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油市镇田心村2008年防汛,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油市镇田心村2008年防汛、山洪地质灾害
防御预案
为了保障田心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坚持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和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照“抓早、抓实、抓严”的要求,成立田心村防汛、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书雷石旺同志任顾问,村主任王兴平任组长,其他村干部为副组长,各党小组长,各湾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实施指挥全村的防汛、山地灾害防御工作。
二、村里组织民兵应急分队20人,由李足亮同志负责集中,随时听从领导小组的调度。
三、后勤保障工作。由支书负责灾情上报,物质及时到位等工作,王兴平负责抢险组织协调工作,随时了解抢险的物质组织,车辆调度,人员到位情况等,并协调解决存在的为难问题,雷运桂同志为广播喊话员。
四、防御区域分工
1、一般区域,一般区域原则上由各组组长负责组织村民进行避灾。
2、危险区域,号记冲水库由谢彦青同志负总责,水库管理员为报警员,随时掌握水库水位,并及时上报负责水库的放水泄洪任务。竹景仙自然湾,八组、十五组由村主任王兴平同志负总责,雷运桂同志
为喊话员,两个组的组长负责敲铜锣,组会计负责吹口哨,李足亮同志带领民兵应急分队人员负责灾民的转移避灾工作,谢彦青同志负责灾民安置点——竹景仙寺院的一切稳定工作。
五、工作要求。全村所有人员如防洪抢险所需人力、物力、财力必须无条件服从村救灾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听从指挥,坚守岗位,发扬抗灾抢险精神,尽职尽责,把灾情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全体无一人伤亡。
田心村支委员会
2009年5月10日
第二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 第一节 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
一、山洪及山洪灾害的基本概念
洪水是河流、湖泊、海洋等一些地方,在较短的时间内水体突然增大,造成水位上涨,淹没平时不被水淹没的地方的现象,常威胁到有关地方安全或导致淹没灾害。洪水一般包括江河洪水、海滨河口的风暴潮洪水、山洪、凌汛等。我县主要以暴雨洪水为主。天气的变化是造成暴雨,进而引发洪水的直接原因。洪水的变化具有周期性和随机性。洪水发生的周期性是由气候的四季循环所决定的,洪水发生的随机性因气候的多变而变。洪水发生的时间、地点、量级常难以准确预知。
山洪是指山丘区小流域由降雨引起的具有突发性、暴涨暴落的地表径流。按其成因,山洪可分为暴雨型山洪,溃水型山洪(拦洪设施),融雪型山洪,冰川融化型山洪。我县主要是前两种。
山洪灾害是指由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二、山洪灾害的基本特征
1、季节性强,频率高。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主汛期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据统计,全国汛期发生的山洪灾害达到全年山洪灾害的80%以上。
2、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山洪主要发生于山区、丘陵区、岗地区,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的地区,暴雨时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
3、破坏性强,危害严重。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冲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损坏财产,伤亡人命。2005年新邵“5.31”洪灾,造成19人死亡,26人失踪;新邵、邵东两县10个乡镇近10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8.2千公顷,成灾面积4.2千公顷,绝收面积2.5千公顷;冲毁倒塌房屋3560座,淹死牲畜1.1万头,冲走水产4300吨,22个工矿企业停产;两县有28.7公里公路被冲毁,太芝庙、潭府两个乡镇交通中断,损坏输电线路140公里,损坏通讯线路35千米;洪水损坏堤防140处34.1公里,损坏护岸620处,冲毁塘坝144座,损坏灌溉设施588处,损坏机电泵站18座。直接经济损失1.85亿元。
三、山洪灾害的表现形式
1、溪河洪水暴涨
溪河洪水也叫山溪性洪水,是山丘区溪河由暴雨引起的突发性及暴涨暴落的洪水。当流域普降暴雨时,流域各处所形成的地面径流,依其远近先后汇集于河道。就某一处河道(断面)而言,当近处的地面径流到达该断面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这时洪水起涨。随着远处的地表径流汇集到此处河道(断面)时,河水流量增至最大值,即为此处的洪峰流量。其相应的最高水位,称为洪峰水位。山丘区溪河由于地面和河床坡降都较陡,雨后产流、汇流都较快,山洪过程线一般为急剧涨落,涨也快,退也快,因此径流过程短,洪峰流量大、水位高。这种现象在隆回县高坪地区特别典型。
2、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这种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扑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声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区域横冲直撞、恣意漫流,形成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的来源和有一定坡度的利于集聚水和松散固体物的沟状地形。人类工程活动也是诱发泥石流的因素之一。形成泥石流的地形一般为山高坡陡,沟床纵坡大,汇流地形有利于大量水源汇集,而且多为碎屑岩、浅变质岩及花岗岩风化强烈的地区,或者坡面、谷槽、溪沟堆积大量废土碎石的地方。泥石流的形成与降水关系密切,降雨量越大,形成泥石流的机率就越高。虎形山青山坳的“6.25”灾害就是这样发生的。
3、滑坡
土体、岩块或残坡积物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贯通的滑动面发生滑动破坏的现象,称之为滑坡。滑动的岩块、土体称为滑动体,下滑的底面称为滑动面。滑坡多发生在坡度25°~50°的斜坡上。据研究,约有10余种地层最容易发生滑坡,称为易滑地层。
