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十二五”时期工作思路

时间:2019-05-12 11:3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十二五”时期工作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十二五”时期工作思路》。

第一篇:“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十二五”时期工作思路

“十一五”时期全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及“十二五”时期工作思路

一、“十一五”时期主要工作回顾

(一)人口发展规划主要目标顺利实现

——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十一五”时期,全旗累计出生20676人,年均出生率11.2‰,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8‰左右,符合政策生育率在99.23%以上。2010年新出生3871人,比2009年少出生212人,人口出生率10.38‰,自然增长率5.78‰,符合政策生育率97.96%。人口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圆满完成。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启动实施了优生促进工程,针对孕前期、孕期、高危人群、生育后期等采取了知识、营养、药物、技术干预等措施,随访服务61万人次,举办出生缺陷干预培训班1315期,培训52500人次,发放宣传品12.5万份,投放叶酸营养素5028人份,优生四项检测1156例,筛查19830例,监测出生缺陷儿15名,建立了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和出生缺陷高危人群管理服务档案,初步形成了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链条。与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合作开展了《蒙古族地区生育力与生育意愿调查项目》,前瞻性研究出生人口素质的干预模式。

(二)推进机制建设,凝聚统筹合力。

——推进统筹协调机制。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十一五”期间,旗委、人大、政府、政协多次组织开展专项调研及执法

检查,统筹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突出困难和重大问题,切实加大对责任落实的督查考核和指导力度,将人口计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二是强化综合治理。根据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任务,2008年调整充实了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增加到41个,进一步明确了成员单位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中的职责任务。制定实施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实施方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新闻宣传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集中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的活动方案》等一系列举措,2010年计划生育统计年度末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64,与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31个比例点。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在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旗委党校人口理论教育培训基地、人口计生局蒙汉文网站等有效载体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手机短信、公益广告等形式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借助“达那巴拉”民歌协会、计生文艺汇演、征集计生歌曲诗词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人口文化宣传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推进科学管理机制。一是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五年全旗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为旗、乡两级计生部门配齐了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先后完成了十年出生统计核查和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WIS系统)向全员人口数据库的过渡工作;建立了全旗出生缺陷高危人群、不孕不育等7

个数据库,为科学分析我旗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等情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依法管理进程稳步推进。制定实施了《科左后旗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十一五”规划实施方案》,规范了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建立健全信访长效机制,开通了“12356”阳光热线,集中开展了“党员干部社会公众人物违法生育专项治理”和“城镇违法生育专项治理”活动。2008年我旗作为人口计生全国信访试点单位,在“全国东部十五省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三是目标管理考核进一步完善。坚持实行党政、业务、相关部门 “三线”考核,坚持评估结果集体认定,现场反馈,基本形成符合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要求,作风求实,工作务实,结果真实的目标管理责任体系。

——健全优质服务机制。一是基层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五年累计投入资金436万元,实施了“百村达标工程”,建设了100个村级标准化计生服务室,新建和改扩建了朝鲁吐、双胜等7个镇计生服务所。利用扩大内需项目实施了金宝屯、海力吐等6个镇标准化计生服务所建设;为12个苏木镇配齐了流动服务车,为苏木镇服务站(所)配备了乳腺诊断仪、B超等医疗设备,加快了苏木镇服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步伐。二是全力推进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服务站管理机制改革,推行市旗镇村“四位一体”技术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建立了以“旗服务站为龙头、中心镇服务所为骨干、重点镇级服务所为依托、嘎查村级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服务网络,围绕

“孕、产、育”全面加强服务,重点开展以“三查”为主的生殖健康服务。三是计生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考录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岗位大练兵”等形式强化培训,提高素质。目前全旗计生专业技术人员达63人,占旗、乡两级技术服务机构人员的70%。2008年成功晋级了自治区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旗”行列。

——落实人财保障机制。一是健全用人机制。严格执行“旗管、镇聘、村用”的管理制度,2010年全面落实了嘎查村计生专职工作员与村书记、村长同等工资待遇;针对苏木镇技术人员短缺的实际,通过公开考录的方式招录10名医学专业大学生充实到技术服务队伍。二是建立健全计划生育事业费稳定增长保障机制。五年来,旗财政逐年增加计划生育事业费,并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双女(政策内二孩)结扎奖励、“一杯奶”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及时足额拨付和专款专用,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十一五”时期,累计投入资金1376万元,落实国家“三项制度”(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别扶助)惠及计划生育家庭2971户(人);启动实施了“一杯奶”生育关怀民生工程,发放“一杯奶”58310件,5885名政策内孕期妇女受益;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年惠及8708个计生家庭,农村牧区政策内二孩和双女户采取结扎措施奖励惠及688户,连续为全旗8222名独生子女办理了关爱女孩保险和爱心保险;5户独生子女伤残、死亡放弃再生育的家庭得到了一次性补助;通过企业扶持、部门联动等多种形式救助贫困

计生家庭1485户。

——构建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己建立各级计生协会288个,会员达29590人。形成了“两委总负责、村民搞自治、协会当骨干、群众做主人”的格局。五年累计投入资金414.7万元,通过开展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幸福工程”、“五关怀”活动(关怀贫困计生家庭、关怀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关怀独生子女、关怀女孩健康成长和关怀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惠及1.2万户家庭。旗、镇两级积极开展了镇、村计生工作人员关怀行动,将每人交通补助、误餐补助标准由60元/月增至100元/月,连续为452名计生工作人员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卫生改厕项目优先安排81名计生专职工作员家庭,人口计生网底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2006年、2009年,常胜镇好来村、甘旗卡镇翁斯嘎查先后被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评为计划生育协会先进集体。

——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细化了各成员单位职责,与人口流动较多的省外和周边地区建立了《双向管理协议》,加强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了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流入地共同管理、双向考核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过去的五年,全旗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市人口计生委的高度评价,2006年以来,在全市综合考评中连续三年名列前茅;2009年获全市“稳定低生育水平暨长效机制综合治理建设奖”;2010年获全市“信息化建设奖”

