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解读】
这个单元主要以求知与读书为主题,有三课四篇文章都是阐述求知与读书问题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这方面的不少教益。这个单元又是全套书惟一集中编排的议论文单元,包括立论文章三篇、驳论文章两篇,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能力的任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从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以及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从解释“四书”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入手,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批评“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最后提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谈读书》一文,篇幅虽短小,论述的范围却相当广泛。先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用书的智慧;接着阐述读书的方法,提倡读书与讨论、作文结合起来;最后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全文运用排比、比喻、对比说理,名言警句比比皆是。
《不求甚解》一文,先摆出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着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解释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的正面主张。
【单元学法指导的重点】
1.识记课后生字词;掌握阅读议论文的基本方法;了解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了解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由于刚刚接触议论文,再加上学生实际基础情况。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阅读理解课文的指导
2.教学生如何在阅读中提炼文章的论点、句段的中心句、在读的基础上体味句子;议论文的读、写、说训练。多让学生读,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特点。通过读来体味语言。
3.培养学生良好的求知习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学习议论文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初三的学生正处在求知的年龄,有必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形象.
第二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第四单元复习要点
沉寂 口哨 埋伏 凝神 烧毁 维护 沉浸 凯旋征衣阿姨 精通 呼吁 不慌不忙 以防万一
杂草丛生聚精会神模模糊糊 断断续续 永驻人间木屑 蘑菇 宛转 芦苇 苇絮 枕头 卓越 蓝盔 威胁 梦幻 弥漫 巡弋 阻挡 脊背 绿茵茵睁眼瞎 飘飘悠悠 歪歪斜斜 不速之客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兵贵神速 突然袭击 神出鬼没所向无敌
《夜莺的歌声》
1、文中体现小夜莺智慧勇敢的句子:
(1)“野兽来啦,野兽来啦”——(一语双关,谩骂敌人)
(2)小孩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迷惑军官)
(3)„„„„„.2、《小英雄雨来》
每一段落小标题
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书信格式
第三篇: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一个习作,一个练习。
《天游峰的扫路人》通过描写作者偶遇扫路人以及与扫路人短暂的交往,表现了扫路人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作者对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钱学森》记叙了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以及冲破阻拦回到新中国的经历,赞扬他为我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显示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怀。
《海天骄子》歌颂了新一代中国军人的风采。看图作文要想象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练习有8道题。有用钢笔描红,词语搭配,照样子写句子,熟记成语,学写毛笔字等。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本单元的教学便是,注意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4、读句子,再分别照样子写句子。
5、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1、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2、读句子,再分别照样子写句子。
3、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有10课时,安排如下:
13.《天游峰的扫路人》„„„„„„„„„„2课时
14.《钱学森》„„„„„„„„„„„„„„2课时
15.《海天骄子》„„„„„„„„„„„„„2课时
16.《杂交水稻之父》△„„„„„„„„„„1课时
练习4 „„„„„„„„„„„„„„„„„3课时
第四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解读】
本单元文章是史传作品为主题。所选的优秀篇章,多数出自主要的史传名著,刻画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人物。教学这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性格,积累文言词语语句,体会任务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在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中中整体感悟,鉴赏传记文章的特点。
【单元学法指导的重点】
1.积累常见文言词汇。
2.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了解写人的表现手法
3.指导学生将所学的人物进行评价比较。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二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第四组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该怎样做。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喜欢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和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该组教材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识字4”
这是由三组成语组成。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它言简意赅,能够帮助我们以最简洁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从小了解、积累一些成语,对以后的说话、作文将大有裨益。“识字4”中的三组成语分别是:人应该“取长补短”;看事物要全面;做事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其中有些成语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对识字4,我们进行了“结合故事分散教学”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先学习《15小柳树和小枣树》和补充课文《骆驼和羊》,学习第一组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接着学习《13坐井观天》,学习第二组成语“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见”,其中“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几个成语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成成语故事;最后学习课外阅读材料《拔苗助长》和《14我要的是葫芦》,引导学生学习第三组成语“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样在故事中学习成语,不但学得轻松有趣,而且也激发了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浓厚兴趣。
