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局限性与改进措施

时间:2019-05-14 22:3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局限性与改进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局限性与改进措施》。

第一篇: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局限性与改进措施

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局限性与改进措施

摘要:市场经济活动中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信息使用者为了避免做出错误的决策,会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就必须运用到谨慎性原则。但谨慎性原则是把“双刃剑”,如何使谨慎性原则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局限性分析,提出改进的措施,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局限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谨慎性原则影响广泛,是我国现代企业财务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我国会计发展来看,谨慎性原则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会计日常业务的处理中,带有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业务常常会出现,由于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没有办法得到保障,选择错误会计政策的情况偶有出现,这就会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影响;企业出于经营目的或者其他原因,为了实现盈利可能会产生操纵公司利润、过高估计资产等行为,这就会使应当披露的会计信息与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不相匹配;同时不能忽视国家法律法规对会计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影响。由于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不尽相同,就有必要采用谨慎性原则来保护不同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的竞争力。就当前的经济活动来看,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报表等方面运用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探讨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与改进措施意义重大。

一、实务运用中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

(一)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八项要求之一,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七项原则同样重要,就当前实际情况来说,其重要性和地位更加凸显,运用范围也更加广泛。但就某种程度而言,谨慎性原则所要求的内容与其他原则的侧重存在冲突。在应用过程中与可靠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和可比性原则都存在一定的矛盾。可靠性原则强调会计信息不偏不倚地反应企业实际的经济活动,而且进行确认计量的交易要能够得到验证;权责发生制要求按照应收应付制来确认费用期间。而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保持适当的谨慎,不能随意高估或低估资产负债,即谨慎性原则允许将还没有发生但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提前计入损益,这与可靠性和权责发生制矛盾。同时可比性原则强调无论从哪个方向上企业使用的会计政策必须一致,而谨慎性原则则允许企业根据不同的经营状况对会计政策做出改变,例如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等,这会对会计信息可比性产生影响。

(二)实务操作中的冲突

会计核算中,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其中由于体现谨慎性的方法没有得到规范,想要在实务中运用此原则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首先,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由于缺少衡量制?s的标准,资产和利润的可靠性、真实性受到质疑,从而对得到的会计信息公允性产生影响。其次,日常的企业经营活动中,资产和利润的预期要求和实际发生可能有所出入,究其原因可以发现:第一,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行计量时,依据加权平均法还是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会影响当期的利润,从而使企业利润偏高或偏低;第二,企业可以选择是采用直线折旧法或是加速折旧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计提,这就对当期产生的利润有直接的影响―偏高或者偏低;第三,企业可以选择计提方法对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这对资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政策方法,以上情况在各企业中都有可能发生,就计量结果而言出现偏差在所难免,会使外界对会计报表的公允性产生较大的质疑。会计信息的披露受到影响,直接影响着股东与债权人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认识和判断,进而影响着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

(三)与税收法规的冲突

税收的数据是从会计核算得来的,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会使得企业前期利润减少,导致企业少交所得税,国家出于保证税收的目的,不能直接在企业基于谨慎性原则确定的报表数据上进行征收,从而在与计税基础的对比中产生差异。就谨慎性而言,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侧重点不同,使税收法规与谨慎性原则出现冲突。制订税收法规的目的是要确保国家税收及时收缴,保证国家财政的稳定,然而谨慎性原则在确认计量时,使用者要保持应有的谨慎,对可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当进行确认,而不能对无法计量的收入进行入账。税法法规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冲突很难进行调节,拿税前列支的费用来说,税法法规与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尽相同,导致企业由于提取资产减值准备而使当期账面利润减少,企业应当补交所得税,增加了现金流出,势必影响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热情。

二、谨慎性原则运用的改进措施

(一)恰当运用谨慎性原则

在使用谨慎性原则时,最关键的是一个“度”字。建立完善的会计准则,应当对其运用的前提和条件进行约束,使条款具有可操作性。若能够与条件相符,则应当执行;与条件不符,则不能运用。在合理的基础上,谨慎性原则的广泛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类别的风险,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策略,另一方面要考虑分析如何对风险进行防范。不同风险措施的选择,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状况,对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影响。同时,增加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对企业的发展而言是有益的。比如在资产负债表中,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存货,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要计提跌价准备,此时企业在使用谨慎性原则时要依据客观前提,降低随意操作与主观操作的风险。对谨慎性原则的使用范围和应用程度进行充分的披露,紧扣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约束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对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发生冲突有预防的作用。

