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亦庄镇生产`消防安全工作“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十二五”时期
亦庄镇生产、消防安全工作“十一五”时期
工作总结、“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
及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 ㈠加强组织领导,逐年层层签定责任书
镇政府成立了由镇长任主任、主管副镇长任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亦庄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和防火安全委员会,并将委员会成员单位名单及工作职责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至各成员单位及各村、居委会、物业公司、重点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手中。
同时,为确保生产、消防安全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镇政府分别与各村(居)委会、物业公司、东工业区生产经营单位等重点单位逐年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和消防安全责任书。
二、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 2006年至2010年期间,镇政府共组织各类安全培训班16次,参加人员4500余人次,并为辖区的650余名企业法人和安全负责人颁发了《安全生产培训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同时,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十一五”期间,共组织各类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活动42次,共悬挂宣传横幅108条,展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相关知识展板135块,发放《新消防法》、《家庭消防常识》、《进京人员消防安全手册》、《安全生产报》等宣传材料26500余份,同时,现场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和咨询活动,现场受教育和咨询人数达3800余人次。
三、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火灾隐患大排查行动
“十一五”期间,我镇由主管领导亲自带队,安全科牵头,联合镇综治办、社区办、经发办、农办、水务站、派出所、工商所、城管分队等相关部门人员分别在元旦、春节、“全国两会”、“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和重要政治时期对辖区的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了54次联合大检查、隐患大排查。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4886家次,下发责令整改指令书449份、强制措施决定书14份、整改复查意见书449份;发现各类安全隐患947个,较突出的安全隐患有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职工教育培训不到位、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完善等。
四、积极做好应急救援预案备案工作
为做好辖区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工作,我镇由安全科牵头,联合相关部门人员按照划片分区对辖区内的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各类门店进行逐一部署,发放备案申请表、明确备案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全镇共完成392家生产经营单位、795家门店共计1187家单位的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其中:烟花爆竹临时销售网点11家、备案预案25个;建筑工地11家、备案预案26个;商业零售单位8家、备案预案27个、餐饮经营单位27家、备案预案78个;交通单位4家、备案预案11个;其他类单位1126家、备案预案2687个。
五、认真做好分级分类管理第一阶段调查摸底工作
按照区安监局的统一部署,为做好分级分类管理第一阶段“核实生产经营单位情况和制定评定标准”工作,亦庄镇安全科分三组对辖区的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详细的摸底,逐一填写了《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统计表》,并分类建立电子版台帐。截至2010年9月15日,分级分类管理第一阶段摸底调查工作已圆满完成,共统计纳入分级分类管理范围的生产经营单位348家,其中工业生产类97家、人员密集类110家、工程建设类4家、道路交通运输类5家、其他类132家。
六、加大对小型企业安全生产治理工作力度
为进一步加强对亦庄地区小型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有效推进小型企业安全生产治理工作,随着鹿圈、宝善、三羊等地区拆搬迁工作接近尾声,亦庄镇对辖区内的小型企业进行了再次彻底的摸排和整治。经排查,亦庄辖区目前共有小型企业12家,其中:“五小”企业5家,“六小”场所7家。
亦庄镇由安全科牵头,联合镇经发办、综治办、工商所、卫生监督站等相关部门对这12家小型企业进行了重点检查和隐患排查。检查工程中,共向小型企业开具责令整改指令书3份、整改复查意见书3份,发现并整改隐患7处,主要隐患包括:生产加工企业从业人员未按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品、餐饮单位厨房操作间电器线路敷设不符合规范要求、安全设施配备不足、未按要求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等。经复查,以上隐患均整改完毕。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及重点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倡导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机制、落实安全责任、3 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总体目标:到2015年,建立基层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健全安全生产信息和宣传教育体系,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更加完善,完善具有资质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机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有效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重点工作计划:
1、有效发挥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队伍作用
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机制、方式和手段,统筹优化各监管部门的职能、利用社会资源、整合多方力量、聚集部门优势、实施动态监管,充分发挥镇级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员队伍的作用,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和重大安全隐患单位的检查、执法力度。
2、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为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企业及公民个人财产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十二五”期间,镇政府将进一步按照国家的规定完善我镇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不断明确、细化各相关部门的应急救援职责,建立专业化应急救援分队,做到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信息畅通、指挥有序、训练有素,确保应急救援机制的有效、实用。
3、加快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实现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的制度化;完善安全培训机构,加强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教学装备等软硬件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和提高企业法人、安全负责人和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积极发挥社会 监督参与作用。认真搞好每年6月份的“安全生产月”及“119”消防日活动,集中搞好安全宣传,组织开展群众性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活动,使之既有声势,又有实效,形成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
三、2011年工作思路及工作重点
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生产保障,着力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和基层基础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重点工作安排:
1、由镇安全科牵头,组织经发办、社区办、流管办、派出所、工商所、卫生监督站、城管执法分队等相关部门继续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联合大检查工作,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亦庄地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2、组织相关部门在繁华地区及各社区、各相关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在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并发放宣传材料。
3、继续加大对危化企业、建筑工地、有限空间、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安全监管力度。
4、继续贯彻落实全区安全生产分级分级管理各阶段工作任务,确保对辖区企业按照类别、级别进行有效监管。
安 全 科
2010年10月15日
第二篇:亦庄镇劳动保障_十一五_时期工作总结及_十二五_时期发...
