”“洲”,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全 词作用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力求背诵全篇。
(二)整体感知
1、思考: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
讨论、明确:
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四、再读课文,诗歌鉴赏
(一)写壮景,抒豪情
1、研习“湘江秋景”图(“看”字所领的7句)提问: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呢? 明确:远眺: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静)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2、研习“中流击水”图(最后三句)
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二)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2、“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 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3、“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与明处对比
4、“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三)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四)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沁园春 雪》,《沁园春 雪》上阙描绘北国风光,下阙评古论今,抒发壮志豪情。
五、赏读结束
放投影片毛泽东诗词手迹,听配乐朗诵带。请朗诵水平好的同学朗读全词,要求读出感情。组织小组交流,加强感受。附:板书设计
相信未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语言,把握诗歌主旨。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遣词造句的艺术,培养独立鉴赏新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相信未来》,体会其中所蕴涵的青春忧伤和对美好明天的不懈追求,培养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热爱生命,追求真善美。
【重点、难点】
1、通过解读朦胧意象,把握全诗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新诗鉴赏能力是重点。
2、初步理解自由体新诗的一些写作技巧是难点。【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 品读 诵读 讨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幻灯片打出如下字幕】 请相信,青春是一首诗 【齐读】 【师】请相信:
【生】青春,是一首美妙绝伦的诗!
二、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PPT投影】 【写作背景】
三、诗之美味在于读【幻灯片打出如下字幕】
1、自由读【可反复阅读自己喜欢的诗节】
2、配乐读【可只读前三节,也可读全诗】
3、全班读【限前三节,注意停顿和重音】
4、名家读【不看教材,全心投入倾听中】
三、揣摩语言、意象
4、自由阅读第一至三诗节,找出诸如“蜘蛛网”、“炉台”等诗歌意象,结合诗句,说说某句或某段,诗人想要表达何种情感?在今天读来,这种情感有普遍性吗?
【明确】
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5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的 第6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四、好诗不厌百回改【幻灯片打出如下字幕】 【改写】有人认为,全诗的第四至六诗节,“不太像诗”,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请大家讨论:
不同意,请说明理由;
同意,请大胆修改,并说明理由。
注意:不要改变诗歌的主旨以及情感基调。
五、结语:请相信,未来是一首诗【PPT投影】
无论高考写作是否“诗歌除外”,别忘了,要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诗心!要相信诗歌!
无论人生之路是平坦还是崎岖,别忘了,要持久拥有一种乐观的心态!要相信未来!
【齐读】
相信诗歌,相信自我;
相信社会,相信生活!
模块一讨论交流
杜建海:本板块选择了一组吟唱青春的诗歌,让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青春旋律的歌唱中,礼赞青春生命,体验青春激情,明确青春使命,实现精神的成长。应该指导学生富有感情的吟诵、积极的思考和主动的体验,应该在阅读鉴 赏中,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王永杰:要能够结合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理解并说出这组诗的主要意象和思想感情;说出自己对青春的理解,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性。理解《沁园春•长沙》创造的雄奇壮美的艺术境界,能说出雄壮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理解概括《相信未来》所表现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赵鹏连:还需要了解有关作家作品以及词和新诗的基本常识,积累整理一些词语,如百舸、寥廓、峥嵘等。本板块应围绕“吟诵”“思考”“体验”展开活动,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体验。
曹海瑞: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朗诵诗歌能够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吟诵,就是要以恰当的声音形式表现诗歌内在的情感旋律;思考,就是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体验,就是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对青春的认识。
闫永霞:在具体教学中,要分析相关作品的内在情感旋律,把握诗歌的意象,这有助于加深理解诗作内容,有助于寻找传达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音形式。
韩平:另外,朗诵要防止纯技术性指导的倾向,也要反对任何形式主义的表达。课堂上既要听学生怎样读,也要让学生交流为何这样读,并把二者的统一性作为评价的标准。郭继全:诵读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分组朗读、朗诵会等都可以采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面向群体朗诵的机会。教师应该参与诵读活动,引导学生总结诵读的心得。
