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财政职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发挥财政职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发挥财政职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增强经济活力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区十一五规划(草案)从政策支持、做大做强、资金投向等方面明确了今后5年全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十分切合我区实际。下面我结合财政近几年对民营经济的探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从全区民营经济总的情况来看,我区民营经济正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04年、2005年民营经济实现的区级税收情况如下:
年度
实现的区级税收(万元)
占全部区级税收的比重
200
4××××*
××*
200
5××*
××*
增减
××
××
从全区重点的民营企业来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步入生产经营的活跃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全区经济的增长:
企业名称
2005年区级税收
2004年区级税收
增减
××*责任公司
××*
××*
××*
××*有限公司
××××
××*
××
××*有限公司
××××
××*
××*
××有限公司
××*
××
××
二、我区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区民营企业特别是街道企业从事传统产业多,从事深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外向型的企业少,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结构不合理、规模小、档次低。
二是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本土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落后。一方面是文化素质不高、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专业人才很少,具有高学历的高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另一方面是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进行资本运作的能力。另外众多素质不高的失地农民的纷纷涌入也使管理水平很难提高。
三是集约化程度低,形不成规模效益。目前我区民营经济集聚度低,配套度低,多数处于“小、散、乱”状况。例如目前我区各街道办事处都有建筑公司,但没有一个企业具有一级资质,从企业规模、资质等级等方面均无法与外地的建筑公司相比。因此,虽然我区目前开工项目众多,投资额极大,但由于受门槛限制,区内的民营建筑公司都不能参与承建。
四是企业扶持政策分散,形不成合力。近几年我区陆续出台了多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如企业发展资金、科技三项费用、高技术专项等,各项财政资金的投入位列全市前列,但由于政策资金涉及面广且散,造成扶持重点不突出、投入产出比例不合理,难以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
三、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想法
(一)完善政策配套,为民营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首先要放宽政策,即对各部门、各行业的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定进行认真清理,取消限制性规定,减少办事程序。其次,要充实完善扶持政策,放宽民营经济的准入条件,降低市场门槛。除国家有特别规定和明令禁止的,要允许民营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平等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平等地参与各项社会竞争。另外尽快出台细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等的配套措施,从政策上对民营经济进行鼓励、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以点带面,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做大作强
在现有民营企业中有重点地选取几个企业从政策、资金、用地、人才、法律、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开通绿色通道,落实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鼓励这些企业做强做大,每年从生物制药、农业、机械制造、建筑业等行业中分别扶持1-2户企业重点企业,争取在5年内新打造出3-5个新的民营品牌企业。
(三)统筹政策,整合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整合规范财政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将企业发展资金、科技三项费、高技术产业化等各项财政资金有效地捆绑利用,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在财政专项资金的安排中,对××、××制药、××等具有发展潜力、符合我区产业导向的重点民营经济企业进行重点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提供职业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民营企业层次
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培训绿色通道,使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获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使更多的具有一定技能的人员充实到民营企业中,促使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五)加强政府引导,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新、自主创业
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对于上级和我区新出台的支持政策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政府宣传引导
第二篇: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及成效
(一)充分发挥财政争取资金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解除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瓶颈。
