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集体备课及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3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单元集体备课及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单元集体备课及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及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作文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组教材编排了四篇文章。《翠鸟》和《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含义深刻的话语,使人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感悟,读起来耐人寻味。

二、单元整体设计:

教学本组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学会用对比、联系上下文的方法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1、会认31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与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5、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6、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4、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五、课时安排:

《翠鸟》

3课时

《燕子专列》

3课时

《路旁的橡树》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3课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3课时

5、翠鸟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

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思路:

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理解词语”,在本课教学时应力求落实此项目的训练,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教学时以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为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弄清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是有关系的。如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与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有特点,而是由于它身体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打出翠鸟图片)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什么?你们喜欢翠鸟吗?你们对翠鸟有哪些了解?(让学生说说课前查的资料、了解)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5课翠鸟。

二、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三、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四、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查字典)除了查字典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

完成填空练习:

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7)学生试写自己喜欢的鸟外形。

①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鸟,能不能用学习翠鸟外形的写作方法,来写一写自己喜欢鸟的外形?

② 师: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鸟图片、实物、玩具等,仔细观察后再写。

③ 生写,师巡视指导。

④ 展示学生习作,采用多种形式评议,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⑤ 你写的鸟的外形,非常好,听到同学的表扬,你的心情怎样?

(8)小结:

同学们写得都不错,如果自己感觉不满意,课下再修改。好不好?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过渡:翠鸟不仅长得十分漂亮,而且还是捕鱼的能手呢?

⑴ 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体会翠鸟动作的特点。

⑵ 学生看翠鸟捕鱼的动作的课件。

⑶ 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

⑷ 指导朗读。比一比,谁能把翠鸟读活了?

(5)对比课后第三题两组句子,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具体、生动。

方案二(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三、课后小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五、积累好词、佳句

把喜欢的好词、佳句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麽喜欢,然后抄下来。附:【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5、翠鸟

喜爱之情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按三层意思去背诵。第一层意思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第二层意思讲翠鸟身上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先总说,再一步步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说。第三层意思讲翠鸟小巧玲珑。

2.指导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贴着、疾飞、停在、注视、等待”指导理解背诵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锐利、眼睛、蹬开、飞过去、叼起、贴着、摇晃、荡漾”等词句,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艳、腹、褐、衬、灵、待、锐、泡、饲、疾、逮。

(2)重点指导

翠:上边“羽”和“羽”进行区分。

赤:上边是“土”字。

希:注意上边“ ”第一笔为撇“ ”,下边是“布”字。

2.出示卡片,读一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课后练习。

1.重点指导第2、3题。

(1)按课文原文体会括号里所填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鸟捉鱼动作的词语)

(2)指导理解词语,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① 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方法解释第3题词语的意思。

② 找出这“鲜艳、疾飞、锐利”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教师点拨。

③ 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例句,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五、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课文学完了,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得那麽可爱的?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写法:

1、抓住事物的特点;

2、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

3、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的表达方式。

六、作业:

写生字词。熟练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七、拓展延伸

1、以“我最喜欢的鸟”为题目,举办一次作文比赛,可以介绍自己所熟悉的鸟的外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也可以讲述自己和鸟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2、办一期以鸟为主题的手抄报。【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5、翠鸟

喜爱之情

动作:鸣声清脆、迅速敏捷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1、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2、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们进行男女生比赛读”。最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读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3、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我都很重视读书。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感悟和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然后通过模仿或重组的训练加以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这种“读书——感悟——积累——运用”的有序设计,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层层深人,富有实效。其中“感悟”是关键环节,它是读的目的,又是积累和运用的基础。在设计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对语文文字的感悟,摆正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精练巧妙的设问,紧密有致的课堂组织,使得学生在课上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听说读写议等活动,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如让学生动手画图,通过还原图形检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扮演自然博物馆讲解员,通过语言重组和表达训练,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凸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能。

6、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6 燕于专列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舒适 启程 疲劳 料峭 覆盖 救护 车厢 濒临 死亡

欧洲 瑞士 特殊 长途跋涉

气温骤降 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骤”和“涉”。

骤:让学生明白笔画较多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些。同时,如果一个字有两个捺,书写时其中一个一般要变成点。然后复习学过的字“送、这、迟、欢、食”等进一步巩固。

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书写时不要多加一点。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学生读文思考: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⑴体会气候的恶劣。

①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居民寻找燕子的句子。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②指名读。

③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理解“料峭”的意思。

④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气候的恶劣。

⑵体会瑞士居民们的爱心。

①默读,画出描写瑞士居民们动作的词语。

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②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

【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圈点勾画重点词语,静心思考,朗读感悟,这样就能体会到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正是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也是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重要意图。】

③指导朗读。

④教师引读。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冒着——,顶着——,踏着——,四处寻找——。

⑤再仔细地读一读这段话,还有哪些词也让你体会到了居民们的热情?(学生读文,抓重点词语“纷纷”“四处”。)

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B 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4、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复习生字,识记字形,指导辨析容易混淆的字。

么?

