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课文有的记述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战争与和平,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二大永恒的主题。作为中学生,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感受战争,思考战争,了解历史,明白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揭示正义战争必胜,非正义战争必败的历史规律。反映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报导了人民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反革命战争的节节败退的真实现状。《芦花荡》,记叙了人民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英雄行为,表现了“老头子” 那种孤胆英雄形象。《蜡烛》,叙述了老夫人在枪林弹雨中掩埋烈士的悲壮场面,塑造南斯拉夫母亲那感人肺腑的形象。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中,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对中国表达了极大的尊重和同情。这封信抓住火烧圆明园事件,分清是非黑白,议论势如破竹。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感受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魂的情景,最终得出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认识只有和平发展才是人类光明的前途。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多方面思考,动手动口,提高表达能力。
3.掌握记叙文特点,理解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学习作者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材料。
4.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要复习记叙六要素的知识,要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在初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便于了解事件梗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语言的准确精练,理解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学习作者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材料。
2.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学会用细节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4.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要复习记叙六要素的知识,了解事件梗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四、课时安排
《短文两篇》6课时
《新闻两则》3课时
《芦花荡》3课时
《蜡烛》2课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2课时
《亲爱的爸爸妈妈》2课时
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1课时
作文训练2课时
单元测试与补差3课时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是一组抒写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艾青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的表白,余光中凭海临风怅望大陆的孤寂身影;戴望舒的深沉抚摸,舒婷的激情歌唱;莱蒙托夫漫步在浑厚而宽广的俄罗斯大地,休斯沉浸在悠长的历史河流里……这些蕴涵着诗人深沉炽烈情感的诗歌,曾经感动了无数读者。宜从朗读人手,反复品味、积累诗中名句,让深沉热烈的爱国情怀随着经典名句走进学生心灵。【阅读教学设计】诗两首
创意说明:朗读是含英咀华,把经典“化”入个人身心的过程。堂上,教师示范朗读,把自己对作品精华处的理解和感受“读”给学生听,同时指导学生读。这是“美读”,更是“读美”。
教学步骤:
一、教读,学习朗读技巧
.第一遍朗读,教朗读节奏、重音。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第二遍朗读,教连读,即朗读时句断而气流不断,读得流畅起伏,如下面这四句: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一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一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3.第三遍朗读,确定诗句的感情基调,做到以情带声。
4.第四遍朗读,读出情感的层次。第一层,诗的一、二句,男领;第二层,诗的三、四、五、六句,男合;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男领一遍,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体会诗的意蕴
.探究诗中意象的含义。
提示: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正践踏着我们中国的土地,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诗人艾青用笔发出了战斗的呼声。“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河流”就是那长期郁积在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2.评说诗中“鸟”的形象。
用“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的鸟”句式说话。
这是一只歌唱得喉咙嘶哑的鸟。
这是一只在炮火连天的危急时刻仍奋力歌唱的鸟。
这是一只为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精神而歌唱的鸟。
这是一只和祖国生死相依、对祖国忠贞不渝的鸟。
小结:“鸟”的形象正是诗人自己的形象,“鸟”的歌唱是诗人也是全民族那对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的表白。
三、听读,聆听名家朗诵
播放瞿弦和的配乐朗诵《我爱这土地》,静静聆听,体会节奏、重音等朗读技巧及情感把握。
四、演读,歌唱爱的赤诚
五、过渡,倾听余光中的《乡愁》
.我读——学生自己试读,自主划分朗读节奏,确定朗读重音。
2.我赏——品析诗歌的意象、结构。
3.我创——播放《乡愁四韵》前两节录音,要求学生续写后两节。
我用残损的手掌
创意说明:从“朗读”切入,之后,“个性解读”一“多角评析”一“自主链接”,分层推进,由发现诗的美,到评价诗的美,学生能力呈螺旋式上升。
教学步骤:
一、充分朗读
.第一遍,教师教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
2.第二遍,师生合读,读出诗的层次。
3.第三遍,配乐朗读,读出诗的感情色彩。
描写沦陷区的一节,读得凄楚忧愤;描写解放区的一节,读得明朗温馨。
二、个性感受
.选择感受最深的句子,从所见、所听、所闻、所感等多种角度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如:“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我把手伸进水中,河水冰凉冰凉。昔日那锦幛似的鲜花,在炮火中枝残叶败;那嫩柳枝发散出来的清香。被浓浓的血腥味笼罩。水中的荇藻啊,好似挂在我心头的挽幛!
