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 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5 11:0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江保卫战 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江保卫战 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大江保卫战 教学设计及反思

23、大江保卫战

吴社智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

2、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1998年由于连日来的大暴雨,洪水泛滥,长江沿岸的许多地方都发生了险情。昨天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已经了解到,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奔赴灾区,和当地的群众一起,共同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师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哪几个典型事迹?并请学生到黑板上板书。(保大堤、拔铁钉、救群众)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或保护大堤)

下面先让我们通过录像,看一下大堤抢险中的一些真实的场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子弟兵的英勇和无畏,一起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渎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句子你感受比较深,用笔划下

①小组交流,相互补充

②全班交流、体会、指导朗读。

(2)抓对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解放军官兵的英勇和无畏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好像看到„„

让我们认真读课文3-4自然段,共同走进黄晓文高尚的内心世界。

2、学习事迹之二:黄晓文事迹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黄晓文的什么事迹?

(2)你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哪些词可以看出他在抢时间?指导朗读

(3)其实在抗洪前线像黄晓文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你从哪里能读出来?(„„)(在那几十个„„有多少„„事迹啊!)

3、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们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1)请速读第五节,把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自己多读几遍

同桌先交流,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再集体交流。(可联系文中的句子谈)

三、师总结,引读第三段

是啊,多么可爱的战士,为了保住大堤,为了救援群众,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他们舍生忘死冲在最前面,真是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不愧为人民子弟兵。

有一首歌《为了谁》,唱的就是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永远记住这群英雄。

[板书设计]:

23、大江保卫战

保大堤

拔铁钉

救群众

教学反思:

今天星期三,学校公开课,我执教的是《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我们多数人对98年的那场洪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时他们还没出生。那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最大的想法是借助媒体,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

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

保卫大堤与勇救群众是本文两大动人的场景,其中第2自然段是场面描写,第4自然段是典型事例描写。在教学这两部分时,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于是我给了他们较大的学习空间,出示学习要求,让孩子们进行自学,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场景,并划出有关语句细细品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象文本所反映的一些画面,此时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用文本去感动学生。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与感情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有难度的,因为“所有的语言此时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因而,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如此,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说出来,就“一触即发”了。

第二篇:《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并且这篇文章也深深地打动了我。课文分为三个版块:险情、抢险、救人。多数教师对98年的那场洪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时他们还比较小,可能还没有关注到这件事。那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最大的想法是借助媒体,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

针对本文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努力指导学生经历如下的情感体验。

一、第一版块——怦然心动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课一开始我们就应该以优美动听充满深情的语言抓住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所以,这堂课一开始,我就用实况录像,用饱满的情绪、激昂的叙述,去营造紧张的气氛,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学生的意念很快超脱现实,走向文本,走向98,走进那让人心惊肉跳的现场,为下文“险中见英雄”作情感铺垫。

二、第二版块——情动辞发

如果说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激发、引导,是一种熏陶感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话,那么促使学生对课文入情入境,对课文的语言评赏玩味,则是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脑去思言之妙。在教学第二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解放军官兵与洪水奋战的情景,营造浓浓的感动氛围,然后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轻声细读课文,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细读所划之处进行品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将文中语言与录象中的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象这一中介传递给学生,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说出来,就“一触即发”了。

三、第三版块——激情飞扬

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学生一时间有难度,因此,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最后,我还安排了听歌曲《为了谁》这一环节。这首歌就是为这次大江保卫战写的。再次目睹那烈的场面,学生的激情在歌声中飞扬!因感动,学生情不自禁地一起跟着唱,歌声虽不美,却饱含深情!

第三篇:《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1

《大江保卫战》一文主要赞颂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们在到处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样忘我地保卫大江、救助人民群众的事,讴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全然不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再现了他们光辉的形象。在教学此文时,我主要从审题入手,引导学生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研读的主题,开展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即让学生进行批注式的阅读,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效果。

要进行批注式的阅读,需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减低。《大江保卫战》一文的研读主题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得以确立,即“人民子弟兵们是怎样保卫战的?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们的一种什么精神?”学生根据研读的主题开展批注式阅读。

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

最后,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如在汇报“在这危急关头,几十万……”时,学生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批注情况,有的说“说明解放军叔叔不畏艰险,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有的说“解放军叔叔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白天黑夜地忙着赶路,日夜兼程,多么伟大呀!而我们呢,只要是略微晚了点睡觉,第二天早上就起不来,白天上课的时候甚至还打瞌睡。”……通过班级交流,使他们共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可见,批注式阅读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其学习是高效的,课堂是充实的,活跃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资料,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2

