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
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咏物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课文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养成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4、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5、学习在写作中适当地展开联想,通过联想丰富写作的内容。
6、跟别人交流思想时,能够围绕话题,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海燕》 2课时
《白杨礼赞》 2课时
《石榴》 1课时
《马说》 1课时
《紫藤箩瀑布》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单元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以前学生学过不少写景的文章,也学过不少议论抒情的文章,但是对于把事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结合起来,并借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理想和追求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不太熟悉,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学习这些课文就在于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处理好物与情的关系,把握此类文章的写法,能够写借物喻理的文章。
学习方法:这些文章都是语言优美的散文,因此要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抓好诵读教学,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美的语言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利用联想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托物言志的文章中体现“理”的语句难以理解,引导学生利用合作式、探究式、研究式学习,以突破难点。对本单元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本单元主题是“咏物抒怀”,选编了一组描写大自然动植物的文章。本单元我们将拜访骄傲的海燕,领略他不畏狂风暴雨、穿梭于海上的雄姿;我们也会走近白杨树,细细观赏他平凡的外表下蕴含的伟大精神;石榴的美你领略过吗?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石榴又是怎样呢?那日行千里的宝马是怎样被埋没的?韩愈的《马说》又诉说了怎样的情怀?更不必说等我们读完《紫藤萝瀑布》,我们一定会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命;丰子恺笔下的杨柳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永不忘本。自然万物,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而且给予我们许许多多人生的启示。我们学习这个单元,就是透过大师的文章,感受大师的情怀,使我们对生活有更丰富的解读,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
当你了解了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内容后,你一定会思考:该怎样教,才能不辜负这些大自然的精灵?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比喻:语文是哭泣时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这个比喻让我意识到语文常常无须刻意去教,当一个人在用心体会世界时,当一个人能将他的生活、知识、心灵和谐统一时,这个人就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因此,在设计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时,我首先思考的是要努力放飞学生的心灵,给他们一个无拘无束的阅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与他们一起,美美的读、美美的听、美美的品、美美的说,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求智、求趣、求美。
认真阅读本单元作品,你会被蘸着浓浓情感的如诗如画的语言打动。要能让学生也陶醉其中,我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的语言应该诗化,要充满感情,要能将学生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其次,教师的讲,应当绽出美丽的火花。课堂教学要放飞学生的心灵,但不能 “听其自然”。因为许多时候,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的资料、自身的阅历、知识等常常局限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这时,教师的讲就不可忽缺:可以是要言不烦、点到为止,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可以是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能够这样给学生讲课的教师,其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足以提升语文的魅力。因此,我想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不要让自己的讲太随便,它会破坏语文诗情画意般的美感。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
1、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2、确立自己感兴趣的单元活动专题。
课前学习:浏览本册语文教材目录,大致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共同总结上学期语文学习的得与失
1、八年级(上)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
2、在语文学习中,你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有信心克服吗?你希望
得到老师的哪些帮助?
3、你认为怎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帮助你提高语文能力?
二、了解内容,明确目标
1、学生浏览单元学习内容,了解课题及作者。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1)我所知道的(作者或课题)
(2)我最想知道(作者或课题)
3、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见上)
三、确立专题,制订阅读计划
1、学生再度浏览单元内容,自定或从老师提供的专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探究题。参考题:(1)走进(填一动物或植物名)的语言世界
(要求:收集描写自己喜爱的动物或植物的语言)
(2)在阅读中走近(填本单元的一位作者)
2、商定课外阅读的范围(与教材配套的读本、与本单元主题接近的其它优秀作品、与探究题相关的材料等),小组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及检查办法。
四、课后学习:
1、课外阅读运用象征、联想手法所写的散文作品。
2、选择校园中的一株你所喜爱的植物,带着感情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环境,并做好观察笔记。
第2课时 《海燕》(一)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培养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2、反复诵读课文,在学习象征、烘托、对比手法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
3、体会作品中反映出来的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散文诗,象征手法的运用是难点,文中语言渗透了不同的情感,注意引导学生在美读中思索深刻的主题思想。课前学习:
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
教师准备《命运交响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引导欣赏课前彩图,要求学生就自己看后的感受自由交流。
导入课文《海燕》:刚才大家说得都不错,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去欣赏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写的散文诗《海燕》,看看伟大的文学家是怎样写海燕的。(板书课题、作者)
二、读中动手、听中想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找出课文中描写海燕的语句。(学生初读课文,完成任务)鼓励学生朗读文中描写海燕的句子。
教师根据自己的感悟配乐朗读《海燕》,学生听读,想象意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式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朗读某一语段)
三、交流中思索,品读中感悟
学生放声读课文,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当时的环境如何?(提示:可按时间顺序,即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来思考。)
2、结合描写海燕的语句思考:在那样的环境下,海燕是什么形象的化身?
