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2007-02-02 21:56:3
5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四月下旬,市人大组织市政府相关部门就《统计法》、《贵州省统计管理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到我县进行调研,并先后到镇、镇、发电厂、水泥厂检查了这几家单位的统计基础工作情况。之后,我们又对全县各乡镇的统计基础工作及在岗统计人员的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县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全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全县的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
甚远。因此,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一、我县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⒈统计网络不健全。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层统计网络也就是乡镇统计机构以及统计人员的设置和配备问题。我县目前的乡镇统计工作基本上是一种松散的、不稳定的网络结构,构成这个网络结点的统计人员不仅承担着繁重的统计工作,也大都兼任着其它的乡镇工作,如分包村户、计划生育等,且都与工资挂钩,导致部分统计人员往往安不下心来,统计工作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⒉统计队伍不稳定。由于统计工作的繁重琐碎和统计人员的清苦贫寒,尽管各乡镇都配备了统计人员,但专职的极少,而且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个别乡镇甚至一年几换。按《统计法》规定,更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统计人
员的频繁变动,造成了统计资料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⒊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年度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⒋统计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由于乡镇没有设置综
合统计机构,全县个乡镇的统计工作是分散的,农业统计、工业统计、人口统计分别由不同的统计人员承担,也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⒌统计制度不健全或不实用。目前的统计调查制度大都以满足本级和上级的需求为主,而基层统计人员往往只是简单地收集和汇总各种统计报表,不能满足乡镇对其经济情况分析的需求。加上市、县一些部门常常擅自制发不符规定、未经统计部门审批的报表,且大多不能采用抽样或难于取材,加重了乡镇统计人员的负担。即使是统计部门的正规统计报表,虽然规定得很详细,也难免有一些与乡镇的实际不符,导致乡镇统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几乎只能是简单应付,无法真正实行。
二、对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统计工作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统计调查单位遍布城镇乡村的每个地方,全县统计调查单位有近个,统计范围之广,单位之多,是其他工作少见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而要真正的解决好以上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在于最基层的乡镇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和统计队伍的稳定与否。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确保统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⒈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根据我县情况,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员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享受正(副)股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日前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⒉稳定队伍,上下联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适时开展必要的统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⒊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
计报表报送制度》、《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⒋强化服务,突出精品。一是加强对乡镇历史资料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乡镇统计人员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优势,撰写出有一定份量的统计分析文章,为乡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加快统计数据对乡镇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提供速度,在统计数据上报县级统计部门审核和评估通过后,要及时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切实体现统计数字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快捷性。
第二篇: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2-24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文/尚春华
[导读]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摘要: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乡镇统计工作 调查
0 引言
统计工作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级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人建功立业之基,是统计事业兴旺发达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实现“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1 统计网络不健全,业务经费无保障 由于《统计法》只规定乡镇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员,乡镇机构改革时,不仅撤掉了原有的统计站,而且没有设立专门的统计岗位。统计人员不专一,有的乡镇统计工作由乡镇办公室文书、经管站干部等兼职。统计管理不归口,从分管领导来看,出现了管人的不管业务,管业务的不管人的矛盾;从统计工作归口管理看,未进行详细区分,乡镇政府一个统计往往兼搞农业、工业等多个专业。由于统计机构不健全,绝大多数乡镇财政紧张,造成了统计工作办公条件普遍较差,业务经费无保障,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办公设备简陋。由于经费无法保障,大多数乡镇一年难以召开一次,乡镇统计工作会议,对于上级会议精神和工作任务,只能分级贯彻安排,导致会议精神传达不及时、不准确。致使统计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统计数据不能准确上报。
1.2 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不专业 由于乡镇统计人员归乡镇政府管理。工资由乡镇政府发放,办公费用由乡镇政府出,而且关于乡镇统计人员的管理问题,有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县级统计部门大多权力有限,无力干预乡镇政府调配统计人员,因而乡镇政府随意更换统计人员,随意安排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统计人员一年一换、一年几换,导致乡镇统计人员不稳定、素质不高、兼职过多,统计只当副业干,迟报、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1.3 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1.4 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县乡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要求统计工作做相应的变化,而多年来,农村统计制度一成不变,农业是一个受自然影响大的行业,因自然灾害和农民生产趋向而改种、弃种的现象时