⑴出示生字,认读。⑵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⑶辨析形近字,组词。

洲—州瑞—端殊—珠跋—拔步—涉厢—箱

2.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4在爱心卡上为燕子写出祝福的话。

5.指名读所写的祝福的话语,请部分同学将爱心卡贴在黑板上。6.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7、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业建议

1.抄写词句,积累语言。

2.设计保护动物的宣传语。

教学反思: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1.小结

板书:保护环境

2.情境再现

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3.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1.我想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2.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3.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美丽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设计多种形式,任选其一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立足于刚掌握的知识,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勇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创新点、德育点)

五、课后扩展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作业请各小组任选其一来完成。

①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② 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这节课的最后,提供给学生探究学习的途径与方式,鼓励学生探究无止境,学习无止境。课尾,教师并不满足于学习的“无疑而终”,努力使其“疑无穷,疑无尽”,无数问号引研究性学习之路,再一次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教学反思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同学们,第7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村庄的人们靠着一把斧头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也就是这把斧头毁掉了他们的一切。因为不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人类遭受了大自然的惩罚,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述的也是人与树的故事——路旁的橡树。(板书)

过渡:先来看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来读一读。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能从筑路工人的行为中受到一些启发。感悟“橡树的美丽形象”。

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着它,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高高的,粗壮的,结实的„„)

介绍橡树:这就是橡树,平时我们不容易看到橡树,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橡树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橡树仪态雄伟、气势磅礴、高大伟岸。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开花植物;生命期比较长,高寿的可以达到400岁。橡树是一种极其聪明的树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具有完善而强劲的自我保护体系,有一整套对付天敌的本事。

它的外皮非常坚韧,既可抗拒动物的啃食,也能防止机械的伤害;它还会分泌出单宁酸,用来对付频繁骚扰的昆虫幼虫;它会把自己的种子用坚硬的外壳包裹起来,一般吃硬果的动物还真啃它不动哩。它的一切特性保证了树性的强健,若非人力故意摧毁,普通的自然灾难都不能将其毁灭„„所以,人们将橡树看作壮悍强大的象征。

过渡:刚才我们对橡树进行了初步了解,课文中也有专门描写橡树的语句,下面我们来看自学指导一。

出示自学指导一: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橡树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思考: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完成下面的填空。

5分钟后,比一比谁找的句子准确,填的恰当。

起因:筑路工人在修建一条()的公路时被一棵()橡树挡住,经过: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把路修成了(),结果:为橡树让路,他们有一颗()的心。

1.自学 2.检测句子

1)指名学生读、齐读。(你们找的很准确)屏幕出示: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2)老师把这句话变一变,瞧:(出示)

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读一读,这样变好吗?为什么?说说把橡树比作“哨兵”,能说明什么?路旁的这棵橡树就像军人一样威武、挺拔,富有生命的活力!)

小结:把橡树比作草原上的哨兵,告诉我们树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是活生生的一个生命啊。

3)现在请你们把刚才我们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放入其中,再练习读一读这句话。

谁愿意来读一读?(你们读出橡树的高大美丽,让我感受到了充满生命的活力。)

3.填空

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填一填?填空: 筑路工人和工程师在修建一条(宽阔、平坦、漂亮)的公路时被一棵(高高的、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挡住,为了保护这棵橡树,人们把路修成了(马蹄形),为橡树让路,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三、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四、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三、完成《一课一练》

四、奖章该颁给谁

橡树被保护下来,它很感动,决定为给保护它作出贡献的人颁一块奖章,可是该把奖章颁给谁呢?它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边读边替橡树动动脑筋:这块奖章到底该颁给谁呢?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划出来读一读。

3分钟后,比比谁的理由最充分。1.自学

2.交流:你认为这块奖章应该颁给谁呢?说说你的理由。(板书)交流“认为奖章该颁给工人们”,还有谁也认为奖章该颁给工人,你还有补充吗?

课件相机出示:“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们也沉默无语。”、“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交流“认为奖章该颁给工程师”

课件相机出示:“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

过渡:你们现在是各有各的理由啊!看来是需要再来一个自学指导了。自学指导三

小组四人中,想法相同的人一起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共同练习读一读。汇报时选择自己最有把握读好的一个句子。

3分钟后,比比谁读的最有感情。1.自由练习2.指导朗读: 品读“工人们”

①“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们被它的生命力和美所震撼,不愿砍掉它,停了下来;在读这句话时,要声音响亮、有气势,读出赞美之情。

②“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和“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工人们内心的那种不知如何是好、为橡树的命运担忧的内心,读的时候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

③“橡树也不可砍。”的朗读虽不要高昂,但要语气坚决、果断。品读“工程师”

①“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把脸转向橡树,叹了口气”以及他说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体悟到他内心的矛盾、为难,读的时候语速应较慢,语调要低沉特别是在读工程师说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时,要把握好分寸,读出无奈、为难的语气。

②“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要读出问题得到解决后的轻松的语气。

这里的“他”是指谁?他做出了什么决定,不会有人责备我们了?(改变修路计划,没有把树砍掉。)“谁”可以是哪些人,为什么不责备“我们”了。

3.完整出示课文第2至7段内容

谁愿意读一读这一部分,读后引导学生根据刚才交流时理解的朗读要求评价,评价后再指名读。

4.合作探究,形成共识

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认真读书,你们的看法有没有改变?奖章到底该颁给谁?四人为一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意见不同的还可以辩一辩。奖章既要颁给工人们,也要颁给工程师。说说理由?