课文讲述的是长江沿岸遭遇洪水侵袭,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和几百万人民群众抗洪抢险的事。表现了人民子弟兵英勇无畏的精神。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课文在写法上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既写了子弟兵全体,也抓住了黄晓文这个典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而展示了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着想的英雄气概。

我们多数教师对98年的那场洪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时他们还比较小,可能还没有关注到这件事。那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便借助媒体,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感人的录像,一曲《为了谁》激昂的歌,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

保卫大堤与勇救灾民是本文两大动人的.场景,其中第2自然段是场面描写,第4自然段是典型事例描写。在教学这两部分时,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于是我给了他们较大的学习空间,让其自读2——6小节,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场景,并划出有关语句细细品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象文本所反映的一些画面,此时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理清思绪,让其在读与思中充分地获得文本信息。

在教学黄晓文这个典型事例时,我也是借助学生已有信息的积累去感受。一根铁钉扎进脚底,问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受伤情况吗?学生摇了摇头,但他们说曾被针扎过,被刺扎过,那么我们如何面对的?首先想到的是把刺儿拔掉。黄晓文扎的是铁钉,可能有生命危险,他怎么做?我让学生找出了6个表示他当时动作的词语:咬、拔、扯、捆、扛、爬,引导学生运用换词比较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再注意这些词:猛地、随即、三下两下、二话没说、转身、又。为什么?情况紧急,时间就是生命,所谓“抢险”是从时间的紧急中救出人民群众的一切啊!这就是“全然不顾”!这就是“人民子弟兵”!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与感情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语言积累表达自己激昂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所有的语言此时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因而,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3

《大江保卫战》记叙的是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文章结构严谨,夹叙夹议,重点突出。在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时,我从四方面入手,理解这个片段的显著特色。

一、调动生活积累。

当我们学到黄晓文的脚被一根铁钉扎了一下,忍痛拔出,继续扛沙包时,我问学生:“你们曾经因不小心被小刺儿或小钉儿扎过吗?请说一下当时的感受。”学生谈得很多,有的讲自己被花刺儿扎时的疼痛,有的谈划破脚时的难受,有的谈被小木刺扎后的痛苦……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便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黄晓文被铁钉重重地扎进脚底后的剧烈疼痛,更能感同身受,体会他的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二、凭借插图想象。

本篇课文中有好几幅插图,第二幅表现的就是战士们肩扛沉重的麻包在稀泥中艰难奔跑的情景。我告诉他们黄晓文就在这个行列里,想象一下他会怎样做。有的说:“黄晓文脚底钻心地疼痛,他几乎连站起来的力气也没有了,但为了保住大堤,他又挺直了腰板。”……根据插图展开想象,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人物精神更为感人。

三、体会用词准确。

作者描写黄晓文这位典型人物时,运用了一系列连贯的动词,充分显示了人物的可贵精神。当讲到黄晓文“扯下一绺布条”时,我请他们换成其他的动词“撕”或“拉”等,可他们说:“不行,‘扯’字表现了黄晓文撕布时的速度非常快,因为他想快点包扎好,快点去保大堤。”有的说:“‘撕’字太斯文了,似乎没有多大力气。”有的说:“‘拉’字更不妥,让人觉得黄晓文力气也没有了,怎么还能去扛沙包呢?”……后来,我们还对“捆”字进行了换词训练,同学们也发表了很多看法。通过这些换词训练,使学生更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训练了学生的语感能力,便于指导学生今后写作中的'准确用词。

四、借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黄晓文事迹,在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抗洪英雄事迹的基础上,播放李向群的相关录像,那直观的人物形象,一下就抓住了学生心,李向群的感人事迹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学生,也使子弟兵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变得高大起来。最后,伴随着感人的图片,一曲感人之深,颂扬抗洪英雄的歌曲《为了谁》,在学生与文本交融、激昂的情绪中骤然响起,让积淀学生内心的情感喷薄而出。这首歌既唱出了学生的心声,也唱出了学生对子弟兵的无限敬意。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4

