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团员青年对党的认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5 11:2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团员青年对党的认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团员青年对党的认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新形势下团员青年对党的认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团员青年对党的认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作为一个90后的当代大学生,我却比大多数同学提前进行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一段毕生难忘的日子,它让我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觉悟。经过高中两年半的党校培训,我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

进入大学之后,我做事积极主动,脚踏实地,先后担任了校会委员、团支部书记、年级学生会主席。在此期间,通过团校培训、组织开展团日活动、年级学生会工作,我有幸了解到了新形势下我校广大团员青年的鲜明特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工作经历以及将自己与广大青年团员作对比,自己总结出了广大团员青年对党的了解存在一些问题。我决定于2011年11月12日——12月2日对我校各学院团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的问卷调查,走访学生寝室,并给我支部团员召开了主题班会。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不少资料和数据发现了我校团员青年对党的认知情况还有待提高。

(一)党的基本知识问卷调查如下:

调查之一: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评价如何?

参与调查的人对党的评价都非常的高,普遍赞誉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建立了新中国的历史伟绩,和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小康社会不断完善的辉煌政绩。对于武汉地区出现一些非法分子在人民币上印刷反党语句,他们非常气愤,也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惩治不法分子。同时,他们对其行为不屑一顾,认为我们完全不用去理睬。

调查之二: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什么?

参与调查的人中90%的人回答了“共产主义”,只有10%的人完整地回答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同时也了解到部分人没有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和为之奋斗的热情,而认为那似乎太遥远,有点遥不可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表示了一些担忧,但对于现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示了肯定,普遍认为这种特色发展方式能发展中国,能够促进社会进步。调查之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参与调查的文科生中90%的人能完全回答出来,理科生中只有40%的人能完全回答出来。对于本质中“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被调查者认为是我们以后应该重点努力的,他们也表示了对当前社会仍存在贫富差距的理解,认为我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需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

调查之四:党的发展史如何?

参与调查的人中文科生远比理科生回答得具体,丰富。不少理科生后悔自己没有学好中国历史,有的还下定决心去图书馆阅览相关书籍。普遍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历史,党史,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做一个了解社会,有益社会的人。

(二)召开“党的恩情”主题讨论会

一、知识竞答

1.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几年举行一次?

2.党的优良作风是?

3.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是什么?

4.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5.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最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事件是?

二、分小组讨论

1.中国共产党的名称由来是怎样确定的?

2.建国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哪些?

3.新时期团员青年怎样团结在党的周围?

三、代表发言

支部中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通过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发言表达了自己对党的热爱和忠诚。

四、讨论会结论

党团课培训效果显著,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影响作用很大。通过讨论会,理解到了支部青年对党的认知情况参差不齐。经协商决定定期开展思想教育会,让广大支部青年了解时政要闻,了解党。

(三)走访学生寝室

11月24、25、26日我对南

三、北

六、南十三的六个学生寝室进行了走访,通过和他们交流沟通,我清楚地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一些鲜明特点。新形势下,青年团员对党的认知程度不够,有待提高。

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全面确立,随着经济的发展,全面小康社会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就业学习压力加大等社会状况。加之国内外,尤其是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当代大学生出现一些社会责任感弱化,政治活动性不高,功利性增强等问题。

当代大学生主要特点是张扬个性,崇尚自我。面对我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中出现的矛盾和改革开放来国内外思想文化的冲击,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自身利益的发展,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发展自己,创造哦自我价值。

第二篇:对新形势下密切部队内部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对新形势下密切部队内部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副 标 题: 作 者:李应魁 责任编辑:卜晓业 栏 目:军队政治工作研究

正 文: 密切部队内部关系,是保持我军性质、宗旨的内在要求,是我军的政治优势,也是新形势下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围绕这一问题,最近,我随机关工作组下基层作了一次专题调查,获得了一些新情况,作了一些新的思考。

调查表明,当前部队官兵关系是融洽的,上下关系是顺畅的,相互关系总的是好的。但是,有些单位的内部关系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存在误区。一些单位、一些同志在官兵关系上,对兵的方面强调的多;在上下关系上,强调下边的多;在纯洁内部关系上,强调客观方面的多。二是感情距离拉大。有的机关干部很少到基层蹲点,即使去了也很难做到“五同”。基层干部虽身处战士之中,与战士朝夕相处,但有的同战士缺乏交流,产生了感情隔膜,出现“离兵”现象,甚至有变相训斥体罚的问题。三是信任感出现弱化。有的干部言行不一,教育战士要正确对待个人得失,而自己在名利得失上却斤斤计较,不能吃一点亏。这样做,不仅挫伤了战士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弱化了官兵之间的信任感。四是关系庸俗化。有的官兵把交往建立在上有“背景”、下有“交情”上,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讲“关系”中变了味,把正常的人际交往变成了复杂的交易,使“帮助”演变成了“利用”。以上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官兵主观因素的问题;既有思想认识的问题,也有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的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破坏内部团结,影响部队建设的基础,而且会削弱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纠正和克服这些不良倾向,在部队建立纯洁的内部关系,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切实端正对战士的根本态度

