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组织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镇按照中央、省、市县部署,坚持以“*”为指导,以“三级联创”为载体,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12个村“两委”班子健全,基本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通过培训,镇村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普遍增强,密切联系群众、真诚关心群众的意识普遍增强。
目前,全镇有村级党组织12个,其中4个村设党总支,8个村设党支部,共有农村党员874名,小学文化及以下党员456名,中专以上14名,30岁以下党员33名,60岁以上党员334名,20*年12个行政村实现当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32万元,比20*年增加308万元,增长58.8%;总支出716万元,比20*年增加272万元;最高的村年收入146万元,支出达166万元;最低的村年收33万元,支出达36万元。虽然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较高,但其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款,可支配收入较少,村级经济薄弱,特别是从当前我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状况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因而,村级组织和村级经济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二、存在的问题
1、有极少数村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不强。镇在配备村级组织建设中注重村书记选拔,而忽略支委人选,少数村书记统领能力不强,缺乏驾驭村“两委”班子的能力,个别村“两委”关系不够协调,甚至形成严重对立。
2、少数村干部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陈旧。少数村干部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把一些可以通过思想工作解决的问题复杂化,积怨增多,形成隐患。遇到矛盾绕道走,当“老好人”、“和事佬”。
3、村级后备干部匮乏。由于传统观念有私心杂念等因素,在职班子对后备干部的选拔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应付检查,导致后备干部不足,使有些村班子出现“不调整不行,调整无合适人选”的“两难”境地。一时无法找到合适人选,此外,少数村与存在书记、主任暗中较劲问题。
4、村党支部工作思路不清,发展农村经济办法不多。少数村干部素质不高,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低。主要表现在村干部大多文化层次较低,思想解放不够,发展意识不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知之甚少,也没有经营管理的经验,不能顺应市场的要求,从市场的需求出发寻找出路,因而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此外,在一些村干部中还普遍存在抱摊守业的思想,认为只要把镇里安排的常规工作干好了,任务完成了,就是尽到责任了,还没有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真正当作大事来抓。少数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村集体积累少,极少数村甚至是“空壳”村。“有钱办事”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严重影响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5、资产管理不完善的问题。有的村财务管理不规范,集体资产存量不准;有的村忽视集体资产管理,出现了集体资产流失现象;有的村发展公益事业不能量力而行,而是举债办事,给村集体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有的村虽然集体积累相对较好,但没有把现有积累管好用活,使之实现最大效益。
三、下步工作及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切实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调查情况看,当前和今后一个 时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三级联创”为契机,按“五个好”标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按“星级评定”要求,做好“争先创优”工作。以开展“三级联创”、创建“五好”村党支部等活动为载体;以富民、为民、利民为核心,增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以公道正派为规范,为加快发展、富民强镇提供坚强保证。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施三级联动,互相促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通过活动,切实履行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职责。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2、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一是要拓宽用人渠道。农村基层干部选任要把选准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关键,把那些思想品质好、政治上过硬、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干部选上来。要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打工回乡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的优秀分子中选拔人才。对暂无合适人选的,可以采取公开选聘或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党员干部任职或挂职的方式选拔村干部,并注意搞好传帮带,培养当地的干部。二是政治待遇要提高。要紧密结合乡镇机构改革,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要大胆提拔使用,鼓励乡镇干部到村级组织任职。三是经济待遇要加强。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不断改善村干部的经济待遇。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工资可以由镇财政统一发放,其他定职干部工资由村自行解决,逐步把村干部工资由镇承担转变到创业增收上来。同时,建立健全在职村干部工资补贴最低基数保障制度、退职村干部养老金保障制度。四是工作环境要改善。要科学制订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和改进村干部的考核和评价制度,在强化村干部抓经济发展促农民增收的责任的同时,也要维护村干部的合法权益。
3、健全村支两委协作共事机制。一是明确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强调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村委会等其他村级组织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围绕自身职能各自章程开展工作。二是在村一级普遍设立“三会”,即村支两委联席会、党员议事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并对各自职责明确规定,使村级各种组织有职有责,分工明确,运转有序。三是规范村级事务决策程序和议事程序。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上,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统一决策程序。