(二)加强企业信息披露

投资者通过公司的信息披露了解其经营与财务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冲突,便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因此加强企业信息披露十分重要。企业对谨慎性原则进行披露通常是通过财务报告的方式或者在定期公告中阐述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不论通过哪种方式都增强了企业信息披露,有效防止了企业出于某种自身目的滥用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更详细地披露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范围与运用情况、规范披露范围,大大增强了公司运用谨慎性原则的透明度,最终得到报表使用者更加有效的重视。

(三)健全约束机制,加强审计监督

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谨慎性原则时是具有倾向性和方向性的。有的企业为了业绩拿谨慎性原则当挡箭牌,来调节成本和利润,加强审计监督,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而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又依赖于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其中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工作,同时强化制度的灵活运用,这是对注册会计师提升能力的新要求。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行业有了新的了解,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中,但整体制度上还需要全面完善,总之,注册会计师应该在强化风险意识、拓宽学习视野、提升自身素质等各方面有更进一步的要求,将谨慎性原则充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从当前的经济状况来看,投资者接受的会计信息越来越多,会计信息质量就愈发重要,要保证真实的会计信息披露就必须不断加大监管的力度,不断完善会计工作准则,让虚假的会计信息没有立足之地,粉饰报表的公司受到的处罚大大超过盈利,才能保证信息真实,让虚假会计信息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才能鼓励公司合理广泛地运用谨慎性原则披露经营财务信息,最终得到投资者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同时,对企业内在约束机制的强化同样重要,其中最应得到重视的一点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从内控出发,在公司内部使谨慎性原则首先得到合理的运用。

(四)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养

会计行业具有特殊性,在各环节各方面都依赖于会计人员的判断,如果出现失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后果。而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强调在适当的范围内对会计事项进行估计,既不能因为过于谨慎导致低估利润,也不能因为过于宽松导致高估利润,就更体现出专业能力的重要性。要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且能够被会计信息使用者准确获得,?@就需要:第一,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用认真专业的态度处理会计事项;第二,不断全面深入学习专业相关知识,拿会计准则来说,每年准则都会进行修订出现变化,所以会计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第三,进一步掌握相关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增强对经济环境的预测能力。市场经济在发展、会计领域在拓宽、会计理论和操作方法也在改进,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扩大,会计人员必须不断认真学习,提高综合能力,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

参考文献:

[1]郭香宜.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财会学习,2015(18):128.[2]张艳平.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核算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5(18):265-266.[3]鲁芳.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运用及其局限性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6):118-119.作者简介:陈肯(1993-),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会计专业。

第二篇: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李英爱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四平分校,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但谨慎性原则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弊害,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局限性;会计制度;改进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应当考虑到企业风险,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的预计并入账,而对可能取得的收益,则不予预计或入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企业实施谨慎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真实考核经营者的责任。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竟争力。然而谨慎性原则从产生之初就带有明显的两面性,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

一、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

(一)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

谨慎性原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与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相冲突;谨慎性原则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提前计入损益,显然违反了“不是本期发生的费用均不得计入本期”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谨慎性原则下,存货、短期投资等可以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这与历史成本原则相背离;另外,应用谨慎性还与配比原则、客观性原则发生冲突。

(二)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容易造成计提滥用

谨慎性原则作为一种对于不确定性的约束因素,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首先,它只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对于其具体应用范围、方法、计量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它本身也由此而具有不确定的特性,这样就容易造成不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滥用该原则以达到实现虚增企业利润和欺骗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局面。

(三)企业财务制度中某些条款缺乏可操作性

在会计制度中,许多会计处理要求应用谨慎性原则,但却没有规定具体的操作方法,给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如计提减值准备比例不规范等。

(四)绩效评价体系不合理

目前,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仍然以利润为主。企业主管部门和所有者对企业经理业绩评价也以利润为主要指标。一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甚至通过不计提准备或部分计提准备的做法达到目标。财务分析中,“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利润指标,往往对企业上市、配股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做法无疑为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设置了制度障碍。

(五)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会计领域的不确定性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尤其企业财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日益扩大,如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的计提等都需要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职业判断力,而这一要求与会计人员的现实水平尚有一定差距。更何况还存在部分会计人员滥用会计政策等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的问题。