亦庄镇劳动保障“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
及“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
一、“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工作总结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落实《劳动合同法》、落实劳动保障各项惠民政策、加强镇级劳动保障队伍建设的时期,通过各方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设征地转非安置工作全面展开,转非劳动力得到妥善 安置。
随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征用了亦庄镇的土地,从2006年开始到2009年,亦庄镇原有的25个村中,除了亦庄撤制的12个村,又有12个村土地被征用,农民办理农转非。为妥善安置转非人员,在区政府和区各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制定了相关安置政策。据统计,12个村共办理农转非11959人,其中劳动力7066人,对转非劳动力采取两种安置方式,即自谋职业或安置工作,通过办理安置手续,共有3180名劳动力选择了自谋职业,累计发放自谋职业资金1.6亿元,3886名劳动力选择了安置工作,由新城公司进行了安置。同时,根据市政府148号令相关规定,为所有转非劳动力一次性补缴了三项社会保险费,累计补缴社会保险费4.42亿元。为妥善解决因建设征地农转工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2006年,市劳动保障局出台了《关于未按北京市建设征地农转工人员安置办法规定进行安置的建设征地农转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1
(即20号文),此文件所规定的人员范围,涉及我镇根据市政府16
号令转非的12个村的自谋职业劳动力,经过近一个月时间努力工作,为2021名符合补缴条件的转非劳动力补缴了养老、医疗两项社会保
险费,补缴费用达5927万元。
(二)积极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十一五”时期,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各项惠民政策密集出台,如,《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城乡养老
保险、老年保障、一老一小和无业居民医疗保险等。为落实好这些政
策,我镇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主题宣传日等多种方式,向群众
宣传政策,为群众落实相关政策和待遇。到2009年底,累计一老一
小参加医疗保险761人,无业居民参加医疗保险73人,享受老年保
障待遇18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868人。
(三)采取措施,促进本镇劳动力和失业人员就业与服务
1、到2009年,累计开展了保洁、绿化、叉车、物业等各类技能
培训班,参加培训并取得职业技能证书人数达1245人,提高了求职
人员的劳动技能,增加了就业机会。镇人力资源市场的成立,为进一
步促进我镇劳动力就业搭建了平台,自2008年成立以来,到2009年
底,累计登记求职人员832人,开展专场招聘会15场,开发岗位4000
个,求职人员实现就业678人。
2、到2009年,我镇累计登记城镇失业人员977人,城镇登记失
业人员就业951人,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了97%,其中就业困难人员
就业636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了97%;为失业人员办理自
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累计办理420人;累计发放失业救济
金1000人次,发放失业救济金246万元,为失业人员保险医疗费1325
人次,报销医疗费30万元。
3、到2009年,接收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达1200名,在社保
所报销医疗费的退休人员达2400名,累计为退休人员保险医疗费
15000人次,报销医疗费3000万元。
4、在社会救助与优抚工作方面,负责对本镇社会救助和
优抚工作的受理与资金的发放工作。五年共发放资金4200人次、350万余元。为优抚对象报销医疗费215人次、45万余元;2009
年以来共发放丧葬补贴158人次、78.5万余元。
(四)及时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为维护本镇区域内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在积极宣传《劳动合同
法》的基础上,认真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对辖区内200余家企业逐一
走访,建立台账,并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农民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隐患等各种专项检查,几年来,累计
处理劳动争议案件42起,为653名农民工兑现工资309万元;累计
有30家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15家企业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协议,15家企业被评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工作经验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做好基础工作
社保工作设计人群广,政策性对、政策性强,根据这一特点,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制度、业务培训制度、档案管理制
度、信息制度、微机管理制度、内部监督制度、外部监督制度、及各
种岗位职责,同时建立各种信息台账,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二)定计划、定目标、定责任,确保工作任务完成每年年初,根据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上级下达的考核任
务,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社保科所制定相应的全年重点工作及完
成时限,同时将涉及群众利益的实事纳入政府的折子工程,做到
工作有目标,完成有时限。
(三)加强学习,实行首问负责制。
一是学习与业务相关的各项政策、法规,提高业务能力;二
是抓思想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树立为群众提供高素质
服务的思想与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二、2010年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一)就业方面
2010年前三季度,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195人。累计登记求职
人员650人,登记求职人员求职推荐2030人次,实现求职人员推荐
率252%,与开发区内103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召开专场招
聘会4期,累计开发空岗2846个;推荐成功就业476人,登记求职
人员就业率达到了73%。
失业人员就业完成425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完成177人,创业者7人,带动就业85人。
(二)社保反面
一老一小参加医疗保险人员累计达到770人,无业居民医疗保险
参保人数达到7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893人,189人
享受了老年保障待遇;累计发放失业救济金789人次,50464元,为
失业人员保险医疗费201人次,93286元,为退休人员办理医疗费审
核申报702人次,报销医疗费164.8万元;累计发放社保卡1136张。
(三)劳动关系方面
受理并解决劳动争议案件17起,涉及农民工176人,为农民工
兑现工资62万元。
新增签订集体合同企业10家,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企业5家,5家企业申报了和谐企业。
三、明年的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安排
(一)根据我镇适龄劳动力实际情况,结合用工企业的用工状况
以及我镇周边企业的用工环境,依托我镇北京亦庄人力资源服务中
心,从四个方面做好就业工作。
1、强化岗位开发力度,依托公办职介机构的优势开拓用工市场,推出四项促进我镇适龄劳动力就业政策。一是对录用我镇适龄劳动力的用工单位,根据其企业特点对其所招用的我镇人员实行免费劳动技
