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财政职能构建和谐xx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财政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是政府的重要宏观经济部门,要充分发挥经济调控、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等职能作用,为实现xx经济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支持构建和谐xx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和优质的公共服务。
一、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经济发展取得了快速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我们经济增长的方式总体上仍是粗放式的,资源、环境问题仍很突出。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就是要通过财政资金和政策手段引导市场经济主体走低消耗、高效益、重环境集约型经济增长。一是落实好建设新型能源和“一带园”、推进行业结构调整的财政促进政策,大力支持我县骨干企业和基地、园区企业进行技术开发,提高生产效益;二是统筹预算内外资金,建立财政扶持资金投入、退出机制,以经济的方式,努力推动我县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发挥导向作用,通过财力转移和政策倾斜大力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四是要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建设,保障环保执法经费,加大治理污染力度,支持改善生态环境。总之,要充分利用财政的资金支持、政策扶持、财政贴息、担保等手段支持我县企业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和精神文化的全面需求。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近年来,伴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增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学、体育等社会事业有了相应的发展,但是,依然相对滞后,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需求。
发挥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就是要通过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中“薄弱”环节和“短腿”行业的投入力度,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从我县情况看,就是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大力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三农”、教育、卫生、科学、文化、体育等事业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县人民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一是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进一步改变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不利地位,以工养农、以城促乡。要通过提高农村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支持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进一步落实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继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途径切实促进我县城乡的协调发展。二是要加大财政对科学、教育事业的投入,切实保证科学事业费和教育事业费的增长比例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大力支持推进科教兴县战略;三是要研究制定相关财税政策,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为全县人民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四是要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加强城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为全县人民提供更为便利的医疗设施。
三、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但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占有资源和本身能力的不同,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贫富收入差距也快速拉大。此外,不同群体、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国际发展经验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呈“金字塔”型的社会是不稳定的社会,不稳定的社会不可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因此,必须通过财政手段加以调节,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化,使社会变为“橄榄球”型。一是要通过提高资源税额、个人所得税征税起征点、加强税收征管等手段调节过高收入;二是要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通过确保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按时发放,并建立随着经济发展适度增加工资收入的增资机制。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推行政府不同部门人员之间工资收入、津贴透明公开的“阳光”收入改革。要加大对困难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帮助困难乡镇落实兑现地方出台的补贴政策,提高财政供养人员的收入水平,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农村“五保户”、受灾群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财政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是政府的重要宏观经济部门,要充分发挥经济调控、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等职能作用,为实现xx经济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支持构建和谐xx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和优质的公共服务。
一、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经济发展取得了快速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我们经济增长的方式总体上仍是粗放式的,资源、环境问题仍很突出。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就是要通过财政资金和政策手段引导市场经济主体走低消耗、高效益、重环境集约型经济增长。一是落实好建设新型能源和“一带园”、推进行业结构调整的财政促进政策,大力支持我县骨干企业和基地、园区企业进行技术开发,提高生产效益;二是统筹预算内外资金,建立财政扶持资金投入、退出机制,以经济的方式,努力推动我县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发挥导向作用,通过财力转移和政策倾斜大力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四是要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建设,保障环保执法经费,加大治理污染力度,支持改善生态环境。总之,要充分利用财政的资金支持、政策扶持、财政贴息、担保等手段支持我县企业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和精神文化的全面需求。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近年来,伴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增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学、体育等社会事业有了相应的发展,但是,依然相对滞后,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需求。
