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2019-05-13 08:5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一篇: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魏家楼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成绩:

一、按要求完成(39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组是()3分

A.眩目(xuàn)涟漪(yī)倏地(shū)摇曳(yâ)B.参差(cān)谛听(dì)安谧(mì)篝火(gōu)C.璀璨(càn)喧嚣(xuān)娴熟(xián)斑斓(lán)D.烙印(lào)深湛(zhàn)潸然(shān)浣妆(huàn)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瞬息万变油然而生首屈一指脍灸人口古褐苍苍

B.超尘脱凡青葱可爱分道扬镳稍纵即逝

飘绕不绝 C.潸然泪下尾尾动听白雪皑皑张灯结彩悬涯绝壁 D.争先恐后重峦叠障如诉如泣柳暗花明毅然绝然 3选出下列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A、相看两不厌:互相之间怎么看也看不够。B、毅然决然:形容意志坚决,不知悔改。

C、横空出世:形容高大,横在空间,浮在人间。D、风度翩翩:形容举止洒脱。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市短小精悍的民俗节目《鼓盆歌》,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亮相。

B.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导出经济复苏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

C.登上市郊真武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D.《周庄水韵》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佳作。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B.任何一届世博会的成功,不仅记录了人类文明的一个个脚印,而且表达着人类对时代和未来的思考。

C.云南热带作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都使云南跻身为国内资源最丰富的省份。D.发扬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6.下面句子中括号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是()3分

①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可口。②只有长风呼啸,蓝天()时,还能听到鼓动羽翼的声音。③但是枪终于响了!半自动步枪和谐()的连击。④故乡的歌是一支()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A.清澈清凉清脆清远

B.清凉清澈清远清脆 C.清凉清澈清脆清远

D.清脆清凉清澈清远 7.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巴东三峡》是一篇游记,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有序。文中先开始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然后顺流而下,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山水特点。B.《周庄水韵》是一篇游记。作者三次游览周庄,前两次略写,第三次详写,从岸上写到河中,从镇中写到古镇的尽头,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C.“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描述的四位美女依次是:西施、昭君、玉环、貂蝉。D.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赵丽宏,当代作家。

8、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昭君是汉武帝时宫女,公元前33年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名嫱,字昭君。B 仲春,即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三月。

C 植被,指覆盖在某一个地区地面上,具有一定密度的许多植物的总和。D 明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个与世隔绝、生活安乐的美好社会。

9、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是:3分

A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令人目眩。

B 我几乎醉了,想跑,怕破坏这画卷的安谧;想喊,又怕惊动这画卷的宁静。C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

D各种声音滚滚滔滔,波澜起伏。令你又是蛙泳又是仰泳又是蝶泳又是侧泳又是自由泳,招数使尽,也游不出去。

10、辨别修辞方法正确的是: 3分

①而草滩上那几头漫步的牦牛,更是分外的悠闲。

②甲虫以铁为甲,以轮为脚,以汽油为液体面包为牛奶为可口可乐。

③而眼前是身在庐山中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是,无法超尘脱凡领略它的全部壮丽和风采。

④它们之间都没有真的巉岩怪石,都没有真的山泉飞瀑,都没有真的苍松翠柏。A 比喻拟人反问排比

B拟人比喻设问排比 C 比喻拟人设问排比

D拟人比喻反问排比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①新闻在广义上分为、、,狭义上仅指,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②新闻的六要素、、、、、。③小说三要素、、。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41分)深信黄山天下奇

①很早就已闻黄山具有北方山峰的雄壮巍峨,南方峻岭的俊逸飘洒;也听说黄山有玲珑剔透的怪石,虬枝斜出的黄山松和浩瀚无边的云海。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在赋诗赞颂黄山景色时更留下了“深信黄山天下奇”的佳句。