3、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们面对海燕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读课文,思考,全班交流。
四、再读课文,把握情感
在配乐中学生再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而背诵课文。
五、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学生自主设计书面课堂作业。
第3课时 《海燕》
(二)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的作用。
2、提高学生朗诵的能力,通过朗诵进一步体会作者对革命前途的深刻信念和炽烈的战斗情绪。
课前学习:收集有关面对逆境不低头的名人的故事或名言。
教学过程;激情背诵,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引导学生回顾海燕这一形象。精读课文 感悟体验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是大海的主角,那么,海面上还有其他海鸟吗?写海燕为什么还要写其他海鸟? 暴风雨来临之前,海面上的景象是如何变化的?把海燕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又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合作交流,班级交流。
(二)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象征手法
学生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做补充,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分析其他形象,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
列举常见的青松、红旗、鲜花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美感体验 感悟人生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交流自己读了这首诗后的人生感悟。
四、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
1、写出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乌云”、“狂风”象征
“海燕”象征
“太阳”象征
“蜜蜂”象征
“杜鹃”象征
2、《海燕》这首散文诗主要是写海燕,而诗中还写了海鸥、海鸭、企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多次提到海燕的“笑”,刻画了海燕怎样的形象?
4、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海燕怎样的性格特点? 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第4课时:《白杨礼赞》 学习目标:
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学习本文所用的象征手法,培养阅读散文的能力。
2、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3、能说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象征了根据地的军民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含蓄而奔放的感情。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资料歌曲《小白杨》。
学生搜集作者茅盾的资料及写作背景资料、《题白杨图》及相关文章。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运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引出新课《白杨礼赞》,师生交流本文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课文,把握线索
教师范读课文,师生扫除字词障碍。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找出抒情线索。(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找出课文直接写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思考:分别写了白杨树的那些方面的“不平凡”?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发言明确:生长环境的不平凡、自身形态的不平凡、精神品质的不平凡。精读语段,品味感悟
用最合适的语速、语调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教师示范赏析第五、六自然段。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感动自己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将交流结果形成书面材料。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作业设计:
阅读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人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分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那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词并给加点字注音。
(1)旁逸斜出:()
(2)晕圈:()
(3)不折不挠:()
(4)参天:()
本段中第一句与后四句的关系是______。
本段后四句是写白杨树的______,它们的结构关系是________。从表达方式看,将该段分为两层,并归纳段意。
前半部分表达方式是_____,后半部分是______。这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 _。这一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是由_____到___。
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 _。
第5课时《白杨礼赞》
(二)学习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理解反问、排比的手法特点。
2、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海燕的象征意义
欣赏歌曲《小白杨》,说一说歌曲中小白杨的象征意义。(哨所旁日夜守侯祖国大门的哨兵)
二、细读品味,明确意义
课文第七、八自然段集中体现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找出最典型的句子。(四个反问句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这四个句子逐渐深化的表达效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教师只做适当补充。理解反问排比的手法特点
让学生把这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体会语气。
明确:陈述句语气一般,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加上运用排比形式的反问,加强了气势,更加肯定有力。
三、追踪美点,赏读课文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最能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语句、语段等,加以背诵。
四、师生共同小结课文。
五、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六、作业设计:
(一)1、描写白杨树赖以生长的环境美的语句:。
2、描写白杨树自身形象美的语句:。
3、描写白杨树内在神美的语句:。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练习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柟枋②伍,甘居榆枣③俦。丹青标风骨,誓与子同仇。
注:①1941年茅盾(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似乎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下这首格律诗。
②木冉枋:贵重,粗大的木材,诗中意与文中楠木相同。
③榆枣:原指榆枣树,诗中意与“木冉枋”相对,与文中白杨树同意。
1、这首诗和《白杨礼赞》表达的主题一样吗?为什么?
2、找出跟《白杨礼赞》一样描写白杨树特征的语句。
3、这首诗和《白杨礼赞》一样,都用了象征,请各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第6课时《石榴》 学习目标:
1、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2、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3、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作者的感情,明白文章中石榴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美。体会本文运用比喻、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的特色。课前学习:
1、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
2、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的诗文名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描摹的对象,并以此来托物言志。同学们能说出多少这方面的诗文名句来?(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
引入新课,介绍作者郭沫若
二、美文美读,把握感情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石榴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勾画出作者笔下石榴的可爱之处的内容。
3、学生轮流将自己标出的段或者句读给大家听,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4、思考交流:这些句子确实写得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你能说出它是从哪些
方面来写的吗?表现了石榴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美点,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三、质疑问难,明确主旨
1、质疑:“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这句话如何理解?仅仅是因为它美丽的外形吗?
