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牧团场领导班子建设问题的研究
农牧团场领导班子建设问题的研究
农一师十团政工办(组织口)
赵阳春
电话:0997—4901883
邮编:843306
农牧团场是兵团的基础,要建设“经济发展、文明富裕、环境良好、管理民主”的新型团场,牢牢把握科学的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团场党委班子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就团场班子建设谈几点体会:
一、认真贯彻执行好民主集中制是团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点
民主集中制不仅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也是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尤其是党的领导机关实现其领导作用的根本领导制度。在新形势下,不断提高团场党委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仅要很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而且要更加健全民主集中制。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不动摇。从理论上说:首先,党的领导机关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其次,党的民主集中制正确调整党内各种关系,如党员之间的关系、党员和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党的下级党组织和党的上级组织之间的关系,科学地确立党内领导秩序。再次,民主集中制贯穿党的领导活动的全过程中。坚持民主集中制,是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制度保证。民主集中制在理论上是一种比较完善的制度,但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民主和集中的程度难以把握。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它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权力的集中,如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二是对意志、智慧的集中,如少数服从多数等。对权力的集中是一种纪律,是铁的纪律,保证党能作为一个坚强的整体来一致行动。而对意志、智慧的集中能保证党的凝聚力。集中的结果反映的是大多数人的意志和智慧。在执行民主集中制时,我们力求它符合实际,但不符合实际也得承认它的合法性而无条件执行。如果实践证明大多数人的意志是不符合实际的,那也只能用事实来教育大多数人,使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意志不符合实际,从而改变它。目前,我们在对集中的认识上存在着片面性,只强调对权力的集中,而忽视对意志的集中,这容易造成民主不够,决策不符合实际。应该说,在实践中,将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与集中完美地结合起来,再很好地贯彻下去确实是不容易的。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在强调加强党内民主的时候,往往是实践中已经削弱了民主,集中的程度过大了;而强调加强党内民主,往往又造成集中被削弱。民主集中制既有民主不够的问题,也有集中不够的问题。民主过度、集中不够,造成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延误决策时机。民主不够,集中过度,造成主要领导人,尤其是一把手个人说了算的问题经常发生。
第二,决策责任不明确,因而实行民主集中制容易造成集体负责,实际上无人负责的现象。
(二)用完备的制度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新形势、新阶段的新任务既对民主集中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民主集中制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要求党的建设必须走制度化、法制化的路子,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对于贯彻民主集中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1、党内通报制度。凡涉及全局性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要及时在党委成员之间通报,向党内通报,推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干部和群众了解情况,心中有数,以便共议党内大事,更好地统一党内思想。同时要创造条件,积极疏通和拓宽下级党组织和党员向上级反映情况和意见的渠道,如:定期向下级党组织和党员征求意见制度等,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努力造成讲真话,吐真情的生动局面。
2、党内监督制度。缺乏监督是权力腐败的重要因素,为了防止少数干部腐败行为的产业,就需要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活动臵于广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自下而上,自上而上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包括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对所选举的委员会的监督,广大党员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的监督,党的各级组织之间、领导干部之间互相监督,党的舆论工具对党的工作的监督等等。
3、干部民主评议制度。实行干部民主评议制度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使党的干部队伍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年终时,领导干部必须向所在单位作述职述廉报告,接受干部职工的评议(职工代表应占一定的比例),评议的形式应采取多样化,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背靠背的,增强评议的实效性。
(三)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贯彻民主集中制,无疑是靠健全的制度。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制度;都是由人来执行的,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必须建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的基础上,离开了自觉性,往往是纸上谈兵;人的素质不高,即使勉强去执行,实际上难以凑效。为此,必须在思想教育上花大力气,狠下功夫,以提高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这要求做到:
1、向党员领导干部系统地灌输民主集中制理论,使全体党员把握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和基本要求,真正懂得如何才能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
2、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必要性、重要性。使之真正明白为什么要贯彻民主集中制。
3、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要加强党性修养,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不为面子所障碍,不为名利所困惑,不为压力所动摇,不为人情而走样。
第四,领导干部要带头贯彻民主集中制。一要强化民主意识,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努力使党内形成浓厚的民主空气;二要决策过程中严格执行决策制度,坚持集体领导,对重大问题决不能由个人说了算;三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加强自我约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考虑问题时把整体利益放在前头,不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且讲党性、讲大局,不能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作为党委书记,要带头贯彻民主集中制,一是要敢断不武断,当好“班长”,不作严“家长”,在广泛民主的前提下,充分集中“一班人”的智慧,适时做出科学决策,特别是对棘手的问题,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在这方面,有两种倾向应值得注意:一种是听不进不同意见,过于自信;另一种是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议而不决。二是要放手不撒手,既抓决策,又抓落实。党委做出决策之后,要按照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要求,放手让大家创造性地抓落实,以实现团场党委的决策意图。期间,党委书记要担负起把关定向、组织协调、检查监督、表率示范的责任。