工程师和筑路工人都能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五、体会高尚的心

人们设想的路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可修好后的公路却是:它像箭一样笔直,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条修好的公路漂亮吗?(公路的缺憾,恰恰体现了人们保护橡树,爱护环境的高尚的心灵。(板书)而那路旁的橡树,更粗壮更结实的挺立于蓝天白云之下,是人与自然携手共处的最美好的宣告!)所以——

出示:坐车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完成板书)

在你的身边,哪些行为也包含了一颗高尚的心灵呢?(当你看到学校操场上有垃圾,你弯腰将它捡起扔进垃圾筒,这时,你就拥有了一颗高尚的心。)

六、小练笔

联系第7课《小村庄的故事》,假如小村庄里有三个人逃生到此,看到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象之后写一段话。

七、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工人 工程师 一颗高尚的心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四课时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吗?但是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这段时间,你观察到了哪些环境问题? 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围绕以下方面再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调查的哪方面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在调查中有什么发现?了解到周围的环境受到哪些污染?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自主选材,自由表达

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活动中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1. 示例引路,领悟写法。

师:读一读下面几篇习作,想一想小作者是如何把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的。用“──”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和学习伙伴的话。2.发现了什么?第二句话好在哪里? 3.你能仿照例子说一组这样的句子吗?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第二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修海玲 主讲人:修海玲 备课时间: 9月20日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 中彩那天》,《尊严》。两篇略读课文《万年牢》《将心比心》。一个语文园地。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2、读懂每个自然段,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而自豪的 思想感情。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会学生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让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形近字比较,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2、加强朗读训练。

3、运用所学方法学习课文。

4、运用所学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单元教学时间安排:

《中彩那天》 2课时 《万年牢》 2课时 《尊严》 2课时 《将心比心》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单元基本功训练重点: 5中彩那天

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我家汽车中彩后得而复失的故事。思想感情: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个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着重理解的问题:

1、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2、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基本功训练:

1、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

2、比较字形:

维——唯 拨——拔 诲——悔 词语:

理解“拮据、精湛、梦寐以求、馈赠”的意思。句子:

理解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1、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段:

文章开头简洁地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还特别提到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大家的一句话为下文的故事埋下伏笔,又照应了文章结尾,使文章首尾相衔,结构严谨。综合性实践:

1、联系实际,交流一下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理解。

2、从生活中找出诚实守信的事例说一说。

6、万年牢

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思想感情: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着重理解的问题:

1、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基本功训练

(一):注意下面字的读音

弃 巷 津 棠 损 晾 耽 廷 傅 赚 掺 闺

(二)词语

1、找近义词:耽误——耽搁 生意——买卖 实在——诚实

2、找反义词:干净——肮脏 认真——马虎 正——邪 句子:

1、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为材料的句子“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

2、写出了我真实感受的句子“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

3、难句理解:理解下面三句话中“万年牢”的意思。

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这里的“万年牢”指父亲所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体现在蘸的糖均匀,还不怕冷,热、潮。⑵“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这里的“万年牢”是指好的产品会受到顾客信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

⑶“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这句话从产品、生意的万年牢引申到做人的准则上来,一个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也是万年牢。

段: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他做事认真和实在。先讲父亲自己经营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

综合性实践:

1、关于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学生讨论: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2、阅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7、尊严

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

思想感情:体会哈默的尊严。着重理解的问题: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基本功训练:

(一)字

1、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比较字形:堪——湛 僵——疆(二)词

1、近义词:骨瘦如柴——瘦骨嶙峋 惬意——舒服

2、反义词:狼吞虎咽——细嚼慢咽 羡慕——厌弃 赞美——憎恶

3、需要积累的词语或成语:疲惫不堪、狼吞虎咽、善良、骨瘦如柴等。

4、需要理解的词语:喉结、疲惫不堪、狼吞虎咽。

句子: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段:理解2-5段中能够体现哈默有尊严的语句。综合性实践:

1、从哈默和杰克逊身上,你分别学到了什么?

