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战略思考

时间:2019-05-15 11:5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战略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战略思考》。

第一篇: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战略思考

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战略思考

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战略思考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科学制定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公正透明、科学规范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地方财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县“十五”期间财政改革与发展状况

“十五”期间,我县财政工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发展放在财政工作的首位,以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契机,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积极培植财源、强化征管、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完善监督,实现了全县财政状况进一步好转,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一)财政收入高速增长

全县财政收入由2001年的5818万元,提高到2005年的1亿元,年均递增12.8。其中:2002—2004年,连续三年净增收超千万元。2005年,我县财政收入预算1亿万元,比上年实际增加992万元,增长11。按可比因素(剔除当年取消农业税1200万元)实际比上年净增加2192万元,增长28.1。

(二)支出结构得到优化

按照“三核一代”的工资发放办法,对全县在编教师、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干部实行了工资统发,大幅度提高了工资水平。积极组织社保资金,保证了社保对象基本待遇落实到位。专款拨付率达95以上,服务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三)财政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全面推行了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改革。2003年,我县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了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推进了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县直62个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实行部门预算;全县所有一级单位、92个二级单位、18个乡镇财政所的支出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政府采购工作实现了“管办”分离,通过制定政府采购计划,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初步建立了年初有预算、年中有计划、采购资金辐射预算内外的管理机制;非税收入财政管理面、入财政专户率、收缴罚缴分离、收支分离率均达到100。三是县与乡镇财政体制进一步规范。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以税种划分收入范围和按定员定额核定支出基数,确定乡镇的上解或补贴基数,并且在一定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调动了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四是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2002年4月,我县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开,当年减轻农民负理1374.07万元,减负达到35.28;2004年,农业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减轻农民负担1167万元。2005年,对全县农业税实行免征,农民基本实现了零负担。

(四)监督职能不断加强

减少对企业的具体财务审批和检查事项,弱化直接干预和微观管理,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按照管理与监督并重的指导思想,加大了对国有资产、专项资金使用、社会收费以及《会计法》、《政府采购》等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基本确立了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体系,进一步规范了财经秩序。

“十五”期间,尽管我县财政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是财源结构不尽合理,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明显,工业发展对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支撑乏力;二是财政收入质量不高,地方收入所占比重不够稳定;三是地方公共财政体制还不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有待进一步细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尚需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规模较小,非税收入管理尚未完成收支脱钩,各级政府事权、财权划分还有待于进一步科学化、明晰化;四是财力有限,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二、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县的财政经济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表现在国家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开工,“十漫”高速公路的建设,使我县有可能得到较多的政策倾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支柱产业的兴起,有利于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的财政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黄姜产业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价格直线下滑,在一定程序上制约了这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在产生一系列积极效应的同时,又将带来移民安置、土地淹没、环境保护、抬高产业准入门槛等突出问题;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地方经济发展受市场影响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在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同时,影响财政改革和发展的负面因素在短时期内还难以消除。财源结构单一的状况亟待改善,地方企业生产经营还有诸多困难,财政减收增支的压力仍然很重。

三、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基本思路

我县“十一五”时期

财政发展战略,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方针,正确处理财政与经济发展中速度、结构和效益的关系,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发展环境,壮大财源基础,建立起稳定、持续、快速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转变财政职能,按照财权和事权对称原则,构建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提高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的能力,提高

财政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以人为本,突出重点、深化财政改革,整合财政资源,强化财政监督,推进依法理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切实做大财政蛋糕

一是充分运用财政政策,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在不断优化环境,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用足用好国家财政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方面的政策,国债转贷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及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引进外资的政策等,引导生产要素的配置,鼓励各类经济实体的自主发展,支持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改善郧西投资环境。二是改进财源建设方式,增强财政发展后劲。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利用财政无偿扶持、基金投入、财政贴息、间歇资金投放、信用担保等手段,支持新型工业化建设和企业技术进步。在整体推进医化、水电、汽配、食品、建材五大工业的基础上,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医化、水电、食品三大工业财源,努力把我县建成全国的“医药大县”、“水电强县”和“马头羊基地县”。努力提高工业化水平,形成以工为主、工农互补的财源建设格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力度,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其做大做强。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物流业、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拓宽经营城市资源领域,对城市的土地资源、空间资源、无形资产等,凡适宜于市场化运作的,都可以进行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按市场化运作模式经营城市。

通过加大财源建设力度,确保我县财政收入从2006年起的五年间,年均增长15,到2010年收入总量达2亿元,增长幅度与同期GDP增幅基本同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2006年起的五年间,年均增长15,到2010年达到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50以上。

(二)充分整合财政资源,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严格依法治税管费,应收尽收,堵塞漏洞,防止流失,提高收入质量,培植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增收节支并举,挖掘资源潜力,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打破资金界限,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把分散的资金整合起来,提高财政资金规模效益。通过整合预算内资金(即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的整合)、预算内外资金、财政性资金与政府有形资产,逐步达到政府资金的集约化。

(三)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需要

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树立科学的理财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到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有所为有所不为,使有限的财力更多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弱势群体倾斜。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在优先保证干部工资正常发放、机关正常运转的基础上,一是加大对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强化对社保资金收支的监管,进一步完善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就业资金投入,积极支持职能技能培训,有效扩大就业率。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工作;二是调整和优化支农支出结构,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重点支持“科技兴农”,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全面推进惠农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实施农民补贴发放“一卡通”工程,充分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三是加大对科学、教育等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四是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研究、落实环保资金协调配套使用的各项政策,逐步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创新支出管理方式

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覆盖面达到100。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完善定员定额管理体系和项目库管理办法。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包括统一规范的绩效评价办法、指标体系和基础资料数据库等;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国库动态实时监控系统,纳入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的单位达到100;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采购预算要与部门预算同步进行,将政府采购范围延伸到乡镇,规模扩大到防汛物质、药品等,使政府采购资金总额达到财政支出的20以上,采购资金实行集中支付;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各执收执罚单位实现彻底的收支脱钩。

(五)完善乡镇财政体制,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针对部分乡镇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加快乡镇财政解困步伐。根据乡镇财政经济发展基础和财政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划分若干类型,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实行分类指导,重点帮助困难乡镇缓解财政困难;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和监督,完善乡镇财政制度,规范乡镇财政行为,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夯实乡镇财政发展基础;完善乡镇财政债务管理机制,将乡镇财政债务纳入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对现有债务进行清理分类,制定还债计划,落实还债责任。

(六)切实加强财政监督,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健全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财政支出,进行资金核定、拨付、使用等全过程的跟踪问效。完善财政监督方式,实现直接监督和委托监督相结合,经常性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财政部门外部和内部监督相结合,形成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多层次、全方位的财政监督体系,把财政监督贯穿到财政管理的全过程。完善财政信息管理系统,保证财政决策及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加强会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强化会计监督;增强风险意识,积极消化和处理累积的财政赤字和隐性赤字,加大对各种外债的规范管理。建立偿债基金,分担偿债风险,以保证债券按期还本付息。建立财政风险基金和财政风险警戒指标体系,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保证财政安全。积极参与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选项,加大对地方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从事金融业务的监管力度,提高金融资产的质量和支付能力,及时化解潜在的财政风险。