讨论后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对石榴精神美的分析,明确:面对赤日炎炎的夏日,石榴以它的形态色泽美和精神美独领风骚,成为夏天的中心。
2、把握主旨:让学生找出体现石榴精神美的句子,引导学生明确所表现的精神实质。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四、体会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举例略。
五、师生共同小结本文内容。
六、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七、作业设计:
1、摘录文中状物形神兼备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200左右的片断,描绘一种植物。
第7课时 《马说》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的议论化、杂文化,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2、掌握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结构,把握课文内容。
3、明确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体会作者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于在位者不
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做法给予的强烈愤慨。
教学重点难点:
启发学生抓住课文托物寓意的特点,深入理解名句的含义,把握课文的内容。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韩愈的资料,阅读韩愈的作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现在,我们一块儿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教师板书课题)
二、正音正字,初读课文
1、祇(zhǐ)骈(pián)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 其真无马邪(yé)
(教师可带领同学多读几遍,结合课文内容讲清意思,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2、教师范读课文,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流畅、沉稳。(朗读提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翻译课文,把握内容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经过质疑解难疏通文义,最后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理解文中难懂的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教师提示:然后(在这以后)有千里马 故(所以,因此)虽(即使)有名马,祇(只)辱(辱没)于(在)奴隶人之手,骈(一并)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有时)尽粟一石 食(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这)马也 才美不外见(表现,表露)且欲与常马等(等同)不可得 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 策(鞭打)之(指代千里马)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才,才能)鸣之(无实在意义)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马鞭)而临之 其(难道)真无马邪 其(大概,或许)真不知马也
四、重点研读,把握主旨
1、探究文章的思想内容
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
(2)千里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3)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首先独立阅读,自主探究;其次合作交流,共同明确:(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真不知马也。
将上述句子读一读,读出相应的语气来,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探究文章的写作方法
(1)“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请大家从文章中找一找中心句。(其真不知马也)(2)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吗?
共同明确本文托物寓意的手法。
五、激发情感,拓展延伸,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思考一下,在封建社会里,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再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怎样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人尽其才?(小组讨论,找出中心发言人课堂交流,不必统一结论,只要能谈出想法,提高认识能力就可以了)
六、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七、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一、三。
2、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写一篇短文,表达对某一问题的认识。
第8课时 《紫藤萝瀑布》 学习目标:
1、了解状物抒情散文的特点,提高阅读此类文章的能力。
2、把握关键词,体会含蓄隽永的语言,体味作品的思想内涵。
3、理解课文蕴涵的人生哲理,关注人生。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和揣摩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表达的深沉的感情,明白作者由物——紫藤萝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课前学习:
1、布置学生收集作者宗璞的相关资料,教师准备紫藤萝的有关图片、影视资料,以及相关文章:宗璞的《哭小弟》、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冯骥才的《四月的维也纳》。
2、学生通读课文,勾画出描写生动的句子并反复朗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展示交流宗璞的有关资料。
陈素琰在为《宗璞散文选集》作的序中说: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用心去感受的。今天我们随着宗璞一起去聆听紫藤萝的心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正字正音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给生字正音。检查巩固:
注音写字:瀑()布 伫()立 笼()罩 迸()溅 酒酿()忍俊不禁()仙露qióng()浆 盘qíu()卧龙
三、自主学习,美点揣摩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进行圈点批注。(提示:本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细腻传神的描绘紫藤萝花)
交流后学生将好的句子熟读背诵。
四、明确哲理,感悟人生
你认为那些句子有深刻的哲理?找出来读一读。找出体现背景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师生交流明确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要勇敢地面对生活,振奋精神,投生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五、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六、作业设计:
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语段开头写“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作用是。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A、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B、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C、“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3、“这里春红以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是么?
4、对于摘不摘花,“我”的心理很矛盾,请分析这矛盾的心理是什么?想摘花是 ;没有摘,除了没有摘花的习惯外,主要是。
5、作者生动地描写突出了紫藤萝哪些特点?