2、你身边谁有尊严?是通过什么事体现出来的? 8 将心比心

主要内容:课文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了生活中的两件小事。思想感情:“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着重理解的问题: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

2、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基本功训练:

一、字:

1、多音字:扎、禁、将、差、解

二、词语:

1、近义词: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平静——冷静 宽容——理解

2、反义词:平静——激动 宽容——狭隘

2、关联词语:

如果„„就„„(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三、句子

文章两处最感人的人物的语言描写:

1、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他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打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四、段

第二段是这一课的重点段,主要写我经历妈妈鼓励实习护士扎针的事,让我有温暖的感觉。说明了生活中需要将心比心的道理。

五、综合性实践:

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5、中彩那天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本课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如:拮据、梦寐以求、闷闷不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并结合在本册前面学过的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4、培养学生普通话能力,写规范字。情感态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初步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难点: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新授

教法学法: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适时点拨。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新授)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强调“中”的读音、“彩”的写法 2.过渡导入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三、创设情境、启发疑问:

以感情朗读的方法,学习3—6自然段,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体会“我”中彩之后的兴奋与激动,并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2.启发疑问:再读4、5自然段,试着提出问题,初步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提问。

3.学法尝试:以第6自然段巧妙过渡,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边读边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提问。

四、渗透学法,边读边想:

以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学习7-8自然段,引导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1.学生自己阅读,尝试解决在上一阶段读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父亲到底面临怎样的难题?”.2.针对学生阅读中的困惑,师生交流读书方法,帮助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3.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自己阅读,边读边想,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4.学生再读书,并大胆质疑,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五、布置作业:

认真读课文,并通过上网或读书等途径查找资料,为下节课深入学习做好准备。第二课时(新授+练习)

一、复习检查

二、抓住重点句深入探究,在师生共同读书学习辩论的过程中,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解决上节课学生遗留问题,并深入思考“父亲有没有理由留下这辆车?为什么又没有留?”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认真读书,在学生思辩的基础上理解为什么是“道德难题”,从而充分认识父亲的高贵品质,理解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和”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含义。

三、想象写话: 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说一说,再写下来。

四、学习生字(重点是字形)如:“德”:用“十四人一条心”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强调“心”上有一短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创编记字口诀,使学生快乐识字、写字。

五、课堂练习: 填空

1、父亲的技术(),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2、“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地问。

3、是呀,(),是我们家最富有的时刻。

六、课堂小结: 相信同学们一定明白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就是他面对崭新的奔驰汽车与“诚实、守信”在内心深处的较量,到底该选择什么?父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选择了高尚的品德。这种高尚的品德让人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心情舒畅。他周围的人因此而快乐,因此而受到好的影响。这是多少辆奔驰车、多少金钱也换不到的无价之宝。

六、作业:

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关于彩票的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组合,通过查找资料、采访等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5、中彩那天

开车

道德难题

留?

不高兴 ?

还? 各位老师的观点:

刘瑛: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是整体感知,牵一发而动全文,能够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阅读文章,解读课文蕴涵的“意义”,领悟人生的道理。

路瑞玉:本课注重以“读、辩、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栾冬梅:教师注重学生的课堂语文实践,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兰志军:本文要把重点放在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课文的阅读,学生从中懂得诚实守信比财富更为重要。本文教学重点是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与守信的珍贵。这是本教材解读给与的提示。

但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按照教材解读给与的提示进行教学的话,那么,本课文教学就等同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了,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意。这在目前语文教学,特别在教如‘以诚待人’这一类专题中可能出现的倾向性问题。

因此,在教本篇课文中,我在教学生通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资财富更珍贵的道理的同时,不忘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语言文字训练。而本课文教学的重点应是------教学生如何理清课文的顺序,然后教学生给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列一个提纲。

起因:父亲买的彩票中奖两人,奖品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这可是父亲梦寐以求的,担父亲中了彩一点也不高兴。

经过:我家生活很拮据,一次父亲买的彩票中了一辆崭新的汽车,但父亲中了彩却一点也不高兴。原来父亲买了两张彩票,而中奖的那一张是父亲帮库伯稍带的,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最后父亲还是打电话通知对方,领走了奖品。

结果:父亲以诚信至上,把奖品给了库柏。

再根据提纲,学习如何来组织文字表达,再教学生学习写作。这是我对本文的重点教学安排.

第三篇:第二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滨城区第二小学 主备人:毕建平 次备人:王静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二组课文,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低年级和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前一组和本组的教学,逐步完成从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即在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已有的识字写字教学成果的同时,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习作兴趣,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课文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这正是编者安排的巧妙,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故事代替了冗长枯燥的说教,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去探寻名人足迹,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启迪。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整合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突出单元主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作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二、学情分析

1、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汉字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如“增减偏旁”、“声旁归类”、“部件拆分与合并”、“偏旁置换”等方法。大部分学生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但遗忘较快,形近字、同音字错误较多,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朗读的形式,如:自由读、感情朗读、分角色读等,初步达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学会略读、默读等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的主要内容,并加强读书积累的指导。

3、能用普通话和他人交流,并逐步形成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有主动交际的欲望,但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本单元要学习讲述名人故事,情节要完整,内容较为具体。

三、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人物的对话,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3.在对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诵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7.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四、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都是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课文,如何结合文本特点落实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呢?

