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数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中学数学教育课改调研选题
1、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2、新课标下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调查与研究。
3、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以生为本的调研。
4、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数学方式转变的调查与研究。
5、数学新课程与教育技术应用的调查及教学研究。
6、西部贫困地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调查与研究。
7、新课标下学校的校本研修的调查与研究。
8、关于农村留守儿童与数学新课程教育问题的调研。
9、关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调研。
10、新课改形势下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调研。
11、关于中小学生认知结构与数学教材内容适应性的调研。
12、中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状况调研。
13、数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满足中学数学教学需求状况的调研。
14、“奥数”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影响调研。
15、数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培养数学师范生数学能力影响的调研。
要求:
1.每生任选一个题目,到社会、学校进行实际而深入调研,应有相关数据支撑阐述论题。
2.撰写调查报告,字数5000字左右,3月底完成。
3.交给各班班长,以班为单位交调研报告,081班交邓院长处.082班交陈露老师.083班交张琳老师.
第二篇: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意见
关于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
若干意见
数学是人类智慧中最精致的花朵,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最重要的文化素养。数学教学是青少年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和谐统一发展。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是指考虑时间变量或者说在单位时间内,教师采取更科学的学科手段,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包括课堂教学、数学作业和数学实践活动等方面。
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是因材施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目标是使教学过程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是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
根据现代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国内外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成果和中学数学的学科特点,结合我市中学数学的实际情况,对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出以下意见:
一、关于课堂教学
1、确定具体、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提高教学有效性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或者考试标准,根据学生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的确立具体而明确教学目标,用以指导整个教学活动。
当前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空洞、脱节、异化的现象。每节课都挂上“三维”目标的帽子,将数学教学的课程目标与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混为一谈。其实,每节课的目标是具体的,比如,落实理解某个概念或知识,掌握某种数学方法,训练某种数学技能等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出现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脱节的现象,把掌握某种数学方法、训练某种数学技能的目标异化成知道某个数学问题的答案或者解法。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2、科学选取教学素材
教学素材是知识和方法的载体,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学数学教学素材浩如烟海,科学选取教学素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教师在把握教学内容在学科中的地位的基础上,在大量的问题中精选教学素材,有句话说“教师入题海,学生驾轻舟”形象的说明了这个意思。
选择教学素材要以教学目标位依据,首先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体现基础性、典型性和适当的实践性、趣味性的原则,同时要考虑素材的发展性和整体性。应该指出的是,教材是教学素材的重要来源,但是不是唯一的来源,对教材上的素材,也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目前,我市中学数学教学中在选取教学素材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难而全”的倾向,“拿来主义”和“信手拈来”的毛病,脱离教学实际,背离教学目标,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及问题解决策略的提炼与研究
数学有它独特的思想、方法体系。比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对于这些思想教师要深刻把握,理解其思想精髓。同时要作为数学教师,要对数学方法和问题解决策略作系统的提炼与研究。数学思考方法包括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数学解题方法包括化归法、构造法、参数法、变换法、换元法、配方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问题解决策略包括以简驭繁、数形结全、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等。以高起点、广视角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4、形成“连续思考、系统表达”的课堂教学形态
教学过程就是处理教学素材的过程,中学数学教学素材以数学问题为基本形式出现,对于数学问题一般情况下,不是简单的让学生知道问题的答案和解答,而是解决这个问题所体现的数学思考方法,以及对这个问题的拓展。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我们认为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要求形成“连续思考、系统表达”的课堂教学形态。所谓“连续思考”指不是让学生只思考单一层级的逻辑关系,而是将学生思考的结果作为逻辑前提,再进行思考,而得出结论。有连续追问、问题链等形式。所谓“系统表达”是指将学生思考的结果完整、系统 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
“问题链”、“题组训练”是这种课堂形式的基本方式。
5、正确处理教师讲述与学生活动的关系
教师要正确把握作为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正确处理讲述与学生活动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练习(活动)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不能相互取代。简单的说,对于给定的数学概念或者数学问题,如果学生可以理解和解决,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果学生完成任务有困难,老师的责任是做一些铺垫和提示,使学生完成任务,或者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老师进行点拨和“纠正”,问题解决以后,教师再站在更高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拓展和引领。在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提示性和设问性的语言,而不是代替学生叙述和思考,更不是去单纯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6、正确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一种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关系。课堂生成往往与教师课前的预设相左,同时又都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生成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无论是学生的奇思妙想,还是学生的错误答案,往往都有直接而又非常重要的教学价值。如果是学生的奇思妙想,教师的正确处理会使得课堂精彩纷呈,激励其他学生积极思考。如果是学生的错误答案,则是你教学状态的反馈性信号,你应该对教学补充或者调整。当课堂生成与你的课堂预设相左时,教师要迅速判断它的教学价值,作出正确的反映,切不可对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成视而不见,浪费宝贵的教学资源。