《13坐井观天》
这是一则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生活有趣的争论,给孩子们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的学习主要抓住“争论”,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来完成。然后还安排学生想象说话“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有的说“哇,原来天真的像小鸟说的这样无边无际呀”,有点说“看来真的是我弄错了,天的确很大很大”„„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寓意。最后再引入识字4的第二组成语。
《14我要的是葫芦》
那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对叶子上长的蚜虫却视而不见,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多可惜呀!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再重点学习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中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其中要特别注意几个反问句的朗读,如“叶子上的虫还用冶?”“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可以通过与一般陈述句的对比来感受不同的语气和作用。最后还可以安排学生以“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为开头,续编一个故事。结合《拔苗助长》的阅读,学习第三组成语。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小柳树是春天的使者,在春风中显得那么妩媚、迷人;小枣树在春天里仍是光秃秃的,到了秋天才能为人们送上香甜的果实。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教学时,可尝试以小组辩论的方式,讨论“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不同来谈懂课文,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加以引导:一是生长特点的不同,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符号划出讲小柳树、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加以朗读,如“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小枣树书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二是性格特点的不同,让学生找出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进行朗读,如“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小枣树不明白,问道:‘说你什么呀?’”。三是小柳树前后表现的不同,如“她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小柳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
《16风娃娃》
欣赏一下课文插图,我们会发现风娃娃胖乎乎的脸、圆溜溜的大眼睛,长得真可爱。读读课文,我们会发现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他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了,把衣服吹跑了,把小树吹折了。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思考明理;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教学时,可以在引导学生读懂生字,读通课文以后,让学生围绕“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那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朗读,在朗读中理解,然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用课文的结尾“风娃娃听了,很伤心,心想:我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为开头续编故事,说一说风妈妈或者人们怎样解开风娃娃的疑问,以后的风娃娃又会怎么做?
《17酸的和甜的》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是狐狸闹的笑话。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插图,认识生字,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以讲解员的身份讲故事,或小组表演童话剧,在情境和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53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读懂课文内容并懂得一定的道理,受到一定的启发。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从文中懂得正确看问题,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共16课时 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教具准备:
1.有关水井的教学挂图一幅、小鸟图一幅。2.本课课文录音带一盒及注音生字卡.教学过程
一、自读识字: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张挂教学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5.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6.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二、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出示带拼音的,指名读,领读。出示去掉拼音的,指名读,领读,齐读。
2.给生字找个朋友,用喜欢的词说一句话。三.品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
2.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3.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4.“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
5.“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6.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板书:井口那么大
7.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板书:无边无际
8.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9.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10.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
1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12.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13.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14.小结: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四、拓展延伸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2.填空:
青蛙坐在()看天,看到的天不过()那么大。小鸟站在()看天,看到的天()。Xkb 1.com新 课标 第一网
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读出要求学会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的实物、《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指着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心理: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第七课《我要的是葫芦》指导读好 “葫芦”一词,注意“芦”字要读轻声)
