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区优秀人民调解员周 九 林的 事迹
调解生涯劳累苦,换得平安心里甜
我叫周九林,1972年10月出生,1996年2月参加工作,200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2005年6月任广西临桂县六塘镇司法所所长兼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以来,我先后亲自调解处理各种矛盾纠纷198起,其中疑难纠纷21起,防止“民转刑”案件7起,群体性事件8起,调解成功率达96%,较好地履行了一个基层司法所所长和人民调解员的工作职责。
2005年6月上任后不到半年时间,我先后跑 遍了全镇大小100多个村庄,掌握了大量第一手农村矛盾纠纷资料,在随后的工作中,我结合实际,专门建立健全了各种学习制度、工作制度和廉洁制度,及时修定完善了《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等多项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在抓好制度建设的前提下,针对全镇村民法律知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的现状,按照“五五”“六五”普法宣传教育要求,自己结合具体案例,汇编了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讲稿20余份,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共召开群众会十余场次,有近万人受到了普法教育,为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打下了基础,也使镇司法所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公正司法形象。
担任镇司法所所长,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不管是工作还是业余时间,只要有纠纷,我就会第一个到现场,只要有人要求帮助,我从不拒绝。以前,无论什么事,只要村干部解决不了的,群众都要找镇党委书记或镇长,不立马解决就不肯罢休。有一天,六塘村委40多岁的周某某因土地纠纷村委调解几次都没有解决,于是找到镇领
导,大喊大闹要求解决土地纠纷,闹得领导不安,无法办公。该纠纷反馈到司法所后,我组织人员经过实地勘查,调查了解相关知情人,及时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提出了合理的调解意见,平息了该事件,周某某不再找镇领导的麻烦了。2011年4月5日清明节这天,滕家村村民李某及李姓家族共20多人到新圩里(地名)为老祖宗的坟墓扫墓,发现祖坟旁边那块常年长满草的用作扫墓活动用的坟地被人种上了果树,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老山底村的李某某在今年年初将自己的土地租给别人种植果树,在租地时将紧邻自己的一块荒草地(即争执草地)一并租了出去,于是找到李某某争论,双方约定第二天共同到坟地上协商解决。第二天,双方家族各派了几名代表到场,李某和李某某由于言语不和,由最初的口角之争发展到互相推扯,结果滕家村李某把老山底村李某某打伤,经法医鉴定李某某受轻微伤。李某则因打人致伤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5天。双方因此结下了怨恨,并且双方都发出狠话,扬言该争执地如果得不到合理解决,将采用武力解决。
我获知情况后,感到案情重大,认为该伤害案件是一起因坟地纠纷引发的案件,如果该坟地纠纷不能及时调解解决,必将引发更大的矛盾纠纷,甚至有可能引发双方家族的群体性械斗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我主动与派出所办案人员取得联系,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建议由司法所负责调解,派出所也认为由司法所调解解决此纠纷比较有利于双方矛盾的彻底解决。为了及时排除该不稳定隐患,确保一方平安,我组织司法所干警及时赶到案发地点查看争执坟
地现场,并下村调查走访相关人员及各方村中老人,掌握该争执坟地的历史和现实管业情况、使用情况,同时做好双方家属的思想工作。4月20日,李某拘留期满回到家,司法所同时也调查掌握了大量材料,调解的时机到了,我于是决定4月23日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在调解会上,我分别向纠纷双方宣传了有关的土地法律法规,土地纠纷调解政策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劝解双方要互让互谅,尊重长期以来对该争执坟地的管理习惯,同时指出李某认为自己有道理而将人打伤也是不对的。经过艰苦的调解工作,纠纷双方终于被调解人员的诚心打动,达成了谅解。争执草地(坟地)属于滕家村李某家族扫墓活动用地,李某则赔偿李某某在治伤期间的各种费用损失2400元,双方保证今后不再为此事发生争执。协议签定后纠纷双方握手言和,一起重大社会不稳定隐患终于被成功摘除。
类似以上这样在别人眼里的“小纠纷”,我每年都要接待20多件,每件都能当作司法所的“大事情”处理,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领导放心。这样,上为政府排忧,下为群众解难,司法所就是在关键时候能顶事。为此,镇司法所的牌子也渐渐亮了起来,老百姓有事就先想到找司法所了。
像我这样的基层司法调解人员,要想当好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守护员,就必须时刻牢记 “民间纠纷无小事”的原则,一定要把它当回事,只有对人民调解工作热心、尽心、耐心、细心,对每件事都“一碗水端平”,公正司法,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解决不了的纠纷。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量支持和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六塘镇司法所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同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六塘镇党委、政府多次荣获临桂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我们六塘镇司法所于2011年在我县率先迈上了“五好司法所”的新台阶,同时2011年被评为全区优秀司法所。今年,我荣获了自治区“优秀人民调解员”和桂林市“人民调解能手”以及县级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等系列荣誉。回顾多年的司法和调解工作,常年四季为调解奔波在外劳苦不假,但换来一方和谐平安稳定,我心里欢畅甘甜。我无悔!