官兵关系是军队内部关系的基础。官兵关系问题,说到底是干部对战士的根本态度问题。早在1938年,毛泽东就指出,官兵关系搞不好,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根本态度问题。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干部带兵,首要的是解决对战士的根本态度问题。只有爱兵,才能把兵带好。能否端正对战士的根本态度,确实把战士看成自己的战友、同志、兄弟,是纯洁内部关系的首要条件。当前,有的干部对官兵间产生的思想隔阂,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埋怨战士不听话、不懂道理、不守规矩、不尊重领导。究其原因,还是对战士缺乏深厚的感情,对战士的主人翁地位认识不清,不能正确地、全面地看待战士。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深化我军优良传统教育。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不同时期关于官兵一致的论述,反映了人民军队内部关系的本质和治军带兵的基本规律,是新时期纯洁内部关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依据。因此,各级要经常组织广大干部重温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纯洁部队内部关系的重要论述,深入进行我军性质、宗旨和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教育,使广大干部认清“根本态度”问题,是一个事关我军性质和宗旨的严肃的政治问题;使广大干部明确,干部和战士都是部队建设的主人,除了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外,在政治上是完全平等的,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切实打牢纯洁官兵关系的思想基础。二是要全面正确地认识战士。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兵员成分呈现多元化。主要表现为:见多识广、经历丰富的战士逐年增多;高学历、有一技之长的战士增多;独生子女、富裕兵增多。在他们身上,确实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他们同时具有反映时代进步的优点,如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强等。对此,各级领导和机关要改变思维方式,不能用老眼光评判和审视今天的战士,不能用自己的好恶来衡量战士,要以平等的态度,全面地、发展地、辩证地看待和认识战士。要多看积极的方面,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切实消除对战士的偏见。三是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端正对战士态度的前提。现在,部分干部把带兵标准仅仅放在战士服役期内不出大的问题上,缺乏带兵育人、对战士一辈子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不仅是对战士缺乏感情的体现,而且是对军队建设事业缺乏忠诚的表现。因此,要加强干部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献身国防、忠于职守的思想,提高他们热爱部队、热爱事业、热爱战士的思想觉悟,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转化为知兵、爱兵、带兵的深厚感情。

二、从加强民主建设入手,切实疏通部队内部的民主渠道

在人民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军队建设中的具体运用,是实行官兵一致原则、维护部队高度集中统一的重要保证。当前,一些基层单位的民主生活与战士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反差。有的干部担心少数战士借发扬民主发牢骚、讲怪话,影响个人威信,影响连队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层民主渠道的畅通,影响了内部关系的纯洁。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官兵团结,纯洁内部关系,要在疏通基层民主渠道、保证官兵正常行使民主权利上下功夫。一是要尊重官兵的民主权利。所有官兵在部队政治、军事、经济生活中,都有参与管理和进行监督的权利。调查中发现,有些官兵不知道自己应享受哪些权利,更不知道如何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利。对此,各级要加大民主教育的力度,增强官兵的民主意识,切实在尊重、维护广大官兵的民主权利中密切官兵关系,疏通上下关系,纯洁内部关系。二是要树立良好的民主作风。密切内部关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干部要有良好的民主作风。目前,有的干部做得还不够,凡事不愿听战士的建议,听不进不同的见解,听不得批评的意见。这是影响官兵团结、有损内部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树立良好的民主作风,要求干部必须具有求大同存小异的度量,能听得进不同的见解;有宽以待人的气度,能容得下批评的意见;有承认和修正错误的勇气,能自觉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三是要健全民主制度。一方面,要完善军人大会和军人代表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其在部队建设中的监督作用和桥梁作用,使之成为部队民主生活的有效形式和战士参与部队管理决策的咨询、监督机构;另一方面,要制定民主监督制度,定期组织评议干部,保证战士对干部能有效地进行监督。同时,还要建立谈心、交心制度,增进官兵之间的感情交流,消除思想隔阂。