“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祖国的长白山上,雪峰兀立,寒气彻骨,似一把把利剑,刺痛着我的心!因为我看到侵略者的铁蹄正在我的祖国肆意践踏!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岭南,这四季如春的地方,闻不到花香,听不到鸟语,满山都是荒凉,满眼都是废墟,听到的只有百姓那愁苦的哀叹、那愤怒的呼喊。
3.学生交流。
三、多角评析
自选角度,评析。用“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说话。学生发言可能有:
.我发现在构思上用了“一线串珠”的手法,即用“手掌的感受”这一线索将全诗贯穿起来,所以描写的对象虽多,但一点也不觉得芜杂。
2.我发现语言上很有特点。诗人选用了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来描写解放区,而用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来描写沦陷区,很好地表达了情感。
四、自主链接
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为本学习资料库添加相关内容。
点拨:添加的内容可以有——
《我用残损的手掌》的名家朗读,《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的音画欣赏,戴望舒的同期作品《狱中题壁》;戴望舒《论诗零札》摘录,杜衡《望舒诗论》,张新《戴望舒:一个边缘文化型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创意说明:文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象,流动凝重的画面,给读者以视听的美好享受。因此,教学这首诗可立足于“赏”,设计丰富精美的活动,让学生美美享受一次诗歌大餐。
教学步骤:
一、进入朗诵天地,聆听名家朗诵
.第一遍听,初步感受全诗。
2.第二遍听,画出朗读节奏和重音。
3.第三遍听,轻声跟读。
二、来到学术报告厅,品析诗歌意象
.个性选读
全诗选用了许多事物来抒发情感,谈谈你最欣赏的一句。
之一:“破旧的老水车”与“疲惫的歌”显示出祖国的落后与疲惫;
之二:“熏黑的矿灯”与“蜗行摸索”显示出祖国前进步伐的艰辛与缓慢;
之三:“干瘪的稻穗”与“失修的路基”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
2.妙手续写
根据诗意,从下面诗句中选择一句续写,使之与原诗和谐一致。
如: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
你
挂
着
眼
泪的笑
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新刷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慧眼质疑
可提出如下问题探讨:
可以用“我是坍塌的房屋,是荒芜的田园”来替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吗?
可以把“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中的“未落到地面”去掉吗?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顺序可以交换吗?
三、登上梦想舞台,个性化朗读全诗
.我来当导演——对“祖国啊”一句的朗读进行指导。
第一节,“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诗人感到祖**亲是那样疼痛难忍,禁不住发出“——祖国啊!”的深沉呼唤。多么沉重,多么痛苦!语调应缓慢低沉。读“——祖国啊!”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
2.我来当演员——自选形式,进行朗读竞赛。
配乐读
多人演读
模仿性朗读
3.我来当评委——评选出自己最欣赏的朗读,并作五十字左右的口头点评。
4.师生共读,结束全。
、外国诗两首
创意说明:无论是莱蒙托夫笔下的俄罗斯大地还是休斯的河流,都距学生遥远而陌生。因此,本设计拟利用多种形式的中活动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步骤:
一、学习莱蒙托夫《祖国》
.朗读全诗,初步感受
2.续写诗句,体验情感
祖国啊,我爱你那野火冒起的轻烟,因为它们在我的眼里恰似一支优美的小夜曲,是那样美妙动人!
祖国啊,我爱你那小山上闪着微光的白桦,它们正像依偎在一起的情侣,亲密无间,坚贞不渝。
2.改写诗句,歌唱祖国.
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以分号为限,可分为五小节,任选一节改写成散文,必须用进下列词语:
温馨宁静质朴简单美不胜收刻骨铭心
如第四小节,可以改写为:
我喜欢这样的温馨宁静的时刻: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小村的路口,看看那堆满谷物的打谷场,从那里飘来阵阵丰收的馨香;再回头望望那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在暮色中静默无言,是那样和蔼可亲;在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后,是乡亲们质朴简单的日子……这样平常而普通的乡村风景,在我眼里美不胜收,因为,我刻骨铭心地爱着这片土地!
