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现状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11:5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现状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现状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现状调查与思考

二、对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的思考

煤炭企业的职工培训目前尽管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煤炭企业的发展和出路还要靠职工培训。从小的方面讲,当前煤炭企业领导重视职工培训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职工渴望学习新技术的热情也超乎我们的想象,这就为我们搞好职工培训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我们从煤炭企业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总能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1、完善培训机制,确保培训工作取得扎实成效。职工培训要有长远规划。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提出提升职工综合素质的长远规划。这样,职工培训工作才能循序渐进,有始有终,取得效果。目前,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载体,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全面提升职工综合素质。要健全质量监控机制,强化培训责任。实行考、学分开,定期对职工教育和培训质量进行检查、评估、考核、奖惩,建立和完善培训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量化考核、严格奖惩的职工培训管理体系。

2、整合培训资源,发挥资源效益。要结合矿区实际,对培训条件较差的培训机构进行整合,可以让他们只提供场地服务和后勤保障,教学工作的实施、教师的聘任、培训考试等则由条件较好的培训机构或上级主管部门来承担。主要的教学任务都要集中到3级站以上的培训机构来进行,4级站只承担某些复培任务。

这样做,既能减少职工不必要的来回奔波,又能较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对不具备培训条件的培训机构要采取撤销、合并等方法解决问题。要集中财力办好2、3级培训站,避免每个矿都投资而都办不好的局面。

3、建立培训网络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就是开放的网络教育,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共享优质教育的平台。我们目前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做好职工培训工作。可以2、3级站为中心,建立职工教育网络平台,将高水平教师的讲课实现网络共享。职工在班组学习室或4级站都可以享受到高水平教师的辅导。同时还可以借鉴自学考试的方式组织职工培训。

2、3级站将近期学习的内容和考试时间公之于众,职工根据自身情况和生产实际选择脱产、半脱产、函授、自学等形式进行学习,然后按时参加权威部门组织的考试。矿上有关部门可以在协助职工选购教材、组织辅导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培训职能部门要做好把关工作,保证通过培训使职工能够学到新技术、新工艺。

4、加强培训资金监管,实现专款专用。保证足额的培训资金是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要求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职工培训经费,这是一个不低的比例。从目前的情况看,各个单位都能按要求提取职工培训经费。关键是如何用好这部分经费。韩城矿务局目前将所属二级单位提取经费的60%收到局里统一使用,其余的40%留在二级单位由其

支配,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但对留在二级单位的经费,有关部门一定要负起监督责任。要指导各单位用好这笔经费,并在年底对该笔经费进行检查,剩余的部分上缴局里培训部门统一使用,这样做可以督促各二级单位最大限度地用好这笔经费。

5、完善师资管理办法,提高培训水平。要建立和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和聘任制度,提高兼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现场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形成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导、技能教师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相对稳定、高水平、复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要不断改变培训方法,把理论和煤炭企业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用更多鲜活的案例教育职工,提高职工的道德修养和技能水平。要及时修订培训教材,更新培训内容,使职工技能通过培训能够与新技术、新要求相适应。同时,要保持职工培训适度的超前性。通过提高教师水平和教材的修改完善,吸引更多的职工自觉参加培训学习,使职工乐于来学,学有效果。

搞好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永远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而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只有不断探索新方法,适应新形式,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煤炭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煤炭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丰城矿务局劳动保障处张军

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需要,又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通过培训、重视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通过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是企业获得发展的最根本手段。

1、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的现状

1.1 培训对象文化素质总体低下。

煤炭企业属高危行业。近年来,受经济条件特别是工作条件影响,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很少愿意或不安心煤矿尤其是井下生产一线工作。为确保井下有足够的劳动力,煤矿企业不得不降低招收门坎,到偏远地区招收一些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民工来从事井下生产工作。国家局曾对部分国有重点煤矿生产一线人员文化程度进行的调查显示,85%以上的一线工人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其中还有20%左右为文盲。丰矿的情况大至相同。职工队伍整体文化素质的低下,无疑给培训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和挑战。

