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贡嘎县农牧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建议(小编推荐)
贡嘎县农牧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建议书
山南地区贡嘎县农牧局
前言
贡嘎县是农业大县,是西藏自治区的农作物主产区,也是重要的畜牧养殖区。全县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冬小麦、春小麦、豌豆、油菜、萝卜、马铃薯、元白菜等,畜牧业主要有牦牛、犏牛、山羊、绵羊、马、驴、骡、猪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努力,贡嘎县形成了昌果红土豆、杰德秀围裙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然而,受自然、历史、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贡嘎县农业发展水平距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一是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人员较少,技术力量薄弱,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不高,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效率低,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率低,农业生产基本还是“靠天吃饭”的局面。
二是农牧民科技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劳动技能差,市场意识淡薄。耕作饲养方式粗放,种植养殖技术水平低,良种良法不配套,生产技术水平低,单位面积产出率低,产品附加值低。
三是农牧产品商品化程度低,长期以来,贡嘎农牧产品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销售也主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也随之改变。天然、绿色、安全、优质的蔬菜、水果、农作物、畜牧养殖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越来越受众人的欢迎。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贡嘎县农牧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1.2 项目建设单位:贡嘎县政府
1.3 项目承担单位:贡嘎县农牧局贡嘎县财政局 贡嘎县气象局
贡嘎县电视台 贡嘎县移动(联通)通讯公司
1.4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1.5 项目建设目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展示贡嘎县现代
农业发展形象;宣传贡嘎县农技服务动态;推介种植养殖技术、动物防疫技术、种植养殖新品种及配套技术;推介贡嘎县名优特新农牧产品和大型养殖种植基地、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产品;提供农产品信息交流和农产品供销平台等。
1.6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贡嘎县农牧信息网、贡嘎县兴农富民栏目
贡嘎县农业气象灾害天气预警系统
1.6.1 贡嘎县农牧信息网:主要内容为党委和政府支农惠政策宣传、涉农项目申报指南和网上申报窗口、涉农招商引资信息介绍、种植养殖技术推介、贡嘎县农牧新闻动态、贡嘎县农牧产品供求信息等。
1.6.2 贡嘎县兴农富民栏目:主要内容是采录有关贡嘎县种植养殖基地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及加工产品介绍、技术人员技术指导情况等涉农信息,编制成电视节目以农业专题栏目的形式播放,展示贡嘎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6.3 贡嘎县农业气象灾害天气预警系统:主要内容是建立农业和气象预警联动机制,将气象部门提供的某段时期可能的出现灾害性气象预警信息,以及农业部门提出的针对性农业技术防灾减灾措施信息,通过电讯短信平台发送给全县农业技术人员、养殖种植大户和企业等涉农群体,从而避免或减少因灾害性天气给农业造成的损失。
1.7 项目建设投资概算:
项目建设投资主要包括设备购置费用(购买电脑、摄相机、照相机、交通工具等)、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及网络维护费用、信息采集费用、从业人员技术培训费用等。预计项目前期投资200万元左右。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是落实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畜牧等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建设贡嘎县农牧信息网络平台,将为农牧民提
供最新的种植养殖技术,为农产品销售提供及时的市场信息,从而带动农业产业机构优化,提升农产品品质。
2.1.2是推介贡嘎县现代农业发展形象的宣传窗口
贡嘎县距拉萨机场9公里,是整个西藏的门户,乡级公路交通网发达,同时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作物营养积累,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长期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贡嘎县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红土豆、藏鸡等已初步形成产业链条,奶牛、藏红花产业展现良好发展前景。随着贡嘎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前行,现代农业发展的状况和优质农牧产品信息都需要一个及时和全方位的展示平台。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信息平台作为现代资讯最为快捷和生动的传播方式,无疑是贡嘎现代农业发展一个最为合适的宣传窗口。
2.1.3是优化贡嘎县农业产业结构的现实要求
目前贡嘎县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青稞、小麦、土豆等传统作物和养殖牦牛、猪、鸡等传统畜禽品种为主,所出售也多以初级农产品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也随之改变。绿色、优质的农牧产品及其加工品越来越受众人的欢迎。因此,充分利用本地特有自然资源优势和特色农牧品种,通过农牧信息网络平台所提供的技术和供求信息,不断提高贡嘎县农牧民种植养殖水平,改良品种,优化结构,生产纯天然、安全、营养、绿色农牧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发展农牧产品深加工项目,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提高附加值。
2.2 项目建设可行性
2.2.1有较好的基础资源
贡嘎县气象台,电视台等基础资源完善,且贡嘎在通讯方面已形成了有线、无线通讯网络,信息已贯通县乡村。
2.2.2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贡嘎县作为农牧大县,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力量与技术人才。
