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
领导经济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那么,在当前形势下,作为基层一级的乡镇党委政府该如何领导经济工作,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呢?本文试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探讨乡镇经济的发展之路。
新世纪乡镇党委政府所面临的新形势
一、经济大跨越
2002年7月16日,xxxx县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扩大会议上,县委书记xxxx向全县人民发出了“立志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号召,提出了“以基本实现现代化统揽全局,着力建设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和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牢牢把握提神、提速、提质的要求,切实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到2004年工业销售超千亿,到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达到6166美元”的战略举措和奋斗目标。县委县府提出xxxx县跨越式发展战略是奋进的,它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提供了持续而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xxxx县跨越式发展战略又是务实的,xxxx县是经济强县,雄厚的综合实力为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了物质铺垫。跨越式发展战略是七十多万xxxx县人民的选择,在跨越式战略的指引下,全县人民正鼓足干劲,努力奋进,xxxx县美好的明天正在一步步绘就。
二、体制大改革
社会大发展,关键在体制的创新。在改革的问题上,xxxx县是勇立潮头,始终扮演着一个“吃螃蟹”的角色。由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不断消除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xxxx县已初步建立了区域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这其中,上世纪末历时两年的xxxx县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可谓是xxxx县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一大举措。通过1998、1999两年的攻坚,全县累计完成乡企改制1851家,占应改制企业的99℅。最近,县委县府又提出清除“尾巴”,集体股全面退出企业的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产权的明晰,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福全无名皮塑集团的发展就是一个例证,1999年其净资产为1.04亿,比改制前增加11.5倍。
三、市场大发展
xxxx县是经济强县,同时也是贸易大县,境内的中国轻纺城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随着中国加入WTO,xxxx县的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02年,xxxx县全年自营出口14.6亿美元,居全省第一位,近年来的自营出口增长率也一直高居全省县市之首。xxxx县外贸增长奇迹被外贸界称为“xxxx现象”,甚至有“全国外贸看浙江、浙江外贸看xxxx”之说。新世纪之初,xxxx县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并驾齐驱,汹涌发展,有着不可阻挡之势。
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经济所面临的困难
一、缺准备
在xxxx县经济社会面临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不少乡镇领导干部对xxxx县跨越式发展战略提出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理解不够,仍沉醉于业已取得的“辉煌”成就,带着小富即安的心理过着“太平”日子,对跨越式发展战略,他们是一片迷茫,“在雾里看,在梦里行”,茫然不知所措。同样,面对汹涌澎湃的市场化大潮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事物及新问题,不少乡镇干部在思想上明显缺少准备,于是有干部这样说:不是我走得慢,而是这世界发展得太快。
二、缺方法
在当前形势下,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共同发展,这就要求乡镇党委政府在领导经济工作时必须坚持两个市场一起抓,两个市场都要上。对此,不少乡镇干部有点招架不力,手忙脚乱,明显缺少办法;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下,xxxx县已涌现出一大批企业老总,他们素质高、能力强、见识广,对乡镇党委政府管理经济经济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与此同时,受传统观念和习惯的束缚,再加上学习不够,一些乡镇干部的管理思路和自身素质已难以适应xxxx县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他们的管理或服务企业不欢迎。
另外,在xxxx县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新旧观念的碰撞和利益的冲突,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如各种新的劳资纠纷、征地拆迁问题、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量失土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村民自治和行政村规模调整中出现的大量利益和宗族冲突、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引发的治安和权益保护问题、工业化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等等,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必然会破坏乡镇社会的稳定大局。再从大范围来看,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突发事件不断,今年年初的美伊战争、油价上涨和非典疫情的肆虐已对xxxx县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大量的突发事件,我县的乡镇干部的应变能力尚有待提高,由于乡镇干部工作方法不当而引发的较大规模的冲突也是时有发生。以致有干部唱着:“外面的世界太复杂,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三、缺载体
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带来了乡镇党委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巨大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党委政府既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又是经济管理的主体,形成政府双重职能合一。政府以高度集权的行政方式全面干预、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企业改制,政企关系理顺了,党委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责一下子由原来的无所不包、大包大揽转变为宏观调控、协调服务,在这场大变革中,不少乡镇的干部感到无所适从,他们认为,既然产权归了个人,经营权给了企业,我们还怎么管理经济?在我的走访中,干部们普遍觉得在当前形势下管理经济缺少载体,无处着力,有劲无处使。