二、自读识字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三、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指名读,领读。(2)出示去掉拼音的,指名读,领读,齐读。2.给生字找个朋友,用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四、品读领悟
1.看图(课件显示),图上有什么?这些内容在课文的那一段?谁来读一读?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学生读的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出示本课要读好的词语:葫芦藤、挂了、一些)
2、谁认为比他读得更好?好,我就请你当一当小老师。(让学生跟着学生读,进一步熟悉第一段。)
3.读了第一段后,你明白了什么?(看课件,结合学生回答,指点理解:谁来说说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长满绿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板书葫芦的叶、花、果的关系。)“挂了”在这里可以换成什么词?那个词用得好?(观看课件感悟。)指导朗读,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出了高兴的心情?(分组比赛读)
4、观看课件,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怎么样了?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芦变黄了,落下来了,心情怎么样?我们来比一比,男同学和女同学谁能读出伤心的语气。(男女同学比赛读,并相机纠正读音。板书“变黄都落了”)
5、读了第四段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要提出来?(预设学生心理: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6、请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在课文里找出为什么。哪组有发现?(让四人小组集体汇报,并出现相应的图片和动画,画出重点的词、句:“盯着”的意思。“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说什么。理解“奇怪”,为什么那个人会奇怪?邻居和那个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板书那个人错的地方:“不用治”,让叶子“生了蚜虫”,而且“虫更多了”。)
四、拓展延伸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预设学生的回答:
1、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
2、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3、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指点、展示: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葫芦(可爱)长虫───────→落了 长虫───────→落了 个人创意增减:
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指导写“怎”、“思”二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明白故事所讲的道理。教学准备
生字卡、本文录音带、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课件:图
(一):春天,一棵柳树披着飘逸的长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一棵枣树弯弯曲曲,树皮粗糙,树枝光秃秃;图
(二):秋天,枣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枣,全家人坐在树下高兴地吃枣。同学们,你们看大屏幕上这两棵树是什么树?你喜欢哪一棵?为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只要说的有道理,老师都要给予肯定。谁对谁错,老师暂不表态,一切由学生自学自悟。)
二、自读识字
1、听全文录音,边听边划出生字。
2、在小组里把难读的字音,读给小伙伴们听。
3、游戏:秋天到了,小枣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农民伯伯正在摘枣子,我们也去帮忙吧!,请摘到枣子的小朋友,读准字音,同学们举起字卡齐读,正确了,可口的枣子送给你。
4、指导写“怎”和“思”,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扫除生字障碍,为学生自学课文打下基础。)三.合作交流
1、分组:
(刚才发言中,喜欢柳树的为一组,喜欢枣树的为一组,调换座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的个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个性的学习环境。)
2、学习课文,为下面的辩论作准备。
3、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不同来读懂课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一是生长特点不同;二是性格特点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来理解课文的含意。)
四.品读领悟
1、初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2、再读:用不同符号划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3、品读:读勾画的句子,比比看谁读得好。
4、选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性格)从哪里看出来?(语言)找出来读一读。
5、赛读: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她俩有什么不一样。“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小柳树怎样?——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荫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小枣树怎样?——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6、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你的根据。
7、分角色朗读全文。分组讨论学习。
1、现在,你是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呢?为什么?
2、再次分组:(喜欢小柳树的为一组;喜欢小枣树的为一组,调整座位。)
3、分组讨论学习:(每组同学为自己喜欢的原因找理由,为下面的辩论比赛做准备,可以从树的外形、性格、用途等方面来说。)
(通过这一环节,为学生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氛围,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同时又把竞争悄悄引入课堂。)
4、课堂辩论:小柳树和小枣树谁最可爱。
(把学生分为两大组,相对而坐,双方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双方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又可以根据对方的问题进行质疑。当因某个问题双方争执不下时,教师参与讨论,推波助澜。在讨论中,充分展示学生个性。通过讨论、辩论,使学生明白道理。)
五、拓展延伸
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先自己想想,再小组交流,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风娃娃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3、懂得“做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的道理。
重点难点
让学生知道风娃娃做了几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一定很喜欢娃娃吧?你们自己有玩具娃娃吗?有什么娃娃?(结合学生的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娃娃有很多种,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今天,咱们要认识一个新娃娃:(板书风娃娃,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识字