作为贡嘎县的技术援助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农业局是长沙市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单位,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农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高,农业技术力量强。长沙市各级农业系统均已建立农业信息网,在网络建设与维护
方面有丰富经验。
第三章 项目组织管理
由于此项目需多部门联合协作进行,可由县政府领导,以贡嘎县农牧局牵头,其余部门相互合作。各部门任务与职责如下:
1、县政府主要职责是领导、协调、监督。
2、县农牧局以农牧局牵头,主要是联络各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主要职责是:网站的建立与维护;相关农牧信息、新闻采集;相关种植、养殖、加工技术资料及科教材料整理等。
3、电视台主要职责是协同农牧局做好电视专题片及技术专题讲座的摄制、制作与播出。
4、气象台主要职责是提供农业灾害天气预报资料并协同农牧局做好避灾措施发布。
5、移动(联通)公司主要职责是把避灾防灾措施发布给固定技术传递群体。
第二篇: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对策研究
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对策研究
沈德海1,鄂旭1,2,张龙昌1,阎琦1 1.渤海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2.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
摘要: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涌现,暴露了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信息服务上存在的问题。因此,探究合理化的解决方案、跟踪食品生产的过程和流通的链条、及时发布和收集食品安全信息已成为我国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建立一个规范的、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透明性,方便了公众对食品安全信息的查询和反馈。本文提出了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的组成结构,分析了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的建设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关键词: 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溯源;诚信;模块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The Study of Food Safety 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SHEN De-hai,E Xu,ZHANG Long-chang,YAN Qi
Abstract: Food safety events continue to emerge in our country, which exposures the issues existing i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food safety information service.Therefore, to explore and research the rational solution, tracking the process of food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the chain, releasing and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food safety timely has become a key to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od industry.Establishing a normative and perfect food safety information network platform can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enhance the transparency of food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convenient for the public to query food safety information and feedback.This paper presents food safety information network platform structure,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food safety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its construction.Keywords: food security information;network platform;traceability;integrity;module
0.引 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食品的消费需求达到了空前的旺盛,然而由于利益的驱使以及食品监管的不力,造成一系列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的相继出现。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有未有的热度,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乃至全球的热点话题。2014年5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
[1]订草案)》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该草案在监管处罚制度上更加严格,同时也加重了对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监管人的问责;草案进一步强调健全追溯制度,对食品安全链条不安全的各个环节因素实施最严格的全程监管;草案对加大食品安全信息的普及和宣传、吸引社会公众的参与等也制定了具体的措施,从多个角度全方位为实现我国食品
安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虽然有了制度上保障和法律上的制约,但由于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门、多环节,是一项复杂而艰巨
[2]的系统工程,应采取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实施监管监控。在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信息化的管理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在食品安全的监控监管体系中,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网络平台,逐步替代传统的管理体系是世界各国目前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一个健全的信息化食品安全平台,有助于提高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增强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透明性,增强企业的主体责任,提高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1. 食品安全信息概述