三、从维护官兵利益入手,切实满足和解决官兵的正当需求与实际问题

心系群众,情注官兵,切实满足和解决官兵的正当需求和实际问题,是纯洁内部关系的关键。当前,部队内部关系上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少数战士心理承受能力弱,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追求与部队需要的关系,但根本原因是一些领导干部所想与官兵所盼、领导干部所能与官兵所需、领导干部所为与官兵所求不一致,不能满足和解决官兵的正当需求和实际问题。对此,一是要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要坚持“以兵为本”,把官兵的成长进步、部队战斗力的生成,作为至高无上的神圣职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位变成为部队建设服务、为基层官兵服务的岗位,切实把官兵的呼声和意愿作为工作指导的第一信号。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充分考虑官兵的需要和承受能力,自觉为官兵服务,为部队建设服务。二是要想方设法为基层官兵排忧解难。要树立“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思想,把基层官兵的冷暖放在心上,真心诚意地帮助和关心他们。对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心想到、话说到、事办到、力尽到,使他们不为“后路”担心、不为“家事”分心,安心服役,建功立业。对涉及战士切身利益的问题,特别是入党、考学、选取士官、评功评奖、选学技术、探亲、休假等,领导机关要还权于基层,还权于士兵,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条件、内容、程序办事,防止非正常插手或越级包办。三是要尽心尽力帮助战士成才。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官兵成才意识普遍增强。各级领导和机关要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战士成才的渴望,尽心关爱、支持战士成长,尽力为官兵求知成才创造条件。如采用举办科技讲座,组织专业培训,鼓励官兵参加自学、函授等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不断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

四、从端正部队风气入手,切实创造纯洁内部关系的环境

一个单位内部关系纯洁不纯洁,与这个单位风气正不正有直接的关系。如果风气正,影响内部关系的因素就必然会减少,内部关系就和谐融洽;如果风气不正,内部关系就必然会紧张,发生问题就会增多。从一些单位的经验看,纯洁内部关系必须加强部队风气建设,不断优化内部环境。一是要加强教育引导,打牢官兵的思想基础。军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军营小环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在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消极现象和庸俗风气,严重侵蚀着部队健康纯洁的内部关系。对此,各级领导和机关要从“打得赢”、“不变质”的高度认清纯洁部队内部关系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军人道德规范》,加强我军光荣传统、军人职业道德和反对不正当交往的教育,帮助官兵划清健康的人际往来与庸俗关系的界限,弄清为什么交往、怎样交往等基本问题。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交往观,提高官兵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抵制庸俗风气的能力。把“利人”作为处理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坚决反对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单纯的金钱关系,防止人际关系物化、庸俗化。二是强化组织功能,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现在,有的官兵之所以产生“有成绩不如有门路、有能力不如有靠山”,“靠组织不如靠关系、靠领导不如靠朋友”的错误认识,往往与这些官兵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战斗力不强有很大关系;有的官兵之所以吃吃喝喝、拉拉扯扯,搞小圈子、小团伙,往往与这些官兵所在单位的党组织集体领导不坚强有很大关系。这启示我们,端正风气必须要强化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和“十六字”方针,加强集体领导,坚持大事集体研究决定,在用人、用钱、用物问题上要多为基层官兵着想,把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送到官兵的心中,使他们体验到党组织才是真正的靠山,增强对党组织的信任。要从严治党,加大党管干部、从严治官的力度,以端正党风带动和促进部队作风建设,用干部队伍的纯洁来带动和促进内部关系的纯洁。要大力宣扬坚持原则、勇于揭露矛盾、敢于抵制歪风的先进典型,用弘扬正气来抵制庸俗风气。三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树立“三个形象”。要端正风气,密切内部关系,领导干部必须做到自身标准要高、要求要严、形象要好,时时处处为人表率。一要树立言行一致的形象,自觉把“立言”与“立行”统一起来,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二要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不该吃的坚决不吃,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事。三要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对部属一视同仁,不搞亲疏厚薄,尤其是在处理关系基层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去除私念,不看“来头”,不用感情代替原则,用一身正气鼓舞官兵士气,端正部队风气。

(作者为95829部队政治部主任 责任编辑:卜晓业)

主题词: 作风建设 官兵关系

第三篇:对新形势下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新形势下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一)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先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尤其要建好一支有较高素质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担当起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历史重任的“领头雁”队伍,真正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这是当前必须研究和破解的一个新课题。

问题

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党支部经过三年整转和集中教育整顿,支部整体结构得到改善,村支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尤其是社会生活发生“四个多样化”的深刻变化后,我县村支书队伍不同程度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一面。

一、“双带”能力不够强

根据调查反映,现有的多数村支书自己带头富和带领群众富的“双带”能力比较弱,主要表现为“三个不适应”:思想观念不适应。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部分村支书,至今仍在“穿旧鞋、走老路”,对改革的新事物接受不多,不是怨政策不配套,就是怨领导不支持、群众不理解;在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有的村支书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宗旨观念有所淡化,认为“只要自己能致富,不在乎当不当村支书”,在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只顾自己致富,不去带领群众致富。还有部分村支书,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小康则稳”思想,不思进取,不求发展。

