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助理迎新注意事项新
助理迎新事项及注意事项
一、迎新前准备:
1.大概了解迎新现场需要做的事情
2.准备好迎新现场要用的信息小纸条(班会需要的带的东西,班主任、助理信息等),模板会发到群共享里,自己下来准备。
3.每个助理一支笔,两个袋子(系上统一发放),一个装安全责任书,一个装报到单。
二、迎新现场
1.办理新生来系上的各项手续
2.务必告知新生班会时间地点,以及班会需要带的东西。
3.现场需要填写的“学生报到注册表”,“安全责任书”。
4.发放饭卡,并统计编号。
5.现场发放“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学生信息登记卡”,“新生登记卡”,“体检表”。
6.告之新生:新生档案、团员档案和新生户籍都暂时由学生自己保管,迎新现场不收。
现场注意事项:
1.新生来报到时,首先查看报到单,务必先核实清楚该新生是否已交学费,对于未交学费的,告之新生先去交学费,我们接待点暂时不能办理系上手续,交完学费后方可按报到单的流程办理。
2.安全责任书的填写:填写安全责任书时,务必让学生和家长都要签字,并写上家长的身份证号和联系方式,然后在安全责任书右上
角写上学生学号的后四位,以便后期整理。
3.报到册填写:填写报到册时,要记下学生的身高、学生联系方式和宿舍号,以便后期学生发军训服时用。
4.发放饭卡时,编号不要弄错了,编号不一定是连号,一定按饭卡上的号来填,务必要仔细。
5.系上财务请妥善保管,系上一人只发一只笔,两个档案袋。
三、迎新后
1.新生户籍在9月10号上午前由班级统一收取,10号下午统一交到系办,具体通知会发到助理群共享。
2.新生信息表(电子版)统计于9月11号下班前交到系办。该表统计要求严格,而且时间紧,助理务必培训好人员并按时完成。该表电子版会发到助理群共享。
3.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学生信息登记卡、新生登记卡、安全责任书、报到单四个表收齐后按学号排好,等补入的学生手续全办齐全后统一收,暂时定在十一过后收取。
4.安全责任书必须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如有缺的,及时补。收安全责任书的时候,我们会严格审查。
5.新生档案和团员档案,十一过后由班级统一收取,之后再交到系办,具体怎么收取,会发到助理群共享。
第二篇:迎新工作人员注意事项
迎新工作人员注意事项
感谢大家参与迎新工作,大家的热心帮助是对新同学到北航最好的欢迎。对迎新工作的要求如下:
一、各位同学应本着对新同学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与工作,力求展现出展现我航空学院的风采。
二、工作时间
早班:7:30~12:00
午班:12:00~17:00
晚班:17:00~21:30
(工作后不提供午饭及午饭时间,各班次人员要注意时间要求)
三、所有迎新成员必须着2010级系服,佩戴工作证。未报名同学
可着系服到现场签到后参加迎新。
四、与新同学交流请积极向上。
五、组长要安排好各组工作,遇到人员不够的情况及时向现场负责的人员反映。
六、各组成员不能擅自离岗,有事请向各组组长打招呼。
七、所有成员注意休息和与组内其他成员的合作交流。
八、与新生交流的过程之中应向其强调安全防范意识,注意防骗、防盗,请向新同学指定办电话卡、购买被褥的具体可靠位置。
九、遇到突发事件,不要慌张或与他人发生冲突,请第一时间联系
辅导员(钟导:***靳导:***)。航空学院学生会
第三篇:2013-2014迎新工作注意事项
迎新注意事项
一、服装要求:迎新的工作人员(自愿者)不允许穿无袖的衣服和拖鞋,女生不允许穿过短的短裤或裙子。
二、参与迎新的工作人员(自愿者)必须佩戴好工作证,直到工作完毕,以防新生分不出迎新工作人员(自愿者)。
三、迎新的工作人员(自愿者)如无特殊原因必须服从各栋负责人的工作安排,准时到达工作地点,有特殊原因需要请假,离开或者吃饭,必须先跟各栋负责人说明。
四、工作期间不允许打闹嬉戏特别是近期天雨路滑更不能跑,时刻表现出师兄师姐应有的成熟和稳重的形象。
五、工作期间,绝对不允许推销商品货物等等与盈利有关的东西,如被发现一律上报到总负责人并马上中止的工作。
六、当有新生来到宿舍大门时不要蜂拥而上,必须听从各栋负责人的安排接待新生,当分配到要拿行李的人员,必须认准对应的新生,防止把行李搞混。
七、量力而为,当要帮新生搬行李上宿舍时,必须量力而为,看到行李太多太重,马上通知自己栋的负责人,增派人手协助,防止扭伤或摔伤。
八、帮新生拿行李上宿舍期间,不要走得太快必须让自己所带的新生和家长紧跟自己,不要把距离拉得太远,以防新生和家长跟不上。
九、来到宿舍时,先别急着走,必须要让新生和家长点好行李,完整无缺才能离开,否则过后有什么差错由工作人员(自愿者)自己负责。
十、迎新期间如果发生争执,矛盾或者误会,必须先控制自己情绪,马上通知各栋负责人和负责老师过来进行处理,否则过后有什么差错由工作人员(自愿者)自己负责。
十一、工作人员(自愿者)在工作前必须熟悉我们学校各生活区和各栋宿舍的分布,以便有新生或家长咨询能准确的告诉他们位置。
第四篇:董事长助理工作注意事项
董事长助理工作注意事项
一、董事长随身包内必备物品:三星手机、苹果手机、卡包、苹果充电器、打火机、烟、名片(保证十张以上)、家门钥匙。
二、接听电话注意事项:
1、尽快熟悉董事长交际圈的人物身份,来电时好妥善应答;
2、陌生来电要有礼貌地问清人物身份、事件;
3、需要董事长亲自回电的要作好记录,没有价值的电话直接回绝。
三、董事长日程安排:
除突发事件以及当日应酬之外:
1、中午十一点半以及下午五点提醒董事长吃饭;
2、下午四点预订忆烛保健按摩,按摩师是30号;
3、晚上六点到七点练习二胡;
4、七点到八点练习电子琴,或者预订圣宝迪沃健身.四、文件管理:
1、董事长随身带出的文件中很大部分是剧本以及项目文案、合同等商业机密,一定要熟悉并且严加保管,董事长需要的时候及时拿出;
2、董事长家中的文件排放位置要熟知。
五、董事长会客:
1、坐车:有司机开车时,董事长和重要领导人坐后排,助理坐前排;董事长亲自驾车时,客人坐副驾驶,助理坐后排;