1.2 培训任务非常繁重。

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据统计,目前,丰矿高级技工仅占全局职工总数(下同)的1.68%,技师占0.92%,高级技师占0.13%;40岁以下青年技术工人奇缺,随着企业在职人员的逐步退休,技工队伍后劲不足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随着我局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引进,技术工人结构性矛盾将会日益突出,企业培训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繁重。

1.3 培训投入明显不足。

多年来,由于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总体欠佳,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维持正常的安全生产,职工培训的投入明显不足。例如,04年某煤炭企业用于职工培训等方面的费用为270万元,05年为389万元,仅占企业当年工资总额的1.47%和1.36%,既低于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1.5%的基本要求,更远低于发达国家10%-15%的水平。由于投入不足,培训师资人员配备、培训规模、培训设备等非常薄弱,很难适应以现代科技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如上述单位培训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仅二十人不到,这些人员不仅要负责正常的各项培训任务,还要负责干部培训和技工学校培训工作,其培训工作难度和效果可想而知。

1.4培训方式和效果明显滞后于形势发展变化。

由于煤矿企业生产存在招收难、留人难现象,为了能够留住那些从偏远山区招来的文化素质极低(有的甚至仅会写自己的姓名)的农民工,确保井下生产岗位有基本的劳动力,有些单位的职工培训只是一种形式任务,不是一种需要,纯粹是为培训而培训,为获证而培训,完全背离了培训是为了满足企业和个人发展需要之目的。在培训过程中,灌输式培训方式仍然是主要方式,老师对着课本讲,职工撑着脑袋听,有的培训甚至连教材都没有,这样的培训方式,对于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职工来说,谈何效果。所以,这种培训即不能满足职工个人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原因剖析

2.1 培训投资的风险性。

有形资源的投资除了收益不确定外,其结果无论如何都不会离开企业,除非发生转让和出售,而对无形资源(人力资源)的投资,风险就相对高些。煤炭企业属高危行业,事故很难避免。煤矿企业井下生产一线的职工大多是

农民工(短期合同工),他们进矿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多挣钱,一旦企业经济效益呈下滑趋势,或是发生了重大伤亡事故,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走人,这无形中就使企业损失了人力资源的投资。因此,有些煤炭企业不的不对培训投资采取保护措施,规定部分特殊工种岗位上不许使用短期合同工,也就是不对短期合同工进行特殊工种的岗位培训。

2.2 现行的工资结算制度

煤炭企业现行的工资办法还是以计件工资制为主,月度工资结算的多少与该区队(车间)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是成正比的。一旦职工参加培训,必将影响到区队的生产进度,这样就产生两个结果:一是影响到整个区队的工资收入,二是降低职工个人的收入。因此,职工和区队(车间)参加培训的抵触情绪很大。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基层单位就只能采取层层下指标,将参培指标与经济挂钩的办法来实现培训目标的兑现。在一些实行岗薪工资制的单位,职工参加培训、学习技术的积极更不高,因为这种工资制度实行的是在什么岗位拿什么工资,技能水平高低跟工资没有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2.3 培训机构受现行条件及师资力量的限制

一是人员配备过于精干,一套人马,几块牌子,即要应对特殊工种的安全工作,又要应对一些时事性的培训任务,还要完成日常的培训任务;二是现行激励机制没有跟上,培训任务的多少,跟单位及教师个人收入联系不大。因而,要想光讲奉献,又要积极主动地,全方位的开展职工培训工作,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培训问题的思考及相关对策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企业培训的竞争。许多著名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后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微软、摩

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等。外资企业的成功,一是得益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二是得益于先进的管理;三是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才战略——培训是关键。外资企业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在他们看来,培训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极为重要。通过培训,他们把员工的岗位技能大步提高,并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努力培养符合本企业要求的高级职员,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因此,如何提高煤炭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效果,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企业全员对培训工作的认识。