作者:周九林
单位:广西临桂县六塘镇司法所所长临桂县依法治县办公室推荐
2012年3月14日
第二篇:全区优秀人民调解员周 九 林的 事迹
调解生涯劳累苦,换得平安心里甜
我叫周九林,1972年10月出生,1996年2月参加工作,200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2005年6月任广西临桂县六塘镇司法所所长兼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以来,我先后亲自调解处理各种矛盾纠纷198起,其中疑难纠纷21起,防止“民转刑”案件7起,群体性事件8起,调解成功率达96%,较好地履行了一个基层司法所所长和人民调解员的工作职责。
2005年6月上任后不到半年时间,我先后跑 遍了全镇大小100多个村庄,掌握了大量第一手农村矛盾纠纷资料,在随后的工作中,我结合实际,专门建立健全了各种学习制度、工作制度和廉洁制度,及时修定完善了《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等多项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在抓好制度建设的前提下,针对全镇村民法律知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的现状,按照“五五”“六五”普法宣传教育要求,自己结合具体案例,汇编了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讲稿20余份,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共召开群众会十余场次,有近万人受到了普法教育,为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打下了基础,也使镇司法所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公正司法形象。
担任镇司法所所长,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不管是工作还是业余时间,只要有纠纷,我就会第一个到现场,只要有人要求帮助,我从不拒绝。以前,无论什么事,只要村干部解决不了的,群众都要找镇党委书记或镇长,不立马解决就不肯罢休。有一天,六塘村委40多岁的周某某因土地纠纷村委调解几次都没有解决,于是找到镇领导,大喊大闹要求解决土地纠纷,闹得领导不安,无法办公。该纠纷反馈到司法所后,我组织人员经过实地勘查,调查了解相关知情人,及时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提出了合理的调解意见,平息了该事件,周某某不再找镇领导的麻烦了。2011年4月5日清明节这天,滕家村村民李某及李姓家族共20多人到新圩里(地名)为老祖宗的坟墓扫墓,发现祖坟旁边那块常年长满草的用作扫墓活动用的坟地被人种上了果树,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老山底村的李某某在今年年初将自己的土地租给别人种植果树,在租地时将紧邻自己的一块荒草地(即争执草地)一并租了出去,于是找到李某某争论,双方约定第二天共同到坟地上协商解决。第二天,双方家族各派了几名代表到场,李某和李某某由于言语不和,由最初的口角之争发展到互相推扯,结果滕家村李某把老山底村李某某打伤,经法医鉴定李某某受轻微伤。李某则因打人致伤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5天。双方因此结下了怨恨,并且双方都发出狠话,扬言该争执地如果得不到合理解决,将采用武力解决。
我获知情况后,感到案情重大,认为该伤害案件是一起因坟地纠纷引发的案件,如果该坟地纠纷不能及时调解解决,必将引发更大的矛盾纠纷,甚至有可能引发双方家族的群体性械斗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我主动与派出所办案人员取得联系,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建议由司法所负责调解,派出所也认为由司法所调解解决此纠纷比较有利于双方矛盾的彻底解决。为了及时排除该不稳定隐患,确保一方平安,我组织司法所干警及时赶到案发地点查看争执坟地现场,并下村调查走访相关人员及各方村中老人,掌握该争执坟地的历史和现实管业情况、使用情况,同时做好双方家属的思想工作。4月20日,李某拘留期满回到家,司法所同时也调查掌握了大量材料,调解的时机到了,我于是决定4月23日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在调解会上,我分别向纠纷双方宣传了有关的土地法律法规,土地纠纷调解政策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劝解双方要互让互谅,尊重长期以来对该争执坟地的管理习惯,同时指出李某认为自己有道理而将人打伤也是不对的。经过艰苦的调解工作,纠纷双方终于被调解人员的诚心打动,达成了谅解。争执草地(坟地)属于滕家村李某家族扫墓活动用地,李某则赔偿李某某在治伤期间的各种费用损失2400元,双方保证今后不再为此事发生争执。协议签定后纠纷双方握手言和,一起重大社会不稳定隐患终于被成功摘除。
类似以上这样在别人眼里的“小纠纷”,我每年都要接待20多件,每件都能当作司法所的“大事情”处理,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领导放心。这样,上为政府排忧,下为群众解难,司法所就是在关键时候能顶事。为此,镇司法所的牌子也渐渐亮了起来,老百姓有事就先想到找司法所了。