发挥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就是要通过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中“薄弱”环节和“短腿”行业的投入力度,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从我县情况看,就是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大力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三农”、教育、卫生、科学、文化、体育等事业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县人民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一是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进一步改变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不利地位,以工养农、以城促乡。要通过提高农村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支持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进一步落实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继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途径切实促进我县城乡的协调发展。二是要加大财政对科学、教育事业的投入,切实保证科学事业费和教育事业费的增长比例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大力支持推进科教兴县战略;三是要研究制定相关财税政策,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为全县人民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四是要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加强城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为全县人民提供更为便利的医疗设施。
三、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但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占有资源和本身能力的不同,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贫富收入差距也快速拉大。此外,不同群体、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国际发展经验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呈“金字塔”型的社会是不稳定的社会,不稳定的社会不可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因此,必须通过财政手段加以调节,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化,使社会变为“橄榄球”型。一是要通过提高资源税额、个人所得税征税起征点、加强税收征管等手段调节过高收入;二是要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通过确保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按时发放,并建立随着经济发展适度增加工资收入的增资机制。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推行政府不同部门人员之间工资收入、津贴透明公开的“阳光”收入改革。要加大对困难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帮助困难乡镇落实兑现地方出台的补贴政策,提高财政供养人员的收入水平,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农村“五保户”、受灾群[page_break]众、优抚对象和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及时调度资金,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并根据经济增长情况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总之,要通过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人群之间收入的相对均衡,缩小收入差距,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供坚实基础。
第二篇:发挥财政职能构建和谐xx
发挥财政职能构建和谐xx
“>发挥财政职能构建和谐xx2007-02-02 21:54:0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财政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是政府的重要宏观经济部门,要充分发挥经济调控、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等职能作用,为实现xx经济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支持构建和谐xx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和优质的公共服务。
一、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
整,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经济发展取得了快速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我们经济增长的方式总体上仍是粗放式的,资源、环境问题仍很突出。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就是要通过财政资金和政策手段引导市场经济主体走低消耗、高效益、重环境集约型经济增长。一是落实好建设新型能源和“一带园”、推进行业结构调整的财政促进政策,大力支持我县骨干企业和基地、园区企业进行技术开发,提高生产效益;二是统筹预算内外资金,建立财政扶持资金投入、退出机制,以经济的方式,努力推动我县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发挥导向作用,通过财力转移和政策倾斜大力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四是要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建设,保障环保执法经费,加大治理污染力度,支持改善生态环境。总之,要充分利用财政的资金支持、政策扶持、财政贴息、担保等手段支持我县企业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和精神文化的全面需求。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近年来,伴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增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学、体育等社会事业有了相应的发展,但是,依然相对滞后,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需求。
发挥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就是要通过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中“薄弱”环节和“短腿”行业的投入力度,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从我县情况看,就是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大力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三