首先是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培训工作的认识。职工培训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通过培训,可以为企业凝聚财富,锻造人才;通过培训,可以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培训,可以提高职工对企业的亲和力和认同感。其次,要提高普通员工对培训的认识。通过培训,提高自身技能,为自己向更高层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培训,了解和掌握本工种的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和抗风险、保安全的能力;通过培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把失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2 要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更新。

一是培训内容要与现实生产技术相结合,将生产现场产生的一些技术问题及事故案例,引用到课堂,进行剖析分析,使职工在培训中更易接受,在生产工作中能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抗风险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生产服务。二是培训方式要多样化,应结合职工特点及培训内容,合理选择培训方式,可以采取扫盲和技术培训并举的方式进行。不应是简单的“你教我学”,应以突出应知就会,利用动画、漫画、图片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做到因材施教,科学教学,在教学过

程中,要运用交流、讨论、实习、讲演、个案分析等多种方式,采取启发的手段,寓教于乐,来保证每一期培训班和每一位受培训人员通过培训,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确保培训不走过场。

3.3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教材的自我开发工作。

要按照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的原则,把师资队伍配强、配足,从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职工中选聘或抽调充实教职工队伍。现在,涉及煤矿安全生产的书籍很多,但没有统一的培训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针对性,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我们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组织有关专家,编纂一套适应自己企业生产特点的教材,以适应本单位生产发展的需要。

3.4 实行招生带招工方式提高井下作来人员素质。

为尽快解决煤炭企业技术工人队伍严重匮乏的状况,为提高煤炭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以确保煤炭主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可以实行从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社会青年中挑选一批热心矿山工作,具有培养前途的人员,通过招生带招工定向培养,充实井下各岗位,这样,即可提高全员素质,又能缓解本地区的就业压力。

总之,企业对职工进行培训能有效提高职工的职业技能,满足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第三篇: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2-24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文/尚春华

[导读]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摘要: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乡镇统计工作 调查

0 引言

统计工作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级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人建功立业之基,是统计事业兴旺发达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实现“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1 统计网络不健全,业务经费无保障 由于《统计法》只规定乡镇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员,乡镇机构改革时,不仅撤掉了原有的统计站,而且没有设立专门的统计岗位。统计人员不专一,有的乡镇统计工作由乡镇办公室文书、经管站干部等兼职。统计管理不归口,从分管领导来看,出现了管人的不管业务,管业务的不管人的矛盾;从统计工作归口管理看,未进行详细区分,乡镇政府一个统计往往兼搞农业、工业等多个专业。由于统计机构不健全,绝大多数乡镇财政紧张,造成了统计工作办公条件普遍较差,业务经费无保障,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办公设备简陋。由于经费无法保障,大多数乡镇一年难以召开一次,乡镇统计工作会议,对于上级会议精神和工作任务,只能分级贯彻安排,导致会议精神传达不及时、不准确。致使统计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统计数据不能准确上报。

1.2 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不专业 由于乡镇统计人员归乡镇政府管理。工资由乡镇政府发放,办公费用由乡镇政府出,而且关于乡镇统计人员的管理问题,有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县级统计部门大多权力有限,无力干预乡镇政府调配统计人员,因而乡镇政府随意更换统计人员,随意安排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统计人员一年一换、一年几换,导致乡镇统计人员不稳定、素质不高、兼职过多,统计只当副业干,迟报、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1.3 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1.4 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县乡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要求统计工作做相应的变化,而多年来,农村统计制度一成不变,农业是一个受自然影响大的行业,因自然灾害和农民生产趋向而改种、弃种的现象时

有发生,而报表却不变。如春夏播种面积和全年播种面积调查表,上半年报的数字,下半年不得做任何改动,而实际的情况有时却有很大的出入。这既不能反映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进度,更凸现出统计制度和统计报表呆板,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1.5 统计数据处理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 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2 解决乡镇统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指出:“要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2.1 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根据情况,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员1至2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条件成熟的可以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5日前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2 稳定队伍,上下联动。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指导和监督作用,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乡镇政府要重视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当作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统计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统计人才不断创新,要使统计人员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自身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严格执行《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基层统计人员变动必须征得统计管理部门的同意,统计员必须持证上岗,统计员不得随意变动。