领导方式不适应。约占总数15%的村支书始终处在计划经济下的思维定势,习惯于用行政命令开展工作,存在着“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惑,工作方法简单、粗糙,工作作风不够民主,个别甚至有贪占行为,容易引起党群、干群矛盾,造成了个别村的“两多”现象,即写信告状的多、越级上访的多。

工作能力不适应。部分村支书由于长期厮守在一个信息闭塞的地方,经营管理能力偏弱,不要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甚至连自己家庭致富都力不从心,这部分人不可能有较多的经济发展思路和办法。

二、干部思想不够稳定

从调查情况分析,村支书不够安心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不安心的程度,从地理位置看,偏远山区比经济发达乡镇严重;从从业结构看,经商办厂、外出务工的比在家务农的严重,从而形成了“能干的不愿

干,想干的干不好”这样一种局面。村支书不安心工作的表现主要有三种:一是工作主动性差,只求过得去,不求干得好,对县、乡镇布置的工作能拖则拖,消极对待。二是“掼担子”,一部分村支书由于存在悬殊的比较利益,加上工作难度大,干部待遇低,不愿再当支部书记。三是只占位置不干事,长期不过问村里工作,只做个“挂名书记”。

三、“两委”关系不够协调

据调查,全县两委会关系不够协调的村大约占总数的10%左右,不协调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有些村党支部对如何发挥领导作用、实行村民自治不适应。有的村事无巨细件件都得通过党支部,支部书记不开口就什么事也不能办,工作上搞统包统揽,作风上搞“家长制”、“一言堂”;有的村支部则不敢领导、不善领导,基本不发挥作用。有的村委会把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与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认为支委会是少数党员选的,村委会是全体村民选的,少数服从多数,应该由村委会全权代表村民处理村里的事务,村支部只要管好党员,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就行了。由于思想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工作中争你大我小,比你高我低,造成了村级班子不和、不齐、不强问题。

四、后备队伍参差不齐

尽管我县村支书的后备人选有444人,平均超过了一职一备,但整体素质不高,接班有困难,使不少村感到“青黄不接”。全县现有21个村支部书记是乡镇党委下派机关干部途径加以解决的。有的村因为干部来源问题,不得不留住年龄明显偏大、文化明显偏低的人担任村支书。

成因

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自身素质的局限性

从年龄文化看,全县46岁以上的村支书有221人,占总数的54.3%;在407个村支书中22.6%是小学以下文化。由于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不少村支书读不了文件,领会不了精神,对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工作靠经验,办事凭习惯,工作随意性比较大。

从从业结构看,全县407名村支书中,属私企经营者的69人,占总数的17%;属农业致富能手的49人,占总数的12%,目前外出务工经商的只有2人,占总数的0.5%;在家务农的287人,占总数的70.5%。

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先天不足,许多村没有可经营的资产与资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没有正确处理好“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关系,不少村将原属集体统管的山林等资源使用权分到了组与户(见表3),使集体丧失了再发展的基础。对村办企业和一些固定资产、经济作物,没有很好地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行评估,而是一次性低价转让,导致集体资产大量流失,使一部分村收入来源减少、债台高筑。据统计,全县有48

个村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占总数的11.8%。

表3 山林经营管理情况

无山林资源由村集体管理由生产组管理分到户管理

村数 占%村数占%村数占%村数占%8219648.211127.29222.6

经营不善,集体资产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全县集体经济纯收入低于2万元的45个村,拥有山林面积2

6.57万亩,人均10余亩,其中集体统管山有8.98万亩,山林虽多,却没有像样的经济林基地,属于村集体的则更少。45个村有耕地1.43万亩,到户责任山17.59万亩,但1999年只收各种农业承包款26.07万元,绝大部分山林和大部分土地没有收取承包款。在集体该收的承包款收不起来的同时,一些村还为农户承担生产用水电费等额外费用,从而造成集体经济入不敷出。

扶持不力,集体经济创收能力削弱。实行市场经济后,各方面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措施越来越少,加上缺资金、缺嫁接场所,村级经营越来越难。县扶贫领导小组的扶贫专项资金也在逐年减少,在使用上,这里一千、那里两千的“撒胡椒”,扶贫效果不够理想。从调查情况看,由于普遍存在的投入不足问题,使村级经济创收能力越来越弱。如作为我县次中心镇的分水镇,1999年村级经济总收入653万元,人均239.2元,居全县中上水平,收入构成状况(见表4):