的那场洪水对于我们来说记忆犹新,但是学生对于那场灾难却所知甚少,甚至对于其中某些语句觉得不可思议,所以在教学开始之初,我便找来一段抗洪时的视频,让学生从真实的画面中体会洪水的肆虐,接着范读文章第一段,把学生带入到这个万分紧急的情境中,让学生感觉当时刻不容缓的形势,为下文的`教学打下基础。在下文的教学中也采用了多媒体展示了洪水中的人民子弟兵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心,在教学的尾声部分,我播放了歌曲《为了谁》,将教学推入到了高潮,体会战士们勇于奉献的精神。虽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向倡导以扎实平实为重,但是对于这样的文章,离学生如此远,如果不借助多媒体资料,学生、教师、文本很难融入到一起。有一次听公开课时有幸听到这一课,执教老师热情高涨,下面却有学生在笑,我想就是因为没有将学生引导文本中来的缘故。

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第2-5节,划下让你最为感动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这一环节的设计对于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教师在平常经常放手让学生去自主理解课文,此时会轻松不少,学生汇报感受,教师加以提炼和引导就是了。教师在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要清楚地明白重点在哪?难点在哪?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对于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要有敏锐的感悟力,在学生的感悟和回答中了无痕迹地落实重难点,跟学生一起经历学习感悟的过程。

美读感悟是教学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的手法,学生如果能够抓住关键词句说出体会,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对于这样激情澎湃的文章,学生若能走进文本,相信定有至深的体会,并深深为之感动,多花些时间在读上,会觉得花得很值得。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标对各年段学生阅读教学的共同要求,也是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我想就一节课的朗读谈开去: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夏天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在抗洪救灾前线的英勇事迹。第一自然段介绍事件的起因,渲染了“急”:告急、危急,解放军急在心头,日夜兼程。

本段的`朗读指导如果仅仅停留在“急”上做文章,哪里都是急,怎么读,学生就只能在语速上做文章,且随着教师的“我觉得还不够急”更加加快语速。

笔者认为,在研究教材时如果能抓住“日夜兼程”一词挖掘开去,引领学生走近——走进文本,使情感浸润于文字之中,将情感与外在语言表现相一致,朗读指导会水到渠成:

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解放军战士为什么日夜兼程?

想象一下白天解放军战士怎样赶路?夜晚解放军战士怎样赶路?战士们会休息吗?

采访“士兵”A,军官B:你们担忧什么?信心在哪里?

由此本段的情感主线进一步明了:忧——急——有信心战胜困难。对“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九江告急!……”的朗读,学生就不仅是语速的加快,而更多了一层沉重,将子弟兵与百姓心连心的情、急人民之所急的意,救百姓于危难之中的坚强决心一并表达出来,语速由慢而快,声音由低沉而高昂,再加上对重点词的处理,相信朗读指导的效果一定会有所区别。

有效朗读指导要建立在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研读基础之上,建立在注重学生内在情感的浸润与外在语言表现相统一的基础之上。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6

《大江保卫战》记叙的是19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并且这篇文章也深深地打动了我。课文分为三个版块:险情、抢险、救人。我们多数教师对98年的那场洪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时他们还比较小,可能还没有关注到这件事。那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最大的想法是借助媒体,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

针对本文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努力指导学生经历如下的`情感体验。

一、第一版块——怦然心动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课一开始我们就应该以优美动

听充满深情的语言抓住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所以,这堂课一开始,我就用实况录象,用饱满的情绪、激昂的叙述,去营造紧张的气氛,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学生的意念很快超脱现实,走向文本,走向98,走进那让人心惊肉跳的现场,为下文“险中见英雄”作情感铺垫。

二、第二版块——情动辞发

如果说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激发、引导,是一种熏陶感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话,那么促使学生对课文入情入境,对课文的语言评赏玩味,则是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脑去思言之妙。在教学第二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解放军官兵与洪水奋战的情景,营造浓浓的感动氛围,然后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轻声细读课文,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细读所划之处进行品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将文中语言与录象中的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象这一中介传递给学生,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说出来,就“一触即发”了。

三、第三版块——激情飞扬

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学生一时间有难度,因此,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最后,我还安排了听歌曲《为了谁》这一环节。这首歌就是为这次大江保卫战写的。再次目睹那烈的场面,学生的激情在歌声中飞扬!因感动,学生情不自禁地一起跟着唱,歌声虽不美,却饱含深情!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7

课时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读一读,再抄写”中的词语。

2、让我们看看子弟兵怎样战斗的?战斗的结果如何?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描写场面1:大堤抢险

2、画出描写子弟兵动作神速、奋不顾身、豪言壮语和英雄气概的词语。

3、讨论:“惊心动魄”可以用在哪些情况下?

