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小康“五一调研”评议会
新小康“五一调研”评议会
会议时间:2013.4.25.19:00--22:00
会议地点:电教10
3参与人:新小康新老会员
记录人:徐慧徐晚霞
主持人:郑明贵
会议流程一:学术实践部部长讲话(5-10min)因廖甜甜请假,由李伟代讲
1.每小组都有各自的思路以及具体策划,依据策划来进行调研,希望能获得成功
2.开会的到会情况,现在每次开会到的人越来越少,每次都有借口
3.欢迎老会员提出批评
会议流程二:各调研小组轮流展示
1.程锐小组(25-30min)
程锐
课题:信阳市郝堂村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经验探究
(1)课题的发展:“农村的出路”——农村发展的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农村发展的经济方面
(2)摘要:“三十年前看凤阳,三十年后看郝堂”,郝堂村是个十分典型的村子,它的生态休闲农业促进了经济发展。
(3)背景:当下的环保、生态政策,生态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4)介绍郝堂村的一些基本情况
a.小学(现代化、厕所粪便分离设施)
b.旅游(房屋建筑、免费书屋等)
c.其他(三级污水处理系统、老年人养老中心、村碑、外资厂房建设等)
(5)调研目的及意义:了解郝堂村的发展历程,探究其发展经验,给其他村提供发展借鉴,为村官提供思路的创新
2.蔡传鑫小组(25-30min)
蔡传鑫
课题:建筑业农民工权益保障和维护
(1)背景:现在建筑业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权益没有得到有效维护和保障
(2)调研目的及意义:建筑业农民工具有特殊性;分层了解这些农民工的权益享受程度,及对保障自身权益的意识强弱
(3)创新点:采用分层方法,把农民工分为季节型、常住型和永住型
(4)调研思路:在为社会创造了经济效益之后,农民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5)调研内容:农民工权益保障基本状况;农民工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农民工的真正需要
(6)问卷策划:
(7)调研的可行性:
a.武汉农民工数量庞大;
b.调研问题涉及面广,主要从5个方面进行;
c.交通便利;
d.农民工热情,支持调研;
e.小组准备充分
(8)调研的一些问题:
a.踩点地点不足;
b.实地调研时间会延长
3.易高翔小组(25-30min)
易高翔
课题: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实地研究
——以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花园村为例
(1)背景: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为了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大量的农业用地必然要通过多种形式转化为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由城镇化引发的征地矛盾会长期存在,农民的土地权益保障问题出现
调研目的及意义:
a.这是个人兴趣问题,土地所有权自己一直感兴趣,涉及知识比较多
b.通过对政府征地与农民权益缺失的研究,能够完善我国的土地改革制度,使之更加健全和规范。是规范中国土地改革制度的需要;
c.可以说,政府征地实质上暴露了中国高房价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长期追逐土地价值最大化的结构,“土地财政”反映了税收和土地出让金对于高房价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
(3)可行性
a.课题反映的是社会问题,涉及的是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容易获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b.考察地点的选取在武汉周边,交通方便,当地村委愿意配合。
c.该课题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较强的时效性。
4.李彦克小组(25-30min)
李彦克
课题:家庭农场+公司制在武汉的可行性
(1)背景:家庭农场,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在大城市的周围发展较好
(2)调研目的及意义:了解家庭农场与公司结合的可行性
(3)温氏集团发展模式概讲:
1983-1984年,自繁、自育、自养、自销,不断吸收新的农户入股
1988年,鸡场开始与农户挂靠,逐步减少自养肉鸡的数量,而主要从事饲养鸡种,孵化鸡苗,生产饲料,为挂钩农户提供产中服务,并收购农户的成鸡,进行销售。
1994年,正式更名为新兴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4)公司的组织与管理形式
企业内部实行股份合作制
企业与科研单位的交易中,温氏集团以技术入股的形式, 吸收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来壮大自身
公司与农户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产前、产中、产后的整个过程中
(5)调研的内容:
a.调研时间;2013年4月29日—2013年5月1日
b.调研地点:武汉市黄陂区
c.调研对象:当地家庭农场主、当地村委会、相关公司
(6)针对主题:
a.在调查农户中,我们会发现家庭农场经营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比“家庭农场+公司”这种模式,发现这种模式经营需要哪些条件,之后再判断在家庭农场方面,武汉是否可以实行该种模式。
b.调查村委会,目的还是了解武汉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
c.在调查公司上,我们主要是了解“农户+公司”这种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发现其中不足之处,然后再与“家庭农场+公司”模式对比,看公司方面是否具备条件,如果最终的结论是不能,则进一步分析原因,提出可能有的解决办法。
会议流程三:老会员点评及筛选课题
程锐
1.怎样选题的?