表4 分水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构成情况

项目金额(万元)比重

经营收入90.8413.9%

〖BH〗〖CM6-5〗承包款收入〖〗82.23〖〗12.6%

〖BH〗〖CM6-4〗提留收入〖〗14.84〖〗2.3%

〖BH〗〖CM6-4〗投资收入〖〗35.3〖〗5.4%

〖BH〗〖CM6-4〗其它收入〖〗429.79〖〗65.8%

〖BG〗F〗〖HT3F〗〖HJ*2/3〗

从上表可以看出,村级集体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极不稳定的其它收入,自身创收能力比较弱,形不成积累,缺乏发展后劲。

村级经济薄弱,帮带能力一般都较差,难以为农户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基本上办不成任何实事,缺乏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影响了党支部的威信,也影响了村支书做好工作的信心。

三、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经济上待遇差。俗话说,农村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人治与

法治转轨时期,社会矛盾多,工作难度大,各种压力大部分落到了村支书的肩上。但由于村级经济薄弱,造成一部分村支书报酬难以落实,除经济发达乡镇的少数村外,村支书的报酬收入明显偏低,占总数67.6%的村支书月报酬收入低于300元,处于一种高付出、低报酬的状态(见表5):

政治上没奔头。自从国家公务员条例开始实施以来,进入乡镇担任公务员必须经过公开招考,原有乡镇聘用的村干部现已基本清退。不少村干部讲“当了村支书,前面断了路”,因而在政治上也就失去了可追求的目标。

生活上有后顾之忧。村支书一方面担心卸任后生活无保障。少数乡镇对离岗的老支书生活上关心照顾不够,大部分乡镇每年只给村主要干部缴纳100元的养老保险,对退下来的支部书记来说,激励作用不大。另一方面担心遭到打击报复。当干部难免要得罪人,只要有一丁点利益分配不公,群众就会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村支书身上,发生毒杀家禽和农作物被毁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等打击报复行为,影响了一部分村支书大胆、果断地开展工作。

四、片面理解条例与法

片面理解村民自治。在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一部分村委干部片面理解“村民自治”,认为法比条例大,村里的事应该由村主任说了算,造成一部分村支书底气不足、说话不灵。

片面理解领导核心作用。部分村支书片面理解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就是什么事都由村支部说了算,支部说了算就是他支部书记说了算,工作上包办代替,不注意发挥村委会和其它村级组织的作用,引起了群众反感,影响了支部的战斗力。

五、后备干部成才困难

现任支书“官本位”思想严重“不肯培养”。这部分村支书怕培养了别人会顶掉自己,有意无意地压制人才成长,上报的后备干部徒有虚名,根本不给实践锻炼的机会;有的村支部党员内部闹派性,不同派、不同宗的,千方百计设置障碍,加上支部书记决心不大,培养措施不力,也无法如愿;还有的因党员观念老化,对发展党员工作求全责备,把一些有能力的年轻人关在了“党门”之外。

只重视使用“不注重教育培养”。有的乡镇党委对村支书有只重视使用而不重视培养的倾向,用人凭印象,考察走形式。同时,用人观念比较狭隘,视野不够开阔,只在本村现有的党员中挑挑捡捡,导致一部分村出现支部书记由党员轮流当的情况。据调查,全县有20个村半数以上党员担任过支部书记,占总数的4.9%。少数乡镇领导还担心培养后备干部会影响在职干部积极性,而没有给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促其早日成才。

年轻人尤其是经济能人外流严重“难以培养”。一些村人才外流严重,年轻的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剩下的不是老就是少,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群众观念落后的局限,内选不出,外调不进,回请不来,下派的也干不长。

第四篇: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既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也是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大举措。然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也给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如何找准发展的突破口和动力源?

在去冬今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四川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高度评价。回良玉同志就此作重要批示:“新阶段的农田水利建设,要有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明确建设重点,广辟投资渠道,改革管理方式,创新运行机制。在这方面,四川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实践证明:新形势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必须长期不懈抓下去,而且能够在创新中大有作为。

又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黄金季节。钉锤声声,机器轰鸣,去冬今春的蜀中大地,火热的劳动场面随处可见。

初步统计显示: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全省累计完成投资74.4亿元、投劳8.5亿个,完成土石方6.9亿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04平方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221.2万亩,成片造林635.6万亩,建成县乡标美路1662公里„„

这不是一份普通的答卷。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在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下,作为农业大省、自然灾害多发省,四川面临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诸多挑战:如何保证量大面广的资金持续投入?如何调动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建设效益,切实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创新投资渠道、创新工作重点、创新运行机制„„新形势下,创新成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动力之源。投资从哪里来?