4、男生、女生分层次朗读。

三、精读第三、四自然段

1、描写场面2:铁汉本色

2、你认为黄晓文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顾全大局、意志坚强、动作敏捷)

3、指导朗读。

四、精读第五自然段

1、默读,找出四个排比句,圈出排比词。

2、说说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3、“闪烁”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4、男生、女生分层次朗读,齐读。

5、练习背诵:试背,齐背。

五、精读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六、完成练习

1、画出感人的`语句,自读。

2、造句:回忆使用情境和对象,自己造句,交流,修改。

七、作业

1、背诵课文片断。

2、完成《练习册》。

3、完成《拓展阅读》。

4、完成感想文。

教学反思:

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强化语文诵读训练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他们需要画面丰富自己的认识。

小学生的性格具有情感性的特点,他们需要激情点燃自己的智慧。

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要重视“读”,读出画面来,读出情感来,在读中激趣、启思、燃情,在读中品味、积累、应用,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诵读要注重形式丰富多样,时间充分保证,练习层次递进,让诵读成为一种灵活有效的语文训练,成为学生喜欢参与、主动参与、全身心参与的重要学习活动。

《大江保卫战》一文情感丰沛、语言生动,需要少一些理性分析、枯燥问答,多一些感情诵读、情境体验,让诵读声声在课堂回荡!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8

《大江保卫战》里叙述了在的夏天,长江流域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吞噬村寨……的情景。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解放军战士与洪水勇猛搏斗的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时,还引导学生去明白这洪水为什么会形成?原来,这是因为由于长江上游的人们乱砍乱伐,使长江两岸“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贫瘠的沙土”,暴雨使沙土大量流失,日积月累,河床抬高,河道淤塞,碰上特大暴雨,就引发了洪水。由此可见,植树造林多么重要!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是发人深省的,现实展示的景象是触目惊心的`。人类破环环境,环境也会给人类以致命的打击。教学时,学生纷纷联系实际讲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学生说,看看我们村里的环境,人们把垃圾随意扔,到处污七八糟,再看看公园里,湖河变成了臭水河,冬天还好,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蚊虫飞舞;有学生说,因为我们住宅旁边有工厂,他们把废气直接向空中排放,我们那儿的人家一般都不开窗户,那气味太难闻了……学生们通过课内、课外的新闻感知和亲身体验,对环境污染、破坏的现状获得了感性的认识,深深地唤起了他们对环境污染、破坏的忧患意识,增强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使命感、紧迫感。因此,利用语文课加强对小学生环境保护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9

《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课文浓墨重彩的再现了19夏天,长江沿线军民抗洪救灾的盛大场面,再现了人民子弟兵为保护人民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课文场面盛大,涵盖深广,感人至深,既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的最佳范本,又是对学生进行人观、价值观等思想熏陶绝妙素材,针对文本特点,结合高年级学生的认识结构和年龄特征,以“情感线、语文线、习作线、”三线并举设计本课教学,三条线相互交错,相互融合、丰富的情感积淀,扎实的导读感悟,有机的习作渗透相辅相成、在实现教师、学生、文本间平等对话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情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习得了表达方法,建构了一个有情、有景、有疑、有智和谐课堂。

一、关注情感积淀

课文语言优美,字字含情,每一句话,每一幅图,都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因此,充分发掘课文的人文性,使学生实现情感的共鸣,实现情、文、人合一,是本节课设计的第一条线,新课开始,借助媒体出示大江水“告急”示意图和千军万马会战长江的画面,教师再以充满感情的语言导入,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然后带着这份情感品读课文,在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中引导学生感悟品味,品读第五节,设计了一系列教师谈话引读课文,利用多媒体画面再现课文场面,让学生产生情的共鸣,结尾在充满深情的歌曲声中结束,学生在这浓情的渲染下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课堂处处充满了情感味。

二、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要特别关注语文双基训练,使语文课真正姓“语”。本课教学,特别重视和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品读第二节中,利用读读、画画、议议、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口味课文的词句,珍视学生独特的读书体验,在品读黄晓文的事迹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读课文,内化文本语言,进行创造性复述,读懂课文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研读五节时,又充分引导学生熟读感悟,熟读成诵,重视学生语言积淀,使课堂充满了厚重的.语文味。

三、强调读写结合

“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是本课鲜明的写作特色,学习这种表达方法,是课堂预设的学习目标,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教学中在坚持以读为主、以讲促读、读中感悟的基础上,有机的渗透了写法的指导。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10