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经济的对策
(一)观念要转
一是要完成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角色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政府必须要重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在当前形势下,政府已不再是一个事无巨细、一概统吃的“无限政府”,其主要职能已明确在宏观
息化基础,已建立了“全球纺织网”、“xxxx县科技信息网”等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信息网络,但这些网络的利用率尚欠提高,如何整合我县现有网络资源,提高利用率,也是目前乡镇干部需要动脑筋的一个课题。
园区平台:园区经济已经成为xxxx县乡镇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和支柱。当前,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打造经济强镇既是适应新一轮竞争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管理服务经济的一个重要载体和着落点。当然,工业园区的建设还是要做“特”字文章,要利用本乡镇的产业和资源特色来建设园区。如福全镇就利用该镇的两大特色工业家私和包装兴建了福全家私工业园区和包装工业园区,开园后33家相关企业迅速进驻,发展态势良好。
二、营造发展环境。
经济发展环境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和加快发展的决定性资源,也是我县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进行区域竞争的首要条件。乡镇直接面对农村,情况更复杂、更具体,这就要求乡镇党委政府必须要动足脑筋,加强监督,创造良好环境为经济保驾护航。
1、要打造“平安乡镇”,维护稳定大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已取得的成果也可能消失”。要打造“平安乡镇”,笔者认为要从三个源头上下功夫:
一是农村的稳定。造成农村不稳定的因素很复杂,但就目前来看,农民对村干部的意见比较集中,究其原因,主要是村干部办事不公、作风粗暴、致富无路所引起。所以,建立一支好的过硬的村干部队伍是乡镇党委政府努力实现农村稳定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具体可以从加强对村委换届选举的监督、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强化乡镇干部联村制度三个方面着手。其次是要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xxxx县农村正处于大转型时期,各种改革措施相继实施,如殡改、“双改”、宅基地整治、城中村改造等等,今年开始的行政村规模调整更是我县继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使用权流转之后又一次农村基层体制的重大改革。伴随着改革,各种新问题也随之涌现,如不能处理好各种矛盾和冲突,农村的稳定就会面临极大的挑战。所以乡镇干部必须维护农村稳定大局出发,以维护农民利益为原则,积极应对,细致工作,实现农村的长久平安。
二是企业的稳定。造成企业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安全生产存在隐患。永通4.16爆炸案已经给了我们血的警示,这就要求乡镇党委政府要吸取教训,睁大眼睛,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经常排查,及时整改,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是劳资矛盾的经常激化。乡镇党委政府除了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各种劳资纠纷外,更重要的是要督促做好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障工作,如保质保量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全覆盖等。
三是整个乡镇的社会稳定。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乡镇治安的综合整治,为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2、要打造“文明乡镇”。一要以精神文明活动为载体,提高镇民的文明素质;二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营造文明氛围。三是要做市场秩序的“守夜者”。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努力建立公平、守信、宽松的发展环境。
3、要打造“生态乡镇”。一要积极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对排污企业的监控工作,引导企业走无污染、清洁生产之路;二要加强集镇建设,使集镇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三是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
四、政策规范引导
曾有一位乡镇领导说,当前乡镇政府最大的资源就是政策。确实,企业要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离不开乡镇党委政府政策的规范和引导,这就是被有些地区戏称的“牵手工程”。
作为乡镇党委政府来说,其政策资源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业已制定的政策;对这类政策资源乡镇党委政府所能做的就是如何用足用好的问题。二是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在法律的大框架下制定一些有利于本乡镇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
有了政策,该如何用好?笔者认为也重在两方面,一是规范,通过政策的执行规范各种经济行为,为乡镇经济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二是引导。但在新形势下,企业对党委政府的引导要求极高,笔者认为要二“注意”:一要注意高点引导;党委政府必须要占据高点,看清市场走向再舞大旗,xxxx地处长三角南翼,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乡镇党委政府要从整个长三角和xxxx县大局出发,引导企业的发展。二要注意针对引导;要在充分分析区域的产业特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政府倡导的政策环境基础上,找到制约本乡镇经济发展的症结,对症下药,针对引导。如福全镇,区域位置优越、经济基础好是其优势,但企业大多存在求稳怕变、小富即安的传统思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再发展。对此,福全镇党委政府的做法是:做思想工作,帮助企业分析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引导企业眼睛“向外”(争取外资)、“向上”(成为上市公司),有效地促进了福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二篇: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
领导经济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那么,在当前形势下,作为基层一级的乡镇党委政府该如何领导经济工作,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呢?本文试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探讨乡镇经济的发展之路。新世纪乡镇党委政府所面临的新形势
一、经济大跨越
