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点在基础 关键在基层
重点在基础 关键在基层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安徽考察财政“两基”建设侧记
中国财经报
7月下旬的合肥,炎热难耐。在这里出席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的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冒着酷暑来到合肥市财政局和肥西县花岗镇财政所,考察了解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以下简称“两基”建设)情况。
就任财政部长以来,谢旭人高度重视财政管理工作,提出并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他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都要通过一件件具体的管理工作去体现、去落实。在这次座谈会上,他又提出,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重点在基础,关键在基层。
谢旭人首先来到花岗镇财政所。在一楼服务厅,他认真听取了财政所基层建设情况介绍。财政所所长魏宏文说,花岗镇地处合肥市西南15公里,人口10.3万人,去年财政收入2475万元。近年来,全所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着力在树立服务理念、建好服务平台、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能力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探索了一套科学的基层财政管理机制。对此,谢旭人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财政所服务大厅,65岁的过岗村农民张德平老汉正拿着身份证,在电子查询台前查询今年自家的财政补贴到账情况。“粮食直补92元,综合直补333元,这账对着哩!”张老汉看着屏幕上出现的钱
款数字,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谢旭人走到张德平身边关切地询问:“财政给农民的补贴能不能及时打到个人的账户上?大家来服务大厅办事是否方便?”张德平连连点头:“补贴都能到农民手里,现在国家的惠农政策确实好!”
谢旭人对基层财政部门的同志说,基层建设是各级财政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县乡两级财政建设,也包括各级财政的处、科、股的建设,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和组织保障。他勉励基层财政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职能,强化乡镇财政管理,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离开花岗镇财政所,谢旭人随即前往合肥市财政局进一步考察。走进一楼宽敞明亮的财政国库支付大厅,谢旭人被合肥市财政局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所吸引。财政局局长陈军介绍说,这套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探索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寻找适应新时期财政改革发展的科学管理模式而引进的。财政局通过管理体系建设,致力于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内部管理,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模式,进一步促进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在听取情况介绍并观看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后,谢旭人充分肯定了合肥市财政局的做法。在一楼大厅,谢旭人还仔细询问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情况。在工资统发、资金结算等窗口,他向工作人员仔细了解相关情况,对他们辛勤的工作表示慰问。
参观完财政国库支付大厅后,谢旭人来到二楼多功能厅,观看了合肥市财政管理工作专题片。
近年来,合肥市财政局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秉承为民理财的理念,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效率观念、责任
观念,以科学化为目标,以精细化为路径,服务经济发展,推进改革创新,有力地促进了财政经济社会跨域发展。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17.9亿元,同比增长32.3%。
不知不觉半天时间过去了。在实地考察合肥市财政局和花岗镇财政所的“两基”建设情况后,谢旭人对地方财政部门在加强财政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他说,财政管理贯穿于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编制和执行预算以及财政法制建设等财政工作的全过程,是财政部门的基本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再接再厉,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根据实际创新落实,加快推进财政管理各方面工作,更好地保障财政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出席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的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纪检组长刘建华、部长助理胡静林,也分头考察了合肥市财政局、肥西县花岗镇财政所、严店乡财政所的“两基”建设情况。
第二篇:安全工作的重点在基层
安全工作的重点在基层,核心在班组。为了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今年以来,该矿推行实施以安全为前提的经济分配制度。在基层区队推行和实施了“4321”结构工资制。所谓“4321”结构工资制,即把基层单位的所有工资、奖金,全部统一到安全、生产、质量、“一通三防”之中,并按四项工作的责任大小与工资进行挂钩,其中,安全、质量、生产、一通三防分别占基层单位工资总额的40%、30%、20%和10%,每月一考核,每月一兑现。其中,仅安全、质量两项占工资总额的70%。挂钩力度之大、数额之多这在该矿工资分配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安全好不好,关键靠领导。该矿对矿领导实行年薪制,并与安全绩效挂钩,若分管范围内发生伤亡事故,每次扣罚年薪的5—8%;对基层区队长、机关科室负责人实行安全切块工资,根据所在单位月度安全状况的好孬,确定安全切块工资的高低;矿与安监处签订了安全抵押责任书,安监人员的工资100%与安全挂钩,不与矿井生产、效益挂钩,安全好了拿高工资,安全差了拿低工资。调动了安监人员抓“三违”、除隐患、保安全的积极性。同时,该矿推行实施了全员安全抵押金制度,按安全责任大小,分别抵押150——1500元/人,每季一考核一兑现。安全压力共担,成果共享,形成了全员抓安全的合力。