2.3 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审核、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2.4 加强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基层统计电算化。首先要加强硬件建设。要为各乡镇统计站解决办公用房、办公桌椅、资料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并配备专用微机,解决统计手段落后的问题,逐步实现县、乡统计信息微机联网,推进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对统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从统计报表指标复杂化,还是从报表的趋势上看,统计工作网络化、信息化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所有乡镇都要配备电脑设备,统计人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快速提高统计工作的服务水平。其次是加强软件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才进入统计队伍,并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2.5 强化服务,突出精品。一是加强对乡镇统计历史资料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

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乡镇统计人员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优势,撰写出有一定份量的统计分析文章,为乡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加快统计数据对乡镇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提供速度,在统计数据上报县级统计部门审核和评估通过后,要及时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切实体现统计数字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快捷性。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问题及建议

作者:郴州市统计局高湘平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731更新时间:2007-10-17

保护视力色:【字体:大 小】热★★★

统计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国家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统计工作难度加大,困难增多,尤其是乡镇统计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亟待加强。根据调查情况,现对全市乡镇统计工作现状、问题及采取的对策建议分析如下: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乡镇统计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乡镇经济在全市总体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扎实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对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有序进行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令人堪忧。

1、乡镇统计机构设置情况

2001年,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我市多数县(市、区)都没有设置乡镇统计职能机构,没有明确统计编制。尽管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但收效甚微。因为无编、无岗,乡镇统计工作只好并入其他办公室。有党政办加挂统计站牌子的,有经管站或企业办加挂统计站牌子的,等等。据调查,2007年6月底止,全市经过县级编制部门批准认可的乡镇统计站只有39个,占乡镇总数的15.6%。

2、乡镇统计人员配置情况

全市现有250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共配置专职或兼职综合统计员265人,其中专职118人,占44.5%。由于机构和人员编制没有落实,多数乡镇统计站普遍只配有一名兼职统计人员。这些兼职统计人员工作非常辛苦,除完成日常统计工作任务外,还要兼管乡镇其他工作,有的还要担负驻村组和联系招商引资项目的任务。若遇计划生育、综治治安、防汛抗旱等中心工作,乡镇干部更是全力以赴。因此,乡镇统计人员负担过重,统计工作时间难以保证。

3、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情况

我市对乡镇统计员实行的是双重管理方式,行政上受乡镇人民政府领导,统计业务上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由于统计员的人事管理权、工资在乡镇,因而乡镇可以随意抽调统计人员从事统计以外的工作,统计人员变动极为频繁。据调查,能连续

从事统计工作两年时间的很少,一年一换、一年几换的问题突出。此外,乡镇统计员的编制比较混乱,严重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市乡镇统计员中,行政编制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占59.2%;事业占编21.5%;自收自支和其他编制的占19.3%。

4、乡镇统计基础建设情况

目前,乡(镇)统计工作所需要的硬件环境比较差,多数乡镇统计站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办公条件简陋、陈旧,统计手段相当落后。现乡镇统计专用微机很少,一般是与乡镇办公室、计生办、综治办等共同使用。加上乡(镇)统计人员的素质偏低,懂电脑操作的人不多,因而大部分乡镇仍使用计算器、算盘等原始的计算工具,进行村组和企业各种统计报表数据的汇总和计算,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极低,严重影响了统计源头数据质量的提高。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乡镇统计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统计人员不堪重负。近年来,涉及到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报表有增无减,统计专业分类越来越细,少说也有二、三十多种报表,加上各种名目繁多的统计调查项目,以及周期性普查任务,使乡镇统计员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是各级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统计已由单纯的农村统计发展成为涵盖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这对乡镇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统计力量不足与经济发展的更高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矛盾越来越突出。