能培训、取证;二是对部分安置企业的富余安置人员且实现对外劳务
输出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岗位津帖补助,鼓励这些人员的对外劳务输
出;三是对大量招用我镇安置人员的镇域外用工企业,可以提供免费的劳务派遣形式,降低用工企业的用工成本;四是协助招用我镇适龄
劳动力的用工企业享受市、区两级推出的促进就业优惠政策。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我镇适龄劳动力就业能力。
一是完善职业技能的普及,结合我镇劳动力特点,对我镇适龄劳
动力采用集中大量的劳动技能培训,用一人掌握多技能的培训方式,以适应开发区用工市场的多变性;二是与我镇成人学校联手采用中长
班的技能加学历特色培训,在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文化基础知识的教
育,做到适龄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升;三是与用工企业合作,开展定
岗定人的岗前培训和订单式培训;四是对安置企业的安置人员进行整
体技能培训,在提高其上岗就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其现代企业的意识,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促进其走向良性的工作轨道。
3、随着我镇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失地农民逐年增加就业压
力逐年加大,将富余的安置人员的技能培训、就业推荐作为今后的工
作重点,加强撤制转非前后的就业服务工作。
4、促进就业工作一盘棋的工作精神,多方面齐动员联合开发区
职介中心以及各职能部们开拓用工市场,创造就业机会。
5、积极促进我镇对劳动力就业奖励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从而
促进我镇劳动力真正实现实质性就业。
(二)继续做好建设征地转非安置工作,妥善解决工作中的遗留
问题。
(三)积极处理各种劳动争议案件,发现一起及时处理一起,促
进无拖欠工资目标的实现,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2010年10月14日
第三篇:“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十二五”时期工作思路
“十一五”时期全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及“十二五”时期工作思路
一、“十一五”时期主要工作回顾
(一)人口发展规划主要目标顺利实现
——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十一五”时期,全旗累计出生20676人,年均出生率11.2‰,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8‰左右,符合政策生育率在99.23%以上。2010年新出生3871人,比2009年少出生212人,人口出生率10.38‰,自然增长率5.78‰,符合政策生育率97.96%。人口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圆满完成。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启动实施了优生促进工程,针对孕前期、孕期、高危人群、生育后期等采取了知识、营养、药物、技术干预等措施,随访服务61万人次,举办出生缺陷干预培训班1315期,培训52500人次,发放宣传品12.5万份,投放叶酸营养素5028人份,优生四项检测1156例,筛查19830例,监测出生缺陷儿15名,建立了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和出生缺陷高危人群管理服务档案,初步形成了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链条。与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合作开展了《蒙古族地区生育力与生育意愿调查项目》,前瞻性研究出生人口素质的干预模式。
(二)推进机制建设,凝聚统筹合力。
——推进统筹协调机制。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十一五”期间,旗委、人大、政府、政协多次组织开展专项调研及执法
检查,统筹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突出困难和重大问题,切实加大对责任落实的督查考核和指导力度,将人口计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二是强化综合治理。根据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任务,2008年调整充实了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增加到41个,进一步明确了成员单位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中的职责任务。制定实施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实施方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新闻宣传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集中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的活动方案》等一系列举措,2010年计划生育统计末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64,与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31个比例点。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在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旗委党校人口理论教育培训基地、人口计生局蒙汉文网站等有效载体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手机短信、公益广告等形式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借助“达那巴拉”民歌协会、计生文艺汇演、征集计生歌曲诗词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人口文化宣传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推进科学管理机制。一是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五年全旗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为旗、乡两级计生部门配齐了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先后完成了十年出生统计核查和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WIS系统)向全员人口数据库的过渡工作;建立了全旗出生缺陷高危人群、不孕不育等7
个数据库,为科学分析我旗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等情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依法管理进程稳步推进。制定实施了《科左后旗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十一五”规划实施方案》,规范了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建立健全信访长效机制,开通了“12356”阳光热线,集中开展了“党员干部社会公众人物违法生育专项治理”和“城镇违法生育专项治理”活动。2008年我旗作为人口计生全国信访试点单位,在“全国东部十五省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三是目标管理考核进一步完善。坚持实行党政、业务、相关部门 “三线”考核,坚持评估结果集体认定,现场反馈,基本形成符合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要求,作风求实,工作务实,结果真实的目标管理责任体系。
——健全优质服务机制。一是基层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五年累计投入资金436万元,实施了“百村达标工程”,建设了100个村级标准化计生服务室,新建和改扩建了朝鲁吐、双胜等7个镇计生服务所。利用扩大内需项目实施了金宝屯、海力吐等6个镇标准化计生服务所建设;为12个苏木镇配齐了流动服务车,为苏木镇服务站(所)配备了乳腺诊断仪、B超等医疗设备,加快了苏木镇服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步伐。二是全力推进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服务站管理机制改革,推行市旗镇村“四位一体”技术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建立了以“旗服务站为龙头、中心镇服务所为骨干、重点镇级服务所为依托、嘎查村级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服务网络,围绕