②今年十月,我来到了黄山,虽说进入秋季,但此时的黄山还是穿着夏装。拾级而上,灰蓝色的轻烟不时伴随花香扑面而来。凭栏远眺,十里迤逦的群峰由于角度、位置和视线的不同而出现景观上的差异,但见峰峦争雄,奇松苍翠,就像几千丈长的彩色帷幔悬挂在前方,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③黄山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当走进黄山的峰海,无数的巧石会争先恐后奔眼前。在半山寺,抬头可见一只头朝天门的振翅欲啼的“公鸡”,这就是巧石“金鸡叫天门”;登上“天山已屏”,遥望莲花峰,她就像用壮美线条勾勒出来的一朵含苞欲放的新莲;在鸡公峰前,一块巧石长得像鹅一样,昂起头,翼下还有许多圆石簇拥着,形成了“天鹅孵蛋“的奇景。还有九龙峰上的“猫头鹰”,白沙岭上的“喜鹊登梅”,狮子峰顶的“猴子观海”,鲫鱼背上的“仙桃石”„„这些巧石千姿百态,逼真逗趣,似人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如同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给人带来丰富的想像和无尽的乐趣。④如果用“巧”来形容黄山的石,那么黄山的松可说是“奇”了。黄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树那样生长在泥土里,而是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的峭壁夹缝中。它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如举世闻名的千年古松——迎客松,就挺立在玉屏楼东、文殊洞上。a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迎接远方的来客。离开玉屏楼,路旁又有一株古松远伸一枝,作送客状,它就是送客松。往前50米处的望客松则体态优美,如向游人点头,依依惜别。还有始信峰上的黑虎松,天都峰的探海松„„。黄山的松树不仅独立生长,也有成林的树木。如狮子峰上的松树就成林成片形成松海,当山风吹过,b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为壮观。

⑤黄山的奇松引人入胜,黄山的云海更为神奇,它妙在非海,而确又似海。站在峰巅,只见烟云时而为风平浪静的汪洋,时而为浪涛汹涌的大海,时而似奔腾的急流,时而又轻柔如绢。刚才还是倾盆大雨,迷天雾,而刹那间,它们就会全部散去,阳光一照,白云浩浩,澜翻絮涌,万道山峪沉于银涛中,真有“忽闻海中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佳境,难怪郭沫若形容它是“森罗万象,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

11.通读全文后,分别说说第①段的两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

12.第③④⑤段的内容分别与第①段的哪些短语相对应?6分 第③段内容与“ ”相对应。第④段内容与“ ”相对应。第⑤段内容与“ ”相对应。

13.结合第③段内容回答:作者把黄山比作“立体的画”是因为

;比作“无声的诗”是因为。4分

14.第④段中两处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黄山松的什么特点? a处:

b处: 4分

15.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出黄山云海的特点。4分

16.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①“五岳”即我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山,请写出其中的二座山名及方位。4分

②简单说说这两句赞语的含义。4分

17.请写出与下列地点相关的古诗文。5分(1)与“长江”相关的诗

句:。

(2)与“山”相关的诗句:。(3)与“海”相关的诗句:。(4)与“江南”相关的诗句:。(5)与“塞外”相关的诗句:。18.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为中外游客提供一处当地值得参观游览的景点,并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特点。我推荐的景点是_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

(2)请你向当地人民政府提一条充分开发当地旅游文化资源的合理化建议。我的建议

第二篇: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教学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双周淸1)

三台县富顺初中八年级语文组

一、按要求完成(39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组是()3分

A.眩目(xuàn)涟漪(yī)倏地(shū)摇曳(yè)....B.参差(cān)谛听(dì)安谧(mì)篝火(gōu)....C.璀璨(càn)喧嚣(xuān)娴熟(xián)斑斓(lán)....D.烙印(lào)深湛(zhàn)潸然(shān)浣妆(huàn)....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瞬息万变 油然而生 首屈一指 脍灸人口 古褐苍苍 B.超尘脱凡 青葱可爱 分道扬镳 稍纵即逝

飘绕不绝 C.潸然泪下 尾尾动听 白雪皑皑 张灯结彩 悬涯绝壁

D.争先恐后 重峦叠障 如诉如泣 柳暗花明 毅然绝然 3选出下列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A、相看两不厌:互相之间怎么看也看不够。B、毅然决然:形容意志坚决,不知悔改。C、横空出世:形容高大,横在空间,浮在人间。D、风度翩翩:形容举止洒脱。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市短小精悍的民俗节目《鼓盆歌》,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亮相。

B.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导出经济复苏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

C.登上市郊真武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D.《周庄水韵》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佳作。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B.任何一届世博会的成功,不仅记录了人类文明的一个个脚印,而且表达着人类对时代和未来的思考。

C.云南热带作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都使云南跻身为国内资源最丰富的省份。

教学

教学

D.发扬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6.下面句子中括号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是()3分

①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可口。②只有长风呼啸,蓝天()时,还能听到鼓动羽翼的声音。③但是枪终于响了!半自动步枪和谐()的连击。④故乡的歌是一支()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A.清澈 清凉 清脆 清远 B.清凉 清澈 清远 清脆 C.清凉 清澈 清脆 清远 D.清脆 清凉 清澈 清远 7.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巴东三峡》是一篇游记,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有序。文中先开始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然后顺流而下,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山水特点。B.《周庄水韵》是一篇游记。作者三次游览周庄,前两次略写,第三次详写,从岸上写到河中,从镇中写到古镇的尽头,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C.“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描述的四位美女依次是:西施、昭君、玉环、貂蝉。D.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赵丽宏,当代作家。