4、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和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党员教育培训力度。一是突出农村政策和宗旨观念的教育培训。结合农村党员冬训工作,扎实学好政策理论,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激发农村基层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真心实意为群众造福。二要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组织他们学习实用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可通过播放实用技术录像,建立培训基地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学习效果。根据不同村的实际需求,分门别类,分期分批轮训基层干部和农民党员,把课堂教学同参观考察、开阔眼界结合起来,使农村干部和农民党员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从而增强农村干部和农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带动和促进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 提高。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发 挥领导核心作用,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5、丰富基层组织建设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近几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证明,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内容必须借助于丰富多彩、生 动活泼的形式来实现,必须紧密联系农村基层实际,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抓有效的载体,提高农 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根据当前形势和基层特点,在抓活动的过程中,既要沿用过去曾行之有效的一 些作法,如三会一课制、结对帮扶、专题讲座、竞赛评比、文明创建等,又要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群众的思想状况、心态变化,探索出一条开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寓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于丰富的活动之中,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简单刻板的说教做法,并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村支部活动正常化问题上。
6、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确保党员发展质量。在新形势下,要保证农民党员发展质量,就必须积极主动地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根据目前我镇农民入党积极分子存在的问题,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吸引争取并举,在壮大队伍上下功夫。要在切实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吸引力的同时,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和途径,加强对青年一代的政治思想工作。可通过共青团组织,吸引他们,对他们先进行“三观”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从小树立共产主义信念。二是坚持从严要求,在培养队伍上下功夫。要本着严格规范、确保实效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建立起操作性强,具有约束力的具体工作制度,推动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三是坚持择优汰劣,在优化队伍上下功夫。建立入党积极分子考试、考核制度,对那些政治思想进步快,条件成熟的,要及时吸收入党;对那些基本素质不高,入党动机不纯,群众威信偏低的要果断调整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第二篇: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2-24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文/尚春华
[导读]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摘要: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乡镇统计工作 调查
0 引言
统计工作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级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人建功立业之基,是统计事业兴旺发达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实现“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1 统计网络不健全,业务经费无保障 由于《统计法》只规定乡镇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员,乡镇机构改革时,不仅撤掉了原有的统计站,而且没有设立专门的统计岗位。统计人员不专一,有的乡镇统计工作由乡镇办公室文书、经管站干部等兼职。统计管理不归口,从分管领导来看,出现了管人的不管业务,管业务的不管人的矛盾;从统计工作归口管理看,未进行详细区分,乡镇政府一个统计往往兼搞农业、工业等多个专业。由于统计机构不健全,绝大多数乡镇财政紧张,造成了统计工作办公条件普遍较差,业务经费无保障,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办公设备简陋。由于经费无法保障,大多数乡镇一年难以召开一次,乡镇统计工作会议,对于上级会议精神和工作任务,只能分级贯彻安排,导致会议精神传达不及时、不准确。致使统计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统计数据不能准确上报。
1.2 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不专业 由于乡镇统计人员归乡镇政府管理。工资由乡镇政府发放,办公费用由乡镇政府出,而且关于乡镇统计人员的管理问题,有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县级统计部门大多权力有限,无力干预乡镇政府调配统计人员,因而乡镇政府随意更换统计人员,随意安排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统计人员一年一换、一年几换,导致乡镇统计人员不稳定、素质不高、兼职过多,统计只当副业干,迟报、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1.3 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1.4 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县乡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要求统计工作做相应的变化,而多年来,农村统计制度一成不变,农业是一个受自然影响大的行业,因自然灾害和农民生产趋向而改种、弃种的现象时