滑坡是长期地质作用的结果,滑坡的形成受各种条件的控制。它的形成因素多而复杂,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由此两类因素迭加而成的综合因素三大类。雨水作用是产生滑坡的最主要原因,一是水渗透进土体孔隙或岩石裂隙,使土石的抗剪强度降低。二是水渗透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抬升或地下水压增加,对岩土体产生浮涨作用,使土体因水饱和而软化,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滑坡。此外,坡脚掏蚀、溶解和软化裂隙充填物、人工切坡、堆填加载、植被破坏等人类工程活动,也能直接诱发滑坡的形成。2008年小沙江镇的多处滑坡就是充分的说明。
4、崩塌
崩塌是在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在土体中产生的崩塌称土崩,在岩体中产生的崩塌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的崩塌称山崩。大 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石堆。
崩塌的成因类型多而复杂。按其动力成因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由此两者因素迭加而成的综合因素三大类。在自然作用下,常见的巨大岩土体,以垂直节理或裂隙与稳定岩体分开,随着节理、裂隙的不断加深和坡脚不断冲刷掏蚀,在长期重力作用下,当岩土体逐渐向外倾斜,或者遇较大水平力作用时,即会产生崩塌。除重力作用,雨水参入岩土体的节理裂隙中,可产生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以及雨水软化软弱面,也可导致崩塌发生。
四、山洪灾害的成因
1、特殊的气候和降雨
引起我县山丘区山洪暴发及其伴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我县属于季风气候区,每到汛期,副热带高压北跳南移,西风带环流南侵北退,以及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复合交汇,形成了山丘区不稳定的中尺度天气系统,如台风、气旋、高压低涡、低槽、切变线等天气系统。在此种不稳定的天气系统的作用下,造成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同时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形成局部地域的强暴雨。高强度的降雨,作用于地形地质复杂多样的山丘区,往往极易造成泥石流、滑坡、山崩和溪河、塘库暴满横溢,发生惨重的山洪灾害。岩口镇“6.6”洪灾中石坳村泥石流和太平水库险情就是这种状况。
泥石流、滑坡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及前期降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有关部门统计,我省发生的泥石流绝大多数是降雨诱发。通过对发生泥石流的降雨分析,降雨量和降雨强度越大,形成泥石流的机率越高,规模也越大。
2、复杂的地貌地质条件 我县由于群山林立,沟谷纵横,坡陡沟深(山坡坡度一般为30°~45°,最大可达60°以上),沟床纵坡大,以及因新构造运动而形成大量有利于汇流的瓢状或斗状围谷地形,发育了大面积的有利于山体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地形地貌。又由于山地区域的多雨特性,经常出现长历时降水甚至大暴雨,雨水入渗,土体中的水使其抗剪强度降低,导致土体抗滑力降低并使土体下滑力增加,同时饱和土体的渗流和坡面汇流也增加土体下滑力,土体中的抗滑力与下滑力失去平衡,从而激发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的发生。
复杂的地质结构是诱发山洪地质灾害的重要条件。我县地表露出的岩石概括为变质岩、砂质岩、石灰岩(泥灰岩)、花岗岩、红岩、松散岩六大类。山丘区分布广泛的土壤主要是由砂质岩、泥岩、红砂岩、板页岩等岩石经风化发育而成的抗蚀性较弱的土壤,这类岩石的风化带和风化物结构松散、容易风化,风化壳厚度常达20~30m。植被破坏后,水土流失极其严重,滑塌沟、崩岗、侵蚀沟等甚为发育,沟头溯源侵蚀发展迅速。这种土壤土层薄、蓄水能力差、汇流时间短,受地形、水流切割作用影响明显,容易形成具有较大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容易导致山洪暴发。特别是岩石强烈风化后,表面岩层破碎,抗冲能力极差,一遇暴雨容易发生泥石流。我县的虎形山就是这种典型的地质结构,山坡上到处都是强烈风化后的乱石,随时都有可能滑动。
3、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
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加重了山洪灾害的危害。森林植被在保护土层免遭洪水冲刷、截留雨水径流、调节产水汇流和恶劣天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人多地少,过度的开发土地、开发自然资源,侵占水面、河道,必将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环境系统失衡,山洪频繁发生。人类活动对自然破坏加剧了山洪灾害损失。河道是山丘区泄洪唯一通道,由于山洪伴随着山体滑坡、泥石流,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河道的泄洪能力严重减弱。又由于人们对山洪灾害缺乏了解,在河道边、滑坡体下建住房、搞建设,不断侵占河道,向河床乱弃、乱倒、乱建、乱挖,河道千疮百孔,河道的泄洪严重受挫,往往造成小洪水大灾难,大洪水大泛滥的严重后果。部分工程规划时,不尊重自然规律,不考虑防洪安全,没有区域内水文、气象等数据的支持,因而造成了山洪地质灾害的惨痛教训。
第二节 山洪灾害防御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山丘地区山洪灾害的成灾原因和特点,山洪灾害的防御重在“防、避”,主要是采取预防和躲避措施。山洪害害的防御必须科学论证,全面规划,逐步治理,从根本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体措施落实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确保稳定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山洪灾害防御,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指挥机构。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是同级人民政府防灾减灾的指挥机构。计划、财政、水利、国土、气象、水文、交通、农业、林业、地矿、城建、保险等各个部门要在政府及其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协同作好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