根据我国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安全预警关键技术研究(2014020141)”;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4BTJ002),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立项课题(JG15DB028);省教育厅项目“物联网环境下食品安全云平台研究”。
作者简介:沈德海,(1978-)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与图像处理;鄂旭,男,教授,博士;张龙昌,男,副教授,博士;阎琦,男,副教授,硕士。督局在2011年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可知,食品安全信息涉及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消费和进出口等过程的以一定形式记录或保存的相关信息[3],信息的来源包括食品监管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
食品安全信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信息;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信息[4]
;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信息;食品安全教育与培训信息[5]
;食品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6];食品安全预警信息[7]
;食品安全诚信信息[8]。
食品安全信息是构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的主要数据源,其有效的管理和发布对于食品安全工作的进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由不同部门管理,部门间存在严重的单位分割,共享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不仅造成信息资源量的不足,也导致了资源利用率低下和投资浪费。政府职能部门网站对于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不全面,更新不及时,披露普遍落后,公众无法获取全面、权威、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9]。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为各职能部门提供一个信息数据的共享和整合的工作平台,使各监管部门更加有效的分工合作,为公众提供统一、标准和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
2. 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结构
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应由企业及食品信息系统、食品安全监管系统、食品溯源、召回系统、食品安全预警系统、食品安全诚信系统、食品安全信息对外服务系统6个系统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食品安全网络平台组成结构
2.1 企业/食品信息系统
企业/食品信息系统完成对生产、经营食品的企业信息及其生产的食品信息的采集和管理。相关监管部门可以通过此系统对企业、食品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查询和更新。此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及接
口可以为食品溯源系统提供追溯信息。系统包括企业信息模块和食品信息模块。
2.1.1 企业信息模块
企业信息模块实现对企业信息的采集和管理。企业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类型、企业代码、名称、法人代表、经济类型、经营方式、经营项目、许可证编码、有效期限、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
2.1.2食品信息模块
食品信息模块实现对食品采集及管理。主要包括食品编码、名称、类别、生产日期、批次、厂商、有效期等信息。
2.2食品安全监管系统
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完成对具体食品安全信息的采集和管理,主要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过各种监测手段直接获得的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如农药残留、是否过期、添加剂是否安全、是否含有毒物质等)和通过市场调查、走访获得的食品抽样调查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存储、汇总和分析,对监测到的不安全信息及时进行上报,为食品安全溯源、召回系统及食品安全预警系统提供依据数据。2.3食品安全溯源、召回系统
食品安全溯源、召回系统完成对每一种食品的生产信息及流通信息数据采集、存储和管理,对食品生产、流通各个环节及链条的全程跟踪,目的是 在食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查找到产生问题的环节或有关原料及其来源,必要时召回
问题食品[10],对有关企业实施严厉的惩罚措施,使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和流通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中[11]
。系统包括食品追溯和食品召回两个模块。2.3.1 食品追溯模块
模块可根据条形码及批次或追溯码查询任意包装食品的出入库记录及流通记录。入库记录包括:食品名称、生产日期、批次、厂商、核准核销信息及生产地址;流通记录包括从生产厂商到消费者的整个流向。
2.3.2食品召回模块
模块根据企业的总体销售数据记录,按照流向及数量确立召回方案,创建召回单据,统计应召回食品的数量,并通过媒体公布召回信息。2.4食品安全预警系统
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完成采集食品安全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发布预警信息
和启动事件应急预案[12]
。系统以食品安全监测系统提供的食品安全监测信息数据为依据,针对相关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估,提供预警建议,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启动应急预案。2.5食品安全诚信系统
食品安全诚信系统完成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企业的信用等级的录入和管理[13]
。企业信用等级由政府相应部门根据企业质量信用监管制度进行评测。根据信用等级实施实施分类监管,对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进行通报和要求整改;对发生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进行严惩,将其纳入“黑名单”,并通过媒体对外公布。2.6食品安全信息对外服务系统
食品安全信息对外服务系统主要面向公众,主要包括发布和查询各类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反馈和举报信息、实施食品安全教育与培训等。系统发布的信息包括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信息、食品监督检查信息、食品安全预警信息、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信息、食品安全诚信信息等;公众通过系统可以浏览以上发布的信息,可以查询企业的基本信息、食品的基本信息、企业的诚信信息等,可以对信息进行反馈、对问题食品和企业进行举报,可以接受相关的培训。