有发生,而报表却不变。如春夏播种面积和全年播种面积调查表,上半年报的数字,下半年不得做任何改动,而实际的情况有时却有很大的出入。这既不能反映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进度,更凸现出统计制度和统计报表呆板,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1.5 统计数据处理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 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2 解决乡镇统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指出:“要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2.1 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根据情况,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员1至2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条件成熟的可以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5日前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2 稳定队伍,上下联动。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指导和监督作用,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乡镇政府要重视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当作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统计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统计人才不断创新,要使统计人员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自身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严格执行《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基层统计人员变动必须征得统计管理部门的同意,统计员必须持证上岗,统计员不得随意变动。
2.3 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审核、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2.4 加强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基层统计电算化。首先要加强硬件建设。要为各乡镇统计站解决办公用房、办公桌椅、资料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并配备专用微机,解决统计手段落后的问题,逐步实现县、乡统计信息微机联网,推进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对统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从统计报表指标复杂化,还是从报表的趋势上看,统计工作网络化、信息化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所有乡镇都要配备电脑设备,统计人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快速提高统计工作的服务水平。其次是加强软件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才进入统计队伍,并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2.5 强化服务,突出精品。一是加强对乡镇统计历史资料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
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乡镇统计人员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优势,撰写出有一定份量的统计分析文章,为乡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加快统计数据对乡镇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提供速度,在统计数据上报县级统计部门审核和评估通过后,要及时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切实体现统计数字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快捷性。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问题及建议
作者:郴州市统计局高湘平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731更新时间:2007-10-17
保护视力色:【字体:大 小】热★★★
统计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国家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统计工作难度加大,困难增多,尤其是乡镇统计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亟待加强。根据调查情况,现对全市乡镇统计工作现状、问题及采取的对策建议分析如下: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乡镇统计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乡镇经济在全市总体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扎实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对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有序进行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令人堪忧。
1、乡镇统计机构设置情况
2001年,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我市多数县(市、区)都没有设置乡镇统计职能机构,没有明确统计编制。尽管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但收效甚微。因为无编、无岗,乡镇统计工作只好并入其他办公室。有党政办加挂统计站牌子的,有经管站或企业办加挂统计站牌子的,等等。据调查,2007年6月底止,全市经过县级编制部门批准认可的乡镇统计站只有39个,占乡镇总数的15.6%。
2、乡镇统计人员配置情况
全市现有250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共配置专职或兼职综合统计员265人,其中专职118人,占44.5%。由于机构和人员编制没有落实,多数乡镇统计站普遍只配有一名兼职统计人员。这些兼职统计人员工作非常辛苦,除完成日常统计工作任务外,还要兼管乡镇其他工作,有的还要担负驻村组和联系招商引资项目的任务。若遇计划生育、综治治安、防汛抗旱等中心工作,乡镇干部更是全力以赴。因此,乡镇统计人员负担过重,统计工作时间难以保证。
3、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情况
我市对乡镇统计员实行的是双重管理方式,行政上受乡镇人民政府领导,统计业务上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由于统计员的人事管理权、工资在乡镇,因而乡镇可以随意抽调统计人员从事统计以外的工作,统计人员变动极为频繁。据调查,能连续
从事统计工作两年时间的很少,一年一换、一年几换的问题突出。此外,乡镇统计员的编制比较混乱,严重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市乡镇统计员中,行政编制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占59.2%;事业占编21.5%;自收自支和其他编制的占19.3%。
4、乡镇统计基础建设情况
目前,乡(镇)统计工作所需要的硬件环境比较差,多数乡镇统计站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办公条件简陋、陈旧,统计手段相当落后。现乡镇统计专用微机很少,一般是与乡镇办公室、计生办、综治办等共同使用。加上乡(镇)统计人员的素质偏低,懂电脑操作的人不多,因而大部分乡镇仍使用计算器、算盘等原始的计算工具,进行村组和企业各种统计报表数据的汇总和计算,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极低,严重影响了统计源头数据质量的提高。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乡镇统计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统计人员不堪重负。近年来,涉及到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报表有增无减,统计专业分类越来越细,少说也有二、三十多种报表,加上各种名目繁多的统计调查项目,以及周期性普查任务,使乡镇统计员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是各级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统计已由单纯的农村统计发展成为涵盖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这对乡镇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统计力量不足与经济发展的更高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矛盾越来越突出。
