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第3讲《收入与分配》3.1真题剖析:2012年高考相关真题

时间:2019-05-15 11:5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第3讲《收入与分配》3.1真题剖析:2012年高考相关真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第3讲《收入与分配》3.1真题剖析:2012年高考相关真题》。

第一篇:【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第3讲《收入与分配》3.1真题剖析:2012年高考相关真题

【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第3讲《收入与分配》

4.2真题剖析:最近几年高考相关真题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2012全国新课标卷)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材料一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

8、图9所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

【答案】

问题:与世界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描述和阐释”的时候,既要和世界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又要把居民收入和政府及企业的所得进行对比;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论证和探究”的时候,既要针对一个个问题有具体的举措,又要在整个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机制

1【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以我国的居民收入与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对比和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对比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收入分配与公平的相关理论对我国目前的个人收入分配问题先进行“描述和阐释”,再进行“论证和探究”。

(2012天津卷)5.图2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

A.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

B.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

D.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答案】

C

此国家可以逐年提高扶贫标准,帮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问题。

(2012广东卷)26.对图6解析正确的是

A.该省财政收入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的B.该省地区生产总值应与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

C.该省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增加

D. 该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

【答案】D

【解析】本题以某省若干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图表为背景,考查经济生活中有关财政收入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A项错误,尽管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2009-2010年度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都在增长,但不能以此得出财政收入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的,因为二者都属于对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B项表述错误,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居民收入也应该相应增长,使居民共享发展成果;C项错误,从图中不能判断出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只能看出增长速度较快,故排除;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上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的关系等。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2012浙江卷)25.2011年,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后,又大幅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如月销售额和营业额的最高标准都由原先的5000元提高到20000元。国家提高税收起征点的直接效果是

A.促进分配公平,达到财政收支平衡

B.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C.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D.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答案】 C

【解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以及营业税起征点的提高,并不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排除A。而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则不属于促进分配公平,B与题意不符。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客观上有利于增加人们的实际收入。而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则有利于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C符合题意,D项中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说得通,但是否有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不能一概而论。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财政收入与税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2012江苏卷)10.如图2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社会结构类型的转变为背景,考查经济生活中有关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说明,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加大,低收入人群减少。①项排除,税制改革是调节过高收入的主要手段,因此不会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②项正确,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③项正确,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可以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促进社会公平;④项错误,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不会改变收入差距,当然不会实现社会结构的转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效率与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社会保障体系等。

(2012全国大纲卷)25.2011年末,我国开始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试点。之所以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是因为增值税

①不受企业盈亏影响②可以避免重复征税

③税源广且便于征收④能防止进货商品的偷漏税行为

A.①②

【答案】

C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税收的作用。

(2012海南卷)5.2011年末,我国开始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试点行业选择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服务业。在税种上,营业税、增值税分别属于

A 流转税 流转税B 流转税 行为税C 流转税 财产税D 所得税 流转税

【答案】A

【解析】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其中流转税是以商品交换中的交易额和劳务收入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例如,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增值税,按营业额征收的营业税等,都属于流转税,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税收的分类。

第二篇:2014年广东高考政治真题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思想政治》部分

24.广东某市出台政策,实施“一镇一品”示范建设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和引领龙头企业与

试点镇相对接,构建平价商店、机场超市、网店、连锁店等组成的网络文化销售平台,显著带动了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成效得益于

①借力政策扶持,整合资源优势②降低商品价格,确立竞争方向

③创新营销模式,优化发展战略④调整消费结构,增加产品供给

25.图7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选项与图7反映的变动关

系相符的是

A.X为汽车的价格,Y为汽油的需求量;

B.X为物价总水平,Y为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C.X为居民可支配收入,Y为恩格尔系数;

D.X为出口额,Y为外汇收入;

26.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

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提高劳动保持在再分配中的比重②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 ③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④逐步是吸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27.假定某国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 率处在图8中的X点,如果实行 扩张总需求的政策,一般来说,该点短缺内坑内趋向