3. 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现状
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目前已建成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主要有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网及其各省分站、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及部分省级追溯平台(山东、新疆、四川等)、各省食品安全(信息)网等,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总体上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建设步伐参差不齐
部分食品安全信息网只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如吉林、贵州等,没有真正建立。
(2)模块不全面,功能缺失
有的系统缺少公众参与、举报板块;有的系统缺少食品信息相关模块,如江苏食品网主要包含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的信息;有的网站缺少安全预警信息。
(3)部分食品网站系统性能不稳定,时常打不开。
(4)追溯平台所追溯的信息量不足,缺少详细的信息链。
(5)部分系统数据更新缓慢。
4. 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对策
近几年来,从速度和数量来看,我国食品安全
信息平台的建设已经加快了步伐,可以看出我国现在已经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但由于缺少统一部署和整体规划以及建设经验。各级平台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现提出以下建议。(1)统一平台建设标准
颁布统一的平台建设标准、有利于各平台的数据共享,有利于国家对整体食品安全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减少建设经费。
(2)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美国、欧洲等一些国家在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上起步较早,平台建设比较完善,我国应当加以借鉴。
(3)增大资金投入
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是一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多功能网络平台,集食品安全信息的监管监控、预警、溯源、发布等多功能为一体。平台涉及使用部门较多,包含数据量巨大,是一项复杂的计算机系统工程,其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才能保证其建设的顺利进行。
(4)明确部门分工、加强部门间合作
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数据共享的联系,一个部门数据出现问题直接导致其他部门的相应工作,因此只有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加强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才能高效运行。
5. 结束语
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不能急功近利、虎头蛇尾,应统筹规划、扎扎实实地稳步推进。建设健全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能够促进我国食品行业健康、快速地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ht tp://baike.baidu.com/view/13110362.htm [2] 刘韵凤.关于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化平台的探究[J].情报科学,2012,30(6):899-902.[3]李磊,周昇昇.中国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现状分析[J].食品工业,2011(12):78-82.[4]万珍应.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反应行为的调查分析[J].新西部,2008(14):95-96.[5]孔繁华.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制度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11.[6]何征峰.如何构建食品安全信息平台[J].信息化博览,2007(6):54-56.[7] 胡慧希,季任天.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完善[J]食品工业科技,2008(3):252-256.[8] 贲智强,顾建明,朱士新,周宇扬.昆山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28(1):40-41.[9]门玉峰.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7):89-91.[10] 白红武,孙爱东,陈军等.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2):415-420.[11].龙红,梅灿辉.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和溯源体系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食品科技,2012,28(9):1256—1261.[12] 李宏伟,黄卫东,洪小娟 食品安全预警本体构建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23(9):238-240,244.[13] 张麟,柴雄,陈以桢.基于信用模型的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系统研究与设计[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08(1):36-40.作者联系方式:
沈德海,电话:***;EMAIL:sdh25@sohu.com 地址: 锦州市松山新区科技路19号 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三篇:社区信息网络建设稿件
面对当前 着眼长远,加快推进数字社区建设步伐 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嘉峪关市民政局承办建设的社区信息网络工程(社区信息管理系统)于2009年底正式启动。社区管理系统与社区服务系统项目的实施,对于社区建设意义重大,可给嘉峪关市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有助于提升政府形象、提高社区整体水平、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社区机构由政府职能向社会职能转变,协助政府进行宏观决策。“便民”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提供现代化手段,紧密联系群众,特别是以“人”的信息为基础,一方面为政府掌握社情民意,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提供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民众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社区管理与服务系统可以及时了解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生产生活动态,成为政府动态掌握民情的信息平台,不仅增强了各级政府业务部门的管理能力,还预示着“数字城市”真正意义上的进入社区、进入家庭。