《大江保卫战》记叙的是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并且这篇文章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多数教师对98年的那场洪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时他们还比较小,可能还没有关注到这件事。那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最大的想法是借助媒体,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

针对本文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努力指导学生经历如下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在上这一课时,四川灾区的残酷,让世界人的目光又对准了我们的人民子弟兵,通过本文的学习和解放军在四川灾区的表现,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子弟兵是人民的大救星。

一、要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课一开始我们就应该以优美动听充满深情的语言抓住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所以,这堂课一开始,我就用实况录象,用饱满的情绪、激昂的叙述,去营造紧张的气氛,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学生的意念很快超脱现实,走向文本,走向98,走进那让人心惊肉跳的现场,为下文“险中见英雄”作情感铺垫。

二、要引导学生去体验情感,用心去悟情之深

如果说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激发、引导,是一种熏陶感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话,那么促使学生对课文入情入境,对课文的语言评赏玩味,则是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脑去思言之妙。在教学第二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解放军官兵与洪水奋战的情景,营造浓浓的感动氛围,然后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轻声细读课文,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细读所划之处进行品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将文中语言与录象中的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象这一中介传递给学生,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说出来,就“一触即发”了。

三、“以读代讲”使学生激情飞扬

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学生一时间有难度,因此,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最后,我还安排了听歌曲《为了谁》这一环节。这首歌就是为这次大江保卫战写的。再次目睹那烈的场面,学生的激情在歌声中飞扬!因感动,学生情不自禁地一起跟着唱,歌声虽不美,却饱含深情!

上完这一课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要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强化语文诵读训练。因为:

1、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他们需要画面丰富自己的认识。

2、小学生的性格具有情感性的特点,他们需要激情点燃自己的智慧。

3、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要重视“读”,读出画面来,读出情感来,在读中激趣、启思、燃情,在读中品味、积累、应用,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4、诵读要注重形式丰富多样,时间充分保证,练习层次递进,让诵读成为一种灵活有效的语文训练,成为学生喜欢参与、主动参与、全身心参与的重要学习活动。

5、《大江保卫战》一文情感丰沛、语言生动,需要少一些理性分析、枯燥问答,多一些感情诵读、情境体验,让诵读声声在课堂回荡!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11

语文课,是以教师为起点,还是以学生实际为起点?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直以来我都非常重视课文的导入设计。然而在《大江保卫战》一文的教学中,我发现设计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语文课,是以教师为起点,还是以学生实际为起点?假如设计是从教师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为起点,那么,就会造成本课中“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冷场”局面。建够主义理论又一次提醒我: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才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认知去解读文本,绝对产生不了超越文本的情感和精神。所以,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学会“从下看上”,即从“学”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发展能力和素质,以此为出发点来设计、反思“教”的行为、“教”的目的和“教”的思想。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语文课,有了“抠”课文,是否需要“开”资源?

以前我总是认为,阅读教学只要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咬文嚼字”,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有所体验,语文课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了。《大江保卫战》一文的教学使我明白,如果语文教学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学生学习语文这个层面上,起点应该是很低的。新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还非常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现代的语文教学,不仅要用好教材,更要广开各种有利的资源,使这些资源为阅读教学服务,让学生的朗读感悟真正融进自己的精神和灵魂,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更能获得享受语文所带来的`精神和情感上的愉悦。

语文课,在新理念的引领下,如何穿上新鞋走新路?

综观全过程,我发现,情感激发的“忽冷忽热”主要是我教学理念的“钟摆式”造成的。采用“电影镜头特写”的方式导入课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未读文就先有其情”,教师应该抓住这个良好的开端,披情入文,直奔课文重点内容的学习,然而我却“浅尝辄止”,回过头去释题审题,硬生生地把原本以进入扮演角色的演员拉出了剧本之外。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使我屡次错过了把课堂的“情绪场”推向更高层次的最佳机会。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12

《大江保卫战》是一篇通讯。课文浓墨重彩描述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文章的重点在表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赞扬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歌颂人民子弟兵。为了让学生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战、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我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观看视频,耳闻目睹

1998年的抗洪救灾,对我们教师而言记忆犹新,但对我们的学生而言,却是陌生遥远,因为那年他们才刚来到这个世界。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想就是借助媒体,让学生耳闻目睹,在身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于是,我让学生观看了奔腾咆哮的洪水肆虐村庄,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视频,观看了人民子弟兵扛沙包、堵大堤、救群众的视频,学生看得很认真,他们的心灵被震撼了。