A.X1B.X2C.X3D.X428、2013年2月16日,埃及政府重启国家过渡进程。其后,美国和欧盟表示将重新审查对

埃及关系。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则力挺埃及军方,而伊朗和土耳其对埃及及过渡政府持反对态度。国际社会不同反应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之间利益的差异性B.国际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C.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D.大国和国际组织对他国内政的干涉

29、某政协委员公开展示了一幅包括103种常用证件、长达3.8米的“人在证途”图,并由

衷感叹:中国人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去办证的路上。政府解决“人在征途”问题的根本方法是:

A.提高行政效率B.简化办证程序

C.实施简政放权D.推进集中办证

30、按照起草草案、审议等法定程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014年2月27

日通过表决,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决定的性质和目的分别是()

①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体现②人大常委会决定权的体现

③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④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1、明代思想家薛瑄曾讲廉者分为三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

提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不妄、不苟、不敢”这一理念给我们的启示是: 应树立廉洁文化的自觉性应以传统廉政思想为修养的根本 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④要坚守传统的名节观和价值取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2、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

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A.理想思考转化为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

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33、当前职业教育处在“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

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另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

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D.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34、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珠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

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混浊现象。雾与霾长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有区别。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B.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

C.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

D.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本质的区别

35、图9漫画中,“幸运”壁虎对“中奖”经历应该作出的合理反思是

A.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B.应该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C.认识主体立场不同结论自然不同

D.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非选择题

36、(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市自实施车牌拍卖政策以来,就一直未向社会公开收支信息。2013年7月,市民联名向政府提出信息公开请求。年底,相关部门公布了2011-2012年车牌拍卖的大类收支情况,但没有列出明细,市民不满意。

材料二:由于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公民行使权利的意愿和积极性收到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公民不当行使权利的案例却时有发生,例如,刘某就政府工作人员陈某的疑似腐败行为进行了实名举报,纪检部门经查证举报不属实并反馈了处理结果,但刘某继续利用网络散播陈某腐败的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公民权利和政务公开的知识,分别分析“市

民不满意”、“刘某被拒”的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二,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出发,指出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原则;(4分)并进一步阐述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12分)

37、(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粤港澳经济合作中,广东具有劳动力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及制造业发达等有利条件,而港澳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资金、国际市场等方面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粤港澳合作从前店后厂式的产业分工,到CEPA(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系列协议的签署和贯彻执行,再到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新区的破茧而出,一步步从渐进协作走向多边融合。近期,三地创新合作机制,推动申报设立“粤港澳自贸区”。

材料三: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地文化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当前,三地交往更加密切,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

(1)根据材料一,概括粤港澳三地开展经济活动的理由。(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科学发展观和对外经济的相关知识,阐述

推进粤港澳合作对广东经济发展的意义。(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文化

合作上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10分)

第三篇:高考政治真题:《价值观、人生观》

2008年高考政治真题汇编:《价值观、人生观》

1、(2008江苏政治卷7).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2、(不定项)(2008广东政治卷34).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3月国务院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形成“宽职能、大部分”的政府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这表明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态

C.机构臃肿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D.机构精简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

为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回答20~21题。

3、(2008山东卷20).材料中“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表明测站

A.庄严承诺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标志 B.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奉献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

4、(2008山东卷21).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2008四川延考卷31).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时,人们常说:“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这句话强调的是

①金奖、银奖,并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②获得夸奖和口碑,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④价值选择,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2008天津卷2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肖志国由一个儿时捕捉萤火虫、怀揣无限遐想的孩子,历经求学苦读、艰辛探索,研发出第一代性能稳定的蓄光型自发光材料,成为发光材料专家。他的发明被誉为世界自发光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现实是理想的必然结果 B.现实是理想的发展方向