和“依法行政与行风政风建设奖”。

二、“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

按照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原则,保障城乡人口的适度规模,人口素质逐步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我旗“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肃生育秩序,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继续深化提高人口素质相关工作,建立健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工作链条;关注人口结构、分布,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问题;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夯实基层基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人口总量控制在43万以内,年均出生率、年均自增率分别保持在12.5‰和7‰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出生婴儿性别比保持在正常水平。

单 位:科左后旗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主要领导:(签字)

二0一一年五月六日

第二篇:2011 145 “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

2011 145

门源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展望 的报告

县人民政府:

现将门源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展望》随文呈上,请审示。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

十一五

工作总结

报告

抄报:县委、人大、政协、州国土资源局、县纪委办公室,尹抄送:县目标办、各有关部门、档。副县长。

2011年7月10日

“十一五”期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省厅、州局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认真贯彻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执政,深化改革,创新创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全面完成了国土资源“十一五”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全县国土总面积6902.26平方公里,辖四镇八乡109个行政村,省属单位有浩门农场、门源种马场。门源地形高耸多山,地貌复杂多样。境内山地面积占83.1%,盆地面积16.9%。在已利用的土地中,以农用地为主,为603547.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7.4%。其中耕地43569.8公顷、林地面积130694.96公顷、牧草地427572.72公顷、水面1710.2公顷;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0.6%,为4287.28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165.38公顷、交通用地931.9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90公顷;未利用82391.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9%。

县境内共发现各类矿产20种,主要有煤、铜、铁、铜锌、铅锌矿、黄铁矿、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占全省已发现125种的16%。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10种。其中:金属矿产5种,非金属矿产5种,占全省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105种的9.5%。编入全省《矿产储量简表》的矿种10种,占全省编入《矿产储量简表》的矿种的11.2%。全县共有矿山企业32个。按矿种分类,煤矿11处、岩金矿4处、铜矿3处、铅锌矿2处、石灰岩1处、粘土矿 门源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展望 10处、萤石矿1处。其中国土资源部办理采矿权1处、省国土资源厅办理19处、州国土资源局办理1处、县设11处。全县共设置探矿权24处,涉及的矿种有能源类、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其中国土资源部设置探矿权1处。

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77处,涉及西滩、阴田、仙米、浩门、青石咀、泉口、麻莲、珠固、北山、东川等10个乡(镇),涉及农户965户,涉及农牧民4724人。其中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共有11处,主要涉及麻莲乡、北山乡、青石嘴、仙米、阴田乡、东川镇等乡镇,涉及农户300户,1543人,我县主要地质灾害有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危岩体等。

二、主要工作

㈠、耕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加大耕地保护基础工作投入,耕地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我县紧紧按照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的要求,先后投入40万元,在全县共划定基本农田面积54.898万亩,在交通沿线竖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12 块,与全县109个村和省、州驻县的2个单位都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全面完成了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调整划定工作,基本农田保护率始终保持在84%以上;二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严把土地“闸门”。严格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执行基本农田“五个不准”。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制度,对审批后建设项目占用的耕地,由建设单位交纳耕地开垦费,并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委托省国土资源厅进行同等数量和质量耕地的易地补充,保持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三是加大耕地保护执法力度,坚决制止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全面建立多元执法制度,改变土地执法工作由国土资源部门一家执行的孤立模式,转向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监督的多元化执法方式,成立了由国土资源、公安、监察、司法等部门组成的“土地执法联动组”,并严格落实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制度,不断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开展耕地保护执法行动;五是落实责任制,切实保护耕地。对耕地保护实行责任制管理,明确了乡镇长为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制定了耕地保护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对耕地保护实行目标管理,将耕地保护纳入了各乡镇目标考核中,层层签订目标责书,年终进行量化考核;为把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预防在先,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在全县109个行政村,2个场内聘请土地协管员111名,并建立了土地执法发现机制、制止机制,每月实行零报告制度;建立土地执法问责制,将土地执法工作作为目标责任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㈡、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建设项目用地得到保障。在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的审查报批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控制征地数量和范围。严格执行“两公告一登记”制度。坚持积极介入、跟踪服务、纪检监察部门密切配合,使全县征地秩序规范、补偿安置到位。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土地以供给引导需求,坚持集中利用、节约利用的原则,合理利用土地利用计划,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㈢、合理规划,加大投入,全面推进了土地开发整理。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占补平衡的主要途径,为做好这项工作,县上成立了专门的班子,将全县土地整理复垦工作纳入了日常管理,及时开展土地整理项目申报工作。自2006年起完成了投资1678万元的青石咀镇土地整理复垦项目;投资1155万元的东川镇土地整理项目通过了单位工程验收,待省级验收。同时,在实施好在建项目的同时,加大了以浩门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为重点的项目申报和项目库建设。目前,投资1484万元的浩门镇北山乡 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实施。拟投资3733万门源县泉口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已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复。

㈣、加强地籍管理。一是开展了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做到了专人管理土地登记、档案管理促于规范,并严格实行领导审批制度;二是配合青海省金地资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完成了浩门镇基准地价更新调整,并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完成了门源县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三是认真组织开展了全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全面完成了农村土地调查,完成调查面积6902平方公里;城镇调查工作全面完成,并完成了全县四个建制镇的首级控制及图根点埋设工作。