第二篇:“十一五”时期全市财政工作总体目标要求及全市财政工作要点

一、“十一五”时期全市财政工作总体目标要求“十一五”时期全市财政工作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xiexiebang.com,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以推动全民创业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实现全市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7,到2010年达到61亿元,比2005年

翻一番以上(其中财政总收入超5亿元的县2个,超4亿元的县2个,超3亿元的县5个);努力推进各项财政改革,提高依法治税、依法理财能力;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分配有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职能健全的较为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为建设“三个吉安”作出积极贡献。

二、2006年全市财政工作要点

2006年全市财政工作目标:实现财政总收入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并按照公共财政政策要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为实现2006年财政工作目标,今年财政工作要在五个方面找准“着力点”:

(一)着力培植壮大财源,不断做大财政“蛋糕”。一是加大培植财源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采用财政贴息、补贴、奖励、风险补偿等财政杠杆方式,重点支持高新(工业)园区、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和纳税大户,充分激发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提高对财政的贡献率。同时,积极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来吸引外商投资,鼓励全民创业,实现“经济总量增加、社会效益增进、投资客商增利、各级财政增收”的多赢局面。二是加强收入征管。加大对契税、耕地占用税的征管和稽查力度,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在改进征管模式和深化征管措施上下功夫,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非税收入征管制度,逐步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研究规范土地出让金收入管理办法。三是通过多种财政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尤其是通过调整和规范收入分配促进消费增长,发挥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

(二)着力优化支出结构,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一是完善工资资金专户管理和财政统发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国家标准工资按月足额发放。二是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主要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努力增加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及时足额到位,尽快完成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促进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继续扶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合作医疗筹资机制,逐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三是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以推进农村“五通一气”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三项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促进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三)着力完善机制体制,深入推进财政改革。一是进一步深化财政四项改革。推进部门预算改革,采取“一统编、两审核”的编审方式以及“二上二下”编制程序,实行预算编审分离,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加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步伐,市本级要进一步扩大试点覆盖面和直接支付范围,并积极指导县(市、区)做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推进政府采购“市县联动”工作,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程序,加大对《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完善“收支两条线”改革,重点是建立非税收入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完善收入缴库和银行结算办法。二是积极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改革。总结试点经验,借鉴先进做法,全面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改革。三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四)着力抓好财政监督,提高“为公理财”能力。一是加强财政收入检查。继续深入探索建立财政收入监督保障机制,特别是非税收入监督保障机制,今年要组织对市土地出让收入征管情况进行检查,全面促进非税收入的应收尽收。二是加强财政支出检查。加大对支农、教育、科技、政法补助、促进就业及城建等专项资金的跟踪监督及专项检查,在高度重视财政资金规范性、安全性监督的同时,搞好资金的有效性监督,实现专项资金运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控。三是有效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选择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行业、单位进行检查,并有重点地对检查的会计信息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按照打造诚信会计的要求,提出改进建议措施。

(五)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一是继续开展“读、写、听、讲”学习活动,创新学习方式,全力营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学习型机关,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二是加强财政文化建设,深入推行“两为两爱”和“八项服务承诺”活动,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服务

第三篇:统战部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

统战部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统战部在市委统战部的指导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全国第20次统战工作会议、紧扣“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以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重点,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有力推动我县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不断完善统战工作新机制

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县委统一领导、县委统战部牵头协调、县各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各负其责的工作协调机制。民族宗教领域,建议县委、政府调整充实了XX县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为民族宗教工作扎实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制定《XX县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宗教工作两级责任制和三级管理网络,初步形成部门之间合作协助的工作机制。建议县委制定下发了《阿左县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决定》是指导我县在新形势下少数民族经济及民族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个切实可行的纲领性文件,为有效推进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党外干部管理方面,建议县委制定《XX县党外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XX县后备干部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和《XX县党外后备干部“双承诺”培养责任制》,加强党外干部日常管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方面,建立《XX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联席、沟通和协调;党外知识分子管理方面,成立全县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知识分子工作的领导;在各苏木镇、街道办事处、各单位配备专兼职统战委员,加强了统战委员理论学习培训,提高了他们驾驭统战工作的能力,为做好全县统战工作打好了根基。通过这些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实现了统战工作的整体退进和长远发展。

二、大力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实地走访、举办民族宗教代表人士培训班、伊斯兰教新“卧尔滋”演讲比赛、民族团结文艺汇演、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知识竞赛、修缮阿拉善和硕特亲王陵等方式,在各族干部群众和宗教界人士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爱国主义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各界群众为全县发展的稳定大局服务。十一五期间,共印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举办民族宗教代表人士培训班5期,150余人次参加,民族团结文艺汇演1次,演讲比赛1次,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知识竞赛1次。以上这些措施,对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构建各民族和谐共进良好氛围、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归属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进一步落实宗教工作属地管理制度,与综治部门协作,加强了对宗教活动场所的日常管理,与苏木镇、街道办事处签订《宗教工作属地管理目标责任状》,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建盟30周年大庆等重要节庆协同县民政民族事务局对重点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保证了信教群众的安全和节庆期间的稳定,为创建和谐平安宗教场所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协调多部门开展民族宗教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及时发现和掌握民族和宗教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加大打击邪教、迷信和宗教渗透活动的力度,对各类矛盾纠纷调解、处置到位,十一五期间共调解处置民族宗教方面矛盾纠纷4起,保证了全县民族宗教大局稳定。

三、努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团结、帮助、引导、教育”方针,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适时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十一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踊跃为资助贫困生和抗震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捐资捐款,共募集捐款100多万元,形成了群众反映良好、企业无形价值提升的效果。同时,为加强非公企业人士素质及能力的提升,适时举办非公经济企业家领导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建议县委调整、充实全县工商联党组成员,使工商联党组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和工商联的统战性,推动工商联工作创新与发展,为进一步深入做好非公有制会员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保证。支持工商联自下而上,为最终形成全县各类行业协会创造条件,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逐步建立各行业商会机构,十一五期间共建立行业商会10个。同时规范了协会、商会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各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使各行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加强与先进地区联系,县工商联(总商会)与北京市海淀区工商联、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工商联等商会组织缔结为友好商会。组织会员企业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参加各地商贸洽谈会、博览会,为会员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交流的同时,广泛宣传了XX县资源优势和投资环境。

四、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的作用

统战部大力支持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并积极引导民主党派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发挥民主党派成员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创造条件组织民主党派开展服务基层活动,十一五期间,共协调农工民主党阿拉善盟基层委员会等民主党派开展服务基层5次,为民主党派深入基层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提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积极性以及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按照“五个共同”的要求,会同组织部,严格贯彻执行县委下发的《XX县党外干部联系会议制度》,把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系统化、规范化,并按照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要求,从共性、个性两个方面进行管理。加大了党外干部数量、质量梯度配备的力度,建立了党外干部队伍数据库,形成一支由各方面人才组成的党外干部队伍,现全县共有党外领导干部85人,党外后备干部100人。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党外干部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十一五期间共举办各类非党领导干部、非党后备干部培训班5期,培训200余人次。通过竞争上岗、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培养党外干部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成长和成熟起来。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大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力度,十一五期间提任党外领导干部61名。