二、过渡,学习休斯《黑人谈河流》
.了解背景2.体验情感
用“诗人谈河流,就是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话。
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黑人的历史。
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自己这令人自豪的种族。
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黑人在深重苦难下创造历史的伟大。
四、比较两首诗写作的不同点
两首诗一从空间着笔,描写俄罗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一从时间人手,追溯黑人悠久的历史。
两首诗一把对祖国始终不渝的爱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二通过“河流”这一意象来表明对自己历史的自豪。
五、分组朗读,结束全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时复习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时复习教学
设计
第一单元
第1、2课复习
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复习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强化识记《新闻两则》和《芦花荡》中的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掌握新闻的基本知识和记叙的要素;掌握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努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积累做题方法与技巧。重点难点积累做题方法与技巧。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梳理:小组合作,在班上进行交流总结。
1、注音:泄()气
溃()退
绥()靖
阻遏()
殷()切
要塞()
歼灭()
督()战
寒噤()
飒飒()
仄()歪
吆()喝蹿()
浸()
锐不可当()
2、写字:张()失措
()然自得
转弯()角
月()风()
3、释义:泄气:
溃退:歼灭:
锐不可当:阻遏:
仄歪:转弯抹角:
泅:央告:
悠闲:
(二)知识链接:文学常识等信息的梳理记忆作家作品:孙犁简介:
1、《白洋淀纪事》包含哪两部作品:
2、新闻基本知识回顾:⑴新闻:又称消息,包括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新闻述评等。⑵六要素:
⑶结构:
(新闻的标题有引题、正题和副题)⑷篇幅:短小精悍。⑸特点:
、、。⑹写法:主要是,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3、小说基本知识回顾:⑴小说的三要素:
、、。⑵刻画人物的方法:、、、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⑶小说的情节:
、、、;序幕、尾声。⑷小说的环境:
环境和
环境。
二、精讲互动
(一)第一课知识要点新闻知识及阅读方法指导:
1、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2、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5、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二)第二课知识要点
小说阅读点金:
1、掌握全面解读小说的“金钥匙”:人物、情节、环境。
2、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与方法:可以从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去做具体的解读。
3、赏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注意以下角度: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即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达标训练
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转弯摸角()
锐不可挡()
2、根据意思写成语。⑴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⑵形容夜晚的天气晴和美好。
()⑶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⑷(姓名、事件、精神等)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3、下列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B.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c.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D.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4、下列不含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B.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c.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D.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5、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式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⑴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⑵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⑶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⑷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A.外貌
神态
动作
语言
B.外貌
心理
动作
语言
c.外貌
心理
神态
语言
D.外貌
动作
神态
语言
6、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后面的习题。大军30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⑴这则消息的导语是什么?它交代了新闻的哪些要素?
⑵本文语言准确凝练,内容高度概括。试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应的答案,并体会其妙处所在。a.文中哪些词语描述了敌军防线崩溃的情形?
b.文中哪些词语描述了我军英勇无畏、势如破竹的英雄气概?
c.上述词语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我全对的题型是:
,我做得比较好的题型是,我特别需要认真听讲努力练习的题型是
。作业布置订正复习中出现的错误,并准确识记。课后反思
第四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意识到围绕中心突出记叙文的叙事重点;
2、用细节突出记叙文中的叙事重点。
教学重难点:用细节突出记叙文中的叙事重点。
教学过程:、给出命题作文《吾班乐事》,进行审题与选材。
(1)、题目的限制、范围是什么?----吾班
(2)、题目的关键词是什么?-----乐
学生轮流说一“吾班乐事”。(在说的过程当中搜集材料,同时筛选这些材料)
例如:教师节联欢会(你会写哪些内容?)
2、以文《老山界》为例,学习围绕中心突出记叙文的叙事重点。
第一次列提纲
例如:同学的主持、同学的表演、教师的表演、师生情谊等。(请同学到黑板上列提纲,其他同学自己在草稿上列提纲)
问题:那么我们在记叙一事时,是不是什么都要写?应该写什么?------应该围绕中心突出记叙文的叙事重点。
给出例:《老山界》
问题:《老山界》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红军翻越了第一座难走的山,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问题: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这个中心思想呢?-----突出叙事的重点目的是表现中心思想与作者的情感。
通过写翻越这座山:走路难、吃饭难、睡觉难、处境难。重点在突出翻越老山界的“难”。
第二次列提纲:修改第一次提纲,有意识地突出事情的“乐”。
3、以文《老山界》、《草》为例,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突出叙事重点。
问题:如何突出叙事的重点?
以文《老山界》为例:
睡觉难-----心理描写,突出“难”。
走路难-----细致的环境描写“之”字形的火把,突出“难”。
以文《草》为例:
周副主席尝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突出周副主席的关爱红军战士的生命健康,不顾自己安危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周副主席议吃草-----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突出周副主席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第三次列提纲:批注在描写这些细节时运用什么描写。
4、小结:
在记叙事情时:
(1)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2)用细节突出重点。
第五篇: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新北区孝都中学祁义红
2004.8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课文《七律 长征》(1课时)课文《长征组歌》两首(1课时)
课文《老山界》(2课时)
课文《草》(2课时)
课文《长征》节选(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起始课)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
想一想,红军长征的故事你了解吗?能否为大家讲一下。讲述
.速读单元课文,完成两个任务:
(1)本单元的5篇课文,各自从什么角度讲述长征的?