农”、教育、卫生、科学、文化、体育等事业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县人民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一是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进一步改变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不利地位,以工养农、以城促乡。要通过提高农村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支持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进一步落实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继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途径切实促进我县城乡的协调发展。二是要加大财政对科学、教育事业的投入,切实保证科学事业费和教育事业费的增长比例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大力支持推进科教兴县战略;三是要研究制定相关财税政策,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为全县人民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四
是要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加强城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为全县人民提供更为便利的医疗设施。
三、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但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占有资源和本身能力的不同,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贫富收入差距也快速拉大。此外,不同群体、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国际发展经验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呈“金字塔”型的社会是不稳定的社会,不稳定的社会不可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因此,必须通过财政手段加以调节,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化,使社会变为“橄榄球”型。一是要通过提高资源税额、个人所得税征税起征点、加强税收征管等手段调节过高收入;二是要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通过确保全县机关
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按时发放,并建立随着经济发展适度增加工资收入的增资机制。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推行政府不同部门人员之间工资收入、津贴透明公开的“阳光”收入改革。要加大对困难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帮助困难乡镇落实兑现地方出台的补贴政策,提高财政供养人员的收入水平,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农村“五保户”、受灾群众、优抚对象和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及时调度资金,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并根据经济增长情况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总之,要通过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人群之间收入的相对均衡,缩小收入差距,为人与人之间的和
谐相处提供坚实基础。
第三篇:发挥财政职能构建和谐吉水
***决战“两区” 跨越发展征文***
发挥财政职能 构建和谐吉水
吉水县财政局
开展“推进项目建设,破解发展难题”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是县委、县政府结合我县实际,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决战“两区”,实现吉水跨越式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财政部门干部职工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着力解放思想,推进项目建设,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当前正面临大开发、大招商、大发展的新形势,要形成 “人人参与开放、人人支持开放、人人服务开放”的氛围,树立勇于改革创新的意识,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束缚改革与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实现我县开放型经济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经济发展的速度决定财力的增长速度,而财力的增长速度决定着财政保障能力的弱强。县财政局将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名县、和谐兴县,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这个总目标,全面启动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以开放的思想,发展的理念,推进项目建设,破解发展难题,精心做好各项财政改革与发展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突出三种意识:一是实干意识、二是忧患意识、三是主动意识。大力倡导奋发有为的意识,营造创先争优的氛围,从小富即满、安于现状的保守思想中解放出来,从小改
1即缓、因循守旧的落后意识中解放出来,敢于走进矛盾,勇于破解难题,特别要主动研究探索解决当前财政收支规模小、财力供需矛盾突出、债务负担重等问题。要树立大财政、大发展的观念,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思路,由“被动埋单”变为“主动请客”,为构建和谐吉水提供创新服务平台、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等财力的支撑。
二、大力支持招商引资,更好地服务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外向型步伐。2008年,我们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全民参与,以大招商、招大商为重点,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高潮。一是集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招商引资等财税优惠政策。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鼓励、引导社会投资和利用外资,对引进我县的重大项目的引荐人拿出资金实施重奖。三是紧紧抓住中央新农村建设、中部崛起及省委、省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加大争取项目资金力度。积极、认真做好项目申报和衔接工作,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四是完善财政扶持机制,落实企业创新、改制、重组等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支持优势行业、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培育一批支柱产业。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鼓励民营企业以购买、租赁、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五是大力挖掘民间资本潜力,应积极引导群众的消费和投资观念,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加快发展的实践上来,引导消费投资转变为生产投资。
三、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更好地服务全民创业。一是设立
全民创业就业发展资金,鼓励全民创业。通过贴息、补贴、风险补偿、奖励等措施,专项用于支持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对下岗工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科技人员、本土创业的农民、返乡创业的离商人员、来商投资创业的外地人员、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和退转军人、自强创业的困难群体等给予财政资金和财税优惠政策的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二是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支持中小企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建立激励机制,对依法纳税,贡献较大或发展较快的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三是对现有各类涉农专项扶持资金进行整合并集中使用,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养殖、规模种植基地建设,开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标准化建设、市场开拓和人员培训等。
