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浅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摘要]: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其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断时所体现的一种“适度”态度,一方面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另一方面也反映可靠的未来收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对当前经济状况的优劣做出合理估计,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简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公司如何正确运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实务;确认
在西方会计中,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又称保守主义,“指在资产评价及损益取决时,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时,会计人员应选择对本期净资产及损益较为不利的方法或金额”。我国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主要是依据西方会计理论中的稳健原则。企业要在世界大市场中生存就必须采取谨慎的经营策略,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谨慎性原则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将越来越深刻。回顾其发展历程,分析其运用情况,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企业应率先考虑的。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新制度针对我国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现象,进一步扩大了谨慎性原则的实用范围。有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八项减值准备。在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企业自主选择的余地更大。这样就能使会计更加真实地反映资产的有效价值,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例如:XX建筑有限公司2009年对XX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实际发生坏账损失30万元。确认坏账损失时,XX建筑有限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300000
贷:应收账款300000
1.收入确认与谨慎性原则
收入准则对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的确定规定了以下原则(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 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以上五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确认收入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即使收到货款也不确认收入。这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2.加速折旧
我国不少企业的折旧率水平较低,不能适应企业技术更新、发展 生产的内在要求。为此新会计制度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训提折旧。因为:一、许多 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效率高,生产能力大,早期的营业收入大。为做到收入与成本恰当配比,就应让这些资产具有最大经济效用的早期多计提折旧;二、因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无形损耗,使得固定资产的大部分价值应在短期内收回等等。因此,允许一些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 数总和法中选定一种方法,是完全必要的。
例如:XX纺织厂一台织布机的原价1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40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前两年的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40%=40000(元)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40000)×40%=24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40000-24000)×40%=14400(元)
3.或有事项
在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中,对能够可靠计量且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要确认为预计负债,同时确认相应的费用;而对能够可靠计量且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资源,则只能认定为或有资产,只有当“很可能“变为”基本确定“时才能确认为资产,并确认相关收益。在会计报告披露中,预计负债、或有负责必须披露,而或有资产通常不应当披露。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4.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的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这是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5.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性计价原则的参正。根据历史性计价原则,虽然可能会存在记账简单和验证性等优,但是随着通货膨胀会计的出现和金融交易等业务的出现,历史成计价原则已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需要,所以要求企业立
当定期对资产计提减值;隹备,既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又是企业经管理的需要。新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基本上包括了资产负责表上的所有非现金类资产,不仅规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无形资产、商誉、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等,还把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而且,明确规定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冲回,避免了企业用此调节利润。
二、谨慎性原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谨慎
合理的谨慎有助于披露正确的会计信息,但若过度使用“谨慎”或 “保守”原则将可能造成会计报表的歪曲。谨慎性原则在我国运用之初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对一些不确定事项的处理的能力。但谨慎和保守并非会计追求的目标。如果会计人员盲目追求谨慎,则必然会脱离会计的主要目标,导致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具备相应的质量特征。
2.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程度不均衡
如制度未对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比例作出明确的规定及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法,这就使不同的企业在处理相同或相似情况时由于采用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企业问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另外,除了上市公司外,大部分小型企业是忽略谨慎性原则的。
3.谨慎性原则运用同样会给企业带来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空间
有些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高估负债或者费用,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够、高估负债或者费用不够,这都会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成为了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比如:企业可能在某一会计年度期末对固定资产可变现净值作过低估计,从而减少当期会计利润。
4.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目前,企业提取减值准备的方法和计提比例、对或有事项的判断都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多的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会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则限制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三、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建议