基础设施不仅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且也是经济增长和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前提,基础设施的质量将决定着能否获得新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是投资者确定潜在的直接投资对象等级的重要因素。丘陵地区县级财政,大都是吃饭财政,自身投入是非常有限的,只有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交通条件差、水利设施不足、人畜饮水困难等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才能有效解除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充分发挥财政管理职能,强化收支管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财政作保障。而财政投入是有限的,要使有限资金发挥无限效益,必须加强财政管理。
一是建立起公开、公正的收入机制,为县域经济提供更多财力。一是废除收入“基数法”考核办法。以往财政收入都是年年下达计划,层层按计划完成,按计划考核,没有真正地体现出财政收入应收尽收。挖税、垫税现象时有发展,影响了收入的真实性。目前,我们通过推行新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三是建立新增项目增加财政收入的激励机
制,特别是对各乡镇新增税源增长财政收入要适当地给予充分的激励,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的不足,最大限度地调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透明、高效的支出监管机制,挤出更多资金投入到经济发展中。近年来,尽管在支出方面狠下了功夫,并收到明显的效果。但从目前来看,支出管理上还存在一些漏洞,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现象较严重。因此,支出管理仍是当前财政工作的重头戏,要狠下功夫,强化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节省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是严格预算。对预算编制和实施要在“早、细、硬”上下功夫。“早”就是编制要早。当年第三季度就要着手编制次年的预算,保证来年按时实施。“细”就是细化预算编制。一方面单位要细化,要对每一个独立核算单位编一本预算,另一方面项目要细,部门预算要编制到类、款、项级预算科目,工资、公用经费要进一步细化到目级预算科目,专项资金要核定到具体项目。“硬”,就是硬化约束,预算一经人大审议批准,财政要加强监管,不得更改,不准突破预算。同时,建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权鼎立”的约束机制。二是严格支出标准和范围。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地统一的开支标准和范围。特别是对支出范围,要按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进行认真清理,该退出的则退出,该加强的则加强,该调整的则调整,切实解决财政包揽过多、支出过多、过滥的问题。三是严格支付。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减少资金周转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从上到下清理和统一各种奖金政策,应建立“一年一度一次性奖励”制度,制止滥发奖金。五是加强政府投资领域管理,以减少政府
投入,减轻各级财政的压力。要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强政府投资领域管理,控制政府负债。
三是建立灵活、有力的财政调控机制,集中财力支持经济建设。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宏观调控部门,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必须加大调控力度,调控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是调控预算内、外资金。通过实施综合财政预算,将预算内外资金纳入预算,捆绑使用,并由政府集中一部分,由政府掌握使用,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二是调控县、乡财力。由于乡镇一部分机构上划,如工商、公安、税务、法庭、国土、建设等,致使乡镇难以做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财力较分散。因此,应积极推行乡财县管,把乡镇作为预算单位,其收入直交县财政,支出由县财政支付。这样不仅可以平衡乡与乡贫富不均的现象,而且可以整合全县财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三是调控各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和闲置资产。仅以我县为例,据统计,各行政事业单位占有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达1亿元左右。这些资产由各单位管理,不仅易滋生腐败,而且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四是要调控好各单位后勤服务资源。目前各单位不论大小,都配齐了文印设备及小车,建立了伙食团,大中型会议室,有的还建了招待所。这些对于大单位可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但对一些小单位则难以发挥作用,资产、人员被闲置,浪费严重。对此,应积极推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把机关一些后勤服务推向社会,由社会承办,这样能够大大节减财政资金。
(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建立奖励机制,为县域经济
发展注入活力。
县级财政在自身加强财政管理的同时,还应充分调动各级党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因此县级财政应协助政府建立县域经济发展奖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凝聚放大作用,努力为县域经济注入活力。一是建立“政府奖励机制”。将财政对各企业的各种投入改为“政府奖励基金”,由政府对财政贡献大(包括招商引资、项目效应、迁入工业园区)的企业法人给予大张旗鼓表彰和奖励,以促进其发展。二是建立“政府激励机制”。各级政府都应该建立上级对下级政府在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单位、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集中精力搞建设,聚精会神抓发展。三建立“金融机构扶持鼓励机制”。对县域范围内的各金融机构按当年对地方全年贷款增量、核销企业呆坏帐额等指标确定奖励金额予以奖励,缓解各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四)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培植壮大骨干财源,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如何发展大竹经济?突破口在哪里?经调研,我们认为丘陵大县要发展,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工业,希望和出路也在工业,没有工业经济的先行突破,就不会有县域经济的整体突破。工业是立县之本,富县之策,强县之源。作为县级财政应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培育骨干源。一是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制定的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实施“休养生息”、“放水养鱼”战略,在财税政策和财税资金扶持上要切实做到“不论成份看项目”、“不论