8、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昭君是汉武帝时宫女,公元前33年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名嫱,字昭君。B 仲春,即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三月。

C 植被,指覆盖在某一个地区地面上,具有一定密度的许多植物的总和。D 明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个与世隔绝、生活安乐的美好社会。

9、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是:3分

A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令人目眩。

B 我几乎醉了,想跑,怕破坏这画卷的安谧;想喊,又怕惊动这画卷的宁静。C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

D各种声音滚滚滔滔,波澜起伏。令你又是蛙泳又是仰泳又是蝶泳又是侧泳又是自由泳,招数使尽,也游不出去。

10、辨别修辞方法正确的是: 3分

①而草滩上那几头漫步的牦牛,更是分外的悠闲。

②甲虫以铁为甲,以轮为脚,以汽油为液体面包为牛奶为可口可乐。

教学

教学

③而眼前是身在庐山中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是,无法超尘脱凡领略它的全部壮丽和风采。

④它们之间都没有真的巉岩怪石,都没有真的山泉飞瀑,都没有真的苍松翠柏。A 比喻 拟人 反问 排比 B拟人 比喻 设问 排比 C 比喻 拟人 设问 排比 D拟人 比喻 反问 排比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课文内容默写。(7分)①古老的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

,像是一幅

的版画。

②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全都落到了水里,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

的彩带。

③“

,生长明妃尚有村。” “巴东三峡巫峡长。” ④横看成岭侧成峰。⑤为什么要叫做“青色的海”,而不叫做“蓝色的海”呢?莫不是出于“

”的古语?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41分)

深信黄山天下奇

①很早就已闻黄山具有北方山峰的雄壮巍峨,南方峻岭的俊逸飘洒;也听说黄山有玲珑剔透的怪石,虬枝斜出的黄山松和浩瀚无边的云海。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在赋诗赞颂黄山景色时更留下了“深信黄山天下奇”的佳句。

②今年十月,我来到了黄山,虽说进入秋季,但此时的黄山还是穿着夏装。拾级而上,灰蓝色的轻烟不时伴随花香扑面而来。凭栏远眺,十里迤逦的群峰由于角度、位置和视线的不同而出现景观上的差异,但见峰峦争雄,奇松苍翠,就像几千丈长的彩色帷幔悬挂在前方,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③黄山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当走进黄山的峰海,无数的巧石会争先恐后奔眼前。在半山寺,抬头可见一只头朝天门的振翅欲啼的“公鸡”,这就是巧石“金鸡叫天门”;登上“天山已屏”,遥望莲花峰,她就像用壮美线条勾勒出来的一朵含苞欲放的新莲;在鸡公峰前,一块巧石长得像鹅一样,昂起头,翼下还有许多圆石簇拥着,形成了“天鹅孵蛋“的奇景。还有九龙峰上的“猫头鹰”,教学

教学

白沙岭上的“喜鹊登梅”,狮子峰顶的“猴子观海”,鲫鱼背上的“仙桃石”……这些巧石千姿百态,逼真逗趣,似人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如同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给人带来丰富的想像和无尽的乐趣。

④如果用“巧”来形容黄山的石,那么黄山的松可说是“奇”了。黄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树那样生长在泥土里,而是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的峭壁夹缝中。它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如举世闻名的千年古松——迎客松,就挺立在玉屏楼东、文殊洞上。a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迎接远方的来客。离开玉屏楼,路旁又有一株古松远伸一枝,作送客状,它就是送客松。往前50米处的望客松则体态优美,如向游人点头,依依惜别。还有始信峰上的黑虎松,天都峰的探海松……。黄山的松树不仅独立生长,也有成林的树木。如狮子峰上的松树就成林成片形成松海,当山风吹过,b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为壮观。

⑤黄山的奇松引人入胜,黄山的云海更为神奇,它妙在非海,而确又似海。站在峰巅,只见烟云时而为风平浪静的汪洋,时而为浪涛汹涌的大海,时而似奔腾的急流,时而又轻柔如绢。刚才还是倾盆大雨,迷天雾,而刹那间,它们就会全部散去,阳光一照,白云浩浩,澜翻絮涌,万道山峪沉于银涛中,真有“忽闻海中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佳境,难怪郭沫若形容它是“森罗万象,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