有发生,而报表却不变。如春夏播种面积和全年播种面积调查表,上半年报的数字,下半年不得做任何改动,而实际的情况有时却有很大的出入。这既不能反映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进度,更凸现出统计制度和统计报表呆板,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1.5 统计数据处理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 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2 解决乡镇统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指出:“要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2.1 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根据情况,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员1至2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条件成熟的可以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5日前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2 稳定队伍,上下联动。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指导和监督作用,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乡镇政府要重视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当作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统计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统计人才不断创新,要使统计人员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自身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严格执行《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基层统计人员变动必须征得统计管理部门的同意,统计员必须持证上岗,统计员不得随意变动。
2.3 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审核、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2.4 加强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基层统计电算化。首先要加强硬件建设。要为各乡镇统计站解决办公用房、办公桌椅、资料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并配备专用微机,解决统计手段落后的问题,逐步实现县、乡统计信息微机联网,推进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对统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从统计报表指标复杂化,还是从报表的趋势上看,统计工作网络化、信息化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所有乡镇都要配备电脑设备,统计人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快速提高统计工作的服务水平。其次是加强软件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才进入统计队伍,并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2.5 强化服务,突出精品。一是加强对乡镇统计历史资料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
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乡镇统计人员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优势,撰写出有一定份量的统计分析文章,为乡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加快统计数据对乡镇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提供速度,在统计数据上报县级统计部门审核和评估通过后,要及时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切实体现统计数字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快捷性。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问题及建议
作者:郴州市统计局高湘平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731更新时间:2007-10-17
保护视力色:【字体:大 小】热★★★
统计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国家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统计工作难度加大,困难增多,尤其是乡镇统计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亟待加强。根据调查情况,现对全市乡镇统计工作现状、问题及采取的对策建议分析如下: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乡镇统计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乡镇经济在全市总体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扎实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对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有序进行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令人堪忧。
1、乡镇统计机构设置情况
2001年,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我市多数县(市、区)都没有设置乡镇统计职能机构,没有明确统计编制。尽管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但收效甚微。因为无编、无岗,乡镇统计工作只好并入其他办公室。有党政办加挂统计站牌子的,有经管站或企业办加挂统计站牌子的,等等。据调查,2007年6月底止,全市经过县级编制部门批准认可的乡镇统计站只有39个,占乡镇总数的15.6%。
2、乡镇统计人员配置情况
全市现有250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共配置专职或兼职综合统计员265人,其中专职118人,占44.5%。由于机构和人员编制没有落实,多数乡镇统计站普遍只配有一名兼职统计人员。这些兼职统计人员工作非常辛苦,除完成日常统计工作任务外,还要兼管乡镇其他工作,有的还要担负驻村组和联系招商引资项目的任务。若遇计划生育、综治治安、防汛抗旱等中心工作,乡镇干部更是全力以赴。因此,乡镇统计人员负担过重,统计工作时间难以保证。
3、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情况
我市对乡镇统计员实行的是双重管理方式,行政上受乡镇人民政府领导,统计业务上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由于统计员的人事管理权、工资在乡镇,因而乡镇可以随意抽调统计人员从事统计以外的工作,统计人员变动极为频繁。据调查,能连续
从事统计工作两年时间的很少,一年一换、一年几换的问题突出。此外,乡镇统计员的编制比较混乱,严重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市乡镇统计员中,行政编制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占59.2%;事业占编21.5%;自收自支和其他编制的占19.3%。
4、乡镇统计基础建设情况
目前,乡(镇)统计工作所需要的硬件环境比较差,多数乡镇统计站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办公条件简陋、陈旧,统计手段相当落后。现乡镇统计专用微机很少,一般是与乡镇办公室、计生办、综治办等共同使用。加上乡(镇)统计人员的素质偏低,懂电脑操作的人不多,因而大部分乡镇仍使用计算器、算盘等原始的计算工具,进行村组和企业各种统计报表数据的汇总和计算,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极低,严重影响了统计源头数据质量的提高。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乡镇统计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统计人员不堪重负。近年来,涉及到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报表有增无减,统计专业分类越来越细,少说也有二、三十多种报表,加上各种名目繁多的统计调查项目,以及周期性普查任务,使乡镇统计员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是各级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统计已由单纯的农村统计发展成为涵盖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这对乡镇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统计力量不足与经济发展的更高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矛盾越来越突出。