2002年7月16日,xxxx县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扩大会议上,县委书记xxxx向全县人民发出了“立志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号召,提出了“以基本实现现代化统揽全局,着力建设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和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牢牢把握提神、提速、提质的要求,切实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到2004年工业销售超千亿,到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达到6166美元”的战略举措和奋斗目标。县委县府提出xxxx县跨越式发展战略是奋进的,它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提供了持续而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xxxx县跨越式发展战略又是务实的,xxxx县是经济强县,雄厚的综合实力为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了物质铺垫。跨越式发展战略是七十多万xxxx县人民的选择,在跨越式战略的指引下,全县人民正鼓足干劲,努力奋进,xxxx县美好的明天正在一步步绘就。
二、体制大改革
社会大发展,关键在体制的创新。在改革的问题上,xxxx县是勇立潮头,始终扮演着一个“吃螃蟹”的角色。由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不断消除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xxxx县已初步建立了区域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这其中,上世纪末历时两年的xxxx县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可谓是xxxx县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一大举措。通过1998、1999两年的攻坚,全县累计完成乡企改制1851家,占应改制企业的99℅。最近,县委县府又提出清除“尾巴”,集体股全面退出企业的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产权的明晰,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福全无名皮塑集团的发展就是一个例证,1999年其净资产为1.04亿,比改制前增加11.5倍。
三、市场大发展
xxxx县是经济强县,同时也是贸易大县,境内的中国轻纺城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随着中国加入WTO,xxxx县的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02年,xxxx县全年自营出口14.6亿美元,居全省第一位,近年来的自营出口增长率也一直高居全省县市之首。xxxx县外贸增长奇迹被外贸界称为“xxxx现象”,甚至有“全国外贸看浙江、浙江外贸看xxxx”之说。新世纪之初,xxxx县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并驾齐驱,汹涌发展,有着不可阻挡之势。
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经济所面临的困难
一、缺准备
在xxxx县经济社会面临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不少乡镇领导干部对xxxx县跨越式发展战略提出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理解不够,仍沉醉于业已取得的“辉煌”成就,带着小富即安的心理过着“太平”日子,对跨越式发展战略,他们是一片迷茫,“在雾里看,在梦里行”,茫然不知所措。同样,面对汹涌澎湃的市场化大潮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事物及新问题,不少乡镇干部在思想上明显缺少准备,于是有干部这样说:不是我走得慢,而是这世界发展得太快。
二、缺方法
在当前形势下,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共同发展,这就要求乡镇党委政府在领导经济工作时必须坚持两个市场一起抓,两个市场都要上。对此,不少乡镇干部有点招架不力,手忙脚乱,明显缺少办法;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下,xxxx县已涌现出一大批企业老总,他们素质高、能力强、见识广,对乡镇党委政府管理经济经济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与此同时,受传统观念和习惯的束缚,再加上学习不够,一些乡镇干部的管理思路和自身素质已难以适应xxxx县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他们的管理或服务企业不欢迎。
另外,在xxxx县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新旧观念的碰撞和利益的冲突,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如各种新的劳资纠纷、征地拆迁问题、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量失土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村民自治和行政村规模调整中出现的大量利益和宗族冲突、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引发的治安和权益保护问题、工业化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等等,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必然会破坏乡镇社会的稳定大局。再从大范围来看,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突发事件不断,今年年初的美伊战争、油价上涨和非典疫情的肆虐已对xxxx县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大量的突发事件,我县的乡镇干部的应变能力尚有待提高,由于乡镇干部工作方法不当而引发的较大规模的冲突也是时有发生。以致有干部唱着:“外面的世界太复杂,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三、缺载体
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带来了乡镇党委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巨大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党委政府
第三篇: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
领导经济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那么,在当前形势下,作为基层一级的乡镇党委政府该如何领导经济工作,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呢?本文试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探讨乡镇经济的发展之路。
新世纪乡镇党委政府所面临的新形势
一、经济大跨越