身份看效益”。其次,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大力清理不适合经济发展的财政法规和各项收费。该修改的修改,该合并的合并,该取消的取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要加重对工业经济的投入。通过建立工业发展基金、技术改造基金,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技改贴息、新产品开发贴息、技术创新基金贴息,加大支持地方工业的力度,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质量和产品档次。三是加快企业改制步伐。财政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到企业改制中,加强资产评估,制定改制方案,破解改制难题,加快改制步伐。四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贷款难的问题,县级财政应从各方面积极筹措资金,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努力为企业的发展服好务,解决资金周转难的问题。
第三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共)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总体上看还存在着融资难、用工难、用地难、审批难和办事难五大难题,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还需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困境。
一是加大信贷支持、改善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入手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
二是破解民营企业用地难。要求各区、县确保每年批准的民营企业用地不少于当年批准建设用地面积的50%。鼓励民营企业工业项目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使用经依法批准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三是破解民营企业审批难和办事难,推行无障碍准入、无刁难审批、无歧视办事、无拖延办结,促进民间资本投资便利化。
此外,还要从税收优惠、财政资金扶持、政府采购支持等方面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坚决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政府要扶持社会培训机构为民营企业培训员工,加强行业、市场信息指导,着力减轻民营企业负担,降低民营企业税负水平,为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第四篇:发挥财政职能_做足支持政协工作
发挥财政职能 做足政协工作
xx区财政局
近年来,xx区财政局结合自身实际,深刻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地位,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和谐为重点,自觉接受政协监督,积极搞好政协服务,对政协工作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制度落实到位和工作支持到位。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形成高度重视支持政协工作的良好氛围 区财政局始终把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工作作为切实加强和改进财政工作的重要支撑。我们一致认为支持政协工作就是保障财政发展。最近几年,由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全球经济危机和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财政增收举步维艰;由于保民生、促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财政支出捉襟见肘;由于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而且更多的是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财政工作遭遇不少阻力。在这一大形势下,我们坚持讲大局,识大体,没有消极懈怠思想,而是积极参与到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依靠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依靠区政协的强有力督促支持,千方百计使财政收入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使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使财政资金监管得到切实加强,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财政事业之所以能克难奋进,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得益于自觉接受政协监督意识的增强,得益于政协强有力的监督。所以,这几年是我区财政工作发展最好的几年,也是广大财政干部重视支持政协工作氛围最浓的几年。
二、强化措施,全力服务政协履行职能作用发挥 在全力服务政协履行职能上,我们切实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努力把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与促进财政工作发展结合起来。
一是自觉接受政协监督。每年政协全会期间,我局将当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下一预算草案向大会报告,会议分组讨论中,都安排人参会,听取委员意见,与委员面对面交流。会后,认真研究吸收委员意见,进一步加以完善。此外,在编制重要规划、拟定重要政策、实施重大项目、推进重大改革等方面,主动征求、积极吸收采纳政协组织和委员意见建议,力求使决策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和人民群众意愿。另外,我局高度重视和主动配合政协组织的各种参政议政活动,主动邀请政协委员参加区财政局组织的重大活动,今年在区财政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和“企业评机关”活动中,我们就主动邀请了数名政协委员为评议监督员,对活动进行全程评议监督,对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真诚接受、扎实整改,取得良好效果。