五、积极推进对台对外统战工作

注重加强与台侨属的沟通、交流和联系,及时掌握台侨属的生活、工作等情况,对全县台侨属进行核实、登记注册。每年对巴彦浩特地区台侨属进行慰问,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并向他们发放对台工作宣传材料,介绍我县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组织台侨属对我盟及周边地区市政建设进行考察,使台侨属切身感受到我盟及周边地区良好的发展形势,通过他们的中介作用,加大阿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对台宣传的效果。

六、存在的不足

十一五期间,虽然我县统战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工作开展的不容忽视的问题,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别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统战工作不够重视 个别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只顾自己的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认识不到统一战线工作对我党的事业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存在着重经济,轻党务,党务之中轻统战的现象。虽然有些部门和苏木镇对统战工作较以前重视了,但在工作的配合上还不够积极主动,内容上还不够丰富多样。

2、对新阶层、新领域的统战工作探索不够

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社会经济结构进一步分化组合,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产生,使统一战线出现一些新的工作领域,基层统战部门目前在这些新阶层、新领域缺乏工作经验,探索、调研不够。

3、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引导教育工作需进一步改进 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已经成为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他们既是资产私有者的代表,又是独立自主的经营者,他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获取企业经营利润,看重的是党和政府所给予的社会名誉,但由于其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还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思想,如何做好他们的引导教育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工作思路:

1、加强干部培训,推进统战工作。全面开展以苏木镇新分管领导、新成员、新代表人物为重点的大培训。着重加强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培训,使他们了解统战、重视统战,进而支持统战,促进统战工作的扎实开展; 2、转变作风,推进调研工作。切实围绕新时期、新阶段统一战线总课题调研,把创新理论,完善政策,提出举措作为基本内容,深入调查研究,为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奠定理论基础,进一步开创各领域统战工作的新局面;积极参与县委、政府重点课题的调研,深入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调研活动,组织工商联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开展考察调研,建言献策。

3、探索非公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探索非公组织党建运行机制,指导民营企业加快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力争“十二五”期间,推出若干成规模、效益好、符合产业政策的民营企业上市,为我县经济转型,中小企业兼并重组创造条件。调动非公经济人士参与“光彩事业”的积极性,开展“光彩之星”、“慈善之星”的评比活动,并从政治待遇、政策方面建立起“光彩事业”的长效激励机制。

第四篇:“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到2010年,是我区区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全面落实“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筹备和承办2008年奥运会比赛项目,实施“办好新奥运,建设新我区”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北京奥运比赛项目承办地的我区人民,其体育热情,参与意识,健身需求,将日趋高涨。为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服从服务于我区这一重要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娱乐需求,出色完成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承办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我区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人口逐年递增,2004年体育人口达到62%,人民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区、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场地建设及健身设施有了明显改善;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竞技体育成绩保持京郊前列,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形成梯队结构,举重、柔道、田径等优势项目,成绩显著;体育产业发展较快,趋于区域化、规模化,2004年体育产业生产总值达到3.2亿元,已经成为我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振奋地区精神,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必须看到,我区体育事业的规模还不大,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城八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竞技体育后备力量不足,高水平尖子人才较少,优势体育项目偏少,弱势项目亟待提高;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农村体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体育设施尤其是群众健身设施还比较落后;体育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有形及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不够理想;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适应。

(二)我区体育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06年至2010年,我区体育事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我区处于北京市整体规划中的东部发展带,我区将成为“十一五”时期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卫星城,其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无疑将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今后五年,我区将全面推进并实现“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我区经济将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将刺激体育需求的增长,体育消费占生活消费的比重将逐年增加。

“十一五”时期,我区将全面推进新城总体规划,必将加快我区重大体育设施的建设步伐,大大提升我区体育基础设施的总体水平,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和环境。

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我区赢得了北京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承办权,使我区体育进入以筹办奥运会比赛项目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发展机遇期,为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为激发人民群众的热情和激励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

但是,机遇总是与挑战派生并存的,机遇的来临预示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和责任历史地赋予了我们。我们要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和利用好这一发展机遇,确立科学的发展观,以超常的胆略和付出,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我区成功地承办奥运会比赛项目,为造福人民群众做出不懈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二、指导方针与基本思路

(一)指导方针

“十一五”时期我区区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推动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努力开创我区区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抓住历史机遇,实现我区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立脚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我区区人民健康素质作为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努力探索群众体育的发展规律和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全面提高我区体育的整体水平。

&

nbsp;——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积极推进我区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转变,塑造服务型政府。积极培育体育社团,加速推进体育的社会化、主业化、产业化进程。

——坚持我区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体育与我区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协调发展,体育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保障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地运行。

——坚持科技兴体、人才为本的方针,加大体育科技投入和科研力度,提高体育工作者科技素质,提升我区区体育工作的科技含量。

(二)基本思路

“十一五”时期我区区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深化体制改革与创新,创建一个平台,发展三条主线,开拓五个层面。

深化体制改革与创新: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加快我区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建服务型政府。培育以我区区体育总会为核心的体育社团管理体系,推进体育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

创建一个平台: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充分发挥体育局的政府职能作用,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整合各方面资源,搭建体育事业发展的有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吸引各方力量投资,、开发、经营,形成良好的互惠互利、有机发展的协作关系,并使发展平台由小到大健康发展。

发展三条主线:一条是以奥运会的筹办为主线,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我区竞技体育发展基础,推进我区竞技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健全面向大众的“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推动我区全民健身运动向深层次发展。三是以我区构建“产业富区”,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战略为主线,以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为主导产业,以发展我区特色体育旅游产业为目标,构建符合现代产业发展及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的,特征门类齐全、结构与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促进我区体育产业向高级化方向发展。

开拓五个层面:一是以打造我区体育品牌、创建体育健身娱乐精品区为核心的体育产业发展面。二是以构建奥运会场馆为最高层次,综合性体育中心为中间层次,城镇社区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基础层次的相互协调、网状幅射延伸的体育场馆结构为目标的体育场馆设施发展面。三是以推进四条渠道的业余训练网络建设为基础,为北京市和国家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构建我区竞技体育发展面。四是以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完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构建我区群众体育发展面。五是以调整体育人才结构,加大人才培养为主线,采取资源整合、内引外联、强强联手措施,形成体育人才供需链,构筑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科技发展面。

三、“十一五”时期我区区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群众体育

(一)奋斗目标

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健康向上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成为全区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体育参有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全区体育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6%以上。全区人民的体质明显改善,成年人体质测定合格率超过80%,青少年体质明显增强。群众体育社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社会体育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二)任务和措施

群众体育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是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后五年体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努力构建“政府管理、协会组织、社会兴办、全民参与、市民自治”的多元化、规范化、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管理、服务、监测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群众体育的普及化、科学化、生活化。

1、健全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建立完善的区、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三级社会化群体网络和管理体系。区、镇(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全部建立体育组织。杨镇、北小营、李桥三个镇申报全国体育先进乡镇成功,实现我区50%的镇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乡镇。继胜利街道办事处之后,光明街道办事处达到北京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