2002年7月16日,xxxx县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扩大会议上,县委书记xxxx向全县人民发出了“立志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号召,提出了“以基本实现现代化统揽全局,着力建设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和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牢牢把握提神、提速、提质的要求,切实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到2004年工业销售超千亿,到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达到6166美元”的战略举措和奋斗目标。县委县府提出xxxx县跨越式发展战略是奋进的,它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提供了持续而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xxxx县跨越式发展战略又是务实的,xxxx县是经济强县,雄厚的综合实力为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了物质铺垫。跨越式发展战略是七十多万xxxx县人民的选择,在跨越式战略的指引下,全县人民正鼓足干劲,努力奋进,xxxx县美好的明天正在一步步绘就。
二、体制大改革
社会大发展,关键在体制的创新。在改革的问题上,xxxx县是勇立潮头,始终扮演着一个“吃螃蟹”的角色。由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不断消除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xxxx县已初步建立了区域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这其中,上世纪末历时两年的xxxx县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可谓是xxxx县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一大举措。通过1998、1999两年的攻坚,全县累计完成乡企改制1851家,占应改制企业的99℅。最近,县委县府又提出清除“尾巴”,集体股全面退出企业的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产权的明晰,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福全无名皮塑集团的发展就是一个例证,1999年其净资产为1.04亿,比改制前增加11.5倍。
三、市场大发展
xxxx县是经济强县,同时也是贸易大县,境内的中国轻纺城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随着中国加入WTO,xxxx县的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02年,xxxx县全年自营出口14.6亿美元,居全省第一位,近年来的自营出口增长率也一直高居全省县市之首。xxxx县外贸增长奇迹被外贸界称为“xxxx现象”,甚至有“全国外贸看浙江、浙江外贸看xxxx”之说。新世纪之初,xxxx县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并驾齐驱,汹涌发展,有着不可阻挡之势。
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经济所面临的困难
一、缺准备
在xxxx县经济社会面临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不少乡镇领导干部对xxxx县跨越式发展战略提出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理解不够,仍沉醉于业已取得的“辉煌”成就,带着小富即安的心理过着“太平”日子,对跨越式发展战略,他们是一片迷茫,“在雾里看,在梦里行”,茫然不知所措。同样,面对汹涌澎湃的市场化大潮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事物及新问题,不少乡镇干部在思想上明显缺少准备,于是有干部这样说:不是我走得慢,而是这世界发展得太快。
二、缺方法
在当前形势下,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共同发展,这就要求乡镇党委政府在领导经济工作时必须坚持两个市场一起抓,两个市场都要上。对此,不少乡镇干部有点招架不力,手忙脚乱,明显缺少办法;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下,xxxx县已涌现出一大批企业老总,他们素质高、能力强、见识广,对乡镇党委政府管理经济经济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与此同时,受传统观念和习惯的束缚,再加上学习不够,一些乡镇干部的管理思路和自身素质已难以适应xxxx县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他们的管理或服务企业不欢迎。
另外,在xxxx县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新旧观念的碰撞和利益的冲突,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如各种新的劳资纠纷、征地拆迁问题、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量失土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村民自治和行政村规模调整中出现的大量利益和宗族冲突、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引发的治安和权益保护问题、工业化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等等,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必然会破坏乡镇社会的稳定大局。再从大范围来看,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突发事件不断,今年年初的美伊战争、油价上涨和非典疫情的肆虐已对xxxx县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大量的突发事件,我县的乡镇干部的应变能力尚有待提高,由于乡镇干部工作方法不当而引发的较大规模的冲突也是时有发生。以致有干部唱着:“外面的世界太复杂,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三、缺载体
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带来了乡镇党委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巨大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党委政府既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又是经济管理的主体,形成政府双重职能合一。政府以高度集权的行政方式全面干预、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企业改制,政企关系理顺了,党委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责一下子由原来的无所不包、大包大揽转变为宏观调控、协调服务,在这场大变革中,不少乡镇的干部感到无所适从,他们认为,既然产权归了个人,经营权给了企业,我们还怎么管理经济?在我的走访中,干部们普遍觉得在当前形势下管理经济缺少载体,无处着力,有劲无处使。
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经济的对策
(一)观念要转