二、科学编制应急预案
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①成立防御组织机构,确定责任人,明确职责,强化行政指挥手段和责任人的责任意识;
②阐述本地区地形地质存在的险病隐患、暴雨洪水特性,列出历史 上发生的山洪灾害等情况;
③明确安全区、警戒区、危险区的划分范围,具体到村组、到人; ④划定成灾暴雨等级,确定避灾的预警程序、信号发送的手段和责任人,转移路线、转移人员安臵办法和地点,转移安臵任务的分工,制定人员转移安臵的原则和纪律;
⑤提出防御治理的工程措施及其规划设计方案;
⑥提出防御工程资金的来源和筹措办法,以及其他非工程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办法。
三、落实工作重点
一是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山洪灾害易发区每年汛期都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
二是落实预警信号制度。每个村、组、院落都要确定1~2名信息员来发布信号。信号一般为预定的如口哨、打锣、警报器等。当地政府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高信息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三是搞好避灾演习。对预案规定的各项防御措施,汛前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演练,既可增强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又能使大家熟悉和掌握防灾和逃生的具体措施,避免仓促上阵,手忙脚乱,手足无措。
四、加大宣传力度
各级要广泛宣传,增强意识。做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通过电视广播、流动宣传车,出标语、横幅、宣传栏,设立警示牌,编印发送山洪灾害防御手册等活动,来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山洪灾害防御常识。
五、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通过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 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
六、强化配套工程措施建设
为全面落实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在落实各项非工程防御措施的同时,还须大力强化工程措施。通过山洪灾害易发区内的工程措施规划,在自力更生、生产自救的形式下,逐年实施工程措施。搞好水毁工程恢复,治理水土流失,加大病险水库、山塘治理力度,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构建优良的生态系统。
第三节 山洪灾害时的避险
一、躲避暴雨山洪灾害的转移时间和有效措施
1、有效转移时间。
据目前气象、水文预测技术,人类能在山洪暴雨发生前3—5小时感着有山洪暴雨发生,当出现1小时降雨50—100毫米,洪峰至山脚约2—3小时。从倾盆大雨开始发展到造成灾害,有效转移救生时间约4—5小时。
2、避灾救生的有效措施。
大气流影响形成的大面积降雨的云团中心区,当预报可能发生山洪暴雨的地带,人员要提前一天转移;局部地区天气突然变化,县气象局预报有大雨或有暴雨,当地气温闷热潮湿,且已出现1小时降雨50毫米,人员应立即自行转移,不能等待洪水进了居住地再走。
二、如何在山洪灾害发生时组织安全转移
1、坚持汛期值班制。进入汛期,特别是主汛期,各级政府的防汛抗旱指挥部门要实行24小时值班。指挥长、值班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严密防范,常备不懈”的思想,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和上级部门发布的灾险情预报,时刻关注和了解所在地的雨情、水情变化,在暴雨山洪发生前2—3小时判断决策和指挥转移及时避开山洪 袭击。
2、准确及时发出测报。山洪预报是防御山洪灾害,降低或减轻山洪灾害损失的一项重要工作。气象、水文部门要提前发出暴雨预报,镇村要密切注意暴雨前兆,加强观测,及时掌握雨水情。
3、及时发出安全转移警报。在4—9月份汛期,镇、村两级必须明确若干责任心强的信号员,在接到县、镇指挥部紧急避灾转移命令或获得严重的监测信息后,信号员必须立即发布防御山洪地质灾害预案约定的报警信号。
4、居民及时转移。暴雨突降,洪水水位陡涨,洪流奔腾聚至,可以撤移救生时间一般为3—5小时。当山洪突发,山洪区居民接到转移信号或听到警报后,必须像听到防空警报那样自行迅速转移到预定安全地点。转移时应往两岸山丘高地跑,不逆水流、不顺水流方向跑。转移责任人应负责组织指挥,维护秩序和转移安全。
第三篇:小学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高桥小学防御山洪灾害应急预案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防御山洪灾害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及时有效的处置山洪灾害,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根据《关于抓紧实施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的紧急通知》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及部门主要职责
(一)高桥小学防御山洪灾害抢险救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班主任为组员。
(二)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1、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根据山洪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防御山洪灾害工作;执行上级下达的其他有关防灾救灾的任务。
二、应急准备
(一)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应根据本预案和职责,制定具体的抢险救灾应急方案,并备案。
(二)领导小组各成员,应根据应急预案和行动方案的要求,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灾物品、器械等物质储备。