笔者认为,企业是否采用谨慎性原则,管理部门无法做出硬性规定,而只能做出定性要求,因为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如何制订恰当的会计政策和进行合适的会计估计,影响的因素很多不是国家政策所能面面俱到的,只能靠企业自己把握、外部会计师监督。而且,一旦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确定,就不能随意变动。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几个方面在会计实务中去规范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1.将谨慎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首先是体现在对不确定事项进行判断的态度;其次才表现为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的判断会导致其对方法的选择,当然也会导致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结果最终会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凡是与谨慎性原则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作出恰当陈述,使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能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任何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都离不开会计行为的主体—会计人员。企业如何选择适合 自己的谨 慎性的会计政策,如何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都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 判断。恰当的运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如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实现 资本保全,否则就有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因此把握好谨慎 性的尺度非常关键,而制度和准则中谨慎性原则选择性的范围不断扩大,这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拥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力求实事求是、诚信为本,避免造成主观随意性。因此,会计人员应认真学习、贯彻《会计法》和有关 财经法规,要积极投身会计工作实践,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判断水平,客观、公正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加强审计监督
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构造“防御”体系。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 的考虑不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应加强 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
4.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不恰当地运用了谨慎性原则计提秘密准备的,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事项的性质,调整金额,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是一种制约。
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强的倾向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为了避免企业以运用谨慎性原则为借口,随意变更会计核算方法,把谨慎性原则当作成本、利润的调节器,就必须加强审计监督,防止滥用和曲解谨慎性原则。还应当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使谨慎性原则得到正确的理解与运用。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加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不断吸收国际会计准则中合理科学方法的同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在达到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目的要求下,对谨慎性的要求变得更加强烈,谨慎性原则也必将得到充分的运用。
我们企业在会计实务中必须认真地贯彻谨慎性原则的要求,真正做到用好用活。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另一方面要防止滥用或歪曲使用谨慎性原则来设秘密准备、过分提取准备、故意压低资产或收益、故意抬高负债或费用。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一定要谨慎,这样,就要求企业必须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讲究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专业判断,对会计交易或事项做出谨慎性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郭永清.《企业会计制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7.1.[2] 蔡维灿.《管理会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7.5.[3] 高利芳.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述评.财会月刊.2008(4)4,5-9.[4]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人民出版社
[5] 闫静.浅析会计谨慎性原则.财经界.2010 14, 1-1.
[6] 杜学当.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新乡学院学报.20104,2-3
[7] 黄晓钰.谨慎性原则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科学与财富.2010 7,3-4
[8] 阚晓春.论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 25,8-10.
第二篇: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会计工作中一步步渗透谨慎性原则,就是为了减少企业的风险,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本文从会计结构的角度,详细论述我国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现代会计中的运用;在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应防止过度谨慎的做法。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必要性 运用 过度谨慎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时,会计人员应保持必要的谨慎,应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但避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即在不影响合理性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权益的做法进行会计处理,使企业的经营决策行为更加稳健。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必要性
1.谨慎性原则的产生和运用,其根本的依据是不确定性。这里的不确定性,除了企业经济活动具有的内在的不确定性及各种风险外,还包括会计核算上的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中,不可避免地要大量运用会计估计,对于这些估计的合理性和未来的预期依据就必须做些假定。而谨慎性原则,则是处理这些不确定性的一种约束因素。
2.为了抵消企业管理人员和投资者的过分乐观,谨慎的倾向是必要的。一般来说,会计人员可以得到的会计信息比其他可以传递给报表使用者的信息要多得多。因此,会计人员应试图权衡这些信息和其中的风险,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恰当的估价来提供信息,使报表使用者能更全面的预计到企业面临的风险,减少盲目的乐观。
3.对于企业来说,高估资产、权益和利润比低估他们更加危险。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企业资产不实、虚盈实亏,使企业做出错误而不是稳健的经营决策,从而可能导致企业以后的亏损、资金周转困难、缩小生产规模,甚至破产。从这个角度看,谨慎性原则的实质是资本维持,即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遵循谨慎原则,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预先估计入账,待费用或损失发生时,由于已经提前预计,就不会使企业经营成本造成忽高忽低的混乱。因此,谨慎性原则对于提高企业的生存、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
谨慎性原则被运用于我国的现代会计中,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会计计量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很广泛,在进行会计估计时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就是谨慎性。例如,很多资产期末计价所使用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就是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最典型的表现,其应用的依据也主要是为了满足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以存货为例,如果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降到了成本以下,此时期末存货价值应为可变现净值,同时将跌价损失计入当期费用,也就是将市价下降可能造成的损失预先计入本期,一方面避免了高估资产,另一方面确认计量了可能的费用或损失。反之,如果市价上升,企业可能会获得额外的利益,但此时存货仍按较低的成本计价,极可能实现的收入或利润不予确认。可见,无论市价升降,该方法都满足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2.加速折旧法是另一个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计量方法。总的来说,我国不少企业的折旧率水平还是低的,不能适应企业技术更新,发展生产的要求。为此,新会计制度在强调采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同时,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其中主要理由有:第一,许多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效率高,生产能力大,早期的营业收入大,为做到收入与成本恰当配比,就应让这些资产具有最大经济效用的早期多计提折旧;第二,除了有形损耗外,还要考虑无形损耗,采用加速折旧可减少由于旧技术淘汰而提前报废时产生的损失;第三,因加速折旧减轻了前几年的所得税负担,等同是国家为企业提供变相的无息贷款,有利于机器设备的更新改造;第四,使用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折旧费用和修理维护费用,由于维修费会随着固定资产使用年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加速折旧法下,每年的折旧和维修费用的总和,要比采用平均年限法平稳。因此,允许一些行业、一些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合法中选定一种方法进行加速折旧,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实际上是提前确认了固定资产处置时可能发生的损失。