一开始选的是农村的出路,但是觉得面太广,之后就想总结一些农村的出路,大概七八个左右,但是由于精力有限,所以就决定把村落选在一两个左右,想找发展的好的。最后找到了郝堂村。
2.怎样获取和分析数据?
有些村是因为出了好的村官,带动了整个村子的经济发展,还有一些村子是因为征地,然后得到了经济利益,发展起来。通过对比郝堂村的过去与现在,从而肯定它的路子 大部分信息是通过郝堂村的村委来了解的3.主要想了解哪几点内容? 郝堂村农家乐、茶文化、获取资金来源信息、探究经验
4.你们的信息是在漫谈中获取信息的吗? 住在村民家里,访谈很方便
5.你们说是在郝堂村的发展中挖掘经验,但是你们没有区分这些经验的好坏,你如何区分其好坏? 选取一点好的经验,进行全面了解,或者选取一个好的方面
6.建议:你们要清楚主要想了解的内容有哪些,想问些什么,并且还要有对比的东西。
7.解释下“内置金融”(关键词)养老金、互助合作、村长收集公益性资金作为本金
8.你说郝堂村很典型,这里面有没有政治因素? 有外来推动因素,但是是社会组织而不是政治组织
9.农家乐游客是为了体验生活,关于客源你了解多少? 私家车,交通便利,周末自驾游,休闲娱乐
10.调研时间太短,容量太小,你们对问卷的分数预期是怎样的? 我们以查阅资料为主,实地走访为辅,如果资料不主观,就实地走访。探究需要的信息,进行挖掘
11.存在问题:摘要及背景杂乱、方式陈旧毫无新意、欠缺逻辑性
蔡传鑫
1.题面很大,有没有把握掌握
2.问卷预期
3.时间上的安排 五一放假三天和下个周末
4.考虑到调研人员的耐性,是否会将面缩窄一点?
5.批评是希望你们能够做得更好,不希望你们因此而在回答时表现得很花哨,你在这里提到的分层方法是自创的吗?现实中存在吗? 自创、分层标准主要是主观意愿、定居和工作年龄三个方面
6.你们的调研时间与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有冲突,调研难度可想而知,你如何处理? 有认识的人,能够协调好
7.看得出你们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你现在说的建筑业农民工不能说明整个农民工集体,你们能了解到的农民工量少、类少,不把范围缩小,题缩小,你们的调研成果是代表不了整个农民工的。
易高翔
1.你认为征地行为当中,农民是吃亏还是沾光的? 农民失去了土地,就是受害者,不过有些人变得麻木了
2.缺少对比的东西 是把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进行对比
3.你说在调研最后你会总结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方案,那么你是完全从农民权益出发还是依据相关政策,或者参照想海南等地的方案,具体会从哪一个角度进行呢? 不会只从一个方面,尽量多个角度考虑,参照别的地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4.征地政策往往是好的,但是由于中间的一些利益集团进行暗箱操作,使农民得不到相应的保障,你如何真是地掌握这些资金流失的信息呢?你又如何保证自己获取真实信息呢?体现出来 两头交接,尽最大可能还原真实,据我所知农民得到的补贴远小于政策拨款
5.目录存在问题,让人不知道这到底是策划还是报告,缺乏逻辑性,但是调研思路很好,在选址方面也很好,但是因为城镇化本来就是个漫长的过程,应该把农
村变城市的不同阶段体现出来,另外,对于征地之后,农民的发展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政府不重视,农民靠土地致富,需要致富机会,就业安置等
李彦克
1.你认为这个的可行性大?