三是要大度不失度,既讲友谊,更讲原则,为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创造团结和谐的环境。二、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是解决团场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新形势下,我们农牧团场领导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与新形势要求和工作需要不相适应的一些现象,集中表现在:在思想作风方面,有些干部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的精神,囿于传统观念和固定的思维定式,对新生事物怀疑责难,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争论不休,按兵不动,结果错过了机遇;有些领导干部怕冒风险,不愿出头,但求无过,不求有功,习惯于老经验、老办法、老套路看问题和处理问题。遇到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和复杂情况,总感到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也有些干部安于现状,小进即满,小富即安,在工作顺利的时候盲目乐观,有时得意忘形,一旦遇到困难又垂头丧气,精神萎靡。在学风方面,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实用主义严重,办公室书刊摆满架,上满墙,实际上很少看,热衷于拿文凭、拿学历,不重视学习的实际运用;有些玩心太重,对理论学习不重视。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一是作风飘浮,不务实效;二是敷衍应付,做表面文章;三是沉湎文山会海,应酬接待;四是急功近利,追究短期效应;五是主观武断,民主作风不强,调查研究不够;六是害怕担责任,回避矛盾;七是脱离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够。在领导作风方面主要反映在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在生活作风方面主要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加强领导干部思想、组织、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必须着眼于整体推进,标本兼治,既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努力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创新体制、健全机制,就是要大力倡导和实践“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
(一)加强宣传,形成共识,为大力弘扬和认真实践“八个坚持、八个反对”遵守思想基础。应当把八个方面的要求作为党课教育和干部培训的内容,并组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专题研讨班,围绕八个方面的要求进行研究讨论,使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要法语在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扎下根。宣传应突出层次性,注意针对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宣传重点,对领导干部则要侧重于从理论上加以阐释。
(二)切实加强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干部实践八个方面要求的内在动力。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就党员干部个人而言,作风好坏是其思想水平、道德素质高低的外在反映。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必须紧紧抓住思想教育这个根本,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根据新形势下社会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想文化的新变化,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内容,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民主集中制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党的纪律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要根据党的作风建设的整体要求,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要始终抓住不放,坚持不懈、毫不放松地抓紧抓好,使大道理经常讲、反复讲、理直气壮地讲。发挥好表率示范作用,一级带动一级。同时抓好典型教育,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
(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实践作风建设的新要求提供制度保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既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干部发扬党的健康传统和作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又要建立健全一套管用的制度和机制,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只有健全相关的工作制度,形成有利于加强作风建设的有效工作机制,实践八个方面的要求才会有长期性、稳定性和根本性的保证。首先,要建立从整体上抓好作风建设的工作制度。各级党委每年至少研究一次作风建设问题,对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分析本单位作风建设的情况,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做出相应部署。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全委会向党代表大会报告工作,要把作风建设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同时,要围绕“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具体要求,分别制定有关规定和制度。比如,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建立领导班子理论务虚会制度,定期分析本单位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情况;建立调查研究制度、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在领导干部中可实行“五个一”制度(即:联系一个基层单位、帮扶一个贫困户、助学一名贫困生、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写一篇深入基层的调研报告)。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方面,按照“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原则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严格按照领导班子议事规划办事,同时还可制定班子成员分工规则,规范班子成员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分工负责行为。对重大工程项目应采取专家论证,尽量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
以上这些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可以把“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有关要求具体化、固定化,为落实这些要求提供可靠的保证。