11.通读全文后,分别说说第①段的两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

12.第③④⑤段的内容分别与第①段的哪些短语相对应?6分 第③段内容与“

”相对应。第④段内容与“

”相对应。第⑤段内容与“

”相对应。

教学

教学

13.结合第③段内容回答:作者把黄山比作“立体的画”是因为

;比作“无声的诗”是因为

。4分

14.第④段中两处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黄山松的什么特点? a处:

b处:

4分 15.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出黄山云海

的特点。4分 16.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①“五岳”即我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山,请写出其中的二座山名及方位。4分

②简单说说这两句赞语的含义。4分

17.请写出与下列地点相关的古诗文。5分(1)与

关的诗句:。(2)

关的诗句:。(3)

关的诗句:。(4)与

关的诗句:。(5)与

关的诗句:。

教学

教学

18.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为中外游客提供一处当地值得参观游览的景点,并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特点。我推荐的景点是_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

(2)请你向当地人民政府提一条充分开发当地旅游文化资源的合理化建议。我的建议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20分)

⑴明代徐霞客曾经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渤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⑵我可能是受了徐夫子的感染,汽车、火车,抵屯溪后鞍马未顿,就踏上了登黄山的路。⑶乘黄山索道、攀始信险峰、登石猴观海,而后取道清凉台、莲花峰、天都峰回返。

⑷近视群峰巍巍,晴川历历;远眺天际耸秀,岗山隐隐。黄山以它豁达的气度和悠闲的情致向游人洞开着。

⑸也可能我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是跟着这“感觉”走的,我眼中的黄山不如意象中的黄山。⑹我一直在想:古人将黄山冠以“天下第一名山”有没有它特定的含义?那么,怎么解?“峨眉天下秀”、“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呢?又如何解释“桂林山水甲天下”呢?这些疑问一直在困惑着我。⑺我说这话绝没有贬低黄山的意思。黄山的确很美,很奇,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让.人心醉,让人着迷。

⑻我也曾游历过许多的名山大川,它们都是亿万斯年天地造化之物,山山岭岭都涌腾着灵秀之气。每一座名山大川都有它独特的韵致,蕴寓了无穷的自然之奥秘,是多少人多少代也难以读懂弄清的。实在没法比较究竟哪个山该是第一。我不能欺骗自己的感情。“桃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不都是美吗?

⒆下山了,我和几位不相识的人攀谈。一位中年知识分子模样的人说得更为直率:“只要是人们认可了的事,最好不要反对,否则,会被看作大逆不道的。”

⑽接着他给我讲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他当年在皖北插队的地方,一位老汉的孙子患病让当地的一位名医错诊而死了。这位老汉却说,连最有名的医生都没有治好孩子的病,看来他该死。⑾这则故事也许和黄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却道出了一个深沉的事实:闭塞、守旧、迷信以及门户之见的封建意识,千百年来一直束缚着炎黄子孙。好的一俊遮百丑,猛吹猛捧;差的当头棒喝,没有一点是处。这铁律一样的事实人们反而乐于接受。冲破这种羁绊该是多么艰难啊!在这如诗如画的黄山,本来我不该想这么多沉淀了的伤感和已经被世人感叹过了的感叹。⑿但是,毕竟我亲眼见到了你--黄山,为了探索,为了追求,我还会再来的。

教学

教学

19.第①段徐霞客的话强调了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徐霞客的话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黄山冠绝天下的奇景有哪些?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⑤段说:“我眼中的黄山不如意象中的黄山”,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意象中的黄山是怎样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第③段说:“我不能欺骗自己的感情”,结合上下文,说禅作者的“感情”应该包括哪些内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从文章的第⑿段看,结合上下文,试分析此文的中心。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考 答 案

1.B[参cen] 2.B[A.灸—炙 C.尾—娓 D.障—嶂 3.C 4.(1)比喻(2)对比(3)引用(4)比喻 3 B 4 C 5 A 6 B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略)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5.第①句概括全文内容,第②句引郭诗点出了黄山奇的特点。6.玲珑剔透的怪石 虬枝斜出的黄山松 浩瀚无边的云海

7.黄山的石多、石巧,巧石千姿百态,走进黄山的峰海,无数的巧石会争先恐后奔眼前 这些巧石惟妙惟肖,能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和无限的乐趣。

8.a处:黄山松形态各异

b处: 松林似海蔚为壮观

9. 排比、比喻

森罗万象、变幻莫测

10.①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②五岳是中国山的代表,教学

教学

而黄山的景观更在五岳之上。12.①示例:千鹤岛

特点:千鹤岛位于博白县江宁镇四联村合浦库区内,岛上聚栖着鹤、鹭近3万多只,是广西最大的鹭鸟聚栖地

②示例:改善交通设施,开发旅游资源,推动博白经济建设(从交通、食宿、接待、宣传等方面提建议均可)