第9课时 《紫藤萝瀑布》 学习目标:
1、学习和揣摩优美的语言,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
2、鼓励学生试笔,学写托物言志的文章。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课文中写花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分析特点,仿写句子 学一学
同学们喜欢这些句子是因为写得生动,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番。
例句: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地笼罩着我。
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把气味说成颜色,说成梦幻?
学生思考,发言;教师小结:香气诉诸嗅觉,色彩诉诸视觉,梦幻是大脑的幻觉,让飘逸无形的花味变得有色有香,仿佛花香就弥漫在眼前,让人沉醉。修辞手法:通感。品一品
学生在文章中寻找这样写得好的句子,尝试写出自己的品味语言。班级交流。练一练
选取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段话,看谁写得最好。(菊花、梅花、荷花、迎春花、广玉兰、月季花等)选取最先写好的三位学生的习作交流评价。诗句积累,发掘寓意
学生交流积累的吟咏花草树木的古诗文。例: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这些句子借花喻人,喻人的精神,这就是托物寓理(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写作
试着就一种植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一段话,最好也能对生命、对人生有所感悟。学生写作,交流。探究写法
让学生就下面一些问题谈自己的看法: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生动形象?写景和抒情二者怎样处理? 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作业设计: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10课时 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
1、了解品味作者独具慧眼的联想。
2、学习杨柳的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教学设计:
一、品读贺知章的《咏柳》和白居易的《杨柳枝词》
二、引导学生借助文下简评阅读短文,了解作者独具慧眼的联想。
三、讨论交流自己受到的人生启迪。
四、背诵课文。
第11、12、13课时 写作
学以致用。本单元课文是咏物抒怀专题,在课文学习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写简单的托物寓理的散文,对学生来说既是一次作文练习,更是对课文学习的一次复习和巩固。在教学《紫藤箩瀑布》时已经进行过相关训练,作文教学时可着重进行联想训练。
第1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联想的意义和具体方法。
2、学会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教学过程:
1、学生自主写作知识短文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2、写作指导: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归纳他们的结构特点并寻找共性。
(1)“形散而神不散”
(2)写景状物的顺序。
(3)丰富的联想
3、准备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可把前面布置的观察笔记整理出来)第12课时:写作
1、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
2、明确写作要求,开始写作
3、组织学生自改习作。第13课时:评讲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4、学生再次修改作文,并把改好的作文读给父母或朋友听。
第14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了解“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的重要意义。了解“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的三个基本要求。
3、学会围绕话题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网络的资料。
2、向学生征集一个“网络与中学生”的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知识短文《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2、师生共同交流知识重点。
3、练习强化: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说说我们的语文教科书”这一话题,谈谈对所读教科书的看法,要求清楚连贯地表达观点。
4、和班主任联系,举办一次对话式的主题班会,围绕“网络与中学生”这个话题,由主持人和嘉宾展开对话,其他同学也可以一边听一边插话。第15课时单元小结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1)课堂发言的情况。(2)完成作业的情况。(3)参与活动的情况。(4)学习兴趣的增强。(5)学习能力的提高。(6)情感态度的升华。(7)对老师建议、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篇: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丽华中学 钱红武
一、单元教学目标:
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课文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主要方法,培养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4、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5、掌握联想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写作中适当地展开联想,通过联想丰富写作的内容。
6、在跟别人交流思想时,能够围绕话题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4——15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海燕》 2课时
《白杨礼赞》及学生自荐课文 2课时(也可放在课外进行)《石榴》 1课时
《紫藤箩瀑布》及学生自荐课文 2课时 《竹溪记》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想
自然万物,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而且给予我们许许多多人生的启示。高尔基从“海燕”身上看到了革命先驱的无畏无惧,茅盾从“白杨树”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郭沫若写“石榴”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宗璞从“紫藤箩瀑布”中感受到勇气和信心„„我们学习这个单元,就是透过大师的文章,感受大师的情怀,使我们对生活有更丰富的解读,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
本单元的重点、难点:一是对象征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领会事物的象征意义,防止牵强附会。二是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所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是教好本单元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同时,让学生收集有关历史资料,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大量阅读同题材作品,都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学习本单元。第1课时 起始课 总结回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并明确任务:共同总结期末考试的得与失 听讲 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
1、八年级(上)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
2、在语文学习中,你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有信心克服吗?你希望得到老师的那些帮助。
3、你认为怎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帮助你提高语文能力。思考,讨论组织交流 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共同走进八年级(下)语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指导学生浏览课文、目录。学习透过课题了解大致内容,进而了解本学期我们将要学习的文学作品的类型。浏览课文、目录 布置任务:制订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要求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阅读同题材、体裁的作品,和文学名著)制订计划 组织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交流 为语文教学出谋划策:请同学设计一个可行的语文活动(可结合课文中提供的综合实践活动和专题研究,也可结合学校及班级的实际提供新的方案)小小组共同讨论、完成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课外阅读运用象征、联想手法所写的散文作品。
2、选择校园中的一株你所喜爱的植物,带着感情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环境,并做好观察笔记。
第2课时 《海燕》(一)学习目标:
1、介绍背景知识。这是学生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的前提。
2、读准字音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诵读中把握这首散文诗的结构。
4、能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出海燕的性格特征。课前学习: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倾听、补充 讲述你所了解的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 下列几个副标题均可适用:勇敢的斗士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听朗诵全诗学生试读。(方法:齐读,或自己放声读。)问题设计: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要求:①要切合课文的内容;②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③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学生或独立完成,或三两人讨论完成。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二、表情朗读,品味诗歌画面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指导朗读课文,注意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 齐读、分读问题设计:抓住文中的语句,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
1、理清课文结构。
2、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出海燕的性格 圈点勾画思考、归纳、交流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创设问题情境:
1、海上风起云涌的景象对表现海燕有什么作用?