C.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D.理想在奋斗中变为现实

7、(2008天津卷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使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黄健民的经历是改革开放以来普通百姓命运变化的缩影。80年代初,他由农村来到沈阳,从擦皮鞋、做木工到摆服装摊,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而且积极为公益事业做贡献,并致力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007年他成为沈阳市第一位“农民工”人大代表。

⑴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8分)

8、(2008重庆卷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学毕业生李某自愿到农村工作。他从桑蚕丝的市场需求出发,整合某村桑蚕养殖物资和人力资源,成立桑蚕养殖合作社,邀请母校专家向村民传授桑树改良技术,普及了桑蚕养殖新技术,推广桑树一步成园面积2 000亩。养殖户由此节省劳动力成本50%,增产蚕茧5 000公斤,增收10多万元。他为村民开辟了致富之路,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4)从人生价值观角度,谈谈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10分)

9、(2008广东政治卷40)材料3 :大灾之中有大爱,每当灾难来临之时,总有平凡之人的非凡之举让我们感动.比如雪灾中高速公路处子瘫痪状态时,众多旅客被困途中.沿途涌现出很多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在这些平凡人的身上表现出人间可贵的真情实义.

(2)结合材料 3 论述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7 分)

参考答案:

1.B 2.ABCD 3.B 4.D 5.D 6.D

7.①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起根本的、决定的作用。②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③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改革开放为黄健民的命运提供了客观环境和条件。④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黄健民从事的各种活动有助于社会进步。

8.①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多为社会做贡献。②要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9.① 人的价值体现在塞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雪灾中不计个人利益解救他人于危难之中的行为,取得了社会对这些平凡人的尊重,从而也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

② 人的价值.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灾难面前涌现的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没有计算个人利益的得失.考虑的是他人的危难,难能可贵,体现了灾难面前的人间真情。

③ 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发展自己的才能、提高个人素质: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第四篇: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文化生活

2015-2018年文化生活真题(全国卷)

一、选择题

19.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 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A.①② B.①④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C.②③

D.③④

19.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 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聚着深違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据此完成20~21题

20.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 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留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据此完成20~21题。20.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 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要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14年10月,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①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④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15年1月,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简答题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材料二

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10分)(3)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三条建议。(6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挖据水着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辰作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脸国和实验室,解决了杂文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健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稽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起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来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着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师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稽技术培调班50多期,培调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霓,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听究与生产。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10分)(3)班级举行“学习袁隆平,放飞青春梦想”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育要点。(4分)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开国将军甘祖昌,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荣获过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长征路上,甘祖昌和同村战友约好,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搞建设,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革命胜利后,曾经的誓言让他心中的乡愁越酿越浓。1957年8月,他主动辞去军队领导职务,秉持“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的信念,举家回到家乡沿背村务农,他把70%的工资捐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要给他盖房配车,被他一一拒绝。他领着乡亲们修水利,建电站,架桥梁,绿化荒山,改造冬水田……一项项利民工程帮助村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1986年,甘祖昌病逝,留给妻子和儿女的唯一遗产是三枚勋章。

将军农民的事迹被编入小学课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高度评价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强调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2)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文?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 以分析。(10分)(3)班级拟举办学习甘祖昌精神演讲会。请围绕“青春、奋斗”的主题列出演讲提纲的三个要点。(6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10分)

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2)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10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更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2)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10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10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1)(12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10分)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第五篇:(通用版)江苏省大丰市2018年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第25讲 文化生活真题赏析课后练习

第25讲 文化生活 真题赏析

题一: 2016年9月4日晚,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 最忆是杭州 在西湖上演。该场音乐会借助独特的灯光技术和别具匠心的舞台设计,演出了交响乐、舞蹈、越剧、古琴大提琴合奏、钢琴独奏等共9个曲目。整场音乐会中西合璧、精美绝伦,完美诠释了杭州的人文内涵与科技创新。材料表明()