㈤、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明显好转。我局从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持证情况、矿业权管理、资源补偿费征缴等方面,加强了矿产资源管理。一是根据《采矿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检查暂行办法》和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严格对全县24家矿山企业采矿权进行了年检。并通过开展储量动态核实,针对各矿山企业开采利用方案,定期巡查督促,检查企业生产台帐,按时准确报送各种资料,督导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督导企业按时缴纳各种规费,使企业依法依规进行生产经营;二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矿产资源整合工作的意见》精神,本着政府引导、煤矿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对宁缠一、二、三、四矿进行了整合,着力解决了“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破坏浪费资源和矿山布局不合理问题;三是加强了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近年来,我县本着“治理一方水土,造福子孙后代”的理念,以资源整治为契机,以项目带动为抓手,把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积极配合项目实施单位,认真组织实施 了以大通河流域为主的砂金过采区、地质矿山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期间先后累计投入6235万元,治理面积达10361亩,完成了大梁黄砂台砂金过采区,珠固寺沟砂金区,海北州红旗煤矿矿区,大梁砂金矿区硫磺沟段和永安河流域(大梁口门子)、大梁口门子、浩门镇莺歌嘴煤矿矿区、浩门河流域砂石料场、宁张公路遗弃砂石料场等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防止了土地荒漠化,使全县矿山地质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

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民生安全。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一项硬指标,通过方案制定,健全机制、落实责任,使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形成了群防群测的良好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充实了县、乡、村三级地质灾害防治机构,通过巡查、排查和认真梳理,结合我县地质灾害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下发了《门源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县的地质灾害易发区段和地质灾害危险区,具体落实监测和预防的任务。同时,向地质灾害隐患区农民发放防灾明白卡,设立地质灾害区警示标志,有效健全了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二是进入汛期以来,严格按照《门源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县委、县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值守、信息通报和巡查等制度,汛期24小时轮流值班、领导带班和重要天气预报信息通报制度,对全县77处(其中重点隐患点11处)地质灾害点做到了汛前检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三是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近年来我县通过项目支持和部门联动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从2006年起先后对麻莲乡中麻莲村8户32人群众因受泥石流威胁,投资5万元对7处泥石流易发点进行了挡洪坝设置;对阴田乡卡子沟村大沟口2处危岩体采取铁丝铅笼防护措施。2007年对东川镇两处危岩体进行了爆破,对东川镇上下碱 沟村48 户、青石嘴镇上吊沟村19户地下水位上升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通过采取易地搬迁、置换等方式搬迁至安全地带。2008年对阴田乡卡子沟村、大沟口村两处危岩体脱落和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委托省地质环境勘察局编制了防治措施,并结合扶贫、民政、安居工程,筹措资金20万元,使卡子沟13户受灾群众进行了搬迁。同时,对阴田乡大沟口村危岩体用铁丝围笼进行了固定,竖立了安全警示牌;2009年通过配套民政危房改造项目,投资19万元实施了受危岩体影响的阴田乡措龙滩村12户群众搬迁工作。投资77万元对仙米乡龙浪村一社14户群众因受库区影响引发灾害,通过向当地电站筹资、结合游牧民定居工程等形式进行了整体搬迁;2010年阴田乡措龙滩村二社65户群众和东川镇寺尔沟7户群众因受危岩体威胁,我县通过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设置安全警示牌等措施,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并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对受威胁较严重的东川镇寺尔沟群众发放5顶救灾帐篷。同时,为切实排除隐患,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邀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对威胁地段进行了检测,形成了《门源县阴田乡措龙滩村二社崩塌险情报告》和《门源县东川镇寺尔沟村一社崩塌险情报告》,对防治措施提出了意见建议。2010年我局被评为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及群测群防先进集体,我局一名干部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先进个人。

三、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耕地保护成效明显。全县耕地总面积为43569.8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36598.7公顷,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十一五”时期以来,各项建设批准占用耕地60.4公顷,我县通过整理复垦和易地补充增加耕地66.3公顷,与建设占用耕地相抵,占补净增5.9公顷。同时,通过土地整理 项目的实施,整理复垦面积17592亩,新增耕地面积2115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二)土地资源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牌出让制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近年来全县累计出让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66宗,面积60.5公顷,征收价款3935.82万元。使全县土地市场化配置比例不断提高,土地资源逐步显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土地资源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三)矿产资源治理整顿成效显著。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推进资源的节约和规模开采。按照做大做强、规模开采的要求,从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教育、环境保护、持证情况、矿业权管理、资源补偿费征缴等方面从严管理,全面进行治理整顿,依法查处和关闭无证开采、乱采滥挖行为。

(四)征地管理趋于规范。严格管理用地,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两公告一登记”制度,坚持积极介入、跟踪服务、纪检监察部门密切配合,使全县征地秩序规范、补偿安置到位,近年来,未出现拖欠农牧民补偿安置费现象。

四、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资源需求日益突出,失地农民的保障急待解决。我县地处高寒地区,自然条件严酷,耕地总体质量差,产出率低,土地生态环境脆弱,耕地后备资源非常有限,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县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加,势必占用大量的农用地。因此,各项建设对土地资源尤其是对农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失地农牧民逐年增加,以往单纯的货币安置已不适应农民今后的生产、生活需求,也无法保障农民的长远 生计。

(二)土地资源管理机制有待改进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法规已不适应当前国土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需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急待修改完善;高新技术应用于土地资源管理不够普及,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及信息的现代化与社会化服务程度有待提高。