家庭农场+公司这种模式我认为还是可行的,因为就单个农场而言它的资金、技术、销售方面不好,与公司合作后,能有效弥补;但公司实力要比较强,利益分配机制健全
2.没有数据参考
温氏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还没找到一些典型的在武汉的做大最强了的例子,所以这方面的数据时不足的总评
1.程锐组:格式不正确,无目录;不具完整性和规范性;内容空洞;没有吸引力;问卷内容乱;经验没有挖掘出来
2.蔡传鑫组:逻辑清晰,采用了图表形式;分层法标准存在问题;
3.易高翔组:整体可以,细节方面存在问题:背景冗长、内容叙述过于简单
4.李彦克组:格式乱;重点没有突出;没有体现出选取公司是随意的还是有意的;缺乏逻辑性
会议流程四:自由交流(由于时间问题,此环节省略)散会
第二篇:农村小康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小康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2012年8月16日,我按照学院安排,来到抚州市广昌县甘竹镇,调查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实际情况。我们的调查采取数据收集、会议汇报与个别访谈的形式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的概念一直在发展,我们调查的时间有限,只初步了大概情况:广昌县全面小康建设现状,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以公共管理研究者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解决此困难标本兼治的办法。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地基本状况
广昌县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部,武夷山西麓。东邻福建省建宁县,南接石城县,西连宁都县,北毗南丰县。居赣、闽、粤之交通要冲。是抚州市的南大门,江西第二大河流抚河的发源地。甘竹镇地处广昌北端,沿抚河溯源而上,是抚河源头盱江的第一镇,故有“盱源首镇”之称。全镇国土面积114平方公里,有耕地23000亩,山地80000亩。辖1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4700人。
该镇以特色农业产业比较明显,烤烟种植规模已达4018亩,产值600多万元;果业以南丰蜜桔为主,有7000余亩的规模;食用菌以茶薪菇为主,有1300万筒的规模;粮食、白莲作物作为传统产业,其种植比较稳定,分别是18000亩和4000亩左右。工业以香扇加工业为支柱,有大小加工企业(作坊)200多家,从业人数4000多人,产品出口西班牙、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产值8000万元。其原材料主要是杂木,均来自于县外。
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的主要特点
1.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1年,广昌县第一产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1%。粮食全年总产量达10.04万吨;肉类总产量0.54万吨,增长
5.5%;水产品产量0.41万吨,有一定增长。农业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45元,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增幅创近30年来的新高。
2.民生工程扎实推进。近年来,广昌县加大了对农村卫生、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基本到达全覆盖,开展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1县工作,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合理设置缴费档次和缴费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养老覆盖率有大幅提高。2011年,广昌县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建设小康从农村社会发展的四项具体指标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实现程度为100%,达到了全面小康标准;农村养老覆盖率达到27%,比上年大幅增长。
3.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随着收入增加,农民物质消费全面提升,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医疗卫生消费有大幅增加,交通通讯、文教娱乐、休闲旅游、保健等消费快速增长。2011年,广昌县农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693元,比上年增加654元,增长32%。其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187元,保持了稳定;人均居住消费支出为229元,比上年大幅增加;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为155元,比上年增长43%;人均交通通讯支出为299元,比上年增长48%;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为145元,比上年增长74%。农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使用水冲式厕所的农户数达到42%,增加了17%;饮用自来水的农户数达到56%,增加了15%,户外为水泥或柏油路面的农户上升11.7%。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向高层次发展,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消费方式和结构更加现代化,居住环境更加美好,向全面建设小康迈进了一大步。
三、农村小康进程中的问题和难点
近年来农村小康进程加速推进,但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
1.农民收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按照全面小康的标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达6000元以上,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18项指标中,农民收入水平是权重最大的指标。而广昌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保持稳步增长的势态,但绝对水平较低,2011年广昌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47元,扣除价格因素仅为3282元,离实现小康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广昌县支柱产业为特色农业和香扇产业,受经济影响较大,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潜力有限。
2.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仍然滞后。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六大类指标中,农民生活质量占23%的权重。而广昌县农民恩格尔系数长期在50%以上,2011年广昌县农村恩格尔系数为51%下降缓慢。虽然农村居民最近几年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较大提高,但是2011年占生活消费总支出比重为5.9%和6.1%,农民