二是积极支持委员参政议政。区财政系统有多名政协委员,其中局领导班子成员中就有两名,他们热心政协工作,积极支持、联系政协工作,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这些委员们为一方面为全区政协工作献言献策,另一方面更加密切了区财政局与区政协的联系沟通,为区政协及领导更直接全面的了解财政工作,理解和支持财政工作,发挥了积极的桥梁作用。对于这些政协委员,区财政局通过组织学习、走访、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及工作情况,积极为委员们在思想、生活和工作上排忧解难,确保他们能够轻装上阵,更有活力的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为财政工作开展出力发声。
三是认真办理政协提案。政协提案涉及到财政部门的,大多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以及全区经济发展大局的事项。区财政局一贯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始终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坚持以提案办理是否落实、提案委员是否满意为标准,做到了“四不”:即勇于负责,承办提案不推诿;明确要求,落实责任不拖沓;制订措施,办理提案不落空;严格程序,提案委员不满意不结案,努力提高“办结率”和“满意率”。近年来,对每年区政府交我局办理的政协委员提案,均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五年来,我局共承办政协委员提案?件,提案办结率、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落实率在75%以上,财政局机关连续?年获得全区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在办理实践中探索出“两段式”办理、“滚动式”落实的新方式,将提案分为书面答复和推进落实两个阶段进行办理,形成一般建议提案抓好落实、重点建议提案跟踪推进、难点建议提案现场办公的办理工作新机制。为增强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实行“三定、四有、五制”,“三定”即定重点、定方案、定时间;“四有”即有领导、有专班、有考评、有奖惩;“五制”即办理责任制、现场督办制、办结回访制、考核评议制、落实回复制,确保了办理工作不流于形式。在具体办理过程,做到了“六个加强”。即:加强组织领导,使办理工作思想到位、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加强分析研究,在努力把握并提出解决提案所涉及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加强联系沟通,变“被动办理”为“主动服务”,克服“文来文往”一般化的办理模式,形成了“人来人往”的和谐局面;加强办文管理,把好经办人员拟稿、科室负责人审稿、办公室的文字审核、分管领导审批和局长签发等“五关”,抓好满意率、复文规范、跟踪落实等“三个环节”,提高答复工作质量;加强督办协调,形成并完善了交办制度、审核制度、总结制度、评比制度等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办理工作制度。加强业务工作,注重提升实效性。在具体办理过程中不图形式,不做虚功,不满足于书面答复,而是通过“三个转化”,即:把办理过程转化为理清思路、推动财政工作的过程,转化为凝聚人心、为民办实事的过程,转化为改进作风、服务创新的过程,有效解决了一批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热点问题。
三、优化服务,千方百计做好政协经费保障工作近年来,区财政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把保障政协机关正常运转、确保政协履行职能所需经费,作为财政的重要职能,认真落实,全力保障。近三年来,区财政安排区政协的各项经费年均增15%,保证了区政协各项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每年的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我们及时了解区政协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征求意见,对区政协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在预算安排上确保正常运转。重点保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的支出项目,保障了政协三项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结合政协工作实际,确保专项工作的开展。一是安排委员专项经费。按照每年政协委员人数,安排委员活动专项经费,保证委员活动的开展。二是对专项业务工作安排专项经费。如政协常委会议、文史资料工作、政协提案办理等。三是在经费保障上做到特事特办,保证运转。春节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知识分子以及民族宗教团体,召开各界人士茶话会等,都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拨付资金,服务政协工作。
几年来,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充分采纳政协委员的建议,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主动做好服务工作,自觉接受政协委员的监督,不断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水平,促进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第五篇: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
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
市财政局课题组
宜宾市,是地处川滇黔结合部,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市内丘陵与山地梯次分布,各区县自然环境、资源禀赋迥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如何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市委、市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区域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宜宾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结合部,地型从浅丘到山地梯次分布,各区县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差异较大,资源禀赋迥异,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区域经济差异更加明显(如图1)。如何
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一条区域间协调、均衡的经济发展之路,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主要挑战。