(三)虽然,我县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地勘投入不足,多数矿床勘查程度极低,开采利用的矿产地达到详查以上程度的不到10%,且探明储量较小,现阶段直接开发利用的矿产地不多;二是已开发的矿山几乎全为小型开采规模,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技术落后,低品位矿石开发利用率低,采富弃贫、资源浪费问题比较严重;三是资源整合工作力度与省州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和严格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的方针,落实严格的管理制度。切实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责,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一)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强化各项用地规划和管理,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按照村镇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统筹安排城乡各项用地,积极开展村镇用地规划。就我县而言,在村镇规划中,要在进一步摸清村镇用地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村镇居民点的数量,布局和规模,并结合《门源县城镇总体规划》、《门源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 容村貌整治实施方案》,加快全县及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要依据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科学编制全县土地复垦整理等专项规划。本着“优先、同步”进行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合理安排和利用村镇建设用地。在全县建设用地总量中,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的城镇基础设施用地、新农村建设中的生产、生活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要优先予以安排,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同时,要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审查报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耕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最大支持。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在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按照建设用地各项法律法规,依据规划依法进行农用地转用和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严格审批程序,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继续认真落实耕地“占一补一”制度。严格实行和落实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三)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挖潜城镇乡村存量土地,不断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按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在系统总结我县青石咀镇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资金,力争“十二五”期间开展并完成大通河流域14001.40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和全县14000公顷基本农田整理工作。依照门源实际,全面推进田、水、路、林、村的 综合整治,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我县城镇和乡村存量土地面积较大,为此,在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要依据各项规划,充分利用城镇、村内空闲地、闲置地(据统计,全县城镇村庄内空闲地、闲置地面积约300公顷)等存量建设用地,采取不占或少占耕地等措施,不断加大对城镇、农村宅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平改楼、房地产开发等形式充分利用城镇存量土地;对有条件、靠近公路沿线,宅基地比较分散的村庄,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引导农民集中建房,以集中建设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率。

(四)严格征地管理,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征地规定和《青海省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实现同地同价。在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的审查报批中,严格控制征地数量和范围,加强对征地补偿标准、被征地农民安置措施和安置补偿费发放情况的审核监督。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维护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述权,严格执行征地公告、确认、听证、登记等规定程序,公开征地补偿标准、宅基地审批程序等。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依法明确农民土地产权,进一步探索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具体实现方式。

(五)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一是努力提升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水平,确保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各项任务的顺利进行;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增强地勘工作力度;三是继续抓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探索符合我县矿产资源管理的长效机制,为推动我县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十一五”时期应急总结及“十二五”时期应急计划

小岭村“十一五”时期应急体系建设情况 总结及“十二五”时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为贯彻落实镇政府应急管理会议精神,普及应急知识,增强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我村的作用,提高村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地区的安全与社会稳定,特将我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应急体系建立以来工作情况

(一)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建设工作

根据《密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密云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的有关规定以及镇政府的相关要求,我村及时召开了会议,安排布置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

1、制定应急预案

村制定了《小岭村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应急事件体制建设工作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我村建立了应急组织机构。统一指导全村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公共事件,由村党支部统一领导,并向镇应急委员会指挥部汇报。

3、应急机制建设

(1)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分工,确定了各自的职责,下设1个专项指挥部。

(2)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即将造成的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划分了四个预警级别,即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等级,蓝色为一般等级,红色为特别重大等级

(3)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响应程序。发生突发公共事件以后,根据事件发生的程度进行分级响应。

(4)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后期处置机制。后期处置主要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调查和总结。

(5)建立了信息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信息的搜集、专项应急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按程序报送信息等。

(6)建立了宣传教育、培训和演习机制。

4、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法制建设

(1)认真组织村内干部学习贯彻北京市和密云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文件以及东邵渠镇文件。

(2)针对北京市和密云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文件精神,加强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全民皆知,人人参与,增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意识。

(3)要求村内针对各自情况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到镇政府备案。

(4)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严格按照分级响应程序进行组织,严格按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管理办法上报信息。

(二)宣传培训工作

为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在全面弄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村集贸市场,人员较多的情况开展“全国消防日”、“国际减灾日”、“世界水日”等专项宣传活动,结合各部门工作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应急知识科普宣教活动,增强了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加强业务培训。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训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

(三)村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1、我村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2、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3、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队伍。

(四)应急体系建立以来取得的工作成效

在东邵渠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干部以及党员、村民代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五年来,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的保障任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有效控制,我村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1、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宣传普及工作还要加强,群众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意识薄弱。

2、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由于人员流动需要补充和健全。

3、对人员密集场所和公共场所的检查力度不够。

三、“十二五”时期和2011年全村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2011年我村的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镇应急办相关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继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大力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工作质量,服务全村群众的经济建设情况。下一步应急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形成指挥统一、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的总体要求,抓紧部门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应急处置工作水平。按照镇政府要求,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培训指导、综合协调等职能,发挥枢纽作用。督促各部门根据各专项应急预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工作职责,组建相应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开展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完善我村应急管理的各类工作机构,通过加强协调、整合资源、整体推进,逐步形成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和高效运转机制。

(二)继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镇党委有关要求,充分发挥预案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逐步形成相互衔接、完整配套的应急预案体系。一是继续加快预案编制进度,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预案体系。二是认真研究,充分论证,注重预案的可操作性。

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要围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加强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

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根据镇关于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要素、时限、渠道和责任主体,强化对重要值班信息的查询、研判、跟踪和汇总,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接收、采集和报送工作。

(四)大力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应急培训工作。结合应急办培训,对全村应 5 急管理机构负责人和应急管理骨干进行应急管理工作培训。二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重点抓好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应急队伍在应急管件的预防和处置打下良好基础。

(五)认真做好应急管理科普宣传工作

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宣传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宣传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招募、培训等工作。

小岭村委会

2010年12月22日

第四篇:统战部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

统战部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统战部在市委统战部的指导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全国第20次统战工作会议、紧扣“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以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重点,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有力推动我县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不断完善统战工作新机制

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县委统一领导、县委统战部牵头协调、县各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各负其责的工作协调机制。民族宗教领域,建议县委、政府调整充实了XX县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为民族宗教工作扎实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制定《XX县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宗教工作两级责任制和三级管理网络,初步形成部门之间合作协助的工作机制。建议县委制定下发了《阿左县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决定》是指导我县在新形势下少数民族经济及民族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个切实可行的纲领性文件,为有效推进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党外干部管理方面,建议县委制定《XX县党外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XX县后备干部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和《XX县党外后备干部“双承诺”培养责任制》,加强党外干部日常管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方面,建立《XX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联席、沟通和协调;党外知识分子管理方面,成立全县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知识分子工作的领导;在各苏木镇、街道办事处、各单位配备专兼职统战委员,加强了统战委员理论学习培训,提高了他们驾驭统战工作的能力,为做好全县统战工作打好了根基。通过这些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实现了统战工作的整体退进和长远发展。