——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组成的社会团体管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团作用,开展好相应人群的群体活动。区工会组织的每四年一届的职工运动会,反响很大,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健身热情,共青团、妇联也要创新思路、开展独具特色、形成传统的健身活动。

——加强区体育总会和各个协会组成的体育社团管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在群众体育活动中的桥梁、纽带和组织作用,逐步实现由现实体育局主办赛事过渡到体育局监管下的各协会自行组织赛事,有步骤地推进各级单项体育协会的实体化进程,形成社会办体育的格局。

——鼓励和支持乡村、社区、公园、广场等地群众自发形成的晨晚练健身站,并纳入社会管理范围。要积极引导在全民健身晨晚练辅导站的基础上创建一批社区群众体育俱乐部,胜利、光明街道办事处先行试点,市体育局将给予政策扶持。

2、加快群众健身场地建设,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

——加快镇、村体育中心和文体活动站建设。2010年,80%的镇建有体育中心,85%的行政村建有文体活动站。镇级体育中心要达到2500平方米以上,村级文体活动站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

——加快“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积极争取

北京市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的“全民健身工程”的数量,增加区、镇、村三级投入,科学地进行安排,2010年实现100%的乡镇、行政村、街道和社区委员会建有全民健身工程。

——精心设计和建设一批风格多样、布局合理的群众健身场地和设施,推进体育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环境建设、园林建设相融合。“十一五”时期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北京市政府有关体育设施建设的规定,落实健身场地,保证人均0.3平方米,其场地工程与居住区工程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使用。“十五”期间居住区体育设施未完成上述标准的,要在“十一五”时期完成建设指标。乡镇、行政村新建广场、公园,要配套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及工业开发区,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满足职工健身需求,创建良好的健身场所。

——逐步改造和不断完善全区中学、小学、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成为北京市教育系统体育设施整体水平一流的典范。加强我区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统筹协调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在确保群众健身安全的情况下,寒暑假、公休日对外开放,使学校设施资源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深入地向前发展。

——坚持开展我区区每年一次“全民健身宣传周”、两年一次“全民健身体育节”活动。坚持改革创新,突出我区特色,内容丰富多彩,体现参与性。精心组织,年年翻新,成为我区有影响的大型活动之一。

——继续办好已经形成传统、形成品牌的标志性活动。如后沙峪杯春季环城赛、健身双球比赛、地税杯桥牌比赛、空港杯全国门球邀请赛、四年一届的职工运动会和两年一届的残疾人运动会等。

——发挥工、青、妇、社会团体及行业体协、各单项协会等体育社团的作用,组织举办具有各自特点,项目多样,适宜相对人群的体育健身活动,并形成传统赛事。

——乡、镇、局(公司)、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社区(居委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经常开展喜闻乐见、突出健身实效、简便易行、生动活泼的健身活动。要积极举办各种社区间、家庭间的兼健身与竞技为一体的体育联谊、联赛活动,使“体育之家”、“体育社区”活动成为实质性、代表性的活动。

——征集、收纳、创编趣味体育项目,策划时代感强、形式多样的趣味运动会,以易于参与、趣味性浓和观赏价值高的赛事组织形式进入社区、乡镇、街道,打造具有我区特色的品牌赛事和项目。

——挖掘、整理、推广民族体育和民俗民间体育项目。如太极(剑、拳、扇)、秧歌、腰鼓、霸王鞭、高跷、旱船、舞幡、踢毽、风筝、抖空竹、舞龙舞狮等。加强对民族、民间体育的推广与研发,使其融于时代,更具生命力,更易于在大众中推广。以国际奥林匹克日或北京申奥成功纪念日为契机,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民族体育、民间民俗体育展示和表演活动,创造我区体育精品。

4、进一步明确并坚持“农村体育的重点在乡镇,青少年体育的重点在学校”。

——我区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三,没有农民的健康,就难以实现全区的小康。农村体育工作要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为目的,以丰富农村体育内容为重点,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努力探索乡镇“特色体育”的发展途径。2007年和2008年将分别举行北京市农民运动会和全国农民运动会,这是检验和展示我区农村体育成果的大舞台,我们要全力以赴,精心组团,保证训练和比赛经费,实现市农运会“保二争一”的目标,实现我区农民运动员在2008年全国农运会上为北京市代表团夺取“三金”的目标。

——我区中、小、幼在校(园)人数为13万,将近全区人口的四分之一。学校体育是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关系到未来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全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保证全区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5、建立健全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系统。

——加强体质测试中心、站、点的建设。到2010年60%的乡镇、50%的社区、60%的局(公司)建立三级体质测试站。积极倡导中、小、幼建立体质监测站、点,2010年区重点中学及体育传统校全部建有体质测试站点。

——积极开展测试,逐步扩大受测面。采取集中、分散、巡回等形式,方便群众测试,逐步扩大群众受测面。2010年,城区测试人数达到辖区成年人人数的5%,农村达到2%。

——加强检测队伍建设,提高检测人员的测试、评价及体质研究能力,为群众提供因人而异的科学健身方案,使体质测试工作成为加快全民健身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步骤。

6、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锻炼指导型、技能传授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到2010年,体育指导员达到3000人,全区100%的健身中心、晨晚练点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群众体育工作者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培训辅导班,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技能传授能力,使他们成为开展文明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科学健身的辅导员和推广健身项目的生力军。2010年每个辅导站健身项目达到10个以上。

竞技体育

(一)奋斗目标

以2008年

奥运会和北京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运动会为契机,加快竞技体育发展,全面提升我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竞技水平,努力实现2006年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有新的突破,2008年奥运会首获奖牌,2010年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的“三级跳”的目标,确立与我区创建现代化国际城市相适应的我区竞技体育发展地位。

具体目标是:竞技体育业训水平和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超额完成市体育局下达的优秀运动员输送人数指标任务;2006年在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在全市排名保八争六,三个项目进入团体前三名,六个项目进入团体前六名;到2008年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40枚以上,打破四项北京市少年纪录;我区区输送的运动员在全国运动会、亚洲运动会上获得金牌,2008年奥运会上力争获得奖牌;2010年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团体总体和金牌总数在全市排名保六争五,确立北京市体育强区地位。

(二)任务和措施

竞技体育是体育发展的重点,是体育事业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部分,是确立体育强区地位的重要因素,其核心是要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今后五年,体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发挥我区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的优势,全力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创造有史以来最优异的成绩,为我区人民争得荣誉。

1、坚持体教结合,合理规划体育传统校布局,促进体育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梯队建设。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构建体教结合的良好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区体校龙头带动作用,调动全区35个体育传统校积极性,明确各自业训工作和人才培养、输送的责任和任务,形成以区体校为龙头,以我区一中、牛栏山一中、杨镇一中为重点,以全区35所体育传统校为基础的塔型、网状业训工作和人才培养梯队建设。

2、调整运动项目结构和布局,实施金牌战略、精品工程,金牌总分并举。由于竞技体育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在项目设施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发展符合我区实际的项目。