2、乡镇统计队伍不稳,制约统计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方面,统计任务与日俱增,工资待遇长期偏低,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另一方面,乡镇统计机构的特殊性无法保证统计队伍的基本稳定,乡镇统计人员一年一变甚至一年几变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样,给统计部门的业务培训工作带来困难,培训的频率远赶不上乡镇更换统计人员的次数,严重影响了统计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3、统计方法制度滞后,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现实统计工作中,受调查经费等条件的限制,法律规定的统计方法制度就难以落实到位。以农业生产统计为例,多年来沿用的是直上而下布置、直下而上报送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虽根据需要也开展主要产品产量的抽样调查,但统计年报数据仍以村级上报的全面统计数据为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活动分散到千家万户,对农作物种植面积及产品产量进行全面统计调查,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根本无法搞准核实。
4、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渠道有限,乡镇财政普遍偏紧,对统计工作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据了解,我市多数乡镇是按照“据实报账”的原则解决统计经费。经济条件稍好的乡镇,基本能保障统计的开支需要。条件较差的乡镇,连正常的开支都报不了帐。有部分乡镇的统计人员常常是自己掏钱垫付开支,到年底还揣有一大把发票无法报销,有的甚至拖上几年才报账。村级经费情况就更加糟糕,大部分统计工作都是靠行政手段压制或凭村级统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来完成,基层抵触情绪较大。
三、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建议
1、建立健全统计职能机构。要以法律形式具体明确乡镇统计机构的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并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统计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从网上了解到,吉林、北京、新疆、辽宁等省、市正在进行统计改革试点,实行统计垂直管理。这是统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对稳定统计队伍,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统计水平是十分有利的。
实行统计垂直管理,首先是要解决编制问题。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开口子增编。由省政府协调,省统计局争取,与省人事厅、省编办等有关部门共同签发文件,全省统一增加乡镇统计人员编制,或由省里给政策,由各县(市、区)政府各自解决增加乡镇统计人员编制的问题。二是从有关部门调编。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现,乡镇原有部门的职能在弱化,如财税所在取消农业税后,财税所的编制有些过剩,人员过多。统计系统可向省编办建议,将财税所的编制切一块给统计站,这样既不增加乡镇编制,又较好地解决了统计人员的编制问题.2、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一是将乡、村两级统计经费分别列入县级财政部门的常年预算,或直接列入中央、省级预算,然后逐级拨付;二是千方百计解决好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问题,建议发放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岗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对统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素质。考虑到基层的经济承受能力,任何统计培训都必须实行免费培训,以提高基层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统计培训的实效。四是改进统计工作手段,尽管实现乡镇统计配微机和联网直报,促使乡镇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3、改革农村统计方法制度。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胆破除那些陈旧落后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国际一般规则的统计方法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在国家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农村统计的全面调查,取而代之的是以方案简单、指标较少,符合国际规则,能及时满足各级政府需要的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和一次性调查。这既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又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4、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统,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和领导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及惩处力度。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我县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全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全县的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一、我县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统计网络不健全。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层统计网络也就是乡镇统计机构以及统计人员的设臵和配备问题。我县目前的乡镇统计工作基本上是一种松散的、不稳定的网络结构,构成这个网络结点的统计人员不仅承担着繁重的统计工作,也大都兼任着其它的乡镇工作,如分包村户、计划生育等,且都与工资挂钩,导致部分统计人员往往安不下心来,统计工作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统计队伍不稳定。由于统计工作的繁重琐碎和统计人员的清苦贫寒,尽管各乡镇都配备了统计人员,但专职的极少,而且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个别乡镇甚至一年几换。按《统计法》规定,更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造成了统计资料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臵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4、统计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由于乡镇没有设臵综合统计机构,全县11个乡镇的统计工作是分散的,农业统计、工业统计、人口统计分别由不同的统计人员承担,也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5、统计制度不健全或不实用。目前的统计调查制度大都以满足本级和上级的需求为主,而基层统计人员往往只是简单地收集和汇总各种统计报表,不能满足乡镇对其经济情况分析的需求。加上市、县一些部门常常擅自制发不符规定、未经统计部门审批的报表,且大多不能采用抽样或难于取材,加重了乡镇统计人员的负担。即使是统计部门的正规统计报表,虽然规定得很详细,也难免有一些与乡镇的实际不符,导致乡镇统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几乎只能是简单应付,无法