①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科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创新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二: 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侯宝林的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听到的却是流行歌曲的韵律。借助Flash等现代化手段,传统戏曲也逐渐被“80后”甚至“90后”所喜欢。传统戏曲的这一“漂亮转身”,启示我们()①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②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③科技的进步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融入时代元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三: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汉语热及中国研究热在世界各地持续升温。2014年9月27日全球迎来首个“孔子学院日”,庆祝活动在世界各地轮番上演:歌舞表演、汉语演示、书法展、服装秀、文化专题讲座……全世界的中国文化的“粉丝”们享用了丰盛的“中国文化大餐”。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

③文化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丰富的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四: 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文艺晚会选择了世界文化艺术的经典钢琴曲 月光,古典音乐 欢乐颂,再加上中国古典的 高山流水,民间的 梁祝 等,使得中国的历史与世界的历史,中国的情感与世界的情感融为一体,既有中国的厚重,又有世界的宽阔。这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

①抒发了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情怀

②展示了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魅力

③顺应了文化从个性走向共性的潮流 ④表达了人们对文化多元的殷切呼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五: 智慧城市是指在目前钢筋水泥的城市基础上,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数字的、网络的、虚拟的、智慧的城市形态。发展智慧城市,必须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这强调了智慧城市发展要()

①尊重多样,相互借鉴

②理解个性,包容一切

③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④立足实践,坚守传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题六: 2015年“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节目。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风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工匠精神”告诉我们()

①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它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与时俱进

③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七: 当地时间2016年12月16日,由张军主演的当代昆曲 我,哈姆雷特 在英国伦敦南岸艺术中心上演。该剧用昆曲这一传统演绎西方经典文学,是从文化内涵到戏剧样式的冲撞与交融。此次演出英国观众的踊跃程度让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地加摆座位,走廊也站得满满当当。该剧的成功()

①启示我们要把社会实践作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印证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说明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④启示我们要博采众长,创造出能为其他民族文化接纳的文化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八: 图书“走出去”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准确把握国外受众需求和图书传播规律,突出思想内涵,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国际出版能力,让更多体现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优秀图书走向世界。此举()

①是基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反映了图书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表明现代传媒能够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九:

“中国智慧自成语境”。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表达着臧否人伦善恶的中国价值观。材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题十: 在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贵州代表团的规模为历届最大,参展产品种类繁多,有银饰、刺绣、陶瓷、蜡版画、漆器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充分展现了前进中的贵州的生机和魅力。这表明()

①人们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用文化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我国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我国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十一: 纪录片 大国工匠 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产生了广泛影响。人们不仅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也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的赤子情怀。大国工匠 之所以打动国人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①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其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工匠文化的魅力 ③工匠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④工匠精神蕴含着浓郁的爱国情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题十二: 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我国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十三: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 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 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有人认为,千百种的家风固然有千百种表述方式,但骨子里却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家风渐止于身教言传,所以,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由此可见()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是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继承

③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十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 华严经 中的名句,大意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总书记在多种场合,也不止一次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在今天更有分量也更有意义。材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题十五: 方言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如揭阳当地人的口头禅“察人”、“老在行”、“俏过王莽”、“软风软日”等生动亲切。但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人们担心方言会加速流失。下列对方言文化的认知,正确的是()

①方言文化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 ②方言文化具有地域性,但不具备世界性 ③揭阳市的方言比其他地方的方言优秀丰富

④方言文化的变化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题十六: 天津市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美食,如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茶汤、干果、熟梨糕等民间特色小吃。假如天津市应邀到德国慕尼黑市举办一个传统美食节,邀请你为此次文化交流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弘扬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面向世界 C.博大精深,求同存异,相互尊重