2、乡镇统计队伍不稳,制约统计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方面,统计任务与日俱增,工资待遇长期偏低,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另一方面,乡镇统计机构的特殊性无法保证统计队伍的基本稳定,乡镇统计人员一年一变甚至一年几变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样,给统计部门的业务培训工作带来困难,培训的频率远赶不上乡镇更换统计人员的次数,严重影响了统计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3、统计方法制度滞后,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现实统计工作中,受调查经费等条件的限制,法律规定的统计方法制度就难以落实到位。以农业生产统计为例,多年来沿用的是直上而下布置、直下而上报送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虽根据需要也开展主要产品产量的抽样调查,但统计年报数据仍以村级上报的全面统计数据为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活动分散到千家万户,对农作物种植面积及产品产量进行全面统计调查,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根本无法搞准核实。

4、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渠道有限,乡镇财政普遍偏紧,对统计工作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据了解,我市多数乡镇是按照“据实报账”的原则解决统计经费。经济条件稍好的乡镇,基本能保障统计的开支需要。条件较差的乡镇,连正常的开支都报不了帐。有部分乡镇的统计人员常常是自己掏钱垫付开支,到年底还揣有一大把发票无法报销,有的甚至拖上几年才报账。村级经费情况就更加糟糕,大部分统计工作都是靠行政手段压制或凭村级统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来完成,基层抵触情绪较大。

三、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建议

1、建立健全统计职能机构。要以法律形式具体明确乡镇统计机构的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并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统计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从网上了解到,吉林、北京、新疆、辽宁等省、市正在进行统计改革试点,实行统计垂直管理。这是统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对稳定统计队伍,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统计水平是十分有利的。

实行统计垂直管理,首先是要解决编制问题。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开口子增编。由省政府协调,省统计局争取,与省人事厅、省编办等有关部门共同签发文件,全省统一增加乡镇统计人员编制,或由省里给政策,由各县(市、区)政府各自解决增加乡镇统计人员编制的问题。二是从有关部门调编。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现,乡镇原有部门的职能在弱化,如财税所在取消农业税后,财税所的编制有些过剩,人员过多。统计系统可向省编办建议,将财税所的编制切一块给统计站,这样既不增加乡镇编制,又较好地解决了统计人员的编制问题.2、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一是将乡、村两级统计经费分别列入县级财政部门的常年预算,或直接列入中央、省级预算,然后逐级拨付;二是千方百计解决好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问题,建议发放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岗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对统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素质。考虑到基层的经济承受能力,任何统计培训都必须实行免费培训,以提高基层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统计培训的实效。四是改进统计工作手段,尽管实现乡镇统计配微机和联网直报,促使乡镇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3、改革农村统计方法制度。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胆破除那些陈旧落后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国际一般规则的统计方法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在国家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农村统计的全面调查,取而代之的是以方案简单、指标较少,符合国际规则,能及时满足各级政府需要的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和一次性调查。这既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又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4、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统,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和领导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及惩处力度。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篇: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我县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全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全县的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一、我县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统计网络不健全。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层统计网络也就是乡镇统计机构以及统计人员的设臵和配备问题。我县目前的乡镇统计工作基本上是一种松散的、不稳定的网络结构,构成这个网络结点的统计人员不仅承担着繁重的统计工作,也大都兼任着其它的乡镇工作,如分包村户、计划生育等,且都与工资挂钩,导致部分统计人员往往安不下心来,统计工作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统计队伍不稳定。由于统计工作的繁重琐碎和统计人员的清苦贫寒,尽管各乡镇都配备了统计人员,但专职的极少,而且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个别乡镇甚至一年几换。按《统计法》规定,更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造成了统计资料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臵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4、统计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由于乡镇没有设臵综合统计机构,全县11个乡镇的统计工作是分散的,农业统计、工业统计、人口统计分别由不同的统计人员承担,也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5、统计制度不健全或不实用。目前的统计调查制度大都以满足本级和上级的需求为主,而基层统计人员往往只是简单地收集和汇总各种统计报表,不能满足乡镇对其经济情况分析的需求。加上市、县一些部门常常擅自制发不符规定、未经统计部门审批的报表,且大多不能采用抽样或难于取材,加重了乡镇统计人员的负担。即使是统计部门的正规统计报表,虽然规定得很详细,也难免有一些与乡镇的实际不符,导致乡镇统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几乎只能是简单应付,无法