2008,淮北矿业集团海孜煤矿在生产单位实行安全结构工资制,月度将各单位岗技工资的30%作为安全结构工资,该工资与安全效果、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培训、职工个人行为规范挂钩考核,旨在逐步形成依据责任、风险和贡献的大小决定绩效考核结果的激励与约束工作机制。
为确保安全结构工资制的稳步推行,海孜矿在财务部门设立安全基金账户,主要用于煤矿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运行、安全管理和其他专项安全及阶段性安全活动等方面的安全奖励。一是结构工资的兑现条件:在月度单位质量标准化考核达标的前提下,一线单位杜绝重伤及重大非人身事故,地面单位杜绝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及火灾事故,矿井实现安全生产;采掘、辅助、地面单位职工出勤18、20、21个班,无“三违”、无工伤;管理干部完成下井数,无“三违”、无工伤。二是安全奖励。安全奖励实行月度考核、季度兑现。奖励条件是井下单位杜绝重伤及重大非人身以上事故;地面单位杜绝轻伤以上事故,消灭火灾事故。三是风险抵押兑现奖励。井下单位管理干部及班队长实行安全风险抵押。兑现条件是实行月度考核、季度兑现。单位杜绝重伤及重大非人身事故,全矿实现安全生产。兑现标准为季度兑现四分之一,年终兑现100%,并返还个人抵押金。此举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将进一步规范职工行为,引导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全力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努力消灭屡查屡犯“三违”现象,为夯实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为民办实事,重点在“为民”
为民办实事,重点在“为民”
为民办实事,这几个字常见诸于政府文件、新闻报道、领导讲话,它是政府部门一切工作的初衷和目标。为此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或者看到,政府部门为了达到为民办实事的目的,常常出台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以及做一些实事工程。
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第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我常常和当地的老百姓聊家常,问他们对于政府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的看法。可另我意外的是,很多老百姓对政府做的一些实事工程、惠民政策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我甚至从他们口中听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词语——劳民伤财。
劳民伤财?政府为老百姓做的实事工程、出台的惠民政策居然在不少老百姓口中得到了这样一个评价,这不禁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政府花了大价钱,出了这么多人力物力,绞尽脑汁为老百姓服务,到头来却是吃力不讨好,反而惹得一身骚。
问题的根源的在哪里?
一日,我们村举办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的活动。这是一个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活动,我全力以赴、兴致盎然。
体检第一日,一百多位老年人领着体检通知单,兴致勃勃的来到了体检的地点,原本八点钟准时开始的体检,不少老年人七点不到就已经等候在原地了。当体检开始的时候,不大的场地便密密麻麻的挤满了头发花白的老人。体检的内容共有七项,分在七个不同的位置,老人只需拿着体检表,依次将这七项全部检测完毕即可。然而,在体检的过程中却发生了很多我意想不到的事情。
首先,体检的地点不大,且没有空调,一百多号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使得空气非常不流通,闷热难耐。其次,体检秩序极度混乱,每一个体检项目都被拥挤的人群给围满了,而且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轮到下一个,于是插队、拌嘴、推搡,热闹哄哄;最后,原本计划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体检,足足推迟了一个小时才全部完成,而且,因为体检的要求,所有体检的老人都不允许吃早饭,饿了一个上午。
事后,很多老年人怨声载道,有人对我抱怨说,因为这次体检,原本没有病的身体,都被硬生生憋出病来了!
这句话,无疑深深刺痛了我,好心办成了坏事,办了实事却没有做到为民,反而伤民。回到家,我深刻总结了这次事故的原因,痛定思痛,我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体检第二日,我立即对体检的流程做了小部分的调整。原本八点钟准时开始的体检,我将其提前了半个小时。然后,我对每一名老人,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进行了编号,当体检开始的时候,编号靠前的前二十位老人首先进行体检,其余的老年人在阴凉处就地休息,当前者体检完毕,再安排十位老人前去体检,依次轮流;最后,我加紧添置了几台大功率电扇,又买了一些小点心和饮用水布置在现场。
整个体检过程井然有序。老人没有抱怨、医务人员没有抱怨,不但体检时间提前结束,还得到了所有老年人的一致夸赞。
同样的一件事,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通过这件事,或许我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很多时候,为民办实事的确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然而往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没有设身处地的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办实事而没有做到为民。比如出台的一些惠民政策,往往需要老百姓准备很多材料,跑遍很多部门才能真正享受到这份“惠民“;又比如一些实事工程,没有咨询过当地老百姓的意见就草草上马,最终落得个形象工程的“美名”。
办实事,而没有做到为民,对老百姓来说就好比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为了得到一千的实惠,却要付出八百的代价,甚至更多,这怎能不让老百姓怨声载道?花了大量老百姓的纳税钱,却只建造了一个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这怎能不让老百姓嗤之以鼻?