D.尊重差异,平等协商,文化共享

题十七: 广东省惠州市在“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惠州精神指导下,深度激活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惠州经济蓬勃发展;;扎实开展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相继建成一大批公共文化场馆,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推动不同人群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以热情开放的客家文化为起点,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四东”特色文化等,凭着历史的积累与当今的努力,走出了一条惠州文化建设的独特路径,提高了文化惠民的实效,丰富了惠州人民的幸福生活。从 文化生活 的角度,分析说明惠州文化建设的依据。

题十八: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指出:“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意见明确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等具体要求。河南省政府实施的五大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极大地缓解了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文化活动少的状况;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河南省首届传统文化论坛,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教育建设的有益补充,极大地发挥了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引导作用。

分析材料中河南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题十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2013年11月,北京联合张家口正式提出申办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望秉承“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利用冬奥会的契机,把人们吸引到冰雪运动中来,实现“3亿人上冰雪”的重要目标,以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命品质。北京、张家口本次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虽有稳固的支持率,但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支持者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顶级体育赛事的平台,促进整个区域的一体化进程”“申办冬奥会是顺势而为,体现了公众需要,也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契合”“将有力推动我国冬季项目的普及”……

质疑者认为:“北京很缺水,又基本没雪,怎么办冬奥会”“河北地区的空气质量难以满足赛事要求”“冰雪项目在我国参与人数较少,缺乏大众基础”……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知识,说明我国申办冬奥会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对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回应部分民众对京张联合申办冬奥会的质疑。

题二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下简称 问责条例)正式施行。为贯彻 问责条例,党中央适时对施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现和纠正问题,对不敢问责的党组织和纪委追究责任;将责任分解到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党的工作部门,在落小落细中完善配套措施,形成全党上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生动局面,汇聚起管党治党的强大合力。

问责制强化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全局意识,影响了领导干部的行为方式,促使领导干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纪律处分条例、刑法修正案

(九)等加大对消极腐败现象惩处力度之后,问责条例再次高悬利剑,彰显了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立场,完善了对消极腐败现象的惩处手段,有利于进一步营造不敢腐的氛围,各项党组织结合问责实行廉政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正向示范效应,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1)结合材料,说明 问责条例 贯彻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 问责条例 施行后的影响。

题二十一: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天文、数学等输入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

题二十二: G20花落杭州一是因为杭州是中国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二是发达的互联网经济使杭州电子商务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总部就在杭州;三是杭州是中国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2015年7月,中国的英文出租车司机周震家庭,美国加州音乐人卡帕尔迪家庭及中美各一名媒体达人,被杭州市政府正式聘任为“杭州公共外交友好使者”。现在,借助G20峰会的契机,推动杭州这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更好地走向世界,是我们必须把握的一个机遇。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把握G20峰会契机,推动杭州这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更好地走向世界。

题二十三: 在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某省一方面坚持依靠群众,大力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批文化品牌叫响全国,提高了该省的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对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发展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的道理。

题二十四: 某地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重视文化建设,针对在文化生活中出现的“娱乐化”、“低俗化”等现象,坚持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当地文化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投入力度,让群众享有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材料对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启示。

题二十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30日,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有人认为,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这不仅仅是因为有了更为科学的现代气象预报技术,其实,二十四节气的出现最早是服务于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也就是说,它的应用首先就受到了地理的限制。也有专家认为,农业生产还需要以利用自然为前提,我们这片土地上雨热变化大的季风变化的特点没有变,二十四节气对当前生产生活还在发挥基础指导作用。

材料二

除了二十四节气入遗让人热议,2017年的这个春节,说到最“火”,不得不提央视播出的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武亦姝更是凭借淡定的外表、稳定的心态及不俗的实力圈粉无数。诗词大会通过“展现诗词之美、分享诗词之趣”,唤醒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记忆,并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涵养心灵和当下生活。

中国是诗的国度,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诗国天空闪耀的群星照亮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通过 中国诗词大会 我们可以发现,历代诗人高尚的情操与美妙的诗篇滋养着中国人的心灵,而 中国诗词大会 则唤醒了深藏在国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中国诗词大会 有高远的目标,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品位高雅,不媚俗,不趋时。传统诗词与现代形式的结合,媒体对于社会责任的坚守得到了全国观众的认可,也让人看到媒体在传播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1)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中国诗词大会 受欢迎的原因。