2、乡镇统计队伍不稳,制约统计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方面,统计任务与日俱增,工资待遇长期偏低,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另一方面,乡镇统计机构的特殊性无法保证统计队伍的基本稳定,乡镇统计人员一年一变甚至一年几变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样,给统计部门的业务培训工作带来困难,培训的频率远赶不上乡镇更换统计人员的次数,严重影响了统计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3、统计方法制度滞后,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现实统计工作中,受调查经费等条件的限制,法律规定的统计方法制度就难以落实到位。以农业生产统计为例,多年来沿用的是直上而下布置、直下而上报送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虽根据需要也开展主要产品产量的抽样调查,但统计年报数据仍以村级上报的全面统计数据为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活动分散到千家万户,对农作物种植面积及产品产量进行全面统计调查,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根本无法搞准核实。
4、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渠道有限,乡镇财政普遍偏紧,对统计工作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据了解,我市多数乡镇是按照“据实报账”的原则解决统计经费。经济条件稍好的乡镇,基本能保障统计的开支需要。条件较差的乡镇,连正常的开支都报不了帐。有部分乡镇的统计人员常常是自己掏钱垫付开支,到年底还揣有一大把发票无法报销,有的甚至拖上几年才报账。村级经费情况就更加糟糕,大部分统计工作都是靠行政手段压制或凭村级统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来完成,基层抵触情绪较大。
三、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建议
1、建立健全统计职能机构。要以法律形式具体明确乡镇统计机构的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并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统计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从网上了解到,吉林、北京、新疆、辽宁等省、市正在进行统计改革试点,实行统计垂直管理。这是统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对稳定统计队伍,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统计水平是十分有利的。
实行统计垂直管理,首先是要解决编制问题。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开口子增编。由省政府协调,省统计局争取,与省人事厅、省编办等有关部门共同签发文件,全省统一增加乡镇统计人员编制,或由省里给政策,由各县(市、区)政府各自解决增加乡镇统计人员编制的问题。二是从有关部门调编。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现,乡镇原有部门的职能在弱化,如财税所在取消农业税后,财税所的编制有些过剩,人员过多。统计系统可向省编办建议,将财税所的编制切一块给统计站,这样既不增加乡镇编制,又较好地解决了统计人员的编制问题.2、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一是将乡、村两级统计经费分别列入县级财政部门的常年预算,或直接列入中央、省级预算,然后逐级拨付;二是千方百计解决好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问题,建议发放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岗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对统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素质。考虑到基层的经济承受能力,任何统计培训都必须实行免费培训,以提高基层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统计培训的实效。四是改进统计工作手段,尽管实现乡镇统计配微机和联网直报,促使乡镇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3、改革农村统计方法制度。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胆破除那些陈旧落后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国际一般规则的统计方法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在国家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农村统计的全面调查,取而代之的是以方案简单、指标较少,符合国际规则,能及时满足各级政府需要的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和一次性调查。这既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又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4、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统,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和领导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及惩处力度。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我县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全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全县的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一、我县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统计网络不健全。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层统计网络也就是乡镇统计机构以及统计人员的设臵和配备问题。我县目前的乡镇统计工作基本上是一种松散的、不稳定的网络结构,构成这个网络结点的统计人员不仅承担着繁重的统计工作,也大都兼任着其它的乡镇工作,如分包村户、计划生育等,且都与工资挂钩,导致部分统计人员往往安不下心来,统计工作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统计队伍不稳定。由于统计工作的繁重琐碎和统计人员的清苦贫寒,尽管各乡镇都配备了统计人员,但专职的极少,而且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个别乡镇甚至一年几换。按《统计法》规定,更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造成了统计资料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臵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4、统计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由于乡镇没有设臵综合统计机构,全县11个乡镇的统计工作是分散的,农业统计、工业统计、人口统计分别由不同的统计人员承担,也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5、统计制度不健全或不实用。目前的统计调查制度大都以满足本级和上级的需求为主,而基层统计人员往往只是简单地收集和汇总各种统计报表,不能满足乡镇对其经济情况分析的需求。加上市、县一些部门常常擅自制发不符规定、未经统计部门审批的报表,且大多不能采用抽样或难于取材,加重了乡镇统计人员的负担。即使是统计部门的正规统计报表,虽然规定得很详细,也难免有一些与乡镇的实际不符,导致乡镇统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几乎只能是简单应付,无法
真正实行。