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以社区综合的动态的信息为基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和“社区服务系统”是社区服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满足居民群众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社区信息网络资源的互通互联,多渠道收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更新,及时传递给居民,实现服务信息多样化,管理程序的动态化,信息传递的时效化。更重要的是,社区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街道、居委会等延伸到社区。成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与居民之间的纽带,把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面向社区居民的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性服务和企业的便民利民服务送到了居民身边。同时,又将居民的服务需求、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便于他们集中管理、信息共享、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社区基础信息资源、服务政府、服务居民、服务社会。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立足实际需求,坚持以需促用、以用促建、突出应用、探索成本低、效果好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模式,做到建得起、管得好、用的久、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区信息管理系统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府。“社区管理系统”除社区自身的管理之外,还有政府的民政管理和治安管理等包含范围广泛的内容,是电子政务向最基层元素的自然延伸。2010年底,建立了以居民信息为基础,以社区为终端,以各街道、各镇为纽带,以电子政务网为支撑的全市社区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全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社区服务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服务;以街道镇为单元,建设了社区服务信息网站和热线呼叫系统,全面建成社区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初步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
加强电子政务工作,对建设繁荣文明开放和谐新弥渡,实现数字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历史进
程清楚地表明,传统的城市规划将被赋予数字化的管理内涵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社区信息系统的建设则使我们走近了数字化进程的城市,并从不同层面了解中国城市数字化建设的今天和明天,以创造嘉峪关更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关于加强融资平台建设的建议
关于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几点建议
近几年来,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府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所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发起设立的融资工具,以土地等国有资源和资产作为抵押,以地方政府隐性担保方式,向银行借贷融资,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地方融资平台的产生和发展有其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且对经济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每个新生事物都会随着它的发展渐渐暴露出优缺点,在严峻的金融形势之下,如何防范融资平台风险成为一个重点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机制体制
(一)建立健全融资平台的投资决策机制。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对本级政府融资平台重大投资事项的决策、相关问题的协调和组织考核等方面工作进行监管,并确定投资方向、投资规模、经营模式及投资方式和收益来源,确保融资平台的举债规模与偿还能力相匹配。要建立融资约束机制,严格控制过度融资;要建立融资授权制度,明确融资额度和授权期限;要建立融资责任制度,提高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要建立投融资管理运作操作标准和相应制度流程,用标准程序、客观指标来规范融资行为,增强融资平台运作的透明度。
(二)建立资产注入机制。通过政府资本金注入、资产注入等方式,不断增强融资平台资金实力,保障政府融资平台持续发展。要建立政府资本金注入机制,发改、财政部门每年安排基本建设资金、专项资金,以其投资项目最终形成的产权和股权,符合规定可作为国家资本金的,经政府批准后作为融资平台国有资本金的增量投入。要建立投资补偿机制。对融资平台承担政府决策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项目建设以及收益低的项目建设,政府可以以成片开发项目等给予补偿,配套以财政贴息、规费减免返还、特许经营性项目等措施,形成切合海南实际的政府项目投资补偿机制。融资平台投资的无收入公益性建设项目,经政府批准后,可从本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资金中安排一定金额给予贷款贴息,地方政府性债券举借项目可优先安排融资平台投资的公益性建设项目。要健全资产注入机制。可将优质资产、股权经营性项目反补公益性项目、收益性项目等注入融资平台,增强其融资实力和偿债能力。
(三)建立融资平台资本退出机制。要求融资平台要在条件成熟时,择机从所在的领域和行业退出,将其持有的股权、债权、物权、知识产权等在资本市场进行流转和变现,达到将资产、资源转变为资金,将资金转化为资本,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除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直接协议转让的以外,融资平台的国有资产应当按照海南省企业国有资产交易转让的有关规定在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逐步退出。目前一届政府的任期是5年,而以政府为背景的平台公司向银行的融资贷款都是中长期贷款,期限均在3年以上,这部分贷款的还本付息压力往往不由本届政府承担,在建立长期有效的偿债机制上,本届政府因为没有压力而缺乏动力,在没有法定的政府负债额度的约束下,财政承诺式的偿还责任对地方政府来说是标准的“软约束”。另外,对于这些平台公司完成投融资的历史使命后或者经营出现困难时,如何处置贷款抵押担保物,如何兑现对银行债权的承诺,地方政府也很少从长远考虑去建立相应的市场退出机制