三、谨慎性原则的改进思路

(一)合理确定各项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在13条会计原则中,真实性原则居于首要位置,谨慎性原则必须在维护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加以贯彻和运用。当谨慎性原则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相冲突时,应根据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而定:不确定性程度较高,优先考虑前者,合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除此之外,与其他会计原则的使用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合理地确定。

(二)通过法律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加以科学的必要的限制。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用谨慎性原则,必须服从于其价值目标和利益关系,因此国家必须通过法律对其加以科学的必要的限制,使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如企业财务制度对谨慎性原则作了相应规定。如允许企业按年末应收帐款余额3%--5%计提坏帐准备金;允许部分技术更新快的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等,这些规定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相关条款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

建立完善相应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使其条款尽量有可操作性。如就“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问题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另外还要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更详细地披露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情况,不同的判断会导致不同方法的选择,当然也会导致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结果最终会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特别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作出全面陈述,包括体规谨慎性原则的若干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产生的影响等。

(四)推行谨慎性原则要循序渐进

由于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工作各个方面,因此,设计各个方面利益关系,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会减少企业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监管,在非上市公司执行谨慎性原则时,应指定若干事实细则和操作指南,推行时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有计划的进行。

(五)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为了使会计人员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力求客观和公正,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诚信教育,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会有求真意识;第二,加强会计专业知识教育;第三,加强后续教育。

总之虽然谨慎性原则有其理论及实务上的局限性,但只要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谨慎性原则,就能真正揭示谨慎性会计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晓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其完善探微[J].经济问题,2006(5)

2.卫东.谨慎性原则在新〈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体现、问题和建议[J].广西会计,2002(11)

3.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法制司编.2001企业会计准则及指南·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2

4.论稳健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顾卫东,陆苏,《财税天地》2003年1月

第三篇: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会计工作中一步步渗透谨慎性原则,就是为了减少企业的风险,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本文从会计结构的角度,详细论述我国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现代会计中的运用;在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应防止过度谨慎的做法。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必要性 运用 过度谨慎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时,会计人员应保持必要的谨慎,应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但避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即在不影响合理性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权益的做法进行会计处理,使企业的经营决策行为更加稳健。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必要性

1.谨慎性原则的产生和运用,其根本的依据是不确定性。这里的不确定性,除了企业经济活动具有的内在的不确定性及各种风险外,还包括会计核算上的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中,不可避免地要大量运用会计估计,对于这些估计的合理性和未来的预期依据就必须做些假定。而谨慎性原则,则是处理这些不确定性的一种约束因素。

2.为了抵消企业管理人员和投资者的过分乐观,谨慎的倾向是必要的。一般来说,会计人员可以得到的会计信息比其他可以传递给报表使用者的信息要多得多。因此,会计人员应试图权衡这些信息和其中的风险,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恰当的估价来提供信息,使报表使用者能更全面的预计到企业面临的风险,减少盲目的乐观。

3.对于企业来说,高估资产、权益和利润比低估他们更加危险。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企业资产不实、虚盈实亏,使企业做出错误而不是稳健的经营决策,从而可能导致企业以后的亏损、资金周转困难、缩小生产规模,甚至破产。从这个角度看,谨慎性原则的实质是资本维持,即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遵循谨慎原则,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预先估计入账,待费用或损失发生时,由于已经提前预计,就不会使企业经营成本造成忽高忽低的混乱。因此,谨慎性原则对于提高企业的生存、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

谨慎性原则被运用于我国的现代会计中,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会计计量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很广泛,在进行会计估计时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就是谨慎性。例如,很多资产期末计价所使用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就是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最典型的表现,其应用的依据也主要是为了满足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以存货为例,如果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降到了成本以下,此时期末存货价值应为可变现净值,同时将跌价损失计入当期费用,也就是将市价下降可能造成的损失预先计入本期,一方面避免了高估资产,另一方面确认计量了可能的费用或损失。反之,如果市价上升,企业可能会获得额外的利益,但此时存货仍按较低的成本计价,极可能实现的收入或利润不予确认。可见,无论市价升降,该方法都满足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2.加速折旧法是另一个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计量方法。总的来说,我国不少企业的折旧率水平还是低的,不能适应企业技术更新,发展生产的要求。为此,新会计制度在强调采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同时,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其中主要理由有:第一,许多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效率高,生产能力大,早期的营业收入大,为做到收入与成本恰当配比,就应让这些资产具有最大经济效用的早期多计提折旧;第二,除了有形损耗外,还要考虑无形损耗,采用加速折旧可减少由于旧技术淘汰而提前报废时产生的损失;第三,因加速折旧减轻了前几年的所得税负担,等同是国家为企业提供变相的无息贷款,有利于机器设备的更新改造;第四,使用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折旧费用和修理维护费用,由于维修费会随着固定资产使用年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加速折旧法下,每年的折旧和维修费用的总和,要比采用平均年限法平稳。因此,允许一些行业、一些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合法中选定一种方法进行加速折旧,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实际上是提前确认了固定资产处置时可能发生的损失。