1、黄山风景冠绝天下,是第一名山。开头引用徐的话一方面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另一方面又和下文“自己的感情”作对比,为下文的议论作铺陈,突出中心。

2、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意象中的黄山是天下第一名山,包括所有天下名山的美。

4、作者的感情包括:黄山确实美,但不能冠以天下第一;所有名山大川都是天地造化之物,都涌腾着灵秀之气,都有它独特的韵致,都蕴寓了无穷的自然之奥秘,不能确定哪座名山第一。

6、对待真理或传言,不可尽信,应抱以怀疑的态度,勇于探索,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教学

第三篇:2005年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测试卷1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 全部资料免费下载

第一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

罗 琼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得分: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环绕(rǎo)悠闲(yiōu)B.锐不可当(ruǐ)舀水(yǎo)....

C.横渡(hènɡ)溃退(kuì)D.鞠躬(jū)奇迹(jì)....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制栽 赃物 B.富丽唐皇 拂晓

C.丝绒 精彩 D.尖利 鬼鬼崇崇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2分)

(1)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2)《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3)《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4)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 全部资料免费下载

7.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就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1)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分)

(2)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解释这段话的含义。(2分)

8.根据句意,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2分)

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美国侵入伊拉克,杀害伊拉克人民,是非正义的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阳同学去文具店买钢笔,你觉得他怎样和营业员对话才得体?(3分)

李阳指着柜台中的钢笔对一位三十五岁左右的营业员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业员拿出两支钢笔让他挑选。

(李阳想再多挑选几支),他对营业员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阳挑好后问:“请问多少钱一支?”

营业员答:“九元五角。”

(李阳嫌贵,不想买)他说: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0~16题。(19分)

历史,现实,在雨中()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他们全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演员和音乐家。”莫马指着几个走向扩音器的人对我说。雨下得更大了。乐队奏起了音乐。一位女演员朗诵南斯拉夫著名女诗人迪桑卡的诗: „„

他们坐在书桌前

就在那要命时刻前55分钟

小小的人儿,急切地回答

艰难的问题:

假若一个人步行,结果是多少„„

许许多多这类问题。

小脑子充满了数字,书包装满了练习簿,打的分数有好也有坏;

兜儿还塞一把梦想和秘密,是爱和盟誓。

每个人都以为

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

很久,很久

直到任务了结时。

„„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在我们眼前。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和对自由的()——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天地亦与人同哀。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我不由想起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馆外一大片石子,每颗石子象征一位牺牲者。馆内陈列着日军屠杀的证物、文件、照片、报纸。

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10.填充文中空缺的四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作者反复地写“雨”,作用是什么?(3分)

12.演员和音乐家很多,怀念的方式也多样,为什么单独提到女演员朗诵迪桑卡的诗?(2分)

13.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4.作者为什么会不由地想起南京大屠杀?(3分)

15.结尾段的含义是什么?(3分)

16.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3分)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7~23题。(21分)

歌 声

本文选自《旅程记》,作者以群。写于1942年4月。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后,我党组织护送一批知名文化人离开香港,经由广东沦陷区到达抗战大后方。本文所写,即为这次行动的一段生活。

梅林坳的路是难行的,肩上的负荷渐渐地沉重起来。我们行进在艰难的路上。

那正遭受着残酷践踏的土地——九龙新界的远影,还依稀地()在那迷蒙的雨雾中,在那模糊的远山的阴影下,好像一只在荒野颤抖着的受伤的野兽。人们不都是刚从那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的吗?

站在山道上回过头去。那久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瓦砾的村舍的旧迹,被砍伐了的树木残根„„还清晰地呈露在人们的眼底,这一切都铭志着这土地的被蹂躏、被残害的过去。仰望山头,路还那么悠长啊!可是,越过这山壁,越过这难行的山道,不就是自由的天地吗?怀着这希望,这确信,谁也不会发出一声怨叹。曾经走到绝望边缘上的人是不会屈服于艰苦的!

一刻钟以前,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可是,现在,我们竟然平安地转上了通向自己人的土地的路,摆脱了野兽的跟踪。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是多么地高兴啊!向北望去,一片丰饶的田地,展开了在山下,虽然已是残冬的季候,可是,那些成熟了的麦子,那些将近开花的蔬菜,绿得多么诱人啊!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微风轻抚着我们发红的脸,阳光从云隙里伸展下来,温暖着我们,有如一条金色的被子。多么明朗的天气啊!我们多久不曾在这样明朗的天空下呼吸过了啊!三十天以来,在我们的回忆中似乎搜寻不出一个明朗的天气。那些日子,天空总是那么阴沉,战烟和阴雾混和着,低低地压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那时,我曾经想:“香港的天气难道向来是这样的么?为什么一向不曾发觉呢?”可是,现在,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我们又能轻快地呼吸新鲜的空气了!