——继续巩固传统优势项目,打造我区体育精品工程。举重、柔道、皮划艇和田径中的子项中长跑、投掷、短跨为我区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其中举重、柔道和皮划艇列入我区力争在全国十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上夺取奖牌的精品工程。区体校担负着光荣而艰苦的任务,要充分利用北京市体育局已批准举重、柔道项目试办二级班的有利条件,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实现打造我区体育精品的既定目标,推动整个项目提高水平,不断扩大整体优势。

——努力提高潜优势项目竞技水平,扩大夺牌夺金的项目点。游泳、跆拳道、武术以及田径中的某些子项,从教练水平、训练条件、训练规模、人才储备以及以往在全国全市体育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已经具备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条件。要优化结构,有取有舍,力争在2010年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成为我区夺牌夺金的又一个亮点。

——抓好基础项目和弱势项目建设,提高我区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球类项目一直是我区的弱势体育项目,但球类项目以其影响大、竞争激烈、观赏性强、普及率高,备受人们的关注。我们要立足长远,加大基础项目和弱势项目的建设。现在全区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手球等球类传统校共计28所,其中小学占17所。我们要从现在起,扎扎实实抓好球类运动项目,经过五年的努力,2010年前后将显现我区最具影响的球类项目的优势。

3、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训练水平。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按照“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已形成的业余训练网络,逐步改善业余训练条件,扩大业余训练规模。广开招生渠道,利用开办二级班的条件,面向全国招收、吸纳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扩大在训人数,业余体校常年训练人数400人左右。加强对体育传统校业训工作的合作与指导,建立良好的后备人才选拔、测试、训练和输送的体系。切实抓好我区组团参加全国及市级比赛的运动队的组建和集训工作,适当扩大运动员编制和集训规模,坚持“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大运动量”的科学训练原则,提高集训质量,争取优异成绩。

4、实施人才战略,创建一支事业心强、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教练员队伍。进一步加强爱岗敬业教育,提高教练员素质。密切与国家柔道队和北京体育大学的合作,加强对现有教练员的培训,对优秀教练员和具有潜质的教练员送出去深造再学习,不断提高教练员科学训练水平。落实教练员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和岗位培训制度。合格上岗的教练达到100%,高级教练达到10%,中级教练达到40%,其余全部达到初级标准,100%的教练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加大考核力度,推动聘任上岗。体校内部实行全员聘任制,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向社会招聘优秀教练员,不断充实教练员队伍。为强化优势项目或开辟有潜力的新项目,可适当聘请和引进市级、国家级高级教练。调整教练员的奖励制度,加大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员的奖励,保证优秀教练员队伍的稳定。

5、加强体育专项医务队伍建设。体校、运动队和体育传统校都要成立体育专项医务站(室),保证运动员得到良好的科学运动量指导,并做好运动后体能的恢复工作,及时进行伤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6、加强体育科研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运动技术水平。建立北京体育大学学习基地,强强联手共同进行科研和探索,科研重点是: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医务监督、少年儿童运动规律及成才因素。针对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优势项目在国家及市级大赛中实现“夺金”目标,成立专门的市场准入、工商登记、土地使用、信贷税收、劳动用工等方面提供便利。设立我区区体育事业发展基金,通过投融资政策,推动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体育,鼓励社会团体及各界人士对体育事业的资助和捐赠,拓宽投资渠道。

4、加强体育科研,加速体育科技进步,走科技兴体之路。利用与国家柔道队、北京体育大学、北体大中专学校的合作关系,联手共建我区体育科研基地和实验、实习基地。加强对群众体育的科学健身方法,竞技体育的科学训练、尖子人才培养、夺金项目进行科技攻关,推动科研成果在实践中的运用。利用科研基地开设体育人才培训班,重点培养高水平教练员。加大人才引进,建立“绿色”通道,根据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引进高级教练员、专业管理人员、企划人员及商务、中介等专业人才。

5、加强体育法制建设,优化体育发展的环境。体育法制工作要以推进行政管理法制化为重点,加强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工作。要以贯彻执行体育法为重点,健全法制机构,增加机构人员编制,加大体育执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水平.要认真做好体育安全、体育服务业开业以及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公益性体育设施的保护等检查监督工作,规范体育健身服务标准,保障体育消费者的利益。

6、加强体育宣传,营造体育发展氛围,全民参与,落实规划。体育事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惟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才能实现规划确立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体育宣传工作和国民体育教育工作,动员全区人民关心体育,了解体育,参与体育,支持体育,形成强烈的体育意识,形成巨大合力,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我区体育事业新的跨越。

第五篇: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政府职能作用,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整合各方面资源,搭建体育事业发展的有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吸引各方力量投资,、开发、经营,形成良好的互惠互利、有机发展的协作关系,并使发展平台由小到大健康发展。

发展三条主线:一条是以奥运会的筹办为主线,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我区竞技体育发展基础,推进我区竞技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健全面向大众的“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推动我区全民健身运动向深层次发展。三是以我区构建“产业富区”,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战略为主线,以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为主导产业,以发展我区特色体育旅游产业为目标,构建符合现代产业发展及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的,特征门类齐全、结构与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促进我区体育产业向高级化方向发展。

开拓五个层面:一是以打造我区体育品牌、创建体育健身娱乐精品区为核心的体育产业发展面。二是以构建奥运会场馆为最高层次,综合性体育中心为中间层次,城镇社区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基础层次的相互协调、网状幅射延伸的体育场馆结构为目标的体育场馆设施发展面。三是以推进四条渠道的业余训练网络建设为基础,为北京市和国家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构建我区竞技体育发展面。四是以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完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构建我区群众体育发展面。五是以调整体育人才结构,加大人才培养为主线,采取资源整合、内引外联、强强联手措施,形成体育人才供需链,构筑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科技发展面。

三、“十一五”时期我区区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群众体育

(一)奋斗目标

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健康向上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成为全区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体育参有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全区体育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6%以上。全区人民的体质明显改善,成年人体质测定合格率超过80%,青少年体质明显增强。群众体育社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社会体育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二)任务和措施

群众体育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是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后五年体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努力构建“政府管理、协会组织、社会兴办、全民参与、市民自治”的多元化、规范化、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管理、服务、监测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群众体育的普及化、科学化、生活化。

1、健全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建立完善的区、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三级社会化群体网络和管理体系。区、镇(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全部建立体育组织。杨镇、北小营、李桥三个镇申报全国体育先进乡镇成功,实现我区50%的镇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乡镇。继胜利街道办事处之后,光明街道办事处达到北京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

——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组成的社会团体管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团作用,开展好相应人群的群体活动。区工会组织的每四年一届的职工运动会,反响很大,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健身热情,共青团、妇联也要创新思路、开展独具特色、形成传统的健身活动。

——加强区体育总会和各个协会组成的体育社团管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在群众体育活动中的桥梁、纽带和组织作用,逐步实现由现实体育局主办赛事过渡到体育局监管下的各协会自行组织赛事,有步骤地推进各级单项体育协会的实体化进程,形成社会办体育的格局。