一是要完成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角色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政府必须要重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在当前形势下,政府已不再是一个事无巨细、一概统吃的“无限政府”,其主要职能已明确在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而作为最基层的乡镇一级政权来说,其行政协调的权力进一步弱化,职能进一步局限,所以,乡镇党委政府必须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一个职权十分有限的“有限政府”上,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依法行政;二是要明确领导经济的实质就是服务经济。在具体工作中要避免走两个极端:一是放不下领导者的“架子”,始终以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自居,居高临下瞎指挥;二是因服务经济难度大而不作为,做乡镇经济发展的“旁观者”。另外,还要破除“小富即安”、“求稳怕乱”的思维习惯,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增强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振奋精神,开拓进取,运用市场经济新的思维方式,探寻加快乡镇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创造不同于过去的工作方式、行为方式和开发模式。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更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改革的姿态,更加扎实的步伐,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富民为本理念,倾力服务以促乡镇经济的发展。
(二)理念要新
当前,“经营城市”已成了不少地方政府和社会各阶层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它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课题。如何才能让土地最大限度地增值?让城市更好地发展,更富有竞争力?是经营城市理念的核心内容。而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xxxx县,笔者认为要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乡镇党委政府在管理经济时也必须要引入“经营乡镇”的理念。因为,在xxxx县努力建设新县城和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土地也已成了xxxx县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稀缺的资源,需要用“经营”来实现有限土地的价值。和“经营城市”不同的是,在“经营乡镇”这个理念里,土地所产生的价值已不是衡量经营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应该是经济和生态的统一,经过合理的经营,最终实现乡镇的可持续发展。
乡镇经营首当其冲的是乡镇的定位,也就是要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要按照唯一性、排他性、权威性的原则,找到乡镇个性与灵魂。第二步就是乡镇发展战略的制定,要回答“我到哪里去”的问题。乡镇发展战略考虑的是乡镇长远的计划,着重体现乡镇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制定乡镇的发展战略,离不开对本乡镇产业要素和自然资源的梳理与整合,要弄明白“我有哪些资源”。
接下来才是乡镇经济的空间布局与规划,也就是要搞清楚“我将如何成长”。乡镇规划要做到科学合理、有的放矢,否则会导致乡镇规划“中看不中用”,脱离实际。
经营乡镇还有乡镇形象的包装与推广,也就是“我将如何让世人认知自己”。乡镇形象的背后必须要有足够的内涵作支撑,必须注重培育相应的产业链,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三)方法要变
一是要改“被动式等待”为“主动式服务”。
在计划经济时代,乡镇党委政府是企业和村民的“家长”,不少乡镇干部已习惯于坐在办公室等着“下级”(企业和群众)上门请示,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不再是政府的附属,乡镇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服务,乡镇干部是服务乡镇经济和社会的主体,是能让群众直接感受、真真切切的“公仆”,在当前形势下,乡镇干部必须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执政为民、“发展是执政的第一要务”的原则,努力改变“被动式等待”的工作作风,走下去调研,了解企业和群众“有什么样的困难?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上门去服务,根据调研结果针对性地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实现服务全局和群众长远利益的目的。
二是要改“靠人脑”决策为“靠电脑”管理。
当今时代已是信息化时代,是数字经济时代。单凭领导干部的个人智慧来进行经济决策或经济管理显然是不行的。运用现代化手段来管理经济、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已是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的必然选择。开展电子政务不仅可以提高政府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效率,而且也可以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政府的透明度,最终提升新时代政府的形象。
三是要“有形”“无形”两手并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能是相当有限的,而市场规律这只“无形的手”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政府必须尽量减少对企业或其它经济行为的行政干预,按市场规律办事。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经济的健康发展又离不开政府引导这只“有形的手”,只有两“手”并举,乡镇经济才能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
政府这只“有形的手”首先应表现在对乡镇经济的前瞻性规划上。党委政府要在充分分析本镇的经济位置、资源和产业特色基础上,找出比较优势,因镇制宜,对本镇的经济发展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确定经济发展的思路,也就是要回答“我有什么?”“我该往哪里去?”的问题。
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还要表现在经济项目的开发建设上。一个经济项目的立项建设到运行投产,都离不开政府的帮扶,如要有一个好的政策环境,立项审批、土地征用等需要政府出面支持协调。在企业融入大市场的过程中,如果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能在关键时刻出手拉一把,那作用就非同小可。
(四)抓手要有
一、构筑二大平台。
信息平台:政府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最大使用者,建立信息平台有助于政府发挥优势,有效服务于经济。当前,乡镇政府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是要加紧实现乡镇管理的的信息化,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连接企业和群众,努力打造高效、透明、亲商的政府;二是要通过政府的工作引导企业上网,开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现已成为互联网上的主流业务,企业也逐步成为上网的主角。但就目前来看,我县相当多的企业主在意识和技术上与电子商务相距甚远,这就迫使政府要加强引导,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引领企业主上网。另外,xxxx县目前已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已建立了“全球纺织网”、“xxxx县科技信息网”等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信息网络,但这些网络的利用率尚欠提高,如何整合我县现有网络资源,提高利用率,也是目前乡镇干部需要动脑筋的一个课题。