(四)强化竞争性项目投资的市场调节机制。竞争性项目投资主要指投资收益比较高、市场调节比较灵敏、竞争性比较强的一般性项目投资。对于此类项目,应确立企业为投资主体,将其全面推向市场,逐步用项目登记备案制代替现行的行政审批制,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通过市场进行筹资、投资、建设和经营。对现有政府已经参与投资的竞争性项目,应创造条件逐步向企业转让产权,产权转让收入用于基础性投资项目建设;已批准尚未开工的投资项目,原定由政府承担的建设资金,也尽可能改为按新的方式筹措资金,今后政府对这类项目投资主要是加强政策指导。
二、拓宽融资渠道
(一)拓宽与银行机构合作领域。通过整合政府优质资产、注入经营性资源等形式,提高融资平台资本充足率,增强融资平台自身实力。依法利用政府储备土地担保、银团贷款、结构性融资、收费权质押、固定资产支持融资、资产支持债券、融资租赁、并购贷款、应收账款质押等各类信贷产品,拓展与银行机构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二)积极推动融资平台上市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进行股份制改造,以整体上市或控股、参股企业上市等方式,到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扩大股权融资规模。
(三)扩大融资平台债券融资规模。组织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积极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扩大债券融资规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多家融资平台联合发行集合式企业债券。
(四)鼓励和支持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方式。以融资平台为依托,积极利用保险、信托、资产证券化、产权交易、融资租赁、引进战略投资等方式吸纳和聚集社会资金,扩大融资规模,不断满足日益扩大的资金需求。
三、建立偿债机制
(一)建立政府性债务举债审批制度。整体把握政府性债务总额,分类控制债务规模。要着重把握项目的有效性.选择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有效促进民生经济、有效帮扶企业生产的政府主导性项目.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投资,讲求项目投资效率与资金使用效益。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整体把握债务的总体规模。新增项目举债应遵循“举债适度,讲求效益,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原则.对举债规模、还款期限、偿债资金来源与债务偿还能力进行事前评审论证。
(二)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机制。一是要明确举债原则、举债范围、债务资金的使用与监管.规范举债行为;二是定期地对债务分类结构实行动态分析,建立债务动态监测评估机制;三是根据经济发展、财政收支及政府债务的总额及分类结构.设定多项风险控制指标,确定还债能力与可用财力相适应的政府举债规模。
(三)建立举债成本效益理念。要对融资成本进行核算,综合项目建设资金需要的具体情况.确定融资结构及期限.拓展融资品种,降低财务费用。
(四)建立政府性债务责任追究机制。防止和杜绝举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树立债务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项目及其资金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与审计;对未按规定程序举债、违规担保、截留挪用债务资金以及造成项目资金严重浪费的行为,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五)设立政府性债务偿债机制。一是建立项目建设硬平衡制度,针对建设项目,确定用土地资产或其他资产平衡建设资金,确保偿债资金来源;二是建立项目收益归集制度.坚持“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原则.将政府性项目收益归集到偿债专户,作为偿债资金的来源保障;三是建立偿债准备金管理制度,以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规范政府偿债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增强政府对债务的承受能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四、加强融资平台的自身建设
(一)融资平台要依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并通过完善董事会结构设置、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建立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各自职责范围,形成权力制衡、利益一致和接受监督的运行机制,提高融资平台的市场竞争力。
(二)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和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把党管干部与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结合起来,把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者及经营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
(三)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增强融资平台运作的透明度。融资平台要定期向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通报资金流和经营运作情况,增强经营管理的透明性和抵御抗击风险的能力,发挥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融资平台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五、加强对融资平台的风险监控
(一)要明确管理职能、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监管机制。定期研究分析融资平台建设情况,解决融资平台建设的突出问题,及时征求有关金融机构对融资平台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平台公司形成自身稳定的经营收入和现金流量,提升自身经营能力、对外融资能力和担保实力。
(二)坚持风险防范的“三不原则”。即融资平台的专项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以政府储备土地担保融资取得的资金只能用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投资的项目,不得挪用,严把项目资金使用关;筹集资金规模不能超出融资平台的综合偿还能力;融资平台之间原则上不能互相担保,避免出现系统风险。
(三)控制政府储备土地担保规模。政府储备土地担保规模作为政府债务实行全省统一管理,控制政府债务总体规模。同时,将政府储备土地担保和还贷情况纳入对市县领导班子的考核指标。