文化娱乐支出比重更低,不足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亟待加强。农民居住质量也有待提高,还有58%的农村居民使用旱厕,饮用井水的农户高达42%,部分农村居民户外路面是沙土、石板路,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3.农村劳动力素质急需提高。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体系中,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是仅次于农民收入的第二位重要的指标,占有12%的权重。广昌县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长期保持在7.2年,只相当于初中二年级水平,2011年的住户调查显示,广昌县农村劳动力中39%为小学水平,40%为初中水平,10.9%为高中水平,中专及以上仅占5.8%。从这几年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情况来来看,人口素质的提高较为缓慢,一是农村老龄化程度加快,据2011年住户调查数据计算,广昌县60岁以上老年人占农村总人口比重达到10.6%,已经超过人口老龄化10%警戒线;二是农村较高文化素质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三是农民工子女辍学现象仍然存在。以上几大因素制约农村人口素质提升,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瓶颈。
4.农村社会保障事业起步较晚,标准不高。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广昌县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卫生、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基本到达全覆盖,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大力推广实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但目前仅27%的人参与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发展的短板。要达到60%的覆盖率,仍需要大量的行政推动、政府投入和宣传引导工作。
四、进一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的建议
1.全面构造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建设是确保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实现的基础。要加强科学发展,从生产与经营、政策与科技、农民与政府多方面努力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合力。一是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支持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特色和优势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综合项目;二是要积极利用好省外和省内劳务市场资源,促进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转移;三是需要积极扶持与引导农民创业,增加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流动。
2.进一步促进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要加快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尽快使农村的人居环境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应充分发挥政府导向和市场参与,建
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引导资本进入农村发展,加快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严格规划,解决农村住房、水、电,道路和排污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村庄建设杂乱无章、设施配套不齐全的现状。进一步加大改造农村道路力度,实现村主干道路硬化、油化保障道路平整通畅;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提高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农户改善卫生条件,做好整村规划,建设清洁、无害的生态厕所;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推广煤气、天然气管道建设,探索沼气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实施。
3.全方位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当前农村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辍学问题和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问题。当前能接纳农民工子女的私立学校存在学校少、要收费、教学质量堪忧等问题,而农村的教育水平与城市有较大差距,中、高等教育的知识结构与农村现实不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紧张,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适龄人员的高中升学率有一定下降。以上问题亟需解决,一是要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农村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二是要加快改革户籍、学籍管理制度,降低农村儿童入学限制,加强教育资源均等化。三是要针对农村就业环境,编制符合农村实际的职业中专教材,加强专科学校对农村的知识培训与就业引导。四是要以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市场手段,多方面参与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工作。
4.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卫生设备建设,提高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使农民人人享有较好的卫生保健,加大大病保障力度,进一步方便农村小病就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加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加快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结合政府和民间力量,办好养老院,让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加大农村医疗资源投入,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进一步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工作,逐步推广到全省农村当中去,使得全省农村均能享受到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好处,形成个人、集体、政府共同筹资的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扩大参保覆盖面。
肖曦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五日
第三篇:五一下乡调研社会实践心得
五一放假期间,我和团队成员一起参加了以“乡村建设”为主题的下乡调研活动。调研目的地在西安市户县大王镇旁东村。