二、对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统计工作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统计调查单位遍布城镇乡村的每个地方,全县统计调查单位有近400个,统计范围之广,单位之多,是其他工作少见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而要真正的解决好以上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在于最基层的乡镇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和统计队伍的稳定与否。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确保统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根据我县情况,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设臵专职统计员1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享受正(副)股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5日前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稳定队伍,上下联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适时开展必要的统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3、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制度》、《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4、强化服务,突出精品。一是加强对乡镇历史资料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乡镇统计人员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优势,撰写出有一定份量的统计分析文章,为乡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加快统计数据对乡镇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提供速度,在统计数据上报县级统计部门审核和评估通过后,要及时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切实体现统计数字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快捷性。
第四篇: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壶关县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按照国家、省、市要求,我局从5月下旬开始,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从机构、人员、经费、基础设施、网络运营、统计服务等六个方面,对全县20个乡镇的统计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县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全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全县的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一、我县乡镇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设臵统计机构,人员配备以兼职为主
这些兼职统计人员,除完成日常统计工作任务外,还要负责乡镇驻村工作和其他中心工作,工作非常辛苦。
(二)乡镇统计管理体制不合理,县局难以有效管理
我县对乡镇统计员的管理是双重管理,即:行政上受乡镇人民政府领导,统计业务上受县级统计局领导。由于乡镇统计员的人事、工资、年终考核等都归乡上管理,县统计局无法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因此,乡镇变动统计人员,根本不需要征求县统计局意见。此外,我县乡镇统计员中,行政编制占20 %,事业占编80%。乡镇事业编制统计员工资待遇比公务员低,且工作任务又相对较重。这次参公管理又末延伸到乡镇,意味着乡镇统计人员待遇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严重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和统计人员的低待遇,造成了乡镇统计人员业务不熟、统计资料管理不规范、报表等基础资料不完整、数据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乡镇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三)乡镇统计基础建设薄弱,统计手段落后
目前,乡镇统计工作所需要的硬件条件比较差,2008年以前,乡镇统计工作均没能用电脑。今年国家统计局给每个乡镇配备的一台乡镇统计专用电脑,由于我县属国定贫困县,乡镇电脑较少,且配臵较低,不能正常使用,只能占用国家统计局配备的电脑,使这台电脑无法专用,不能保证统计工作需要。目前,大部分乡镇仍使用计算器等计算工具,进行各种统计报表数据的汇总和计算,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极低,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效率。
(四)缺乏统计经费,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主要原因:我县乡镇不属一级财政预算,所有工作经费均由县上预算后划拨,全县各类工资支出远远高于本级财政收入,严重入不敷出,无法安排相关统计工作经费。
(五)乡镇统计资料管理不规范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乡镇农业统计类报表管理比较规范,有完整的原始资料。但乡镇畜牧统计由于长期以来自收自支,畜牧统计人员工作不确定等历史原因,致使畜牧统计基础资料不完整、管理混乱,难有完整的历史资料。
(六)乡镇统计服务工作滞后
目前,我县乡镇统计工作还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初级数据汇总整理上报阶段,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几乎一片空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乡镇统计人员少,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乡镇统计工作经费和设备不能满足日常的工作开展,统计调研和专题分析就更谈不上。
(七)乡镇统计制度不健全,统计违规现象较为突出
我县对乡镇统计有规范的管理和考核办法,但乡镇统计制度建设不健全,乡镇对统计资料的收集、审核、分析、上报等必备程序大多末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上报的统计报表基础资料不完整,统计数据质量不高,迟报统计资料现象较为突出。
二、对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如何切实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确保乡镇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应该作为统计改革的重要任务。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确保统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1、加大乡镇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力度。建议加快改革统计方法制度,建立适应乡镇统计工作发展,满足乡镇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需要的统计方法体制。尽量减少乡镇统计报表种类,实现农业、畜牧、林业统计一套表制度,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2、加快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对乡镇统计实行垂管。建议体制改革后的《统计法》中明确乡镇必须建立统计机构,明确其职能、性质、编制。同时,管理体制上明确由县统计局实行垂管,即:乡镇统计机构的人、财、物由县统计局直接管理,理顺乡镇统计管理体制。
3、明确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一是将乡镇统计经费列入县级财政的预算,并根据工作进度按月拨付;二是配备必要的计算机和落实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三是建立统一、规范的乡镇统计联网直报体系,促使乡镇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2007年统计工作个人工作总结
从事统计工作以来,在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统计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工作,我由不懂到懂,由肤浅到深入,由难到易,可以说这个过程是艰辛而美丽的。从工作中我所得到和领悟的也很多。这可以说对我以后的人生旅途都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也算我人生的一次不小的转折点和跨越。所以自已也更珍惜这个难能可贵的机会。我想无论开始从事何种工作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磨练。做统计一年多以来在工作中不断的磨练了我的意志,同时增加了我对困难的征服欲,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我想无论我做什么都会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我从事了这份工作,就要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去认真完成我的工作。一年中工作总结如下:
统计这份工作要求我。(首先)要敬业。要用积极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即然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二是)要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已做到一丝不苟。统计对我来说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它的要求很严格,它要求我必须认真、细致。要做到在刚统计时与磅房核对数字相符,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做表时要磅票与表格数字相符。无误的数据便于以后的查账,所以,必须要认真,仔细无差错。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其它工作时也是必须用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工作。(三是)责任心.工作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责任.我们有义务尽心尽责的去完成,去负责.所以工作的好坏,也取决于你对工作的责任心.(四是)工作的高效率。对我来说提高工作的效率就是要多学习,从学习中汲取好的可以提高效率的知识,再就是,将问题细化,在短时间内决定,对任何事情都要当机立断,设定具体时间安排工作,给自已制定严格的最后期限(五是)保密性。我所从事的统计具有很大的保密性,保密性就是对数据的保密。在这我也体验了库管这份工作,能同时做两份工作,对我说是受益非浅。工作虽然很辛苦可是对我真是个学习的机会。从中我体验了工作的性质,学到了很多我未曾接触过的事物和知识。不足之处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货物入库时没有分类摆放、标记名称。环境卫生比较差、库容不整洁。新的一年又已来到。工作还在继续,但是新的一年自已要求自已要有一个全新的自我。理清自已的思路,把工作做的更细致化。
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喜欢,也许不是太可能,但是想做到百分百的喜欢,就在于我们怎样以好的心态去看待这份工作,也就是说,既然我已经选择了这份工作,我就应该义无反顾的投身其中,并体现自我的价值观,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并不是太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他们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忍不拔的敬业精神,他们每天从事着平凡的工作,却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可想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好的回报的。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难免也出现一些不快乐的事情。我也曾为工作的压力狭益过、郁闷过、焦虑过。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在逐步繁重与细化,工作压力大也是必然。因为在这个物竞天择的自然中强者生弱者亡的法则是不变的,如果自我消极、抱怨永远会成为弱者。不良情绪有时也曾影响过我的工作效率,只是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寻找平衡切入点才是真的有效。我想只要超越自身的狭益、焦虑等消极心态,以积极、健康的情绪来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就可以了。我发现快乐的工作法宝就是以宽恕与感激的心态看待我们每天的工作。
从中我也认识到。工作时,首先要以宽恕平和的心态看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目标,并进行必要的心态调整,努力培养乐观大度的良好性格,对待工薪应有: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得态度,提高自己的抗干挠能力,有效转移注意力,使个人的心态在工作中得到转移、释放、调整,消除紧张与疲劳。时刻保持求知向上的心,爱上工作,使工作变成生活的最大乐趣。
这一年自已也是以抱着感激的心情迎接工作的考验,我时常在想因为这份工作,我有了养家糊口的经济实力;因为这份工作,我体现了自我的价值;因为这份工作,我磨练了我的意志。当静下心来的时候,我会反思省悟,与诸多下岗失业者相比,感激自己有丰实的薪水;与年迈体弱者相比感激自己有青春与健康;与庸庸碌碌混世者相比感激自己每天充实的工作着。人们不能预测快乐,因为快乐是乞求不到的,寻找工作的快乐,达到忘我的程度,工作的满足感就会出现,因为这时我们已经忘记了时间,也就忘记了忧愁。快乐是因为你做了快乐的工作,当你把工作做好了,你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满意,你就会快乐。
在明年中,我想我会把工作做的更细致、工作效率再提高一下、业务方面在做的更专业些。
壶关县统计工作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构建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在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统计工作任务繁重而复杂,这就对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省统计局《关于开展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精神,我县在认真组织各乡(镇)填报调查表的基础上,抽取了一个有代表性的乡进行了实地调查。从调查情况看,由于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面临着诸多问题,影响了统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
一、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基本现状
1、乡镇统计站已建立,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全县各乡(镇)均建立了乡镇统计站,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从统计基础建设上看,统计基础工作整体较好,但部分乡镇也存在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大部分村级组织、企业无专职统计员的现象。
2、任务繁重,工作越来越难做。乡镇基层统计员既担负着上级统计部门的12项经常性统计报表任务,涉及年报、月报、季报.又担负着农村住户调查、农产量抽样调查、人口抽样调查、安全感调查、工业企业规模以下抽样调查、工业企业景气和调查队的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等多项调查任务。另外,还要不定期地承担国家大型普查和各种临时性调查任务。乡镇统计人员涉及的基层单位越来越多,村级组织、企业统计人员参差不齐,加上被调查单位体制的变化,配合程度较差,使得乡镇统计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
3、编制、经费、办公设施等问题制约着乡镇基层统计事业的发展。通过多年努力,乡镇一级逐步建立了统计站,配备了专职统计人员,从2006年乡镇机构改革后,统计编制按在岗人员算,乡镇统计编制20个专职人员。二是没有必要的工作经费。统计站成立以来,无论是平时的经常性的统计工作、临时性的调查还有大型的普查,都没有专门的统计经费,乡镇财政有能力就支付一部分,财力紧张的乡镇,统计员都是自己先贴钱办事,兜里一大把发票报销不了。三是没有较为先进的办公设施。近年来,乡镇各站所都配备了先进的办公设施,统计站在2008年底国家统计局才为各乡镇配齐了计算机。目前,乡镇统计人员承担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多,工作重心放不在统计工作上,由于存在编制、经费等各方面的因素,作为乡镇基层统计人员自身也难以定位自己的工作,再加上有的乡镇领导不重视统计工作,所以乡镇统计站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将统计工作纳入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后,对统计工作就必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乡镇基层统计工作越来越重要,而在目前状况下,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条件缺乏,严重影响了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发展。
4、体制不畅,统计工作成为“搭头”。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首先,乡镇基层统计员的政治、经济待遇都依靠乡镇政府解决。在每年干部分工时,乡镇统计人员与其他干部一样要承担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统计工作自然就成了乡镇基层统计员的额外工作。平时投入统计业务的时间少,每到向县统计局报报表时就急得团团转,为了按时上报,有的只好凭经验在上年基础上进行适当估计调整。其次,乡镇基层统计员的提拔重用机会少,因此,挫伤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乡镇基础统计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数据准确性,否则的话,上误国策,下坑百姓。因此,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夯实统计基础是当前统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基层统计基础工作问题已提上了统计工作的议事日程,现就乡镇基层统计事业的发展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理顺关系,切实解决机构、编制、经费等基础性问题