(一)引导学生主动感知──蓄情待发

本组课文讲的都是一个个名人故事,从内容上讲能够吸引学生阅读,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到这些课文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读过了。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教学时,我们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自读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文章大意。

(二)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融情共鸣

1、设境生情

通过图画、录像、音乐、动作及语言的描绘,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教学时,要重视单元整体引导。在开始本单元学习之前,可以用课件展示出单元导读中的名人画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画的都是一些谁?你认识其中的哪位?”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依次进行介绍。

2、读中悟情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滋味。在这一单元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段进行朗读训练,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品质。如:《小摄影师》是一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高尔基对孩子的深切关爱。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用“﹏”划出高尔基说的话,用“──”划出描写高尔基神情的句子,并用“▲”画出描写高尔基的动作的词。然后我让学生以多种方式读这些重点词句:(1)指名读,学生评价,再读(由学生评价引发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2)思考读:如果你就是这位小摄影师,请你和你的同学、老师谈谈你与高尔基见面的情形;(3)分角色读。在这样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仔细地琢磨这些蕴涵着深刻情感的词、句、段,如:高尔基的“赶紧”“大声喊”以及拒绝摄影师和对小男孩的等待。学生通过品味,既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语言文字,培养了语感,又深入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真正领悟了文章中的真情实感。

(三)引导学生主动创新──泻情升华

还以《小摄影师》为例,学完了课文,体会了人物的品质,再引导学生思考:“小男孩还会来吗?为什么?再来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展开想象,接着写写这个故事。”因为学生有深刻体会,被高尔基那种品质所感动,孩子们便能写出一篇篇想象合理而饶有趣味的习作。

再例如,学完了整组课文,再回到单元开始时的问题:“名人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想对自己说两句什么话吗?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学生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和课外收集到的名人故事的学习,体会到名人身上的种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他们再联系自己,便能写出很多鼓励自己积极上进的话。教学课时:13-15课时

附教案

教学课题:灰雀

教学目标: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 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5、灰雀

板书设计

列宁 小男孩

教学课题: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判断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了解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爱护和关怀。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会读写课后词语,会用“突然”造句。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本文对话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有关高尔基的资料。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导入新课。

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他给谁照相?怎样照的?照成了没有?„„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指导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按要求进行预习。(教师巡回指导)

3.初读课文,结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投影,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线。

摄(shâ sâ)突(tóu tū)

卷(jiǎn juǎn)吩(fēng fēn)

秘(bì mì)杂(zhá zá)

(2)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重点检查生字读音。(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报纸 杂志 杂志社 记者

照相 摄影 摄影师 胶卷

(4)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自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同座互答)1.1.小摄影师是谁,他是怎么进去的?

2.进去后,他是怎么做的,高尔基又是怎么做的?当小男孩儿哭着跑开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3.晚上秘书向高尔基报告了什么?高尔基是怎样说的。

4.完整地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以上问题,旨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为深入精读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后思考题,精读课文。

1.默读1—5自然段,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思考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1)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列宁格勒,了解高尔基。重点介绍高尔基的伟大,高尔基工作的繁忙,高尔基对青少年关怀的事例。

(3)“突然”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高尔基感到突然?(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突然”)

(4)指导理解纸条的内容。

① 读纸条内容:纸条上一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 读了纸条内容后,你知道了什么?

从以下几点引导:

A 要进来的是一名少先队员。

B 给高尔基照相,贴在学校的墙报上。

C 门卫不让进去。

D 请高尔基让他进去。

E 照完相立刻就走。

(5)读2—5自然段,回答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6)读了这几段后,你觉得小男孩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男孩儿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孩子。要求学生从对纸条上“亲爱的、想、请、立刻”和跟高尔基讲话时“站起来、鞠了个躬”以及向高尔基请求等具体词句的理解中进行体会。)

(7)这么有礼貌的孩子,门卫为什么不让进去呢?

(引导学生理解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轻易不让人进去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并非看不起小孩儿。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儿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

(8)朗读1—5自然段。

2.默读6—11自然段思考:小男孩儿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考:

①“打量”是什么意思?怎样是“仔细打量”?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

②“吩咐”是什么意思?小男孩儿是怎样吩咐的?从哪句话体会出小男孩儿是在吩咐高尔基?(从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先在这儿看报。这句话没有商量的语气,只有有礼貌的安排。)

③ 重点理解第七自然段:读第七自然段说说高尔基是怎样按小男孩儿的安排做照相准备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A 抓住第一句中的“按”进行体会。

B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理解“摆弄”的意思,把“很久很久”与“很久”比较,体会其摆弄时间长,直到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都做完,“一切停当”。

C 高尔基“侧着脸,对着他微笑。”(结合课文插图)

D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从高尔基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给自己照相中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④ 读8—11自然段,说说当小男孩儿突然哭起来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A 读第八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十分关心疼爱的语气。

B 反复有感情地朗读第十自然段,体会高尔基为什么“赶紧”站起来,又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儿,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2)师生小结6—11自然段:写小男孩儿进办公室给高尔基照相,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回去了。重点写高尔基怎样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照相。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教学札记: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以课后思考题为主,辅之以精当的设问,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体会高尔基关心爱护下一代上。最后总结课文,进行练习思考,对课文内容、特点有一个更完整深刻的认识,相机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教学课题:奇怪的石头