3.在会计报告中,会计人员不仅要对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进行披露,还要充分揭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对于那些在会计确认与计量中没有反映出来的风险,依据谨慎性原则,应在会计报告中适当披露。最典型的应用就是或有负债的披露。或有负债是一种最终结果需视某种事项是否发生而定的债务,由于它是一种潜在义务,或者是一种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所以,不能被确认为负债。对企业而言,或有负债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是存在着发生的风险的,给予谨慎性的考虑,应在会计报告中予以披露。相反,或有资产一般不应披露,这正是谨慎性原则的典型体现。
三、在会计工作中要正确使用谨慎性原则,防止过度谨慎
谨慎性原则作为一种原则性规定,是较为抽象的,并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对这一原则的确存在着可能对它进行随意的滥用和曲解的潜在危险。例如,有时可能会把谨慎性原则理解成“宁可多计损失,不能预计收益”,导致对应当入账的收入不入账,对应当按规定标准计提的成本费用,故意扩大计提的范围和标准等。对此,对过度谨慎应加以限制。
1.充分认识谨慎性原则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作为一名会计人员,首先应该在思想上重视谨慎性原则,正确认识和使用谨慎性原则。与此同时,企业领导应重视对会计人员谨慎性的培养,既要做好谨慎性培养的工作,也不能过度谨慎。
2.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任何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在会计事务中的贯彻和运用都离不开会计的主体——会计人员。企业应抓好内部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如何适度的运用好谨慎性原则,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做到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3.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构造“防御体系”。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
企业之所以乐于接受谨慎性原则,是因为它以保护企业为主旨。谨慎的会计处理,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避免风险和损失,是对会计一般原则的认识和运用的一个突破,也是我国现代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重要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制度,2001.[2]龚巧云.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应用,财政论坛,2002,(8).[3]卫东.试论稳健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财税天地,2003,(1).[4]李晓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其完善探微.经济问题,2006,(5).[5]陈德萍.会计谨慎原则运用中的思索.工业会计,2002,(9).
第三篇: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浅谈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班级:会本1102班
学号:11501740226
姓名:谭彬田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较早的得到了各国会计界的认可。我们应在充分了解谨慎性原则应用的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更好地在会计工作中应用谨慎性原则,以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作用。本文就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做了一些分析。
Summary: On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rudent accounting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in the enterprise, has been recognized earlier national accounting profession.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based on a better job in accounting principle of prudence, to avoid weaknesses, play to their maximum effect.In this paper, its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of accounting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应用 会计
一、谨慎性原则的概念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针对在会计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会计要素的确认的精确性受到影响,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在不同的处理方法的程序可能选择的情况下,不影响合理选择,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凡是可以预计的负债,损失和费用,我们都应该用相关的准则进行充分的记录和确认,而对没有把握的资产和收益,则应当按照相关的准则少计或不计,以免使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失真,从而造成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乐观预测或者盲目决策。其本质就是资本保持资本维持。由于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考虑可能取得的收入和收益。就使得会计信息比较稳健。
二、我国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我国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中间摸爬滚打起来的,国外是市场经济,国内是计划经济,当年我们是在两个的夹缝中实践。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果是确定了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再慢慢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过程。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已成为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市场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目前会计环境中还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并且经营风险较大,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风险信息的揭示,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在当前,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趋势已经趋于明朗。我国目前要尽量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不能照搬,要坚持本国特色。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强调突出谨慎性原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主要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呈阶段性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业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现阶段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中的运用可以归纳如下方面:
(一)从资产方面来看。谨慎性原则要求充分预计可能的损失和费用,避免虚计资产价值。
(二)从负债方面来看。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确认与计量负债时,应避免延缓确认负债和
少计负债。
(三)从收益方面来看。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益,即在确认和计量收益时,取其迟而不取其早,取其少而不取其多。
(四)从财务分析方面来看。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就短期偿债能力、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等进行初步分析,旨在分析谨慎性原则在中国目前财务会计中的运用情况。
四、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运用的两面性
谨慎性原则运用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各个方面。但是,在所有会计原则中,谨慎性原则是最具有争议性的。
(一)谨慎性原则的优点
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通过适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理确认费用、谨慎确认收入,挤干资产中的“水分”,夯实利润确定基础,使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稳健。实施谨慎性原则的好处主要体现在:①考核经营者真实的经营业绩,评价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②企业生产经营面临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实行稳健会计有利于企业增强抵御经营风险能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③谨慎性原则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充分估计、可以减少决策风险,因而适度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二)谨慎性原则的不足
1、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由于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加之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很难认定。实际操作主观性很强,受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影响,会计信息很难验证。