3.在会计报告中,会计人员不仅要对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进行披露,还要充分揭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对于那些在会计确认与计量中没有反映出来的风险,依据谨慎性原则,应在会计报告中适当披露。最典型的应用就是或有负债的披露。或有负债是一种最终结果需视某种事项是否发生而定的债务,由于它是一种潜在义务,或者是一种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所以,不能被确认为负债。对企业而言,或有负债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是存在着发生的风险的,给予谨慎性的考虑,应在会计报告中予以披露。相反,或有资产一般不应披露,这正是谨慎性原则的典型体现。

三、在会计工作中要正确使用谨慎性原则,防止过度谨慎

谨慎性原则作为一种原则性规定,是较为抽象的,并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对这一原则的确存在着可能对它进行随意的滥用和曲解的潜在危险。例如,有时可能会把谨慎性原则理解成“宁可多计损失,不能预计收益”,导致对应当入账的收入不入账,对应当按规定标准计提的成本费用,故意扩大计提的范围和标准等。对此,对过度谨慎应加以限制。

1.充分认识谨慎性原则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作为一名会计人员,首先应该在思想上重视谨慎性原则,正确认识和使用谨慎性原则。与此同时,企业领导应重视对会计人员谨慎性的培养,既要做好谨慎性培养的工作,也不能过度谨慎。

2.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任何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在会计事务中的贯彻和运用都离不开会计的主体——会计人员。企业应抓好内部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如何适度的运用好谨慎性原则,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做到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3.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构造“防御体系”。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

企业之所以乐于接受谨慎性原则,是因为它以保护企业为主旨。谨慎的会计处理,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避免风险和损失,是对会计一般原则的认识和运用的一个突破,也是我国现代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重要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制度,2001.[2]龚巧云.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应用,财政论坛,2002,(8).[3]卫东.试论稳健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财税天地,2003,(1).[4]李晓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其完善探微.经济问题,2006,(5).[5]陈德萍.会计谨慎原则运用中的思索.工业会计,2002,(9).

第四篇:稳健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研究

稳健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研究

摘 要:加入世贸后,国内众多企业基本的生产经营条件遭到了更为严肃的问题,致使有关部门不得不快速调整稳健原则应用的基本领域。怎样理性实施稳健原则成了我国众多企业亟待处理的问题。由此,把稳健原则作为行业会计基本原则拥有重要的真实意义。本文结合稳健性原则在企业的真实应用,对存在问题及处理措施实施详细的分析,希望对该原则在企业的合理运用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稳健性原则;运用;局限性;改进措施

全球范围内,基本的稳健原则不断得到全球人们的真实认可。世界范围内的会计基本准则组织及一号国际会计行业准则将基本的稳健原则当做是实施真实性理论性决策要素的核心关键原则。稳健原则自身包含了基本的主观操作性,所以它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有严重的影响。伴随我国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基本的稳健原则开始发展到公司的诸多方面。该原则的运用能够实时反馈经营风险信息,帮助企业集团制定高效的发展策略,切实保障资产安全,在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确实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但是部分企业集团往往使用基本的谨慎原则进行模糊操作,并不做到全面估量业务损失,随意使用这一原则满足其虚假提高企业利益以及蒙骗外界人员的目的,给企业集团实施利益控制及财务欺骗制假创造环境,致使基本的行业会计信息无法查证,缺乏真实性。

一、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

(一)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存货的期末计价可采用成本与市场孰低法,即可以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并将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损失。另外,企业应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定期地逐项进行检查,如果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其差额先冲抵该项投资的资本公积准备项目,不足冲抵的差额部分应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损失。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

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如果企业选择加速折旧方法就会导致其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几年多计提折旧,从而减少企业前几年的利润,也加快了物资的淘汰和推陈出新,在科技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更新的形势下,采用加速折旧法也是稳健原则的考虑,也考虑了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现实。固定资产在前期使用的时候折旧费较多而维修费较少,后期相反,这保持了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性,减少前期的所得税额,符合稳健性原则的运用。