教学目标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着、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着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着、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着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着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着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ân)惊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c.完整地齐读课文。三.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二.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三.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感受石头的大 感受善于思考

教学课题: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描写,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教具准备: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板书设计:

我们向宋庆龄学习什么

教学札记:

因此,教这课时,我这样设计:

一读: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二读:抓词理句。分步探究。放手让学生去学,当然老师可以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个题目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三读:入情入境,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四读:全面欣赏体会。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来描写。

通过教学,我觉得略读课文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精耕细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学习形式可以编排课本剧。当导游解说,辩论会,填写表格,阅读推荐等。

第四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主备人:刘辉

从备人:刘义志 倪金美左官伟 崔万里 栾善升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入选现当代散文三篇,它们是: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现代诗歌一首,何其芳的《秋天》;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本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是“感受自然”。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夏感》取代旧版教材中的《山中访友》,让四季团圆,真正形成了“缤纷四季”。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具有许多共同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这些特点为初步赏析文学作品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以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审美的陶冶,又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无论是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来看,都显示了本单元教材的编写是紧扣《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理念,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品析精美生动的语言。

3.学会抓住季节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四季美景。

(二)过程和方法

1.采用朗读品读法、体验想像法、讨论交流法、活动拓展法等。

2.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

单元目标明确了,开展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我认为有三点要特别注意。首先要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观照课文。本单元以审美作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不要求作深刻抽象的理性分析、高屋建瓴的美学探究,只要求对课文作浅近的、感性的感知理解。正如课标所说,“欣

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即可。其次,要考虑到作为刚迈进中学大门的七年级学生,他们的生活大多数在单调的城市生活中,或是繁重的学习重压下,很少为一轮红日惊叹,为一片落叶感慨,大自然的美于他们常是熟视无睹,这种生活经验的缺失,很难让他们在读这篇文章时发出感叹:“写得真美。”这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境,激发情感,发挥联想和想像。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学习优美的诗文,注重情感体验才是抓住了根本。第三,作为起始年级,七年级的学生尤其要注意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单元解说

本单元选文在注重典范性的同时,为了适合学生学习,体例安排上也考虑到了本学段学习的层进性原则。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教材编排的逻辑关联。

第一,从板块属性来看,这套课本是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三大板块来建立整体框架的,本单元属于人和自然这一板块。人与自然可以析理出多种层次关系,其中既有八上第四单元“探索自然奥秘,培养科学精神”,这是科学说明的层次,也有八下第三单元“关注自然,保护自然”,这是理性思考的层次。而本单元则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文学审美的层次。在对自然的审美体验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自身的能力和悟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单元在本册课本乃至整套课本中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第二,从体裁类别来看,本单元课文中写景抒情散文居多。这与八年级的写人叙事类散文和九年级的议论哲理类散文形成了层次梯度,从重语言品赏到重选材写法再到重探究反思,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应该说本单元是真正学习散文的起点,是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发端。

第三,从课时安排来看,《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名家精品,放在单元前头并作为三课时的重点讲读篇目;而《夏感》和《秋天》则被作为一课时的自读课文放在中间;四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则以四课时的重任作为单元重点紧随其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则需要六个课时作为本单元的压轴。这样安排,体现了教材编写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的需要。

四、单元教学建议。

(一)教学前提:在教学之前要作学情预估。学生刚开始进行单元化的文学作品学习,要关注学生有哪些学习基础,有哪些可能存在的学习误区,如关注整体忽略细节,关注写什么忽略怎么写,关注知识点忽略情感体验与表达等。

(二)教学指南:从本单元内容看,散文阅读、古诗词阅读和语文综合性学习都是中考必考内容,因此在教学要以中考为指南,重点研究中考的考查方式及考查标准等,以提高教学的有效度。在近几年的中考说明中,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主要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和手法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古诗词的学习要能对其中关键词句、写作特色及写作意图能够作必要的理解和赏析。语文综合性学习则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五、如何评价师生的教与学的效果呢?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看三维目标的落实。就单元具体来说,评价看以下几个方面:

1.识字写字的评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本单元60个左右新字词)。书写要正确、端正、整洁,关注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

2.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

3.写作的评价,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4.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

六、教学设想: 1.课时分配:

第11 课《春》(3课时)

第12课《济南的冬天》(2课时)

第13《夏感》(2课时)

第14课《秋》(2课时)

第15课《论语》十则(3课时)

2.授课类型: 讲授课。

3.教学方法:

(1)阅读法,反复朗读从而体会意境。

(2)组织讨论法、组织几名同学进行小组讨论,进一步掌握本单元学习的内容。

4.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教学课件、图片等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刘邦

一、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熟悉本单元生字生词,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打意方面的作用。

2.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4、通过交流平台,相互谈一谈,评一评,以便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生字词,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写一篇演讲稿。

四、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课文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所以人文性方面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而工具性方面的目标告诉我们:“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

五、教学建议

针对本组课文来说,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的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所饱含的爱国之情,提高课堂实效。另外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预习不应该只是读课文和自学生字词,更多的是要在资料的帮助下学会自己思考一些东西。

六、课时安排

5、詹天佑 2课时 6 怀念母亲 2课时

7、彩色的翅膀 1课时

8、中华少年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展示二 4课时 机动课时 2课时 《詹天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

3、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英雄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祖国,用毕生精力报效祖国。今天我们将走近深怀赤子之心的爱国人士,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2、学习本组课文有哪些任务?