像我这样的基层司法调解人员,要想当好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守护员,就必须时刻牢记 “民间纠纷无小事”的原则,一定要把它当回事,只有对人民调解工作热心、尽心、耐心、细心,对每件事都“一碗水端平”,公正司法,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解决不了的纠纷。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量支持和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六塘镇司法所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同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六塘镇党委、政府多次荣获临桂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我们六塘镇司法所于2011年在我县率先迈上了“五好司法所”的新台阶,同时2011年被评为全区优秀司法所。今年,我荣获了自治区“优秀人民调解员”和桂林市“人民调解能手”以及县级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等系列荣誉。回顾多年的司法和调解工作,常年四季为调解奔波在外劳苦不假,但换来一方和谐平安稳定,我心里欢畅甘甜。我无悔!
作者:周九林
单位:广西临桂县六塘镇司法所所长
临桂县依法治县办公室推荐
2012年3月14日
第三篇:优秀人民调解员事迹
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留给自己
**街道调解员 ** **,今年42岁,自2006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勤勤恳恳,为人忠厚老实,对工作充满热情,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肯定和表扬。他以强烈的工作的责任感和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热情。尽心尽力协助**街道调解委员会其他成员,以维稳和化解群众矛盾为工作中心,开展调解员培训、宣传法律知识,参与群体访案件和重大矛盾的调解处理工作,为街道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调解技巧和能力
**同志在部队时曾经从事过法律部门工作,转业后他深深的认识到曾经所学习的知识已经远远跟不上地方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复杂多变的情况了。为此他虚心的向老同志请教,耐心的听当事人的叙述,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从事调解工作以来,认真钻研调解方面的理论知识,从书本中找解决问题的办法。2016年与区政法办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编写了《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调解手册》,参与和调处群众矛盾44起案件。通过对法律知识和不断学习,目前他已经由一名人民调解门外汉成长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成了调解战线上的一名法律政策和调解知识的讲解员。
二、心系群众,把群众诉求的当成大事来处理
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员,与人民群众直接面对面。农村工作复杂琐碎,一点小事也有可能造成群众上访。“群众的事再小也要当成大事来办”,这是**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话,2015年**村村民李某某反映邻居李某新建的房屋过高,遮挡了他家的阳光,反映到村不给解决,李某某认为李某欺负他家,准备找人与李某“算账”,一场所可能造成的流血冲突就要发生了。**同志不顾自身的安全,找到两家当事人说明其后果,并找来村里辈份高的长者进行劝说,通过反复做李某的工作,同意把高出的部分进行拆除。从而也避免一场冲突发生。这几年来通过**调解的大小纠纷不甚枚举,作为人民调解员的他,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不管哪里有纠纷,不管何时发生纠纷,只要他知道了,他都会尽心尽责地及时化解,别人快乐了,自己觉得很幸福。“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留给自己”,这是**追求的目标。
三、加强基层培训,搞好传帮带工作
**街道共计21个行政村,近一半以上的村面临旧村改造,土地征迁等工作,矛盾信访隐患多。仅仅依靠街道调解委员会一班人远远无法解决,发挥村级调解委员会作用就显的特别重要。在区政法办指导下和街道调解委员会的统一的安排下,2016年全年**同志先后举办了三次村级调解主任培训会,在会上通过他这几年的调解心得与调解技巧手把手的进行传授,同时他还针对每个村不同村情制定了考核细则,指导各村制作调解文书,进一步规范调解各项工作。现在参加的培训的各村调解主任已经都要能独立的完成调解文书的制作和记录。为街道人民调解工作步入正规化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四篇:优秀人民调解员事迹(精选)
主 要 事 迹
XXX同志自担任葛山村调解主任以来,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已度过了十八个春秋。他热爱党、热爱人民,在调解工作中,能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人民调解工作,平时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调解技能,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精心呵护着自己的一方土地的安宁,尽心尽责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让广大群众安居乐业,被村民誉为乐于奉献,为民排忧解难的“贴心人”。