“孕、产、育”全面加强服务,重点开展以“三查”为主的生殖健康服务。三是计生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考录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岗位大练兵”等形式强化培训,提高素质。目前全旗计生专业技术人员达63人,占旗、乡两级技术服务机构人员的70%。2008年成功晋级了自治区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旗”行列。
——落实人财保障机制。一是健全用人机制。严格执行“旗管、镇聘、村用”的管理制度,2010年全面落实了嘎查村计生专职工作员与村书记、村长同等工资待遇;针对苏木镇技术人员短缺的实际,通过公开考录的方式招录10名医学专业大学生充实到技术服务队伍。二是建立健全计划生育事业费稳定增长保障机制。五年来,旗财政逐年增加计划生育事业费,并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双女(政策内二孩)结扎奖励、“一杯奶”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及时足额拨付和专款专用,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十一五”时期,累计投入资金1376万元,落实国家“三项制度”(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别扶助)惠及计划生育家庭2971户(人);启动实施了“一杯奶”生育关怀民生工程,发放“一杯奶”58310件,5885名政策内孕期妇女受益;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年惠及8708个计生家庭,农村牧区政策内二孩和双女户采取结扎措施奖励惠及688户,连续为全旗8222名独生子女办理了关爱女孩保险和爱心保险;5户独生子女伤残、死亡放弃再生育的家庭得到了一次性补助;通过企业扶持、部门联动等多种形式救助贫困
计生家庭1485户。
——构建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己建立各级计生协会288个,会员达29590人。形成了“两委总负责、村民搞自治、协会当骨干、群众做主人”的格局。五年累计投入资金414.7万元,通过开展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幸福工程”、“五关怀”活动(关怀贫困计生家庭、关怀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关怀独生子女、关怀女孩健康成长和关怀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惠及1.2万户家庭。旗、镇两级积极开展了镇、村计生工作人员关怀行动,将每人交通补助、误餐补助标准由60元/月增至100元/月,连续为452名计生工作人员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卫生改厕项目优先安排81名计生专职工作员家庭,人口计生网底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2006年、2009年,常胜镇好来村、甘旗卡镇翁斯嘎查先后被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评为计划生育协会先进集体。
——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细化了各成员单位职责,与人口流动较多的省外和周边地区建立了《双向管理协议》,加强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了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流入地共同管理、双向考核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过去的五年,全旗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市人口计生委的高度评价,2006年以来,在全市综合考评中连续三年名列前茅;2009年获全市“稳定低生育水平暨长效机制综合治理建设奖”;2010年获全市“信息化建设奖”
和“依法行政与行风政风建设奖”。
二、“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
按照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原则,保障城乡人口的适度规模,人口素质逐步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我旗“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肃生育秩序,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继续深化提高人口素质相关工作,建立健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工作链条;关注人口结构、分布,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问题;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夯实基层基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人口总量控制在43万以内,年均出生率、年均自增率分别保持在12.5‰和7‰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出生婴儿性别比保持在正常水平。
单 位:科左后旗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主要领导:(签字)
二0一一年五月六日
第四篇:国家政策对亦庄镇劳动保障_十一五_时期工作总结及_十二五_时期发...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亦庄镇劳动保障“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及“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
一、“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工作总结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落实《劳动合同法》、落实劳动保障各项惠民政策、加强镇级劳动保障队伍建设的时期,通过各方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设征地转非安置工作全面展开,转非劳动力得到妥善 安置。
随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征用了亦庄镇的土地,从2006年开始到2009年,亦庄镇原有的25个村中,除了亦庄撤制的12个村,又有12个村土地被征用,农民办理农转非。为妥善安置转非人员,在区政府和区各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制定了相关安置政策。据统计,12个村共办理农转非11959人,其中劳动力7066人,对转非劳动力采取两种安置方式,即自谋职业或安置工作,通过办理安置手续,共有3180名劳动力选择了自谋职业,累计发放自谋职业资金1.6亿元,3886名劳动力选择了安置工作,由新城公司进行了安置。同时,根据市政府148号令相关规定,为所有转非劳动力一次性补缴了三项社会保险费,累计补缴社会保险费4.42亿元。
为妥善解决因建设征地农转工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2006年,市劳动保障局出台了《关于未按北京市建设征地农转工人员安置办法规定进行安置的建设征地农转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即20号文),此文件所规定的人员范围,涉及我镇根据市政府16号令转非的12个村的自谋职业劳动力,经过近一个月时间努力工作,为2021名符合补缴条件的转非劳动力补缴了养老、医疗两项社会保险费,补缴费用达5927万元。
(二)积极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十一五”时期,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各项惠民政策密集出台,如,《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城乡养老保险、老年保障、一老一小和无业居民医疗保险等。为落实好这些政策,我镇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主题宣传日等多种方式,向群众宣传政策,为群众落实相关政策和待遇。到2009年底,累计一老一小参加医疗保险761人,无业居民参加医疗保险73人,享受老年保障待遇18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868人。