2、文中除了海燕还写了哪些海鸟,他们的表现和海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听讲、思考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播放录音 听朗读,在此基础上,再读《海燕》 2 播放音乐 配乐朗诵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反复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同题材作品 第3课时 《海燕》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的作用。
2、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通过朗诵进一步体会作者对革命前途的深刻信念和炽烈的战斗情绪。
课前学习:自由朗读《海燕》,体验表达感情 课堂学习:
一、课文分析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师对学生朗读时在重音、节奏、感情等方面出现的不足,适时给以纠正,指导朗读。其间,可穿插齐读。由三位学生分三部分分别朗读 创设问题情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想象海燕搏击长空的景象,并就此展开联想,如果这就是一场斗争,那么斗争的对立双方是谁? 自由朗读、想象、归纳、讨论 教师引导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出“象征”这一名词,并由学生最后归纳出文中各事物的象征意义。听讲、归纳
教学反思
二、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适当扩展联想,加深对象征手法的理解绿色—— 长城—— 练习、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第4课时:《白杨礼赞》
学习目标:
1、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2、能说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课前学习: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观察、思考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创设情境:听课文朗读,用圈点勾画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形态的。圈点勾画 与学生共同赏析课文第5段,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朗读、感受
教学反思
二、理解分析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布置任务: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 阅读课文,思考 要求学生将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并归纳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练习、朗读、归纳、交流 创设问题情境:文章开头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以及最后对贵族化的楠木的描写有何作用?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回顾《海燕》一课的有关内容,思考、归纳。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听歌曲《白桦林》从中感受象征的含义 听歌,归纳、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摘抄、背诵文中的优美语段 白桦林-朴树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
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 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 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家乡 小伙子拿起枪奔赴边疆 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 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噩耗声传来在那个午后 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 她默默来到那片白桦林 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里 她说他只是迷失在远方 他一定会来来这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长长的路呀就要到尽头 那姑娘已经是白发苍苍 她时常听他在枕边呼唤
“来吧亲爱的来这片白桦林” 在死的时候她喃喃地说
“我来了等着我在那片白桦林” 师生自荐课文一(可放在课外进行)
学习目标:
1、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2、巩固对联想、象征等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提高分析托物抒情类散文的能力。学习过程:
1、学生自行阅读托物抒情类散文。(教师可推荐一些作品:茅盾的《雷雨前》《雾》《风景谈》等)
2、选择一篇你认为最好的作品,用16开稿纸抄写,并围绕象征、对比、烘托等表达方式,设计3-5个问题。
3、小组交流,并推荐组内一篇最好的作品,共同完善文后的问题。
4、教师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完善文后问题。
5、印发这些作品供学生阅读、练习。第5课时 《石榴》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2、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3、品位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课前学习:
1、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
2、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的诗文名句。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描摹的对象。同学们能说出多少诗文名句来?(引入新课)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勾画出作者笔下石榴的可爱之处。听读、勾画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石榴的可爱之处,及作者喜欢石榴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及主题。朗读,思考,交流组织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问题创设: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教师示例:(略)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组织交流、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布置任务:课后练习三 练习、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1.摘录文中状物形神兼备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200左右的片断,描绘一种植物。第6课时 《紫藤箩瀑布》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在写花中所抒发的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2、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课前学习:
1、通读课文,勾画出描写生动的句子并反复朗读。
2、复习《幽径悲剧》中描写紫藤箩的段落。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请学生回顾季羡林先生在《幽径悲剧》中面对一树古藤萝所抒发的感情 自由谈论 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并思考:面对这一树的繁华,作者有什么感受? 听读、思考、交流
教学反思