经过了十几分钟的休息,一天行旅的疲劳,似乎很快地洗清了,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未尽的旅程。

下坡路特别地好走,人们的脚步都轻松了起来。有人轻轻地唱起歌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歌是太熟悉了,不大容易在人们的心里唤起感动。可是,现在,这同样的歌声,却多么地叫人感动啊!三十多天以来,我们不曾听到过这歌声,谁还敢唱这歌呢?恶兽们不是正在窥视着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企图以一声歌或一句话来做屠杀的罪证吗?我清楚地记得:在圣诞节次日的那个恐怖的早晨,邻家的三岁的孩子曾经为着唱了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遭到她母亲一顿打。当她母亲变了脸色,用手扪她的嘴的时候,她挣扎着,带哭地问:“为什么不许唱呢?” 大人们也只能含着泪沉默地望着她,谁能说这歌是有罪的呢?三岁的孩子是不能了解这一夕之间的巨变的,她又有什么理由要抑制这唱歌的欲望呢?

可是,现在,我们又重新听到了这歌声!一个人低声地开始,于是第二人,第三人„„不自觉地随和起来,于是这低声的吟哦终于成了壮大的歌唱——叫人激动,颤栗的歌唱!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可是却不再感到疲困,因为我们终于越过了那生和死的界山,踏上了自己人的土地!

17.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处。(2分)()

A.隐没 B.隐现 C.躲藏 D.掩映

18.“自由的天地”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9.第5、6两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4分)

(1)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7段中多次写到“明朗的天气”,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志;“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这同样的歌声”现在为什么“叫人感动”?(2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第13段的描写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2分)

23.从全文看,第14段连用“依然”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4分)

三、写作(40分)

24.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但是就在最近几年,日本教科文组织肆意篡改历史教科书,把“侵略”中国说成是“进入”中国,把它自己放在了正义的一方。

请以“战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1.D(A.rào,yōu;B.ruì;C.hénɡ)

2.C 3.B(A.裁;B.堂;D.崇)

3.B(应为“急急忙忙”)

4.C

5.D(A.应为“攻势”;B.“旋”和“归来”重复;C.删“的距离”)

6.(1)×(背景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2)×(应为“抗日战争”)

(3)√

(4)×(应为“法国”)

7.(1)比喻

(2)中国共产党一心为人民,减租减息,斗地主恶霸,善于发动群众,因而在江淮地区已站稳了脚跟,势在必胜。

8.伊拉克人民奋起反抗,与敌斗争,是民族自卫的正义战争

9.示例:①阿姨,我想买支钢笔。②请多拿几支好吗?③对不起,我想到其他商店看看。

二、(一)10.融合 呈现 反抗 执著

11.天地与人同哀。用“雨”来表达对南斯拉夫这个小城被残杀的7000多人的哀悼。

12.突出被杀的是一群求知欲旺盛,充满幻想的孩子,表现了女演员对他们的怀念和哀悼。

13.排比。表现了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对被残杀的亲人的怀念,他们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意向,希望永远不要再有战争了。

14.日军发动的南京大屠杀使我30万同胞被杀害。作者想到自己对受害者的感情,也就能完全理解南斯拉夫人对受害者的怀念之情。

15.我们可以不记仇,但是不能忘记惨痛的历史事实,不能忘记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不能忘记死于非命的孩子,不能忘记起来反抗的民族的英勇。要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16.通过音乐会,重现残酷而沉重的历史,表达了人民的哀悼之情。

(二)17.B 18.抗战大后方

19.排比 例: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反问 例: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 或者: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比喻 例:摆脱了野兽的追踪。

20.向往光明和自由 战烟和阴雾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敌占区人们被蹂躏,被残害的内心感受

21.经受被奴役的痛苦,才觉得这歌声的感人。

22.反衬

23.呼应开头;为突出“踏上了自己的土地”的人们获得自由时的欢快心情。

三、24.略

制卷人:罗 琼

学校:湖南省浏阳市古港中心学校

邮编:410301

联系电话:***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3分)

1、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 落。

②其他人轻蔑地看着这十五名妇女,讪 笑着。

③要选其中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的悔,那也是tu? 手可得。

④到徐州见着父亲,看着满院狼j 的东西……

2、修改病句。(可用修改符号直接改)(2分)

①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②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3、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句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句。(2分)

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时候,他忘记了建立自信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浑噩度日的时候,他忘记了阅读好书是一种习惯;

仿写:

4、你知道《水浒传》中鲁提辖在解救了金氏父女之后又在野猪林解救了谁吗?你还能概括一个 与解救人有关的故事情节的名称吗?请填空。

被解救的人,故事情节名称(2分)

5、有一位年轻的文化用品公司推销员走进二十中学校长室,见五六个人坐在沙发上讨论工作,就说“打扰了,请问谁是学校的头儿?”