XXX同志心里时刻装着群众,以维护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稳定为宗旨,急群众所急,需群众所需,想群众所想。常常风里来雨里去,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要名,不要利。经常利用休息日和晚上时间帮助群众,调解纠纷。例如:去年2月份,本村XXX组村民XXX与本组村民XXX因宅基地纠纷发生口角继而打架造成XXX腰、肌肉破伤共花去医疗费1000多元,双方邻里关系一度紧张。XXX发现这一纠纷后,主动上门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次劝说。最后,双方达成和好协议。同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来本村务工多的特点,还适时开展了外来人员的管理和调处工作,严格把好登记入住关,做到对外来人员一视同仁,推进与当地群众关系的融洽。例如:去年五月份,本村砖瓦厂外来务工人员XXX夫妻关系不和,发生矛盾,女方在思想上产生轻生的念头。通过XXX的多次上门调解,做工作后,夫妻双方最终和好相处,在砖瓦厂一道高高兴兴的上班。XXX同志为捍卫一方平安和社会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同时,XXX还积极做好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经常深入归正人员和边缘青少年家中,与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经常组织他们学习思想政治、法律法规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并及时做好了安置帮教工作的移交和衔接,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为宗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在镇司法所的指导帮助下,围绕“抓规范,强基础,抓落实,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不断地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帮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了定帮教对象,定帮教力量,定具体帮教措施,定期检查实现表现的“四定”及处理与帮教相结合,专门机构与社会帮教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三结合”工作制度。以学习推广“枫桥经验”为载体,细化职责任务与工作目标,对帮教对象政治上严要求,生活上多关心,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巩固改造成果。在安置帮教工作中,以思想教育为重点,教育刑释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使之真正改过自新。通过深入仔细的工作,XXX村归正人员重新犯罪和青少年犯罪明显减少。
XXX同志还经常对帮教、涉教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充分发挥信息员的作用,对涉教人员进行按月帮教,按月进行台帐记录,对涉教人员进行动态管理。经常教育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公生明,廉生威。XXX同志长期以来从没有吃过大家一顿饭,拿过人家一分钱。坚持公德在民心。不论使什么人之间的纠纷,总是深入群众,多方调查,防止偏听偏信,误判误断。坚持做到大小纠纷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把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多年来,做到无民间纠纷转为刑事案件,无群众集体和个人上访事件。用一名农村普通党员的标准,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默默无闻的奋斗在基层一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的履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平安建设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优秀人民调解员典型事迹
优秀人民调解员典型事迹
王小龙,男,苗族,高中文化,出生于1983年1月27日。中共预备党员,泥高乡竹园村副主任、调委会调解员。
2009年5月被聘为竹园村调解员以来,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30余起,成功率达96%以上,化解可能“民转刑”案件4起,在调解工中作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维护了村里的稳定,使该村近两年来没有一起刑事案件发生。
竹园村位于泥高乡西北面,地域面积38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4138人,是务川县的西北大门。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村民之间纠纷频繁,要做好竹园村的矛盾纠纷化解,对王小龙同志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
以情动人,以法育人,调解架起连心桥。
村里的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村干部身上。作为村委会副主任兼人民调解员的王小龙同志,以他的真心和宽容,以他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架起了党与村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起了维护村里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王小龙同志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不管哪里有纠纷,不管何时发生纠纷,只要他知道了,他都会尽心尽职地及时化解。像芝麻大的小纠纷,王小龙从来没有烦过,相反,他把调解当成一件乐事。在村里,许多矛盾纠纷往往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如果调解不及时,就会酿成大的矛盾纠纷,甚至走向恶化,导致刑事案件发生。