(三)坏账损失的核算

国内行业企业会计指标作出要求,需要资产能够计提基本坏账金额,该金额必须做到在会计信息列表中有效显示。准则要求:公司应该每月计提坏账准备金额,然后实现最终的坏账结算。没有计提坏账金额的公司,若出现不明情况坏账金额,不能直接进入当期费用,需依照规定纳税。现阶段,国内实行备抵法的坏账计提方法,在这一方法下,怎样有效的预测估量行业时期基本坏账金额,也同样成为其核心。由于不能有效估计行业的基本坏账情况,所以当下,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由于这一百分比使用简单明了,所以受到了国内众多企业公司的广泛操作,其基本使用比例是千分之四左右。

(四)对或有负债的反映

特殊行业基本经济项目业务实施所造成的,预期很大程度上会发生的预料事件由该企业负责即为或有负债。现阶段,国内的众多企业没有给与基本的或有负债明确信息。当然依照要求还是需要做出规定的书面会计信息反馈,尤其在预料事件损失层面上,要求反馈信息贴合真实情况,做到不偏不倚。与企业有关重要项目的或有负债应专门设立管理或有负债的部门,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反映。就其他形式的或有负债,比如收据凭证、责任担保、抵借款项等,通常情况下不再专门设置独立部门管控,当然还是要求明确债务资金数额。

二、稳健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的局限性

实施基本的会计行业工作遵循稳健原则尤为关键,然而因为稳健原则独有的问题,比如不稳定性、倾向性、主观随意操作性等,致使基本的稳健原则和众多的外部会计行业准则时常遭遇矛盾,其主要凸显方面为:

(一)会违背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要求

真实性原则就是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稳健性原则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显然与真实性原则相矛盾。同时,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确定、或有损失的确定都带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包含着一定的难以辨认的主观因素,直接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此外,稳健性原则在维护出资者和企业利益方面的倾向性十分明显,它以种种方式促使企业采取“审慎”的行动达到既定目标,最终可能失去不偏不倚的立场。

(二)与历史成本原则的冲突

过去历史的财务成本原则规定:“企业核算时必须实行付出成本计算价格的方法,即使社会基本价格变化,记录不得变化。”然而,就基本的稳健性原则规定,存储的产品能够依照成本变化实现实时变化处理,这造成了两者的矛盾问题[19]。原因是使用允许的变现基本值重新归置成本,假如该付出小于过去价值,产品更新价值,很明显这与历史的财务成本性原则矛盾。还比如说,公司企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投资、馈赠,进行基本记录账目时,依靠稳健的原则必须实施较低规模的记录,所以低价记录,当然这是不贴切的表现传统历史价值。

(三)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的冲突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属本期已实现的收入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本期是否收付,均应计入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它强调的是确认收入、费用发生的时间及其归属;而稳健性原则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提前计入本期。配比原则要求一定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在同一会计期间内确认计量,以便正确计算和考核成果;而稳健性原则体现的则是尽可能在当期确认可能的损失、费用,滞后确认或不确认可能的收益,这种核算方式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利润的正常计算。

(四)与可比性和一贯性原则的冲突

这两者都要求,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而且不得随意变更。但稳健性原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于是与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发生冲突。如根据稳健性原则不同,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和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方法。所有这些都破坏了会计的一致性,使企业本身及同行业间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失去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三、稳健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局限性的改进

有效的使用基本的稳健原则可以实现高效的行业财务会计,做到规避风险,提高收益,减小虚收,实现资金投入者的目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基本的稳健原则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主客观随意操作性、不稳定性、倾向性等,如何与其它会计原则进行有效协调,是重中之重。

(一)稳健性原则在应用中要注意“度”的问题

应用稳健性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的运用程度,过度稳健或不够稳健都会降低其优点、扩大其缺点,使企业财务状况得不到正确反映,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决策方面受到误导。可行的方案是寻找一个应用稳健性原则的平衡点,以使稳健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适度的把握有赖于会计人员准确的职业判断,因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确保稳健性原则适度运用的关键所在。

(二)合理确定各项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

在十二条会计原则中,真实性原则居于首要位置,稳健性原则必须在维护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加以贯彻和运用。假如稳健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等行业原则产生矛盾,应该要求以真实性原则为第一,切实做到依靠实际、不偏不倚,合理遵循稳健性原则与其他行业准则。