3、揭示课题:詹天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b.交流哪些字词的读音和字形需提醒大家。

2、再读课文。

a.用“读了课文____________,我知道詹天佑_________。”交流读课文后了解的内容。

b.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

3、图文结合,简介京张铁路。(京张铁路,南起北京丰台,北至张家口,全长200千米。因为它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引起了帝国主义的垂涎,他们千方百计阻挠中国人自己建造京张铁路。)

三、了解背景,研读体会

1、帝国主义国家是怎么阻挠和要挟的?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交流时可参考以下句式:“当我读到__________时,我感到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1)指名几位学生交流感受。

(2)师补充: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帝国主义控制的铁路修到哪里,他们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在铁路附近,帝国主义国家竞相设厂开矿,掠夺中国的资源。

(3)感情朗读。

b.“他们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1)指名交流感受。(帝国主义狂妄自大。)

(2)“要挟”是什么意思?(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帝国主义者利用我们的什么弱点,强迫我国答应他们的要求?

c.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1)指名交流,其他同学补充。(帝国主义者看不起中国工程师,看不起所有的中国人。)(2)引导学生扣住“笑话”“轻蔑”“还没有出世”等词理解。d.“原来,从南口以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的。”

(1)指名交流感受。(由于环境太恶劣,修筑铁路非常困难。)

(2)出示地形地貌图,指导感情朗读。

3、刚才交流的内容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都是詹天佑修筑铁路以前的事。能否删去?(不能;衬托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小结课文,激趣存疑

面对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面对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理清层次

1、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课文记叙了修筑过程中的哪几件事?

3、快速默读4—6自然段,用小标题概括。

二、深入研读,感悟爱国

1、以下几句:

a.“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1)指名几位学生体会重点字词。(2)听老师读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

b.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大概”“差不多”说法为什么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2)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c.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指名交流。(这是詹天佑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2)小结:正是因为詹天佑有这样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所以他才这样做,这样说。

(3)比赛读。(要读出詹天佑的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2、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进一步体会“杰出”的智慧和爱国精神。

a.他在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时又是怎么做的呢? b.默读5-6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给居庸关、八达岭画一张施工图,用箭头表示;借助课文中“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爬陡坡的方法。c.交流反馈。

d.火车经过青龙桥时,詹天佑又设计了“人”字形的线路,那火车是怎么爬陡坡的呢?

e.从詹天佑的做法中,你又感受到什么?(用自己杰出的智慧和才干报效祖国)

三、延伸,想象写话

1、各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自豪。)

2、想象写话:当你站在青龙桥车站的塑像下,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来。

四、课外拓展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内容,落实小组分工与活动安排等。《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了解作者。

2.出示课题《怀念母亲》,读出“怀念”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

(一)自学课文生字词,检查预习。

(二)抓课文主线。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频来入梦”)2.朗读句子,质疑。

(三)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2、教师相机引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三、师小结

再次组织学生读母亲部分,体会作者思念母亲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2.回忆作者怀念母亲部分,读一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二、品悟文本

(一)品读思国之情。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亲)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2.说说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二)抒发情感

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三、拓展升华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 A、“残存”是什么意思?

B、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3.揭示课题。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品悟文本

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导学生用读书的方式来回答提问,要求把相关语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2.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意象。“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5.重点指导句子的朗读:

(一)海岛“尝瓜会”

1.找到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尝瓜会”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今天,我们应该把第一块西瓜送给谁尝呢?为什么?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总结──雷达兵。3.课内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二)结识战士“小高”小战士的身上有些什么特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三、认识升华

1.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海岛上有一群怎样的战士。

2.指名学生汇报后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四、布置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有条件的把信发布在网站上。《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标题,要求学生读题: 2.揭题导入

二、教学过程

(一)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二)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三)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

3.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三、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可以结合本册第六组安排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找几篇比较优秀的演讲稿,印发给学生。2.围绕“爱祖国”这个主题,搜集爱国诗篇(或散文)配乐朗诵,了解身边的爱国人物,阅读和爱国有关的书籍。

第一课时

一、朗读片段,感受演讲稿的魅力 1.演讲稿导入。

2.发现特点。

二、学写演讲稿

1.引导确定主题。写演讲稿,首先要围绕着主题。

2.经过学习课文,我们一定对“祖国”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相信大家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我们用演讲稿的形式把它写出来。

3.演讲稿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请大家默读习作提示第二段。4.生默读后在小组交流,然后在班级交流,教师梳理,演讲稿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听讲者距离; 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5.接下来,我们分步来完成演讲稿。先请同学想想,我们这次的演讲稿听的对象是谁?(同学)那么在演讲稿开头怎么写?(“亲爱的同学们”或者“各位同学”。)