所以,当我们在为民办实事过程中,必须时时刻刻做到为民,始终把为民两个字放在第一位,设身处地的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是否会侵犯到老百姓的利益?是否会让老百姓遇到麻烦?又是否能够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我想只有回答了这三个问题,那么为民办实事这几个字,才是真正落到了实处。
第四篇:全域旅游发展重点在城市 基础在乡村[小编推荐]
全域旅游发展重点在城市 基础在乡村
导读
全域旅游绝不意味着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一定是形成乡村的分工体系,然后形成市场体系。全域旅游不是一顶帽子的问题,最终研究如何拉动,通过一个点的扩散拉动一片,而真正能够落实全域旅游全面拉动的就是休闲。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魏小安在河南省第二届旅游财富年会上表示,他赞同“全域旅游”这个概念,但实际上,这是旅游发展新时代的一个新的说法。他认为,全域旅游发展重点首先是城市,而基础在乡村,他建议要发展全域旅游,务必自驾先行,休闲落实。
在全域旅游发展基础方面,魏小安认为,中国的旅游发展实际上现在已经形成了三个领域:
传统旅游领域:传统旅游领域总体状况是在淡化,有些甚至在萎缩,在下滑。包括旅行社、饭店、景区、汽车公司等行业,旅行社行业基本上全线崩溃,旅游电子商务已经把这个行业完全覆盖了;酒店行业在全面下滑,可以称之为断崖式的下降;旅游景区表面上赚得盆满钵满,实际上在统计时,仅仅是1%来替代99%而已;至于旅游汽车行业,则已经到了“差不多崩溃”的边缘。
“更重要的,我们要从新兴产业转向新型产业。新兴只意味着年龄小一点,新型才意味着体制健康,能够蓬勃发展。”魏小安如是强调。
新兴旅游领域:魏小安认为该业态已经得到了蓬勃发展。
第一,观光资源。中国的观光资源非常丰富,品质一流,在全世界都可以这么说,但是中国的度假资源并不丰富,度假产品短缺,中国度假需求严重外溢,围绕这种需求可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业态。乡村度假是中国未来度假发展的主体,而且各地都可以做,但各地有各地不同的情况,也有不同的要求。
第二,温泉产业。可以满足大众需求,全民泉养,就是全民都要借助温泉的资源达到温泉的疗养,泉养全用,泉不光是养的,还有一个衍生的产业链。
第三,绿道建设。绿道在中国南方已经很多了,但是在北方现在普遍没有开展起来。最值得赞赏的绿道在遵义,该绿道沿着赤水河谷162公里,串联了12个古村古镇,修了16个驿站。一条绿道,就可以形成一个世界级的产品,而交通部最新下发的文件,实际上已经把乡村慢行系统包容进去了。
第四,户外运动。这是一个更新的也是更有前景的业态,户外运动包括山地运动、水上运动、平原运动、航空运动等等。中国的户外运动始终起不来,是因为老一代不会玩或者说不敢玩,而90后这一代是伸张自我的一代,是自我实现的一代,他们不能容忍这种状况,下一步户外运动的发展将大行其道。
第五,营地发展。营地的发展很快,现在全国大概600家营地,规划到2020年将达到2000家营地。中国现在的民用汽车保有量1.4亿辆,其中私家车将近1亿辆,如果1万台私家车需要一个营地,中国营地需求量的底线应该是1万家营地。但是营地现在有问题,政策不清楚,模式没形成。需求走到这一步了,如果不满足需求,需求就会转移,就会外溢,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六,九古挖掘。这是一个发展余地不大,但是发展深度非常深的新鲜领域。古城、古镇、古村庄、古道、古关、古街区,再加上古渡、古树、古庄园这三古,这方面资源还没有挖掘出来,有历史遗迹的,可以寻一寻踪的还有不少。
新兴的旅游领域,里面还有很多的内容,值得大做。比如说一方面是城市型酒店全行业亏损,另外一方面,主题酒店、精品酒店、高端民宿非常火爆。
“我们现在不是没有消费能力,而是产品不对路。”魏小安如是说道。
泛旅游领域:魏小安认为,按照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凡是涉及到的行业都可以叫旅游行业,比如说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教育旅游等等。只不过这些不是以旅游为主体,一个边擦在旅游上,这就是泛旅游的概念,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中国才形成全域旅游的概念。
“旅游的核心在城市,旅游的根也在城市,因为城市是消费的集中地,也是消费的扩散地,所以怎么把城市旅游做好,这是全域旅游的第一篇文章。”魏小安认为,“要把乡村作为全域旅游的基础,但是绝不意味着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一定是形成乡村的分工体系,然后形成市场体系。”
如果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这个事绝对搞不好。而且现在大家到乡村吃饭,上个土鸡一看根本不是土鸡。老乡很淳朴,是因为没有介入市场,介入市场之后,良心就大大的坏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反应过来,这种短期行为对他没有好处,所以逐步又会形成社区型的乡村。但是这个弯路没有必要走,一开始就要把乡村旅游的分工体系做好,这是根本。
2015年全国的旅游总人次40亿人次,人均出行3.7次,自驾车已经占到了62%,主体变成了自驾车,所以,乡村旅游一定要研究自驾车的发展。
“全域旅游不是一顶帽子的问题,最终研究如何拉动。传统的景区景点,旅游拉动的是一个点,通过一个点的扩散也会拉动一片,但是真正能够落实全域旅游全面拉动的就是休闲。”魏小安说,“休闲度假还需要进一步落实,且这个需求越来越膨胀。”
在全域旅游策划与推进方面,魏小安建议要实事求是,该干什么干什么,要创新发展。
1、强化软开发。是最重要的任务,软开发基本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叫策划,策划就是顶层设计,通过策划解决战略问题、方向问题、路径问题;第二个层面叫规划,规划解决空间配置、土地利用这些问题;第三个层面是设计,设计解决产品特色、市场开发等等问题。策划、规划、设计是三个主要层面;第四个层面是活动,活动也是产品,所以在策划、规划、设计里面一定要把活动容纳进来,活动也是生产力;第五个是品牌,品牌是根本性的,也是更长远性的东西,把软开发做到位了,实际上很多东西也就做到位了。
2、瞄准大市场。多数旅游产品就是大众旅游产品,就是周边市场,也用不着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能走到东部就不错了。反过来,有一些好的产品,要想做得比较独特的产品,就得瞄准中程市场和远程市场。农家乐就是周边市场,休闲农庄就是中程市场,乡村度假对应远程市场。“如果一个行业产品没有高端、中端、大众,就说明这个行业不成熟,产品也不成熟,这是很自然的。所以这方面的市场更需要研究。”魏小安如是说。