活动开展之前,我和队友们一起讨论和明确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实现方法,明确了要在活动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造性。
活动期间,我和队友们一起共同协作,共同研究和讨论各种问题,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解决各种问题。三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却让我和队友们获得了很多知识和技能。我们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一同亲切地交谈,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乡亲们的淳朴和热情。通过调研这个农村的发展情况,以此延升到更深的层次,对社会基层产生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三农”问题是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需要有效的解决好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农村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三农”问题解决好了,可以很大程度上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本次活动与我们团队参加的公益比赛很相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方面,我们作为团队的重要组成人员,担负着管理职能和团队建设职责。比赛前期积极准备,努力提升自身和团队的力量和凝聚力,可以给比赛的稳定进行和顺利开展做好筹划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关注的是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问题,重点调研了当地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掌握了一些和当地人们一起交流的讲话方式,对于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这次活动磨炼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队活动的开展方式和过程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同时,活动期间,我们积极学习各种农业致富项目和环保知识,加强了我们队伍的整体素质的建设。总的来讲,这次活动从实践和理论上促进了我们的素质发展,培养了我们坚定的意志。我们会一直努力,为目标的实现而不懈地拼搏和加油。
第四篇:五一下乡支农调研
五一下乡支农调研
户县第一天
清晨在早起,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户县白龙村,这是我第一次下乡,从小在城里长大,没去过农村,对农村的印象只停留在新闻联播的报道,农村在发展,呈现出的应该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场面。中午到达我的队友康悦玲家,这是我们这几天下乡的大本营,来到她家可见与城里不同的大锅,炕头,用烧柴来生火,这是我第一次用这么传统的方法做饭。中午我们吃的是煮馍,从撕馍,生火,到煮馍,完成第一次的成果虽然辛苦但是很快乐。
下午我们分小组进行调研,通过拜访了几户人家,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真实的农村生活,其实农村的情况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新农村的风貌,虽然只是了解了几乎人家,但是让我深有感触,下面是调研情况:
首先由于村子里的大部分青年人都进城打工去了,所以留守儿童还是存在的,留守儿童和祖辈们生活在一起,因为缺少良好的教育,所以留守儿童的问题还是令人担忧的。村子里的老人身体情况普遍良好,子女如无特殊情况不会将老人送进养老院。父母虽然是农村的,学历较低,但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还是很看重的,但是村子里只有一所小学,6个班,7名教师,80个学生,师资力量欠缺,教育质量差,缺少大学生等新生力量的注入,所以希望有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假期时间下乡支教,为孩子们带来新的活力,还有就是国家所实行的蛋奶计划在农村施行状况还比较好,算是落到实处了,但是由于品种的单一性还有一定的强制性,导致部分学生将鸡蛋扔掉,牛奶倒掉,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所以希望国家在施行计划之前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问题,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改善农村孩子的营养问题。
其次在经济方面,农民的收入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主,以种植葡萄树,杏树,猕猴桃树为辅,平均种植一亩葡萄树利润在700元左右。农民的住房大多不错,有极少数人家还是土房,存在漏水问题。乡里的道路是由国家拨款修路,人民的粮食主要以面食为主,农村的各家各户虽然情况差异不大,但是还是存在收入均较低的家庭,但是对于低保户仅仅是凭关系来认定,所以真正需要补助的家庭也只能无奈忍受这不公的现实。
对于村落的文化,我想说白龙村虽然是一个有着文化底蕴的村落,例如石画是非常有名的,但是真正的文化精髓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缺少重视,如果最终一直延续下去,也只能让我们大家赞不绝口的文化逐渐泯灭。村子里的红白喜事与城里有一些不同,农村还是比较不能接受火葬,所以还是以土葬为主。
对于村庄的政治方面,乡长一般三年选举一次,乡长的选举还是以金钱,利益为主线,通过100元一张的选票,让乡亲们通过得到一定的好处来选举出乡长的方法确实令人发指,但是没有反抗,改革的声音,所以这种不良的风气也只能一直延续,乡里虽然设有党支部,但如同虚设,党员和普通群众并没有什么特殊对待的差异。
最后对于村庄治理方面,村子里并没有太多的集体财产,有一处合作医疗设,但也只能解决乡民们简单的病症,乡民里有垃圾集中站,但是没有人处理,一些偷盗行为还是存在的,但是大家都并不在意,村民的邻里关系都很融洽,很少会发生纠纷,就算发生也会很快自己处理。
通过本次调研深入剖析农民的生活状况,真正意义上了解了真实的农村风貌,将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希望以后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些问题。
晚上我们到村里远近闻名的王老师家里,他给我们讲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教育我们,让我们受益匪浅,还为我们每个人题了字,通过与老一辈的老师进行交流,参观了书房,人文气息相当浓郁,学到了很多,也有文人雅士的气息了。
户县第二天
今天一大早我们就起床跑早操,沉睡的栓眼在一步步行进的过程逐渐睁开,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在雨过天晴后,一切变得很干净,迎着风奔跑,格外舒适,凉爽,虽然有些累,但是周边美丽的景色让我们的身心不再疲惫,我喜欢一望无际的绿色,很清新,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切万物又再一次复苏,一路跑,一路歌,还在大家面前做演讲,很兴奋,我们并不孤单。
吃过早饭后,我们分组走进农田,帮助农民们干农活,我们组负责绑树。用一种透明的纸袋绑葡萄树,太阳高高升起,劳作了两个小时后我么不免有些疲惫,有些热,有些渴,奶奶给我们送来牛奶,但被我们婉言谢绝了,因为我们是志愿者,我们不能接受馈赠,一上午的劳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辛,累并快乐着。