——鼓励和支持乡村、社区、公园、广场等地群众自发形成的晨晚练健身站,并纳入社会管理范围。要积极引导在全民健身晨晚练辅导站的基础上创建一批社区群众体育俱乐部,胜利、光明街道办事处先行试点,市体育局将给予政策扶持。

2、加快群众健身场地建设,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

——加快镇、村体育中心和文体活动站建设。2010年,80%的镇建有体育中心,85%的行政村建有文体活动站。镇级体育中心要达到2500平方米以上,村级文体活动站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

——加快“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北京市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的“全民健身工程”的数量,增加区、镇、村三级投入,科学地进行安排,2010年实现100%的乡镇、行政村、街道和社区委员会建有全民健身工程。

——精心设计和建设一批风格多样、布局合理的群众健身场地和设施,推进体育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环境建设、园林建设相融合。“十一五”时期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北京市政府有关体育设施建设的规定,落实健身场地,保证人均0.3平方米,其场地工程与居住区工程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使用。“十五”期间居住区体育设施未完成上述标准的,要在“十一五”时期完成建设指标。乡镇、行政村新建广尝公园,要配套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及工业开发区,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满足职工健身需求,创建良好的健身场所。

——逐步改造和不断完善全区中学、小学、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成为北京市教育系统体育设施整体水平一流的典范。加强我区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统筹协调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在确保群众健身安全的情况下,寒暑假、公休日对外开放,使学校设施资源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深入地向前发展。

——坚持开展我区区每年一次“全民健身宣传周”、两年一次“全民健身体育节”活动。坚持改革创新,突出我区特色,内容丰富多彩,体现参与性。精心组织,年年翻新,成为我区有影响的大型

活动之一。

——继续办好已经形成传统、形成品牌的标志性活动。如后沙峪杯春季环城赛、健身双球比赛、地税杯桥牌比赛、空港杯全国门球邀请赛、四年一届的职工运动会和两年一届的残疾人运动会等。

——发挥工、青、妇、社会团体及行业体协、各单项协会等体育社团的作用,组织举办具有各自特点,项目多样,适宜相对人群的体育健身活动,并形成传统赛事。

——乡、镇、局(公司)、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社区(居委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经常开展喜闻乐见、突出健身实效、简便易行、生动活泼的健身活动。要积极举办各种社区间、家庭间的兼健身与竞技为一体的体育联谊、联赛活动,使“体育之家”、“体育社区”活动成为实质性、代表性的活动。

——征集、收纳、创编趣味体育项目,策划时代感强、形式多样的趣味运动会,以易于参与、趣味性浓和观赏价值高的赛事组织形式进入社区、乡镇、街道,打造具有我区特色的品牌赛事和项目。

——挖掘、整理、推广民族体育和民俗民间体育项目。如太极(剑、拳、扇)、秧歌、腰鼓、霸王鞭、高跷、旱船、舞幡、踢毽、风筝、抖空竹、舞龙舞狮等。加强对民族、民间体育的推广与研发,使其融于时代,更具生命力,更易于在大众中推广。以国际奥林匹克日或北京申奥成功纪念日为契机,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民族体育、民间民俗体育展示和表演活动,创造我区体育精品。

4、进一步明确并坚持“农村体育的重点在乡镇,青少年体育的重点在学校”。

——我区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三,没有农民的健康,就难以实现全区的小康。农村体育工作要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为目的,以丰富农村体育内容为重点,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努力探索乡镇“特色体育”的发展途径。~年和~年将分别举行北京市农~动会和全国农~动会,这是检验和展示我区农村体育成果的大舞台,我们要全力以赴,精心组团,保证训练和比赛经费,实现市农运会“保二争一”的目标,实现我区农~动员在~年全国农运会上为北京市代表团夺劝三金”的目标。

——我区中、孝幼在校(园)人数为13万,将近全区人口的四分之一。学校体育是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关系到未来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全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保证全区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5、建立健全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系统。

——加强体质测试中心、站、点的建设。到2010年60%的乡镇、50%的社区、60%的局(公司)建立三级体质测试站。积极倡导中、孝幼建立体质监测站、点,2010年区重点中学及体育传统校全部建有体质测试站点。

——积极开展测试,逐步扩大受测面。采取集中、分散、巡回等形式,方便群众测试,逐步扩大群众受测面。2010年,城区测试人数达到辖区成年人人数的5%,农村达到2%。

——加强检测队伍建设,提高检测人员的测试、评价及体质研究能力,为群众提供因人而异的科学健身方案,使体质测试工作成为加快全民健身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步骤。

6、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锻炼指导型、技能传授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到2010年,体育指导员达到3000人,全区100%的健身中心、晨晚练点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群众体育工作者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培训辅导班,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技能传授能力,使他们成为开展文明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科学健身的辅导员和推广健身项目的生力军。2010年每个辅导站健身项目达到10个以上。

竞技体育

(一)奋斗目标

以~年奥运会和北京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运动会为契机,加快竞技体育发展,全面提升我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竞技水平,努力实现~年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有新的突破,~年奥运会首获奖牌,2010年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的“三级跳”的目标,确立与我区创建现代化国际城市相适应的我区竞技体育发展地位。

具体目标是:竞技体育业训水平和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超额完成市体育局下达的优秀运动员输送人数指标任务;~年在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在全市排名保八争六,三个项目进入团体前三名,六个项目进入团体前六名;到~年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40枚以上,打破四项北京市少年纪录;我区区输送的运动员在全国运动会、亚洲运动会上获得金牌,~年奥运会上力争获得奖牌;2010年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团体总体和金牌总数在全市排名保六争五,确立北京市体育强区地位。

(二)任务和措施

竞技体育是体育发展的重点,是体育事业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部分,是确立体育强区地位的重要因素,其核心是要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今后五年,体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发挥我区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的优势,全力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创造有史以来最优异的成绩,为我区人民争得荣誉。

1、坚持体教结合,合理规划体育传统校布局,促进体育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梯队建设。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构建体教结合的良好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区体校龙头带动作用,调动全区35个体育传统校积极性,明确各自业训工作和人才培养、输送的责任和任务,形成以区体校为龙头,以我区一中、牛栏山一中、杨镇一中为重点,以全区35所体育传统校为基础的塔型、网状业训工作和人才培养梯队建设。

 

;

2、调整运动项目结构和布局,实施金牌战略、精品工程,金牌总分并举。由于竞技体育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在项目设施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发展符合我区实际的项目。

——继续巩固传统优势项目,打造我区体育精品工程。举重、柔道、皮划艇和田径中的子项中长跑、投掷、短跨为我区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其中举重、柔道和皮划艇列入我区力争在全国十运会和~年奥运会上夺取奖牌的精品工程。区体校担负着光荣而艰苦的任务,要充分利用北京市体育局已批准举重、柔道项目试办二级班的有利条件,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实现打造我区体育精品的既定目标,推动整个项目提高水平,不断扩大整体优势。

——努力提高潜优势项目竞技水平,扩大夺牌夺金的项目点。游泳、跆拳道、武术以及田径中的某些子项,从教练水平、训练条件、训练规模、人才储备以及以往在全国全市体育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已经具备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条件。要优化结构,有取有舍,力争在2010年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成为我区夺牌夺金的又一个亮点。