二、大力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实地走访、举办民族宗教代表人士培训班、伊斯兰教新“卧尔滋”演讲比赛、民族团结文艺汇演、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知识竞赛、修缮阿拉善和硕特亲王陵等方式,在各族干部群众和宗教界人士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爱国主义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各界群众为全县发展的稳定大局服务。十一五期间,共印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举办民族宗教代表人士培训班5期,150余人次参加,民族团结文艺汇演1次,演讲比赛1次,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知识竞赛1次。以上这些措施,对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构建各民族和谐共进良好氛围、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归属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进一步落实宗教工作属地管理制度,与综治部门协作,加强了对宗教活动场所的日常管理,与苏木镇、街道办事处签订《宗教工作属地管理目标责任状》,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建盟30周年大庆等重要节庆协同县民政民族事务局对重点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保证了信教群众的安全和节庆期间的稳定,为创建和谐平安宗教场所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协调多部门开展民族宗教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及时发现和掌握民族和宗教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加大打击邪教、迷信和宗教渗透活动的力度,对各类矛盾纠纷调解、处置到位,十一五期间共调解处置民族宗教方面矛盾纠纷4起,保证了全县民族宗教大局稳定。

三、努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团结、帮助、引导、教育”方针,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适时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十一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踊跃为资助贫困生和抗震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捐资捐款,共募集捐款100多万元,形成了群众反映良好、企业无形价值提升的效果。同时,为加强非公企业人士素质及能力的提升,适时举办非公经济企业家领导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建议县委调整、充实全县工商联党组成员,使工商联党组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和工商联的统战性,推动工商联工作创新与发展,为进一步深入做好非公有制会员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保证。支持工商联自下而上,为最终形成全县各类行业协会创造条件,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逐步建立各行业商会机构,十一五期间共建立行业商会10个。同时规范了协会、商会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各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使各行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加强与先进地区联系,县工商联(总商会)与北京市海淀区工商联、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工商联等商会组织缔结为友好商会。组织会员企业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参加各地商贸洽谈会、博览会,为会员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交流的同时,广泛宣传了XX县资源优势和投资环境。

四、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的作用

统战部大力支持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并积极引导民主党派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发挥民主党派成员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创造条件组织民主党派开展服务基层活动,十一五期间,共协调农工民主党阿拉善盟基层委员会等民主党派开展服务基层5次,为民主党派深入基层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提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积极性以及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按照“五个共同”的要求,会同组织部,严格贯彻执行县委下发的《XX县党外干部联系会议制度》,把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系统化、规范化,并按照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要求,从共性、个性两个方面进行管理。加大了党外干部数量、质量梯度配备的力度,建立了党外干部队伍数据库,形成一支由各方面人才组成的党外干部队伍,现全县共有党外领导干部85人,党外后备干部100人。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党外干部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十一五期间共举办各类非党领导干部、非党后备干部培训班5期,培训200余人次。通过竞争上岗、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培养党外干部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成长和成熟起来。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大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力度,十一五期间提任党外领导干部61名。

五、积极推进对台对外统战工作

注重加强与台侨属的沟通、交流和联系,及时掌握台侨属的生活、工作等情况,对全县台侨属进行核实、登记注册。每年对巴彦浩特地区台侨属进行慰问,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并向他们发放对台工作宣传材料,介绍我县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组织台侨属对我盟及周边地区市政建设进行考察,使台侨属切身感受到我盟及周边地区良好的发展形势,通过他们的中介作用,加大阿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对台宣传的效果。

六、存在的不足

十一五期间,虽然我县统战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工作开展的不容忽视的问题,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别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统战工作不够重视 个别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只顾自己的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认识不到统一战线工作对我党的事业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存在着重经济,轻党务,党务之中轻统战的现象。虽然有些部门和苏木镇对统战工作较以前重视了,但在工作的配合上还不够积极主动,内容上还不够丰富多样。

2、对新阶层、新领域的统战工作探索不够

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社会经济结构进一步分化组合,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产生,使统一战线出现一些新的工作领域,基层统战部门目前在这些新阶层、新领域缺乏工作经验,探索、调研不够。

3、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引导教育工作需进一步改进 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已经成为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他们既是资产私有者的代表,又是独立自主的经营者,他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获取企业经营利润,看重的是党和政府所给予的社会名誉,但由于其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还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思想,如何做好他们的引导教育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工作思路:

1、加强干部培训,推进统战工作。全面开展以苏木镇新分管领导、新成员、新代表人物为重点的大培训。着重加强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培训,使他们了解统战、重视统战,进而支持统战,促进统战工作的扎实开展; 2、转变作风,推进调研工作。切实围绕新时期、新阶段统一战线总课题调研,把创新理论,完善政策,提出举措作为基本内容,深入调查研究,为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奠定理论基础,进一步开创各领域统战工作的新局面;积极参与县委、政府重点课题的调研,深入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调研活动,组织工商联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开展考察调研,建言献策。

3、探索非公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探索非公组织党建运行机制,指导民营企业加快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力争“十二五”期间,推出若干成规模、效益好、符合产业政策的民营企业上市,为我县经济转型,中小企业兼并重组创造条件。调动非公经济人士参与“光彩事业”的积极性,开展“光彩之星”、“慈善之星”的评比活动,并从政治待遇、政策方面建立起“光彩事业”的长效激励机制。

第五篇:“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工作总结

县党史县志办公室

“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工作总结

2006年以来,县史志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史志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县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突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宗旨,强化措施,整体推动,圆满完成了上级业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工作,不断推动党史、史志工作迈上新台阶。2009年3月,县史志办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人事厅评为“全省史志工作先进集体”。