(四)加强监督,强化对团场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组织约束。党组织要求不严,监督不力,客观上会迁就甚至纵容不良作风的存在。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的要求,全面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一是以党内监督为核心,进一步健全监督体系。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明确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对下级的监督责任,加强上级对下的监督;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特别是借鉴“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经验,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上下功夫,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要强化党委各工作部门的监督职能,组织部门既要抓好对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也要抓好对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宣传部门要抓好对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加强思想建设、学风建设情况的监督。同时,要采取措施,加强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经济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形成严密有效的监督体系。二是改革监督体制,扩大监督机关的职责权限和工作范围。各级纪委作为党的专门的监督机关,负有监督同级党委的职责,这种职责应从体制上予以保证。中央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纪律检查机关对派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有些地方对这方面的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比如湖南省和深圳市已经将派驻省、市直属部门的纪检监察部门的行政编制、干部任用权、工资及财务关系,收归派出机关,在这方面我们兵团也有必须进行有利的尝试。三是健全和完善各项监督制度,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全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团务、党务公开制度、群众评议制度、质询听证制度等。四是按照有利监督的原则,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如大力推行好政府采购制度、会计委派制度、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权拍卖制度。
(五)坚持抓住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治理整顿。抓作风建设,关键要落实到解决问题上。在作风上出现问题时不能不抓,不抓,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不能缓抓、迟抓,抓晚了,问题将会更加严重,要紧扣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抓紧研究,抓紧解决。要在层层抓落实、层层抓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形成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认真执行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于作风方面出现的问题,一是要紧紧抓住不放,务求得到解决。对涉及全局、情况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结合党的思想、组织、制度建设一起抓,结合党纪、政纪、法纪建设一起抓,结合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建设一起抓。二是要建立一定的载体,通过开展一些主题明确、内容具体、时间集中的活动,切实解决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对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专门整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
(六)改进和完善干部管理和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动的用人机制。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前干部队伍作风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同干部选拔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和偏差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坚持党的干部路线,坚持干部工作原则,做好干部管理和选拔任用工作,大力选拔重用那些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群众拥护、清正廉洁的干部,端正用人导向,是实践“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端正用人导向,根本的出路在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批准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按照扩大民主、完善考核、加强监督、健全机制的要求,全面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的改革任务,努力创造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从机制上保证干部正确的行为导向,促进优良作风的形成。
(七)充分发挥好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要首先做到,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做出榜样,抓出成效。一是领导干部要从身自做起,用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进行对照检查,看看该“坚持”的优良作风坚持得好不好,该“反对”的不良作风克服得怎么样。要眼睛向内,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带头查找自己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地加以改进。二是领导班子要带头弘扬优良作风。领导班子的作风对部门和单位风气影响极大,领导干部不仅自己要当表率,而且还应当为所在班子改进作风做出贡献。三是领导机关要为下级机关做出榜样。基层不少作风问题的产生,与上级机关有很大关系,正如有些群众说的那样:上级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催生了下级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下级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用来糊弄上级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比如摆“花架子”问题,“摆”的人自然有责任,但问题学是有人看、有人欣赏。现在人们挠头的文山会海、迎来送往等,往往也是上行下效或上“逼”下做的结果。如果只抓基层不抓领导机关,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各级领导机关都要进一步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群众意识,切实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沉下身子,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以深厚的感情为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为下级机关做出表率。
以上是本人根据工作实际,针对新形势下团场班子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就班子建设问题的一些探索,许多观点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很好地结合我们兵团农牧团场的实际,仅供参与,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第二篇:少数民族农牧团场扶贫开发问题的
少数民族农牧团场扶贫开发问题的
相 关 思 考
【内容摘要】少数民族农牧团场大多处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老少边穷地区,存在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原因复杂等多种问题,扶贫开发成为民族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从少数民族团场的实际出发,不简单照搬非民族团场的扶贫经验,避免扶贫思路的“简单化”、片面化和绝对化问题,从而多方面综合摆脱贫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花大力气才能解决的问题。本文的一些思考还不太成熟,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以求共同思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 扶贫开发 自然生态 经济发展 扶贫开发
一、少数民族农牧团场现状:
从兵团成立以来,历届党委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团场的扶贫开发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少数民族团场贫困面貌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团场大多存在地理环境封闭、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滞后、扶贫攻坚的难度较大等问题,少数民族团场大多处于一种集自然环境复杂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经济发展边缘性、社会文化过渡性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深度贫困。造成这些地区贫困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一是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二是落后的基础设施;三是薄弱的基础教育;四是落后的卫生医疗条件;五是原始的生产方式,以及特殊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因素。因此,扶贫开发成为民族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从少数民族团场的实际出发,不简单照搬非民族团场的扶贫经验,避免扶贫思路的“简单化”、片面化和绝对化问题,从而多方面综合摆脱贫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花大力气才能解决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农牧团场贫困的客观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
少数民族农牧团场大多地处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旱、水、雪、风、雹、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人口增长和不合理开发,原本脆弱的生态进一步遭受破坏,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的尖锐矛盾,陷入资源破坏、环境退化、贫困加深的恶性循环中。
(二)少数民族农牧团场基础教育和社会保障不足,群众缺乏自我发展和保障的能力而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少数民族农牧团场人口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偏僻地方,生活方式落后,沿袭旧的观念和习惯,生产经营能力弱,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发育严重滞后,直接造成贫困以及扶贫的艰难。
一方面,基础教育落后,劳动者素质低,自身综合能力差,提高生产效率的增加收入能力不足。尽管通过教育扶贫有所改善,但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差,师资缺乏,教学水平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改进。造成劳动者素质低下,旧文盲和新文盲的并存,各种扶贫措施难以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系统薄弱,医疗卫生条件差,地方病多发,部分民族地区人口处于贫病交加的状况,使贫困程度加深,返贫率高。再加上民族地区医疗卫生状况差以及社会保障的缺乏,长期处于贫病交困的境地。即使通过扶贫勉强解决温饱,一遇疾病,又迅速返回贫困状况。
(三)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少数民族农牧团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
尽管经过国家长期的扶贫投入,少数民族农牧团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长期投入有限、人口迅速增长、少数民族农牧团场财力不足等因素,造成水、电、路、住房等条件差,部分地区靠天种地养畜,生活水平难以稳定提高。
(四)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的农牧业为主,影响了少数民族农牧团场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教育落后以及基础设施的欠账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造成民族地区产业构成以农牧业为支柱产业,其他产业比重极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小,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农牧团场收入不能自给,长期靠国家补贴,很难彻底脱困解贫。
特别是地处边境的牧业团场,大多地处高海拔、高纬度,各种灾害频繁,加上长期粗放式的放牧方式以及人为破坏,草原退化、沙化、碱化(三化)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牧区的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牧民逐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游牧生活方式,使牧民抗灾抗病能力弱,即使脱贫后返贫率也极高。
(五)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了少数民族农牧团场部分群众减收和返贫的新问题。
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本质上是解决西部乃至全国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出路。其结果切断了保护区内部分农牧民的传统收入来源,同时这些地区短期内很难形成新的收入来源,生产生活只靠国家的补贴,直接造成群众的收入减少,出现了新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由国家的生态利益和群众的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以及补偿办法的不合理而产生的贫困人口,单靠扶贫恐怕很难奏效,须有关各方从长计议,协调解决。
二、少数民族农牧团场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农牧团场普遍存在的“上学难,看病难,用水难、行路难、养老难、农田水利建设难”等问题。由于人口文化素质低,在经济发展上,市场经济意识淡薄,致富技能缺乏,增收手段单一;在生育上,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浓厚,重子女数量轻子女教育,经济增长跟不上人口增长的消耗,往往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怪圈;在对待生态环境上,只顾眼前利益无限制地向自然掠取,使原本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在社会发展上,生活方式落后,一味依赖社会救济,法制意识淡薄,使社会安全系数降低。
(一)单纯强调经济发展,而忽略了人的精神、文化因素问题。
少数民族农牧团场的贫困是一种“集自然、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传统”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深度贫困。但在过去少数民族农牧团场扶贫开发,更多地强调的是增加“物”的因素,而忽视“人”的因素,往往是见“物”不见 “人”。因此,一谈到扶贫大都强调如何加大资金投入,如何发展项目,如何改善基础设施等等,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却很少把如何促进当地社会、文化、传统的转型,如何发掘和利用当地社会、文化、传统甚至宗教中合理的精华,如何移风易俗,扬弃其糟粕,把改造人的观念意识,树立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与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在具体实践中往往是“好心办不成好事”。比如,在少数民族农牧团场扶贫开发,如何发掘其传统的文化、风俗以及民族习俗中好的东西来推进反贫困行动,这方面我们往往不太注意,也不善于发掘,甚至简单地一概以落后、原始加以蔑视和排斥。然而在现实中,事实上在生态环境保护、防治毒品、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尊长敬老、耻于偷窃、乡规民约、乡村和谐等方面的一些零星的少数民族自发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种发掘和引入是可行的。另一方面,又如何改变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糟粕,比如,重利轻义的财富观;厚死薄生、奢办婚事的消费观;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生育观;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分配观;重血亲、盲目排外的人际观;视农为本、轻商贱役的生产观;宗教迷信、敬畏鬼神的宗教观;“等、靠、要”的消极度日观,移风易俗,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衔接与交融,倡导健康、良性的社会文化氛围,可以说是新时期少数民族农牧团场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二)单纯强调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生态保护问题。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的扶贫模式由过去的“救济式扶贫” 为主转变为“开发式扶贫” 为主,并且也“一刀切”地普遍推行于少数民族农牧团场。“开发式扶贫”在改变这些地区贫困面貌中无疑是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但同时,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比如,过度放牧、挖药材和烂施农药化肥造成的草原退化、鼠害猖獗、土壤荒漠化;过度开垦种植,造成灾害发生的频率加大问题。开发式扶贫是否普遍适合于这些地区,开发式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究竟应当如何协调,这些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到底应当如何进行,这些地区农牧民的利益如何得到有效的保护?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因此,在生态环境如此脆弱性的这些地区,如何在生态环境可能承载的条件下,发展经济,使当地农牧民能够脱贫致富,这的确是一个目前亟待解决的很严峻的问题。