7、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包括课堂设计艺术、课堂组织艺术和课堂表达艺术三个方面。课堂设计艺术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及思维发展规律,创造性的设计教学环节,课堂设计最忌墨守成规。课堂表达艺术要求教师的叙述和表达流畅、清晰、准确,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同时具有亲和力。国外一项观察研究,辨别出从课堂艺术角度影响有效教学的三个主要变量,用肯定和否定两极相对的形式表述为:
(1)热情、理解与冷漠、无情
(2)有组织、有效率与散漫、草率
(3)有刺激、富于想象力与单调乏味、墨守成规
数学教师要着力提高自己的课堂艺术水平,使得可堂充满热情、有组织和富有想象力的课,以提高的教学效果。
8、进行适当的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行政性管理与控制。我们的教育对象兴趣和性情千姿百态,一堂课无论设计多么精彩,也无论教学内容多么重要,总会有一些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在状态,也许很难从教学的角度来改变这种状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有必要的行政性控制,对这些学生的课堂活动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绝不能听之任之。如果长期放任这些学生,他们就会变成所谓的“差生”。
二、关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9、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科有其鲜明的特点,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数学及学习数学的价值。采取包括增加教学层级、降低教学重心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和使学生不断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体验来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听课、笔记、作业、自习等程序性学习习惯,以及遇到难题不回避、不放弃思考习惯。
10、指导学生把握两个重要的学习环节
学生学习数学的两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
课堂学习是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的课堂学习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通常意义下的“懂了”,即理解了教学内容,对数学问题知道怎么解决,或者知道教师讲了什么。第二层次是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知识要点,或者完整地给出数学问题的解答。最高层次是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能够把握知识的核心,以及与其他数学知识、方法的联系,建构更高层面的数学知识体系。一般的教学过程要求达到第二个层次。课外学习包括预习、课外作业和课外阅读,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有思考的习惯,观察和发现存在的问题,二是养成归纳和总结的习惯,一般是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三是解决问题以后要对问题进行拓展、反思。
对于课外学习,首先要求学生作业要进行“思考性”、“探索性”地完成,而不全是简单的机械训练。要求学生不满足于“完成作业”,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自己选择一些教学素材和问题,进行阅读与思考。
三、关于数学作业
11、教师要做数学试题的专业研究
有效作业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效作业的核心是选取什么样的作业(练习题、复习题)。这就需要教师要对数学试题做专业的研究。首先是试题类型的性质研究,其实不同的数学问题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有的适合作课堂讲解(解决)的问题,有的适合作练习题,有的适合作考试题。有的适合作诊断性考试题,有的适合作水平性考试题,有的适合作选拔性考试题。而且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其性质与功能可以发生转换。教师做好了试题类型的研究的研究,才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作业,即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选取学生作业切不可奉行“拿来主义”,信手拈来。第二是要“磨题”,所谓“磨
题”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对数学问题推广、类比、归纳、演绎、组合,目的是把握解决这个问题方法的根本特征,二是增加、减少已知条件,或者将条件与结论互换,以把握这个数学问题的根本特征。教师通过“磨题”,对数学问题的把握更加深刻,讲解与点评会更加到位,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数学问题的价值,发挥其效益。
12、重视数学作业中反馈的教学信号
学生的数学作业(考练题)包涵了大量的有效的教学信息,学生的数学作业(考练题)的批改的目的绝不是简单的判断对错和给学生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教学资源,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的反馈性信号,以明确的方式折射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教与学的状态。当前反映的问题,对改进日后的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特别的指向性意义。
13、数学作业讲评要重在“评”
数学作业(考练题)的讲评是落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数学作业(考练题)的讲评重在“评”。一评数学作业(考练题)中反映的普遍知识性问题,包括对知识的理解错误,方法的把握偏差。二评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数学习惯和方法存在的问题(包括学习规范),三评数学作业(考练题)中数学问题的思考方法(包括推举学生的独创方法),四评数学作业(考练题)中数学问题拓展与联系。直接核对答案和由教师展演问题解答过程的讲评是最低效的讲评。
四、关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14、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作为数学教师的学科修养。
教师的学科素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数学教师的学科能力不仅仅是能够解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的学科修养:首先是准确把握学科教材和课程标准;第二是深刻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学科思想和基本的学科方法,掌握基本的数学发展史对数学的思想、方法的发展的理解有益;由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对思维的要求较高,所以,三是要掌握一些思维科学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维策略。从以下三个渠道提高学科修养一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习与思考;二是师从高足,象优秀老师学习(听课、讨教);三是积极参加研讨和培训。
15、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作为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职业素养首先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求准确、清晰、流畅,富有感染力,同时富有幽默感,有亲和力。实践证明,这些能力只要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的自觉培养,加上一定的定向训练,是可以得到提高的。另外,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师职业技能,对于年轻老师来说,应该掌握包括几何画板在内的电脑技术。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包涵多个复杂的变量,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行政和技术的有力保障,其中核心是教师,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都有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学习和修炼,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以全面提高我市的数学教学质量。
第三篇:浅谈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有效地学习数学