午休过后,我们为村里的孤寡老人送去我们小小的心意,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到老人家,之后我们前往村委会打扫卫生,任务艰巨,看似不可能完成,但为了晚上的文艺表演,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不怕脏,不怕累,终于打扫干净了会场,一切都在准备中……晚会即将开始前夕,我在乡里的广播站通知村民们前来观看我们的会演,一切都在有序准备着,第一次当主持人的我没有忐忑,没有经验,但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HOLD住全场,因为没有音响,导致很多节目进行的很困难,但大家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弥补缺憾,这是一次由我们十一人花尽心血的表演,不算很成功,有很多准备不够充足的地方,但是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
结束后我们回到大本营进行一天的工作总结,自评,他评,这是我们每天必须做的事,有时候会会开到很晚,一般凌晨才睡,但是就在我们总结,讨论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成长。
户县第三天
因为脚受伤了,所以没有办法去跑早操,就留在屋里为大家做早餐,我的一个队友负责烧火,我负责做饭,从洗菜,切菜,炒菜,一切有我一人包办,说实在的第一次做十三个人的饭确实有些困难,但是为了大家,我们努力着。
吃过早饭,我们就一起徒步爬秦岭,一路歌声响亮,一路欢声笑语,我们拍照留恋,真得很喜欢这样的风光,真得很喜欢和大家在一起,可是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很珍惜和大家在一起的每分每秒。离别总是心酸的,但是我觉得我们还会在一起,因为我们不仅是一个有纪律,有思想的团队,我们还是一个非常有凝聚力的团体,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还是可以再一次凝聚在一起的!
总结
这是我的第一次下乡经历,在这短短的三天时间我经历了人生中无数的第一次,这次下乡虽然把脚弄伤了,但是收获颇多,这算是痛并快乐吧!我相信团队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很高兴能在五一假期参与此次活动,如果有机会希望大家还能够在一起。
第五篇: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的新突破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珠江镇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定要深刻理解新世纪小康建设的新内涵,创新思维,改进策略,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的新突破。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前进“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阶段。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推进,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性飞跃。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的目标是要达到更高水平。正如党的十六大的正确判断,我国上世纪末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在上世纪末,我国总体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是刚跨入小康的门槛,特别是仍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全国农村至今尚有近3000万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低收入人口还有6000万,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口虽然解决温饱但尚未达到小康。我们正在建设的“全面小康”,不仅要求我国GDp再翻两番,而且要求“惠及十几亿人口”,是在原来“总体小康”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进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的内涵比过去更为丰富。“总体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强调农民生活的水平和状况,是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一个发展。“全面小康”,不仅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而且包含了政治、文化、科技、教育、民主、法制、道德、环境等非经济领域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未来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小康状态,不仅“经济更加发展”,而且“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的难度明显增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以上六个“更加”,有很多棘手的难题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比如: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新型城乡关系,如何处理好三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如何改善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等等。在时代背景上,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恰与我国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重合。经济转轨和社会嬗变,必然面临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和利益调整,阻力和难度之大,可以想象。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对各方面的工作要求更高。标准提升了,内容丰富了,对各级小康建设组织者来说,要求也更高了。首先,新世纪小康建设尤其强调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抓工作时,不能再局限于一时、一地、一个单位的利益和发展,而要有全局意识、长远眼光、配合精神和统筹能力,善于处理和协调各种矛盾,追求社会利益和国民财富最大化。其次,新世纪小康建设带有较多国际化标准,需要进行国际比较,要求在工作思路和措施上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再次,新世纪建设在非物质领域内的建设任务将会大幅增加,相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农村社会、科教、环保、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需要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对许多习惯了主抓经济工作的农村干部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总之,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凸显出质的升华、理论的发展、目标的升级,必然对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农村工作干部的驾驭能力、领导能力、统筹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对此没有充分的准备,就很难做好农村小康建设工作。