(三)人口素质低,基础教育落后,脱贫增收能力不足
在扶贫开发实践中,由于少数民族农牧团场人口文化程度低,形成了产出水平低、收入水平低、消费水平低、家庭教育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产出水平低的恶性循环,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社会再生产过程。贫困人口受体能、技能、智能的限制,一般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收入微薄,由于基础教育薄弱和职业教育萎缩,导致大批没有经过教育加工的人力资源提前进入劳动力市场,而他们缺乏文化、缺乏技能,随时面临失业的威胁;待其娶妻生子,其子女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仍然难逃贫困的厄运。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目标、课程设臵与城市一样,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学,完全脱离“三农”实际需要,脱离日后谋生需要。由此产生许多消极影响:一是这类地区农村学生能考上大学的是极少数,考不上大学的回乡后无论是务农还是打工,体力和适应能力还不如书念得比自己少的同龄人。二是考上大学的,贫困地区三个壮劳力一年的纯收入也供不起一个大学生,家庭因供子女上学而返贫。上述情况使一些家长不愿让子女上学,一些适龄儿童、少年厌学、辍学,“读书无用论”再次蔓延。三是有的大学毕业后找到了工作,收入也不错,但只是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起到一定作用,对家乡贫困面貌的改观却难有作为。
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掌握现代工业知识和技能的熟练工人,需要掌握现代农业科学知识、技能和管理知识的新型农民去实现。所有这些,都必须依靠教育使农牧职工完成自身的“角色”转换。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不足。
农业产业化也是少数民族农牧团场扶贫开发的主要措施之一。其主要思路是,以当地资源条件为依据,实行“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加工业,使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其实施思路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公司为引导,实行公司加农户,龙头加龙尾,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化。
但是现阶段少数民族农牧团场大多实行的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缺乏组织性和团队发展意识,缺少有组织、有发展目标和抵御市场风险的经济合作组织形式,如:农牧民自己组织起来的综合性“农协”。
三、少数民族农牧团场扶贫开发的主要应对措施
(一)要制定特殊政策,采取超常措施,集中力量攻坚。
各级党政必须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贫困问题,要把少数民族农牧团场扶贫开发问题,作为扶贫和民族工作的重点来抓,因地制宜,全面规划,一团一品,先温饱,后致富的方式进行综合开发。
(二)加投入,集中资金,合力攻坚。
各级党政必须增加投入,集中资金,解决农业基础设施、水利、林业、教育、卫生、交通等热点难点问题。为保证投入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所有资金实行专户贮存,推行报帐制管理。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脱贫致富基础。
通过认真规划,关系少数民族农牧团场扶贫开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要下大力气尽早动手,以改变生产生活条件。首先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小水利”建设,同时加强现有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其次是加强中低产田地改造,通过改土治水、培肥地力、推广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其三是加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因地制宜,修建饮水工程,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其四是加强通连公路建设,对少数民族农牧团场的公路,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补贴,逐步提高公路等级标准,改变晴通雨阻的状况;其五是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努力降低电价,加强电网建设,提高农户通电率。
(四)对住房困难的特困户实施安居工程扶贫。
对目前居住条件特别差的特困户,要统一规划,采取“国家补一点、团场帮一点、自力更生凑一点”相结合的办法,分期分批解决住房问题,使之实现安居乐业。
(五)把移民搬迁与小集镇建设和退耕还林相结合。
结合小城镇建设,将生存条件特别差的特困户安臵到小城镇,通过移民,引导特困户发展商品经济推动小城镇的发展;空闲出来的土地或牧场可以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有利于加强生态建设,以增强少数民族农牧团场扶贫开发的发展后劲。
(六)加大科教扶贫的力度。
素质贫困是少数民族致贫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贫困人口素质较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直接影响到收入增加;二是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低下和机会缺乏,很难有效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人口素质低已成为少数民族发展的“瓶颈”。因此,少数民族农牧团场扶贫开发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口素质的提高,要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中心走向优先开发人力资源,把扶贫开发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轨道上来。首先,要增加民族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并保证各项教育补助经费足额落实到校点和每个学生身上。稳定民族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引入激励机制,广泛开展支教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辍学,巩固“两基”成果。要努力探索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新途径,多层次、多形式地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其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技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和劳动技能。其三,积极开展科技示范,推广科技项目,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的科技进步。其四,加强民族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网建设,改变就医难和缺医少药的状况,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同时,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提倡优生优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总之,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全面提高民族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
(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少数民族农牧团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荒山造林、水土保持,使森林植被有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发展,减轻自然灾害,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要加快少数民族农牧团场的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开发,建设一批优质林果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绿色中草药基地,把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八)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帮扶。