摘 要: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形成包括探究、合作、对话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课堂。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有效的自主探索,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的“生活味道”、感受数学的“抽象之美”、享受学习的“成功乐趣”。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在体验中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任何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本文就此问题在阅读、交流、借鉴先进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体会:
一、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如学生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等等。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优化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使之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等。
三、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1.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生活味道”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编制“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课开始,教师将屏幕打开,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荒草丛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喝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瞪在眼睛,很不高兴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到此,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同学们便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教师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
2、运用有效的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感受数学的“抽象之美”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观察、实验、讨论等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先予启发,让学生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有位教师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呈现了这样的情境: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尽可能少吗?对此引导学生进行分类研究。对学生的不合理分类,教师要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策略,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按照三角形的“边、角”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1.一个条件:一角,一边。2.两个条件:两角; 两边;一角一边。3.三个条件:三角;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动手操作,验证。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较,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实践证明,教师的适时引导和适当点拨,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有效率的学习。
3、在自主学习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布鲁纳曾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变抽象为具体,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有效学习。让学生在亲历中获得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中,多数老师都会采用演示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但还是老师讲的多,动得多,往往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而一位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先是指导学生画出一个底20厘米,高1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用剪刀剪下。然后提出能否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换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接着是学生的小组合作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合作,没有太多的示范和言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发现每人手中拿的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他们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但能拼成相同的长方形,对知识有了深层的感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老师应当转变角色,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动手操作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民主平等、信任、宽容的氛围中探索新知、点燃智慧、树立信心,感受数学的魅力,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4、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数学的“成功乐趣”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识结构必然多元化、个性化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和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的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的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努力改正、争取进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授解方程组:①x+y=7②3x+y=17,大部分学生把两个方程相减先消去y,有一位同学却想出先把第二个方程变化为2x+(x+y)=17,再由第一个方程x+y=7代入得2x+7=1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上哪怕是点滴进步也要给予热情鼓励。不同的学生表达语言不同,不管是否加以严密,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加以引导,逐步严密化。让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自己学习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乐趣”。关注差异,鼓励不同的学习历程,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校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四篇: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在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上,结合中学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联系,中学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但是,由于受到学生年龄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还不是很高,“满堂灌”也逐渐被“满堂问”代替,有的课堂气氛不活跃,缺乏师生互动;有的课堂虽然很热闹,却缺乏思维的深度参与。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仅是课改关注的热点,也是每个数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在新课改背景下,现在所提倡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以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的关系。教师要看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教导,创造一种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真挚的爱生之情去换取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交流,营造一种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快乐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动力,让学生在心情愉快、趣味盎然的环境中学习,不仅可以优化其心理品质,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探寻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1.问题激趣法;