一、以资政育人为重点,潜心修史,切实推进党史工作

(一)精心组织,广征精研,圆满完成了《中共商河地方史(一卷)》和《中共商河历史(1949.10—1978.12)》的编纂出版工作。《中共商河地方史》一卷共计15.2万字,于2007年6月底出版印刷。本书主要记述了从1923年到1949年商河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及其领导的重要斗争史实,是全县党史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建国前党史资料进行抢救挖掘、征集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丰富了我县党史和革命史教育资源。

《中共商河历史(1949.10—1978.12)》的编写工作始于2009年3月,至同年10月底完成初稿。2010年以来,在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关心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克服时间紧、参与编写人员年轻同志多,业务不熟悉、经验缺乏等各种困难。全体编写人员加班加点,精心谋篇布局,反复查阅资料,广泛征求意见,仔细核对史实,于3月份形成了送审稿,分别报送县领导、县直相关部门和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征求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反复修

改补充,中央党史出版社、省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史研究室审读了书稿,《中共商河历史》(第二卷)编审委员会审查定稿。2010年6月完成印刷出版,30日召开《中共商河历史(1949.10—1978.12)》首发暨全县党史史志工作会议。

(二)强化大局,合理安排,整体推进业务工作。

1、认真完成了省委党史研究室对抗战课题调研活动的部署。

开展抗战课题调研活动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又是一项严谨的历史研究、学术研究工作。2006年,商河县抗战课题调研工作动员大会暨调研骨干培训班以后,全县迅速进入实质性调研阶段,县史志办将查阅档案文献作为工作重点,派出3名同志到省档案馆查阅相关档案资料,花了两天时间,共调出档案35卷,复印资料近千页,按时间进行分类,共装订17本,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后经过反复的求证和调研,于2010年修改完成了《商河县抗战时期人员伤亡名录》、《商河县抗战时期财产损失调查表》。形成了商河县抗战课题调研成果。比较客观地查清了我县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搜集到了部分新的党史资料,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整理、挖掘了一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素材。

2、开展《中共商河县组织史资料(2000-2010)》和《中共商河历史大事记(1998-2010)》的编写工作。

为了总结党的组织工作、历史经验,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客观地记载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更好地总结经验,推动工作,发挥党史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为领导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县史志办积极联系组织部、县委办,下

发了《<中共商河县组织史资料(2000-2010)>征编工作通知》和《<中共商河历史大事记(1998-2010)资料征集通知>》。目前,各单位正处于初稿的编写工作。

3、按时完成了历年的《中共山东年鉴》组稿工作。

十一五期间,县史志办认真完成了省党史研究室部署的《中共山东年鉴》商河部分的撰写任务,较好地反映了商河县党组织活动及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全貌。

2006年以来,省党史研究室、《中共山东年鉴》编辑部下发征稿通知后,县史志办积极联系县委办公室、组织部、统计局等相关单位,查找、搜集材料,从组织概况、基层建设、重要工作与成绩、创新与经验等方面,宣传县委、县政府的好经验、好做法,初稿完成后,及时的送交县委领导进行审阅,按时完成《中共山东年鉴》的供稿任务。

4、完成了革命遗址普查工作。

2010年,济南市委党史研究室召开革命遗址普查专题调度会以来,商河县党史县志办公室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市委要求,多措并举,圆满完成了革命遗址普查工作。

为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党史县志办公室负责人及时的向县委分管领导作了汇报,成立了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班子,指导和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商河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方案,明确了普查的范围和内容、时间、步骤以及工作要求等。多次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部署普查工作任务。通过查阅《中共商河历史》

一、二卷、《鲁北烽火》及《商河革命斗争史话》等革命历史书籍,查找到了一些有关革命遗址及革命领导人的记载。按照统一安排,对记载的革命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认真排查,形成书面材料并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了革命遗址1处,其它遗址2处。其分别为商河县革命烈士陵园、贾庄镇马家集惨案遗址和韩庙乡红庙事件遗址,通过采访相关知情人,形成书面材料2万余字,拍摄照片120余幅。

5、建成了中共商河党史网。

2008年,中共商河党史网建成,和商河县情网共享资源。《中共商河地方史》(第一卷)、《商河革命斗争史话》、《中共商河县组织史资料(1927-1987)》、《中共商河县组织史资料(1987.10-1999.12)》、《 中共商河县党史大事记(1990.1-1997.12)》、《中共商河县党史大事记(1923-1989)》《中共商河历史(1949.10-1978.12)》录入到了网上。丰富了商河县情网的内容,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党史、了解党史提供了方便,为党史工作资治育人拓宽了渠道。

二、以服务大局为中心,求真务实,推动史志工作可持续发展

(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了史志工作的社会影响。

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开展了对《山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宣传。2006年2月,召开了全县史志联络员学习《条例》座谈会,把《条例》原文印发到每位联络员手中。县史志办还就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学习宣传《条例》活动做出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5月份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了“新华杯”《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知识竞赛,通过县政府政务信息网将问卷下发到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近200人参加了竞赛活动,30名参赛选手和10个参赛单位分别获得个人奖和组织奖。

2008年、2009年、2010年,每年召开的全县党史史志工作会议,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了解了党史、史志工作,增加了党史、史志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对保障我县的党史、史志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对行业志、部门志的指导工作,各类志书百花齐放。

县史志办积极指导有条件的部门和乡镇编写部门志、乡镇基层志,以充分挖掘地情资料、展示各行各业的优势与特色,丰富完善方志编修体系,已经出版了《商河水利志》、《商河邮电志》、《商河电业志》、《商河民政志》、《商河油区志》、《商河政协志》等十几部行业志。对正在编修部门志的单位进行了精心的业务指导,先后对县工商局、县建设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供电公司进行了业务指导和培训。