园区平台:园区经济已经成为xxxx县乡镇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和支柱。当前,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打造经济强镇既是适应新一轮竞争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管理服务经济的一个重要载体和着落点。当然,工业园区的建设还是要做“特”字文章,要利用本乡镇的产业和资源特色来建设园区。如福全镇就利用该镇的两大特色工业家私和包装兴建了福全家私工业园区和包装工业园区,开园后33家相关企业迅速进驻,发展态势良好。
二、营造发展环境。
经济发展环境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和加快发展的决定性资源,也是我县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进行区域竞争的首要条件。乡镇直接面对农村,情况更复杂、更具体,这就要求乡镇党委政府必须要动足脑筋,加强监督,创造良好环境为经济保驾护航。
1、要打造“平安乡镇”,维护稳定大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已取得的成果也可能消失”。要打造“平安乡镇”,笔者认为要从三个源头上下功夫:
一是农村的稳定。造成农村不稳定的因素很复杂,但就目前来看,农民对村干部的意见比较集中,究其原因,主要是村干部办事不公、作风粗暴、致富无路所引起。所以,建立一支好的过硬的村干部队伍是乡镇党委政府努力实现农村稳定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具体可以从加强对村委换届选举的监督、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强化乡镇干部联村制度三个方面着手。其次是要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xxxx县农村正处于大转型时期,各种改革措施相继实施,如殡改、“双改”、宅基地整治、城中村改造等等,今年开始的行政村规模调整更是我县继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使用权流转之后又一次农村基层体制的重大改革。伴随着改革,各种新问题也随之涌现,如不能处理好各种矛盾和冲突,农村的稳定就会面临极大的挑战。所以乡镇干部必须维护农村稳定大局出发,以维护农民利益为原则,积极应对,细致工作,实现农村的长久平安。
二是企业的稳定。造成企业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安全生产存在隐患。永通4.16爆炸案已经给了我们血的警示,这就要求乡镇党委政府要吸取教训,睁大眼睛,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经常排查,及时整改,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是劳资矛盾的经常激化。乡镇党委政府除了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各种劳资纠纷外,更重要的是要督促做好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障工作,如保质保量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全覆盖等。
三是整个乡镇的社会稳定。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乡镇治安的综合整治,为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2、要打造“文明乡镇”。一要以精神文明活动为载体,提高镇民的文明素质;二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营造文明氛围。三是要做市场秩序的“守夜者”。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努力建立公平、守信、宽松的发展环境。
3、要打造“生态乡镇”。一要积极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对排污企业的监控工作,引导企业走无污染、清洁生产之路;二要加强集镇建设,使集镇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三是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
四、政策规范引导
曾有一位乡镇领导说,当前乡镇政府最大的资源就是政策。确实,企业要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离不开乡镇党委政府政策的规范和引导,这就是被有些地区戏称的“牵手工程”。
作为乡镇党委政府来说,其政策资源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业已制定的政策;对这类政策资源乡镇党委政府所能做的就是如何用足用好的问题。二是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在法律的大框架下制定一些有利于本乡镇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
有了政策,该如何用好?笔者认为也重在两方面,一是规范,通过政策的执行规范各种经济行为,为乡镇经济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二是引导。但在新形势下,企业对党委政府的引导要求极高,笔者认为要二“注意”:一要注意高点引导;党委政府必须要占据高点,看清市场走向再舞大旗,xxxx地处长三角南翼,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乡镇党委政府要从整个长三角和xxxx县大局出发,引导企业的发展。二要注意针对引导;要在充分分析区域的产业特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政府倡导的政策环境基础上,找到制约本乡镇经济发展的症结,对症下药,针对引导。如福全镇,区域位置优越、经济基础好是其优势,但企业大多存在求稳怕变、小富即安的传统思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再发展。对此,福全镇党委政府的做法是:做思想工作,帮助企业分析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引导企业眼睛“向外”(争取外资)、“向上”(成为上市公司),有效地促进了福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四篇: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做好农村信访工作,妥善处理好来自农村的信访问题,对于提高信访工作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信访问题出现的起因
随着我国农产品价格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传统的农业生产与组织方式受到极大挑战,短期内农民增收难、剩余劳动力增加、劳动力转移困难等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农民产生比较强烈的不满情绪,使农村一些原来就很敏感的“热点问题”持续升温,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心态失衡,思想观念落后。部分村民因循守旧,不患贫而患不均,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思想观念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较低,心态失衡,对两极分化不满情绪增大。还有部分村民全局观念淡薄,喜欢走“上层路线”,对基层干部不信任,认为只有上面的领导才会公正、公平。
(二)利益驱动,故意制造事端。少数村民受利益驱动,组织策划群众上访,煽动群众闹事,以便自己从中获利。如个别离任的村、组干部与在职的干部之间因集体资源、宗派利益等产生磨擦,就故意挑起矛盾,煽动群众闹事。有的是为了博得群众对自己的信任,让上级觉得自己有能力处理各种棘手之事。还有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千方百计制造事端,激发矛盾
为自己非法谋利提供条件。只要出现一定规模的上访,一般都存在着组织者、领导者。(三)被动服务,村组干部素质亟需增强。一是一些基层组织因经济基础薄弱,服务功能被动、弱化,没有及时、主动地去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