(三)各班主任,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切实做好防御山洪灾害工作,健全防灾方案,落实隐患点监测、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灾害预警、灾情速报及工作督查等制度。在主汛期,要对学校所有可能发生山洪与地质灾害的隐患点和校舍进行一次实地检查,对排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教室要停止使用,必要时可以临时停课。要立即无条件停止使用已经确认的危房,密切注意并指派专人定期观察使用中的破旧校舍。要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落实校舍的防雷措施,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校舍因强暴雨造成破坏。
(四)领导小组要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制定详细的师生避险工作预案,预案要明确责任人,并根据学校实际,确定预警方法、避险转移路线、临时安置点,把防御措施落实到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要设置临灾预警信号,要将涉及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防灾明白卡”,发到存在灾害隐患的学校师生手中,做好具体的防范工作,提出可行的防灾措施。
(五)学校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在师生中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应急预案和自救措施的宣传和教育,及时开展预案的演练,以保证预案应急正常启动;要以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应对洪水、泥石流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增强师生的防范意识,提高师生应对事故和自救自护的能力。学校必要时要落实教师或家长接送学生上学、放学。
三、临灾应急
(一)接到山洪与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报告后,领导小组应迅速组织应急调查组赶赴现场,调查、核实险情,提出应急抢险措施建议,并向领导小组提出是否启动临灾应急预案建议。
(二)领导小组接到启动临灾应急预案的建议后,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进行险情会商,研究部署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宣布启动本预案。
(三)启动本预案后,有序地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1、调查险情,组织专家会商,提出应急抢险救灾措施建议,确定抢险避灾方案。
2、根据灾害成因、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划定山洪与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危险区内师生和重要财产撤离,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对灾害隐患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并做好灾害突发的报警工作。
4、组织专业技术和施工队伍,实施应急避险工程,减轻和排除灾害险情发展。
(四)及时向市、镇报告险情和抢险避灾情况,取得指导和支援。
(五)灾害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应当根据调查组的建议,宣布结束临灾应急期,提出下一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方案措施,移交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四、灾害应急
(一)发生山洪与地质灾害后,领导小组应立即派出应急调查组或工作组,赶赴灾区调查、核实灾情,指导有关采取有效应急措施,防止灾情扩大,并向领导小组提交启动灾害应急预案的建议。
(二)领导小组接到启动预案的建议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进行灾情会商,宣布启动灾情应急预案,研究部署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三)发生山洪与地质灾害后,应先行组织自救、互救工作,并采取紧急避让和抢险救灾措施。
(四)灾情、险情已经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应当根据调查组的建议,宣布结束灾害应急期,撤消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提出下一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方案措施,移交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防御山洪灾害应急预案
高桥小学 2011年6月
第四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演习方案
飞 仙 桥 乡 金 童 村
洪 地 质 灾 害 防 御
演
习
方
案
飞仙桥乡防汛抗旱指挥部
2011年5月10日山
金童村位于飞仙桥乡东南部,是新宁县主要山洪灾害易发村之一。辖2个组,84户,349人,总土地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1亩,其中水田40.1 亩,旱土170.9亩,林地785亩,人年均收入980元。现有河坝2 座,山塘2 座,桥梁3 座,公路13公里。装有程控电话60门,无线电视机80台,警报喇叭1套,锣1面,口哨2个。为搞好本次演习,特制订本方案。
一、演习目的本次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演习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乡干部、群众的防汛安全意识,提高人民群众遇到山洪地质灾害时的自救能力和逃生能力,检验我乡防汛预案和防汛措施的可行性,锻炼我乡防汛抢险队伍和民兵应急能力,通过演练,提高干部群众和乡属各部门的协调能力,使干部群众掌握有效的逃生自救技能。
二、演习任务
根据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要求和《飞仙桥乡金童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演习从雨情发布到山洪地质灾害发生至灾害结束,乡属各部门、村、组要协同完成预警、警报、组织群众安全转移,逃生自救、及时救治受伤群众、抢险受伤人员,直至警报解除。
