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小学六年级语文第12册导教案1

时间:2019-05-15 11:0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山小学六年级语文第12册导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山小学六年级语文第12册导教案1》。

第一篇:南山小学六年级语文第12册导教案1

南山小学六年级语文第12册导教案

课题1《文言文两则》课型:合作+展示课时:第一课时班级: 主备人:杨婷婷审核人:小组:姓名: 教学目标:

1.能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说出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突破字词,理解语句,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内容和告诉我们的道理。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弈》,背诵课文。能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说出故事内容。

2、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一 预习导学:

1. 引导学生说出本课的预习目标,师板书:

⑴谁学下棋?⑵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3.二、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展示本文生字,师抽查。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A、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B.小组内学生互读,推荐代表全班朗读。

C、朗读竞赛,各小组分别派代表全班朗读,生生评价,师评价。

3、小组交流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学生结合注释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小组内交流,推荐代表准备全班交流。B、各组代表全班交流,师适时引导评价。

4.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让学生联

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5.三、达标检测: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南山小学六年级语文第12册导教案

课题1《文言文两则》课型:合作+展示课时:第二课时2班级: 主备人:杨婷婷审核人:小组:姓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两小儿辩日》,背诵课文。能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说出故事内容。

2、能从课文中体会到要善于观察,说话有根据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预习导学:

一、导入新课,设疑预习: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3.生介绍搜集的有关文章的资料,师适当引导。

4.师板书本课的预习目标: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二、合作展示:

1、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①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②小组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③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三、品读重点,深入体验: 师引导学生逐一解决预习问题。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1.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⑴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⑵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你觉得在本节课上表现如何?哪一个小组表现得最棒?哪一个同学表现得最好? 三 达标检测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学生背诵课文。

第二篇:小学六年级12册语文课文《桃花心木》导学案

桃花心木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

1、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

明育人之道这种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林清玄及其文学成就。

2、找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

课时:建议两课时,也可根据学情划分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在不确定中,我们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我们在阅读时,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边读边做批注,特别要针对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利用“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方法,记录自己读书的收获,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写的。读书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这才是最高境界的阅读,相信你能行!!基础达标

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chāyāngkūwěiduànliànyōu yǎ zì zaìbó bó shēng jī

()()()()()

2、我理解的词语有。

3、用课文里的词语填空,完成练习。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不只是(),()也是一样,在()中生活的(),能比较()生活的考验,会()

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

()把很少的养分()为巨大能量,努力()。写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我知道作者运用的方法,主要写了,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学后疑惑:在收获的同时,我还有疑惑要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疑惑一:疑惑二:挑战自我:如果你学有余力,可以尝试完成以下内容。

1、把含义深刻的句子背下来,让它时刻提醒自己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

依赖别人,努力生长。

2、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所悟出的成长的道理。

二、拓展阅读

南瓜的力量

在美国麻省Amherst学院曾经进行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试验人员用很多

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地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产生的压

力有多大。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大约500磅的压力。

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

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它承受到2000磅的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

最后当研究结束时,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瓜皮才产生破裂。

他们打开南瓜并且发现它已经无法再食用,因为它的中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

纤维,试图想要突破包围它的铁圈。为了吸收充分的养分,以便于突破限制它成长的铁圈,它的根部甚至延展超过8万英尺,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最后这个南瓜独自地接近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与资源。

由南瓜的成长想到人生。我们对于自己能够变成多么坚强常常毫无概念!假如南瓜能够承受如此庞大的压力,那么人类在相同的环境下又能够承受多少的压力?大多数的人能够承受超过我们所认为的压力。因为你拥有比你想像中大得多的潜能!只要像小南瓜一样将绑住你的铁圈挣脱,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你!

1、研究人员最初估计南瓜最多能承受磅压力,实验证明整个南瓜承受

了超过磅的压力,因为。

2、概括每自然段的意思: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相关链接

林清玄当代作家,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等。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

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自身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以自己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花。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两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和悬崖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无数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人们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第三篇:六年级音乐第12册教案

第一课

青春放歌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1、《拉起手》。

(二)、欣赏《行星组曲》 活动与练习:

1、常用键盘音及记号。

2、节奏与音乐要素的练习。

一、教学目标:

(一)、从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珍惜青春年华。

(二)、聆听《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欢乐使者》,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并为《欢乐颂歌》配诗或配画。