1、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听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大意。(2)自由读课文,反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2、自选板块,自主研读。三.合作交流、1、学习本课中“我会认”的生字,找到识字规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1)出示写有“我会认”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纠正读音。
(2)请你仔细观察本课会认的生字,小组讨论识字方法。(3)学生汇报表演。A加偏旁方法记忆。B重点指导:艘 微
(4)反复认读,开展识字游戏。
A“抓错游戏”教师故意读错字,请同学们指出,并加以改正。B“转字盘游戏”用硬纸制作字盘,分成
十三格,分别写上本课的十三个生字,中间安个轴,让纸板转动,在黑板一处做个记号,把转字盘放在指定位置,转动后停下,说出汉字的字音。
3、学习本课中“我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书写。
(1)出示写有“我会写”的生字卡片,找准结构规律,指导学生书写。
(2)这些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独体字:再、象 左右结构:像、做 上下结构:点、照(3)分别指导学生书写。(4)在指导中及时点评。四.品读感悟
读全文,看设影,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吹大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小树。
以上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些是他做的坏事? 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风娃娃为什么想到帮人们做事?(2)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
(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分块研读,反馈交流。(1)研读:“做好事”板块。(选择重点句子读一读,想一想。)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怎么样?(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身感受。)
(2)研读“做坏事”板块。(选择重点句子读一读,想一想。)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读读学习伙伴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3)
请你评价一下,风娃娃是一个怎样的娃娃?(通过让学生体会、感受、评价、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五.拓展延伸
完成本课的生字、新词。
练习讲故事《称象》。个人创意增减: 板书设计:xk b1.com新课 标第 一网 风娃娃
做好事:吹风车 吹帆船(可爱)
好心办坏事:吹风筝 吹衣服、小树(傻气)
酸的和甜的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识字、学词,对故事内容有所感悟。教学难点
1.写好“犭”的三个字。
2.在朗读感悟故事中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自读识字 1.了解预习情况;
2.同桌互相读课文,在互读互听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用读句子的方式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二、合作交流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出示带有拼音的,指名读,领读。(2)出示去掉拼音的,指名读,领读,齐读。
三、品读领悟
1.认识“狐狸”、“葡萄”等词语,书写生字。2.观察图画,简单了解狐狸的做法。3.图文结合,感悟松鼠和兔子的想法。4.师生对读兔子、猴子和松鼠的对话。5.分角色读课文的1——6段。
6.朗读、体会写小猴子的句子,理解“迫不及待”的意思。7.体会“大口大口”的用法。
8.图文结合,体会兔子和松鼠的心理以及狐狸的想法,在扩展说话中领悟文章内涵。
四、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表演课文; 3.学写其余生字; 4.阅读课外故事。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学习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不断扩大自主识字成果和经验的交流。
2、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认识几种基本句式。
3、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学生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学习伙伴的话,让学生说泡、饱等6个字的特点 4、认一认生字条中的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5、教师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子,让学生试着认一认{苞、胞、炮等}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1}自由读
{2}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3}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4}生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5}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讲解。{6}你记住了哪些词 2、我会填
{1}自由朗读,感受语气 {2}填写标点符号
{3}指导朗读,加深对这三种句式特点的认识。3、我会写
{1}学生自由看图,然后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引导学生仔细听。{3}学生评价
{4}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学生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
{5}把自己说的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和“口语交际”
1、老爷爷和小孙子有驴也不敢骑,这是怎么回事呢?自己读一读这则故事,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这个故事读给你同桌听听,比比看,谁读得更有意思。
3、小组合作分角色读一读,议一议: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
4、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如一人骑一会儿)
5、如果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6、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演一演好吗?听了人们的议论,爷孙俩后来会怎么做呢?把你编的故事也演一演。
二、展示台(课前精心布置“展示台”)“识字交流站”
“学生字,有办法,课内学,课外集,互相交流进步大。”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识字交流站。
1、把识字卡分别摆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中间,每人都教一教其他同学自己的卡片怎么读。
2、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学习生字。
3、自己练习读生字,每组推荐一位参加班级的竟赛。
4、评选出“识字大王”。
三、“故事会”
1、最近,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风娃娃》《酸的和甜的》等等故事,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多动脑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动脑筋的故事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2、分组准备,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商量编一个故事,还可以加上一点动作边讲边演。
3、在小组里讲一讲,再讲给大家听。
4、评一评,谁的故事讲得最好?好在哪里?
5、谁的故事不够好,哪些地方可以改一改?
6、颁奖,评出故事大王以及优秀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