6.演讲稿最难写的就是第二部分,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的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

(写演讲稿子,首先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7.我们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亮出自己的观点吧。其实,你只要围绕着“祖国”说一句话就行了。8.教师简单梳理并板书。

9.黑板上写出来的话,就是观点。那么怎么让别人觉得你的观点很有说服力呢?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材料了。

10.范文引路。教师出示一段演讲稿,看看作者是怎么写(1)这段话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祖国饱经磨难却依然坚强)(2)用了那些具体材料?(磨难:圆明园,邓世昌;坚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1.学生自由创作。

第二课时

一、活动规则

活动前,将学生分成四大组,每组以某个爱国人士的姓名来命名这个小组。活动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评委可以请同班其他学科老师参加。活动设立主持人两名。黑板上写上主题词“祖国在我心中”字样。

可根据综合性学习活动情况,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参赛:

二、“祖国在我心中”演讲会。

教师指出演讲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1、演讲尽量脱开稿子,或者半脱稿;

2、站立姿势要大方,不忸怩;

3、精神饱满,声音洪亮;

3、语速要适中;

4、要注意眼神的交流;

每组推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然后在课上演讲

三、“中华好儿男”故事会

学生事先准备故事,要求每个故事不超过四分钟,每组讲一个。

四、我爱你祖国──诗歌散文朗诵会

学生事先准备好配音材料,可以集体朗诵也可以个人朗诵;可以诵读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也可以诵读古代作家的作品。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善于和同学分享读书学文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2.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并进行成果展示。

3.积累名人名言,感悟伟人的爱国情操,受到感染,积累语言。课前准备

1.整理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爱国的格言、古诗词。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忆课文,交流收获

(1)用直线将相关的词语连起来,并说说理由:

季羡林 京张铁路

詹天佑 《怀念母亲》

雷达兵 蝴蝶

小高 授粉

(2)回忆说说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和同桌交流,再推荐全班交流。

(3)引导评议: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谈活动,交流感受

(1)谈谈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同一主题活动的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3)引导学生说说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是怎样克服、解决的?由小组内指定

3、同学进行记录。

(4)推荐交流活动情况,对于还没有克服解决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提出方案。

(5)谈谈自己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二、师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成员的自我评定。

2、引导全班进行互评,评比”最佳活动小组”、“最佳活动者”。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的名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自己祖国的钟情。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名言。

⑴ 自由朗读这些名人名言。

⑵ 选择其中的一两句名言,说说含义。

⑶ 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表情?

A.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这是选自1949年4月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的一句爱国名言。

B.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1981年2月14日邓小平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的《邓小平文集》英文版写的序言中一句充溢着爱国激情的话语,C.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句话选自鲁迅的《华盖集续集•学界的三魂》,文中他分析中国的国魂有官魂、匪魂和民魂三种。

D.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这句话选自巴金的《随想录》,体现了巴金对祖国、对人民深沉而执着的爱。

⑷ 朗读并背诵这些名言,进行语言积累。

3.交流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

(1)朗读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

(2)介绍所收集句子或古诗词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想法。

(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积累

二、展示台

1.展示准备

(1)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课本中这些学生分别展示的是什么?

(2)分组,综合性活动主题相同或相近的学生为一组。

(3)以组为单位,确定自己组内展示的内容,展示的形式,展示的特色以及分工情况。鼓励学生超越课文中展示的形式,自行设计新的展示形式。

(4)各组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进行展示准备。(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情况,并进行协调。)

2.举行“祖国在我心中”展示会

(1)各组轮流介绍,并把自己组的作品带到展示区域进行展示、介绍。

(2)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

(3)评选最佳展示组

下载第二单元集体备课及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单元集体备课及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下第二单元集体备课[大全五篇]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主题选入了四篇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每篇课文都......

    单元集体备课

    苏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一专题一集体备课 时间:2011.8.25下午 地点:学校集体教研活动室 参加人员:杜建海、秦荣平、王永杰、赵鹏连、曹海瑞、闫永霞、 韩平、郭继全 组织主备:秦荣平......

    小学音乐第二单元雨中曲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五篇)

    小学音乐第二单元雨中曲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www.xiexiebang.com第二单元 雨中曲单元分析:本单元以“雨”为题,选材兼顾中西,不同情绪、不同主题互相补充,编织出一个多彩的“雨”的......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知识点一 经典力学 1.背景(1)文艺复兴运动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16世纪末17......

    唐诗宋词单元教学集体备课

    唐诗宋词单元教学集体备课管见 一、教学内容 第3册第二单元、第4册第二单元,15首诗词,课文有: 李白:《蜀道难》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白居易:《......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1. 时刻将学生所需求放在首位,注意以学定教; 2. 语文的大阅读观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 3. 语文就是生活 重视结......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主题是: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这是一组爱心串起来的故事。平凡而伟大......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教材解读 一、教材解读 一本组教材以‚永远的童年‛为专题,安排了三首古诗词,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阅读中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