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致使一些本来很小的矛盾激化升
级,酿成大纠纷,从而加大了调处的难度。二是部分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有个别村干部,政治思想很好,品德人缘也很好,群众称为“老实人”。但是,一遇到难办的事,如宅基地纠纷、计划生育等问题,就讲不出政策,说不出道理,拿不出新招,调处起来不周全,没有一定的魄力和前瞻性,使一些问题由小变大,由少积多,逐步酿成大的矛盾。
(四)管理滞后,民主氛围不浓。有些基层组织一年不召开一次会议,对一些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如宅
基地审批、土地补偿费分配等不征求群众意见,只是少数几个人说了算。部分村、组在产业结构调整,进行项目开发时,既不广开言路,又不考察论证,开发项目“流产”也无人追究,群众极为不满。个别基层干部在执行政策上大搞利己主义。凡是自己能沾得上边的,则想尽办法兑现实施,自己或亲属沾不上利益的,则以村民自治、群众集体意见来推推挡挡。如有的村组干部因自己的儿子马上要到结婚年龄,就故意推迟集体收益分配的时间,以便儿媳妇也能享受到这一分配。有的村组干部则因自己家族里没有纯二女户或者外嫁女子户,而极力反对给这些人以优惠政策等等。
二、新形势下做好农村信访工作的对策
(一)抓住“早”——变上访为下访。〖HTF〗要及时捕捉信息,及早化解矛盾。在具体操作中,要坚决克服“上访无好人”的观点,正确对待上访群众,教育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反映问题,依照法律法规解决矛盾,及时有效地疏导群众。要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搜集信息,超前预测,防患未然。要把易发、多发信访的落后村及村组亏损企业作为重点排查对象,对排查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不安定因素,及时摸清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措施,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突出“快”——变久拖为速决。对于群众上访,接访后要做到快调查、速处理、快结案,力争一次处理到位,不留后患,避免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的发生。在调查处理中要坚持两个“要”,把握两个“关”,做到“三不结”。即:事实要查细,把握好事实关;有错要必纠,把握好处理关。要做到问题未查清的不结案;处理结果未与上访人见面的不结案;调查结论群众不满意的不结案。
(三)把握“源”——变处理为预防。实践中,每发生一次群众上访都会存在一定的工作成本,而一旦引发集体上访,则更加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我们在解决群众上访问题的同时,要注重超前防范,标本兼治,从根本上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一是要选准选好农村各级班子带头人,配备强有力的基层干部队伍。二是要加强对农村干部队伍的培训和整顿,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强化“责”——变被动为联动。一是要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逐级
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层层明确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二是要健全信访网络。从乡镇到村、到组、到重点地段、重点区域,都要有信息员、联络员、调处员、宣传员,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解决问题,通报工作情况,形成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格局
。要充分发挥信访信息网络的预报预警作用,彻底排查不稳定因素,及时收集报送影响基层稳定的苗头性问题。三是要推行稳定承诺制。乡村组和
有关企事业单位要公开承诺,明确处理期限,引导群众有问题逐级反映。四是要实行领导接访日制度。变上访为下访,变来访为回访,变上告为下解,领导干部要定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答复,耐心解释,果断处理。
(五)瞄准“热”——变焦点为亮点。一是要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及时公开村级财务,让群众真正了解集体的收支情况,对于表述不清楚、群众有疑问的地方,要通过财务收支说明和帐、款、物三对照等形式,把家底兜出来、亮出来,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同时也给干部一个清白。二是要严格按政策法
规处理土地征用及宅基地审批问题。三是要妥善处理灾欠减免及项目开发资金分配问题。要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规范各项村组管理,公平、公正、公开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搞宗派,不和稀泥,不循私情,确保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第五篇: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既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也是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大举措。然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也给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如何找准发展的突破口和动力源?
在去冬今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四川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高度评价。回良玉同志就此作重要批示:“新阶段的农田水利建设,要有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明确建设重点,广辟投资渠道,改革管理方式,创新运行机制。在这方面,四川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实践证明:新形势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必须长期不懈抓下去,而且能够在创新中大有作为。
又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黄金季节。钉锤声声,机器轰鸣,去冬今春的蜀中大地,火热的劳动场面随处可见。
初步统计显示: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全省累计完成投资74.4亿元、投劳8.5亿个,完成土石方6.9亿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04平方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221.2万亩,成片造林635.6万亩,建成县乡标美路1662公里„„
这不是一份普通的答卷。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在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下,作为农业大省、自然灾害多发省,四川面临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诸多挑战:如何保证量大面广的资金持续投入?如何调动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建设效益,切实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创新投资渠道、创新工作重点、创新运行机制„„新形势下,创新成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动力之源。投资从哪里来?