2、就餐:坐在董事长身边,要时而帮董事长夹菜,董事长爱吃鱼、花生米、蘸酱菜、豆制品,董事长不喝酒,喝芬达,服务员照顾不周时,要及时起身帮董事长及客人添酒和茶水;
3、茶馆喝茶或以会议等方式待客时,要坐在董事长身边,和工作有关的要做好记录。
六、董事长交办的其他事宜,要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完毕,需要传达的精神一定要通知到本人。
第五篇:新劳动法注意事项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十大重点提示
2009年6月26日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颁布施行已近一年,其对《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后存在的法律空白或模糊概念作出了补充和澄清,应当引起企业和劳动者足够的重视
重点一:员工入职后1个月仍未签劳动合同,应如何处理
实践中多存在员工入职后因种种原因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例如参加企业专门组织的新员工培训、去异地出差、甚至于人力资源部门经办人因故请假等,也存在员工因知道“单位若超过一个月不与员工签劳动合同就要付双倍工资”,而故意拖延的情况。
《条例》明确对这种现象作出了统一规范:以“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为分界限,若未签劳动合同仍未满一个月的,企业应立即书面通知员工终止劳动关系,可以将书面函件寄至员工居住地址、户籍地址或者《员工登记表》上填写的通讯地址,也可以将书面函件交由员工签收。若企业发现未签劳动合同已满一个月的,有两种选择:一是依据超过一个月的工作时间向员工计算支付双倍工资,并补签劳动合同;二是书面通知员工终止劳动关系,并按其工龄支付经济补偿金,此处按工龄应支付的补偿金应为半个月工资(未满6个月)。
重点二:企业发生变更的,经济补偿金和工龄如何计算
《条例》第10条规定,非因劳动者本人原因造成所服务的企业变更的,员工工龄仍然保留,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按“新老划断”和“新老不划断”两种模式计算。
实践中,“非因劳动者本人原因”较多地出现于因企业股权并购、资产重组、业务部门出售等原因造成部分员工改换为“新东家”继续服务,例如:甲公司并购,若“老东家”向员工支付了经济补偿金,则将来员工离职时“新东家”仅按并购之后的工龄计算支付补偿金;若“老东家”未支付经济补偿金,则将来员工离职时,“新东家”需按员工自在“老东家”任职时起的全部工龄计算支付经济补偿金。
从企业并购方的角度而言,“新老划断”模式的显性成本高,即员工补偿成本最终是作为并购对价的一部分体现出来的,但预期的隐性成本低,即将来员工离职时企业可能面临的经济补偿金乃至惩罚性赔偿金,都是按照之后的工龄计算的。而“新老不划断”则反之,显性成本低,隐性成本高。
值得注意的是,此条规定对于两种模式的划分范围仅限于“经济补偿金”。而员工在其他劳动标准上的工龄是保留的,例如带薪年假、医疗期等与工龄相关的待遇。该条规定:“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也就是说,员工在“新东家”工作期间所享受的带薪年假、医疗期等仍然可以按照其全部工龄进行计算。
重点三:劳动合同不得再约定终止条件
1994年的《劳动法》和2007年的《劳动合同法》都规定:在满足一定情形下,劳动合同应当终止。同时,这两部法律都没有禁止企业和员工在劳动合同或者其他书面协议中约定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于是,就有许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规定了许多对企业有利的终止条件,以规避自身的法律风险。
现在,劳动合同中不能再约定这些“额外”的终止条款了。《条例》第13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得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情形之外约定其他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而《劳动合同法》第44条仅规定了6种法定情形。换言之,今后地方性法规都无权再规定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了。
重点四:薪酬待遇等劳动标准以劳动合同履行地为标准
有许多企业到异地拓展业务,多会在注册地以外的城市设立办公地点,但不一定会向当地工商部门注册为分支机构。例如A公司注册于四川成都,销售部门的人员都长期派驻北京办事处工作,则销售部门员工的劳动合同履行地应为北京,但这些销售人员的社会保险都在成都缴纳。按照原有司法实践的认定标准,多倾向于按“社会保险关系”来认定劳动关系所在地,进而适用对应地区的劳动标准来裁判最低工资、经济补偿金等。现在《条例》第14条明确规定今后这种情形应适用“劳动合同履行地”标准,除非企业与员工约定适用“用人单位注册地”标准并且该标准高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标准。
重点五: 试用期工资以三个“不得低于”为标尺
2007年出台的《劳动合同法》第20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当时对该条的理解存在歧义,一种理解是试用期工资应为“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和“劳动合同约定工资”取其高者的80%,另一种理解是试用期工资应为“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和“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取其高者。