(三)建成了商河县情网和县情资料库。

2006年9月,由县史志办主办的商河县情网正式开通,商河县情网全面介绍了商河的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投资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发展情况与成果。

2008年8月,根据 “高起点、高水平”的总体要求,县史志办在济南市率先完成了商河县情网的改版升级工作。8月20日,全市史志系统地情网站改版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改版后的商河县情网(www.xiexiebang.com)立足县情特点,增设了十多个栏目,成为全县范围内资料齐全,内容详尽,较具综合性、权威性、并侧重历史文化领域的县情资料信息网站。在页面设计上,联系实际,既注重庄重、实用,又讲究文雅、艺术。在栏目设臵方面,更加关注民生、贴近社会生活、反映社情民意。另外,网站中还含有志鉴资料数据库,附有快速检索功能,人们可通过资料库快速检索有关山东省及各市县区的

志书、年鉴等历史资料。改版后的商河县情网全方位展示了商河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建设发展情况,更好的发挥了史志资料的社会作用,为社会各界认识商河、了解商河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为商河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构建和谐商河做出了贡献。2008年,商河县情网获得全省史志系统“优秀地情网站”入围奖,也是唯一一个入选的县级地情网站。

(四)按时完成了历史文化村镇资料的撰写和上报工作。

通过反复筛选,我县共有3个乡镇和4个村符合入选条件。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对这3个历史文化镇和4个历史文化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资料查阅和实地考证、走访座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上报了 2万多字的文字资料和30余幅照片资料。按时完成了资料收集、文稿编写和照片报送工作。

(五)创新工作方法,《山东年鉴》、《济南年鉴》供稿质量稳步提高。

为提高年鉴供稿质量,使年鉴资料全面、真实、客观反映商河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真实面目,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社会各界提供有效服务,我们不断开拓工作思路,通过积极选派年鉴撰稿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召开年鉴专题座谈会等形式,拓宽资料来源渠道,不断增加资料的信息含量。出色的完成了《山东年鉴》《济南年鉴》的供稿任务。

(六)商河县方志馆建设情况。

商河县方志馆自2006年成立以来,多方搜集方志资料,对图书进行登记,随时收录新出版的志书、文献等资料。目前,商河县方志

馆收藏着地情资料、志书、年鉴、党史资料、工具书、报刊等10余个门类的2400余册书籍。同时,还保存着大量的照片和图片。自方志馆成立以来,县党史县志办已接待县直部门、乡镇及个人等前来查阅资料者300多人次,提供了有关商河县情、村庄沿革、历史名人、烈士名录等内容的多种文献资料。但由于办公条件所限,尚未建立专门的方志馆,资料多集中保存在办公室档案橱内。下一步将努力抓住当前政府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步伐,积极争取县政府支持,努力推进商河县方志馆建设。

(七)《商河县志(1991—2010)》的编修情况。

自2009年2月启动续修《商河县志》工作以来,县史志共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培训撰稿人180余人,通过赴章丘、临邑等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多方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确立了县志纲目,通过召开调度会、分行业分部门培训撰稿人等形式,对各单位续志工作进行督促指导200余次。目前,已完成80%的资料收集任务,包含了全县的建臵沿革、城乡建设、工业农业、财税金融、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资料搜集量达100万字,长编撰写已达15万字。2010年11月,为了将近年来商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取得的各项成就全面系统地载入史册,保持县志记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充分发挥其社会综合效益,为推动商河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借鉴和服务。经市史志办同意,县史志办召开会议将《商河县志》编修下限由2008年延伸到2010年。

(八)启动《商河年鉴(2007—2010)》编写工作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团结带领全

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立足长远打基础、求突破,全县经济社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可以说,2007年以来的几年是商河发展变化最大、最快,成效最多、最明显的几年。为真实、准确、全面地记述商河这4年的发展历史,通过比较4年前后的巨大变化,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富强文明现代新商河的热情,通过深刻总结4年发展的经验成果,为商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了填补商河修志史上未编修年鉴的这项空白,县史志办决定启动《商河年鉴(2007——2010)》的编写工作。2010年11月10日,启动工作会议在县委党校礼堂召开。济南市史志办年鉴处处长郭建群,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任立新出席会议,县长助理李冬利主持会议。县直各党政、企事业单位、各乡镇(街道)的分管领导及史志撰稿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续修商河县志的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了商河年鉴编纂任务。目前年鉴编修工作正处于各单位编写初稿阶段,计划2011年出版。

三、深入开展各项活动,加强自身建设,树立史志队伍新形象

(一)积极争取,队伍建设和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先后有6名大学生来到史志办。他们的加入给办公室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活力。积极争取,配备了7台电脑、1部数码相机和1台打印机,改善了办公条件。为了改善史志联络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我们先后对全县的史志联络员进行了调整,重新选配了一批文化层次高、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好的人员充实到史志联络员队伍中,调整后的联络员年龄更加优化,大学文化程度的占到89%,为做好我县的史志工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牵线搭桥,积极助推新农村建设工作。

“十一五”期间,县史志办积极响应建设新农村活动。自2006年,按照县委、县政府实施“三二一”行动方案的部署,史志办与韩庙乡西燕村的李之明、李之臣及东郭村的郭西亭、郭忠新、郭本信等5户结成帮扶对子。2008年,济南市史志办与龙桑寺镇袁家村结为帮扶共建对象,帮扶共建以来,县史志办积极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和市史志办一起通过扎实有效的帮扶措施,给共建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目前,村里已经完成了路面的硬化、大街的美化和净化。村委会办公室、村党员活动室也已经建设完成。村里的交通条件和办公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为村民们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扎实开展各项学习活动,机关建设上了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县史志办对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建工作做到了年初有计划有安排,并有专人负责,认真执行和完成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和任务,支部认真开展党员活动。积极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的各项学习活动,按照有关部门提出的活动要求,认真开展活动,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努力实现工作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全面提高了服务水平,提升了队伍形象。