真正实行。

二、对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统计工作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统计调查单位遍布城镇乡村的每个地方,全县统计调查单位有近400个,统计范围之广,单位之多,是其他工作少见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而要真正的解决好以上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在于最基层的乡镇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和统计队伍的稳定与否。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确保统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根据我县情况,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设臵专职统计员1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享受正(副)股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5日前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稳定队伍,上下联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适时开展必要的统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3、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制度》、《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4、强化服务,突出精品。一是加强对乡镇历史资料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乡镇统计人员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优势,撰写出有一定份量的统计分析文章,为乡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加快统计数据对乡镇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提供速度,在统计数据上报县级统计部门审核和评估通过后,要及时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切实体现统计数字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快捷性。

第五篇:农村林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林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 要:农村林业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深入农村实地进行广泛调研,分析农村林业发展状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旨在为加快农村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思想资源和智力参考。

关键词:农村;林业;调查与思考

镇林业资源较为丰富,现有成片林近千公顷,绿色长廊几十公里,林木绿化率30%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贯彻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同时结合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认真开展“把树种上”工程。同时大力发展林业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扶持了一批林业企业,取得了可喜成果。为了进一步加快镇林业的发展,本组深入实地进行深入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林业发展状况及其存在问题,结合实际,也提出一些策略建议,旨在为加快农村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思想资源。

一、林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造林缺乏长远规划

近年来,镇内各类绿化造林主要以道路、河道两侧以及美好乡村工程建设小区绿化为主。除此之外的其他区域造林绿化依然呈现粗放管理态势,缺乏系统规划,绿化造林远景意识淡薄。往往造成道路、河道、新建小区绿化接近城市标准,而原始的自然村落之中仍然树种杂乱,野草丛生,影响村容村貌。

(二)植树造林空间不足

随着“十一五”期间实施退耕还林和近两年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实施,镇区域内宜林荒地越来越少、造林空间越来越小。有些造林项目在耕地上实施,土地租金高,造林投入大,且往往会被农民破坏,林地面积和林地质量提升难度大。

(三)现有林分质量不高

镇现有林分大多为杨树纯林,部分区域种植刺槐和松树,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生态功能不强,特别是部分林地、退耕还林生长态势不好,急需更新。树种选用方面也有有一定缺陷,大量栽植的杨树品种春季杨絮过多,严重影响交通以及人们身心健康。

(四)林业资源利用不足

近年来,镇大建设带动了周边的园林企业飞速发展,周边三县从事林业苗木生产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在各企业收获利润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林业资源的生态优势,不能合理利用。以镇天欣园林公司为例,天欣园林是镇一家以园林苗木生产和绿化工程施工为主的民营企业。园内林地面积广阔,但是由于没有合理利用林业的生态旅游功能,导致企业优势得不到体现,园内部分旅游设施长期闲置,无形之中造成了资源浪费。

(五)植树造林积极性不高

“十一五”期间,全国兴起退耕还林的热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热潮逐渐褪去,农民当初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也逐日递减。观其原因:其一,目前退耕还林每亩补助115元,而土地流转,农民出租土地每亩600元,加上粮食补贴100至200元每亩,农民种粮收入要比种树高很多,自然积极性就降低了;其二,补贴呈现地域化,林业租地补贴政策不同,导致外地企业不愿来镇上投资造林。

二、加快林业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一)创新林业机制,增强林业发展内在动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公共财政保障,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绿化造林和林业建设,特别是对林地林木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湿地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二是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建立林木资产评估平台,搭建林业投融资平台,畅通林业投融资渠道。重点培育一批社区股份合作社、林业专业合作社和林地股份合作社,推进合作经营和规模经营。三是逐步扩大和提高生态补偿范围及标准,充分调动 镇村二级保护、造林的积极性,确保资源稳定增长和生态安全。针对租地造林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研,完善相关制度,创新管理办法,提升建管成效。