(一)经济规模较小,区县间差异悬殊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宜宾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实力不强,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08年,宜宾全市实现GDP645.8亿元,人均12200元,为全省人均15378元的79.33%,列全省第七位,为全国人均22698元的53.75%。2007年全省173个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排名,我市10个区县中排名在70以内的仅一个翠屏区排第11,排名71-90仅两个,其余均在第90名以后。经济规模小,且差异巨大,根本原因是除市辖区外的县级经济基数太小,工业基础太薄弱,发展缓慢。2008年,9个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合计176.72亿元,仅占全市的47.90%,平均每个县不到20亿元。
(二)工业化程度低,没有摆脱农业经济格局。
全市10个区县中除翠屏区外,工业比重普遍偏低,农业比重偏高,工业比重超过40%的高、珙、筠三县,采矿业占了大头。县域经济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以及空间布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工业布局无序、功能定位不清晰,产业集聚能力弱,宏观经济效益差。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边远地区发展受限。
县级经济发展滞后,于所在县区位和交通条件呈正相关关系,交通条件越好的县,工业基础相对较强,偏远地区、交通条件差的县工业基础就差。如屏山、兴文、筠连三县离中心城区最远,工业基础也最弱。
最近15年来,市-县交通有了很大改善,但仍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筠连和兴文两县离市区公路里程100公里左右,时间仍然需要两三个小时。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
二、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增长有三种源泉: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加强微观管理和改善要素配置;科技创新。三种方式对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度的不同组合,就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同发展阶段经济体的增长所倚重的主要源泉不同,在各种源泉当中采取的重点途径也不相同。财政职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配置资源,二是收入分配,三是稳定经济,四是经济发展,其中三个是与调节经济相关的,可见财政职能的发挥之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政策和利用好财政资金,影响经济增长的三种源泉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发挥程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人们通常把依靠要素投入增加推动的增长归结为粗放或者外延式的增长方式,并进而认为这是不好的增长方式。实际上,要素投入增加推动的增长方式并不一定是不好的增长方式,而没有实现要素充分就业的增长方式一定是不好的增长方式。大量的研究表明,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宜宾这样的西部相对落后地区,虽然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一样都需要倚重要素投入增加、提高配置效率和管理水平以及科技创新,但是有明显区别:一是要素投入增加推动增长的潜力更大;二是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潜力也更大;三是就技术创新而言,主要依靠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实现。理清了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明确了什么是好的经济增长方式,就不难找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重点。
可见,对于宜宾而言,推动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源泉依次是增加要素投入、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科技创新。财政职能的发挥要以此为依据来展开
(一)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能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的工业集中区,壮大工业实力。
根据经济增长的源泉理论,宜宾经济增长的最大源泉是增加要素投入,及增加资源、资金、劳动力的投入,归根结底就是扩大投资。从投入产出效率看,农业最低,服务业受经济发展阶段制约发展空间受限,工业潜力最大。要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在充分利用当地各种优势资源基础上扩大制造业投资,提高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是必然选择。
2004年,高县率先提出了工业强县的口号,开始了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的探索。立足煤炭、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的优势,在全市首先建立以能源、耗能产业集中发展为特色的福溪工业园区。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超过2.5亿元,其中财政预算资金投入4829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福溪工业区累计入驻企业12户,当年实现工业产值3.97亿元,占全县的10%。
高县之后,各区县相继建立了工业集中区。2007年6月,为规范和加快全市工业集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聚配套,培育企业集群,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提高宜宾工业经济的竞争力,市发改委出台了《宜宾市工业集中区布局规划》。全市规划工业集中区13个,其中市辖区4个,其余各县一个。《规划》结合各地资源优势,进一步明确了各工业集中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明确长江沿线依托较强的工业基础、便捷的交通和丰富水资源,重点发展食品、纺织、化工、机械、物流产业,南部地区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及建材等能源、材料产业,并对园区产业链配套、环境保护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划》的出台为区县工业集中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县两级财政充分发挥财政职能,通过预算安排和投资公司融资平台贷款融资等方式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园区基础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截止到2008年累计投入资金达25.5亿元。