真正实行。
二、对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统计工作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统计调查单位遍布城镇乡村的每个地方,全县统计调查单位有近400个,统计范围之广,单位之多,是其他工作少见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而要真正的解决好以上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在于最基层的乡镇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和统计队伍的稳定与否。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确保统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根据我县情况,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设臵专职统计员1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享受正(副)股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5日前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稳定队伍,上下联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适时开展必要的统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3、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制度》、《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4、强化服务,突出精品。一是加强对乡镇历史资料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乡镇统计人员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优势,撰写出有一定份量的统计分析文章,为乡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加快统计数据对乡镇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提供速度,在统计数据上报县级统计部门审核和评估通过后,要及时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切实体现统计数字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快捷性。
第四篇:农村林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林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 要:农村林业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深入农村实地进行广泛调研,分析农村林业发展状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旨在为加快农村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思想资源和智力参考。
关键词:农村;林业;调查与思考
镇林业资源较为丰富,现有成片林近千公顷,绿色长廊几十公里,林木绿化率30%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贯彻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同时结合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认真开展“把树种上”工程。同时大力发展林业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扶持了一批林业企业,取得了可喜成果。为了进一步加快镇林业的发展,本组深入实地进行深入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林业发展状况及其存在问题,结合实际,也提出一些策略建议,旨在为加快农村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思想资源。
一、林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造林缺乏长远规划
近年来,镇内各类绿化造林主要以道路、河道两侧以及美好乡村工程建设小区绿化为主。除此之外的其他区域造林绿化依然呈现粗放管理态势,缺乏系统规划,绿化造林远景意识淡薄。往往造成道路、河道、新建小区绿化接近城市标准,而原始的自然村落之中仍然树种杂乱,野草丛生,影响村容村貌。
(二)植树造林空间不足
随着“十一五”期间实施退耕还林和近两年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实施,镇区域内宜林荒地越来越少、造林空间越来越小。有些造林项目在耕地上实施,土地租金高,造林投入大,且往往会被农民破坏,林地面积和林地质量提升难度大。
(三)现有林分质量不高
镇现有林分大多为杨树纯林,部分区域种植刺槐和松树,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生态功能不强,特别是部分林地、退耕还林生长态势不好,急需更新。树种选用方面也有有一定缺陷,大量栽植的杨树品种春季杨絮过多,严重影响交通以及人们身心健康。
(四)林业资源利用不足
近年来,镇大建设带动了周边的园林企业飞速发展,周边三县从事林业苗木生产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在各企业收获利润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林业资源的生态优势,不能合理利用。以镇天欣园林公司为例,天欣园林是镇一家以园林苗木生产和绿化工程施工为主的民营企业。园内林地面积广阔,但是由于没有合理利用林业的生态旅游功能,导致企业优势得不到体现,园内部分旅游设施长期闲置,无形之中造成了资源浪费。
(五)植树造林积极性不高
“十一五”期间,全国兴起退耕还林的热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热潮逐渐褪去,农民当初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也逐日递减。观其原因:其一,目前退耕还林每亩补助115元,而土地流转,农民出租土地每亩600元,加上粮食补贴100至200元每亩,农民种粮收入要比种树高很多,自然积极性就降低了;其二,补贴呈现地域化,林业租地补贴政策不同,导致外地企业不愿来镇上投资造林。
二、加快林业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一)创新林业机制,增强林业发展内在动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公共财政保障,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绿化造林和林业建设,特别是对林地林木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湿地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二是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建立林木资产评估平台,搭建林业投融资平台,畅通林业投融资渠道。重点培育一批社区股份合作社、林业专业合作社和林地股份合作社,推进合作经营和规模经营。三是逐步扩大和提高生态补偿范围及标准,充分调动 镇村二级保护、造林的积极性,确保资源稳定增长和生态安全。针对租地造林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研,完善相关制度,创新管理办法,提升建管成效。
(二)提高造林意识,政府引导投资
一是镇党委政府要提高造林意识,依托森林增长工程和相关政策,把树种上,继承、发扬“林业百佳乡镇”的荣誉。二是党委政府要正确引导企业生产,要以“生态、特优、高效”为核心,结合镇以及企业实际,因地制宜,以特色林果、乡土苗木、优质花卉、休闲林业为重点,推进特色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优化产业结构,做强产业品牌,提高产业效益。三是倡导企业改变原始造林模式,多引进适宜镇生长的优质林木新品种,改变以往粗放、单一的林业经营模式,大力营造林圃、林果两用林、积极培育典型引导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利用大型片林发展生态旅游等多种途径打造经济、生态结合双赢点。