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温饱,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是帮助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脱贫的一条重要政策措施。要在认真总结领导挂点、单位帮扶、党员干部结对扶贫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党员干部结对扶贫制度,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四、少数民族农牧团场扶贫开发的展望
少数民族农牧团场扶贫开发,是当前及今后扶贫开发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持续性的工作。就我场而言,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是高海拨山区,如何继续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拓宽思路,创新机制,加大力度,进一步搞好全县的产业扶贫工作,是我们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和新的发展时期扶贫开发的必然要求。
(一)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硬道理,实力决定一切的思想。
少数民族农牧团场扶贫开发事业的良性发展,是关系屯垦戍边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关系边疆稳定繁荣的关键,俗话说得好“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才是春”。要下决心改变少数民族农牧团场的贫困现状,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因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各地发展日新月异,落后就要挨打,不加快发展,差距就越来越大。现如今少数民族农牧团场必须树立“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更困难”的思想,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要努力迎头赶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好兵团农牧团场应起到的“三大作用”。
(二)牢固树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的思想
要实现少数民族农牧团场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一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的思想。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经济、社会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二三产协调发展,推行农业产业化,逐步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和谐、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和谐、经济开发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谐;同时要加强文教卫生事业建设,加强党政工阵地建设等等,促进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一致发展,努力做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团场。
(三)自我挖潜,依托六大优势加快发展
少数民族农牧团场虽然贫困,但也有自身的优势,要加大自我挖潜的力度,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农牧团场的主要一剖视自身存在六大优势:
一是基础优势,经过多年来的扶贫开发,积累了一定的产业扶贫经验,产业开发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新时期的产业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机遇优势,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中央、国务院把新时期扶贫开发摆在优先的位臵,党的十七大把关注“三农”提到了新的高度,继续扶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和农村消费市场,为少数民族农牧团场扶贫开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是地理优势,其特点是地势较开阔,光热充足,无霜期短,海拔高,为发展反季节蔬菜、水果创造了条件。
四是交通优势,近几年连连通硬质路面,给产业产品的运输外销带来了非常快速的通道,再加上近几年将要建设喀什到和田的高速路、铁路,为少数民族农牧团场的产业化运输带来十分便利的交通优势。
五是政策优势,少数民族农牧团场针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制定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如大户奖励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产业开发政策等,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足够的政策支持。
六是服务优势,围绕产业建设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技术骨干的培养,做到生产什么、学习什么,发展什么、学习什么;并且,进一步完善和配套农村技术培训服务体系,利用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或推广站,为贫困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与技术支撑。
(四)坚定不移的抓好特色产业发展
少数民族农牧团场依据自身优势,应大力抓好四大产业的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利用地缘优势,发展优质马铃薯、小茴香、玉米等耐储运、市场潜力大的种植业。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利用海拔高、温差大、无污染等优势,大力发展晚熟和反季节林果产品,如特色杏、核桃、红枣、苹果等。
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少数民族群众在养殖牛羊方面有悠久的传统,利用天然及人工草场资源,逐步建立起牦牛、羊等胚胎繁殖基地,提高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品质,变粗放式自然放养为集约式高效优质饲养。
四是大力发展特色药业。少数民族农牧团场幅员广阔,拥有较大的戈壁或原始山川,因为原始无污染,有较为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可以有计划的开发利用,同时可以进一步加大中草药人工培育和种植,以此大力发展特色药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产业带动,扶持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产业化经营层次和水平。建立一批具有经济实力和产业带动力的合作组织,如养殖协会、林果业协会、特色药业协会等,辐射并带各族农户从事农业产业经营。
(五)坚定不移的完善农牧团场基本经营制度
兵团“1+3”文件和国发【2007】32号文件为农牧团场改革指明了方向。要落实好“土地承包经营,产权明晰到户,产品订单收购,农资集中采购”基本经营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和农牧工的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激发少数民族农牧团场各族职工群众的创造活力,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六)坚定不移的贯彻农场改革和完善农场的管理制度
贯彻农牧团场的“减负”和“两还”政策,切实减轻职工负担;连队实行定员、定编、定责;农畜产品和部分基础设施可以作价归户;加大项目、资金、人才的管理,完善各项团场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团场各项事业向制度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七)坚定不移的坚持党的领导统领一切
进一步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不至于多走弯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党委班子建设,建设一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班子;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班子建设,要配一个好的支部书记,理一条好的发展思路,建立一个好的发展机制,创办一个好的阵地;三是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落实长效机制建设,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农村发展的—系列文件,《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2)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1月版,以及他的其他文章。