四、加快“两区建设”,做强做大县域经济。围绕“缩差距、略高于、创一流”战略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全力推动我县工业暨开放型经济工作超常规发展。继续扶持劳保手套、林产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发展,按照职能接近、分工负责的办法,成立产业促进领导小组,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支专业队伍、一套政策、一个产业发展促进办公室”的工作机制,促进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加快电镀集控区建设步伐,确保电镀污水处理厂年内建设投产;加快五金标准件产业园建设步伐,力争年内引进20家五金标准件企业,并力争10家左右建成投产;通过扶持,五大产业确保完成税收4000万元以上。同时,要瞄准省里重点扶持铜加工、光伏等主导产业,加强
与长珠闽等沿海地区的对接互动,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辐射,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工业总量。
五、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积极落实惠农政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以本,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在坚持“五个确保”的基础上,新增财力做到“四个倾斜,不断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实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四个全覆盖”,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创新支出管理理念,善于把握财政工作的能动性和财政政策的主导性,集中财力解决一些长期没能解决但又必须倾斜的问题,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主动买单。切实抓好60项公共财政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强化“定责任、定目标、定制度、定措施、定进度”的五定目标责任制,加快推进,注重绩效,务求政策执行到位、补助资金到位,切实让百姓得到实惠。
六、进一步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更好地服务经济开放。一是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格履行八项服务承诺,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打造“温馨、效率”服务型机关。三是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创建高效快捷办事环境;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优质服务的人文环境;廉洁高效的监督环境。切实保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财政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阳光财政沐浴全县的山山水水,男女老少。
全县“推进项目建设,破解发展难题”我该怎么做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号角已经吹响,我县财政系统将以改革的精神、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这项活动中去,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拓宽工作思路,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为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08-6-7
第四篇:发挥科协职能 构建和谐睢县
提高科学素质 发挥科协作用 合力再创全国科普示范县
自2007年睢县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单位以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发挥科普示范县典型作用,高起点起步,高标准谋划,高水平落实,始终把科普工作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全县已逐步形成党政共抓、科协牵头、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科普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科普事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体做好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组织,发展队伍,搭建科普工作平台。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领导组,对全县科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和协调,对各乡镇、各部门科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先后制定出台了《睢县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睢县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成员单位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和《睢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创建和实施《纲要》工作纳入了全县目标管理范围,实行季度检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奖优罚劣。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对责任区内创建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人员配合抓,形成了科普创建工作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科协协调、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抓好科普特色活动,创建科普活动品牌。抓好科学教育。充分发挥科普特色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学校科技辅导员队伍的作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奥林匹克竞赛、科技夏令营、校园科普日、“大手拉小手”等各类科学实践活动,有98%的在校生参与,收到了科技小制作168项,科技小论文342篇,并组织800多名中学生参加了省级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有40人获奖。以河南省第十届“醒目杯”晨光体育夏令营在睢县举办为契机,展出科普器材1300件次,3D科普展板400块次,发放科普资料5万余份,受益学校50所。来自全省1 8个省辖市和6个行政扩权县(市)的24个代表团近千名中学生营员、辅导员、领队和30000多名在校师生参观体验了展出。抓好科技培训。依托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职业技术学校、社区科普学校等培训机构,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举办了睢县第三届科普教育管理论坛。举办各类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班650期,开办了为期两年的农民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班,招收学员2350名,达到中等专业技术水平。抓好科普工程。开通了田园“110"三农科普服务热线,实施了“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惠农工程、“专家服务团”工程和技能型人才社会培训工程。深入开展了“科教进社区”科普巡展活动。四是抓好干部教育。以干部培训为抓手,结合“创先争优”实践活动,制定出台《睢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按照计划,有重点地对全县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中青年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大学生村干部等分别进行培训。聘请郑大、省农大教授举办大型科普报告会,传播科技知识。在科技周期间组织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举行科普演进比赛,从中选出优秀选手,参加河南省科学素质知识电视大奖赛,获得了集体三等奖。