(三)打好生态林业乡镇牌,做好造林统筹规划
一是做好相关规划,科学确定森林资源增量,同时,巩固原有绿化成果,做好原有道路、河道森林资源的保护、更新工作,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在提供更好生态服务、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方面的作用。二是大力营造村片林。一个村庄或居民小区就是一个小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近年来,由于土地置换、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需要,使部分成片林被砍伐或原有老村庄变迁,从而使原有村庄内多年生乔木和乡土树种受到一定损失。为了营造良好的村内生态环境,应该在改造村庄、小区的硬件设施的同时做好树木补植工作,实现森林资源动态平衡。补植过程中,应同时做好树种的优选工作,除了栽植传统用材树种外,还应创新栽植观赏性强、生长快、管理粗放、无飞毛、少花粉、能吸尘和吸收有害气体、抗污染的树种,逐步达到远观村庄“白天不见屋,晚上不见光,进村不见阳光”的效果,进而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三是美好乡村内造林及绿化。以村为例,新村建成后楼房多、硬化多;村内绿化大树少、小树多,速生树种较少,树种选择不合理,炎热的夏季村民没有遮荫避暑之处。为此,更应花大气力绿化造林。其一,道路两旁和广场周围可以栽植一些高大速生落叶乔木,既能迅速提高遮荫效果,也能提供一定量的木材。其二,在公共绿地内增植常绿树种、观赏树种以及竹子等速生观赏草本植物。三是庭院经济和绿化。广泛发动各家各户在自己门前屋后的空地栽植花草、果树,也可以在墙边栽植攀援植物,以防晒降温。四是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亮点旅游业,加强政府引导和统筹规划,把天欣园林、千亩桃园、林场作为旅游景点重点开发,合理利用林业优势,力争将镇打造成省级“绿色生态园林镇”
(四)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加强农田林网建设
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可以减少干热风、沙尘暴、调节风速、气温、水分,改良土壤,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生态屏障。林下也可以种粮、种茶、药材、草,发展林下养殖等。使农民认识到发展林业不是“林粮争地”,而是可以大大改观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结构,保护耕地,从而使林木繁茂,减少灾害,实现粮食丰产、畜牧业兴旺、生态优美等。
第五篇: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一、课题的产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最高追求。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构建文明、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总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当中,无论是作为教师的我还是作为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摸索,并将调查资料向学校有关领导进行反馈,作为学校发展的参考资料。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
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小组讨论分工、资料收集整理、方案设计阶段、调查研究阶段。
㈠小组讨论、分工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潜在动力,但也存在依赖、逃避的心理。教师应设法让学生明确整个过程是要求他们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所以必须完全独立地完成全过程,让其感觉到这是一次充分发挥个性特长、自我完善、争取成功的机会。我们是通过集体动员和个别动员来达到目的的。
㈡资料收集整理
课题确定后,组员们讨论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研究的第一步便是文献查阅。文献查阅主要分为二个阶段。
首先,五位组员利用课余时间来到学校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分头寻找,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摘录下来。由于学校图书馆过于简陋,存书不多,一天下来大家累得半死,查找的资料不全。为了能获得更广泛丰富的资料,我们还进行了分工,两位同学负责上网浏览查询,另外三位则在校图书馆中进一步查找。负责网上查询的同学到各大网站进行了搜索,例如我们在百度网(baicu.com)、Google网站上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关键词检索到许多“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论文,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论述;我们还在新浪网(sina.com.cn)上查询到与校园文化定义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到这一课题背后的重要意义。另外三位同学也摘录了许多与校园文化相关的资料,进行分类汇集。文献查阅为进一步的研究作好了充分准备。
文献查阅的第二个阶段在校园内考察与小组研讨后进行的。经过了小组研讨和调查,组员们对于课题的研究已经形成初步认识,对于论文的框架也达成了一致意见。但为了使我们的调查更科学、更完善,组员们再次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资料收集和查询,为深入研究作了必要的资料补充工作。
㈢方案设计阶段
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归类、整合、分析。学校校园文化现状调查小组成员首先对其摘录的资料进行归类;接着再网络上的论文资料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归类汇总;最后是整理,归纳出整个校园文化涵盖的三大部份的情况,设计《南靖二中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
利用课余时间,对全校高中部、初中部的学生分发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的统计。本次调查由全体成员协手合作,在调查进行中,各成员各司其职,通力合作,顺利的完成了本次调研,体现了协作、团结精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回收率99%;调查范围包括我校高中部120份、初中部80份;整个调查问卷分为三部份16小题的问卷,问卷回收后,经过统计、总结,做成了科学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见附件一)
㈣调查研究阶段
通过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学生对待生活中的各项问题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我校通过制定校训、学唱校歌,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营造正确、健康的舆论氛围,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赢得了同学的肯定;学生对学校开展文娱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的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也存在部份令人忧虑的问题:——学校缺乏对体育活动应有支持力度,且在学生心目中以为学校领导不支持体育活动;——心理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人认为有必要进行心理咨询,而我校的心理咨询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