2、计提被滥用,因为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而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两年亏损将ST处理,三年连续亏损将停止上市,上市公司就可能少提减值准备虚增利润,而有些上市公司股东为了逃避债务而多提减值准备。同时可能会产生前期谨慎后期不谨慎,或前期不谨慎后期谨慎自相矛盾的情况。
3、现行税法对税前列支的费用规定有别于会计制度的规定,当计提减值准备时,还需补交所得税,增加企业现金流出,限制了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并且谨慎性原则与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存在相冲突的方面。
4、有的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有的资产按市价计价,缺乏一致性,当市价高于成本时资产负债表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可能会歪曲企业的收益状况,在短期内延缓国家
税收,而且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者不能做出最优决策。并且在不同企业实际运用不均衡,只在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而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非上市国有企业未明确规定。
谨慎性原则屡遭诟病,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其在实务操作中的主观随意性,以及如今演化成为部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的工具。
五、实施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一)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相关条款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从我国现有会计规范看,有些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方法操作性是比较强的,如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的方法等。但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特别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作为决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决定因素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较为困难,这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操纵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因此,应就“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问题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任何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都离不开会计行为的主体——会计人员。鉴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日益扩大,尤其是如何保证会计人员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把握好“度”,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三)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构造“防御”体系。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
(四)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谨慎性原则的运用首先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断时所体现的一种态度;其次,才表现为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的判断会导致其对方法的选择,当然也会导致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结果最终会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特别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作出全面陈述,包括体规谨慎性原则的若干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产生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2。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10。
[3]徐春雷,《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谨慎性原则》.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李木留,《完善谨慎性原则促进企业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5]杨庆洁,《浅谈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第四篇: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
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
回顾中专短短两年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也因此我选择了续读大专,在中专期间本会计专业主要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职业道德等一系列关于会计理论知识的学科。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对日常经济活动起着重要作用,而会计信息核算的谨慎更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
《企业会计制度》从资产、负债及收益角度上全面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要求,作为一项会计原则,谨慎性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可见谨慎性原则对会计信息正确判断的重要性,否则虚增资产、过大的夸大利润将给企业、国家带来重大的危害。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已成为企业经营的晴雨表,市场的多变使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经营风险增大,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充分的考虑了市场带给企业的各种风险,遵循谨慎性原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中,也对谨慎性原则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所谓的会计谨慎性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也可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披露,因此,谨慎性原则的遵循是必然的。可靠谨慎的会计信息对内部使用者来说,给予企业一定的盈余管理空间,有利于企业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显然,在会计行业中强调谨慎性原则是在新的会计环境下保护会计目标能够做到充分实现。
从会计人员角度分析,谨慎性原则在实务操作中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受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可验证性。譬如,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无取得发票账单和还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按该接受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而如何确定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需要看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高低。由于谨慎性原则具有主观和不可验证性,致使该原则易被滥用,从而极大的破坏了会计信息真实性使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所以谨慎性原则对于企业会计活动中每个核算环节的影响都是十分之大的。没有了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
会无法继续工作下去,它们环环相扣,关系密切。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看到,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但鉴于我国会计实务的现状,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成为当前贯彻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关键因素。因此,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相关条款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应就“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问题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2.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3.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构造“防御”体系。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4.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谨慎性原则的运用首先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断时所体现的一种态度;其次,才表现为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因此,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作出全面陈述,包括体规谨慎性原则的若干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产生的影响等。
第五篇: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作者:陈春霞 宋振水
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