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设计:1、为什么“我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有的知识精神的宁静有生的喜悦”2、作者为什么要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箩”的遭遇? 朗读、思考、讨论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朗读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读了课文,你是否有不同与作者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课外阅读同题材作品。第7课时 师生自荐课文二
学习目标:
1、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2、提高学生欣赏、品味语言的能力。学习过程:
1、学生自行阅读托物抒情类散文。
2、选择一篇你认为最好的作品,用16开稿纸抄写,并围绕主题、表达方式、语言等方面写不少于200字的赏析文字。
3、小组交流,并推荐组内一篇最好的作品,共同完善。
4、全班交流、评价。第8课时《竹溪记》
(一)学习目标:
1、能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把课文准确流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3、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
课前学习:
1、收集古人吟诵“梅、兰、竹、菊”的诗篇。
2、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熟读课文。
3、收集、整理作者生平及成就。课堂学习: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梅、兰、竹、菊”诗词大赛。
2、作者生平简介。学生背诗交流资料 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 组织学生单个读、分组读、集体读。
评价交流 相互评价
教学反思
二、理解释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难理解的字词,准备交流。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组织评价 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识记文中字的读音和释义。第9课时 《竹溪记》
(二)学习目的:
1、认清这篇“记”的特点,理清这篇“记”的思路。
2、探究文章的主旨:以竹喻人,赞扬任光禄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课前学习:反复朗读课文。记识实词的词义。
一、复习巩固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情境1:有问必答:学生自出题,学生抢答。组织问答。一问一答,复习课文字词的读音和释义。
教学反思
二、分析课文,探究主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问题设计:
1、文章开头为什么用了近一半的篇幅论述世人对竹的态度?
2、作者为何对任君治园植竹之事只用寥寥数语,而对任君的一番话却记之甚详? 小组讨论、交流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三、拓展迁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比较阅读:龚自珍《病梅馆记》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第10课时 口语交际(可放在课外进行)
学习目标:学习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学习过程:
1、收集有关网络的资料。
2、向学生征集一个“网络与中学生”的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3、在课代表的主持下开展活动。第11、12、13课时 写作 第11课时: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组织学生自学 自学“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写作指导: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归纳他们的结构特点并寻找共性。
1、“形散而神不散”
2、写景状物的顺序。回顾、归纳、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准备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可把前面布置的观察笔记整理出来)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自定 明确写作要求 写作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第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教学反思
第14课时 单元小结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教学反思
学生讨论
第三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2.了解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界。3.记忆、背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4.学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做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七律 长征1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 1课时 老山界 1课时 草 1课时
《长征》节选 2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长征事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主席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告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的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的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幅情景。读读这些课文,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本单元真正的难点在于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因此,本单元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注意运用种种方法让学生对长征身同感受,对长征能够起到思想上的理解与共鸣。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回顾、总结与展望 总结回顾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并明确任务:共同回首初一的学习听讲 2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
七年级中你语文学会了什么? 七年级中你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
七年级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展望新学期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引导讨论:我期望中的八年级的语文学习。
进入八年级,我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与进步思考 2了解学生的需要与渴求交流 教学反思
共同走进初二语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浏览课文、目录明确任务 2巡回指导浏览课文、目录
3布置讨论:新的语文课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最喜欢课本中的第几单元或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你准备如何学习初二语文讨论
4边引导边总结,结合学生的观点提出老师的要求和看法交流 教学反思
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出示评价内容:
1.你知道自己在七年级的学习中都有哪些成功与不足吗? 2.本节课你发言了吗?