模块二初备 十八岁和其他
教材研究
《十八岁和其他》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向青春举杯”这个专题里的一篇文章。它是台湾作家杨子在长子东东十八岁生日来临之际,以自己深刻而具体的人生感受,围绕十八岁所关涉的人生话题而作的一篇散文佳作。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在学习方式上需采用教科书建议的“活动体验”;同时编者的意图是想利用这篇课文创设两代人对话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以自我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与同学、教师、父母进行交流,加深对青春、人生话题的感受与思考,从而促进精神成长,完善自我人格。基于这三方面的考虑,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分组交流,重点探讨;借鉴吸收,课外延伸。切实地将自主与合作、整体与部分、课 内与课外有机地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把握书信体文章的行文方式和语言特点。
2、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青春、人生的思考与认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父母对渐渐长大成人的子女的一份特殊的爱。
2、正确处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理性认识读书的苦与乐。
3、学习谈话式的行文方式以及运用小标题来组织文章结构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激情导入
十六岁是花季,十七岁是雨季,那么十八岁又是怎样的季节呢?当十八岁生日来临的时候,你想收到怎样的礼物呢?是一款时尚的MP3还是一双高级的运动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一位父亲在长子十八岁生日之际,送给儿子的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封充满关爱的生日贺信。这便是杨子先生的《十八岁和其他》。(板书课题和作者)2.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其目的在于通过柔和的音乐、动情的朗读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3.概括说明课文四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二、分组交流,重点探讨
1.教学过程
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围绕教师提示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组内讨论时,要求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用记录关键词的方式写下相关的讨论内容。教师在学生讨论时,需倾听学生发言,并就一些问题给予相关指导。然后全班再就某些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探讨,真正做到师生、生生的信息互通、观点碰撞、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问题设计:
第一部分:
(1)面对步入十八岁的孩子,作者的心情是怎样?文中哪些语句表明了他的心情?
明确:
文章第一部分有三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表达了作者一份特殊的心情。
第一段:矛盾、失落的心情。即“孩子长大了”的欣慰与似水流年的迷惘相交织。
第二段:担忧的心情。怕因自己的不经心或任性等,给 孩子造成伤害。
第三段:高兴、满意开怀的心情。即“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了”。
第二部分:
(1)作者认为造成两代人矛盾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怎样的解决办法?
明确解决办法:①孩子们要避免受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影响,避免轻率地对父母下评判。②父母要更新思想,追上时代的步伐。③双方要像朋友般把问题摊出来谈谈,共享喜乐,分担忧愁。
(2)在生活中,你们是否与父母发生过矛盾?当有了矛盾后,你与你的父母又是如何处理的?
(3)朗读第二部分的第三、四段。如果将它改成:“我有错误,你也有许多错误,你必须在踏进反抗的年龄时,不要受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感染,不要摭拾一些概念、术语、不要轻率地对父母下判断。……你们兄妹必须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你觉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第三部分:
(1)在孩子面临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时,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2)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谈一谈你读书的苦与乐,想一想读书的苦和乐一定是对立的吗? 第四部分:
(1)作者对步入十八岁的孩子提出了哪些希望?
(2)在第四部分的第一段中,作者用“十八岁使我想起……使我想起……”这样的句式表达了他对青春的感受。你们能否也仿照上面的句式,写一段话来表达对青春的理解呢?
(3)读完全文后,你能否总结出这篇文章的行文方式和语言特点?
我的四季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总体把握文章的思路,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
2.体会文中形象、生动的词语及富有哲理的语句,从而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在充分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生命四季”的深刻寓意。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人说人生像一本书,从第一页写到最后一页;有人说人生像一部影集,满载着不同生命阶段的照片;有人说人生像一台戏,没有彩排,一开始便是正式演出;而在女作家张洁看来人生如同一年的四个季节,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张洁的《我的四季》。(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介绍作者
三、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张洁的《我的四季》。(朗读后,可以适当提示一些值得注意的字词)
四、在朗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①文章开始就以“生命如四季”点明题旨,那么春、夏、秋、冬各用来比喻人生的那些时期?