(三)、认识 常用变化音记号,学唱好《拉起手》中带有升记号的音。

(四)、通过学唱一首歌曲,感受其优美、流畅的旋律特点。

二、教学重点:三连音。

三、教学难点:变化音记号。

五、教具:录音带、四、课时:2。

(2)、读、拍、唱、上述节奏。(3)、复习三连音:X X X ①、唱一唱《国歌》,感受三连音的唱法。②、复习并拍打三连音。

(4)听琴弹奏感受歌曲的弱起小节。(5)、听琴学唱谱,注意三连音的唱法。(6)、听录音范唱,提醒学生歌曲难点。

(7)、学习歌词,体会三连音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8)、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9)、介绍李存的生平及作品。

(10)、复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演唱效果。

(四)、堂上练习:

1、复习切分音的种类。

2、按强弱规律排列力度记号。

3、音名知识,结合电子琴课进行。教学反思:

第二课

亚洲弦歌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感受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亚洲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二)学会演唱日本歌曲《邮递马车》,体会歌曲的欢快情绪,并能够用较快的速度来演唱歌曲。

(三)聆听印度歌曲《摇蓝曲》和科威特歌曲《运动会开幕曲》,领会这两首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能够在3首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歌曲中辨出其中1首亚洲风格特点的歌曲。

(四)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出这些乐器的音色。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摇篮曲》,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

2、通过活动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巩固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3、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出这些乐器的音色。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赏《摇篮曲》,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

(二)、通过活动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巩固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三)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出这些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1.充分利用范唱 通过范唱使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可充分利用歌曲演唱录音,必要的话可多听几遍。

2.注重歌曲感情处理 引导学生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歌曲的情绪。

3.注意教歌方法 学习演唱这首歌曲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

4.编配打击乐伴奏 选择和设计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邮递马车》伴奏,可使歌曲演唱效果增色。可选用两、三件打击乐器,如串铃、双响筒和铃(或三角铁)等。节奏型可让学自行设计,以模仿马车行驶的音响效果。

第三课

do re mi 一、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do re mi》。

(二)欣赏《do re mi》。

(三)五线谱知识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有乐于通过识谱自己学习音乐的愿望。

(二)欣赏并学唱歌曲《Do Re Mi》,从中体验并表现学习五线谱的快乐。

(三)学习五线谱知识,能将五线谱(高音谱表)C调单旋律译成简谱。

三、教学重点:感受歌曲风格。

四、教具:录音机、教学欣赏带、节奏卡。

五、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一、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do re mi》。

(二)、五线谱知识学习

二、教学重点:感受歌曲风格。

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一、教学内容:

(一)、《do re mi》。(复习)

(二)、比较五线谱和简谱特点。

二、教学重点:五线谱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学唱与欣赏《Do Re Mi》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选用此教材。学生可以听一听,唱一唱,也可以唱一唱、听一听,达到借助所标注的唱名熟悉五线谱的目的即可。

(二)“实践与创造”

其中的各项活动要分散在教学活动之中进行。例如第二题可以在讲乐谱知识前进行,第三题可以在介绍各种乐谱时做,第四题可以在讲图形谱时做,第五题在本单元结束前做。

(三)小结: 本节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能说说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做影片的简单介绍

——聆听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边听边想:

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听歌曲,用笔在书上划分部分,并做记录 ——学习歌曲

——再次听范唱,学生在心里跟着唱 ——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歌曲

——放录音,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由地学习——老师巡逻指导唱得不好的地方 ——学生和老师一起跟着录音演唱歌曲 ——跟着伴奏演唱歌曲 ——歌曲分析与处理

——歌曲的第一、三乐段歌词和旋律基本上相同,演唱时要注意把握民歌的风格,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较深的气息演唱

——歌曲第二段要用弹性的声音和充沛的感情来演唱。——分角色演唱:

请学生给歌曲设计演唱形式,按自己设计的方式来演唱,四至八人合作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师生问好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板胡独奏曲《大起板》 ——《大起板》是根据“河南曲子”中的《小调大起板》改编而成的板胡独奏曲,《大起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将河南人民那种热情奔放、豪爽粗旷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请学生边听边想: 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分析:乐曲的第一个段落带有河南曲子的典型特征:使用了常用的典型音调,具有敲锣打鼓的节奏特点,采用对答呼应及句幅逐步增大的方式。——乐曲的第二段落与第一个段落形成明显的对比。它频繁地变换节奏,采用跳动的节奏,在调性上进行对比,从而造成一种欢快、跳跃的音乐情绪。

——乐曲的第三段落音区移高、速度加快,重现了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分析乐曲 ——复听 ——小结

教学反思:

5——学习歌曲,先听范唱,边听边想:

乐曲是几拍子的?你听得出乐曲带有新疆风格吗? ——学生听歌曲,思考问题 ——学习歌词

——学生自由地学习歌词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学习旋律,跟着老师的琴来演唱旋律 ——反复演唱

——学生自己分四人小组演唱旋律 ——学生跟着老师的琴来演唱旋律 ——学习歌曲,词曲结合

——轻轻地和老师一起学习歌曲,词曲结合,跟着老师的琴把三段歌词结合起来演唱 ——跟着磁带伴奏演唱歌曲 ——处理歌曲:

让学生划出强弱记号

——听录音,学生模仿歌曲中的强弱 ——问:歌曲的强弱代表什么呢? ——代表火车渐渐远去 ——学生跟琴模仿 ——小结

教学反思:

7——作曲家是在哪一年创作的这部作品?巴西当时的情况怎样?作曲家使用了哪些方法表现了巴西农场的小火车?(学生通过自己准备的资料回答老师)

——你可以边听边唱音乐中的旋律吗?(学生与老师一起跟着旋律哼一哼)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因乘火车而快乐的,还是因沉重劳动而忧伤的?为什么?农场的人喜欢火车吗? ——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再次地欣赏,进行讨论

——音乐中有哪些节奏令你感觉十分独特?与你听过的美洲、非洲、欧洲的音乐节奏、美国的流行音乐有相同之处吗?

——这首作品,作曲家真是描写火车运行和火车乘坐人的心情的吗?

——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再次讨论 ——小结 ——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9第六课 美妙的音乐

教学目标:

一、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愿意参与这首歌的编创活动。

二、喜欢聆听、演唱本课的三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三、聆听《致音乐》和《美妙的琴声》,关注歌曲的内容、旋律、伴奏及结构形式,能够记住其主要的旋律。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演唱歌曲,体会军营歌曲的气势

二、听赏国外著名作曲家的歌曲,感受古典乐的韵味。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师生问好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介绍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师生问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浪漫派作曲家—舒伯特。——介绍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父亲是教师,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808年开始,在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任歌童并开始学习作曲。1813年,在其父亲任教的学校任音乐老师,同时从事作曲。1818年辞去教师职务,专心从事作曲。因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一度依赖友人资助为生。后来,曾在宫廷任教几年。1828年,因伤寒病逝世。

——介绍《致音乐》的由来:19世纪初,德国诗人肖贝尔写了一首《致音乐》的诗。这首诗的第一段内容,阐述了音乐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赶走了心中的忧郁乃至生活给自己的打击。这段诗的内容,与法国作家罗兰的体验是那样的一致。他说:“当我生病的时候,莫扎特悦耳的音调,好象情人似的,在枕畔看护我……”当舒伯特读到这首诗后,对起颇感兴趣,于是谱写了《致音乐》这首艺术歌曲。——学习歌曲

——聆听歌曲,边听边带着老师对作者与歌曲的介绍展开想象,你想到了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师生问好

——今天的音乐课是非常轻松的一节音乐课,因为我想带大家去欣赏一首非常幽默的乐曲,这首乐曲不仅有钢琴独奏的版本还有女高音演唱的版本 ——是什么呢?你听听:播放《幽默曲》 ——学生马上做出反映,表示听过

——对,这是非常著名的乐曲,我们今天欣赏的是德沃夏克的《幽默曲》,以歌唱的形式来命名的名字叫《美妙的音乐》

——音乐分析:幽默曲是一种风趣、愉悦的小型器乐曲。这种乐曲以节奏鲜明、旋律短小为特色,旋律的歌唱性较强。——再听:

本歌曲分为几段? ——学生听,分为三段

——分段欣赏,第一段:本段运用了什么节奏型最多?——第二段:本段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第三段:和第一段有区别吗? ——再完整地欣赏全曲

教学反思:

5——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学生排练 ——表演 ——评价 ——小结 ——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第四篇:小学语文第12册教学计划

2003学第2学期

学 科 教 学 计 划

科 目 语文

年 级

教 师 刘丽雅

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

2004年 2 月

2003 学第 2 学期小学 语文 12 册教学计划

2004 2

一、班

六(实2)班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如班内戴茜宇、何杨阳等同学,而且这些同学的知识面也较广,平时阅读量较大。但也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更不用说知识面之广,如蔡渭等同学。本学期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5、能听广播说说自己的感想;听录音以后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能根据不同的对象说说给同学的毕业赠言。