3.对于八年级的语文学习,你有了一个具体的印象和目标么? 4.从别人的发言中,对自己的语文学习都有哪些启发?自我反馈 2自我小结小结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七律 长征》 学习目标:
1.体会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课前学习:
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复习《沁园春 雪》,自我朗读《七律 长征》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倾听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播放录像观看长征录像,了解历史 3范读全诗听教师朗诵全诗
4倾听、引导自主质疑,合作释疑 5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6教师指导朗诵学生试读 教学反思
二、掌握学习方法,品味诗歌画面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 1介绍“四字学习法”听讲
2巡回指导“译读悟诵” 运用“四字学习法”,小组合作进一步精读课文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4创设问题情境: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听讲、思考 5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6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思考,讨论 7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反思
1播放录音听《七律 长征》朗读,在此基础上,再读《长征》 2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学唱长征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 教学目标:
1.体会红军的钢铁意志
2.学习文章的高度概括和用词准确生动
3.巩固“四字学习法”和朗读技巧,在体验中加深学习方法的掌握。课前学习:
自由朗读《长征组歌》两首,体验表达感情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新课:由《七律》导入复习《七律 长征》 2播放《四度赤水》、《过雪山草地》片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历史,体验革命豪情观看记录片段,体验革命豪情 3指名朗读自由阅读 4及时正音学生朗读 教学反思
二、运用方法自学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提问复习“”四字学习法回答问题复习2巡回指导小组合作,用方法来自主学习3组织交流、及时释疑质疑、赏析、交流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播放视频《长征组歌》观看欣赏视频,在音乐欣赏中回味歌词 教学反思
第4课时:《老山界》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课前学习: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给课文新建一个标题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3创设情境: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会掉下悬崖,路上的石头又非常的不平,你睡觉的感觉如何?想象思考
4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过夜,而且还没吃饱,他们的感觉如何呢?为什么会这样?一起来看一下。(引导到作品的描写和主题的把握)发表观点 5组织评价交流 教学反思
二、理解分析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任务:根据课文完成红军爬山的简要行军图阅读课文,思考
2引导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的办法绘图、交流
3创设问题情境: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四难”,战士的态度如何,试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语句完成表格再读课文、交流、思考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教学反思
三、播放视频,再度体验红军精神
课后学习: 摘抄、背诵文中的优美语段
第5课时 《草》
学习目标:
1.理解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学习文中细腻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课前学习:
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复习《一面》、《柳叶儿》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交流交流
3围绕文章的题目,请用几个含“草”的小标题来概括文意阅读课文,思考,交流 4组织评价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教
第四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2. 了解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界。3. 记忆、背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4. 学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
5. 学做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七律 长征 1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 1课时
老山界 1课时 草 1课时 《长征》节选 2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长征事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主席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告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的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的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幅情景。读读这些课文,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本单元真正的难点在于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因此,本单元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注意运用种种方法让学生对长征身同感受,对长征能够起到思想上的理解与共鸣。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回顾、总结与展望 总结回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并明确任务:共同回首初一的学习听讲 2 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 七年级中你语文学会了什么? 七年级中你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
七年级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 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展望新学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引导讨论:我期望中的八年级的语文学习。
进入八年级,我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与进步 思考 2 了解学生的需要与渴求 交流 教学反思
共同走进初二语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浏览课文、目录 明确任务 2 巡回指导 浏览课文、目录 布置讨论:新的语文课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最喜欢课本中的第几单元或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你准备如何学习初二语文 讨论 边引导边总结,结合学生的观点提出老师的要求和看法 交流 教学反思
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出示评价内容:
1. 你知道自己在七年级的学习中都有哪些成功与不足吗? 2. 本节课你发言了吗?
3. 对于八年级的语文学习,你有了一个具体的印象和目标么? 4.从别人的发言中,对自己的语文学习都有哪些启发? 自我反馈 2 自我小结 小结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七律 长征》 学习目标:
1. 体会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课前学习:
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复习《沁园春 雪》,自我朗读《七律 长征》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倾听 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播放录像 观看长征录像,了解历史 3 范读全诗 听教师朗诵全诗 倾听、引导 自主质疑,合作释疑 5 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6 教师指导朗诵 学生试读 教学反思
二、掌握学习方法,品味诗歌画面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1 介绍“四字学习法” 听讲 巡回指导“译读悟诵” 运用“四字学习法”,小组合作进一步精读课文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4 创设问题情境: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听讲、思考 5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 思考,讨论 7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反思 播放录音 听《七律 长征》朗读,在此基础上,再读《长征》 2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学唱长征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 教学目标:
1.体会红军的钢铁意志
2.学习文章的高度概括和用词准确生动
3.巩固“四字学习法”和朗读技巧,在体验中加深学习方法的掌握。课前学习:
自由朗读《长征组歌》两首,体验表达感情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新课:由《七律》导入 复习《七律 长征》 2 播放《四度赤水》、《过雪山草地》片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历史,体验革命豪情看记录片段,体验革命豪情 3 指名朗读 自由阅读 4 及时正音 学生朗读 教学反思
二、运用方法自学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提问复习“”四字学习法 回答问题复习2 巡回指导 小组合作,用方法来自主学习3 组织交流、及时释疑 质疑、赏析、交流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播放视频《长征组歌》 观看欣赏视频,在音乐欣赏中回味歌词 教学反思
第4课时:《老山界》 学习目标:
观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课前学习: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给课文新建一个标题 阅读、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创设情境: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会掉下悬崖,路上的石头又非常的不平,你睡觉的感觉如何? 想象思考 4 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过夜,而且还没吃饱,他们的感觉如何呢?为什么会这样?一起来看一下。
第五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语文检测试题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语文综合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14分)
1、选出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呻吟(shēng xíng)蜿蜒(yán)掠起(luè)秀颀(qí)
B.晕圈(yùn)纵横决荡(hèng)外壳(ké)奇崛(jué)
C.琢磨(zhuó)盎然(àng)臭味(xiù)伫立(zhù)
D.酒酿(niàng)迸溅(bìng)犀利(xī)丰腴(yú)
2、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伊拉克战争中,最让全世界文史专家痛不欲生的是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惨遭洗劫和破坏。
B.在防治非典的过程中,我国一大批高科技医疗设备应运而生,如红外线测温仪、隔离式救护车、护士助手机器人等。
C.杨凡今年数学奥赛夺得全国一等奖,真是骇人听闻。
D.学习上遇到了问题,我们一定要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师请教。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颗怎样固执而又简单的心啊?