新颖、富有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往往会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垂径定理的推论”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如何求“历史古迹赵州桥的桥拱半径”这一问题,由于问题比较实际且贴近我们的生活,学生探究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新知识的引入与讲解自然简单多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实用激趣法;
数学的实用性常被学生忽视,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展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现实世界的中介和工具。例如:函数概念的学习,可以从出租车的车费与行
驶路程,等候时间,起步价之间的关系谈起,以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探索,验证并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而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3.美学激趣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地引导学生感知数学公式、式子等对象中的对称、和谐、统一、简洁给人带来美的视觉效应。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异和美妙,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向往数学。比如在学到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两圆相切、反比例函数图象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和领悟这些能给人以美的感受的东西,以激起其学习兴趣。
4.动态激趣;
在一堂关于《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公开课上,笔者在预设教案时,设计了让个别学生摸一摸盒子里的物体,说出它的特征,其余同学根据他的描述猜猜是什么立体图形。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可能无法较清晰地说出具体特征。这时摸的同学不知道怎么说,下面的学生很着急,有些学生坐不住了,开始发问“它能不能滚动?”“有没有平平的面?”„„然后笔者顺水推舟,抓住机会调整教案。学生兴趣盎然的问答,活跃的思维成了课堂的亮点。
三、少教多悟,留足参与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目标限定的范围内,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多种参与的机会和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把讲课时间压下来,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主学习、思考、说话、记笔记,对重要的问题去自主学习,多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
此外,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程度还可以采取其它一些策略。比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小组内学生能有更好地、平等地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再如:把竞争引入课堂“策略”——竞争能满足学生好强、好奇、好胜、动口、动手的个性,广泛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四、促进自主学习的策略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一种互动,它以数学教材为基础,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只有当教材、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学的规律”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数学学习的特点;
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性,数学教材通常是以演绎法系统展开的,学习它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学生学习时要思考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由于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理论学科,而且数学中采用了形式化和符号化的语言。因此,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思考、深入理解,需要较强的抽象括能力。
“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一种培养数学思维的活动”。所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更为重要。
2.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
数学知识不能拷贝、转移。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这就是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它对指导数学教学存在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1)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数学认知能力基础上的建构活动,而不是对数学知识的直接翻版。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特点,理解同一数学知识的方位、程度上也存在差异。这一切都决定了数学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每个学生背景不同,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以便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强调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性。
正如王梓坤先生所说的,“不论是学习数学或研究数学,都必须循序渐进,每前进一步都必须立脚稳固,这是数学方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他科学也要循序渐进,不过数学尤为如此。前头没有弄懂,切勿前进。有如登塔,只有一步一步上,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当然,循序渐进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上升的一个过程。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不同方位的理解,又要及时地把学生的学习切入关键。
(3)给学生以适度的指导。
由于受认知发展能力的限制,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需要教师的指导。但随着教学水平的发展和学生学习的慢慢深入,教师应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独立的学习,减少指导,增加学习中自主探索的成分。所谓“学”的真谛在于“悟”,教的秘决在于“度”,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多样性和差异性,进行适当地指导,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哪怕是千锤百炼的示范课,当我们课后静静反思时,总会觉得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遗憾。然而,正是因为可以有一个不断找寻策略、解决不足、弥补遗憾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
第五篇:运用人文教育增强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论文
【论文关键词】数学教育人文整合增效策略