——抓好基础项目和弱势项目建设,提高我区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球类项目一直是我区的弱势体育项目,但球类项目以其影响大、竞争激烈、观赏性强、普及率高,备受人们的关注。我们要立足长远,加大基础项目和弱势项目的建设。现在全区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手球等球类传统校共计28所,其中小学占17所。我们要从现在起,扎扎实实抓好球类运动项目,经过五年的努力,2010年前后将显现我区最具影响的球类项目的优势。

3、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训练水平。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按照“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已形成的业余训练网络,逐步改善业余训练条件,扩大业余训练规模。广开招生渠道,利用开办二级班的条件,面向全国招收、吸纳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扩大在训人数,业余体校常年训练人数400人左右。加强对体育传统校业训工作的合作与指导,建立良好的后备人才选拔、测试、训练和输送的体系。切实抓好我区组团参加全国及市级比赛的运动队的组建和集训工作,适当扩大运动员编制和集训规模,坚持“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大运动量”的科学训练原则,提高集训质量,争取优异成绩。

4、实施人才战略,创建一支事业心强、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教练员队伍。进一步加强爱岗敬业教育,提高教练员素质。密切与国家柔道队和北京体育大学的合作,加强对现有教练员的培训,对优秀教练员和具有潜质的教练员送出去深造再学习,不断提高教练员科学训练水平。落实教练员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和岗位培训制度。合格上岗的教练达到100%,高级教练达到10%,中级教练达到40%,其余全部达到初级标准,100%的教练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加大考核力度,推动聘任上岗。体校内部实行全员聘任制,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向社会招聘优秀教练员,不断充实教练员队伍。为强化优势项目或开辟有潜力的新项目,可适当聘请和引进市级、国家级高级教练。调整教练员的奖励制度,加大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员的奖励,保证优秀教练员队伍的稳定。

5、加强体育专项医务队伍建设。体校、运动队和体育传统校都要成立体育专项医务站(室),保证运动员得到良好的科~动量指导,并做好运动后体能的恢复工作,及时进行伤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6、加强体育科研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运动技术水平。建立北京体育大学学习基地,强强联手共同进行科研和探索,科研重点是: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医务监督、少年儿童运动规律及成才因素。针对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优势项目在国家及市级大赛中实现“夺金”目标,成立专门的课题攻关组,以课题为中心,以夺金牌为重点,推动体育科研成果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7、发挥“举区优势”,加大竞技体育硬件投入,推进竞技体育集约化的发展。坚持“举国体制”的战略方针,发挥“举区优势”,创造有利于竞技体育发展的环境。政府要加大投入,不断改善业训基地条件,保证业训工作和组队参加全国及市级比赛的经费。体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组织一条龙,管理一盘棋,训练一贯制”的指导原则,加强对优秀运动队和业余训练体系的集约化管理,强化对运动项目的“一条龙”的管理职能,加快人才成长,实现我区竞技体育跨越式发展。

场馆建设

(一)奋斗目标

~年奥运在即,加快我区场馆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体现“新北京,新奥运,新我区,新发展”的理念,加快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建设,如何向世界展示“我区高度,我区特色,我区风格,我区气派”,提升我区在国际领域的地位,其体育场馆建设尤显重要。我们要紧紧抓住历史契机,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完善全区体育场馆建设布局,形成以奥运会场馆为最高层次,我区新城体育中心、我区体育局体育中心、现代体育中心、空港体育中心、杨镇体育中心为中间层次,以各镇体育活动中心为基础层次的相互协调、整体统一的金字塔式的体育场馆结构体系,提升全区体育场馆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任务和措施

“十一五”期间正值北京筹备和承办~年奥运会,我区担负着承办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和建设“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因此“十一五”时期,场馆建设本着“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优先建设具有带动幅射作用的区级大型体育场馆”的原则,确定6项工程为“十一五”时期重点体育设施建设项目。

1、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设工程。该工程占地162.59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设座席35000个,其中永久坐席4000个。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设要严格按照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设计及建设标准

要求,出色、~、如期完成。

2、新城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工程位于新城政府大楼东侧,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规划有综合体育馆、封闭式看台体育场和一个集游泳、网球、灯光篮、排球场的综合体育活动中心。新城体育中心要建成独具我区特点,能代表我区形象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其规模和功能达到国际标准。该工程要与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同步建成,相互呼应,成为具有我区体育文化特色的标志。

3、现代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工程位于仁和镇平各庄地区,占地15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规划有体育馆,足球运动场和一个集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房的多功能活动中心。现代体育中心主要服务于该地区产业工人,并以开展球类项目为特点,开展职工健身活动及举办比赛。设计及建设要体现“现代”及汽车城特征,突出球类活动特点。该工程~年开工,2010年竣工。

4、空港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工程位于后沙峪镇,空港城北,占地15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规划有综合体育馆,看台体育场和一个集网球、保龄球、游泳为一体的体育活动中心。空港体育中心主要服务于该地区产业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及外商等国际友人,开展健身、娱乐活动。设计及建设要突出“绿色国际港”特点,建成空港新城标志性建筑。该工程~年开工,2010年竣工。

5、杨镇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中心位于杨镇中心区,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规划有体育馆、体育场和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台球、棋牌等设施的活动中心。杨镇处于潮白河以东以8个乡镇的核心地带,是我区重点建设的卫星城,其体育场馆建设的幅射、带动作用,以及做为河东举办大型体育活动的集中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积极创造条件,多方筹措资金,落实场馆建设任务。该工程~年开工,~年竣工。

6、体育局场馆中心改造工程。体育局场馆中心地处我区城区政治、文化、商贸、人居繁华区,不仅是开展业训工作、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群众参与健身活动、举办全区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为了优化群众健身环境,扩大健身项目,拟挖掘和利用现有的场地空闲空间,在东侧南、北两个训练馆中间,相连建起乒乓球、羽毛球活动馆,将其南侧的塑胶篮球场改造成网球场,并利用场馆中心北侧空地,建起塑胶篮球常工程总投资700万元,~年完成改造工程。

以上6项工程是我区历史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标准最高的体育场馆建设工程,也是落实我区新城规划的重点设施建设重要任务之一。要科学地进行规划和运作,规划出预留地,广开融资渠道保证资金到位,完善工程设计及建设招标工作,加强场馆建设监督、监理工作,确保场馆建设优质、如期完成。

体育产业

(一)奋斗目标

以~年奥运会为契机,构建与我区区经济、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符合现代产业发展及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的,特征门类齐备、结构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到2010年,我区体育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以20%的速度增长,~年体育产业达到全区GDp的1.5%,2010年达到3%左右,使我区体育产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区体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任务和措施

体育产业是一个永远的朝阳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区体育产业发展很快,尤其是体育产业中心区域—著名的马坡体育产业一条街,已经形成体育产业聚集的带状体育产业走廊,这是我区发展体育产业的优势。今后的任务是合理开发和整合体育产业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深化运营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我区体育产业成为后劲最为强劲,最富活力的产业。