(三)采取措施,促进本镇劳动力和失业人员就业与服务
1、到2009年,累计开展了保洁、绿化、叉车、物业等各类技能培训班,参加培训并取得职业技能证书人数达1245人,提高了求职人员的劳动技能,增加了就业机会。镇人力资源市场的成立,为进一步促进我镇劳动力就业搭建了平台,自2008年成立以来,到2009年底,累计登记求职人员832人,开展专场招聘会15场,开发岗位4000个,求职人员实现就业678人。
2、到2009年,我镇累计登记城镇失业人员977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951人,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了97%,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36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了97%;为失业人员办理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累计办理420人;累计发放失业救济金1000人次,发放失业救济金246万元,为失业人员保险医疗费1325人次,报销医疗费30万元。
3、到2009年,接收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达1200名,在社保所报销医疗费的退休人员达2400名,累计为退休人员保险医疗费15000人次,报销医疗费3000万元。
4、在社会救助与优抚工作方面,负责对本镇社会救助和优抚工作的受理与资金的发放工作。五年共发放资金4200人次、350万余元。为优抚对象报销医疗费215人次、45万余元;2009年以来共发放丧葬补贴158人次、78.5万余元。
(四)及时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为维护本镇区域内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在积极宣传《劳动合同法》的基础上,认真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对辖区内200余家企业逐一走访,建立台账,并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农民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隐患等各种专项检查,几年来,累计处理劳动争议案件42起,为653名农民工兑现工资309万元;累计有30家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15家企业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协议,15家企业被评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工作经验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做好基础工作
社保工作设计人群广,政策性对、政策性强,根据这一特点,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制度、业务培训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信息制度、微机管理制度、内部监督制度、外部监督制度、及各种岗位职责,同时建立各种信息台账,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二)定计划、定目标、定责任,确保工作任务完成 每年年初,根据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上级下达的考核任务,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社保科所制定相应的全年重点工作及完成时限,同时将涉及群众利益的实事纳入政府的折子工程,做到工作有目标,完成有时限。
(三)加强学习,实行首问负责制。
一是学习与业务相关的各项政策、法规,提高业务能力;二是抓思想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树立为群众提供高素质服务的思想与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二、2010年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一)就业方面
2010年前三季度,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195人。累计登记求职人员650人,登记求职人员求职推荐2030人次,实现求职人员推荐率252%,与开发区内103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召开专场招聘会4期,累计开发空岗2846个;推荐成功就业476人,登记求职人员就业率达到了73%。
失业人员就业完成425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完成177人,创业者7人,带动就业85人。
(二)社保反面
一老一小参加医疗保险人员累计达到770人,无业居民医疗保险 参保人数达到7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893人,189人享受了老年保障待遇;累计发放失业救济金789人次,50464元,为失业人员保险医疗费201人次,93286元,为退休人员办理医疗费审核申报702人次,报销医疗费164.8万元;累计发放社保卡1136张。
(三)劳动关系方面
受理并解决劳动争议案件17起,涉及农民工176人,为农民工 兑现工资62万元。
新增签订集体合同企业10家,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企业5家,5家企业申报了和谐企业。
三、明年的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安排
(一)根据我镇适龄劳动力实际情况,结合用工企业的用工状况以及我镇周边企业的用工环境,依托我镇北京亦庄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从四个方面做好就业工作。
1、强化岗位开发力度,依托公办职介机构的优势开拓用工市场,推出四项促进我镇适龄劳动力就业政策。一是对录用我镇适龄劳动力的用工单位,根据其企业特点对其所招用的我镇人员实行免费劳动技能培训、取证;二是对部分安置企业的富余安置人员且实现对外劳务输出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岗位津帖补助,鼓励这些人员的对外劳务输出;三是对大量招用我镇安置人员的镇域外用工企业,可以提供免费 的劳务派遣形式,降低用工企业的用工成本;四是协助招用我镇适龄劳动力的用工企业享受市、区两级推出的促进就业优惠政策。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我镇适龄劳动力就业能力。一是完善职业技能的普及,结合我镇劳动力特点,对我镇适龄劳动力采用集中大量的劳动技能培训,用一人掌握多技能的培训方式,以适应开发区用工市场的多变性;二是与我镇成人学校联手采用中长班的技能加学历特色培训,在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做到适龄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升;三是与用工企业合作,开展定岗定人的岗前培训和订单式培训;四是对安置企业的安置人员进行整体技能培训,在提高其上岗就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其现代企业的意识,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促进其走向良性的工作轨道。
3、随着我镇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失地农民逐年增加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将富余的安置人员的技能培训、就业推荐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加强撤制转非前后的就业服务工作。
4、促进就业工作一盘棋的工作精神,多方面齐动员联合开发区职介中心以及各职能部们开拓用工市场,创造就业机会。
5、积极促进我镇对劳动力就业奖励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从而促进我镇劳动力真正实现实质性就业。
(二)继续做好建设征地转非安置工作,妥善解决工作中的遗留问题。
(三)积极处理各种劳动争议案件,发现一起及时处理一起,促进无拖欠工资目标的实现,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2010年10月14日
第五篇:2011 145 “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