(三)逐步扩大稳健原则运用范围

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个别大型企业稳健原则尝试计划,不断深化推进稳健原则的辐射范围,引导众多企业创造良好竞争氛围,实现社会的有序竞争。企业应充分了解资金运用情况,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会计核算方法,并对核算结果进行相应比较,最终实现行业财务数据的有效对比。

结论

稳健性原则在很多国家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中运用得非常广泛,其在我国的应用范围也比较广,它是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重要的信息质量原则。财务稳健是企业可持续增长的“保护带”,保障企业在健康的轨道上增长。很多企业在快速增长过程中,激进的财务政策和不健全的财务控制是导致企业失败的重要原因。稳健性原则的合理运用将有利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崔飚.稳健性原则剖析[J].事业财会,2010(03):78-80.[2] 冯旭日.论稳健性会计原则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辽宁财专学报,2008(02):23-32.[3] 杨波.稳健性原则的局限性及其改进建议[J].财会通讯,2011(10):143-144.[4] 王颖洲.试论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及缓解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3):42.[5] 魏健.对会计稳健原则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8(08):141-142.[6] 张琦.应当看到稳健性原则的负面作用[J].湖北审计,1999(06):10-11.[7] 全宏杰.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8] 曹玲.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及动因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9] 白慧霞.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稳健性计量的研究[J].经济师,2011(12):158-159.[10]刘斌,徐先知.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效果研究-基于盈余稳健性视角的分析[J].财经论丛,2010(2):78-84.作者简介:谢浩(1976-),男,湖南邵阳人,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副部长。研究方向:会计学。

第五篇:浅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浅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摘要]: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其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断时所体现的一种“适度”态度,一方面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另一方面也反映可靠的未来收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对当前经济状况的优劣做出合理估计,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简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公司如何正确运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实务;确认

在西方会计中,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又称保守主义,“指在资产评价及损益取决时,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时,会计人员应选择对本期净资产及损益较为不利的方法或金额”。我国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主要是依据西方会计理论中的稳健原则。企业要在世界大市场中生存就必须采取谨慎的经营策略,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谨慎性原则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将越来越深刻。回顾其发展历程,分析其运用情况,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企业应率先考虑的。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新制度针对我国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现象,进一步扩大了谨慎性原则的实用范围。有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八项减值准备。在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企业自主选择的余地更大。这样就能使会计更加真实地反映资产的有效价值,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例如:XX建筑有限公司2009年对XX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实际发生坏账损失30万元。确认坏账损失时,XX建筑有限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300000

贷:应收账款300000

1.收入确认与谨慎性原则

收入准则对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的确定规定了以下原则(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 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以上五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确认收入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即使收到货款也不确认收入。这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2.加速折旧

我国不少企业的折旧率水平较低,不能适应企业技术更新、发展 生产的内在要求。为此新会计制度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训提折旧。因为:一、许多 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效率高,生产能力大,早期的营业收入大。为做到收入与成本恰当配比,就应让这些资产具有最大经济效用的早期多计提折旧;二、因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无形损耗,使得固定资产的大部分价值应在短期内收回等等。因此,允许一些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 数总和法中选定一种方法,是完全必要的。

例如:XX纺织厂一台织布机的原价1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40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前两年的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40%=40000(元)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40000)×40%=24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40000-24000)×40%=14400(元)

3.或有事项

在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中,对能够可靠计量且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要确认为预计负债,同时确认相应的费用;而对能够可靠计量且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资源,则只能认定为或有资产,只有当“很可能“变为”基本确定“时才能确认为资产,并确认相关收益。在会计报告披露中,预计负债、或有负责必须披露,而或有资产通常不应当披露。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4.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的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这是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5.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性计价原则的参正。根据历史性计价原则,虽然可能会存在记账简单和验证性等优,但是随着通货膨胀会计的出现和金融交易等业务的出现,历史成计价原则已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需要,所以要求企业立

当定期对资产计提减值;隹备,既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又是企业经管理的需要。新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基本上包括了资产负责表上的所有非现金类资产,不仅规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无形资产、商誉、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等,还把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而且,明确规定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冲回,避免了企业用此调节利润。