长期以来,农民群众的“两工”(积累工和义务工)投入,几乎占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投入的一半。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两工”将在3年内逐步取消,老路走不通了。与此同时,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不仅不能减,而且要加大。投资缺口如何填平?答案是广辟投资渠道,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要钱。

政府主导型:水利建设,今年已争取中央投入10.5亿元、省财政4.5亿元,确保重点项目、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整治、农村人口饮水解困、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顺利实施。交通建设,争取到国家计委3年投资20多亿元,用于4500公里县际油路或水泥路建设,省财政也从今年起每年投入1亿元建农村公路。造林绿化,去冬今春国家投资8.6亿元,同比增长14.6%。

改田改土,国家投资5.3亿元,占整个投入的69.7%。

政府引导型: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子”作用,调动农民群众投入的积极性。如省财政近1.7亿元的小农水资金,调动地方和群众投入2.7亿元。又如2002年旱山村治水兴村中,0.7亿元省财政投资引来的投入达1.4亿元。

社会投入型:各地以区位、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吸引业主投资,去冬今春仅兴水办电一项就吸引个人、团体投资2.1亿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有16处。乐山沙湾区推出“以地换堤”,由圣达焦化公司与德胜钢铁公司共同投资8631万元,修建堤防3300米,一举开发土地1000余亩,还保护了两家公司厂区土地1000亩,可谓“双赢”。

盘活资产型:各地纷纷以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努力盘活资产。如绵阳市通过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有效解决了工程的维修、管理和流动开发资金。

积极性怎样调动?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涵盖山水田林路气,关涉农村千家万户,建设主体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能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设的深度、广度、力度和成效。

一套以激发建设主体内在动力为着力点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在实践中探索成型。

其一,推进业主开发。业主投身农业开发,能较好地解决经营活力、生产规模、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等难题。在政治上鼓励、政策上支持、资金上帮助、法律上保护的大环境中,鼓励基层干部当业主、招商引资引业主、国家农建项目优先安排业主等趋势明晰,催动业主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从事农业开发的业主已有11万余户,开发土地近600万亩,总投资达73.8亿元,其中农田水利建设投入高达24.7亿元。围绕业主开发,农民通过租赁土地、替业主打工等手段获益匪浅,积极性有增无减。

其二,尊重群众自主。通过“村民自治,一事一议”,激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心宽气顺地搞建设。如崇州市在秋修中,实行承包田农毛渠由受益农户自行治理、公共地段由集体经济扶持加两工补助统一实施的办法,家家户户踊跃上阵,使疏掏任务较往年提前半个月保质保量地完成。

其三,配套政策鼓劲。以中小型水利建设为例,务工农民每人每天可获取劳务收入10-15元,积极性倍增。我省独创的“李冰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活动连续8年不间断,与目标管理挂钩,实行以奖代补,也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群改田改土兴水利的积极性。

效益如何提高?

投入要讲产出。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效益,是确保持续投入、激发建设积极性的内在要求。随着农业生产经营向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着力点,除了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在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新的“产出”目标,决定了新的建设重点。

综合治理是主战场。如同一场“多兵种”参与的会战,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新村扶贫、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旱山村集雨节灌、休稻养鱼等项目有机结合,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农机等部门密切配合,山、水、田、林、路、气整体推进,目标直指整合效益。苍溪县推行的“六个一”户办工程是亮点之一。围绕农户庭院,每户兴建一个经济园、一口卫生井、一口微水池、一口沼气池、一个石板水泥院坝、一条进出硬化路,独具特色的生态庭园经济发展模式初具,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县财政收入的60%以上,便直接或间接得益于这一庭园经济模式。

调改结合作载体。项目围绕调整转,调整跟着市场走,这样的建设脉络广为采纳。通江县玉屏寨村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把治水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今春维修山平塘2口,新建微水池15口、水渠1620米,地里栽银杏,地埂种金银花,规模达2000多亩,投产后全村人均将增收1500多元。

新技术担重任。四川十年九旱,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走节水农业新路子关乎治本。去冬今春,我省重点总结推广了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中心村村民蒲朝刚研制的简易抗旱节水灌溉技术,集喷灌滴灌于一体,亩投资仅300元左右,管道使用期达10年以上,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旱情较轻年份每亩增收400元以上,旱情较重年份每亩则增收800元以上,效益显著。

新模式积极试点。农村水利现代化试点正在郫县、广汉、彭山展开,渠道建设、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生产等配套推进,成效初显。另一项试点———灌区计量用水则在都江堰灌区率先推行,对水利管理的规范化、市场化进程大有裨益。