思考
(2)你能为大家至少写一个单元教学目标吗?.思考
讨论
拟写
.目的是初步了解课文,激发兴趣。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依据单元提示、课文练习和自己的体会,大致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集体讨论,做到基本一致。参见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时 《七律 长征.》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
(1)关于长征你知道哪些?
(2)教师补充讲述长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写的《七律 长征》。
交流已有的资料,如长征经过了哪些省,行程多少里等。
通过老师的补充讲解,进一步加强对长征的了解。朗读课文
(1)教师范度读全诗,正音正形。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3)教师指导朗诵,介绍四字学习
法——译、读、悟、诵
听讲;
放声朗读;
掌握方法。研读课文
1.这首诗的诗眼在哪里?这首诗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3.首联与颔联、颈联在结构上是怎样的关系?)首联与尾联在结构上又是怎样的关系?
4.红军于1935年1月攻占遵义,1935年5月抢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1935年6月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颔联腾五岭、跨乌蒙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写的,为什么颈联上下句不按时间顺序写呢?颔联和颈联各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不怕”——革命英雄主义;“更喜”——革命乐观主义。)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总分关系,颔联承“千山”,颈联承“万水”(总起与总收,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的统一)
颔联.:夸张。颈联:纪实。
“三军”一词的运用,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
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拓展阅读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壮歌。毛泽东不但写下了《长征》来加以赞颂,而且在长征途中写下了许多诗。请读下面两首诗,让我们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用投影仪打出《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
自由朗读,有兴趣的也可以背诵、抄写。
教学
反思
第三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重温历史 进入长征
.师生诵读《七律 长征.》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朗读《长征组歌》两首,谈
谈有关四渡赤水和过雪山草地的情况。,诵读
学生自由朗读
讨论交流创设情景 感受长征.播放《四渡赤水》和《过雪山草地》片段,让学生感知历史,体验革命豪情。
...观看片段
感悟体会.接触课文 理解长征
(1)反复吟诵,品读诗歌。
(2)设计提问,揣摩品味。
一:你能写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吗?
二:这两首歌词的开头几句用的都是三字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吟诵 品读
两首歌词的中心句分别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和“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短句在节奏上有紧张、急促的特点,这里用短句,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红军生存环境的艰难。.回味歌词 吟唱长征
.(1)播放视频《长征组歌》,在音乐欣赏中回味歌词。
(2)学唱这两首歌曲。
观看
学唱
..布置作业
.完成探究练习二、三,形成书面文字。
.教学
反思
第四、五课时 《老山界》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情景:
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会掉下悬崖,路上的石头又非常的不平,你睡觉的感觉会是如何呢?组织学生交流。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过夜,而且还吃不饱,他们的感觉如何呢?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文。出示课题。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模式:本文记叙的是___________。)
2、毛主席在《七律 长征》中的主题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想一想,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3、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四难”,战士的态度如何,试从文章中选择恰当的语句说明。
4、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够表现出这样态度?结合你的理解谈谈感受。学生细读课文
自己找一找划一划
动笔写一写
互相议一议
明确
1、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明确2、3、(1)走路难——没有丝毫的胆怯。
(2)睡觉难——豪无怨言。
(3)吃饭难——忍饿爬山。
(4)处境难——讥笑敌机的无能。研读课文:拓展训练:
摘取精彩片段,进行仿写练习
(1)示例: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运用的是一般听不到的声音;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练一练: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
写一写
说一说
评一评布置作业
摘抄、背诵文中的优美语段。
教学
反思
.第六课时 《草》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情景: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几株不起眼的小草,滚着晶莹的露珠,富有顽强的生命力,却也威胁着红军战士的生命。
听讲
讲述以红军过草地为内容的长征故事,如:《丰碑》《金色的鱼钩》整体感知:
1、快速朗读课文,划出你认为陌生的词语。
2、回顾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划,然后以小小组交流、补充。不一定要统一。品读课文:
我们读这样的文章,一方面是了解所记叙的事件,另一方面要注意品读文章凝练自然的语言,更要体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情、理、意、味。请你选择一两个句子,进行品析。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周副主席有举起那颗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浓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
(3)、小说结尾写道:“自从患病以来,他还是头一次笑得这么痛快。”你认为周副主席为什么“笑得这么痛快”?