②作者给“四季”赋予了深刻的含义,结合文章的内容,思考每个季节各自有怎样的生命特点?作者对各个季节又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前后左右小组讨论,填写关键词完成表格内容,然后我将请同学发表意见。
个性解读: 这篇文章中有不少富有生活哲理的句子,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请同学们划出自己喜欢的、有所触动或者启示的句子,然后前后小组彼此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读后又有怎样的启示或共鸣,之后向全班做汇报。(如果时间来不及就不讨论,思考几分钟直接请同学发言。)
五、经典语句揣摩: ①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作的土地。
②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决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③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④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⑤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者是不值得。
(这五个句子最好都要得到解读,如果在课堂上未能完成,可以将部分留为学生的家庭作业。)
朗读:我们对张洁《我的四季》基本上有了一个较深刻的理解,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想请同学来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朗读的时候,注意体会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将自己的理解融入朗读之中。
六、教师课末总结。
模块二讨论交流
杜建海:学习要求上,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十八岁和其他》一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够说出 《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哲理、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王永杰 : 根据教科书编写的意图,《十八岁和其他》主要用来创设两代人对话交流的平台,期待用这一材料引发家长的共鸣,引导学生以自我经验与文本展开对话。
郭继全:促成两代人就青春与人生的有关话题,真诚、平等而深入地交流,进而使学生获取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赵鹏连:《我的四季》也可以安排在课外阅读。应避免用“文本研习”的方式组织教学,对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解读,想想自己对这些句子所蕴含的人生道理的真切体验。
曹海瑞:作为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两个方案中的“专题讨论”对加深理解、感悟有着重要作用。
韩平:教师组织“专题讨论”要预留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发言,必要时可以要求按讨论题目写出发言要点。
闫永霞:采用多种形式,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将小组讨论的要点向全班报告、交流;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全班交流,都要求记录发言要点。
第三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主备人:刘辉
从备人:刘义志 倪金美左官伟 崔万里 栾善升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入选现当代散文三篇,它们是: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现代诗歌一首,何其芳的《秋天》;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本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是“感受自然”。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夏感》取代旧版教材中的《山中访友》,让四季团圆,真正形成了“缤纷四季”。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具有许多共同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这些特点为初步赏析文学作品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以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审美的陶冶,又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无论是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来看,都显示了本单元教材的编写是紧扣《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理念,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品析精美生动的语言。
3.学会抓住季节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四季美景。
(二)过程和方法
1.采用朗读品读法、体验想像法、讨论交流法、活动拓展法等。
2.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
单元目标明确了,开展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我认为有三点要特别注意。首先要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观照课文。本单元以审美作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不要求作深刻抽象的理性分析、高屋建瓴的美学探究,只要求对课文作浅近的、感性的感知理解。正如课标所说,“欣
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即可。其次,要考虑到作为刚迈进中学大门的七年级学生,他们的生活大多数在单调的城市生活中,或是繁重的学习重压下,很少为一轮红日惊叹,为一片落叶感慨,大自然的美于他们常是熟视无睹,这种生活经验的缺失,很难让他们在读这篇文章时发出感叹:“写得真美。”这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境,激发情感,发挥联想和想像。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学习优美的诗文,注重情感体验才是抓住了根本。第三,作为起始年级,七年级的学生尤其要注意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单元解说
本单元选文在注重典范性的同时,为了适合学生学习,体例安排上也考虑到了本学段学习的层进性原则。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教材编排的逻辑关联。
第一,从板块属性来看,这套课本是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三大板块来建立整体框架的,本单元属于人和自然这一板块。人与自然可以析理出多种层次关系,其中既有八上第四单元“探索自然奥秘,培养科学精神”,这是科学说明的层次,也有八下第三单元“关注自然,保护自然”,这是理性思考的层次。而本单元则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文学审美的层次。在对自然的审美体验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自身的能力和悟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单元在本册课本乃至整套课本中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第二,从体裁类别来看,本单元课文中写景抒情散文居多。这与八年级的写人叙事类散文和九年级的议论哲理类散文形成了层次梯度,从重语言品赏到重选材写法再到重探究反思,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应该说本单元是真正学习散文的起点,是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发端。