你觉得推销员说的话怎样?请稍作评价。(3分)

6、父母师长教给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请你写出一句你最喜欢的为人处世的格言或俗语。(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3题。(18分)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在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的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己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典质——

②勾留——

8、文中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3分)

9、“……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是否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3分)

10、“说定”改为“说好”或“说过”好不好?为什么?(3分)

11、“熟识”“再三”“甚是仔细”这几个词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12、“再三”和“仔细”表达的意思是否重复?为什么?(2分)

13、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不要紧”指什么而言?“不好”指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17题(12分)

(一)他们来到河边,星光底下,看见河面不过半里来宽,隔河有几点火光,像是村落。班长毫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其余的骑兵也跟下去。夜不十分冷,河水没冻,可是很急,而且越来越深,最后都没到马肚子了。

(二)第二天,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差一点把城攻破。城里驻兵大半调到雁北“扫荡”去了,竟以为八路军转到外线,要捣毁他们的老巢,吓得急忙退回包头,“扫荡”就只好停止了。一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了大队。

14、加横线句子 表现了骑兵们的什么精神?(3分)

15、加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16、《铁骑兵》结尾部分看似一个“巧合”,打乱敌人部署,“扫荡”停止这个胜利的取得似乎非常侥幸,对这一结局的写法你是怎样看的?试作扼要分析。(3分)

17、(二)段中加点的“传说”一词的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四、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8-21题(17分)

就在1872年那个重要的日子,她和她忠实的追随者们第一次投下了她们选举总统的一票。尽管投票站的男人们在那一刻受到了触动,但他们的思想并未因此而开放。几天后,苏珊既遭逮捕,被带到法官面前,她被指控非法进入投票站。

“你如何辩解?”法官问道。

“有罪?”苏珊喊道,“难道努力推翻你们男人加在我们女人身上的奴役,是有罪?难道让你们明白我们女人母亲对这个国家来说同男人们一样重要,也有罪?难道努力提高妇女地位让你们男人自豪地看着自己妻子的公众意识在提高,还是有罪?

当法官还未从这一阵突然袭击中缓过劲来,她又接着说:“但是,尊敬的法官大人,难道违背美利坚合众国的宪法是无罪的?宪法中说,任何人不得被剥夺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权利。平等权利!”她大声疾呼,“难道,只让你们男人拥有判定法律的权利,拥有选举你们自己代表的权利,拥有只让儿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难道这能说我们女人也拥有平等的权利?你们,你们目光短浅的男人,已经成为自己母亲和妻子的奴隶主!”

法官被镇住了,这些观点在他面前从未被如此有力地表达出来过。“但毕竟法律就是法律!”法官说话时毫无底气,“我不得不罚你一百美元。”他说道。

“我不会给的!”苏珊·安东尼说道,“记下你的话,法律会改变的!”说完,她大步走出法庭。

“要不要追上去,把她抓回来?”书记官问法官。

“不用了,让她去吧,”法官回答道,“我害怕她是对的,害怕不久法律就要改变。”

苏珊依然遍游美国各地继续宣传自己的改革主张,在每一个落脚之地,在每一份宣传册中,呼吁提高妇女地位。

18、安东尼的罪名是什么?(3分)

19、你对选文中安东尼的那句话最有感触?说说你的理解。(6分)

20、面对安东尼的责问,法官的表现是什么?(3分)

21、为什么法官说“害怕不久法律就要改变”?(5分)

五、作文(40分)

人间最纯真的感情莫过于亲情,你从哇哇坠地到现在,在与亲人的交往中,一定有许多事情凝聚着浓浓的亲情。请你以“最难忘怀的那份深情”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600字以上。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识字、写字、积累(35分)

1、请在下面格内写出应填入的汉字(5分)

蹊 qiāo yān红 qiā指 衣dōu chà异

2、请在拼音格内写出加点汉字的读音(5分)

踱步 挟着 诣王 则为枳 戍轮台

3、根据下列词意写出相应的成语(5分)