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送给别人,以心换心,以党心换民心。
王小龙同志在基层调解战线上默默耕耘,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热心人民调解事业,能够正确处理名利与地位,做人与做事的关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踏实工作,勤勉干事,以自己的真诚之心,赢得了村民们的爱戴。村民们有了不顺心的话都愿意给他说,把与其他村民的纠纷向他讲,哪家有什么困难也同他谈,因为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心人民调解工作。
热心服务村民,努力做好群众满意的人民调解员
通过2年的民调工作,调处了多起疑难和重大矛盾纠纷,王小龙同志深知:要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就必须深刻认识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掌握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巧,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此外就是平时多和村民接触,聊聊家长礼短,增进感情,只有和群众关系搞好了,干群打成一片了,调解工作才能做好。只有平时多接触,多沟通,才能随时掌握村民的心理状态,了解村民的需求,才能掌握解决村民矛盾的主动权。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群众和纠纷当事人中去,是提高纠纷调解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2010年,竹园村半桥土组有一起长时间没有解决的宅基地老旧纠纷,双方当事人经以往乡村两级调解也没有成功解决。由于多种原因该纠纷长期未被解决,导致一方当事人的房屋狭窄,想建造又没有地方做。该方当事人因心理不平衡,就经常到村委会吵闹,强烈要求村委会给予解决。王小龙同志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此纠纷是因为当事
人双方两兄弟在分家时,没有讲清楚和不太平均造起,王小龙同志在了解完双方矛盾焦点和各自的需求后,便把双方叫到一起,阐明了调委会的职责和权限,讲解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分析并指出了他们各自的错误认识,说服了当事人各退一步,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困扰多年的历史纠纷得到了圆满化解。
2010年,村里有一起村民堵公路,可能引起群发性集体事故的纠纷,王小龙同志知道后,及时赶到现场,据了解,这起纠纷的主要矛盾是当地一村民以8年前修公路时没有解决好公路占地为由,用石头和泥巴堵住了公路,不让车辆行驶。由于2010年竹园村危房改造较多,村民运送物资较为频繁,此行为严重阻碍了村民们的运送物资的需求,有10几户村民扬言要打堵路的村民,性质比较恶劣,极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王小龙同志给村民们一个一个的做思想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尊重民风民俗,最后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大家和颜悦色,公路疏通。
虚心学习、善于总结。
通过对民间纠纷的调解,王小龙同志深感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调解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化解矛盾。为此,王小龙同志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和多发纠纷特点,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民法通则》、《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婚姻法》、《土地承包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调解技巧。从而在调解纠纷时,王小龙同志始终能够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尊重诉权,依法调解,以理服人、依法教人。通过2年的摸索学习,王小龙同志总结出了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要做到“四心五勤”:即:真心实意为村民排忧解难,公心公正对待纠纷双方当事人,热心民调工作、耐心化解群众纠纷;调查问题多走动腿勤,解答问题多沟通嘴勤,排查取证多记录手勤,发现问题多观察眼勤,处理问题多分析脑勤。确立“五心标准”,信心、热心、耐心、公心、诚心。讲好“五种调语”,安心话、风趣话、圆场话、劝和话、希望话。炼就“五种功夫”,即:听功、问功、记功、答功、劝功。培育“五种能力”,总结报告能力、分析判断能、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处置能力、学法用法能力。学会“五种方法”,冷却降温法、褒扬激励法、证据展示法、换位思考法、模糊处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