第三,从课时安排来看,《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名家精品,放在单元前头并作为三课时的重点讲读篇目;而《夏感》和《秋天》则被作为一课时的自读课文放在中间;四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则以四课时的重任作为单元重点紧随其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则需要六个课时作为本单元的压轴。这样安排,体现了教材编写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的需要。
四、单元教学建议。
(一)教学前提:在教学之前要作学情预估。学生刚开始进行单元化的文学作品学习,要关注学生有哪些学习基础,有哪些可能存在的学习误区,如关注整体忽略细节,关注写什么忽略怎么写,关注知识点忽略情感体验与表达等。
(二)教学指南:从本单元内容看,散文阅读、古诗词阅读和语文综合性学习都是中考必考内容,因此在教学要以中考为指南,重点研究中考的考查方式及考查标准等,以提高教学的有效度。在近几年的中考说明中,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主要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和手法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古诗词的学习要能对其中关键词句、写作特色及写作意图能够作必要的理解和赏析。语文综合性学习则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五、如何评价师生的教与学的效果呢?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看三维目标的落实。就单元具体来说,评价看以下几个方面:
1.识字写字的评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本单元60个左右新字词)。书写要正确、端正、整洁,关注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
2.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
3.写作的评价,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4.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
六、教学设想: 1.课时分配:
第11 课《春》(3课时)
第12课《济南的冬天》(2课时)
第13《夏感》(2课时)
第14课《秋》(2课时)
第15课《论语》十则(3课时)
2.授课类型: 讲授课。
3.教学方法:
(1)阅读法,反复朗读从而体会意境。
(2)组织讨论法、组织几名同学进行小组讨论,进一步掌握本单元学习的内容。
4.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教学课件、图片等
第四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修海玲 主讲人:修海玲 备课时间: 9月20日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 中彩那天》,《尊严》。两篇略读课文《万年牢》《将心比心》。一个语文园地。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2、读懂每个自然段,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而自豪的 思想感情。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会学生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让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形近字比较,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2、加强朗读训练。
3、运用所学方法学习课文。
4、运用所学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单元教学时间安排:
《中彩那天》 2课时 《万年牢》 2课时 《尊严》 2课时 《将心比心》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单元基本功训练重点: 5中彩那天
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我家汽车中彩后得而复失的故事。思想感情: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个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着重理解的问题:
1、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2、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基本功训练:
1、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
2、比较字形:
维——唯 拨——拔 诲——悔 词语:
理解“拮据、精湛、梦寐以求、馈赠”的意思。句子:
理解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1、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段:
文章开头简洁地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还特别提到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大家的一句话为下文的故事埋下伏笔,又照应了文章结尾,使文章首尾相衔,结构严谨。综合性实践:
1、联系实际,交流一下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理解。
2、从生活中找出诚实守信的事例说一说。
6、万年牢
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思想感情: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着重理解的问题:
1、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基本功训练
(一):注意下面字的读音
弃 巷 津 棠 损 晾 耽 廷 傅 赚 掺 闺
(二)词语
1、找近义词:耽误——耽搁 生意——买卖 实在——诚实
2、找反义词:干净——肮脏 认真——马虎 正——邪 句子:
1、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为材料的句子“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
2、写出了我真实感受的句子“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
3、难句理解:理解下面三句话中“万年牢”的意思。
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这里的“万年牢”指父亲所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体现在蘸的糖均匀,还不怕冷,热、潮。⑵“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这里的“万年牢”是指好的产品会受到顾客信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
⑶“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这句话从产品、生意的万年牢引申到做人的准则上来,一个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也是万年牢。
段: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他做事认真和实在。先讲父亲自己经营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
综合性实践:
1、关于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学生讨论: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2、阅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7、尊严
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
思想感情:体会哈默的尊严。着重理解的问题: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基本功训练:
(一)字
1、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比较字形:堪——湛 僵——疆(二)词
1、近义词:骨瘦如柴——瘦骨嶙峋 惬意——舒服
2、反义词:狼吞虎咽——细嚼慢咽 羡慕——厌弃 赞美——憎恶
3、需要积累的词语或成语:疲惫不堪、狼吞虎咽、善良、骨瘦如柴等。
4、需要理解的词语:喉结、疲惫不堪、狼吞虎咽。
句子: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段:理解2-5段中能够体现哈默有尊严的语句。综合性实践:
1、从哈默和杰克逊身上,你分别学到了什么?