三、演习时间
2011年5月12日上午9时开始,下午17:30结束。
四、演习地点:
飞仙桥乡金童村
五、参加演习单位和参加演习人员
参加演习单位和人员:飞仙桥乡人民政府、金童村委会、金童村小学、乡国土所、乡卫生院、乡林业站等单位和金童村部分村民。
六、指挥机构
根据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乡政府成立演习工作指挥部,由喻建平同志任政委,文德贤同志任指挥长,赵满红、赵桂红、张柏云、彭相华、黄朝润、邓大松、邓莉君、李玉龙等同志为副指挥长。主要职责是:负责避灾演习调度指挥。指挥部下设五组一队,各自职责如下:
1、政委、指挥长:负责全乡山洪灾害防御全盘工作,检查督促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各级职责的落实,并根据山洪预警汛情的需要,指挥调度、发布命令,签发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和全乡总动员等指挥权。
2、副指挥长:负责山洪灾害危险区、警戒区的监测、洪灾抢险、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落实指挥长发布的防御抢险等命令,指挥群众安全转移、避灾躲灾,并负责灾情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3、信息组:张柏云同志任组长,龙小军、冷雄、危学义、郑远芳、夏兴长等同志为信息员。具体职责是:收集和
传递县防指、气象、水文、地质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掌握本乡区域各村组危险区域和负责人,为指挥长指挥提供依据,联系村组信息员并传递、发布预报警信号。
4、转移安置组:由彭相华同志任组长,邓大伦、陈满华、江泽焰、危学义、郑远芳等同志为成员。主要职责是:按照指挥长和县防指的命令及预报通知,组织群众按预定的安全转移路线,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转移时,按现人员后财产、先转移老、弱、病、残、少儿妇女,后转移一般人员的原则进行。必要时可强制其转移,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交负责转移后群众财产的保护。联系村组转移安置组责任人员。
5、秩序维护组:由乡政府组织干部和部门工作人员组成,黄朝润为组长,贾华才、龙小军、朱太平、李小刚、唐小平、佘勇琦、何石兵、冷雄为成员。负责安全转移过程的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的维护,并引导观摩人员按顺序进入观摩现场。
6、卫生救护组:由邓莉君同志任组长,邹祖满、杨姣华等同志为成员,主要职责是:抢救受伤群众,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做好受灾区域卫生消毒工作。
7、后勤保障组:由赵桂红同志任组长,倪仲光、何海玲、刘琼等同志为成员,主要职责是:购置防汛抗旱物资和生活物资,切实保障后勤供应。
8、村级民兵应急抢险分队:金童村成立民兵应急分队,负责老弱病残人员的安全转移和受伤人员的抢救。
队长:郑远芳
副队长:夏兴长、蒋香连
成员:陈贻发、阳敦发、阳敦礼、阳敦江、邓昌亮、邓大庆、郑和新、刘道文、付昭玉、王征兰、夏兴孝、阳茂友
七、演习程序
1、预警。5月12日下午2:50指挥长发布“现在正在下暴雨,请全体人员提高警惕,做好安全转移的准备”的指令三遍,参加演习的群众和工作人员到岗到位。
2、警报。下午3:00乡指挥部指挥长发布“现在正在下暴雨,可能发生山洪地质灾害,请全体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的指令三遍,拉响警报器,演习开始,各组以长鸣口哨为转移信号。
3、警报声、哨声发出后立即组织全体人员10分钟内有序快速转移至指定地点;转移原则: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先危险区后警戒区,信号员后转移到指定地点并清点转移人数。
4、演习结束。下午3时12分指挥长预警喇叭发布通知:“警报解除”三遍,全体人员有序返回。
八、演习纪律
1、服从命令,听从抗灾指挥。
2、坚守岗位,勤政务实。指挥成员、转移安置责任人、信号发送人不得擅自离岗,玩忽职守者追究责任。
3、对瞒报、漏报者必须追究其责任,对临阵逃脱者依法依纪查办,对贻误战机者酿成恶果者将绳之以法。
4、雨情报告必须及时,有险速报,会商必须及时,指挥必须果断。
5、部门分工,各司其职。团结抗灾。共同承担。
6、安全救灾,临危不惧。
7、防灾纪律勿庸置疑,如有违抗,严惩不怠。
第五篇:遂昌县中小学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遂昌县中小学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为高效、有序地做好防御山洪和地质灾害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山洪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及时有效的处置山洪与地质灾害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根据《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中小学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工作的紧急通知》、《遂昌县防汛抗洪应急预案》和《遂昌县突发性山洪与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特制定本预案。
(二)山洪与地质灾害应急,是指一旦发生山洪与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山洪与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时,为了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山洪与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救灾行动。
山洪与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是指出现山洪与地质灾害前兆、短期内可能发生灾害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危急状态。
(三)山洪与地质灾害应急分为临灾应急和灾害应急两类。
临灾应急:出现山洪与地质灾害临灾险情后,即进入临灾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防灾避险行动。