(3)柯炳生《加入WT0与我国农业发展》经济日报2002年1月10月第13版,以及他的其他文章。
(4)陈锡文、韩俊、于建嵘、林毅夫、陆学艺、朱玲、潘维、邹恒甫、赵磊、党国英、贾康、白景明、苏明等人的有关文章。
(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对若干国家级贫困县的调查研究及对策建议――对西南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的多角度透析》。
(6)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朱明熙《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扶贫的八个问题》。
(7)师市党委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
第三篇:农牧团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
近些年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因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竞争力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诸多矛盾与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思路。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构建和谐社会又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一、农牧团场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分析
第一,近年来,师、农牧团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少数民族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土地承包费用自理政策推行后,也影响大部分少数民族职工承包土地的积极性,进行五户联保,不肯承担风险,从而导致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大部分从事畜牧业生产。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又受到资源不足和饲草不足等双重矛盾的制约,直接影响少数民族职工的收入,造成民汉职工差距逐年拉大的现象。
第二,土壤条件差,尤其受到水资源缺乏的制约,职工收入较低,仍有部分少数民族职工处于贫困的边缘。
第三,受传统不良观念和文化思想的制约,市场意识淡薄,应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职工文化素质和市场意识的培养,提高少数民族职工的整体素质。
第四,观念守旧,管理粗放,生产水平低,接受新技术缓慢,在职工中形成种植什么作物都一样,农业种植上的产出少,效益低,连年挂帐,造成职工种地积极性不高。第五,在农业方面,虽然有着许多富有特色的潜在优质农、林、牧、副、渔产品,但是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这种零星分散的生产模式无法和多样化的大市场需求相适应,无法形成一种特色优势。
第六,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团场少数民族职工子女多数为师范类,面向团场的专业很少,而团场干部编制有限,部分大中专学校毕业的民族大学生,在农业连队不愿从事农牧业生产,宁肯在家里不愿基层上岗就业,很难从实践中培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并从事教育的干部因工作稳定,收入较高,满足自我,很少关心团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年轻干部不愿从事农牧业生产一线工作。因此缺乏从事农牧生产一线的优秀干部,以致少数民族单位经济缓慢。
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我团少数民族主要聚住三个少数民族单位,自然条件较差,有一个连队的交通不便,整体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团党委要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帮助贫困民族聚居连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民族经济发展步伐。
第一,要因地制宜,不断发展特色经济。要在发展特色经济上下工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少数民族聚居团、连要根据当地实际,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连队经济发展。我团少数民族中,哈萨克族占比例较大。哈萨克族有懂牧业、善经营的特长,要积极引导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牛羊品种改良工作,实施“千家万户改良种,改了良种能致富”的工程。鼓励他们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走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而针对本地区所拥有的资源进行项目招商,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则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团场工业经济的可行性现实选择。(牛羊肉屠宰加工、饮食服务或其他商业经营)第三,要加大扶贫投入,帮助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对少数民族贫困户,党委重视,有关部门协调要摸清底数,制定脱贫致富方案,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其尽快脱贫。同时,要加强科技扶贫,组织农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连入户,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实用技术培训,抓实抓好来之不易的国家“兴边富民行动” 鲜食葡萄基地项目,增强发展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国内国际资本到民族地区投资,鼓励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外资到民族地区投资创业。
第四,要高度重视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2003年我团实现了“一团一校”、民汉合校的改革目标,进一步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帮扶力度。但是要强化少数民族教师的双语教学力度,提高教学水平,要提供双语教材。从民族地区选派教师到省内发展较快地区的学校挂职学习的制度。要更进一步增强团场民族团结工作。对少数民族聚居连队职工的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的建设,团场和上级部门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提高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第五,加强民族连队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能源、水利建设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大中型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努力解决牧区、边远山区通电话难和人畜饮水困难,改善农业和连队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加强城镇公用设施建设,推动团场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努力提高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第六,加强领导,促进民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当前,民族问题实质上就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民族问题方面的大量矛盾和问题都集中表现在发展上。经济发展是推进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物质基础。