6、了解革命战士为了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感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感受关心他人、自觉经受锻炼的良好品质;初步了解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行,憎恨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四、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熟悉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文课文教学教学目标,并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好课时教学目标。应做到:(1)、明确(2)、适当(3)、集中(4)、有层次。

2、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要牢固树立实践观点,训练意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才能形成和发展,因此要加强语言文字实践活动,以训练为主线安排教学过程。用好本套教材,改革阅读教学。(1)精简关于理解课文内容的提问。

(2)多读课文

(3)落实训练重点,结合常规训练

3、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4、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

日期

单元及总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

2月9日-

2月13日

6

1、别了,我爱的中国

2、一夜的工作

3

小学语文第12册教学计划(第7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12册教学计划

2003学第2学期

学 科 教 学 计 划

科 目 语文

年 级

教 师 刘丽雅

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

2004年 2 月

2003 学第 2 学期小学 语文 12 册教学计划

2004 2

一、班

六(实2)班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如班内戴茜宇、何杨阳等同学,而且这些同学的知识面也较广,平时阅读量较大。但也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更不用说知识面之广,如蔡渭等同学。本学期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六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十一、二册教材中。本册教材与前几册教材相同,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3条线索。分纵、横两个方面来看,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后,根据单元遍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课本工7个单元,每个单元前有阅读训练的学习提示。告诉迅速本单元阅读的重点和方法。每单元有围绕这一训练点的必学课文3篇,习作训练工7次,听说训练3次,单元练习7个。本册教材在阅读方面的重点有这几项:

1、继续进行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训练。

2、知道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训练。

3、有关句子的训练。

4、为加强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安排了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指导。

习作训练,2次记事,3次写人,1次修改作文。

听说训练注重提高学生听话的能力和说话能力。

教材是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序来安排单元和课文的,思想教育散在无序。

教材还配有作业本和音响教材。使学生增加感知,突出教学重点。

三、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146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回读鞋96个次要,一部分学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回毛笔字临贴,坐的姿势、握笔姿势都要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物和联想;能提高默读的速度;能选择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读科普文章,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

4、能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一件事;能用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人;会修改作文,把自己写得不具体的作文改具体;会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作文;会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会写感谢信。

5、能听广播说说自己的感想;听录音以后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能根据不同的对象说说给同学的毕业赠言。

6、了解革命战士为了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感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感受关心他人、自觉经受锻炼的良好品质;初步了解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行,憎恨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四、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熟悉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文课文教学教学目标,并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好课时教学目标。应做到:(1)、明确(2)、适当(3)、集中(4)、有层次。

2、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要牢固树立实践观点,训练意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才能形成和发展,因此要加强语言文字实践活动,以训练为主线安排教学过程。用好本套教材,改革阅读教学。(1)精简关于理解课文内容的提问。

(2)多读课文

(3)落实训练重点,结合常规训练

3、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4、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

日期

单元及总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

2月9日-

2月13日

6

1、别了,我爱的中国

2、一夜的工作

3

下载南山小学六年级语文第12册导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山小学六年级语文第12册导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12册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十二册) 一、任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

    小学语文第12册教案(苏教版)(共5篇)

    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全册教案 1、 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诵读,感受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特点,伟岸高洁的品质,开拓进取的精神。......

    六年级语文第12册第一单元单元清

    六年级语文第12册第一单元单元清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一、看拼音,写词语(每空1分,共22分) nuïyíyïusīchāyāngjīyâduànliàn xìngãrkǎoyàn......

    小学语文第12册教学计划工作计划

    2003学年度第2学期学 科 教 学 计 划科 目 语文 年 级· 六 教 师 刘丽雅 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2004年 2 月2003 学年度第 2 学期小学 语文 第 12 册教学计划2004年 2 月......

    六年级语文12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语文12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在学生46人,其中女生23人,男生 23人。总体来看,本班的知识基础处于显的两级分化,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寥寥无几,有近十名学生......

    第12册美术教案

    第12册美术教案 第1课时 内容:第 1课请到绿色商店来(活动一) 教学活动过程 一、欣赏导入,了解包装重要性。 1.CAI课件导入,了解包装的重要性。小明和小强到超市里去买零食吃,超......

    第12册体育教案

    第1课 广播操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了解体育课堂常规,健康标准的考核项目,并在合作学习中复习基本体操希望风帆 学习内容:常规、健康标准、广播操 学习步骤: 一、学习常规......

    小学语文第12册教案(人教版New)(精选5篇)

    1卜算子·咏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