2、你身边谁有尊严?是通过什么事体现出来的? 8 将心比心
主要内容:课文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了生活中的两件小事。思想感情:“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着重理解的问题: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
2、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基本功训练:
一、字:
1、多音字:扎、禁、将、差、解
二、词语:
1、近义词: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平静——冷静 宽容——理解
2、反义词:平静——激动 宽容——狭隘
2、关联词语:
如果„„就„„(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三、句子
文章两处最感人的人物的语言描写:
1、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他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打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四、段
第二段是这一课的重点段,主要写我经历妈妈鼓励实习护士扎针的事,让我有温暖的感觉。说明了生活中需要将心比心的道理。
五、综合性实践:
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5、中彩那天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本课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如:拮据、梦寐以求、闷闷不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并结合在本册前面学过的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4、培养学生普通话能力,写规范字。情感态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初步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难点: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新授
教法学法: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适时点拨。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新授)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强调“中”的读音、“彩”的写法 2.过渡导入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三、创设情境、启发疑问:
以感情朗读的方法,学习3—6自然段,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体会“我”中彩之后的兴奋与激动,并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2.启发疑问:再读4、5自然段,试着提出问题,初步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提问。
3.学法尝试:以第6自然段巧妙过渡,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边读边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提问。
四、渗透学法,边读边想:
以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学习7-8自然段,引导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1.学生自己阅读,尝试解决在上一阶段读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父亲到底面临怎样的难题?”.2.针对学生阅读中的困惑,师生交流读书方法,帮助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3.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自己阅读,边读边想,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4.学生再读书,并大胆质疑,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五、布置作业:
认真读课文,并通过上网或读书等途径查找资料,为下节课深入学习做好准备。第二课时(新授+练习)
一、复习检查
二、抓住重点句深入探究,在师生共同读书学习辩论的过程中,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解决上节课学生遗留问题,并深入思考“父亲有没有理由留下这辆车?为什么又没有留?”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认真读书,在学生思辩的基础上理解为什么是“道德难题”,从而充分认识父亲的高贵品质,理解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和”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含义。
三、想象写话: 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说一说,再写下来。
四、学习生字(重点是字形)如:“德”:用“十四人一条心”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强调“心”上有一短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创编记字口诀,使学生快乐识字、写字。
五、课堂练习: 填空
1、父亲的技术(),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2、“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地问。
3、是呀,(),是我们家最富有的时刻。
六、课堂小结: 相信同学们一定明白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就是他面对崭新的奔驰汽车与“诚实、守信”在内心深处的较量,到底该选择什么?父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选择了高尚的品德。这种高尚的品德让人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心情舒畅。他周围的人因此而快乐,因此而受到好的影响。这是多少辆奔驰车、多少金钱也换不到的无价之宝。
六、作业:
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关于彩票的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组合,通过查找资料、采访等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5、中彩那天
开车
道德难题
留?
不高兴 ?
还? 各位老师的观点:
刘瑛: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是整体感知,牵一发而动全文,能够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阅读文章,解读课文蕴涵的“意义”,领悟人生的道理。
路瑞玉:本课注重以“读、辩、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栾冬梅:教师注重学生的课堂语文实践,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兰志军:本文要把重点放在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课文的阅读,学生从中懂得诚实守信比财富更为重要。本文教学重点是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与守信的珍贵。这是本教材解读给与的提示。
但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按照教材解读给与的提示进行教学的话,那么,本课文教学就等同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了,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意。这在目前语文教学,特别在教如‘以诚待人’这一类专题中可能出现的倾向性问题。
因此,在教本篇课文中,我在教学生通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资财富更珍贵的道理的同时,不忘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语言文字训练。而本课文教学的重点应是------教学生如何理清课文的顺序,然后教学生给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列一个提纲。
起因:父亲买的彩票中奖两人,奖品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这可是父亲梦寐以求的,担父亲中了彩一点也不高兴。
经过:我家生活很拮据,一次父亲买的彩票中了一辆崭新的汽车,但父亲中了彩却一点也不高兴。原来父亲买了两张彩票,而中奖的那一张是父亲帮库伯稍带的,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最后父亲还是打电话通知对方,领走了奖品。
结果:父亲以诚信至上,把奖品给了库柏。
再根据提纲,学习如何来组织文字表达,再教学生学习写作。这是我对本文的重点教学安排.