二、谨慎性原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谨慎

合理的谨慎有助于披露正确的会计信息,但若过度使用“谨慎”或 “保守”原则将可能造成会计报表的歪曲。谨慎性原则在我国运用之初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对一些不确定事项的处理的能力。但谨慎和保守并非会计追求的目标。如果会计人员盲目追求谨慎,则必然会脱离会计的主要目标,导致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具备相应的质量特征。

2.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程度不均衡

如制度未对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比例作出明确的规定及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法,这就使不同的企业在处理相同或相似情况时由于采用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企业问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另外,除了上市公司外,大部分小型企业是忽略谨慎性原则的。

3.谨慎性原则运用同样会给企业带来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空间

有些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高估负债或者费用,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够、高估负债或者费用不够,这都会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成为了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比如:企业可能在某一会计期末对固定资产可变现净值作过低估计,从而减少当期会计利润。

4.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目前,企业提取减值准备的方法和计提比例、对或有事项的判断都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多的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会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则限制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三、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建议

笔者认为,企业是否采用谨慎性原则,管理部门无法做出硬性规定,而只能做出定性要求,因为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如何制订恰当的会计政策和进行合适的会计估计,影响的因素很多不是国家政策所能面面俱到的,只能靠企业自己把握、外部会计师监督。而且,一旦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确定,就不能随意变动。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几个方面在会计实务中去规范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1.将谨慎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首先是体现在对不确定事项进行判断的态度;其次才表现为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的判断会导致其对方法的选择,当然也会导致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结果最终会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凡是与谨慎性原则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作出恰当陈述,使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能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任何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都离不开会计行为的主体—会计人员。企业如何选择适合 自己的谨 慎性的会计政策,如何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都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 判断。恰当的运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如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实现 资本保全,否则就有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因此把握好谨慎 性的尺度非常关键,而制度和准则中谨慎性原则选择性的范围不断扩大,这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拥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力求实事求是、诚信为本,避免造成主观随意性。因此,会计人员应认真学习、贯彻《会计法》和有关 财经法规,要积极投身会计工作实践,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判断水平,客观、公正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加强审计监督

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构造“防御”体系。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 的考虑不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应加强 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

4.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不恰当地运用了谨慎性原则计提秘密准备的,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事项的性质,调整金额,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是一种制约。

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强的倾向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为了避免企业以运用谨慎性原则为借口,随意变更会计核算方法,把谨慎性原则当作成本、利润的调节器,就必须加强审计监督,防止滥用和曲解谨慎性原则。还应当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使谨慎性原则得到正确的理解与运用。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加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不断吸收国际会计准则中合理科学方法的同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在达到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目的要求下,对谨慎性的要求变得更加强烈,谨慎性原则也必将得到充分的运用。

我们企业在会计实务中必须认真地贯彻谨慎性原则的要求,真正做到用好用活。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另一方面要防止滥用或歪曲使用谨慎性原则来设秘密准备、过分提取准备、故意压低资产或收益、故意抬高负债或费用。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一定要谨慎,这样,就要求企业必须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讲究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专业判断,对会计交易或事项做出谨慎性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郭永清.《企业会计制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7.1.[2] 蔡维灿.《管理会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7.5.[3] 高利芳.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述评.财会月刊.2008(4)4,5-9.[4]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人民出版社

[5] 闫静.浅析会计谨慎性原则.财经界.2010 14, 1-1.

[6] 杜学当.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新乡学院学报.20104,2-3

[7] 黄晓钰.谨慎性原则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科学与财富.2010 7,3-4

[8] 阚晓春.论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 25,8-10.

下载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局限性与改进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局限性与改进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作者:陈春霞 宋振水 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06期......

    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

    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 回顾中专短短两年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也因此我选择了续读大专,在中专期间本会计专业主要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职业道德等一系列关于会计理......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研究大全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研究 邱元海 一、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要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浅谈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班级:会本1102班学号:11501740226姓名:谭彬田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较早的得到了各国会计界的认可。我们应在充分了解谨慎性......

    财务分析的局限性与改进措施

    财务分析的局限性与改进措施 摘要: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分析企业过去的经营效果并针对企业的现状预测未来的风险和收益,通过各项财务分析指标来评价企业的发展......

    会计核算下谨慎性的运用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局限性 职业判断力一、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1、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1)在资产方面:该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首先,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

    浅议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浅议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 【摘要】财务报表揭示的信息是基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求,而不是针对具体会计信息使用者。为满足具体使用者因不同决策对不同信息的......

    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财务报告是指以财务报告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以达到了解企业过去经营业绩,衡量企业目前财务状......