1、抓住奥运商机,打造我区奥运品牌。我区承办奥运水上项目比赛,国际、国内注意力资源相对集中到我区,带来了阶段性加速体育产业发展的商机。我们要有效地利用奥运品牌,积极向国内外宣传我区,提高我区区知名度。我们要办成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让世界更加了解我区。我们要延伸奥运品牌带来的阶段性效能,经营好奥运会宝贵遗产。~年水上公园落成后,即开始筹划,吸引国外运动队选择水上公园为集训基地。奥运会后积极筹划举办国际、国内大型水上项目比赛,培育传统性精品赛事。要不断优化环境,吸引国内外运动队选择水上公园为他们固定的集训基地。同时,把“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设成以惊险水上运动为特色的,满足旅游者娱乐及惊险刺激心里需求的,包含龙舟、激流回旋、赛艇、冲浪、游泳等多种休闲娱乐项目的水上运动乐园,打造永久的,具有我区独特魅力的奥运品牌。

2、建立北京郊区最大的体育休闲产业中心区,打造我区体育产业名牌。目前,我区北部已经形成了东起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向西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北京乡村俱乐部、北京乡村高尔夫俱乐部、大众高尔夫俱乐部、乡村赛马尝北京网球俱乐部、乔波室内滑雪尝沙滩排球场等以体育特色为主,体育企业相对集中,体育经营规模较大的融健身、休闲、娱乐、观赏、旅游为一体的体育休闲产业走廊,具备了强大的资源优势。但它的运动项目多为中、高档消费,90年代尚未形成强大的消费群体。随着我区承办~年奥运会比赛项目,周边别墅区日趋火爆。随着我区新城的建设,人居聚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北京将有庞大的群体追逐和崇尚网球、高尔夫球、滑雪等中高档运动健身项目。我们要不失时机,借势发展。首要任务是政府搭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协调各方成立产业中心区经营管理联合机构,打破各自为政,科学整合资源,形成联合体,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作多赢的思路下,进行合作与交流。利用各自优势,采取联动、互动的方式,形成体育产业链,不断繁荣和创造各自特色,联动中扩大规模,互动中做出品牌,推动中扩大影响,体现大体育观,把这一区域的品牌做大做强,把体育产业

链办成精品。

3、建立“我区体育商务中心”,提供共同发展平台。依托“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我区奥运品牌的影响力,依托体育休闲产业中心区的资源优势和我区新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作用,我区体育已经具备了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条件。我们要抓住奥运时期国际、国内交往的契机,在我区新城创建“我区体育商务中心”,吸引国内外体育组织和体育中介机构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提供商务和体育事务交流平台,拓展体育产业服务项目,提高体育产业运营水平,增强体育产业幅射力,加快我区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建设进程。区政府统筹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及经费,并在新城预留体育商务中心办事处。

4、抓好特色体育健身、娱乐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给合我区现有的莲花山室外大型滑雪场和具有名人效应的“乔波室内滑雪馆”,加强市场运作,扩大消费群体,借势开发高台、速降、回旋及滑冰等新的雪上、冰上运动项目,使我区成为冬夏两旺的冰雪胜地.合理利用我区有山、有水、有林的自然优势,逐步开发登山、攀岩、定向运动、野营、山地车等时尚运动,以特色促进产业发展。

5、努力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体现中华文化底蕴和我区特色的精品赛事和精品体育表演。上个世纪,我区成功地进行了尝试,承办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马上项目比赛、全国足球乙级联赛、女足超霸杯赛等。未来五年,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奥组委、北京市体育局的支持,获取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主办权。我区体育商务中心要加大国际国内体育交流,加强商务运作,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好我区首届民族、民间、民俗体育表演展示大会,并力争2010年前举办五项国际国内精品赛事及体育表演。

6、以体为主,积极开发体育联动产业。从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体育产业直接为国民经济创造收益的功能以及抖动关联产业的功能越来越显著。因此我们应积极地开发体育联动产业。将体育产业的优势与旅游业结合就可以扬长避短,弥补我区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不足,形成强劲的体育旅游业,互为发展,互为促进。与广告业结合,可以促进体育广告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带动服装业、器材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体为主,加强合作与联合,积极开发体育联动产业,促进我区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确保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街道办事处、局(公司),要全面贯彻执行体育法,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将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本单位重要日程,尤其要确保体育事业资金投入。

2、深化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体育行政部门职能转变,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创建服务型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要将工作重点集中在体育政策投入、制定体育发展规划、引导体育发展方向等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上来,将体育事务性工作移交给以我区体育总会为核心的体育社团进行运作,推进体育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

3、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完善体育发展政策,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政府投入,扩大公益性体育设施的供给,保证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大政策投入,区政府制定产业结构专项政策,鼓励多元化体育服务业投资形式,积极支持私营、个体及国内外投资者参与开发我区体育赛事、健身娱乐、体育中介、体育咨询、场馆管理等体育经营活动,建立经营实体。政府在市场准入、工商登记、土地使用、信贷税收、劳动用工等方面提供便利。设立我区区体育事业发展基金,通过投融资政策,推动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体育,鼓励社会团体及各界人士对体育事业的资助和捐赠,拓宽投资渠道。

4、加强体育科研,加速体育科技进步,走科技兴体之路。利用与国家柔道队、北京体育大学、北体大中专学校的合作关系,联手共建我区体育科研基地和实验、实习基地。加强对群众体育的科学健身方法,竞技体育的科学训练、尖子人才培养、夺金项目进行科技攻关,推动科研成果在实践中的运用。利用科研基地开设体育人才培训班,重点培养高水平教练员。加大人才引进,建立“绿色”通道,根据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引进高级教练员、专业管理人员、企划人员及商务、中介等专业人才。

5、加强体育法制建设,优化体育发展的环境。体育法制工作要以推进行政管理法制化为重点,加强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工作。要以贯彻执行体育法为重点,健全法制机构,增加机构人员编制,加大体育执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水平.要认真做好体育安全、体育服务业开业以及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公益性体育设施的保护等检查监督工作,规范体育健身服务标准,保障体育消费者的利益。

6、加强体育宣传,营造体育发展氛围,全民参与,落实规划。体育事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惟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才能实现规划确立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体育宣传工作和国民体育教育工作,动员全区人民关心体育,了解体育,参与体育,支持体育,形成强烈的体育意识,形成巨大合力,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我区体育事业新的跨越。

下载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战略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战略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2007-12-16 19:28:2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2......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前 言 高技术产业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不断提高首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实现......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 目 录 序 言 ...................................................................................................... 1 第一部分......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发展规划

    平谷区“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发展规划 前 言平谷区处于北京市三大生态圈的外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圈。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北京市郊区发展的关键性的约束因子之一。北......

    “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工作总结

    县党史县志办公室 “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工作总结 2006年以来,县史志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史志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县各项政策和......

    区“十一五”时期城市管理工作规划

    区“十一五”时期城市管理工作规划 区“十一五”时期城市管理工作规划 根据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精神,从城市......

    “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十二五”时期工作思路

    “十一五”时期全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及“十二五”时期工作思路 一、 “十一五”时期主要工作回顾 (一)人口发展规划主要目标顺利实现 ——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十一......

    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

    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200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全县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县广播电视台2次获全县三个文明建设综合奖,4次被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