灾害应急:发生山洪与地质灾害后,即进入灾害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和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的行动。
(四)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以人为本、快速反应、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靠科学、部门协作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五)本预案适用于遂昌县中小学发生上述山洪与地质灾害4个等级以及临灾险情的4个等级的紧急防灾和抢险救灾工作。
二、组织机构及部门主要职责
(一)县中小学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为中小学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政府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和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局。
(二)县中小学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县教育局、县水利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建设局、县气象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县民政局。
(三)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1、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根据山洪与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工作;执行县委、县政府和国务院、省、市防汛抗洪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下达的其他有关防灾救灾的任务。
2、办公室主要职责:检查督促各部门和中小学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的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山洪与地质灾害灾情、险情调查和评估,提出启动山洪与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建议;根据领导小组的各项指示、命令,负责实施、协调并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应急工作;有关信息、联络、接待等各项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3、教育局主要职责:编制中小学避险预案,加强对学校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的监督管理。
4、水利局主要职责:及时通报小流域地区水库的分布情况,查明山洪易发区的情况,加强病险水库的安全管理。
5、国土资源局主要职责:查明对学校可能造成影响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做好监测工作,调查、核实险情或灾情,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组织险情或灾情监测和评估,提出应急防范对策、措施。
6、建设局主要职责:加强学校建设的规划选址和质量监督。
7、气象局主要职责:加强灾害性天气特别是短历时强降雨的预测预报,及时预警。
8、公安局主要职责:指导和支持灾区乡镇政府调集抢险救灾队伍和必要的设备,抢救被困人员;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火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等“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除隐患;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受到山洪与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9、财政局主要职责:负责中小学应急救灾资金的筹集和落实,做好应急款物的分配及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10、交通局主要职责:指导灾区组织力量抢修交通设施,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11、卫生局主要职责:组织县属医疗机构应急救护队伍,抢救伤员;向受灾学校提供所需救护、消毒、杀虫药品和医疗器械;检查、监测受灾学校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伤害面的扩大和各种疾病的暴发流行。
12、民政局主要职责:指导灾区政府做好受灾学校师生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包括急需救济物资的供应、调配和管理,受灾学校师生的转移、临时安置及死难者的善后、保险理赔等工作。
三、应急准备
(一)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应根据本预案和部门职责,制定具体的抢险救灾应急方案,并报县中小学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根据应急预案和行动方案的要求,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灾物品、器械等物质储备。
(三)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抓好应急队伍建设和人员落实,定期对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山洪与地质灾害的能力。
(四)各有关部门和各中小学,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切实做好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工作,健全防灾方案,落实隐患点监测、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灾害预警、灾情速报及工作督查等制度。在主汛期,各有关部门要对中小学所有可能发生山洪与地质灾害的隐患点和沿溪、靠山的校舍进行一次实地检查,对排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教室要停止使用,必要时可以临时停课。要立即无条件停止使用已经确认的危房,密切注意并指派专人定期观察使用中的破旧校舍。要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落实校舍的防雷措施,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校舍因强暴雨造成破坏。