2011 145
门源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展望 的报告
县人民政府:
现将门源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展望》随文呈上,请审示。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
十一五
工作总结
报告
抄报:县委、人大、政协、州国土资源局、县纪委办公室,尹抄送:县目标办、各有关部门、档。副县长。
2011年7月10日
“十一五”期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省厅、州局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认真贯彻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执政,深化改革,创新创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全面完成了国土资源“十一五”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全县国土总面积6902.26平方公里,辖四镇八乡109个行政村,省属单位有浩门农场、门源种马场。门源地形高耸多山,地貌复杂多样。境内山地面积占83.1%,盆地面积16.9%。在已利用的土地中,以农用地为主,为603547.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7.4%。其中耕地43569.8公顷、林地面积130694.96公顷、牧草地427572.72公顷、水面1710.2公顷;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0.6%,为4287.28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165.38公顷、交通用地931.9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90公顷;未利用82391.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9%。
县境内共发现各类矿产20种,主要有煤、铜、铁、铜锌、铅锌矿、黄铁矿、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占全省已发现125种的16%。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10种。其中:金属矿产5种,非金属矿产5种,占全省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105种的9.5%。编入全省《矿产储量简表》的矿种10种,占全省编入《矿产储量简表》的矿种的11.2%。全县共有矿山企业32个。按矿种分类,煤矿11处、岩金矿4处、铜矿3处、铅锌矿2处、石灰岩1处、粘土矿 门源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展望 10处、萤石矿1处。其中国土资源部办理采矿权1处、省国土资源厅办理19处、州国土资源局办理1处、县设11处。全县共设置探矿权24处,涉及的矿种有能源类、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其中国土资源部设置探矿权1处。
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77处,涉及西滩、阴田、仙米、浩门、青石咀、泉口、麻莲、珠固、北山、东川等10个乡(镇),涉及农户965户,涉及农牧民4724人。其中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共有11处,主要涉及麻莲乡、北山乡、青石嘴、仙米、阴田乡、东川镇等乡镇,涉及农户300户,1543人,我县主要地质灾害有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危岩体等。
二、主要工作
㈠、耕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加大耕地保护基础工作投入,耕地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我县紧紧按照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的要求,先后投入40万元,在全县共划定基本农田面积54.898万亩,在交通沿线竖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12 块,与全县109个村和省、州驻县的2个单位都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全面完成了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调整划定工作,基本农田保护率始终保持在84%以上;二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严把土地“闸门”。严格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执行基本农田“五个不准”。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制度,对审批后建设项目占用的耕地,由建设单位交纳耕地开垦费,并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委托省国土资源厅进行同等数量和质量耕地的易地补充,保持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三是加大耕地保护执法力度,坚决制止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全面建立多元执法制度,改变土地执法工作由国土资源部门一家执行的孤立模式,转向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监督的多元化执法方式,成立了由国土资源、公安、监察、司法等部门组成的“土地执法联动组”,并严格落实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制度,不断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开展耕地保护执法行动;五是落实责任制,切实保护耕地。对耕地保护实行责任制管理,明确了乡镇长为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制定了耕地保护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对耕地保护实行目标管理,将耕地保护纳入了各乡镇目标考核中,层层签订目标责书,年终进行量化考核;为把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预防在先,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在全县109个行政村,2个场内聘请土地协管员111名,并建立了土地执法发现机制、制止机制,每月实行零报告制度;建立土地执法问责制,将土地执法工作作为目标责任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㈡、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建设项目用地得到保障。在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的审查报批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控制征地数量和范围。严格执行“两公告一登记”制度。坚持积极介入、跟踪服务、纪检监察部门密切配合,使全县征地秩序规范、补偿安置到位。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土地以供给引导需求,坚持集中利用、节约利用的原则,合理利用土地利用计划,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㈢、合理规划,加大投入,全面推进了土地开发整理。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占补平衡的主要途径,为做好这项工作,县上成立了专门的班子,将全县土地整理复垦工作纳入了日常管理,及时开展土地整理项目申报工作。自2006年起完成了投资1678万元的青石咀镇土地整理复垦项目;投资1155万元的东川镇土地整理项目通过了单位工程验收,待省级验收。同时,在实施好在建项目的同时,加大了以浩门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为重点的项目申报和项目库建设。目前,投资1484万元的浩门镇北山乡 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实施。拟投资3733万门源县泉口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已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复。