(二)提高造林意识,政府引导投资

一是镇党委政府要提高造林意识,依托森林增长工程和相关政策,把树种上,继承、发扬“林业百佳乡镇”的荣誉。二是党委政府要正确引导企业生产,要以“生态、特优、高效”为核心,结合镇以及企业实际,因地制宜,以特色林果、乡土苗木、优质花卉、休闲林业为重点,推进特色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优化产业结构,做强产业品牌,提高产业效益。三是倡导企业改变原始造林模式,多引进适宜镇生长的优质林木新品种,改变以往粗放、单一的林业经营模式,大力营造林圃、林果两用林、积极培育典型引导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利用大型片林发展生态旅游等多种途径打造经济、生态结合双赢点。

(三)打好生态林业乡镇牌,做好造林统筹规划

一是做好相关规划,科学确定森林资源增量,同时,巩固原有绿化成果,做好原有道路、河道森林资源的保护、更新工作,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在提供更好生态服务、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方面的作用。二是大力营造村片林。一个村庄或居民小区就是一个小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近年来,由于土地置换、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需要,使部分成片林被砍伐或原有老村庄变迁,从而使原有村庄内多年生乔木和乡土树种受到一定损失。为了营造良好的村内生态环境,应该在改造村庄、小区的硬件设施的同时做好树木补植工作,实现森林资源动态平衡。补植过程中,应同时做好树种的优选工作,除了栽植传统用材树种外,还应创新栽植观赏性强、生长快、管理粗放、无飞毛、少花粉、能吸尘和吸收有害气体、抗污染的树种,逐步达到远观村庄“白天不见屋,晚上不见光,进村不见阳光”的效果,进而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三是美好乡村内造林及绿化。以村为例,新村建成后楼房多、硬化多;村内绿化大树少、小树多,速生树种较少,树种选择不合理,炎热的夏季村民没有遮荫避暑之处。为此,更应花大气力绿化造林。其一,道路两旁和广场周围可以栽植一些高大速生落叶乔木,既能迅速提高遮荫效果,也能提供一定量的木材。其二,在公共绿地内增植常绿树种、观赏树种以及竹子等速生观赏草本植物。三是庭院经济和绿化。广泛发动各家各户在自己门前屋后的空地栽植花草、果树,也可以在墙边栽植攀援植物,以防晒降温。四是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亮点旅游业,加强政府引导和统筹规划,把天欣园林、千亩桃园、林场作为旅游景点重点开发,合理利用林业优势,力争将镇打造成省级“绿色生态园林镇”

(四)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加强农田林网建设

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可以减少干热风、沙尘暴、调节风速、气温、水分,改良土壤,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生态屏障。林下也可以种粮、种茶、药材、草,发展林下养殖等。使农民认识到发展林业不是“林粮争地”,而是可以大大改观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结构,保护耕地,从而使林木繁茂,减少灾害,实现粮食丰产、畜牧业兴旺、生态优美等。

下载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现状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现状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一、课题的产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

    县级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调查与思考

    县级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要]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近年来,XXX县环境保护工作在县委、......

    关于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伴随着毒奶粉、地沟油,南京彭宇案等一系列社问题的出现,关于社会公德缺失的争论就从未停止。从天津许云鹤案,江苏司机案,到10月13日两岁女......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2007-02-02 21:56:35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四月下旬,市人大组织市政府相关部门就《统计法》、《贵州省统计管......

    组织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近几年来,我镇按照中央、省、市县部署,坚持以“*”为指导,以“三级联创”为载体,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12个村......

    关于**基层组织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一、 基本情况分析桥南村位于林城镇集镇南端,全村总耕地面积4813亩,(其中水田面积4695亩),鱼塘面积929亩,属于斗区。全村所辖17个自然村,41个承包组,1061户村民,总人口3738人,2003年村......

    农业产业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产业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凤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近期对农业产业化现状做了一次调查,谈一些粗浅认识。......

    农村住房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住房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农民大量建造新住宅,新建的住宅“摊大饼”式不断向四周扩张,而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