二、阅读故事,感人肺腑

为了让学生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战、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我收集了此次抗震救灾的种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鲜活的事迹,如:《惊涛骇浪中的六龄女童难灭求生欲望》、《周运兰老师获救记》等,让学生在感动中去品悟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让他们在情的激励下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三、潜心会文,震撼心灵

如果说观看视频、阅读故事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激发、引导,是一种熏陶感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话,那么促使学生对课文入情入境,对课文的'语言评赏玩味,则是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脑去思言之妙。于是,在我营造了这样浓浓的感动氛围之后,再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我想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将文中语言与视频中的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视频这一中介传递给学生,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于是,我再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学生的心灵在诵读中得到震撼。

四、欣赏歌曲,激情飞扬

课的最后,我还让学生欣赏了歌曲《为了谁》,这首歌是为这次大江保卫战而写的。再次目睹那热烈的场面,学生的激情在歌声中飞扬!学生的情感在歌词中涌动!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

第四篇:大江保卫战 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语文

《大江保卫战》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并且这篇文章也深深地打动了我。课文分为三个版块:险情、抢险、救人。我们多数教师对98年的那场洪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时他们还比较小,可能还没有关注到这件事。那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最大的想法是借助媒体,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一.以学生实际需要为起点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直以来我都非常重视课文的导入设计。然而在《大江保卫战》一文的教学中,我发现设计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关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建够主义理论又一次提醒我: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才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认知去解读文本,绝对产生不了超越文本的情感和精神。所以,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学会“从下看上”,即从“学”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发展能力和素质,以此为出发点来设计、反思“教”的行为、“教”的目的和“教”的思想。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本人在课文的导入部分,应该播放相关录象,引导学生未学其文,先入其境。二.以学生实际能力为准点

教师教学设计中的任何一个设计都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依据,不能过多的拔高要求,不然,“过高的桃子”学生就放弃摘了。就算有些聪明的孩子积极动脑思考,那么,这样的课堂也就失去了本该有的价值,因为,教师眼里应该装有所有的学生,每节课堂都应该关注所以学生的发展。本人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列小标题的训练,教师本想通过此训练,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也帮助了学生更好的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可是,这种训练对于大多学生来说都比较难,所以,这个训练花费了课堂的很多时间,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有没有完全完成。其实,本文只要教师带领学生简单的认识到:课文故事的起因部分是第一小节,描写战士们抗洪抢险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和感人的事迹是第2-5小节,并且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而结尾是对全文的总结与提升,这就起到了教学的原有目的。三.以学生实际发展为钟点

以前我总是认为,阅读教学只要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咬文嚼字”,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有所体验,语文课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了。《大江保卫战》一文的教学使我明白,如果语文教学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学生学习语文这个层面上,起点应该是很低的。新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还非常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现代的语文教学,不仅要用好教材,更要广开各种有利的资源,使这些资源为阅读教学服务,让学生的朗读感悟真正融进自己的精神和灵魂,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更能获得享受语文所带来的精神和情感上的愉悦。

思索或许是令人痛苦而备受煎熬的,然而,如果没有实践以及在此实践基础上的反思,又怎么会有成长的喜悦。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个育人者,一个文明火炬的传递者,我们不仅要成为一个实践者,更应成为一个思考者!

教师:刘如燕 2007-5-20

第五篇:《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与反思

在浓浓的和谐氛围中激起深深的情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吴 骘 霞

教材解读:《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

作为教师,我们许多人对98年的那场洪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产生共鸣,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时他们还比较小,可能还没有关注到这件事,即使耳有所闻,也已模糊。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借助媒体,用图片,录像,歌曲,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设计特色: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浓浓的和谐氛围,力求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感悟,在交流中分享,于体验中生成,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人民子弟兵一心想着人民,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崇高品质,并激发对其的无限敬仰之情。努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成为充满激情和挑战的生命历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变辛苦的教学为有效的教学,变痛苦的学习为轻松的学习。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三段,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从网上或书中收集抗洪战士的英雄事迹,通过音乐渲染、语言激情、画面展示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对人民子弟兵的无限敬仰之情。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人民子弟兵一心想着人民,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崇高品质,激发热爱解放军、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互联网或课外书收集抗洪战士的英雄事迹。

2、音乐《为了谁》、小黑板、抗洪救灾的相关录像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师深情讲述:(音乐《为了谁》,音低)同学们,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曾经有这样一首歌感动了多少华夏儿女(音乐逐渐加高)这感人肺腑的旋律让我们又回到了1998年那个令人难忘的夏天----

2、生配乐齐读第一小节

过渡: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气壮山河的保卫战呢?让我们随作者来到九江的赛城湖畔,一起去感受那场没有硝烟,不动枪炮的战斗吧!