在大笔资金投入园区基础建设同时,宜宾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投资。主要有:一是对鼓励类产业转移项目的各类规费、手续费等在符合国家政策前提下,按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减免。二是对鼓励类和拉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转移项目,财政予以贷款贴息补助。2008年市财政贴息3000万元。三是对鼓励类产业销售收入上台阶予以奖励。2008年兑现奖励214万元。四是对自身建有污水处理厂并达标排放的,所征排污费纳入地方环保专项资金的部分,符合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条例》和财政部《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的可安排给该企业用于污染防治。
工业集中区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批市内外企业到县域投资,县级工业实力迅速提高。2008,市辖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其余9县增长33.83%,县属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由38.8%一跃提高到48.3%,市辖区GDP占全市比重在2006年达到峰值后连续两年下降(如图1),工业集中区功不可没。一些集中区从无到有,快速成长为县域经济的中流砥柱。2008年,江安阳春坝园区已形成工业产值生产能力70亿元,实现工业产值14亿元,占全县的49%,实现利税8200万元;南
溪罗龙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1亿元,占全县的45%,实现利税3600万元。目前,集中区大量的工业投资项目还处于建设期,一两年后产能将逐步释放,预计到2010年,将有6个园区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其中3个超过100亿元,一个超过400亿元;到2012年将有6个园区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其中5个不在市辖区。宜宾将逐步形成以长江沿线5个工业集中区为主轴,以南部能源、原材料工业走廊为两翼的经济布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将大幅改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消除交通瓶颈。
前面讲到,交通是我市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全市设立的13个工业集中区,长江沿线交通条件较好的几个得到迅速发展,南部几个相对边远的则发展较慢,从这个方面说,交通也是生产力。要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必须改善了交通条件,缩小空间差异。
2005至2008年,市财政累计投入交通基建资金9.2亿元,带动完成交通基建总投资40亿元(如下表),财政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是围绕打造“一小时经济圈”、“半小时核心圈”,实现 13个工业集中区快速通道连接,实施完成了宜长路、宜珙路、江长路、观斗山隧道、S307屏山至大岩洞段公路建设和S307屏双路、S308李沙路、S309龙兴路、S206江安至纳溪公路整治,即将完成宜-南快速通道建设和高筠路整治。二是围绕构建大通道、大动脉,形成 “十字型”对外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已建成内-宜-水高速,在建宜-乐、宜-泸-渝高速,宜-攀沿江高速已纳入省高网规划并开展前期工作。一批重大项目在几年内陆续建成,宜宾将逐步形成高速公路外通成渝、云贵、攀西,快速通道内达区县的交通网络,资源配置效率将显著提高,基本消除交通瓶颈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三)以机制创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扶持企业快速发展。
最近20年,宜宾的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阶段是“抓大放小”,2000年之后的第二个阶段是全面发展,但这个阶段才刚刚起步。第一阶段的“抓大放小”,政府成功地将五粮液、天原、丝丽雅培养成超大型企业,其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的52%,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超过55%。第一阶段的成功也带来了明显的副效应,即宜宾除了这三个企业外,小企业多,中型企业较少,企业规模层次有断档现象,企业生态不平衡。这种断档,意味着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都意味着一种风险。要消除这种风险,就需要引导资金配置,让一批小企业迅速发展成长起来。
企业的发展壮大,要有强大的资本做后盾。但由于厌恶风险,国有大银行更愿意向大型企业贷款,小企业规模小,风险承受能力低,难以得到银行贷款,此时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存在缺陷。小企业最缺的就是资金。如何解决小企业的发展资金问题,就成为能否解除经济发展风险的关键。
市场机制的缺陷,可以由政府创新机制来弥补。宜宾市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核心在于构建一种政策性支持、金融式放大、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的机制,让财政资金产生可持续的放大效应,把传统“消耗性”的低效投入方式,变成循环增值性的、高效的投入方式。
一是用财政资金建立信用担保公司。2003年,宜宾市政府出资成立了“宜宾市和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由财政来承担信用风险,以此鼓励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2003年当年财政注入资本金4000万元,截止到2008年底累计注资9000万元。6年间,担保公司累计为192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85630万元,在保余额29549万元。在担保公司支持下,一批有潜力的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当地的重要企业。同时,担保公司资产稳步增长,实现良性循环。
典型案例如南溪徽记食品公司。该公司是一个生产风味名小吃“豆腐干”的企业,2006年销售收入1100万,年利润46万,职工仅130多人,产品很受欢迎,奈何没有资金扩大生产。2007年由担保公司担保获贷款800万,产能迅速扩大,2008年销售收入就超亿元,利润超1100万元,新增就业850人,2009年1-5月徽记公司产值已达6000万元,成为县级支柱企业之一。象徽记公司一样在担保公司支持下快速发展的公司很多,如金川电子、高洲酒业、力源电机等企业在担保公司的持续支持下高速发展,目前已位列市内30户重点企业。