现在《条例》第15条用三个“不得低于”支持了第一种理解。该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重点六:专项培训费用必须要有支付凭证
企业出资对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可以约定服务期。若员工未履行完服务期提前跳槽,则企业可以按未履行完的服务期期间向员工追索违约金(相应期间应分摊的培训费用)。那么如何确定培训费用?《条例》对此作了明确的限制:企业为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支付的培训费用必须是“有凭证的”。
按照《条例》的规定,企业支付的培训费用由三部分构成:“有凭证的培训费用”、“差旅费用”、“因培训产生的用于该劳动者的其他直接费用”。其中,“其他直接费用”一般包含办理护照、签订费及代办费、境外保险费、培训补贴等各项费用。
重点七: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2007年《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义务作了强化规定,尤其是广受争议的“连续两次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款。针对此规定,有实务界的律师提出的规避方法:即在连续的两个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插入一个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现在,《条例》第22条针对这一规避方法作出规定,即使是签订“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企业仍然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换言之,假设插入一个为期1个月的短期劳动合同,企业需要支付员工相当于1.5个月工资的报酬(1个月工资+0.5个月经济补偿金)。
重点八:解雇通知不必写明原因,但必须写明本企业工作年限
《条例》第24条规定:“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应当写明(1)劳动合同期限;(2)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3)工作岗位;(4)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但是:首先《条例》对违反该条规定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其次企业未出具这样的解雇或终止证明,是否属于《劳动合同法》第82条所规定的“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而需要支付2倍惩罚性赔偿金的情形?对此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从法理上而言,《条例》作为《劳动合同法》的下位法,是对上位法执行过程中具体事项的明确,因此上述第82条所称的“本法”,站在劳动者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是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程序性要件。
重点九:企业存在过错遭员工“炒鱿鱼”的,不得追索服务期违约金
企业出资培训之后有权利与员工约定服务期,员工提前跳槽的需要支付违约金。这是《劳动合同法》所支持的,在正常的劳动关系中是当然成立的。2007年的《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若有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六种情况时,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般称为“用人单位过失解除条款”。
而《条例》第26条则针对企业规定了更为严厉的过失责任。该条规定,在《劳动合同法》第38条所述的情况下,除了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之外,企业不得依据专项培训和服务期的协议约定,向劳动者追究未履行服务期的违约金责任。
与上述用人单位的责任相对应的是,《条例》规定了劳动者在遭遇企业“过失性解除”时,则仍负有支付服务期违约金的义务。这里的“过失性解除”指的是,《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等五种情形(不包括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
重点十:经济补偿金按“应得工资”计付
经济补偿金制度在1994年的《劳动法》中就已确立了。2007年的《劳动合同法》强化了该制度,规定:不仅要对提前解雇的员工支付经济补偿,对劳动合同正常终止的员工也要支付经济补偿,并且在特定情况下还需要按经济补偿金的两倍支付惩罚性赔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按“劳动者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性收入”计算,此处的“收入”应当指的是全部的工资性收入,包括奖金。但由于上位法对“工资性收入”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因此司法实务中均按照“实得工资”来确定,而这部分“实得工资”往往就是员工离职前的净得收入,而没有包括用人单位克扣或拖欠的工资性收入。
现在,《条例》第27条明确提出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是“应得工资”。这不仅意味着企业的用工成本比原来更高,而且在面临诉讼时的风险成本也将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