3、看录像(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的感人画面)

听报道(老师激昂地讲述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的感人事迹)

说感想(这段录像就在战马凄厉地嘶叫中结束了,同学们,你看到了些什么?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或句子形容这一场面?

(设计意图:用实况录像、用教师饱满的情绪、激昂的叙述,去营造紧张的气氛,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使学生的意念很快超脱现实,走向文本、走向98、走进那让人心惊肉跳的现场,为下文“险中见英雄”作情感铺垫。)二、自主阅读,领悟情感

1、同学们打开课本

(1)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感人的场景?

(2)从2—5小节中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在文章的空白处记下自己的所感、所想、所疑。

2、读文、批注,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将文中语言与录像中的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像这一中介传递给了学生,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这一环节,是学生在读、思中获得文本信息,这是文本向“主体”的流动,是用文本感动学生。)

三、研读交流,体验情感

1、集体交流,理清层次:

大堤抢险 铁汉本色 勇救群众

2、分别学习抗洪场景

(一)学习第一场景:大堤抢险

1、7月27日凌晨,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就在这时,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轻声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小组选择适合的方式交流,师参与其中。

A款:轮流交流式----(1)各自圈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试着读出你的感受;(2)在组长的组织下,轮流读课文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3)其它三人评价,让每人都读出自己的感受。

B款:共同体味式----(1)小组成员共同圈画,让你们感受最深的句子;

(2)小组成员互相讨论该如何读;

(3)大家一起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C款:任务分配式----(1)组长将所写文字按句子划分给每人体会;

(2)每人自己体会分配到的词语;

(3)各自体会交流,互评。

(设计意图:学生在明确了任务,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合作方式后,就能在组长的组织下,按照每一种套餐的要求有条不紊进行着真正的合作。)

2、集体交流。(据情引导)

重点围绕以下方面研读:

A.话说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最感动?为什么?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为了保堤,战士们个个伤痕累累,可敬,可叹!)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

B.拓展感动: 战士们有的,有的,还有的,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C.读出感动:引导学生体会战士们的乐观、勇敢,并试着读出这种心情。

练读、分角色读、齐读。(配乐)

评价指导。

D.升华感动:师:(动情地)大堤的决口终于被堵住了,它是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人民群众会永远记住钢铁长城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设计意图:营造浓浓的感动氛围,让交融的感情之舟把教师、学生、文本一同载向感动的天地。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实现文本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在交流中使“感动”升级,并通过“言”与“声”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学习第二场景:铁汉本色

过渡:如果说第一层写的是子弟兵的群体英雄形象,那么第二层就是特写个体英雄形象-----黄晓文的事迹。

(1)自由读3、4小节,思考:主要介绍了哪个铁汉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来讲述一下他的事迹。

(2)出示插图2,学生介绍这个感人的事迹,相机评价。

(3)从他的讲述中,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铁汉形象?

(4)指导朗读。(随机)

(5)在抗洪救灾中,这样感人的事例又何止黄晓文连长一个!

出示: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A.指导朗读。

B.引导学生交流: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你还知道哪些抗洪英雄的感人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所有的积累都会被激活。这样,他回调动自己的经验,对文本进行补充,产生新的信息,使原有认识更加“有血有肉”。这是主体向文本的流动。)

C.听了这些感人的事迹,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D.再次深情朗读这句话。

(4)出示资料:有关抗洪英雄牺牲的报道。

(5)齐读。

(三)学习第三场景:勇救群众。

过渡:无情的洪水,冲毁了群众美丽的家园,冲散了人民幸福的家庭。在这危急之时,人民子弟兵及时赶到,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1)自学第五小节,自学要求如下:

A.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读课文,划出令你最感动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写话练习:假如你就是小江珊、周老师或者他们的亲人,你的心理会经历一个怎样的曲折变化呢?请选择一个写下来。

B.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交流。

(3)教师小结:多么好的子弟兵,多么深的鱼水情呀!