3、培育大产业。在强化软开发、瞄准大市场这个基础上,来培育大产业,大产业才真正构造全域旅游。最终这种产业就是以旅游市场为平台,以旅游消费为拉动,所有的产业都可以搭这个车,这个大产业形成了,全域旅游才真正可能发展起来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成立较早的旅游规划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全域旅游规划经验,上百个省市县级总体规划项目经验,多项全域旅游案例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战经验。
巅峰专题研究:全域旅游。http://www.xiexiebang.com/topic/comprehensive/
第五篇:就说说重点在始于毛泽东
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有助于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共做成三件大事,学习邓小平理论,有助于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是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保证:
1、就是推翻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2、就是胜利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起来。
3、就是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基本上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指出了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转变,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尽管这一科学论断,在此后不长的时间被改变,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开始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放到相当重要的地位上来。同时,随着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学习,苏联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在我国日益显露,为了克服这种僵化体制的弊端,我国开始了体制改革,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也是这一时期改革的继续和深化,但中国的体制改革还远未完成。尽管我国经济建设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经过多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我国还是建立了门类齐全、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此后改革开发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乡镇企业的兴起、经济特区的建立,无一不依赖于以邓小平为首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依赖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解放。如果没有这些,即使有的农村中出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也不可能持久,而且更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生产一些被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所不注意或不屑于生产的小商品,起着拾遗补阙的作用,不可能扩大生产规模,不可能成为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争高下的经济力量。而更有可能的是:它们迟早会被上级主管部门以各种方式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朝着所谓“更高级的公有制形式”过渡。至于经济特区的建立,那更是绝不可能的。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乡镇企业的兴起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和乡镇企业的兴起,最初纯粹是自发性的,而不是政府部门有意识地倡导的,只是在政府领导人发现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处及其意义,发现了乡镇企业的作用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不可替代性之后,经过研究甚至辩论,统一了认识,才加以肯定,给予扶植。经济特区则不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经济特区没有自发建立的任何可能性,经济特区的建立完全是政府的有意识的行动。只有这样,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才有可能出现深圳等经济特区。从经济特区建立与发展这一事实,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计划经济体制与行政权力怎样牢固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假定不是政府采取有意识的行动,那是不可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与行政权力牢固结合的条件下,使某一个地区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按市场经济的规则来发展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