(四)强化内部风险防范。融资平台要坚持市场经营原则,在资产与负债、投入与产出、现金流三个方面保持相对平衡,防止投资过度膨胀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实行稳健的财务政策。融资平台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管理,接受财政、审计、国资等部门的监督,并按规定及时报送项目财务报告、单位财务报告、政府性债务资金使用报告、偿债计划落实情况、政府性债务统计表等资料。
(五)建立风险约束机制。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就是由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的筹划、筹资、建设、经营、还贷、保值增值全过程负责。实行建设项目资本金制度,规范项目投融资行为。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制。投资体制必须在明晰企业产权和明确政府经济职能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六)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模式。要建立“负债有度、总债有数、用债有方、偿债有钱、管债有规、举债有责”的科学、规范、合理及切实可行的债务管理模式。一是适度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由上级政府和中介机构对地方政府举债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并提供相应信用保证,将政府性债务控制在地方财力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二是严格控制银行贷款行为,可将银行融资行为限于有效储备建设土地为目的的土地抵押中短期贷款,减少不可处置的国有资产抵押贷款。三是立法建立偿债长效机制。既要将政府性负债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和偿还本息等计划纳入预算控制,建立政府偿债基金和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又要本着“谁借谁还谁受益”及“谁审批、谁担保、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起借用还相统一、责权利相结合的债务偿还机制,严格确定偿债单位,确保落实偿债资金来源。
第五篇:农村信息网络建设调研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曾指出“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电话、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针对**基区所辖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
一、农村网络现状
**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基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二)农村部分农民家庭购买了电脑,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达到了在网络上索取农业信息、与外界沟通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517户农民家庭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占农民家庭总户数的4.26%。农民目前对电视、互联网的应用还基本停留在娱乐休闲上,还没有真正把信息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缺乏正确引导。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
(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譬如山西省应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开的生产工具”。
(三)推动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目前远程医疗、网上门诊、住院预约、远程视频诊断等等网上医疗功能均面向社会开放,极大方便了社会就医途径。另外,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疾病的防治、预防和保养。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通过有效建设远程教育网,使农村中小学连上北京101远程教育网,通过互联网,成立好课堂。以此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拉近城乡教育差距,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
五、几点建议
(一)增强信息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协调信息化建设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依靠资金支持。一是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中要有计划地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二是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三是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通过信息化手段帮扶农村脱贫致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应用管理,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内容建设比网络建设更为重要,而这项工程通信运营商是无法独自完成的,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宋教授建议“在通信运营商搭建了信息沟通的平台后,各级政府、研究院所、科技单位应该有意识的在农村信息化问题上形成共识与合力,依据各自的长处为农村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先进的种植方法、防灾方法、预警信息等。同时,政府应该给予实施内容交流平台建设的单位一定的支持,如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区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应该在各村建立信息服务站,聘用专兼职信息员。作好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性,推动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各专业协会、农研所、村干部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信息内容的本地化,增强时效性、正确性和实用性,最终使信息服务惠及广大农民。
(四)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信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二是积极探索合适的方式,组织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有文化的农民学习信息网络知识,通过组建农民信息协会、农民科技协会等形式,开展“网络联乡村,信息进万家”活动,组织带动农民上网利用信息实现增收;三是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