(4)多种形式朗读:让我们一起到朗读中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吧!(设计意图: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渔之得法,势必得鱼之丰。

2、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他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碰撞、情感交流。在角色换位中,学生一定有了强烈的内心体验。)

3、学习第6节

(一)激情引读:是呀,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用生命和鲜血保住了大堤,抢救了国家财产,保护了大江两岸人民群众的安全,因此,大江和人民会永远铭记----

(二)齐读。

四、回文朗读,强化情感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深情讴歌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坚强不屈,他们的壮举会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让我们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再次深情朗读吧!

指名读或师生合作朗读,再现课文情境。

(设计意图: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此时,“所有的语言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最好的方式是“读”:让学生尽情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

五、促其创作,升华情感

1、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又回到了1998年那令人难忘的夏天,此时此刻,你想怎样赞颂我们的人民子弟兵?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赞颂。

师生恰当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表达,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并在创作中升华自身的情感体验。)

2、激情总结:

“烈火炼真金,危难见真情”,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永远无愧于军人的称号。(音乐起《为了谁》)(师生唱《为了谁》)

六、延情课外,拓展阅读

1、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我们的人民子弟兵还书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篇章,(多媒体示图)是他们,带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胜了非典;是他们,救出了群众,而自己却牺牲在了衡阳大火之中------让我们向他们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吧!全体起立,敬礼!

(设计意图;用少先队员特有的方式敬礼致意,表达了对所有人民子弟兵的崇高敬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课后请同学们再收集一些抗洪战士的感人故事,并把你的感动以《给抗洪战士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日记。

总评:

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能够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激情,让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难忘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大江保卫战》一课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一新理念。从整体上看,这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情感的课堂,就是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在本课教学的一开始,首先用音乐、录像以及教师饱满的情绪、激昂的叙述,去营造紧张的气氛,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激发阅读文本的愿望。在此基础上,营造浓浓的感动氛围,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实现文本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并以“言”传情----说出自己的感动之处;以“声”传情----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动。整堂课,教师全心投入、热情洋溢,学生以情悟情,以神会神,真正受到了感染和升华。

二、以读为本,倡导自主探究。

“以读为本,自主探究”是本教学设计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它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无论是“自主阅读,领悟情感”还是“研读交流,体验情感”的环节,教者都力图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与文本亲密对话,自主投入到课文中去感受、体验、思考,并进行汇报、交流,从而感悟课文的内容,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便有了更深的感受.《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点。课一开始,我就用实况录象,用饱满的情绪、激昂的叙述,去营造紧张的气氛,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学生的意念很快超脱现实,走向文本,走向98,走进那让人心惊肉跳的现场,为下文“险中见英雄”作情感铺垫。

促使学生对课文入情入境,对课文的语言评赏玩味,则是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脑去思言之妙。在教学中,紧扣一个“战”字展开教学。这是怎样的战斗?谁与谁之间的战斗?怎么战斗?为什么说这是战斗?战斗的结果怎样?从这场战斗中你看到了什么?通过朗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文字,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朗读的训练,学生们在朗读中,情感得到了升华。比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努力让学生读好“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这一句。学生们在一遍遍的反复朗读中,逐步理解了,这三句话朗读时的特点:语速由慢到快,语调由低到高,语音由轻到重,表达了“急——非常急——十分火急”的情感变化。在教学第五自然段中,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这一句。在指导这一句话,我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加深理解。有的学生联系“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这一句深入理解。学生感受到,漂动的树梢上有危险,灭顶的房屋上有危险,摇摇晃晃的电杆上有危险,这些地方就有军旗飘扬,就有军徽闪烁。学生们从三个“飞向”感受到了我人民了弟兵为救百姓心急如焚,神勇无比的英雄本色,当他们再次朗读“哪里……”一句时,便有了更深的感受。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说出来,就“一触即发”了。

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学生一时间有难度,因此,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最后,我还安排了听歌曲《为了谁》这一环节。这首歌就是为这次大江保卫战写的。学生的激情在歌声中飞扬!因感动,学生情不自禁地一起跟着唱,歌声虽不美,却饱含深情!

下载大江保卫战 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江保卫战 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黄岛区王台小学 刘晓燕 教材简析: 《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是一篇通讯。背景广阔,人物众多,充满战斗气息。......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余县新城中心小学 叶友聪 设计指导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充分发挥网络资......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 3......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大江保卫战》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描写了哪些场景?(大堤抢险、黄小文拔钉扛麻包、勇......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国标本第10册的课文,这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 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