【论文摘要】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人的教育。数学教育作为学科教育的基础,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只有在传播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对人文价值的追求,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教育的价值。二十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兴起,教育出现了畸变,人文精神的丢失已造成严重的后果。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人文和科学的事例己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从课堂教学出发,积极探索数学教育,挖掘人文价值因素,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精神,达到“挖掘潜能、完善人格”的教育目的,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人文教育运用于数学教育的意义
数学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而且具有人文价值。它是连接“科学”与“人文”的教育的最佳通道。
1.从数学的本质来看
在研究过程中,离不开经验性与演绎性的交替更叠。在数学哲学史上,凡是试图对数学性质进行概括、研究的都必须兼顾到这两点,否则要产生片面性。康德曾提出了数学是先天综合判断的理论,认为数学和自然科学是来自经验的,都具有可靠性,是人类知识的完美典型,只有必然严格的普遍性。而拉卡托斯则以为数学是拟经验的,数学理论是按照“问题——猜想——证明——反驳”的模式发展的。
2.从其人文意义上看
数学作为探索真理的事业,会造就一种人文化独特的人格气质。在数学的探索过程中,数学家那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勇于怀疑、自我否定的批判精神,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都是极其乍富的人文教育素材。
3.从现代课堂的要求看
数学课程一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体现互动学习的过程;三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场所;四是学习过程师生应成为研究者。
因此数学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培养既有健全人格,又有生产技能;既有明确的生活目标、高雅的审美情趣,又能创造、懂得生活的人。把传递人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与传授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整合,这正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运用人文教育增强中学数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培养科学人文精神
1.在文化视野中设计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追求人文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主渠道。在教学设计中要重视相关人文知识的链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价值因素,把教学内容设计在文化视野中。
2.体现人文关怀,关注情感发展
数学教育就是要把知识、技能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数学与其它学科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同时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自己所学的是有价值的数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树立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营造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
我们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为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课堂上,要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丰富的联想、生动的讲解、精美的作图、严密的推理、巧妙的方法、娴熟的运算等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情感,激励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使他们感到亲切、可敬,产生情感交融的欲望。
(二)培养审美素养,追求人文价值
美育作为科学与人文统一的桥梁,它蕴含着浓厚的教育内涵。数学教学通过追求审美教育培养,按照美的规律,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审美化,达到课堂教学融合于审美教育。
(三)利用辅教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精神
1.利用数学史的学习来培养情感
学习数学史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以及数学观念、数学能力、科学精神有着特殊意义。
2.开展数学活动,培养人文精神
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是进行人文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的好方式。例如组织“数学人文科学”夏令营,开展数学史、新概念数学、数学思想、趣味数学、生活与数学、创新数学、数学竞赛等讲座。平时组织学生做数学实验,办数学小报,制作数学模型等。班会、文艺晚会上组织开展数学活动如猜数学谜语,讲数学故事,说数学相声,演数学小品等。通过活动使人文知识有效地得到渗透。
(四)重视作业练习的设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研究表明,在练习、辅导材料中进行人文知识内容的连接,比传统的单纯性的题目设计更有人情味、更有趣味性、更有创新性、更有引导性,更能给学生以主动思考的空间。
人文性的练习(辅导材料)的训练,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研究,数学思维得到启迪,数学意识得到加强,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也能有效地得到整合,数学文化氛围得到营造。
(五)数学人文价值在教学质量评价中体现
1.在试题形式上,体现人文关怀
(1)命题语言的亲和力,可营造和谐氛围。
(2)根据难度系数相当的数学试题,二题选一或多题任选形式,降低考试的偶然性,扩大考生的选择空间,照顾考生的个性特点,有利于考生发挥水平。
(3)出一些简单的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创造,同时体现对学生个人价值的尊重。
2.在考试内容上,重视人文性
人文知识是人类认识、改造自身和社会的经验总结,人文知识通过在试卷中呈现,不断地经过内化转变为人文素养,变力学生的意识、思想、情感、乃至行动。
(1)在试卷中出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有关常识内容,数学中的美学内容,数学与其它学科整合的内容,使人文价值在试题的内容中滋养。
(2)观察力是人诸多能力中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能力之一,观察力的培养也是数学人文精神培养任务之一。在试题的内容的设计一些规律题,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严谨、踏实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科学态度,通过试卷内容来体现,无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
3.在试卷讲评上,体现自我测试是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最基本方式。而学生自评试卷是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自评能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及收集信息、自理信息的能力。
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人的教育。数学教育作为学科教育的基础,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只要我们理解实现科学人文精神重建的意义,如何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注意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辅资料编写、学生练习的设计、教学质量的评价等方面去探索,挖掘数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因素,实现科学人文精神的重建是能够达到的。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数学教育中的科学人文精神[J].陕西: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6).[2]邓明立,陈雪梅.重视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J].北京:中学数学教与学,2003,(5).[3]瞿国相.中学数学教学的美育探微[J].陕西:中学数学教学参考.[4]曹一鸣.当代教学教育的价值取向[J].陕西:中学数学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