(2)就如何推动中华诗词传播和交流,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题二十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于2016年2月6日印发,引发了专家、学者对城市建设的热议。

有专家指出,历史上,我们就对城市建设、空间秩序有着丰富而深刻的认识。遗憾的是,今天我们的很多城市“丢了魂”,同文化越来越远,与浮华越来越近;同传统越来越远,与西化越来越近。它们“重新城、轻老城”“拆真古迹、建假古董”,不少城市因为抹去了自己的历史文化而丧失根基;在照搬照抄中,城市缺失了自己的特色风貌而泯然众人;在贪大,媚洋、求怪的风气中,“第一高楼”相互攀比,“山寨白宫”频频亮相。有学者认为,人们对城市的“知”与“觉”正深刻影响城市的风貌特色。正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不知不觉”,才会一哄而上地“造城”,留下“千城一面”的尴尬;正是对城市建设规律的“无知无畏”,才有了对传统的肆意破坏,做出割断历史文脉的糗事;正是对城市文化保护价值的“后知后觉”,才有了众多旧城先被拆掉、若干年后复建的反转。唯有守住城市的风貌特色,让传统与现代笔断意连,才能让城市文化与精神延续下去。

(1)结合材料,运用 文化生活 知识,说明“守住城市的风貌特色”的重要意义。(2)结合材料,就更好地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第25讲

文化生活 真题赏析

题一: B 详解:“演出了交响乐、舞蹈、越剧、古琴大提琴合奏、钢琴独奏等共9个曲目”“整场音乐会中西合璧、精美绝伦”体现了①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材料没有体现对民族文化的繁荣,②不符合题意;“该场音乐会借助独特的灯光技术和别具匠心的舞台设计”说明科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正确;④与题无关。题二: D 详解: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推动文化的发展,①错误;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就能实现文化创新,②说法太绝对,排除。题三: B 详解:文化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能说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排除②; 文化属于意识的范畴,其内容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排除③。题四: A 详解:①②符合题意,杭州峰会的文艺晚会,使得中国的历史与世界的历史,中国的情感与世界的情感融为一体,既有中国的厚重,又有世界的宽阔,说明这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抒发了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情怀,展示了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魅力; ③说法错误,世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文化并没有从个性走向共性; ④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人们对文化多元的殷切呼唤。

题五: C 详解:必须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体现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互相借鉴,故①正确。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包容一切说法错误,故②错误。智慧城市发展必须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故③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立足实践正确,但坚守传统犯了守旧主义的错误,故④错误。

题六: B 详解:①不合题意,“工匠精神”是世界共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③符合题意,传承和钻研、专注与磨砺,体现了“工匠精神”要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时代精神,也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说法错误,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而不是“决定”。题七: C 详解:①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排除;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③说法错误,不选。题八: A 详解:本题以图书走出去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知识。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③错误;④夸大了现代传媒的作用,排除。题九: C 详解:①符合题意,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符合题意,大量成语表达着中国价值观,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题十: B 详解: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利于人们领略丰富的贵州文化,体现了人们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用文化,①符合题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充分展现了前进中的贵州的生机和魅力,体现了我国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了我国文化的区域性,但未体现我国文化的民族性,②不符合题意;我国文化并非都是先进文化,④错误。题十一: C 详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故①错误;现代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能极大提升文化的魅力,故②错误;人们不仅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也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的赤子情怀,说明工匠精神蕴含着浓郁的爱国情怀,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故③④符合题意。题十二: C 详解:①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不具有先进性的特点; ②③符合题意,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我国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中国精神”即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它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变化发展。题十三: A 详解:②说法错误,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不合题意,材料与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无关。题十四: A 详解:总书记引用 华严经 中的名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表明这一名句传承之今,在世代相传中仍保留基本特征,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故①符合题意;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书记多次引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说明产生于古代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对我们有指导意义,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落后,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故④符合题意。