学生活动,交流评价。
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这个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周副主席“笑得这么痛快”是因为他听到了警卫员对小卫生员说的话,他为战士们有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 的教育而欣慰。要注意语言有条理、完整,表述要准确、清晰,赏析要具体。体验拓展:
读了文章,你体会到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党领导下的红军战胜了困难,取得了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学生讨论
布置作业:
(1)学习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思考你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怎样的形象? 应联系课文,由课文联系到现实生活。
教学
反思
第七课时 《草》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朗读课文说英雄:
阅读课文,文中英雄人物具有哪些共性和个性?
归纳:同样是红军战士,同样的衣衫褴褛,同样的铮铮铁骨。
个性提示:从不同的动作与语言。班上交流
由于个人的感受不同,允许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可以各言所感,然后归纳。品味细节知英雄:
对事业赤胆忠心,对同志对战友满腔热忱、无私帮助,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这些革命者的精神风貌都是通过细节表现的,请你从文章找出相关的细节并进行赏析。
我最欣赏的一个细节是:——————,理由是:——————。
学生查阅一下字典了解什么叫细节描写。然后学生在文中寻找细节。说出各自的理由。
迁移拓展话英雄:
什么样的人是英雄?结合课外积累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
说一句总结的话:英雄就是——的人。
有人说现今的时代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人们崇拜的大都是传媒偶像。你赞同这句话吗?说说你的理解。
各抒己见
言之有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演读剧本现英雄:
一小组为单位,几个同学选取文章中喜欢的部分,演绎《长征》。促使学生加强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更加深入地领悟文本。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能力。布置作业:
1、写一篇演后感。
(1)要求联系课文。(2)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3)字数不少于300字。
教学
反思
第八、九课时 《长征》节选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情景 感知课文
用一句话表述所感知的环境氛围:这是一个 的
故事。.阅读课文
填写答案...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请学生分别用小标题概括文章的四个场景。
.启发学生了解课文按场景的转换清楚的分为四个部分,以人物的对话、动作和事件的发生、发展来一步步的把剧情向前推进。鼓励学生运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一、选择场景、创作剧本
1、课文节选了四个场景,哪个场景最使你感动,为什么?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组织志同道合的同学,准备下节课将它进行表演。
二、按小组分工合作表演各自的剧本。
结合课文,从多个角度对各组的表演进行评价。.由于个人感受不同,允许有不同的理解,鼓励学生各言所感。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自身的理解,进行剧本的再加工,教师巡回指导)
...一、播放《长征》片断。(第22集)
引导学生对比电视剧,进一步比较差距,反思自己的表演。
二、引导归纳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学生.观看
反思.表演
掌握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展开讨论 开拓延伸
学习完这个单元,你对红军长征有了那些深入的了解?你觉得红军战士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取得长征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在这个单元中你所学到的知识以外,你最想知道的红军长征的相关历史是什么?你会怎样了解你想知道的知识呢?你觉得这五篇课文有怎样的共性与个性呢?你能否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的理解呢? 学生思考
讨论归纳
完成作文
教学
反思
第十课时.诵读欣赏《诗人 领袖》兼复习《七律 长征》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学生交流
提出朗读要求,开展朗诵比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逐步加深对课文后关于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的简评的理解。.一、.由《七律 长征》,引导学生收集毛泽东的诗词,二、组织讨论
诗歌最后一句“嘹亮了东方”是什么意思?这样写好不好?
学生当堂完成,相互交流
.比一比,看谁收集得快,收集得多
.师生讨论共同归纳
..。
教学
反思
第十一、十二、十三课时 单元作文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第一课
1、.准备:
2、1、组织学生自学“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2、口头完成习题二:讲述“一个有关我的故事”。
4、(二)写作:
5、1、提供参考题目:“一个有关我的故事”、或“我们班的新鲜事”等,学生讨论自定也可以。
6、2、明确写作要求,学生写作。阅读,思考,议论
第二课 写作实践,自评,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写作,自评
第三课
7、互评,作文讲评,师生互动评改作文,好文章推荐。互评,听读
教学
反思
第十四课时 口语交际——当一次主持人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指导学生收集一些名主持人的主持节目 学生交流提出要求: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能够发挥自身特长主持大方、自然。学生参与,评选最佳选手
(一)、引导学生自学口语交际“当一次主持人”;
(二)、播放央视“挑战主持人”或其他著名主持所主持的栏目;
(三)、创设情景
假如你是一次“走近你、我、他”的主持人。
学生可以默读、小声朗读。也可采用圈、点划。
互相交流,谈自学的体会。
结合电视加深主持人要求的体会,交流体会。
扮演角色,同学互评。
布置作业 互评。
教学
反思 假如你是“我讲我心中的烦恼”节目的主持人,请完成串连词,并在班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