作为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阶段,问卷调查为我们了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对我们下一步撰写调查报告作了必要的资料补充工作。
三、报告撰写阶段
我们小组论文的思路在第四阶段的小组研讨中已基本形成,最后由组长田志远 李冰执笔完成研究论文。(学生研究论文见附件二)
定稿后的论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
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调查
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三、关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改进的环节
四、关于进一步搞好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我们总述了这项研究的意义和明确校园文化的内涵,接着从我校校园文化现状上谈起,介绍了我校校园文化的特点,结合调查问卷所得出的结论,探讨了如何继承和完善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最后小组讨论作了一番总结,提出关于搞好我校校园文化的几点建议。
我们的论文不仅通过调查提出问题,更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例如在“研究校园文化的意义和校园文化的含义”这一节,我们以校园文化为例,自己提出校园文化应包括“校歌、校训等精神形态文化”的观点。
四、我的几点体会
近几年来一般的学校都有开展研究性学习,我校也有多年的历史了。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的主体精神与能力,让学生走出课堂和书本,走向社会,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分工协作精神;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追踪观察、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深入钻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任何事情都得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初期其劣势可能会更突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优点才会有慢慢的显示。由于我和学生都是第一次,在学习过程中浪费了时间,走了许多弯路,也没有得到什么结果。
让我高兴的是虽是第一次进行课题研究指导,但我们五位组员相互协作,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等活动对于我们今后进行课题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尝试。我们所获得的许多资料和建议,并未完全得到学校的认可,但却为我们了解研究性学习、研究校园文化建设课题提供了帮助。当然,初次尝试课题研究,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我们所提出的观点还不够成熟,课题的纵向挖掘不够深入,论文也比较稚嫩,但我们都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题研究。
五、评价及反馈
10月份,老师对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对本次活动中的收获进行反馈。
㈠关于学校物质文化形态建设
在有关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份同学对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基本上比较满意。有89%的同学认为学校校园环境整体状况良好。这充分说明了,学校近两年来所提出的“平安校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但是,从同学们所提的建议来看,有一大部份同学对食堂、小卖部和厕所报有很有很大的意见。主要表现在:食堂饭菜不可口,卫生状况差,偶有发现菜里面有虫子;小卖部老板对待同学的态度差强人意,且东西价格比校外要贵许多;由于学生数的增加,俗话说人有三急嘛!人多了而厕所很明显就不够用了,建议图书馆后的厕所应迁移,上课时厕所的传来的味道实在太难闻了。
㈡关于学校制度文化形态建设
从这份调查报告反映的结果看,我校学生面对学校制度与执行之间的问题时处于比较复杂的心理状态。整体看来,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整体评价认为好的占64%,而认为不好的占36%;在问题15中你是否有过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有67%的人回答没有,33%的人曾有过。
具体来讲,学生比较能够遵守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但在生活细节上不够注重。比如有近40人曾经穿过拖鞋去上课、没有佩戴胸卡;13人偷偷去上网;3 人有过早恋的经历。
综上所述,我们学校的同学们在遵守纪律方面大多能自学遵守,总体上体现了同学们良好的精神风貌,但个别在对待校规方面存在一些需要重视、改进的地方,希望能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比如早恋现象。
㈢关于学校精神文化形态建设
问卷的第三部份主要是从学校精神文化形态建设的调查,问卷中第7、8题中,认为文艺活动做得较好的同学占50%,认为体育活动做得较好的同学占29%;而认为不好的,研究性学习占了49%,体育活动占34%。第10题中,调查同学的课外体育活动时,67%的同学偶尔会参加体育活动,29%的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从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仅占4%。当问及是否支持学校举办运动会时有83%的人表示非常支持,15%认为无所谓,仅有1%的人持反对态度。
当问及是否知道学校心理咨询室时,63%的同学知道,27%的同学听说过,10%的同学不清楚学校是否有心理咨询室的存在;同时问及上否有进行心理咨询的必要时,61%的人认为有必要,16%的人认为没必要,21%的人认为无所谓。
从以上的调查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我校对第二课堂学习和文艺活动比较重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不够积极,学校对体育活动不够重视。但是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令人担忧。这次调查,希望能为学校领导进一步安排相关工作时要重视心理咨询的必要,同进也希望有关方面能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查,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了自己,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为心理上有偏差的同学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好地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学校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做得比较好,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但在精神文化形态方面,毁誉参半。在方艺活动和第二课堂深得同学的喜爱,但在体育活动和心理辅导差强人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最高追求。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构建文明、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总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当中,无论是作为教师的我还是作为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摸索,并将调查资料向学校有关领导进行反馈,作为学校发展的参考资料。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面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南靖二中以诚信、协作、博学、创新为校训,放眼新世纪,以人为本,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力求推进素质文化教育。