第五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秦海啸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大自然的启示”专题,《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本组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
【学生分析】
我想学生对于本组课文学生是有学习的欲望的。但学生的关注很可能会停留在表面,所以学习本单元,除了引导学生热爱自然,还要激发学生学习会理性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要保护大自然,探索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有效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服。因此,要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进行语言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
【重点课文示例】
《自然之道》一篇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一件发生在一群旅游者身上的具体事例来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一、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把握:
1.概括故事主要内容。课文故事的曲折性,为学生提供了提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能力的练习机会。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尝试选用以下方法:①梗概叙述法。教师可以用“谁能简要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要争取说得清楚、明白。”作为学生初读的要求,使学生自主关注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并择要概括。②人物关联法。学生初读后,可要求提炼出课文中的人物,理清故事中人物间的联系,使学生初步感悟到人类行为与动物命运的关系。③词串联缀法。在学生自学生字词的基础上,出示一些与课文主要内容相关或能体现出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故事情节发展的词语,让学生以词语为依托,联词成句,概括内容。
2.理解课题,即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可以扣住课题中的“道”字质疑,引导学生抓住向导的话,明确“自然之道”就是自然界中事物的规律,为深入读文打下基础。
二、精读课文时可从三个角度切入,抓住几个主干问题,构成教学的几大板块,对课文反复品味,多重解读。
1.“我”和同伴的行为是怎样的影响了海龟命运?从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理解时可抓住以下重点词句:
① “我的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问向导:‘你得想想办法呀!’” 我们的“紧张”与“焦急”是因为并不了解那只幼龟所担任的“侦察”任务,这也是悲剧发生的真正原因。
②“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海龟,把它放进大海。”
向导因为了解海龟的生存规律,表现得非常平静,却被同伴们误解为“冷淡”。此时在理解
“极不情愿“的词意基础上,想象同伴们都可能说了些什么,以此来凸显向导的无奈。③“然而,接着发生的事却使大家极为震惊。”
人们从嘲鸫口中拯救出一只海龟,但是更多的海龟因得到错误信息而被捕食,这适得其反的后果令人们极为“震惊”。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读书想象大量海龟遭到捕食的惨景,再扣住“天哪!看我们做了什么!”一句反复品读,注意两个 “!”地使用,读出短句的丰富内涵,体会人们顿悟、悔恨的复杂感情。
④“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这时,似乎一切都静止了体现了大家难过、悔恨的心情。表面的平静反应出内心极度的不平静,可引导学生想象人们的心里话,体会人们的心情。
2.向导的态度、做法也是一个激活学生思维,发表个性化感受的引发点,抓住第4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中向导的话,细细体味,可以引起课堂的争辩: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3.由体会太平洋绿龟的生存之“道”深入理解“自然之道”。
首先,可以由课文的最后一句向导的悲叹质疑:“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假如没有人类的干预,海龟会安全入海吗?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说一说。
①“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欲进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句中“探”字以及“欲进又止”一词生动地描述出幼龟“侦察兵”形象,体现出幼龟出巢的谨慎。②“成群的幼龟争先恐后地从巢口鱼贯而出”
“争先恐后”写出了幼龟行动迅速;“鱼贯而出”写出了幼龟行动井然有序。可以想象,如果幼龟得到的出巢信息是正确的,他们将会很快越过沙滩,进入大海。
最后,可将向导的话“自然界就是这样的。”改为“自然界就是这样:是怎样呢”引导学生再次体会“自然之道”。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可以参考选用下面的话题,回到对课文的整体阅读上,通过语言训练深化对课文的理解。①为了保护加拉巴哥群岛上的幼龟,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请你给岛上游客写一份“旅游须知”。
2.走出文本,内化“自然之道”
1、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读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3、登录“人与自然”的相关网站了解自然之道。
4、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等。
课内外知识的沟通,已悄悄拉开了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这次综合性学习,重点在于使学生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并从中获得启示,要注意与三年级下册第二组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有所区别。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这两种思路进行:一是直接去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身边熟悉的动植物或自然现象;二是联系生活经验与阅读积累,确定重点观察对象,把观察、思考、查资料、提出创意,乃至动手实验紧密结合起来。
在教学综合性学习时注意要考虑与“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相结合,为习作提供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如观察大自然探究发现(某一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动手实验、进行小发明等。
1、(学生制作昆虫标本、植物拼图、手编花环、泥人、泥车„„向同学们展示,并且介绍制作的经过)
2、学生进行一次调查汇报:陈述我们身边严峻的环境问题。行动起来,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
调查反映出来的环境问题:。
我的建议:。
3、去大自然中捡拾或者采摘一片你认为“不一样” 的叶子,同时详细记下你发现它的时候的时间、地点、周围的环境和当时的心情,尤其是你之所以要选择它的原因。请同学们去找寻一处令你感动的景物——一片叶子、一棵小树、一枚鹅卵石,以“心中的美景”为题
4、春游感受自然
5、我有一个“朋友”
小草、野花、树林、河水、游鱼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大自然朋友。我这样启发学生后,向他们提了些要求:⑴对花鸟草虫、河水游鱼的“生命观照”。⑵四至六人一组,自编一个游戏,进行物我之间的“心灵的对话”,可呼唤人们呵护自然,保护生态。再现“大自然的语言。”
6、读后感关于大自然的启示的相关文章
7、大自然的启示图片,说故事。
【教学进度】
见教研室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