(五)各中小学要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制定详细的师生避险工作预案,预案要明确责任人,并根据学校实际,确定预警方法、避险转移路线、临时安置点,把防御措施落实到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要设置临灾预警信号,要将涉及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防灾明白卡”,发到存在灾害隐患的学校教师、学生手中,做好具体的防范工作,提出可行的防灾措施。
(六)各中小学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在师生中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应急预案和自救措施的宣传和教育,及时开展预案的演练,以保证预案应急正常启动;要以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应对洪水、泥石流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增强师生的防范意识,提高师生应对事故和自救自护的能力。各中小学必要时要落实教师或家长接送学生上学、放学。
四、临灾应急
(一)接到山洪与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报告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应迅速组织应急调查组赶赴现场,调查、核实险情,提出应急抢险措施建议,并向领导小组提出是否启动临灾应急预案建议。
(二)领导小组接到启动临灾应急预案的建议后,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进行险情会商,研究部署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宣布启动本预案。
(三)启动本预案后,县领导小组根据需要设立若干工作组,指导协助有关中小学有序地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1、调查险情,组织专家会商,提出应急抢险救灾措施建议,确定抢险避灾方案。
2、根据灾害成因、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划定山洪与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危险区内师生和重要财产撤离,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对灾害隐患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并做好灾害突发的报警工作。
4、组织专业技术和施工队伍,实施应急避险工程,减轻和排除灾害险情发展。
(四)及时向省、市报告险情和抢险避灾情况,取得指导和支援。
(五)灾害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应当根据调查组的建议,宣布结束临灾应急期,确定撤消或者继续保留危险区事宜,提出下一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方案措施,移交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五、灾害应急
(一)发生山洪与地质灾害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立即派出应急调查组或工作组,赶赴灾区调查、核实灾情,指导有关中小学采取有效应急措施,防止灾情扩大,并向领导小组提交启动灾害应急预案的建议。
(二)领导小组接到启动预案的建议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进行灾情会商,宣布启动灾情应急预案,研究部署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三)县领导小组根据需要设立若干工作组,指导、协助有关中小学高效有序的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其主要任务是:
1、组织紧急抢险和急救队伍,抢救被困学生和伤员;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除隐患。
2、查明灾害类型、规模、潜在的威胁和影响范围及成因,组织灾情监测和评估、分析、预测灾害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对策措施。
3、根据调查组建议,及时划定山洪与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安排巡逻值勤人员;组织危险区内人员和重要财产撤离,禁止与抢险救灾行动无关的人员、车辆进入危险区和特别管制区。
4、维护灾区社会治安,落实应急资金和物品,妥善安排受灾师生生活,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协同做好死难者的善后和保险理赔等工作。
5、抢修受损毁的校舍、交通、通信、供水、供电和水利等工程设施,指导、帮助受灾学校尽快恢复教育教学秩序。
6、及时向省、市报告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取得指导和支援。
7、做好新闻报道、受灾群众慰问等工作。
(四)发生山洪与地质灾害后,各中小学应先行组织自救、互救工作,并采取紧急避让和抢险救灾措施。
(五)灾情、险情已经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应当根据调查组的建议,宣布结束灾害应急期,撤消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提出下一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方案措施,移交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六)灾害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山洪与地质灾害灾情和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需要,统筹规划、安排受灾学校的重建工作。
六、附则
(一)本预案解释权归县中小学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