题十五: C 详解:①符合题意,方言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 ②说法错误,方言文化具有地域性,这是它的个性,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说法错误,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揭阳市的方言比其他地方的方言优秀丰富”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符合题意,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人们担心方言会加速流

失,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方言文化的变化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题十六: C 详解:天津市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美食,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天津市应邀到德国慕尼黑市举办一个传统美食节,涉及的是文化交流方面的问题,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A错误;材料未涉及为我所用、平等协商方面的问题,BD不符合题意。

题十七: 参考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惠州市加快振兴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惠州经济的发展。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加快惠州文化建设,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③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惠州大力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又结合本地特色创新打造发展了惠州“四东”文化。

解析:考生回答本题,一定要牢牢扣住材料,进行分析。根据“惠州市加快振兴文化产业,促进惠州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扎实开展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可以从发展公益性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的角度分析;“以热情开放的客家文化为起点,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四东特色文化等”可以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题十八: 参考①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②通过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工程建设,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④抓住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的专项治理。解析:作答时要抓住关键词——“文化惠民工程”,要从满足人民的文化权益、提髙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思考。

题十九:(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②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促进人们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发展;③申办冬奥会,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引领更多的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质。(2)①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申办冬奥会与区域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相契合,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②坚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申办冬奥会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得到了绝大多数民众的赞成;③在实践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的价值观,京张地区客观不利因素能够通过人们创造条件加以克服,新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举办冬奥会提供有力支撑。

详解:(1)“利用冬奥会的契机,把人们吸引到冰雪运动中来,实现‘3亿人上冰雪’的重要目标,以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命品质”,我们可从文化的力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影响人的表现等角度分析。(2)首先,此观点是片面的。其次,说明理由:申办冬奥会与区域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相契合,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申办冬奥会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得到了绝大多数民众的赞成,说明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京张地区客观不利因素能够通过人们创造条件加以克服,新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举办冬奥会提供有力支撑,说明我们要在实践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的价值观。题二十:(1)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敢于揭露矛盾和善于解决矛盾,而不是回避矛盾。适时对 问责条例 实施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解决存在的问题。②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通过“责任分解”和“落小落细”形成全党上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生动局面,汇聚起管党治党的强大合力。(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问责制强化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全局意识,对领导干部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领导干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在纪律处分条例、刑法修正案

(九)等加大消极腐败现象惩处力度之后,问责条例再次高悬利剑,有利于进一步营造不敢腐的氛围。③结合问责实行廉政教育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具体形

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正向示范效应,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详解:(1)此为原因类试题,知识限定不明确,因此需要认真研读材料:适时对 问责条例 实施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因为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揭露矛盾和善于解决矛盾,而不是回避矛盾;通过“责任分解”和“落小落细”形成全党上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生动局面,汇聚起管党治党的强大合力,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2)考生需要结合材料并调动书本知识作答:问责制强化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全局意识,对领导干部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领导干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纪律处分条例、刑法修正案