二是向地方商业银行注资。2006年,市政府整合城市信用社成立股份制的宜宾市商业银行,注册资本1个亿,主要面向中小企业融资。商业银行的成立为本地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机会,当年年末贷款余额11.3亿元,2007年增长23%达13.9亿元。2008年,国家收紧银根,企业融资更加困难,为此,市商业银行再次增资扩股,市、区两级政府与几家国有控股公司联合注资1.38亿元,其中财政注资5665万元,当年年末贷款余额增加8.1亿元,同比增长58.54%,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同时,银行净利润两年平均增长117%,实现了财政资产保值增值,为支持更多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四)以财政资金为杠杆,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实质就是产业的竞争。产业竞争力的核心,一个是规模,一个是技术。因此,后发地区要在经济上迅速缩短差距,实现赶超和可持续发展,在不断扩大要素投入实现经济规模扩张的同时,必须逐步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比重。但矛盾在于,后发地区往往表现为资金匮乏,创新意识不强,科技投入不足。这个不足只能由政府来弥补,发挥财政职能,用各种财政奖补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近年来,为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市县两级财政以研发补助、技改补贴、贷款贴息、奖励等多种形式投入大资金,对优势企业关键性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成效显著。2005年至2008年间,全市财政对工业技改和研发补贴投入逐年增长(如下表),补贴企业的研发补助资金累计达1.6亿 元;产业技术改造等工业发展补贴累计3.7亿元;2008年一年就投入能源节约利用技改资金1.06亿元。财政资金的持续投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直接和间接带动了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改造投入快速增长,起到了显著的杠杆效应。2005年至2008年,全市工业企业创新投资从2.58亿元增长到14.26亿元,3年增长4.54倍,年均增长77%;技改投资由35.96亿元增长到73.91亿元,增长1.06倍,年均增长27%,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两项投资合计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5.88%。
研发和技改资金的大量投入,使我市工业竞争力持续提高,几个龙头企业如五粮液、天原化工、丝丽雅等在同行业中竞争优势不断扩大,一批中小企业如高州酒业、天工机械、惊雷科技等也迅速成长壮大,成为同行业中的小巨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
三、政策建议
实施证明,什么是好的发展方式,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其定义可能大不相同,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发挥本地的资源、区位优势,弥补阻碍经济发展的短板。协调区域间经济发展,政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至关重要。如何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宜宾市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我们认为财政职能发挥的空间还很大,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县公路升级。
如前所述,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状况呈正相关关系,要改变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改善其交通条件是第一要务。我市目前已通一级公路的县4个,多数县只通二、三级公路,差距很大。道路等级落后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扩大财政资金投入,提高市通县公路等级,促进边远地区经济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与全国一样,宜宾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9%以上,解决了近八成的就业,贡献巨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继续蔓延加深的严峻形势下,加快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中小企业首当其冲,融资难、经营难更加突出。因此,建议中央专门出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减小受到的冲击;同时,地方政府继续加大上述金融扶持力度,助其渡过难关。
(三)鼓励煤化工工业发展。
宜宾市经济相对落后的几个县,交通、地理条件没有优势,但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在未来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在矿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现在,煤基本是挖出来就卖,附加值不高,就赚个挖煤的辛苦钱,而煤化工可以将煤的价值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建议抓住以石油替代为目标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刚刚起步的契机,大力发展煤化工工业,在土地、税收、财政等各方面予以全方位政策扶持,既可以改变廉价出卖资源的被动局面,推动产业升级,又能促进本地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最大限度地将资源的价值在当地体现出来,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08年有专家测算,只要国际油价高于50美圆一桶,石油替代煤化工就有利润空间,而目前油价已触底回升超过60美圆,煤价相对2008年已下跌近半,正是发展煤化工的最佳时机。如能成功抓住此机遇,宜宾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格局都将重构,五粮液、翠屏区一家独大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宜宾经济将发生质的飞跃。
(四)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
宜宾市城市化水平还很低,农业人口占比高达82%,农业在经济总量的比重为19%,城乡差距很大。城乡之间的协调,是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农产品加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本身可解决大量农民工就业,通过消化农产品又可增加农民收入,也可成为财政收入的来源。我市农产品加工工业已经起步,南溪县和高县走在了前面,农业产业化企业已成为县级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如南溪的“豆腐干”、“鹅肉干”食品,高县的白酒、红薯粉丝、桑蚕丝绸等都已成为当地重要产业。建议对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要形式的大农业发展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以工促农,以工富农,协调城乡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