三是整合科普创建资源,加强科普阵地建设。积极开发和整合科普人力资源、阵地设施资源和信息资源,努力彰显科普示范县的层次性、多元性和互补性,不断提升创建工作水平。成立了乡科协和村科普小组,配齐了科技副村长,设置了乡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形成了以县科协为龙头,31个县级学会(其中3个县级企业科协)为骨干,20个乡镇科协为主体、552个村(居)科普协会、1560个科普小组为基础的科普组织体系。建立了以62名专家组成的科技讲师团、142个乡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20个乡镇农技推广站构成的科普工作队为主体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壮大了以16000个科技示范户、6200个科技带头人和545名村科普宣传员为主体的农民科普队伍。加大了经费投入,建设科普广场,完善城市科普广告等市政建设,有力地支持了科普事业。建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20个,设立科普惠农宣传栏660个,配备科普宣传员545名。建成了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1个,省级6个,市级12个,县级26个。制作“百米科普画廊”100处,“科普橱窗’’1200个,乡村科普文化广场100个,县城科普文化广场5处,科普画牌达3000多个,设置大型科普公益性广告10多处。
四是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拓宽科普交流渠道。以科普宣传月(周)、科普日、科普大集、科普一条街等形式为载体,组织涉农、文化、教育、卫生、环保、司法等单位,围绕“低碳生活、环境保护、健康安全”主题,在全县开展科教下乡、入社区、进校园等经常性科普活动。在电台、电视台开辟了《送智富民》、《科技之窗》、《科普大篷车》、《生活与健康》等栏目;开通了《科普直通车》、《科普讲座》、科普服务热线等专题。相继建立了“科普网站’’、“兴农网站”、“司法网站”和“青少年科教网站”等。建起了“睢县人民政府科普视窗”高清晰大型电子显示屏,既提高了城市品位又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充分发挥科普文化馆(站)、中小学实验室、百米科普画廊、科普文化广场等公共资源作用,面向公众开展形象科普宣传,完善了科普示范体系。净化了社会综合环境,提高了全民科学素质,极大改善了科普环境。
第五篇:发挥工会职能 构建和谐家园(定稿)
发挥工会职能 构建和谐家园
——常州分公司工会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 2015年回顾
2015年,在省公司工会和分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常州分公司工会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努力构建职工美好家园,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民主管理,发挥职能,职工权益得以维护
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2014年9月,召开了工会第二届换届选举会议暨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工委员会。2015年初,为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领导,完善工会工作体系,下发了《2015工会工作意见》,全面指导工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吸纳职工合理化建议。工会履行桥梁职能,深入员工队伍,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就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收集。2015年,组织工会委员赴基层广电站、营业厅开展调研活动,形成职工就餐、安全生产、文体活动需求等专题调研报告,就专题报告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分门别类,予以妥善解决。坚持企务公开,发挥监督职能。在广泛征求意见、大会审议和试行公示后,出台了《常州分公司工会经费管理办法》,并且每半对经费使用情况予以公示。2015年,通过内网、公示栏发布各类信息共计600余条,内容涵盖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工作和制度,有效拓展了企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确保了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二、争优创先,树立典型,职工技能得以提高
加强劳模培养,弘扬劳模精神。工会通过“企业明星员工”评选、在岗练兵、劳动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涌现出了“五一劳动奖章”、“巾帼示范岗”、“工人先锋号”等一批先进典型。2015年,一线职工代表吴雅凤同志获得市“五一”劳动奖章,辛羽、赵俊等基层40余名一线员工获得公司明星员工称号。注重职工技能培训。工会紧紧围绕经营管理中心工作,结合工会工作意见,制订全年培训计划,2015年共组织各类培训33次,参培人员达1000多人次。通过培训让员工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实现了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岗位技能素质双提升。举办竞赛活动。2015年,工会掀起学技术、练技能、创一流的热潮,激发了广大职工“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情,通过组织举办常州地区广电网络维护技能竞赛,有效提升了维护人员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组织参加省公司第五届维护技能竞赛,获得全省综合第二名的好成绩。15年,在省公司对各分公司运维工作的考核排名中,也获得全省第二名。
三、奉献社会,传递爱心,职工美德得以发扬
工会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号召动员广大党员 干部带头行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和谐文明社会做贡献。2015年,工会结合志愿者进社区活动,组织职工走进飞龙、巢湖、中央花园等社区街道,结合业务推广,开展系列送温暖活动,受到当地群众欢迎。通过开展“冬天不再寒冷,爱心温暖人心”捐衣捐书活动,为偏远山区的贫困孩子送上我们的心意。根据常州市慈善总会的通知精神,在全体职工中开展“慈善一日捐,济困送温暖”捐助活动,捐款近2万元。组织职工无偿献血,30多名干部职工踊跃报名,共献血6000余毫升,充分表达了我们关爱社会的真挚情感和无私奉献精神。
四、以人为本,扶贫解困,职工队伍得以保障
坚持实施帮扶计划。健立健全档案,对职工家庭的经济状况、困难原因摸清底子、掌握基本情况制定脱贫措施和帮扶评定标准,公示名单。2015年,工会为36名贫、病、困难员工送去春节慰问4万余元;对3名病困党员、党务工作者开展重点慰问,转达了省公司、常州市级机关党工委的慰问;对1名内退职工家庭启动了重点帮扶和救助机制。年中,公司领导为奋战在一线的员工送上价值2万余元的防暑降温用品;重阳节,工会为退休员工送上美好祝愿;去年底,召开当年退休老同志座谈会,颁发光荣退休证,表彰他们对广电事业做出的奉献;同时,为在职职工及家属送上春节、中秋的节日祝福和问候。缓解患病职工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为减轻患病职工医疗负担,工会为在职职工办理三大类保障举措,在强调安全生产的同时,解决了职工及家庭的后顾之忧。2015年,有6人次落实重大疾病住院津贴综合保障补助政策,2人次获重大疾病二次补助,保障金额34500元,有7人次因参加全家福意外保险获得理赔,理赔金额16230.82元。工会日常慰问生育女职工、直系亲属亡故职工28人次,发放慰问款累计35000元。积极开展关爱职工身体健康活动。2015年职工体检活动不仅让员工自主选择体检医院,还在传统体检项目上新增加了甲状腺及女性专项彩超等项目。年中,与三井街道联合开展女职工妇科检查,进一步提升女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切实关爱女职工身体健康。另外,工会还落实《常州市总工会关于在全市推行普惠服务发放工会服务卡的实施意见》,为全体会员办理了工会普惠服务卡,专享生活优惠保障。