㈣、加强地籍管理。一是开展了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做到了专人管理土地登记、档案管理促于规范,并严格实行领导审批制度;二是配合青海省金地资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完成了浩门镇基准地价更新调整,并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完成了门源县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三是认真组织开展了全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全面完成了农村土地调查,完成调查面积6902平方公里;城镇调查工作全面完成,并完成了全县四个建制镇的首级控制及图根点埋设工作。
㈤、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明显好转。我局从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持证情况、矿业权管理、资源补偿费征缴等方面,加强了矿产资源管理。一是根据《采矿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检查暂行办法》和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严格对全县24家矿山企业采矿权进行了年检。并通过开展储量动态核实,针对各矿山企业开采利用方案,定期巡查督促,检查企业生产台帐,按时准确报送各种资料,督导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督导企业按时缴纳各种规费,使企业依法依规进行生产经营;二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矿产资源整合工作的意见》精神,本着政府引导、煤矿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对宁缠一、二、三、四矿进行了整合,着力解决了“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破坏浪费资源和矿山布局不合理问题;三是加强了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近年来,我县本着“治理一方水土,造福子孙后代”的理念,以资源整治为契机,以项目带动为抓手,把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积极配合项目实施单位,认真组织实施 了以大通河流域为主的砂金过采区、地质矿山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期间先后累计投入6235万元,治理面积达10361亩,完成了大梁黄砂台砂金过采区,珠固寺沟砂金区,海北州红旗煤矿矿区,大梁砂金矿区硫磺沟段和永安河流域(大梁口门子)、大梁口门子、浩门镇莺歌嘴煤矿矿区、浩门河流域砂石料场、宁张公路遗弃砂石料场等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防止了土地荒漠化,使全县矿山地质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
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民生安全。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一项硬指标,通过方案制定,健全机制、落实责任,使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形成了群防群测的良好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充实了县、乡、村三级地质灾害防治机构,通过巡查、排查和认真梳理,结合我县地质灾害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下发了《门源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县的地质灾害易发区段和地质灾害危险区,具体落实监测和预防的任务。同时,向地质灾害隐患区农民发放防灾明白卡,设立地质灾害区警示标志,有效健全了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二是进入汛期以来,严格按照《门源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县委、县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值守、信息通报和巡查等制度,汛期24小时轮流值班、领导带班和重要天气预报信息通报制度,对全县77处(其中重点隐患点11处)地质灾害点做到了汛前检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三是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近年来我县通过项目支持和部门联动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从2006年起先后对麻莲乡中麻莲村8户32人群众因受泥石流威胁,投资5万元对7处泥石流易发点进行了挡洪坝设置;对阴田乡卡子沟村大沟口2处危岩体采取铁丝铅笼防护措施。2007年对东川镇两处危岩体进行了爆破,对东川镇上下碱 沟村48 户、青石嘴镇上吊沟村19户地下水位上升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通过采取易地搬迁、置换等方式搬迁至安全地带。2008年对阴田乡卡子沟村、大沟口村两处危岩体脱落和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委托省地质环境勘察局编制了防治措施,并结合扶贫、民政、安居工程,筹措资金20万元,使卡子沟13户受灾群众进行了搬迁。同时,对阴田乡大沟口村危岩体用铁丝围笼进行了固定,竖立了安全警示牌;2009年通过配套民政危房改造项目,投资19万元实施了受危岩体影响的阴田乡措龙滩村12户群众搬迁工作。投资77万元对仙米乡龙浪村一社14户群众因受库区影响引发灾害,通过向当地电站筹资、结合游牧民定居工程等形式进行了整体搬迁;2010年阴田乡措龙滩村二社65户群众和东川镇寺尔沟7户群众因受危岩体威胁,我县通过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设置安全警示牌等措施,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并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对受威胁较严重的东川镇寺尔沟群众发放5顶救灾帐篷。同时,为切实排除隐患,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邀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对威胁地段进行了检测,形成了《门源县阴田乡措龙滩村二社崩塌险情报告》和《门源县东川镇寺尔沟村一社崩塌险情报告》,对防治措施提出了意见建议。2010年我局被评为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及群测群防先进集体,我局一名干部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先进个人。
三、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耕地保护成效明显。全县耕地总面积为43569.8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36598.7公顷,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十一五”时期以来,各项建设批准占用耕地60.4公顷,我县通过整理复垦和易地补充增加耕地66.3公顷,与建设占用耕地相抵,占补净增5.9公顷。同时,通过土地整理 项目的实施,整理复垦面积17592亩,新增耕地面积2115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二)土地资源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牌出让制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近年来全县累计出让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66宗,面积60.5公顷,征收价款3935.82万元。使全县土地市场化配置比例不断提高,土地资源逐步显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土地资源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三)矿产资源治理整顿成效显著。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推进资源的节约和规模开采。按照做大做强、规模开采的要求,从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教育、环境保护、持证情况、矿业权管理、资源补偿费征缴等方面从严管理,全面进行治理整顿,依法查处和关闭无证开采、乱采滥挖行为。