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调查
校园意为“我们共同的家园”。要想成为一流的学校,物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从目前学校的规模就可以看出,景山学校的历届领导都非常注重学校的物质基础建设。当前学生公寓正在加紧施工,教学楼也列为学校明年的重点建设项目,不难看出现任校长对学校基础建设的重视。不难想象,建成的公寓将是舒适、温馨的“家园”,未来的教学楼也是一座现代化设备齐全且华丽。学校将朝着花园式的校园迈步向前。
为进一步了解同学对我们学校校园文化的了理我们进行这次的调查。整个调查问卷把校园分为三部份16小题,包括基础建设、管理制度、精神文化。从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待生活中的各项问题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同学们对我校制定的校训、学唱校歌,以及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营造正确、健康的舆论氛围,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给予的肯定;同时对学校开展文娱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的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I、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总体上稳步推进,办学的硬件、软件建设都取得了积极成果。在办学规模上,图书馆、科学楼、教师公寓的落成与学生公寓、新教学楼的正在施工建设。有89%的同学对学校环境和管理的整体评价认为好,得到了大部份同学的肯定,这都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学改革蒸蒸日上的景象,让同学感到二中不断发展的活力,增强了同学的信心。
Ⅱ、学校从以往单纯注重抓教学常规和教学质量,发展到以人为本,自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阶段,进入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人本管理阶段。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树立了“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原则,积极通过多维育人的手段培养同学的道德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学校落实对每个班级每位学生做好纪律、安全教育。每学期开学初,学校总要开展日常驻机构行为规范教育和检查,督促同学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其次,每个班极制定完整的班级公约,每位同学都必须签订《安全责任状》,以提高同学的自我约束力。第三,加强对新生的教育,学校为了让新生能够较快适应新的校园环境,特别是高一年都要进行一周的军训、法制教育和学习《景山学校管理规定汇编》的教育活动。最后,政治处、团委会和学生会加强对同学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成立了生劳部,纪检部和体育部,分别对环境卫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课间操进行评比。评比结果还被当作衡量优秀班级的重要标准。
Ⅲ、注重正确、健康的舆论氛围,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校训、校歌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特色、校风、学风的反映和最精炼的概括,对师生有提醒和激励作用。让“诚信、协作、博学、创新”的二中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努力奋斗,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今天你以二中为荣,明天二中以你为傲!
Ⅳ、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每年都有举办校园文化节——合唱比赛、校园十佳歌手赛、书画展、各式各样的知识竞赛和高一年音乐艺术课。在学习之余得到很多的乐趣,而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很大的培养。在文学方面,我校有拥有四万册的图书馆、青橄榄文学社和校电台。方便了老师和同学的阅读和教学,文学社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自我机会的舞台。你若有什么得意之作,便可以去投稿,若被选中还有小礼品的奖励呢!
三、关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改进的环节
从这次调查的情况分析,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和薄弱环节,校园文化有待进一步加强。
I、校园文化建设意识不强,管理关系没有理顺。在调查问卷中从同学们所提的建议来看,最多的前三个问题分别是:小卖部、食堂和厕所。这说明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食堂饭菜不可口,卫生状况差;小卖部老板对待同学的态度较生硬,且东西价格比校外要贵许多;由于学生数的增加,带来许多生活上的问题,厕所问题尤其突出,俗话说人有三急!人多了而厕所明显就不够用。
Ⅱ、同学比较能够遵守学校所规定的规章制度,但在生活细节上够重视。在调查问卷问及是否有过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有67%的人回答没有,33%的人有过。具体表现在,比如有40人次曾经穿过拖草鞋去上课和没有佩戴胸卡,有13人曾经偷偷去上网,有3人有过早恋的经历。综上所述,我校总体上同学们能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但个别在对待校规方面存在一些需要重视,改进的地方。
Ⅲ、当问及否支持学校举办运动会时有83%的同学表示非常支持,有67%的同学课余体育活动时间达到8H/周。显而易见,体育运动又是很大部份同学喜欢的课余活动。但由于三近四年年多没有举办运动会,这就造成在许多学生心目中认为学校领导不支持体育活动。
Ⅳ、心理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有61%的同学认为有必要进行心理咨询,而我校的心理咨询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
四、关于进一步搞好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我们逐渐加深了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了解和认识,这也激发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如何去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出一份力量。
我们针对学校的主要成就与不足,一边继续上网查找、整理有关改进和提高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料,一边与指导老师交流、讨论一些切合我们学校实际的建议。最终拟出以下几条改进的建议:
1.在开展学习活动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艰难,图书馆的藏书量少,开放的时间短,给同学的课外阅读带不很大的不便。所以我们建议学校能增加一批适合我们阅读的图书和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
2.建议学校领导进一步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多关注和改善同学的学习、生活环境。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小卖部价格较贵、厕所空间不够、食堂卫生不足的问题,以解同学的生活问题。必竟生活中小问题,就是生命的大问题。
3.在学校管理制度上,要进一步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注意隐形的问题,比如上网、早恋及心理问题。建议学校能够开展一场大型的心理咨询活动,以便了解、目前我校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自身不足,让心理有偏差的同学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好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