一是要切实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各级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处理民族事务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各部门,特别是与民族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都要从大局出发,积极参与民族工作,加强联系与沟通,尽职尽责,积极配合,形成全社会共同重视、关心、支持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二是要认真落实好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要把民族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列入规划,负责管理部门要列出用于扶持少数民族的专项资金,并要把扶贫资金投入状况逐步增加,使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三是民族工作部门要提高工作水平。各级民族工作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要积极做好向上级申报民族经济发展项目、争取资金、引进技术和人才的工作,指导民族聚居连队做好项目论证等工作。有关部门对民族聚居连队的项目,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扶持。要继续重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加大对团场民族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团场民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为推进团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兵团农牧团场演讲稿
兵团农场是我的第二故乡
我叫**,18岁时从甘肃老家来到了九十团七连,那时的九十团七连耕地面积只有3000亩,全部是淹灌地。来到七连,我就参加了青年排,浇水,压碱,吃的是大锅饭,干的是集体活,住的是土坯房,五六个人一间,一天只能挣到十几块钱的工资。
到了1990年,我就参加了连队的土地承包,那时,连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队土地没有改良出来,只种了20多亩的棉花。由于上缴费用过多,再加上种植技术的落后,到了年底只能挣个生活费,甚至有两年都是亏损挂帐,连吃面粉都是连队转帐,使我后来有了回家的念头。
曾经有一次听老职工说:还是要在这里好好干,不能回家,在这里以后要比老家好得多,我们刚来新疆吃的苦,你们还没有见过呢,再加上这里土地平坦,吃水方便,虽然挣钱不多,以后要享受兵团职工的待遇,退休可以拿工资。听了他们这话,使我有信心留了下来,决定留在兵团九十团这片热土。
十几年前,我是一个小伙子单身汉,现在我已经是个四口之家,同时,也住上了抗震安居房,家中也有了存款,生活比较宽裕幸福。
回顾这些年来的风风雨雨,使我深深体会到,是新疆这片热土养育了我,给了我现在的一切。这些年来,我吃过大锅饭,参加过集体承包,不但种过小麦,还种过甜菜、棉花,种过淹灌地、喷灌地、滴灌地。这里种植的农作物和老家相比是有明显差别的。
随着团场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兵团“1+3”文件的落实,凡是承包土地的职工享受各种待遇,享受各种减免等优惠政策,不允许任何人借口把职工承包的土地转让,这让我们从思想上安下心来,注重投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来到新疆这十几年,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团部的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各连队的新房成排成行,柏油马路连连通,营区道路硬质化。前些年想都不敢想的大哥大几乎是家家有,有不少家庭还购买了电脑,这些变化和刚来时相比,变化太大了。
随着国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我们兵团人也一样,生活一天天的好起来。特别是近几年,兵团富了,我们的团场也富了,兵团的减负政策使我们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到2010年兵团给职工达到了50%的减负政策,这几年都是以10%的速度递减,团场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等,这更使我们扎根团场树立了信心。
今年“两会”召开了,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高举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的生存水平和生活水平,是为了让全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使人民安居乐业。我做为一个兵团职工,看了党的十七大,也看了“两会”,学习了兵团“1+3”文件,在兵、师、团连各级领导的带领下,使我今后更加有信心做一名合格兵团职工,弘扬兵团精神,肩负屯垦戌边重任,遵守团场和连队的各项制度,积极参加连队公益活动,完成连队分配的各项任务,为第二故乡建设贡献力量。
从小就是天才 我的异界特种部队 宋末商贾第二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农八师农牧团场规划管理办法
农八师农牧团场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一、为加强团场规划管理,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团场城镇连队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国家、自治区、兵团相关政策法规,特制订本办法。
二、健全完善城乡规划层级监管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点监管和过程监管相结合的管理原则。
三、本办法适用范围:新疆建设兵团农八师下辖各农牧团场(152团、石总场除外)、石河子玛管处、南山水泥厂辖区。
第二章 工作职责的制定
一、各农牧团场、石河子玛管处、南山水泥厂保障规划管理机构,保障不低于2人规划专职管理人员。农八师城乡规划管理局和各农牧团场规划管理部门按照所属权限履行各自职责。
二、城乡规划管理局职责:
1、指导、监督、宣传、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兵团有关城市发展及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指导管理农八师范围内城镇体系规划;指导管理各农牧团场、石河子玛管处、南山水泥厂的城镇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负责3公顷以上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审查工作。
3、指导管理并审核各农牧团场、石河子玛管处、南山水泥厂的所属地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和城镇重点项目、重要地段,重要街道的建筑物的选址及立面效果审查。
4、负责审批核发团场投资200万元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批复,并协助各团场为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出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5、负责1公顷以上土地出让核发规划设计条件
6、负责督促检查各团场规划管理工作,不定期抽查和考核。
三、农牧团场、石河子玛管处、南山水泥厂规划管理部门职责:
1、宣传、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兵团有关城市发展及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负责组织编制城镇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连队建设规划,并负责对该规划的审查和报批工作。
3、负责所属区域投资200万元以下建设项目核发选址意见书和200万元以上拟选址意见书的上报和农牧团场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核发。
4、负责所属区域连队的修建性详规、城镇3公顷以下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镇一般地段单体建筑选址和规划方案的审批并办理相关手续。
5、负责办理按已批规划实施的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规划的审批手续。负责办理在不改变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条件下的变更手续。
6、负责依据控制性规划出具1公顷以下出让土地的规划设计条件的核发和1公顷出让土地的规划设计条件的上报。
7、负责办理临时规划工程手续,8、负责批后规划监督管理工作和规划竣工验收.9、负责处理信访事件和规划档案资料的搜集归档。
第三章 法律责任一、八师城乡规划局和各团场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依据国家、自治区、兵团的法律法规和八师有关政策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规划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一,八师城乡规划管理局和各农牧团场、石河子玛管处、南山水泥厂规划管理部门在所属的范围内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兵团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业务处理,保证程序合法。
二、本暂行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农八师城乡规划管理局
201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