长期以来,农民群众的“两工”(积累工和义务工)投入,几乎占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投入的一半。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两工”将在3年内逐步取消,老路走不通了。与此同时,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不仅不能减,而且要加大。投资缺口如何填平?答案是广辟投资渠道,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要钱。
政府主导型:水利建设,今年已争取中央投入10.5亿元、省财政4.5亿元,确保重点项目、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整治、农村人口饮水解困、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顺利实施。交通建设,争取到国家计委3年投资20多亿元,用于4500公里县际油路或水泥路建设,省财政也从今年起每年投入1亿元建农村公路。造林绿化,去冬今春国家投资8.6亿元,同比增长14.6%。
改田改土,国家投资5.3亿元,占整个投入的69.7%。
政府引导型: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子”作用,调动农民群众投入的积极性。如省财政近1.7亿元的小农水资金,调动地方和群众投入2.7亿元。又如2002年旱山村治水兴村中,0.7亿元省财政投资引来的投入达1.4亿元。
社会投入型:各地以区位、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吸引业主投资,去冬今春仅兴水办电一项就吸引个人、团体投资2.1亿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有16处。乐山沙湾区推出“以地换堤”,由圣达焦化公司与德胜钢铁公司共同投资8631万元,修建堤防3300米,一举开发土地1000余亩,还保护了两家公司厂区土地1000亩,可谓“双赢”。
盘活资产型:各地纷纷以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努力盘活资产。如绵阳市通过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有效解决了工程的维修、管理和流动开发资金。
积极性怎样调动?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涵盖山水田林路气,关涉农村千家万户,建设主体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能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设的深度、广度、力度和成效。
一套以激发建设主体内在动力为着力点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在实践中探索成型。
其一,推进业主开发。业主投身农业开发,能较好地解决经营活力、生产规模、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等难题。在政治上鼓励、政策上支持、资金上帮助、法律上保护的大环境中,鼓励基层干部当业主、招商引资引业主、国家农建项目优先安排业主等趋势明晰,催动业主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从事农业开发的业主已有11万余户,开发土地近600万亩,总投资达73.8亿元,其中农田水利建设投入高达24.7亿元。围绕业主开发,农民通过租赁土地、替业主打工等手段获益匪浅,积极性有增无减。
其二,尊重群众自主。通过“村民自治,一事一议”,激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心宽气顺地搞建设。如崇州市在秋修中,实行承包田农毛渠由受益农户自行治理、公共地段由集体经济扶持加两工补助统一实施的办法,家家户户踊跃上阵,使疏掏任务较往年提前半个月保质保量地完成。
其三,配套政策鼓劲。以中小型水利建设为例,务工农民每人每天可获取劳务收入10-15元,积极性倍增。我省独创的“李冰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活动连续8年不间断,与目标管理挂钩,实行以奖代补,也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群改田改土兴水利的积极性。
效益如何提高?
投入要讲产出。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效益,是确保持续投入、激发建设积极性的内在要求。随着农业生产经营向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着力点,除了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在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新的“产出”目标,决定了新的建设重点。
综合治理是主战场。如同一场“多兵种”参与的会战,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新村扶贫、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旱山村集雨节灌、休稻养鱼等项目有机结合,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农机等部门密切配合,山、水、田、林、路、气整体推进,目标直指整合效益。苍溪县推行的“六个一”户办工程是亮点之一。围绕农户庭院,每户兴建一个经济园、一口卫生井、一口微水池、一口沼气池、一个石板水泥院坝、一条进出硬化路,独具特色的生态庭园经济发展模式初具,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县财政收入的60%以上,便直接或间接得益于这一庭园经济模式。
调改结合作载体。项目围绕调整转,调整跟着市场走,这样的建设脉络广为采纳。通江县玉屏寨村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把治水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今春维修山平塘2口,新建微水池15口、水渠1620米,地里栽银杏,地埂种金银花,规模达2000多亩,投产后全村人均将增收1500多元。
新技术担重任。四川十年九旱,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走节水农业新路子关乎治本。去冬今春,我省重点总结推广了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中心村村民蒲朝刚研制的简易抗旱节水灌溉技术,集喷灌滴灌于一体,亩投资仅300元左右,管道使用期达10年以上,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旱情较轻年份每亩增收400元以上,旱情较重年份每亩则增收800元以上,效益显著。
新模式积极试点。农村水利现代化试点正在郫县、广汉、彭山展开,渠道建设、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生产等配套推进,成效初显。另一项试点———灌区计量用水则在都江堰灌区率先推行,对水利管理的规范化、市场化进程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