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

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

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

比喻力量太小,根本无济于事。()

比喻念念不忘,梦中还牵挂萦绕。()

根据你的积累,填写下面4-6题(10分)

4、吟诵《春望》中“,”。诗人杜甫感时恨别,移情于物,触目伤怀。诗的尾联“,”。诗人杜甫忧愁万虑,抒发了苦痛无法排解之情。

5、吟诵《泊秦淮》中“,”,诗人杜牧借题发挥,抒发了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之情。

6、吟诵《过零丁洋》中“,”,诗人文天祥写出自己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诗的尾联“,”,表明诗人文天祥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赤诚之心,成为千古绝唱。

7、你在课外一定背诵过许多爱国的或眷念故乡的古诗词,请仿照以上4-6句句式,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名句并写出作者。(2分)

8、用工整美观的书写默写下面一首诗并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诗人。。

这首诗巧妙地把现实和梦境联系起来。写梦境的诗句是。诗中“风吹雨”三个字照应了诗题,又引出了下一句。因为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9、该诗处处表现诗人的喜悦之情,可以说“无一字不喜,无一字不悦”,从诗中找出表现诗人喜悦的字词来。(2分)

10、比较《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和该诗中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说说各表现诗人什么样的心境?(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1-16题(20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工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

11、在甲文空缺处填句。(1分)

1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1分)

(1)叶 徒 相 似,其 实 味 不 同。

(2)得 无 楚 之 水 使 民 善 盗 耶 ?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坐盗()婴闻之()

齐人固善盗乎()齐之习辞者也()

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使楚()

14、翻译下列句子(8分)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得无楚之水土使工善盗耶?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15、从以上两篇短文中,你觉得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6、乙文中可引出的成语很多,你能写出一个并解释出来吗?(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7-22题(16分)

铃声,对于一个作惯了教员的,有时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象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讲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的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住他的嗓子,人咳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是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的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偷脚的那样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叹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17、这段文字选自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你还知道老舍先生的哪些作品?总结出来。(2分)

18、祁瑞宣教师上的这一堂课,课堂气氛和人物情绪同以往有何不同,请分别用两个词概括。(2分)

19、祁瑞宣教师的反常表现在什么地方?这种反常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2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民族的春花”指:

“真正的苦痛”指:

21、《最后一课》与本选段都是通过 反映作为亡国奴的痛苦心情,前者通过 反映感情,后者侧重于,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侧重于 描写,而对祁瑞宣则侧重于 描写。(5分)

三、探究和实践(5分)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倾听已界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的心声,体会被剥夺使用本国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品味著名科学家始终眷恋着祖国的深情,领悟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愤,感受古代外交家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的凛然正气……诉不尽的爱国情。你能从自己的生活积累中再举一例,概括讲讲事例吗?你能再写一条爱国的名言或警句吗?

句言或警句:

再举一例:(50字左右)

四、写作(20分)

用上下面的词语,设定一种情境,比如“奥运会上”,写一篇短文。(300字左右)

词语:五星红旗、我、眼泪

下载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第一次水平测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2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抚摸(fū)应和(hâ) 栖息(qī) ...B.锥形(zh......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2分) A.折腰/折腾今朝/改朝换代分外/分道扬镳 B.嘶哑/撕咬......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汉字识辨写。(共22分)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pùbùyínsòngjìng mìmànyóu ()()()() yùnhánhōngkǎoshēnqūshēnqū ()()()() 2、用“√”......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一、写一写,看看你的字有进步吗?(16分)chuān dàì wán shuǎ yǒn qì fēn dǐnshǒu zhǎn pín bà kǒn què yǎn wàn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自......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心心相印。 你能把小青蛙身上的词语写正确吗?(8分)Lǒngzhào fèng xì fèiténg zhào yàochàn dòng zhǎngcháo pāokāi huī fù二、是对是错。划去加点字错误的......

    2018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凛冽(lǐng) 要塞(sài) 轻盈(yínɡ) 锐不可当(dǎng) ....B.颁发(bān) 仲裁(zhòng)......

    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憎恶(zeng) 琐屑(xie) 涎水(xian) B.诘问(jie) 惦记(dian) 胡同(tong) C.哀悼(d......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学海拾贝(8分)1、选择所给注音有错误的一组( )(2分)A、矜持(jīn) 披挂上阵(guà) 序幕(xù) 笼罩(lǒng)B、邻近(lín) 水泄不通(xiè) 掩映(yìng) 秧苗(yāng)C、淘汰(tài) 世人瞩目(zhǔ) 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