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要有新突破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我们应当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重点,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新突破。就我们珠江镇地区而言,在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上,要抢抓区划调整和沿江开发机遇,力争“两个率先”,寻求“六个突破”,积极打造“江北重镇”。一是在解放思想上求突破。把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作为全镇党员干部克难求胜、破浪前行的“定海神针”,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求实效,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加快发展中开拓创新。例如在工业园区建设上,要结合实际破除经济上的小富即安,发展上的小胜即满,工作上的小胜即止,园区上的小建即喜,服务上的小改即停的五小观念,拓宽视野,因地制宜,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园区规模,做优设施功能,做美软硬环境,提升园区的集聚效应,吸引一批外资进驻开发区。二是在工业园区建设上求突破。作为全镇开放型经济的“龙头”和“窗口”,珠江工业园自创办以来,不断加大基础建设,先后实施了三期建设。原规划面积为2.2平方公里,现规划面积计划调整为10平方公里。园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初步完善,水、电、路、通讯等设施基本配套,实现了五通一平,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截止目前,园区累计投入7.9亿元人民币,入区企业达44家。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工业增加值4亿元,利税9500万元,分别占全镇工业经济64%、62.4%、70.6%。占据全镇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目前已真正成为珠江工业经济发展主要增长点和镇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三是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求突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全镇经济腾飞注入推进剂,今年1-5月,尽管有非典影响,但全镇招商引资仍呈井喷之势,共引进各类项目34个,其中生产型企业14个,千万元以上项目7个,投资总额达2.7亿元。通过全镇上下努力,全面做好服务工作,入区企业发展顺利,一批上档次、上规模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全区、乃至省市有影响的明星企业。江苏广丰羽毛有限公司,1997年落户园区,经过几年发展,企业规模逐年扩大。先后实施了三期工程,总投入达1500万美元,2002年实现产值4亿多元,上交税收1千多万元,名列全区第一名,并被评为江苏省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由香港明生集团等三家企业投资5000万的水泥制品及陕西等三家企业投资4100万的混凝土项目,今年落户园区,成为又一深具潜力的上规模企业。目前已拥有年产值亿元企业4家,千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6个,镇工业园成为全镇工业的集聚洼地和中外客商投资兴业的一片“热土”。
四是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上求突破。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培植新的增长点。重点抓住新区成立、三桥开工建设和浦口大学城兴建等使珠江城区地价、房价上升有力时机,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和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在商业网点建设、农副产品运送、各种娱乐业发展等第三产业上下功夫,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求突破。农业上把以科技园和生态旅游开发于一体的高效水生花卉科技园,建成国内第一、国际有影响的水生花卉基因库和资源库。现已建成50亩水生花卉科研所和150亩新品种植试验区,园区内各类生产和交通设施已经全部配套建设,旅游设施正在建设完善。目前园区已拥有和培育的各类水生花卉新品种800余种,为国内品种最多的水生花卉种植地,其产品95%以上出口,远销日本、美国、韩国、荷兰、台湾等地,年创汇达10多万美元。2002年,该园区已实现水生花卉销售产值250万元,利润近100万元。南京珠江奶牛场也是全镇农业重要基地,被列入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济建设项目。至2002年底,该基地实现奶牛存栏860头,年产鲜牛奶4200吨的佳绩,为南京市三大奶牛基地之一。该基地对周边农户奶牛养殖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目前已带动农户养殖400头奶牛,带动农户总户数达60户。该基地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整体搬迁,总目标要建成一个占地面积1000亩,拥有10000平方米高标准现代化牛舍,奶牛存栏1000头,奶牛投料、喂养全部实现机械化,同时配备高标准的实验楼、办公生产综合楼,力争实现年养殖销售产值超千万元。六是在教育事业发展上求突破。在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头脑清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绝不仅仅是经济上钱数的增加和街道上新添的高楼,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质培养和市民精神的塑造,三个文明建设要齐头并进,发展经济的同时,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不能丢,不能软。“千秋功业在教育”,投入2000多万元,在全区率先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改造新建校舍2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教学楼2幢,新添语音室5间,电脑教育室10间,目前全镇拥有中小学、幼儿、成教中心共21所,在校中小学生达9300多人。幼儿入园率达93.5%,小学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和升学率均为100%,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分别达到99.7%、99.8%和100%。新区成立一年来,全镇各学校校舍面貌一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新世纪小学通过省级实验小学验收;浦口区江浦实验小学通过省级现代技术学校验收;四中顺利通过市德育先进学校验收。目前,全镇有省级实验小学2所,省级示范初中1所,省级模范小学1所,省级成教中心1所,市级模范及示范学校5所,区级达8所,显示了全镇教育丰富的资质和雄厚的实力,为全镇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它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许多艰巨的挑战,只要我们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全面小康建设的道路上积极寻求突破,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