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案
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尝试采用“读一读、译一译、议一议、背一背”的文言文四步教学法,侧重学法指导(诵读、疏通、复述、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特点如下:
1.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这一设计不禁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2、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4.字词积累练习,讲究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出示没有加标点符号的《陈太丘与友期》,告诉学生这是83年高考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文。
二、整体感知
(一)疏通课文
1、分组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2.采用竞赛形式诵读、疏通、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二)分析课文
1、思考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参考论题:
(1)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2)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
(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作者写作意图。
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世说新语·方正》?文章如何体现“方正”这个主题的?
三.拓展迁移: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实际意义?
四.指导背诵课文。(多媒体出示无标点的本文)
五、字词积累练习。
这个环节主要是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量,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六、小结
第二篇:《陈太丘与友期》学案
《陈太丘与友期》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当堂成诵。
2.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3.得到的启示。
一、自主学习: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组织编写的。
2.初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太丘舍去;尊君在不 ; 非人哉; ...
友人惭.
3.朗读课文,按要求给下面句子画上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解释加点的词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
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根据课下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三、研读课文。(1--4按原文填空,理清故事情节)
1.故事的起因:
2.友人听说太丘走后,有什么反应?
3.元方听友人的话后,生气不生气,他是如何回答的?
4.友人听了元方的话,知道错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5.文中“尊君、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四、你思我想、问题探究。
1.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觉得友人和元方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语
句分析)
2.文章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的?
3.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启示?
四、课堂练习:(1--4必做;
5、6题选作)
1.给加点字注音。
太丘舍去;尊君在不.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
(3)下车引之(4)元方入门不顾..
3.翻译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横线的词。
与友期行入门不顾
不期而遇瞻前顾后
下车引之则是无信太丘舍去
引吭高歌信口开河舍己为人
6.拓展延伸阅读
《世说新语》这本笔记体小说里还有很多表现小孩聪明机智的故事,请读下面一篇后回答问题。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戏于道侧,见李树多实,诸小儿竞走取
之,唯戎不动。或问其故,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
之信然。
一、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戏于道侧()唯戎不动().
竞走取之()取之信然()..
二、翻译句子。
见李树多实,诸小儿竞走取之
三、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由此看出王戎是个怎样的小孩?
第三篇:5陈太丘与友期教学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基本翻译方法,训练阅读简单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古人懂礼貌知礼仪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积累基本文言词汇,结合人物语言分析其性格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合理。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兴导入。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背着七个背囊赶路,这七个背囊分别装着“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他来到渡口,渡船刚开出时风平浪静,过了不久,小船上下颠簸,十分危险。船家说:“客官,我的船小负载太重,你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可是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如果你是这个年轻人,你会丢弃哪个背囊?
学生:“金钱”、“荣誉”、“美貌”„„
故事中的年轻人思考一会儿,把“诚信”抛进水里。结果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因为失去了诚信,找工作四处碰壁,与人交朋友也没人愿意相信他,这时他才醒悟到诚信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有关“诚信”的文言故事——《陈太丘与友期》。
二、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老师指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舍(shě)不(fǒu)通“否”
2、学生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读准节奏。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把握朗读的语气: “尊君在否?”(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句子,强调朗读时要读出什么语气,指名2个学生朗读,评价,然后强调疑问要读升调,并在小黑板上标出升调,齐读这句话.“非人哉!”,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句子,强调朗读时候要注意语调,由于这是骂人的话,所以要重读,而且要读出生气发怒的语气,指名读.5、找学生分角色朗读、齐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三、疏通文意
知识链接: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第一招“留”:像古代汉语中基本词汇,专用名词,如任命、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单位等词语,可以保留原词,不必翻译。(如:陈太丘)第二招“加”:一般词语最好翻译为一个包含此语意的现代汉语常用词。第三招“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代汉语。如:“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您,对别人的尊陈;家君:我的父亲,对自己父亲的谦称。)第三招“补”:补出文言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例如:(陈太丘)去后,(友人)乃至。师导: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尊君)非人哉!(尊君)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文的翻译。2)、教师落实重点字词,学生抢答。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期日中 :正午时分 太丘舍去: 放弃 离开 ....去后乃至:才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年龄 尊君在不? :通“否” .... 待君久不至 :等待 到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则是无信 :诚信 .....下车引之: 拉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
3、翻译全文
四、合作探究,理解主旨
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明确:君:是对对方的尊称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的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2、“期中至,过期不至”元方义正言辞的指出了父亲朋友的那些错误?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期日中而不至------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缺乏修养,没有礼貌
惭,下车引之------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元方:懂礼识义、聪明机智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板书)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提示:①不失礼。“入门不顾”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②失礼。客人已经认错了,就该原谅他
4)、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做人应讲信用,对人应有礼貌。)
五、课堂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努力的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
六、反馈提升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不”通“否”
2、古今异义字的解释:
1.陈太丘与友期 古: 今: 2.太丘舍去 古: 今: ..3.下车引之 古: 今: 4.元方入门不顾 古: 今: ..
3、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
A、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 B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C、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D、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E、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F、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第四篇:陈太丘与友期 导学案
陈太丘与友期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累积“期”“尊君”“不”“委”“引”“顾”等文言词汇。
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全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知识生成: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后用自己话说说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勾画出文中元芳与父亲友人的语言或动作,并说说他们的优缺点
拓展文本:
写出一句关于“诚信”的名言或者自创一句。
第五篇: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
《陈太丘与友期 》学案
初一语文 贾建军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
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堂环节】
一、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兖(yan)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二、我是急先锋
1、给加点字注音
太丘舍去 尊君在不 非人哉 友人惭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与友期行 .去后乃至: .门外戏: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
3、比较“君”、“家君”与“尊君”的不同:(1)君:(2)家君:(3)尊君:
4、重点句子翻译(1)、陈太丘与友期行。(2)、尊君在不?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疑难句探究:
5、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
期 古:
今:
太丘舍去 舍
古:
今:
下车引之 引
古:
今:
入门不顾
顾
古:
今:
三、你扮我演: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学法指导:文中有三个角色:叙述者、友人、元方,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课前进行练习。注意把握说话人的语气。)
四、你思我想、问题探究 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五、发挥想象,续故事 我来当作家。
如果有一天,友人见到太丘,他将会对太丘说些什么呢?
六、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七、课后自助餐(第1题必选,其它自选)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陈元方“时年七岁”,就知道“信”、“礼”的重要性,你是怎样看待“信” 和“礼”的呢?请把你的看法写出来。要求:100字左右。
3、积累守信的格言至少三条。
《王戎评李》
王戎)尝与群儿戏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皆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小时和一群儿童到村外去玩,看见一棵李树结了许多果实,小孩们高兴地爬上树摘果子,只有王戎没去摘。有人问他怎么回事,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果子竟然还有那么多,一定是苦的。”孩子尝了几口,果然是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