第五篇:新形势下发展粮食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发展粮食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田志坚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科学化、集约化、机械化、专业化和商品市场化。我国土地承包责任制下的分散型农业难以形成科学化与集约化的规模农业。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措施与惠农政策的引导下产生的种粮大户则完全可能具备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市场化、机械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因此,扶持与培育种粮大户的发展既能有效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商品化,也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方式。

一、株洲县基本情况

株洲县辖19个乡镇,322个行政村,农村人口414214人,其中乡村劳动力244172人,农业从业人员142679人。株洲县地处湘中偏东,丘陵地貌,是水稻两熟制的适宜地区。全县土地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851公顷,水田面积24357公顷。水稻常年种植面积68万亩左右,总产33万吨以上。株洲县是我省最早的成建制吨粮县、湖南省粮食生产大县、湖南省优质稻基地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二、株洲县种粮大户发展现状

1、种粮大户的数量逐年增长

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推进,株洲县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加,部分农民放弃了原承包责任田的种植,将责任田流转给他人种植,形成很多种粮大户。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县种植水稻10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户,种植水稻100亩以上的大户91户,种植20亩以上的大户达5000户以上,涉及耕地面积超过10万亩。

2、种粮大户科技素质还待继续提高

株洲县的种粮大户主要是中壮年,文化水平以初中毕业为多(约占70%),高中毕业约占25%,另有少部分种粮大户具有中专或同等学历。近几年,株洲县

农业局实施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等项目,绝大多数种粮大户都经过了多次科技培训。但种粮大户中很大部分年龄偏大,本身文化基础不高,在接受新科技、应用新技术方面的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还需继续提高。

3、种粮效益普遍不高

从调查数据看,2010年种粮大户每亩纯收入多集中在300—400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亩收入达不到200元,甚至有的不到100元,极少数种粮大户的亩收益可以超过400元。总体来看种植效益普遍偏低,即使加上粮食直补等国家补贴效益也很不理想,种一亩水稻的有效收益只有3—5天打零工的收入那么高。

三、当前制约种粮大户发展的主要因素

1、土地流转不够规范或流转费用过高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种植大户的土地基本来自于流转,城郊边缘流转合同完备且是跟发包方签订的较长时期的流转合同,偏远乡村的种植大户有的与农户直接签订流转协议,有的达成口头协议,流转手续不规范,有造成纠纷的隐患。城郊附近流转手续完备但流转费用很高,如田园合作社的流转土地后转包费用为620斤稻谷/年·亩,致使该区种粮大户种植成本很高,如将流转土地用于水稻种植将要保证单季亩产在550公斤以上才能产生效益。

2、仓储、整晒、烘干等难题影响了种粮大户的效益

我县种粮大户的粮食产品主要是商贩上门收购。种粮大户大都缺乏晒场、烘干设备和大型仓储,新收的稻谷很大一部分是商贩对田收购。即使是种植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大户也没有大米厂等深加工设施,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种粮大户的粮食产品也只能由商贩收购,商贩则乘机压级压价,种粮效益受到一定影响。

3、农田基础设施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生产作业

一方面种粮大户流转所得的承包地大多是分散的,难以做到集中管理,不便于对承包地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即使是大面积集中的承包地,种粮大户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原本薄弱的农田基础设施加以整体改造。薄弱的农田基础

设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粮大户的正常生产作业,影响了种粮大户尤其是大规模种植户的发展。

4、农资价格的逐年上涨,影响了种粮大户的生产效益

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是水稻种植的基本成本,种子、肥料、农药的价格、质量都将影响种粮大户的产量与效益。种粮大户最怕农资价格上涨,据调查目前每亩每年农资成本平均需要400—550元(其中种子80—100元,肥料180—200元,农药130—160元,其它100元),较两年前的每亩每年340—400元上涨了30%—40%左右,这个涨幅远远超过了粮食价格的涨幅。

5、资金缺乏,贷款难,制约了大户的发展

种粮大户投入资金大,投资成本主要包括转包租金、农业生产资料、雇工工资、农机购买、运输费用等项目,投资大但贷款难。据调查,种粮大户基本上贷不到款,所需资金基本上靠向亲戚朋友支借,或者靠赊欠化肥、农药等农资及农机,待出售稻谷后再偿还欠款的方式来解决。

6、抵御农业风险能力缺乏

农业受季节、天气影响很大,仍然是“靠天”吃饭的产业。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病虫灾害仍然严重威胁着粮食生产。虽然农业保险对分散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毕竟农业保险是一种低保额、低保障的惠农措施,种粮大户抵御农业风险的能力依然明显不足。