(九)等加大消极腐败现象惩处力度之后,问责条例再次高悬利剑,有利于进一步营造不敢腐的氛围;结合问责实行廉政教育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具体形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正向示范效应,促进反腐倡廉建设。题二十一: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丝绸之路繁荣了商业贸易,有利于促进商品中蕴含的文化的交流与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往。②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③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天文、数学等输入中国。详解:意义类的题目可以从受影响主体进行分析,首先是丝绸之路作为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其次丝绸之路对世界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影响,然后回扣设问,结合材料,组织语言,即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丝绸之路繁荣了商业贸易,有利于促进商品中蕴含的文化的交流和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往;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天文、数学等输入中国。题二十二: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杭州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商城市,应把握G20峰会契机,发挥贸易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这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更好地走向世界。②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载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杭州应把握G20峰会契机,发挥互联网设施较为发达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积极宣传杭州文化,推动杭州这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更好地走向世界。③杭州应以G20峰会为契机,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杭州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杭州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杭州文化的使者,增强杭州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详解:本题可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的作用、促进世界优秀文化在杭州的传播等角度分析如何增强杭州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题二十三: 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民需要文化”,要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造的源泉存在于人民的实践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因此,“文化更需要人民”,要依靠群众,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详解:本题设问“说明‘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的道理”,需要从文化对人的影响,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两个角度回答。题二十四: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提升文化审美品位。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文化环境。③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文化生活。④发展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详解:本题考查对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启示,属于措施类,从个人、社会两个角度回答即可。题二十五:(1)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诗词大会诵读优秀诗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涵养心灵。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诗词反映人们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诗词大会唤醒了国人的文化基因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深受国人欢迎。③诗词大会面向广大民众,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大众文化,坚持正确方向,承担社会责任,品位高雅,因而得到全国观众认可。④诗词大会借助央视这一影响力巨大的大众传媒,发挥其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极具创意的节目形式深得观众喜爱。(2)①利用网络、微信等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诗词;②将诗词典故制作成微电影、动漫等形式进行宣传;③举办诗词国际学术研讨会。(其它角度言之有理,也可给分)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本题中,考生主要可以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中华文化的特点、发展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以及大众传媒的作用等角度表述出原因即可。(2)本题要求就如何推动中华诗词传播和交流,提出两条具体建议。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如:利用网络、微信等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诗词;将诗词典故制作成微电影、动漫等形式进行宣传;举办诗词国际学术研讨会。

题二十六:(1)①提高市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对城市和市民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②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③继承和弘扬城市优秀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坚持城市建设的正确方向。④研究城市文明的演进,展现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和繁荣。(2)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城市规划建设要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守住城市的风貌特色。③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正确对待其他城市的规划建设经验。详解:(1)历史上,我们就对城市建设、空间秩序有着丰富而深刻的认识、人们对城市的“知”与“觉”正深刻影响城市的风貌特色,说明守住城市的风貌特色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不少城市因为抹去了自己的历史文化而丧失根基,说明守住城市的风貌特色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城市优秀历史文化,坚持城市建设的正确方向;“千城一面”的尴尬说明守住城市的风貌特色有利于展现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守住城市的风貌特色,让传统与现代笔断意连,才能让城市文化与精神延续下去,说明守住城市的风貌特色有利于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注意题设角度:方法论+具体建议,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下载【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第3讲《收入与分配》3.1真题剖析:2012年高考相关真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第3讲《收入与分配》3.1真题剖析:2012年高考相关真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高考真题江苏政治卷

    2014年高考真题——政治(江苏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

    政治必修三高考真题5篇

    第一部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来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实践中获得艺术......

    2013年山东卷高考政治真题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试题17、山东省自2012年开始试点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费用由政府承担80%,农户承担20%。在保险期间,因暴雨、干旱等人力无......

    冠词高考真题2008-2013

    冠词专题 2008年高考题组 01、(08全国卷II’) It’s not _____ good idea to drive for four hours without _____ break. A.a; aB. the; aC. the; theD. a; the 02、(08重......

    2018高考真题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9%,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9%6......

    2018年高考真题--函数

    2018年高考真题汇编--函数 一、单选题 1.(2018•卷Ⅰ)设函数 ,则满足f(x+1)b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判断出b比1小,再将比1都大的a,c化为同底,由对函数的单调性,可比较a,c的大小. 9......

    2011--2012文化生活高考真题

    2011--2012全国新课标区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试题 一、选择题: 1、(2011年,北京卷,24)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

    2013年消防高考真题

    2013高考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10题每小题1分,10——20题每小题20分。) 6、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C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