乡镇基层统计事业要发展,必须解决一些统计体制方面的问题。一是建议统计部门实行垂直管理模式,提高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及抗干扰能力。二是落实统计业务经费,促进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稳定队伍,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目前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发展,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关键。建议上级部门:一是解决统计人员公务员或参公的待遇问题,二是加强统计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改进统计手段,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去年我们已为各乡镇配备了先进的办公设施,建议上级部门要加快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加强乡镇基层统计人员的电脑知识培训,全面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实现乡镇基层统计数据网上直报。
壶关县乡镇统计工作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做好社会保险统计分析工作的几点建议: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保险工作显得日益重要,在整个社会保险工作中,如何搞好社会保险统计分析、为保险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保险工作中,要抓好统计分析这个环节,认真开展统计分析,积极搞好监测评估,有效地提高了统计工作整体水平,为不断完善我们的保险政策提供技术、理论支持。但是,通过多年的保险工作实践,也发现社会保险统计工作也还有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紧紧围绕保险工作中心,把握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保险统计分析
开展统计分析,首先要确定分析目标,紧紧抓住领导和大家关心的问题,抓住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抓住社会保险工作实践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突发性和趋势性的问题,围绕社会保险中心工作,充分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政策措施和建议。在分析中,我们要力求将社会保险工作与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起来,从社会保险及相关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看其内在的联系,从统计的角度,以最快的速度、全新内容和权威的数字,对社会保险事业和基本状做出评价与判断,对重点工作和热点问题加以反映。同时,力求在“四新”上下功夫,即“把握新特点、判断新形势、预测新趋势、提出新建议”,提高对社会保险的准确判断和预测能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根据社会保险业务工作特点,建立了社会保险统计分析指标体系。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重点加强了六个方面的分析。(1)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分析。包括基本养老保险登记人数,参保人数,建帐人数,实际缴费人数,计划扩面人数,实际扩面人数,计划完成程度,参保人数增长率,建帐率等分析指标;(2)基本养老保险负担程度分析。包括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离退休人数,离退休人员增长率,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离退休人员增长率,平均负担系数,平均替代率等;(3)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缴情况分析。包括月人均缴费基数,月人均缴费基数增长率,月人均缴费基数占全省职工平均工资的比重,应缴、实缴养老保险费,补缴养老保险费,历年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增长率,收缴率等指标;(4)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情况分析。包括月人均养老金,养老金增长率,应支付、实支付养老金,补发养老金,养老金历史拖欠,支付率等;(5)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情况分析。包括本期收支结余,历年累计结余及增长率,历年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个人帐户实帐规模,空帐规模及可支付月数等;(6)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情况分析。企业退休人员数,实行社会化管理人数,社会化管理服务率,纳入社区管理人数,社区管理率等等。
二、广泛征集,科学整理,认真分析统计资料
统计分析的突出特点,就是对问题的分析要从统计资料出发,从定量分析入手,进行剖析,完成对事物的判断。统计分析是建立在占有大量资料基础上的深加工,从大量数据中发现问题,寻找矛盾,分析原因,研究规律,达到揭示问题的实质,实现从量到质的升华。社会保险是社会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与社会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性,这就需要我们统计人员注意搜集、整理与社会保险有关的各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统计数据,不仅要搜集劳动保障系统内部其他处室的相关资料,还要搜集劳动保障系统外部财政、统计、税务等部门的相关资料,加以运用到统计分析中去。如,要分析养老保险费收缴情况,就要搜集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缴费工资总额,缴费费率,收缴率,月人均缴费基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分析养老保险费是否应缴尽缴,缴费单位有无虚报、瞒报、漏报缴费人数和缴费工资情况。
在统计分析中,还要注意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平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等,比较的方法是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基本分析方法,同计划比较,同前期比较(包括和上期比,和去年同期比),同有关联的指标比较,多角度去理解统计资料,分析资料,取舍资料,以达到研究的目的,进而引出自己的观点。
三、把握原则,统筹兼顾,树立正确的统计观
统计分析要取得预期效果和卓有成效,必须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统计分析,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针,按照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在统计分析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来洞察问题,从现象和事物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来分析问题,不能凭想当然。(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搞好统计分析的基础。首先,情况要真实,数字要准确。准确是统计的生命线。其次,要尊重客观实际,防止主观臆断,切忌想当然和凭印象。再次,要讲真话,讲实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随波逐流。(3)坚持全局的观点。(4)坚持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原则。做到数字和情况、论点和论据的有机结合。(5)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准绳。检查与监督政策方针的贯彻实施,是统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搞好统计分析,前提是必须要吃透、弄懂国家和省有关社会保险的政策法规。
四、充分利用,服务决策,努力提高统计能力和水平
充分利用统计信息资源,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统计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统计报表资料、金保工程数据库及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等。通过统计分析,对统计数据进行筛选、归类和加工,形成可为工作运用的大量信息资源。一方面,可直接运用于工作实践,运用统计信息资源,制定社会保险扩面计划、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做实个人帐户测算、制定省级统筹基金调剂计划等等;另一方面,进行社会保险预测,着眼于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分析,对社会保险的形势和发展做出判断。如进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能力分析,养老保险基金承受能力分析,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的预测预警分析系统,发挥预测预警作用。统计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反过来又要求提高统计汇总和分析的准确性,要求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从而使统计工作步入了“统计-分析-决策”的良性发展轨道。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为了全面关心了解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学习、心理、身体、道德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研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帮教工作,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我们于0九年四月份,组织各村从五月一日至三十日进行了为时一个月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全乡义务教育阶段,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不在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总人数为52人,占初中、小学学生总人数的2.3%左右。这些留守儿童分布在边远山村。