7、技术支撑和社会化服务难以及时到位

虽然我县种粮大户绝大多数都接受了县农业局的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性培训,有的还参加了农民创业培训,但很难凭所受到的教育和培训提供完整的技术支撑。由于农业局及下属农技站的技术人员很有限,难以保证对所有种粮大户的技术服务都能及时到位。另一方面,粮食生产牵涉到各个部门,需要广泛深入的社会化服务、农业、农机、水利、财政、商务等部门协调配合,面向种粮大户的社会化服务还没能有效实现。

四、株洲县扶持种粮大户的政策措施

作为湖南省粮食生产大县,株洲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稳定粮食生产的政策,对种粮大户给予特殊的扶持与奖励措施以促进种粮大户的健康发展。

1、扶持与奖励种粮大户

一是及时足额发放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确保种粮大户能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二是积极扶持种粮大户做大做强,并对种粮大户进行表彰奖励。2009年以来,县政府对种粮大户在制止耕地抛荒、购置良种、治理病虫、农机购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资金达500万元,对种粮大户奖励资金达50万元。

2、对种粮大户实行“四优先”政策支持

一是县农业局优先安排最佳技术人员全程无偿技术指导服务。二是县粮食局组织粮食加工企业优先优价全部收购。三是县农机局优先配置农机。四是银信部门优先提供信贷支持。

3、对种粮大户的社会化服务

2011年,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后,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涉农各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对种粮大户的培育扶持政策,从不同角度对种粮大户推出了社会化服务的相关政策,如县农业局从技术培训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的信息引导、示范与推广、涉农项目的优先支持,以及解决种粮大户的土地整理、沟、渠、路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对种粮大户实行优先安排的倾斜政策。

五、促进种粮大户发展的政策建议

1、健全与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一方面要建立自动流转机制,凡弃耕抛荒或不愿对原承包责任地继续种粮的土地自动返归到发包方,再由发包方依法流转给后承包方用于粮食生产,可以省去后承包方的流转租金或流转费。二要加强承包

地和流转地用途的有效监督与规划管理,有效遏制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和弃荒现象。

2、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可增设种粮大户专项贷款资金,对具有一定规模且合法守信的种粮大户给予贷款支持,财政给予贴息支持。

3、切实解决种粮大户的整晒、烘干、仓储难题。粮食部门应结合自身优势,给种粮大户提供烘干、整晒及仓储方面的有效帮助。所在乡镇、村应根据当地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为种粮大户的整晒、仓储提供切实的方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4、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额。农业保险可帮助种粮大户分解自然灾害、病虫灾害等带来的经济负担,确保他们种粮收益的稳定性。可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额,真正让种粮大户感到“种粮有风险,风险不用愁”。

5、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可考虑对种粮大户的农田改造项目单独立项,即由有一定规模的种粮大户提出立项申请,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利用财政支农的农田改造项目对种粮大户单独立项,尽快改善其农田基础设施,有利于种粮大户的生产作业,也有利于种粮大户生产的稳定性。

6、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充实农技力量。进一步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尤其是乡镇、村农技队伍建设,要培养到村、组的农技服务骨干、服务专干为种粮大户提供及时的全方位的技术支撑,确保种粮大户能率先得到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等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7、整合资源完善社会化服务。建议明确种粮大户的职能管理部门,协调整合涉农各行政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能力,掌握种粮大户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监管并指导种粮大户生产与发展,为他们提供包括政策、信息、技术等内容的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作者单位:株洲县农业局)

下载新形势下团员青年对党的认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团员青年对党的认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调查与思考 中共永兴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现有7200多万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3000多万。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就没有全......

    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做好农村信访工作,妥善处理好来自农村的信访问题,对于提高信访工作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农村信访问题......

    对奥运会认知情况调查

    徐海学院学生对2008年奥运会认知情况 调查报告 2004英语Z—1班 卞丽娜 郭元元 王景景 徐海学院学生对2008年奥运会认知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2008奥运会日程的临近,各项准备工作......

    关于新形势下共青团基层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共青团基层工作的 调查与思考 共青团株洲县委陈新古人云:“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如果将全团的事业比做一座宏伟的大厦,那么基层共青团工作便是大厦之基。共青团的......

    对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对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2010-1-15)对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团十六大以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

    大学生对大学生村官认知情况调查

    大学生对大学生村官认知情况调查同学您好: 我是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大三的在校学生,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大学生对大学生村官认知情况调查。可以占用您几分钟时间问您几个问题吗?想请......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思考

    各位领导:我是上虞市上浦镇鲍岙村人,今年31岁,98年退伍,99年当选为村委会主任,03年又被镇党委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在今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通过“两推一选”和村民直选的办法顺......

    对加强新形势下工会调查研究工作的思考5篇范文

    对加强新形势下工会调查研究工作的思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工会组织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工会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当前,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企业,建精品、创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