B、你让我谈谈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怎么谈才好。
C、《敬业与乐业》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作品,文章告诉读者对待“业”必须保持“趣味”和“责任心”。
D、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阅读第五单元的几篇文章,使我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环境和谐相处。
B.听到几位华人拾贝者在英国遇难的消息,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C.伊拉克局势能不能稳定下来,是联合国工作人员返回巴格达的基本条件。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
5、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A.《紫藤萝瀑布》一文的作者是宗璞,原名冯钟璞,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文章通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点明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人生哲理。
B.《海燕》的作者是高尔基,前苏联作家,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本文借海燕象征当时敢于直面沙皇暴行、奋勇斗争的革命先驱,描写恐惧胆怯的“海鸥”、“海鸭”、“企鹅”,是为了反衬海燕的英姿。
C.《石榴》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茅盾写的一篇状物抒情的优美散文。本文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来写,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同时还赋予了石榴内在的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
D.《马说》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
二、能力应用题
.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根据国家环保局的一项调查,在被统计的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度污染的有21条。全国532条主要河流中,有436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挥发酚、氨氮和汞等。其中有机类属严重污染,三氮类属重度污染,重金属为轻度污染。目前中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质呈下降趋势。
(1)从上面的文字中,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分)
(2)上面的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2分)
(3)右图是为合格桶装饮用水加贴的“质量安全标志”。请仔细观察后,写一段说明文字。(注:质量安全的英文书写为Quality Safety)(3分)
(1)(2分)我国河流污染严重。(2)(2分)列数字、分类别(3)(3分)质量安全标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标志的主体部分是大写英文字母“QS”,标志的下方是中文字样“质量安全”。其中QS是英文Quality Safety(质量安全)的缩写。(说明内容2分,说明顺序1分。)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汉语方言有些已趋于萎缩和衰亡。
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2008年10月,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举措,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说:“对什么时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3分)
.三、阅读与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作答。(13分)
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撒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①古人迷信,相信日子有吉凶,怕犯日讳而不敢随意举动,称为畏日。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生岁直子()室无完器()..
假五六猫()购僮罗捕之()..
6、用“/ ” 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2分)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2)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8、本文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写的寓言讽刺小品《三戒》中的一篇小寓言。你认为本文寓意何在?(3分)
(二)、阅读《向日葵》,完成20-24题。(13分)
向日葵
张抗抗
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显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车渐斩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呵,这是一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籽真正熟透的日子。
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
20、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出第3段加点的“秘密”和第9段加点的“弥天大谎”在文中的含义。(2分)
秘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弥天大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笔下的向日葵具有怎样的个性?你喜欢这种个性吗?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假设你是向日葵身边的一株小草,你会对向日葵说些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的语段,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在海底世界里,有一种会给自己造“房子”的动物,它们能从自己的身体里分泌出石灰质,作为建筑材料来建造“房子”,用做自己的栖身之地,这些动物就是贝类。因为它们的身体柔软,所以归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建造的“房子”就是那些五光十色的贝壳。然而,在软体动物的家族中却有一种能够吐墨的动物叫乌贼。因为它能吐墨,所以也叫墨鱼。要说乌贼也是贝类,这就很难使人相信了。事实上,乌贼的确属于贝类。它的房子造到了自己体内,叫内骨胳——也叫“海螵蛸”,是一种很好的药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