一、现状及分析
由于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教育部门的努力,社会各界的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健康等方面的问题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许多留守儿童有理想,有抱负,想考上理想的大学,想当画家,歌星,宇航员。大部分学生身体健康,生活自理能力强,有孝心。但从调查的结果看,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感情上的缺失。
留守儿童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产生了失落感、自卑感,失去了安全感,缺乏必要的安慰和鼓励。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许多学生都写到:“希望爸爸妈妈常回家看我”“最大的愿望是团聚”。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叫高若天,父亲在兰州做生意,半年才回家一次和儿子见面,小若天平时想爸爸时,只能摸摸墙上挂的照片,照片没有体温一样的暖和,只有冰凉的感觉……。
2、心理上的障碍。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多数性格内向,眼神中经常流露出戒备和冷漠,同哪些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相比,少了些活泼和开朗,长期下去,无疑会对孩子的心理及性格产生不良影响。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养成了任性、放纵的性格。郭彬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两位老人一味地溺爱放纵,造成该同学经常迟到、旷课,吸烟、喝酒、上网,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员来往,结伙打架,向同学索要钱物,后来发展到和其父亲对打对骂,性格粗野暴躁,总是以冷酷仇恨的目光看周围的一切。
3、学习上的困难。
中小学校都布臵有家庭作业,要求家长提示、监督、辅导,而留守儿童家庭中的监护人,多数难以承担起帮助学生学习的任务。22个行政村有52名留守儿童,其中有47名儿童是跟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占监护人总数的90.4%;这些监护人中50—70岁之间的人数占用69.2%;这些监护人中文盲3人,占5.8%,小学程度40人,占76.9%,初中6人,占11.5%,高中以上3人,占5.8%。这些隔代的监护人一般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留守儿童一味的溺爱迁就,管养不管教,重物质满足,轻思想品德教育。
4、管理上的空档。
目前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还比较薄弱,对留守儿童来说,更是一个空档。初中学生赵梦圆随外祖母生活,在学校经常愁眉苦脸,性格孤僻,她曾对老师说,一到双休日就心惊胆颤,认为自己和其他同学不一样,是个无家可归的孩子。留守儿童回家后是否自觉学习,能否完成作业,甚至有没有到校学习都无人问津。有的留守儿童住在姨母家,新学期开学将近一个月,既没有到校学习,也没有在家里呆,学校打电话询问,家里没有人接听电话(原来这个学生提供的是一个虚假号码),老师误认为这个学生转学走了,监护人只知道学生天天都上学去了,其实是去网吧打游戏去了。这个学生由于上网没钱,在路上抢劫其他学生的钱,被公安机关拘留,这时学校老师和监护人才怅然大悟,但为时已晚了。
5、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社会上的一些丑陋现象和不良行为每时每刻都在腐蚀着我们的年轻一代,尤其对那些疏于管理的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更是经不起诱惑。某学生高勇父母在外地做生意,他寄宿在姨家。他花钱大手大脚,在校园内偷着吸烟,在校外经常喝酒,多次参与社会上打群架。他上网入迷,结交社会上的闲杂人员强制抢夺学生钱物,多次受到学校的批评教育和公安机关的处理。
二、对策与建议
留守儿童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更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我们建议: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思想及家庭教育等情况调查摸底,将他们每周每月的活动情况纳入教师的视线,实行动态跟踪,分类管理,随时根据留守儿童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有的放矢地做好帮教工作。
2、积极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使留守儿童全天24小时都臵于学校老师的监护之下,生活上有人管,学习上有人帮,安全有保证。在学生中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使留守儿童直正感受到学校象家庭一样温暖。
3、努力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素质。充分利用各中小学的家长学校这个阵地,积极开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培训班,使他们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职责,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4、加强交流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外出打工的父母要经常与子女沟通交流,利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每月至少沟通1—2次,从而缩短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距离,使留守儿童产生父母就在自己身边的感觉。学校要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要保障学校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和监护人联系的经常性、实效性。及时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共同研究教育方法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5、动员社会力量,优化育人环境。各级政府、共青团和关工委组织,充分发挥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认真整治校园周边秩序,净化育人环境。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农村创办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体育、文艺娱乐活动,丰富农村儿童的精神生活。
6、加快地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在本地就业的机会。农民就近务工,减少留守儿童;城市中小学要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降低门槛,创造条件,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使农民工有能力把子女带在身边,让留守儿童随父母就近入学,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
桥上乡统计工作站
统 计 分 析 说 明
第五篇: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科学指导乡镇统计工作 提升源头数据质量