(四)征地管理趋于规范。严格管理用地,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两公告一登记”制度,坚持积极介入、跟踪服务、纪检监察部门密切配合,使全县征地秩序规范、补偿安置到位,近年来,未出现拖欠农牧民补偿安置费现象。
四、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资源需求日益突出,失地农民的保障急待解决。我县地处高寒地区,自然条件严酷,耕地总体质量差,产出率低,土地生态环境脆弱,耕地后备资源非常有限,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县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加,势必占用大量的农用地。因此,各项建设对土地资源尤其是对农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失地农牧民逐年增加,以往单纯的货币安置已不适应农民今后的生产、生活需求,也无法保障农民的长远 生计。
(二)土地资源管理机制有待改进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法规已不适应当前国土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需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急待修改完善;高新技术应用于土地资源管理不够普及,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及信息的现代化与社会化服务程度有待提高。
(三)虽然,我县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地勘投入不足,多数矿床勘查程度极低,开采利用的矿产地达到详查以上程度的不到10%,且探明储量较小,现阶段直接开发利用的矿产地不多;二是已开发的矿山几乎全为小型开采规模,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技术落后,低品位矿石开发利用率低,采富弃贫、资源浪费问题比较严重;三是资源整合工作力度与省州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和严格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的方针,落实严格的管理制度。切实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责,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一)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强化各项用地规划和管理,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按照村镇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统筹安排城乡各项用地,积极开展村镇用地规划。就我县而言,在村镇规划中,要在进一步摸清村镇用地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村镇居民点的数量,布局和规模,并结合《门源县城镇总体规划》、《门源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 容村貌整治实施方案》,加快全县及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要依据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科学编制全县土地复垦整理等专项规划。本着“优先、同步”进行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合理安排和利用村镇建设用地。在全县建设用地总量中,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的城镇基础设施用地、新农村建设中的生产、生活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要优先予以安排,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同时,要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审查报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耕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最大支持。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在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按照建设用地各项法律法规,依据规划依法进行农用地转用和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严格审批程序,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继续认真落实耕地“占一补一”制度。严格实行和落实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三)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挖潜城镇乡村存量土地,不断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按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在系统总结我县青石咀镇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资金,力争“十二五”期间开展并完成大通河流域14001.40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和全县14000公顷基本农田整理工作。依照门源实际,全面推进田、水、路、林、村的 综合整治,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我县城镇和乡村存量土地面积较大,为此,在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要依据各项规划,充分利用城镇、村内空闲地、闲置地(据统计,全县城镇村庄内空闲地、闲置地面积约300公顷)等存量建设用地,采取不占或少占耕地等措施,不断加大对城镇、农村宅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平改楼、房地产开发等形式充分利用城镇存量土地;对有条件、靠近公路沿线,宅基地比较分散的村庄,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引导农民集中建房,以集中建设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率。
(四)严格征地管理,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征地规定和《青海省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实现同地同价。在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的审查报批中,严格控制征地数量和范围,加强对征地补偿标准、被征地农民安置措施和安置补偿费发放情况的审核监督。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维护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述权,严格执行征地公告、确认、听证、登记等规定程序,公开征地补偿标准、宅基地审批程序等。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依法明确农民土地产权,进一步探索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具体实现方式。
(五)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一是努力提升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水平,确保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各项任务的顺利进行;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增强地勘工作力度;三是继续抓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探索符合我县矿产资源管理的长效机制,为推动我县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