1、以实际行动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和“五个好”党员。通过提出“构建和谐单位、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五型干部”的奋斗目标,开展新老党史干部茶话会、慈心一日捐、文艺联欢会、学习法律知识、救助寒门学子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和谐创建活动。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了爱岗敬业、务实创新、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争创佳绩的信念。

2、按照全县“招商引资和环境建设年”的总体部署,结合开展“五大行动”的精神要求,联系办公室实际,确立了开展以“提升服务水平、创造发展环境、展示文明形象、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争做环境建设标兵”活动。

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县史志办密切配合全县的安排部署,在活动每个阶段及时召开动员会,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并形成实施方案与实施意见,活动后期形成相应总结,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部署要求上来,扎实做好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的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用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全县史志工作,推动了史志事业又好又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以全县开展的“执政为民、廉洁高效”活动为契机,切实解决思想境界不高,宗旨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漂浮,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做好结合文章,杜绝形式主义,使开展集中教育活动的过程成为提高思想境界、业务素质、工作效能,激发内在动力的过程,使集中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形成了人人主动学习、热情服务、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四、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展现了我县史志队伍的新风采。

“十一五”期间,县史志办积极参与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展现了我县史志队伍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风采。

1、积极组织全县地方史志工作者,踊跃参加省史志办主办的“庆

祝《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书画展”活动,所选报的7名作者的8幅作品全部入选并展出。

2、积极参加济南市史志办组织开展的济南市迎“七一”党建知识竞赛暨联谊活动,县史志办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3、积极组织参加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室、济南市中共党史学会共同举办的全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征文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共获得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3个。

4、在“和谐社会、和谐济南”征文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所选送的23篇论文中有17篇分获一、二、三等奖和纪念奖,商河史志办获得优秀组织奖。

5、积极参加济南市史志办公室举办的庆祝《济南年鉴》创刊20周年书画展,征集书画作品10余幅,受到市史志办的表扬。

6、圆满完成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征文”活动,共提供了6篇质量高、层次深的论文。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2个。

7、认真组织参加了市委党史研究室开展的“庆祝建国6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并及时将征集到的9篇较高质量的征文报送到市党史研究室。

8、积极参加济南市史志办举办的“济南市史志系统学习优秀志书业务技能大赛”活动,史志办荣获优秀组织奖,参赛人员获得三等奖。

存在的问题

一、在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服务全县经济文化强县建设等方面还有

不足。

下一步,我们打算成立商河县党史学会和地方史志学会,吸纳本系统和社会各界有志于史志研究的精英,促进理论研究和交流;并发挥群体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史志服务现实的功能和作用,使史志工作成为我县文化发展的新亮点。其次加强以开发利用为核心内容的区域研究及课题咨询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史志部门在人才、资料方面的优势,大力挖掘史志资源,积极探索用志新途径、拓宽用志领域,采取举办专题展览、编辑出版地情资料丛书、参与全县重大活动等方式,深入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形成新的服务产品,为各级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借鉴和决策参考,为宣传商河、培植商河历史文化品牌提供服务,为当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服务。

二、工作能力、行政效能等自身建设仍有不足。

下一步我们要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鼓励工作人员坚持日常学习,制定学习目标,突出学习重点,深入持久地学,全面系统地学,通过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宗旨观念,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增长才干、培养综合能力。鼓励干部职工进行在职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综合能力。善于发现和培养具备理论研究能力的工作人员,为他们开展理论研究创造良好环境,结合业务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地方志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研究,通过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在全市甚至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

2011年及“十二五”时期工作重点

一、认真、按时完成每年的《中共山东年鉴》、《山东年鉴》和《济南年鉴》供稿任务。

二、完成《商河年鉴(2007—2010)》的编纂工作。

三、推进《商河县志1991—2010》的长编编写工作。充分利用《商河县志》资料征集渠道,对商河地情资料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并进行加工整理,一是出版专志,二是搞好研究,做好服务工作。

四、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切实做好商河县情网站的更新和维护工作。多渠道地收集、挖掘、整理地情资料,为社会各界认识商河、了解商河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不断充实和完善商河县情网站的栏目及内容,全方位地展示商河县情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宣传力度,增强网站的效果与影响力。

五、着力推进史志工作法制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按照《条例》赋予的职能,依法开展各项工作。根据《条例》的规定要求,制定实施细则,提出具体贯彻落实意见,加快推进地方史志工作法制化进程。

六、大力加强史志队伍自身建设。高度重视史志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建设。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爱史志事业的专业人才,加强史志队伍。造就“以奉献为先、以工作为重、以学习为尊”的浓厚氛围,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工作机制,激发工作动力,使史志部门成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的学习型部门,成为善于进行理论思考、历史思考、现实思考的研究型部门,成为开拓创新、求真务实、高效廉洁的工作部门,为完成艰巨的史志工作任务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要通过有计划地举办学习研讨班、业务培训班,组织开展学术交流、进修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不断提高史志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培养建设一支既有较高政治素质,又有较高业务素质的史志队伍。

党史县志办公室 2010年12月2日

下载“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十二五”时期工作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十二五”时期工作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

    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200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全县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县广播电视台2次获全县三个文明建设综合奖,4次被评为“......

    十一五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回顾 十二五展望

    十一五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回顾 十二五展望 霍建国2011-03-03 摘 要: 对外贸易经历了最为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尤其是2008年以来发生的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国际市......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巡田乡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工作总结 2006年来,巡田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县委“旅游......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200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和全局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下,县发展改革局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层......

    乡镇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总结及规划

    乡镇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总结及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镇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翁中片......

    街道十二五时期重点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街道十二五时期重点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x街道办事处在X......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政府职能作用,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整合各方面资源,搭建体育事业发展的有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吸引各方力量投资,、开发、经营,形成良好的互惠互利、有机发展的协作关系,并使发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