统计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国家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乡镇统计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日趋凸现,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借助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机,xx县统计局班子成员深入王子树乡进行专题调研,以此探求加强“双基”建设、提升源头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促进xx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20xx年,xx县统计局根据省、州、县人民政府的总体部署,完成了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工作,全县9个乡镇统计站于20xx年在各乡镇人民政府相继挂牌运行。9个乡镇统计站有编制19名,现实有统计人员11人,其中:新招录2人、调入1人、所属乡镇统计改革自然过渡8人。其中陇把镇统计站统计员用工方式为聘用。根据《统计法》规定,乡镇统计员主要负责农村基层统计工作,配合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统计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乡镇经济在全县总体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积极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健全统计保障体系,对于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至关重要。但是,经过实施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后形成的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一)改革不彻底,改革目标不到位
纵观省、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所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都很理想,但由于各地的条件以及对统计工作理解、重视、支持的程度不一样,因此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就xx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情况来看,仅仅是人的理论归属问题和统计工作的安排上有了结果,改革政策上明确的其他改革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匹配,统计人员不安心工作
统计工作无论是在统计干部的切身感受上还是在社会公众的理解认识上,都是一项非常清苦、枯燥的工作,特别是处于统计最基层的乡镇统计员,为完成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常年抛家离子奔走于乡村之间,却由于统计工作经费的严重不足,与其他行业岗位相比,乡镇统计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因此,乡镇统计员不安心工作形成两种倾向:一是各使奇招要求调离统计岗位;二是在工作上忽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难以保证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统计人员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不够,统计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乡镇统计站人员基本是从原乡镇统计人员过渡而来,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对统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基本上处于初始状态,因此不能满足现代统计工作的要求和需要。导致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学习不够、业务素质不高的主要因素:一是乡镇统计员在乡镇统计体制改革进入统计站时缺乏竞争性,属自然过渡,少数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没有工作责任心的同志也进入了统计岗位;二是虽然在乡镇统计改革的方案中明确了人、财、物归属于县统计局管理,但由于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作经费奇缺,加之乡镇人民政府人少事多的矛盾日趋突出的实际,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在时间上、精力上、工作任务上更多的服从于乡镇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在办公及生活条件上更多的依赖于乡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因此乡镇统计站及统计人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其学习的自觉性在时间上没有得到保障,统计专业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四)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根据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明确:“乡镇统计站的人员工资、办公等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除正常的公务经费外,每个乡镇统计站每年的工作经费不低于2万元。20xx年每个乡镇统计站的工作经费按1万元的标准由财政支付,从2009年开始按每个乡镇2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但由于县财政困难,无法将政策规定的经费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在经费难以保证的前提下,乡镇统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办公条件、统计人员的培训、外出调查等因缺乏资金的支持而无法得以正常开展。
三、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完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
要以法律形式具体明确乡镇统计机构的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并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统计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从网上了解到,吉林、北京、新疆、辽宁等省、市正在进行统计改革试点,实行统计垂直管理。这是统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对稳定统计队伍,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统计水平是十分有利的。
实行统计垂直管理,其有益之处非常明显,其关键之处是可以实现依法统计,从源头上保证数据质量。
(二)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
一是将乡、村两级统计经费分别列入县级财政部门的常年预算,或直接列入中央、省级预算,然后逐级拨付;二是千方百计解决好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问题,建议发放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岗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乡村两级统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素质。考虑到基层的经济承受能力,任何统计培训都必须实行免费培训,以提高基层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统计培训的实效性;四是改进统计工作手段,要努力实现乡镇统计计算机联网直报,促使乡镇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改革农村统计方法制度
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胆破除那些陈旧落后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国际一般规则的统计方法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在国家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农村统计的全面调查,取而代之的是以方案简单、指标较少,符合国际规则,能及时满足各级政府需要的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和一次性调查。这既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又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四)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统,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和领导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及惩处力度。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调研报告由于调研时间仓促,存在问题及建议难免缺乏深刻认识和可操作之处,但我们真诚希望借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机,认真解读和破解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期促进xx统计的科学发展和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