五、开展文体活动,激发活力,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公司工会充分发挥在活跃企业文化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凝心聚力、推动公司科学发展。在节假日开展特色活动,丰富职工日常文化生活。为备战各项文体活动,工会组织了职工篮球友谊赛等系列选拔赛,让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参与比赛、享受比赛,职工群众精神风貌得到充分展现,企业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2015年,工会文体活动连续斩获多项好成绩,在省公司第七届“江苏有线杯”乒羽比赛中,乒乓球团体进入前六名,羽毛球单打青年组冠军,书法、摄影单项也喜获多个奖项。在常州市级机关乒乓球混合团体赛中,公司代表队获得第二名的历 史最好成绩。在征战省部属企业乒乓球赛中,职工代表积极参与到省公司团体贡献了一份力量。在世界读书日开展“感悟读书魅力 分享读书快乐”读书筑梦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的学习氛围。此外,工会不断完善职工活动室、读书阅览室,为职工锻炼和阅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结合公司核心价值观推广,通过突出优质服务建设逐步树立为用户服务的核心价值理念,积极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凝聚公司发展的强大思想动力,传递了正能量。
因为有省公司工会的正确领导和悉心的指导,2015年常州分公司工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认识到还有不足和欠缺,例如:对部分职工的诉求了解还不够及时,对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细致,工作载体、平台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第二部分 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是省公司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关键之年。常州分公司工会将继续在省公司工会和分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心,强化服务,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以主人翁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在推动公司发展进步中发挥作用。重点将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中心任务,为公司发展做出新贡献
2016年,工会将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强基固本,凝心聚力。进一步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是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能,面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工会将不断完善措施,充分发挥好工会宣传教育阵地的优势,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热爱企业、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企业形象。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工会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积极创造文体活动场所,加大普及职工健身活动的力度,结合各项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展示和传递公司的文化正能量。进一步完善工会各项体制机制。工会将规范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继续搞好工会规章和制度的建立工作,不断充实、完善工会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会经费使用办法,明确经费的用途流向,定期进行公示、审计,确保工会各项工作正常开展。进一步教育职工树立忧患意识。工会组织将引导凝聚和规划培养适应市场需求、有服务意识的高素质工作人员,在营业厅、呼叫中心、用户维护、市场服务、网络管理等各个岗位上,将其影响力遍布城市的每一个方位,并协调一致的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及时了解职工需求,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进一步加强困难帮扶工作。工会将加强各种形式的困难帮
扶机制建设,对困难职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完善困难职工档案,把上级组织的关怀及时送到困难职工的心坎上。并将积极争取省公司工会和分公司党委的支持,争取每年安排一定经费作为职工困难补助,为生活困难职工申请困难补助金。认真关心、落实职工福利。职工生活无小事,我们将努力按照想得细、落得实的标准为工作要求,尽力搞好企业福利,把帮助职工切实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每位职工安心工作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在传统节日工会将继续对退休、困难职工开展慰问活动,在夏季及时为职工发放劳保、防暑降温用品和高温费,对每位生病住院的职工都送去鲜花和关爱基金,形成 “冬送温暖、夏送清凉、一年四季送关怀”的长效机制。做好女工工作。针对女工工作的特点,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关心她们在特殊生理时期的心理健康和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女员工在公司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应有的积极作用。
三、扎实开展各项活动,活跃企业文化氛围
积极创建学习活动。建设学习型企业既是全体职工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需求,也是进一步加强企业效能建设的迫切需要。为此,我们将认真部署、精心组织,组织开展“读好书、强素质、增才干、促效能”活动,培养职工的学习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活动。组织职工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推进“职工和谐家园”建设,7 积极组织小型多样、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文化活动,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项文体赛事,用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营造用环境凝聚人心的良好氛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扎实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工会将围绕中心工作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用竞赛活动助推各项工作任务圆满优质完成。继续广泛宣传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感人事迹、优秀品质,坚持明星员工评选工作,引导职工向先进看齐,不断增强企业的创造活力。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工队伍、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使得工会工作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提升工会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升工会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更新观念、大胆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顺应形势发展,适应职工需求的工作思路、工作机制、活动载体和服务手段,努力把工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工会将推行“一线工作法”,努力做到工作到一线开展、问题到一线解决、措施到一线制定、呼声到一线听取、形象到一线树立,把职工的呼声和意愿作为第一信号,把关心和服务职工作为第一职责,真正当好职工的知心人、代言人和“娘家人”。
以上是常州分公司工会的2015年总结和2016年思路。我们深知自身的工作离省公司工会的要求和职工的期盼还有不小 的差距,我们将不断的努力,也恳请各位领导、同志们给予批评指正,让我们分公司工会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